老年老年人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

老年老年人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

老年人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

一些年轻时在社会叱咤风云的精英,往往到了老年赋闲在家,无法接受巨大反差和失落,日积月累就会对精神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导致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发生,老人生理特点对心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胆小谨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担风险,生怕打破平静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独,由于离开了岗位相对减少了同他人的联系,极易产生孤独感,依恋和交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忧郁寡欢;嫉妒多疑,同年、同在一岗的同志相比较显示出较大反差,于是一方面加剧了自卑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嫉妒心理;童稚心理,下面来看看老年人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有哪些吧?1、孤独寂寞感。人到老年,生活变化很大,首先是无所事事闲得慌,其次是缺乏情趣闷得慌。看着别人忙里忙外,自己又帮不上忙,心里就会烦躁,就会产生孤独感。2、枯燥无聊感。人到老年,身心都在发生变化,大事干不了,小事不用干,整日在“吃、睡、坐”中轮回周转。这样日复一日,心理上就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情感,感到生活无趣、无味。3、颓废无为感。有的老年人用颓废无为的心态对待夕阳生活,他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蹦不起来了。生活懒散,啥事不干,生活如坐针毯,度日如年,自己的积极形象也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当中。4、累赘包袱感。有的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再为家里做事,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是“三饱一倒”的“活害”,觉得生活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5、黄昏末日感。有的老年人自认为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就像天快黑了那样的冷寂,从而产生惆怅之感。还有的老年人受宿命论的影响,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不唱春之歌,反奏黄昏曲,身心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不能自拔。6、怀旧回归感。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常沉缅于对已往的追求,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怀旧情结。有过多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会集中于过去艰幸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绪满肠;有过戎马生涯的老年人,则对战争的残酷而伤感悲哀,忧心忡忡。以上是佰佰安全网小编介绍的老年人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老人心里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一)离退休综合征 1.评估①离退休前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②离退休前后生活境遇反差过大,如社会角色、生活内容、家庭关系等的变化;③适应能力差或个性缺陷;④社会支持缺乏;⑤失去价值感。 2.表现离退休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异常反应,主要体现在情结和行为方面,具体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或无所适从,有时还会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常出错;性格变化明显,容易急躁和发脾气,多疑,对现实不满,经常怀旧,并存有偏见。大多数有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燥热等症状。心理障碍的特征可出现无力感、无用感、无助感和无望感。 3.预防与护理 (1)帮助老年人正确看待离退休:退休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 (2)做好离退休心理行为准备:快到离退休年龄时,老年人可适当地减少工作量,多与已离退休人员交流,主动及早地寻找精神依托;退休前积极做好各种准备。 (3)避免因退休而产生的消极不良情绪:刚刚退休下来,不妨多与亲朋好友来往,将自己心中的郁闷、苦恼通过交谈等方式进行宣泄,及时消除和转化不良情绪,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舒畅。 (4)营造良好环境:尽量多陪伴老年人,从而减少心理问题。

(5)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让老年人感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空巢综合征 1.评估①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感到冷清、寂寞,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②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及至老年正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不由得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卑、自怜等消极情感;③自身性格方面的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缺乏独立自主、重新规划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空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1)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子女离家后,父母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有规律的生活被打破,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他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 (2)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长期的孤独使空巢老人情感和心理上失去支柱,对自己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3)躯体化症状:受“空巢”应激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 3.预防与护理 (1)改变认知观念:使之能接受社区和社会所提供的养老机构,如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满足老年人养护的需要。

常见的心理疾病

常见的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总称。通过对咨客心理症状的分析,可首先做出医学诊断,进一步做心理学诊断,便于选择心理治疗的方法。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及其它心理障碍: 1、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心理疾病,需精神科专科医生来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2、神经症:是公认的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根据ICD-9中规定,分为十类:A焦虑神经症、B歇斯底里(我国译为癔病)、C恐怖症、D强迫症、E抑郁症、F神经衰弱、G人格障碍、H疑病症、I其它神经症性障碍、J未定型; 3、其它心理疾病:A性倒错、B性变态(包括露阴症、窥阴症、挨擦症、恋物症、异装症),以上病症又叫性偏移。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复杂的一种,是脑的严重、慢性、致残性疾病。曾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现划为大脑疾病。 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统计资料根据美国国立精神健康研究所的 资料: ●每年有200万以上的成年美国罹患精神分裂症,其中有1/10承认有过自杀行为。

●在美国,尽管仅1%的人群患有谨慎心理性疾病,然而,光精神分裂症所占用的消耗费用占所有精神心理性疾病费用的22%。 ●精神分裂症病人所占用的病床数占所有因精神心理性疾病住院的22%。 哪些人患精神分裂症? 尽管男女均可发生精神分裂症,但男性起病比女性早,通常在10~20岁起病,而女性常在20岁以后至30多岁起病。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哪些? 以下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但每个患者表现有差异,症状包括: ●对现实的歪曲知觉 ●意识混乱 ●多疑 ●错觉 ●幻觉 ●思维紊乱 ●情绪失控 ●感情平淡(情感表达) ●工作和学习困难 ●缺乏密切的人际关系/社交退缩 ●夸大自身价值和/或不现实自我评价过高

老年人社会心理问题案例

老年人社会心理问题案例 一、离退休综合征(retired veteran syndrome):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 案例:刘老身体健康,耳聪目明,精神矍铄,领导着一个近千人的大厂子,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不服他,不敬他。两年前厂领导换届,刘老的厂长职务被年轻人取代,但厂方考虑到他的年龄和工作经验,反聘为厂里的技术顾问。可刘老当领导当惯了,总是爱管事,爱操心,看什么不顺眼就像多说几句,别人考虑到面子问题,当面不说什么,照样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刘老只能是干着急生气,回到家也总闷闷不乐。更使他不能接受的是,很多人看见自己连招呼都不打,还在背后说长道短。刘老实在不能忍受,赌气提前一年退休了。一年多的光景,刘老就完全变了个人,变得连他老伴都有点不可思议—目光呆滞,脸色灰暗,腰也不直了,背也驼了,过去的精神头一点也没有了,天天呆在家里足不出户。最近,刘老的举止越来越奇怪,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后来干脆一个人跑到阁楼上住了。一天夜里,老伴半夜醒来发现阁楼上的灯还亮着,好像还听见老头子在和谁说话,老伴觉得很奇怪,于是上去一看,发现老头子把孙女的几个布娃娃一会摆弄正这样,一会又摆弄成那样,嘴里还在念念有词,好像在指挥工人们生产一样。 表现形式: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常做错事; 性格变化明显,容易急躁和发脾气; 对什么都不满意; 多疑,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猜疑其有意刺激自己; 老年情绪抑郁,以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全身燥热等症状。 二、老年抑郁症(aged depressed disease):广义的老年抑郁症是指发生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之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特指≥60岁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 案例:徐女士,59岁,退休工人,初中文化程度。一生经历坎坷,总觉得身不由己,厄运缠身。初中毕业时,一场大病剥夺了她上高中的机会。26岁结婚后,丈夫另觅新欢,离她而去。进入老年以后,丈夫突发脑溢血,没有流下一句话就撒手人寰。丈夫去世的第二年,独生女儿又在上班的途中,惨遭车祸。从此,徐变得情绪低落,忧郁沮丧,一生的挫折总是萦回不去,觉得自己似乎是家人的剋星,感到前途渺茫,悲观厌世。不愿与朋友来往,别人的欢乐反而增添自己的痛苦。常常独坐一隅,暗自伤心落泪。长期的情绪低落,使徐的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也明显下降。 表现形式: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言行减少,好独处,不愿与人交往;自我评价下降,自责自罪,有内疚感;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倾向;对前途悲观失望,有厌世心理;自觉病情严重,有疑病倾向;睡眠欠佳,失眠早醒;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

哪些因素会造成老人心理疾病

哪些因素会造成老人心理疾病 哪些因素会造成老人心理疾病?其实能引起老人心理疾病的因素有非常多,老年人以及家人要多加注意了,只有能够了解老年人心理疾病病因才能更好的做好预防工作,那么导到底老人心理疾病由哪些原因造成?为您介绍。 好的心理素质是会令人感觉精神愉悦的,不好的心理因素会导致人产生疾病的,那么老人心理疾病由哪些原因造成呢? 1、各种生理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并出现一些老化现象,如神经组织,尤其是脑细胞逐渐发生萎缩并减少,导致精神活动减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尤其表现在近记忆方面。视力及听力也逐渐减退。皮肤出现老年斑、毛发变白并减少。由于骨骼和肌肉系统功能减退,运动能力也随之降低。 2、社会地位的变化。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可使一些老年人发生种种心理上的变化,如孤独感、自卑、抑郁、烦躁、消极等。这些心理因素均会促使身体老化。 3、家庭人际关系。离退休后,老年人主要活动场所,由工作岗位转为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老年人影响很大,

如子女对老人的态度,代沟产生的矛盾等,对老年人的心理也都会产生影响。 4、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思想意识的修养、道德伦理观念、理想与信仰等,都会影响心理状态。文化水平高、信念坚定、事业心强,可促进良好的心理,推迟老化,并保持身体健康。 5、营养状况。为维持人体组织与细胞的正常生理生活动,需营养充足,如蛋白质、糖、脂肪、水、盐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是必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神经组织及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更甚。当营养不足时,常可出现精神不振、乏力、记忆力减退、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甚至发生抑郁及其他精神及神经症状。 6、体力或脑力过劳。体力及脑力过劳均会使记忆减退、精神不振、乏力、思想不易集中,甚至产生错觉、幻觉等异常心理。 7、疾病。有些疾病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如脑动脉硬化,使脑组织供血不足,使脑功能减退,促使记忆力减退加重, 晚期甚至会发生老年性痴呆等。还有些疾病,如脑梗塞等慢性疾病,常可使老年人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以致产生悲观、孤独等心理状态。 老年期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引发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引发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来源:吉林安定医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c05000386.html,/ 人为何有压力?压力为何能引发心理上的障碍?从古至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心事,这些都是恒久性的问题。学生为考试苦恼、青年人为恋爱折磨、白领为工作奔波、中年人为养家糊口苦干、老人为疾病烦忧.......身为情感性的人,我们都具有自己的思维和个性,生活中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解决这些烦忧的时候,难免不会不波动到人的情感,由此而引发心理上的问题。 引发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一、心理原因 人的性格不同,处理事情的态度也不一样。一般问题发生在常人身上所产生的影响不可能延续太长时间,没有对正常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危害。然而,心理素质差的人情感脆弱、神经敏感,遇到一些小事就会久久不能忘怀,感情易受伤害,继而引发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产生系列的身心障碍。如:考试焦虑、升学就业、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等问题,它是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主要对象。 二、生理 有的人先天存在某些机能的缺陷,如脑功能不完整等。这类人是心理疾病的易发人群,需要长期的服药抑制病情。除此之外,遗传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问题,如果某人的直系长辈中

有人曾经患过精神类的疾病,那么他患上精神病的几率要比常人高的多。 三、行为方式 不良的作息时间和行为方式如抽烟、酗酒、好逸恶劳等也可能引发心理疾病。 四、超负荷的压力 现正的都市群体被高强度的学习、工作压力所围绕。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得不到喘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心理上的疲劳,重则诱发精神类疾病。 五、生活所迫,加重心理压力 家庭生活的重担,工作上的激烈竞争,在双重重担的作用下,极易诱发心理疾患。 六、学习压力过重 近年来,大中小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案例越来越多,不得不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这些学生每天要面对做不完的习题、家长和老师不停的唠叨、考不完的试...身负重望的他们,不得不加快脚步、绷紧神经的学习。重压之下这些学生难免不出现心理上的障碍。 七、缺乏关爱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课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老人都达到了温饱水

中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中老年人的 心理健康问题】 中年人不论在社会、在家庭,都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中坚地位。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希望能帮到你。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1.事业上要量力而行,不可超负荷工作。成人正处于成家立业、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扮演角色多,易导致紧张。而大多数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的发生考,试大网站收集多与工作紧张、心理压力大、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相关。 2.保持家庭稳定和幸福。家庭稳定、幸福是中年人情绪稳定、乐观、事业成就的基石。医学|教育网搜集所以,要担负好家庭 中的角色,如孝女、贤妻、贤媳、良母的角色并求同存异,以维持家庭和睦的大局,心胸宽大处理好家庭矛盾。 3.矫正不良行为,培养健康行为是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关键。所以要保证充足睡眠,

吃好早餐,平衡膳食结构、不吸烟、不酗酒、低盐食,改变A型和C型行为。面对这些问题中年人应注意几个方面 注意身心健康,避免心理负荷过重中年期任务繁重,压力很大,加之个体意识到人到中年,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因而常常主动找事情做。但由于中年人生活工作繁忙,常感时间紧迫,又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做不了,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中年期的烦恼也超过其他年龄阶段。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中年人烦恼”的因素依次排列为:身体不好、社会分配不公、想做的事做不了。此外,还有子女成长不称心、工作不理想、个人价值被否定、人际间的内耗(猜忌与摩擦)、真诚不被人理解等,也是引起中年人烦恼的因素。 紧张感、焦虑和过多的烦恼均容易引起心理和躯体疾病,严重者还可导致自杀。研究表明,30~40岁年龄阶段的个体自杀率明显增高,40~60岁是自杀高峰期。60岁以后即开始下降。尽管自杀者在同龄人中毕竟是极少数,但根据自杀发展的年龄趋势来看,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什么是精神病】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佛洛依德研究发现大多数精神病人的神经系统是完好无损的,那些通过药物来纠正病人的神经系统来改善精神病人的精神状况受到了挑战,这启迪人们,应该从心理方面去寻找精神病的根源。精神病人的精神病根源是环境因素。目前学术界较普遍的看法是,心理治疗是精神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药物治疗为辅助治疗。 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病。 【症状】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与工作。 《精神卫生法》立法工作的学者卓小勤先生说:所谓“精神病人杀人不犯法”,其实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法律并没有这样规定。根据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只有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的行为,才不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精神病人在非发病的状态下,打人杀人同样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缺乏自制力,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常见类型】 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配合治疗。 还有不少人爱把神经病与心理疾病特别是精神病等同起来,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你有神经病。其实是个误区,神经病和精神病是区分开来的,精神病属于心理疾病范围,神经病属于器质性病理范围。 了解精神病的各大症状,可以有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精神病的治愈率。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已成为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二、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的老

精神病神经病心理疾病三者联系与区别 (1)

精神病和神经病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每当听到人家说“神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所以,不少文艺刊物和电视、电影中常常出现将精神病称为神经病的错误叫法。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查不出大脑结构的破坏性的变化。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精神病是由于患者脑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了紊乱,有些患者的中枢神经介质多了,有些则是缺少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或是某些体内的新陈代谢产物在脑内聚集过多所致。由于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不正常,所以这些患者出现了精神活动的明显不正常,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哭笑无常,有时面壁或对空怒骂,有时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面前……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前面已提到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协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起着“司令部”的作用。凡是能够损伤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各种情况都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头部外伤会引起脑震荡或脑挫裂伤;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会造成各种类型的脑炎或脑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儿童脑发育迟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脑溢血等等。 那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症状呢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下胶瘫痪、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缩以及无力等均是最常见的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将症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症状,表现为疼痛、麻木;另一类是破坏症状,表现为瘫痪。当然,有些神经病患者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这种精神失常和精神病人的精神失常有所不同,医生根据症状、检查以及各种化验等可以把这两者区别开来。 由此可见,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同范畴的两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均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把这两种概念搞清楚。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话,应当建议他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而神经病患者,则应该到神经科去看病。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衰弱和神经病、精神病也完全不同,更不能混为一谈。 心理疾病 一、焦虑症:由紧张、不安、焦虑、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心理状态 1.泛虑症 2.恐慌症 3.恐惧症:单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惧旷症 4.强迫症:强迫思考、强迫行为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浅析(非常专业)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一)老年人小心谨慎 1、重视准确、忽视速度 心理学家发现: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 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 2、不会轻易冒险 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实验证实: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 (二)老年人“固执”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特征的一种稳定表现。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后就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于一生经历众多,经验丰富,因此其性格特点就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思想的逐渐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逐渐成型,有了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冥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 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试,就是低球技术。其具体做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负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使用低球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更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 (三)老年人爱“唠叨”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纪之后,说话就开始重复,早就过去的一件小事也会唠叨个不停,而且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深信不疑,决不屈从别人的意见。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象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理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地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出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籍,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四)老年人的“怀旧情绪” 对于过去的时光和以往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感染着全世界的老人们。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多数老年人对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感觉到无法适应,从而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古语说得好: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人到老年,仿佛思想就开始退步,不再象年轻时那样憧憬未来,而是开始对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进行回味和自我评价,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带着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标,生活的节奏也骤然放慢,老年人的心态渐渐地进入到一种安详和宁静的停滞状态。(1月14号发现的新话术点) 在心理上,由于老年人不太可能在获得新的、重大的成就和自豪感的满足,于是就转而进行自我的心理

30种精神病名称、特征及症状

1、第欧根尼综合症: Diogenes又名肮脏混乱综合症或众议院综合征 症状特点: 1.生活脏乱, 2.极度自卑感 3.又强迫性的囤积行为,无法舍弃财物,过度的购买欲 4.有强烈的隐居欲望,拒绝他人帮助 5.主要出现在老年人上,有时伴随老年痴呆症 2、外地口音综合症: Foreignaccentsyndrome:外国口音综合症(Foreignaccentsyndrome)是一种临床上很罕见的病症通常伴随着严重的脑损伤,此病导致患者说母语时如同带有外国口音,例如:一个美国人可能说话带着法国口音 3、科塔尔综合症 科塔尔综合征(Cotardsyndrome):以虚无妄想(nihilisticdelusion)和否定妄想(delusionofnegation)为核心症状患者主要是认为自身躯体和内部器官发生了变化.部分或全部已经不存在了如某患者称自己的肺烂了肠子也烂了甚至整个身体都没了. 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死了不复于人世或者五脏六腑已经被掏空即使正和外人说话也不认为自己是活着的 4、卡普格拉妄想综合症: 卡普格拉妄想症(Capgrasdelusion)命名自第一个介绍这个心理疾病的法国心理医师, 患有这种病的人会认为,自己的爱人被一个具有同样外貌特征的人取代了 5、Fregoli妄想综合症 又名人身变换症和卡普格拉妄想症(Capgrasdelusion)相反,这类患者认为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的伪装,以上都属于错觉认知综合症的一种 6、被爱妄想症(Erotomania) 是一种少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会陷入另一个人(通常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他谈恋爱的妄想之中。被爱妄想症又被称为克雷宏波综合症,“oldmaid’spsycho si s”、“eroticparanoia”、“eroticself-referentdelusions以纪念法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宏波(1872-1934)于1921年发表了题目为“LesPsychosesPassionelles”的一篇论文。 7、幻肢症phantomlimb 做过截肢手术的或意外丧肢的人有时会觉得失去的肢体仍然长在身上甚至感觉到冷暖,痒,挤压,气密性和刺痛,通常还会觉得不见的肢体比正常变短或处在扭曲的位置上。这种感觉间歇发生,会随着时间消失。

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1、老人常见的心里健康问题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一份科普资料表明,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建设尤其重要。人在一生中不断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老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在不断地 增多,那么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1.1、离退休综合征:是指在离退休后出现的适应性障碍。这种应激因素对心理、心身方面的干扰,使一些老年人在一个时期内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并且出现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由 此而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或发作,严重地影响了健康。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烦躁、敏感、失眠、心悸。绝大多数人在一年内能基本恢复,对性情急躁而较固执的老年人则所需时间较长。 1.2、衰弱综合征:由长期烦恼、焦虑;脑动脉硬化、脑损伤后遗症;离退休后,生活及居住环境太静,与周围人群交往少,信 息不灵;各种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因素导致。常表现为疲乏、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不解乏。有时晨起头痛、眩晕,情绪不稳。 1.3、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

离开家庭,形成中老年人独守空屋的特点,尤其是老人单身家庭,西方国家称之为“空巢”。这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加重,久之,会减低身体免疫功能,为疾病敞开了大门。 1.4、焦虑症:经常处于明显的焦虑状态,对心身健康有很大影响。常因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疑病症;退休后经济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儿孙上班上学时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问题等引起。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可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1.5、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躯体不适为主,多发50-60岁, 80岁后少见。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2、老年人患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2.1、老年人感知觉、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下降,情绪趋于消极 老年人感知觉敏锐度逐渐下降,身体机能状况越来越差。根据个案访谈对象来看,老年人看待问题更倾向于主观判断,且难 以接受其他人的劝告,进而使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出现失调;个人情绪也会因自身无奈接受身体老化及老年时期遇到的重大事件,情绪、情感趋于抑郁、焦虑等。

老年人十种常见心理问题

老年人十种常见心理问题 一、衰老无用感 人的衰老是自然规律,但作为老年人却极难十分客观、坦然地接受自我衰退现象。随着年龄、生活的变化,身体多病和功能衰退,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二、失落感 一些老人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尝尝无所适从。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需要自己了。尤其一些领导没有了前呼后拥,更是心中感到失落,生活空虚,情绪不稳定。 三、孤独感 子女一旦成家立业离开了父母,父母如释重负的同时会发现自己寂寞了。面对这一变化,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对待产生许多心理不适的问题,出现孤独感。特别是女子常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经常回家,对老人关心不够,老人与亲朋、邻居来往较少者,孤独感就更加明显。 四、幼稚感 遇事容易一会高兴,一会生气,反复无常。这种老小孩脸现象,女性和文化素质偏低者较为多见。这种现象,也可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卫,以较年幼的心情来看复杂的现实,也可说是一种理性境界的表现,看透了繁华的外界,只欣赏

纯洁且单纯的境界。 五、抑郁症 抑郁心理是老年人常呈现的心理反应,随着各方面技能衰退,老年人身体情况大不如前,觉得无力去克服困难,对未来缺少希望,久而久之就发生抑郁感。 六、焦虑恐惧症 老年人容易心烦意乱,情绪易激怒,怀疑自己的能力、紧张、恐惧,因此导致头晕、头疼、失眠等精神躯体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恐惧感主要来源于疾病和死亡的威胁,由于病痛的折磨或受他人病痛的暗示,而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对疾病的回避行为。 七、幻想疑病感 老年人敏感,自尊心强,怀疑或是断定自己换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从而忧心忡忡,苦恼焦虑。 八、离退休综合症 许多老人在退休后由于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失去了日常工作的节律和与同事交谈的机会,又不知道如何消磨时间,适应不了新的生活环境,往往变得精神忧郁,心情烦闷,甚至发生精神方面的变态和疾病。 九、空巢综合症 老年人觉得自己的存在对子女不再有价值因而陷入无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老年期生理特点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1.形态的老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 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记忆衰退: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3.思维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 三.老年人性格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和对整个生活环境所抱的态度和

心理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心理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心理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一: 当今社会,人们的心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社会在进步。那么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究竟有何区别呢?一旦感觉自己有了心理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寻求帮助呢? 心理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总称。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动上,发生了编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 心理问题也称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常有一定的情景诱发,脱离该情景,个体的心理活动则完全正常。 心理疾病是严重的,因为它影响到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如,一个社交恐怖的学生,他就不能去和同学正常交往,不能在学校学习,自卑感很重,行为上就表现出回避;再如,一个抑郁症的人,他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也没有力气干活,很烦,也不愿跟人说话,光愿在床上躺着,吃饭不香,不想吃,睡觉不好,睡不着,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不如死了好;还有,精神分裂的人,老是感觉自己在被人跟踪,有人要迫害他,人们都在针对他,听到有人议论他,说他坏话,命令他去做一些事情,其实这些都与现实是不符合的,可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以为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这就是妄想和幻觉,是严重的精神症状。心理疾病

种类在很多,如:人格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障碍、心境障碍以及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等等。这些疾病在精神科都会遇见,它们是疾病,是和胃炎、肺炎、感冒发烧一样,是需要我们去战胜的疾病。 心理咨询,每个人都需要,所以社会对心理咨询师有很大的需求。但是,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是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培养大众对这方面的认知。 心理疾病需要系统治疗,除了心理治疗,还要用药物治疗,这是肯定的。只不过要根据病情的不同,有的以药物为主,有的则以心理为主。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心理问题不等同于心理疾病,相信大家都知道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区别的,如果发现自身存在心理疾病,应趁早接受治疗,恢复自己的正常的生活。 心理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二: 现在大多数人对于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普遍存在着误解,很多人以为:精神疾病就是一种病,是脑内化学物质发生障碍;而心理问题,则是个人爱胡思乱想的结果--很严重的错误,偏偏许多精神科医师与心理师也弄不清楚。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的精神医学教科书里面,开宗明义就表示:精神医学没有「疾病」,只有「障碍症」--因为人类科技到目前为止,无法确认精神疾病的病因,也没有办法安排检查,更不能精确诊断,为了研究与治疗,精神医学家只好将一些出现特定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特征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特征 发表时间:2014-12-11T15:53:10.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8月第22期供稿作者:贾金华王波[导读] 消沉导致衰老加速。意志衰退,情绪消沉,进而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功能的降低,或导致、暗示出新的疾病。贾金华王波 (江油市精神病医院 621700)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77-02 老年期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的生理机能衰退,疾病增加,心理功能也随之出现老化趋势。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一、衰老感 人作为一个生物体,有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而衰老不可避免。但作为老年人,却极难客观、坦然地接受自我的衰退现象,他们会产生一种觉得自己老了的感觉,即衰老感。衰老感是主观上觉得“自己已经上了年纪,成为老人了”的心理状态,即认为自己“不中用了”。衰老感一经产生,就意味 着一个人精神一经老化,失去了生活的意愿和积极性。主要表现为: 1.、消沉导致衰老加速。意志衰退,情绪消沉,进而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功能的降低,或导致、暗示出新的疾病。 2、感到年迈体衰。“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老人走上了下坡路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无力回天了。 3、失落感严重。经常陷入一种尴尬状态,老是觉得“这个世界不再需要我,人们把我遗忘了”。 4、敷衍度日。起床、早餐、午餐、晚餐,认为无所谓,可有可无,好像自己仅是一具只有生命的身躯。 5、不思进取。早年的习惯,如看报、看电视等,不再有了,认为“反正都没用了,还看它干嘛”。 二、离退休综合症 当人到了适当年龄,就要离开工作多年的职业岗位让年轻有为者上,这是十分正常的。但离退休的老同志却由于适应不了所处环境和生活习性的突然改变,往往会出现情绪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还由此而引发其他疾病,严重影响了健康。这就是离退休综合症,它是离退休老人在离退休后的一番不适应的体验。表现特征:患有离退休综合症者,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干什么好,甚至出现强迫性定向行为;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性情变化明显,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意,总是怀旧;易猜疑和产生偏见;情绪忧郁、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燥热等。女性较男性适应快,较少出现离退休综合症。 三、“空巢”孤独感 孩子即是父母的沉重负担,又是父母的骄傲和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然而一旦孩子成家立业,离开父母时,父母如释重负的同时会发现自己寂寞了。面对这一变故,许多父母,尤其是母亲,不能正确对待,产生许多心理不适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空巢”孤独感。表现特征:有“空巢”孤独感的患者往往表现出爱回忆往事,觉得受到冷落,不喜欢参加活动,闭门发呆,不同亲友来往;总觉得别人对自己很冷淡,觉得人情冷漠,认为子女离开了自己就没有了情感依附。 四、老年期恐病症 虽然随着整个机体功能的减退,确有一部分老年人本来身体很健康,可一看见同龄好友生病或病逝后,也觉得自己身上这痛那痛,顽固地认为自己也患了某种疾病。虽然检查未发现异常,自己仍不能消除疑虑,由此产生恐惧、悲哀等消极情绪,给工作及家庭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影响,这就是“老年期恐病症”。表现特征: 1、自感身体严重不适。觉得有头痛、头胀、眼花、记忆力减退等身体毛病。 2、神经症状。神经极度衰弱,有时还莫名其妙地耳鸣、失眠,产生麻痹感、疲劳感等。 3、消极等死。认为自己行将就木,不愿意再做什么事,得过且过地“等死”。 4、消沉颓废。茶饭不思,精神萎靡,在别人看来好像真的有病了。 五、人老话多 人上了一定年纪之后,说话往往重复啰嗦,喜好忆旧,固执己见。一般的话并非心理问题,无须接受治疗;但是如果老人整日不休地唠叨、多嘴,就属于“人老话多”的心理问题,就应进行心理治疗。表现特征: 1、爱多嘴。在家中无事生非,对这也要说两句,对那也要说两句。 2、旁若无人。看电视时,不顾旁人,只管自己,爱评价电视中人和事。 3、好指点他人。时时指点儿子小辈的生活日常琐事,不该他管的也要管以下。 4、絮絮叨叨。凡事啰啰嗦嗦,无休无止。 5、常重提往事。忆旧,津津乐道陈年往事,炫耀过去功绩。 6、以唠叨派遣孤独。常感寂寞,借助语言的重复来派遣孤独。 六、老年记忆障碍 老年记忆障碍通常是自然衰老的现象。老人对陈年往事能记忆忧新,而对新近接触的食物或学习的知识却忘得快,尤其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含义或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忘得更快。表现特征:生活中,老年人记忆障碍往往带来诸多不便,如烧开水后忘了关火;刚介绍的客人的名字转眼就叫不出;把门关上才想起没带钥匙;老花镜架在额头上还到处找等等。这些总令老人感到苦恼不安。 七、老年期抑郁症 人到老年,由于健康下降、收入减少、丧偶等因素,导致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忧郁状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反应。主要是伴随身体疾病、丧偶等而来的痛苦以及退休、经济收入减少或社会、心理上受到压抑,使得老年人情绪低落、沮丧、痛苦。在次基础上可产生备案、厌世情绪及自责自罪心理,甚至自杀行为。“万事空落,百无聊赖”,食欲、性欲下降,体重减轻;伴有疑病,虚无和妄想;突出的睡眠障碍和躯体症状等都可使抑郁症状加重。

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

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 文章目录*一、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二、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三、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1、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之看书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而人的年龄有限,而知识领域无限。老年人学习看书学习,可以提高老人的记忆力,提高老人的思维能力,丰富老人的见识,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 2、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之保持乐观情绪 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尽量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4.学会摆脱烦恼 生活既丰富多彩,同时也充满坎坷和烦恼,人生本来如此。大风大浪已经经过,不必为小事烦恼,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保持一份好心情。 3、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之加强自我调节 3.1、遇有矛盾挫折,主动尽快摆脱,不要钻牛角尖,不要任消极情绪折磨并摧残自己。要想到“利与身孰重?”要做到“转念冰解”。 3.2、做情绪的主人,在生活中尽力培养积极情绪,尽力减少消极情绪的发生。“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不无道理。古人卫生歌诀:“世人欲知卫生道,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

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看来,今日尚可借鉴。 4、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之趣味盎然 老年人平时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像养鱼、养花、绘画、书法甚至是收听广播,都是不错的兴趣。老年人还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对身体不会产生压力的有趣的体力劳动,这些兴趣会让你的生活被填满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让你的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调节,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孤独感 老年人退休后,平时的交际和工作没有了,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更甚至有些子女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心情无法倾诉,很多事情也没人帮忙,就会有种被遗弃的感觉。 所以老人要建立自己的交际圈,虽然没有了工作,但还是可 以跟同龄的朋友一起聊天,没事串串门、踏踏青,日子充实了,自然也就不胡思乱想了。再者,还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培训班或者参加一些志愿工作,能交到各种朋友,有益身心。 2、心病 随着老人身体机能减退,有时候一句话会重复讲,这样老人 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 这时候家人就起很大的作用,需要不时的宽慰老人,让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