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比例遥控原理与设计

无线比例遥控原理与设计
无线比例遥控原理与设计

四通道无线电遥控器原理图

4通道无线电遥控开关,它采用无线电遥控发射/接收集成电路和无线电遥控专用编码/解码集成电路制作,可同时控制4种不同电器或控制同一种电器的不同工作状态。 工作原理4通道无线电遥控开关电路由无线电遥控发射器电路和无线电遥控接收控制器电路组成,如图所示。无线电遥控发射器电路由无线电遥控发射头,IC1无线电摇控编码器和开关控制电路组成,如图所示。无线电遥控接收控制器电路由无线电遥控接收头IC3,无线电遥控解码器和控制执行电路组成。如图所示。 按动SB1一SB4中某控制按钮时,IC2对该控制指令进行解码处理后,通过IC1内藏天线发射出去。IC3通过内藏天线接收到ICI发射的编码指令信号后,先对其进行内部解调、放大和整形处理,然后再送人IC4进行解码处理。当编码指令信息与IC4所设定的数据一致时,IC4相应的数据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使该路晶体管饱和导通,继电器吸合,受控的电器通电工作。例如,按动SB1时,IC4的DO端(10脚)输出高电平,使w1饱和导通,K1吸合,K1的常开触点将该路受控电器的工作电源接通,松开SBl后,IC4的DO 端锁定为高电平,K1维持吸合。再按动SB2时,IC4的D1端(11脚)输出高电平,使VT2导通,KZ吸合,其常开触点将受控电器的工作电源接通。此时,IC4的DO端和D1端均输出高电平,K1和K2均吸合。若再按动一下SB1,·则IC4的DO端变为低电平,使VT1截止,K1释放,其常开触点将受控电器的工作电源切断。IC4的DO一D3端能同时输出高电平,使Kl一K4均吸合。4通道无线遥控开关可同时工作,也可单独工作。在按下SB1一SB4中某控制按钮时,VL即发光;松开按钮后,VL熄灭。元器件选择IC1

无线遥控开关电路图及原理

. 无线遥控开关电路图及原理 随着社会进步,无线遥控开关被大量的使用,无线遥控开关是采用高科技的射频识别技术设计制作,用无线遥控开关设备控制各类灯饰、家电、门、窗帘等家居用品,是一种新型智能化开关,可对室内灯具、家电等进行无线控制,操作简单方便,性能稳定可靠,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和追捧,下面就是小编对无线遥控开关原理的具体介绍。 >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现在无线遥控开关被大量的使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角落,例如:家庭、酒店、商场、医院、仓库、办公室等场所用于灯饰照明控制及其它用途电器控制,相信大家对于无线遥控开关并不陌生,但大多数人对于无线遥控开关工作原理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小编就对无限遥控开关进行具体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作用。 在了解无线遥控开关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无线遥控开关功能,无线遥控开关在设计制作上采用射频识别技术,无方向性,与其它同型号产品间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和干扰,具有高保密性、性能稳定、功耗低、存储量大、使用方便,可以让灯具同时或个别进行开光,开关和遥控器不必配套购买,用户可自由选配,误码率低,抗干扰能力强。 无线遥控开关安装异常简单方便,不需要接零线,也不需要对灯饰电器进行任何改动,可直接替换原有开关,电网停电后再来电,开关会自动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电能,可以集中控制全家所有的智能遥控开关。在款式设计上也是多种多样,可供选择面非常广泛,可以将无线遥控开关与传统机械开关进行结合使用,方便简单。 无线遥控开关-原理 无线遥控开关是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者组合而成,发射器将控制者的控制按键经过编码,调制到射频信号上进行发射出无线信号,也可以说成是一个编码器。而接收器是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编码信号再解码,得到与控制按键相对应的信号,然后去控制相应的电路工作了,也被称为解码器。随着科技进步无线遥控开关在工业控制和无线智能家居领域都得到了广泛使用。 无线遥控开关-分类 由于科技进步无线遥控开关种类和功能繁多,按传输控制指令信号的载体分可以分为为:无线电遥控、超声波遥控、红外线遥控,按信号的编码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频率编码和脉冲编码,按传输通道数可以分为:多通道遥控和单通道,按同一时间能够传输的指令数目不同可以分为:单路和多路遥控,按指令信号对被控目标的控制技术可以分为:开关型比例型遥控。 无线遥控开关-组成 日常比较常用的无线遥控开关由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组成,其无线遥控开关的原理也按照发射和接受来分析。发射部分即遥控器与发射模块,遥控器是作为一个整机来独立使用,对外引出有接线桩头,遥控模块被当作一个元件来使用,接收部分即超外差与超再生接收方式,超再生解调电路它实际上是工作在间歇振荡状态下的再生检波电路。 ;.

无线电遥控器工作原理介绍

无线电遥控器工作原理介绍 2008-07-09 07:14:21 来源: 作者: 【大中小】评论:0条 无线电遥控器的分类和组成 要了解无线电遥控就必须首先知道什么是无线电遥控,无线电遥控就是利用电磁波在远距离上,按照人们的意志实现对物体对象的无线操纵和控制,这种无线控制的方式就叫做无线电遥控。 无线电遥控遥控技术的诞生,起源于无线电通讯技术,最初的构想是无线电电报技术的建立,真空电子管的发明使得无限电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很快应用在民用和军用等各个领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无线电遥控应用较多的是在军事上,将遥控装置安装在鱼雷,当鱼雷发射后利用遥控鱼雷去攻击敌方的船只和舰艇,使得鱼雷的命中率大大的提高。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又将无线电遥控系统安装在V——2火箭上,对英国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在那时可以说无线电遥控技术发挥到了极至。后来随着晶体管的发明和集成电路的诞生,无线电遥控技术达到了更加完善的程度,现如今我们所知道导弹、卫星、航天飞机等高科技技术都是利用无线电遥控技术的结晶,它已经不再是军事领域唯一成员,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已经离不了无线电遥控,如:遥控监视、报警、遥控电视、遥控玩具等等。那么,无线电遥控是怎样划分的呢?又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从无线电遥控的定义上看,所有能够实现无线遥控的控制系统,都应视为无线电遥控装置,为此我们按其发射和接收波谱频率上分,有音频声控、可见光控、红外线控、射频电磁波控和载频电磁波控等;按发射和接收的传输方式上分,有再生式、超再式、外差式、超外差式、等幅、调幅式和调频式等等;如果按发射和接收的载体性质上分,有单音频式遥控、双单音频式遥控、脉冲数字式遥控等等;如果我们按发射和接收的动作类型上分,有开关式、占空比式、脉宽式、脉位式、复合式、时分比例式和混合比例式等等;如果按发射和接收的通道数量上分,有单通道、双通道、四通道、八通道和十通道以上的多通道等等;如果再按发射和接收频率波长上分,有长波、中波、短波或低频、高频和甚高频等等;从发射和接收的电路组成上看,有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混合电路等等。可以说从广义上看无线电遥控技术的种类和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不能一一的详尽。为了能使大家对无线电遥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们先介绍一下模型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电路的组成。 无线电遥控模型的设备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遥控发射机、遥控接收机、执行舵机、电子调速器组成。 1.遥控发射机 就是我们所说的遥控器,它是来操控我们的车模或船模的,由于它外部有一个长长的天线,遥控指令都是通过机壳外部的控制开关和按钮,经过内部电路的调制、编码,再通过高频信号放大电路由天线将电磁波发射出去。目前模型常用的遥控发射机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盒式按键手持用的小型遥控发射机;一种是便携杆式遥控发射机;另一种是手持枪式遥控发射机。前一种多为开关式模拟电路的遥控系统,为一般普通的玩具遥控车模、船模或航模使

315无线遥控学习报告

315无线遥控学习报告 一、ISM频段 ISM频段即工业,科学和医用频段。一般来说世界各国均保留了一些无线频段,以用于工业,科学研究,和微波医疗方面的应用。应用这些频段无需许可证,只需要遵守一定的发射功率(一般低于1W),并且不要对其它频段造成干扰即可。ISM频段在各国的规定并不统一。如在美国有三个频段902-928 MHz、2400-2484.5 MHz及5725-5850 MHz,而在欧洲900MHz的频段则有部份用于GSM通信。而2.4GHz为各国共同的ISM频段。因此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b/IEEE 802.11g),蓝牙,ZigBee等无线网络,均可工作在2.4GHz频段上。 ITU-R 指定的ISM频段如下: 频率围中心频率可用性 6.765–6.795 MHz 6.780 MHz 13.553–13.567 MHz 13.560 MHz 26.957–27.283 MHz 27.120 MHz 40.66–40.70 MHz 40.68 MHz 433.05–434.79 MHz 433.92 MHz 仅限ITU Region 1 902–928 MHz 915 MHz 仅限ITU Region 2 2.400–2.500 GHz 2.450 GHz 5.725–5.875 GHz 5.800 GHz 24–24.25 GHz 24.125 GHz 61–61.5 GHz 61.25 GHz 122–123 GHz 122.5 GHz 其实在无线产品频段管理方面这方面法规还不健全。其中2.4G在不同国家中都是免授权频段,而下面是其他不同的免费频段: ●北美地区:315MHZ和915MHZ,902~928MHZ ●欧盟地区:433MHZ和868MHZ其他还有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一些频段。 而目前在我国800M 和900M 频段目前已经被GSM 的蜂窝移动网所占用,绝大部分的产品都工作在433MHZ左右,315M频段是早期的无线遥控的产品的主要频段,因此在该段的无线电磁环境相当的复杂,进行无线的数据传输是不太可靠的,433M频段目前由于很多新的汽车的遥控器目前也逐步使用该频段,因此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这两个频段更多的使用在传输简单数据的无线遥控上。而对于水、电、气等公用事业的计量数据采集,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释放了两个免申请的无线计量频段(470-510M),专门用于民用计量设备的无线数据传输。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 ?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 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红外线发射和接收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 940nm 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 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等三种。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红外遥控器的协议 ?鉴于家用电器的品种多样化和用户的使用特点,生产厂家对红外遥控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编码,这些编码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编码方式,统一称为红外遥控器编码传输协议。了解这些编码协议的原理,不仅对学习和应用红外遥控器是必备的知识,同时也对学习射频(一般大于300MHz)无线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到目前为止,笔者从外刊收集到的红外遥控协议已多达十种,如: RC5、SIRCS、 S ON y、 RECS80、Denon、NEC、Motorola、Japanese、SAMSWNG 和 Daewoo 等。我国家用电器的红外遥控器的生产厂家,其编码方式多数是按上述的各种协议进行编码的,而用得较多的有 NEC协议。 红外遥控器的结构特征 ?红外遥控发射器由键盘矩阵、遥控专用集成电路、激励器和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采用 AT89S52 单片机)是发射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内部由振荡电路、定时电路、扫描信号发生器、键输入编码器、指令译码器、用户码转换器、数码调制电路及缓冲放大器等组成。它能产生键位扫描脉冲信号,并能译出按键的键码,再经遥控指令编码器得到某键位的遥控指令(遥控编码脉冲),由 38KHZ 的载波进行脉冲幅度调制,载有遥控指令的调制信号激励红外二极管发出红外遥控信号。 在红外接收器中,光电转换器件(一般是光电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我们这里用的是 PIN 光电二极管)将接收到的红外光指令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此时的信号非常微弱而且干扰特别大,为了实现对信号准确的检测和转换,除了高性能的红外光电转换器件,还应合理地选择并设计性能良好的电路形式。最常用的

无线遥控设备基础知识.

何谓[比例式遥控器]: 所谓的比例式遥控装置,就是当操纵者以不同的速度或幅度拨动发射机的操纵杆,遥控系统的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相应的控制舵机或变速器做相同速度或幅度的运动的遥控装置。换言之,模型的动作完全与发射机操纵杆的动作成比例,这不同于过去的开关式的遥控装置,受动物会随着操纵者的小幅度操纵而做小幅度的动作,基本上模型通过比例式遥控装置真实的反应操纵者的所想所做。这正是[比例式遥控器]的优点。 遥控器的分类:为了操纵不同类别的遥控模型,遥控器也分为许多种类。通常,以它的频道(Channel)数目作为区分方法。像模型车和模型船,多采用2频道遥控装置控制转向系统和油门(节油阀)系统;用于控制模型飞机和直升飞机的遥控器装置,通常采用2-4频道以上,甚至有的还采用10频道的遥控器。另一种区分方法是以使用的特性,也就是根据特有附加功能进行分类。 此外。根据不同的无线电波频率又可以分为(AM)和(FM),前者着重于简单方便,后者着重于稳定可靠。最顶级的遥控装置则采用技术最先进的(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或称(数码)方式。用于模型飞机及直升飞机波段频率MHz 71 40.710 73 40.730 75 40.750 77 40.770 79 40.790 81 40.810 83 40.830 85 40.850 17 72.130 18 72.150 19 72.170 20 72.190 21 72.210 50 72.790 51 72.810 52 72.830 53 72.850 54 72.870 用于模型车船艇和帆船波段频率MHz 01 26.975 02 26.995 03 27.025 04 27.045 05 27.075 06 27.095 07 27.125 08 27.145 09 27.175 10 27.195 11 27.225 12 27.245 61 40.610 63 40.630 65 40.650 67 40.670 69 40.690 注意使用频率! 众所周知,遥控装置的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是通过无线电波沟通的,为了愉快地享受遥控模型的乐趣,对所用的无线电波实行管制是致为重要的,右表所示是为国际及美国政府规定合法的无线电波使用频率。无论您使用怎样高级的遥控装置,或采用各种各样的发讯方式,使用的频率范围是不能变化的。所以,必须注意在同一场合玩遥控模型的朋友不可同时使用相同的频率的遥控装置,否则便会互相干扰使遥控模型失去控制,甚至产生重大事故!! 无线电遥控器的分类和组成要了解无线电遥控就必须首先知道什么是无线电遥控,无线电遥控就是利用电磁波在远距离上,按照人们的意志实现对物体对象的无线操纵和控制,这种无线控制的方式就叫做无线电遥控。无线电遥控遥控技术的诞生,起源于无线电通讯技术,最初的构想是无线电电报技术的建立,真空电子管的发明使得无限电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很快应用在民用和军用等各个领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无线电遥控应用较多的是在军事上,将遥控装置安装在鱼雷,当鱼雷发射后利用遥控鱼雷去攻击敌方的船只和舰艇,使得鱼雷的命中率大大的提高。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又将无线电遥控系统安装在V——2火箭上,对英国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在那时可以说无线电遥控技术发挥到了极至。后来随着晶体管的发明和集成电路的诞生,无线电遥控技术达到了更加完善的程度,现如今我们所知道导弹、卫星、航天飞机等高科技技术都是利用无线电遥控技术的结晶,它已经不再是军事领域唯一成员,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已经离不了无线电遥控,如:遥控监视、报警、遥控电视、遥控玩具等等。那么,无线电遥控是怎样划分的呢?又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从无线电遥控的定义上看,所有能够实现无线遥控的控制系统,都应视为无线电遥控装置,为此我们按其发射和接收波谱频率上分,有音频声控、可见光控、红外线控、射频电磁波控和载频电磁波控等;按发射和接收的传输方式上分,有再生式、超再式、外差式、超外差式、等幅、调幅式和调频式等等;如果按发射和接收的载体性质上分,有单音频式遥控、双单音频式遥控、脉冲数字式遥控等等;如果我们按发射和接收的动作类型上分,有开关式、占空比式、脉宽式、脉位式、复合式、时分比例式和混合比例式等等;如果按发射和接收的通道数量上分,有单通道、双通道、四通道、八通道和十通道以上的多通道等等;如果再按发射和接收频率波长上分,有长波、中波、短波或低频、高频和甚高频等等;从发射

遥控器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遥控器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1– 1概论 遥控器之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无线电发射机来传送控制资料,并由接收机将接收到之控制数据转换成控制指令,以控制天车等机器设备。 工业用无线电遥控器之要求,与一般家用或简易式遥控器有很大之差别,它不但需要有坚固耐用且具防水防尘功能的外壳,而且在电路设计上亦必须考量能够耐温抗干扰,其中更需具备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如此才能在长时间,高负荷以及恶劣的环境下安全操作。 2– 1发射机单元工作原理 控制资料 图2-1 发射机流程图 发射机单元主要由编码模块及发射机射频模块所组成。当按下发射机上之按键或扳动开关时,编码模块即可感知是那个按键?是在1速或2速位置? 并将此按键之数据结合识别码及汉明码予以编码成“控制数据”(c o nt rol dat a)后传送至发射机射频模块之调变器用以调变射频载波,调变器输出之调频信号再经射频放大器放大,低通滤波器滤波后送到天线产生发射信号。

2-1-1 编码模块工作原理 图2-1-1 编码模块功能方块 编码模块以微处理控制单元为核心,并包含按键电路,电源控制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电气信号可抹除的只读存储器(E 2P ROM )以及发射移频键等五个主要外围电路,由4~6个 1.5伏特AA 电池所组成之电源供应器供给发射机工作所需之电源,其中除了按键电路及微处理控制单元是直接至电源输入外,其余电路(包含发射机射频模块) 所需之电源均由电源控制电路依工作过程控制,以使发射机之耗电降至最低。 按键电路是用以侦测摇杆,按键(或开关)之动作,当操作摇杆,按下按键或扳动开关时,按键电路即将该按键之数据送至微处理控制单元。微处理控制单元读取按键资料后即结合“功能设定”, “变量设定”, “识别码”, “汉明码”等数据予以编码成控制数据后,再经发射移频键电路处理产生调变信号(mo dul ati ng s i gnal )送至发射机射频模块。 微处理控制单元除了上述编码之功能外,同时亦执行自我诊断测 蜂鸣器 7- Pins 插座 至 接收机/PC/ 维护工具 (读写用) 7-Pins 插座 至 发射机 射频模块 晶体

无线遥控模块T控制原理

无线电遥控,就是利用无线电波对被控对象进行远距离控制,在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家电领域应用广泛。 一、无线遥控模块的构成: 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 发射部分由,按键,编码芯片,315M调制器,功率放大电路等构成 其中编码部分电路由PT2262编码IC来组成,具体电路见图所示。 编码电路原理图

接收部分由无线信号接收电路,解码芯片构成 D0,D1,D2,D3 为按键状态输出端,当某个按键按下后,相应的数据端口就输出高电平,在这几个端口加一级放大就可以驱动继电器,功率三极管,进行负载遥控开关控制。也可以直接连到单片机的I/O脚上,通过单片机采集数据端口状态,然后进行外部控制。 二、编码解码芯片PT2262/PT2272 PT2262/2272是一对带地址、数据编码功能的无线遥控发射/接收芯片。其中发射芯片PT2262-IR将载波振荡器、编码器和发射单元集成于一身,使发射电路变得非常简洁。 接收芯片PT2272的数据输出位根据其后缀不同而不同,数据输出具有“暂存”和“锁存”两种方式,方便用户使用。后缀为“M”为“暂存型”,后缀为“L”为“锁存型”,其数据输出又分为0、2、4、6不同的输出,例如:PT2272-M4则表示数据输出为4位的暂存型无线遥控接

收芯片。 在通常使用中,我们一般采用8位地址码和4位数据码,这时编码芯片PT2262和解码芯片PT2272的第1~8脚为地址设定脚,有三

种状态可供选择:悬空、接正电源、接地三种状态,地址编码不重复度为38=6561组,只有发射端PT2262和接收端PT2272的地址编码完全相同,才能配对使用,遥控模块的生产厂家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出厂时遥控模块的PT2262和PT2272的八位地址编码端全部悬空,这样用户可以很方便选择各种编码状态,用户如果想改变地址编码,只要将PT2262和PT2272的1~8脚设置相同即可,例如将发射机的PT2262的第2脚接地,第3脚接正电源,其它引脚悬空,那么接收机的PT2272只要也第2脚接地,第3脚接正电源,其它引脚悬空就能实现配对接收。地址设置跳线如图7所示,用户可以在PCB板上直接将地址引脚(PCB板中间8个过孔焊盘)与L(低电平)或H(高电平)相连,从而实现地址设置。PT2262与PT2272地址设置要完全一样。当两者地址编码完全一致时,接收机对应的D1~D4端输出约4V互锁高电平控制信号,同时VT端也输出解码有效高电平信号。

简易无线遥控开关的设计与调试实训报告

简易无线遥控开关的设计与调试实训报告 一、实训内容 1、实训目的和选题的意义 2、实训要求 3、实验前资料查询 4 3、实验电路原理及原理图 4、安装和调试 5、实验ⅠⅠⅠ结果分析 6、实训心得和体会 7、参考文献 一、实训目的和选题的意义 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理论知识。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信学院开展了一次为期一个星期的实训。 作为通信工程马上进入大三的学生,我们将要学习高频电子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而无线遥控装置则是高频电子最基本的电路之一,借助这次实训来为我们马上就要学习的专业课作准备,也让我们来对自己的专业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要求 能认真遵守实验室的要求,积极动脑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在使用试验仪器时

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因仪器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烫伤等。注重团队合作。 三、提出选题实验方案 1,通过电路板焊接利用高低电平确定地址码和数据码 2,两个电路板都通电,发射器接受数据码所包括的数字信号,并通过解码转换成模拟信号(无线电波) 3,接受电路板确认为无线电波中的地址码,通过,则利用编码器将无线电波的模拟信号转换成高低电平的数字信号 4,通过LED灯的显示来确定每个对应的二进制数码信号的接受状态 5.方案图如下 编码单元—→发射单元—→接收单元—→解码单元 同时会有电源给其供电。 四、安装并调试 无线电遥控电路是利用无线电信号作为遥控指令来完成各种指定动作的,简易的无线电遥控装置电路由无线电发射器与接收器两大部分组成。 实验仪器 电烙铁,F05p ,J04v,芯片PT2262,芯片PT2272,电阻,二极管,电容,LED灯,带皮导线等。 实验原理 1、发射电路 1.采用单片机控制 2.用PT2262进行编码 码芯片PT2262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解码芯片

遥控发射技术的基本原理

。 遥控发射技术的基本原理 图1 NEC标准下的主码表示 图2 NEC标准下,数据0和1的表示 图3 PHILIPS标准下的全码表示

图4 硬件原理图 通常彩电遥控信号的发射,就是将某个按键所对应的控制指令和系统码(由0和1组成的序列),调制在32~56KHz范围内的载波上,然后经放大、驱动红外发射管将信号发射出去。 不同公司的遥控芯片,采用的遥控码格式也不一样。在此介绍较普遍的两种,一种是NEC标准,一种是PHILIPS 标准。 NEC标准:遥控载波的频率为38KHz(占空比为1:3);当某个按键按下时,系统首先发射一个完整的全码,然后经延时再发射一系列简码,直到按键松开即停止发射。简码重复延时108ms,每两个引导脉冲上升沿之间的间隔都是108ms。一个完整的全码如图1所示。其中,引导码高电平4.5ms,低电平4.5ms;系统码8位,数据码8位,共32位;数据0用“高电平0.5625ms+低电平0.5625ms”表示,数据1用“高电平0.5625ms+低电平1.6875ms”表示,如图2所示:一个简码=引导码+系统码位0的反码+结束位(0.56 25ms)高电平。 各部分码的作用:引导码用来通知接收器其后为遥控数据。系统码用来区分是哪一机型的数据,接收端依此来判断后续的数据是否为须执行的指令。数据码用来区分是哪一个键被按下,接收端根据数据码做出应该执行什么动作的判断。简码是在持续按键时发送的码。它告知接收端,某键是在被连续地按着。 遥控数据传输系统的关键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为了提高编码的可靠性,NEC标准规定系统码、数据码后分别接着传送一个同样的码或者反码,供误码校验用。

无线遥控原理

无线遥控原理 一个完整的遥控电路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无线电发射部分,由一个能产生等幅振荡的高频载频振荡器和一个产生低频调制信号的低频振荡器组成。用来产生载频振荡的电路一般有多谐振荡器、互补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等。由低频振荡器产生的低频调制波,一般为宽度一定的方法。如果是多路控制可以采用每一路宽度不同的方波,或是频率不同的方法去调制高频载波,组成一组组的已调制波,作为控制信号向空中发射。 接收电路从工作方式分,可以分成超外差接收方式和超再生接收方式。超外差原理利用本地产生的振荡波与输入信号混频,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某个预定的频率的电路。其优点是:①容易得到足够大而且比较稳定的放大量。②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频率特性。③容易调整。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干扰,如像频干扰、组合频率干扰和中频干扰等。超再生电路实际上是一个受控间歇振荡的高频振荡器,这个高频振荡器采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振荡频率和发射器的发射频率相一致。而间歇振荡又是在高频振荡过程中产生的,反过来又控制着高频振荡器的振荡和间歇。间歇振荡的频率是由电路的参数决定的。这个频率选低了,电路的抗干扰性能较好,接收灵敏度降低;反之亦然。超再生式接收方式具有电路简单、性能适中、成本低廉的优点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 2.3.2 .PT2262/2272编码解码集成电路 PT2262/PT2272 是台湾普城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 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PT2262/PT2272 最多可有12 位(A0-A11)三态地址端管脚(悬空,接高电平,接低电平),任意组合可提供531441 地址码,PT2262 最多可有6 位(D0-D5)数据端管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 脚串行输出,可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pt 2262/pt2272管脚如图1: 图1 PT2262/PT2272 管脚图

遥控器的基本工作过程

您是否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每天都至少要使用一两次电视遥控器?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它的内部构造,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拆解的遥控器: 遥控器的任务是,当您按下一个按键时,它就会把按键信息转换为电视机所能接收的红外线信号。打开遥控器的后盖,您将看到里面仅有一个部件:一块印刷电路板。它上面有一些电子元器件和电池接点。 大多数遥控器的内部无外乎就是您所看到的这些元器件。您 会看到一块上面标有“TA11835”字样的集成电路(也被称为 芯片)。该芯片采用了18针双列直插式封装(双列直插式封 装缩写为DIP)。在芯片的右边,您可以看到一个二极管、 一个晶体管(黑色,有三根管脚)、一个共振器(黄色)、 两个电阻(绿色)和一个电容(深蓝色)。在电池接点旁边 还有一个电阻(绿色)和一个电容(褐色的小圆片)。在这 个电路里,芯片能够检测到什么时候有按键被按下。然后, 它采用类似莫尔斯电码的形式对按键信息进行编码,每个按 键的编码都各不相同。芯片会将这些信号发送到晶体管进行放大处理,使信号增强。 电视遥控器工作原理

旋开电路板上的螺丝,将电路板取出,您会看到电路板是一块表面蚀刻有细铜线的玻璃纤维薄板。上面的电子元器件采用了印刷电路板组装工艺,这样可以便于批量生产和组装。在玻璃纤维板上“印刷”铜线成本比较低廉,其过程类似于在纸上印刷油墨。然后,由机械设备将零部件(如芯片、晶体管等)安放在玻璃纤维板上并进行焊接,使其与铜线相连接。这一过程同样简单易行。 在电路板上,您可以看到一系列与按键相对应的触点。按键本身是塑胶薄片做成的。每一个按键都附有一片黑色的导电片。当导电片与印刷电路板上的触点相接触时,触点被连通,同时芯片也能检测到该连接。

最新无线遥控开关电路图及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线遥控开关电路图及原理 随着社会进步,无线遥控开关被大量的使用,无线遥控开关是采用高科技的射频识别技术设计制作,用无线遥控开关设备控制各类灯饰、家电、门、窗帘等家居用品,是一种新型智能化开关,可对室内灯具、家电等进行无线控制,操作简单方便,性能稳定可靠,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和追捧,下面就是小编对无线遥控开关原理的具体介绍。 >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现在无线遥控开关被大量的使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角落,例如:家庭、酒店、商场、医院、仓库、办公室等场所用于灯饰照明控制及其它用途电器控制,相信大家对于无线遥控开关并不陌生,但大多数人对于无线遥控开关工作原理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小编就对无限遥控开关进行具体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作用。 在了解无线遥控开关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无线遥控开关功能,无线遥控开关在设计制作上采用射频识别技术,无方向性,与其它同型号产品间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和干扰,具有高保密性、性能稳定、功耗低、存储量大、使用方便,可以让灯具同时或个别进行开光,开关和遥控器不必配套购买,用户可自由选配,误码率低,抗干扰能力强。 无线遥控开关安装异常简单方便,不需要接零线,也不需要对灯饰电器进行任何改动,可直接替换原有开关,电网停电后再来电,开关会自动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电能,可以集中控制全家所有的智能遥控开关。在款式设计上也是多种多样,可供选择面非常广泛,可以将无线遥控开关与传统机械开关进行结合使用,方便简单。 无线遥控开关-原理 无线遥控开关是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者组合而成,发射器将控制者的控制按键经过编码,调制到射频信号上进行发射出无线信号,也可以说成是一个编码器。而接收器是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编码信号再解码,得到与控制按键相对应的信号,然后去控制相应的电路工作了,也被称为解码器。随着科技进步无线遥控开关在工业控制和无线智能家居领域都得到了广泛使用。 无线遥控开关-分类 由于科技进步无线遥控开关种类和功能繁多,按传输控制指令信号的载体分可以分为为:无线电遥控、超声波遥控、红外线遥控,按信号的编码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频率编码和脉冲编码,按传输通道数可以分为:多通道遥控和单通道,按同一时间能够传输的指令数目不同可以分为:单路和多路遥控,按指令信号对被控目标的控制技术可以分为:开关型比例型遥控。 无线遥控开关-组成 日常比较常用的无线遥控开关由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组成,其无线遥控开关的原理也按照发射和接受来分析。发射部分即遥控器与发射模块,遥控器是作为一个整机来独立使用,对外引出有接线桩头,遥控模块被当作一个元件来使用,接收部分即超外差与超再生接收方式,超再生解调电路它实际上是工作在间歇振荡状态下的再生检波电路。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无线电遥控器原理

无线电遥控器工作原理介绍 无线电遥控器的分类和组成 要了解无线电遥控就必须首先知道什么是无线电遥控,无线电遥控就是利用电磁波在远距离上,按照人们的意志实现对物体对象的无线操纵和控制,这种无线控制的方式就叫做无线电遥控。 无线电遥控遥控技术的诞生,起源于无线电通讯技术,最初的构想是无线电电报技术的建立,真空电子管的发明使得无限电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很快应用在民用和军用等各个领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无线电遥控应用较多的是在军事上,将遥控装置安装在鱼雷,当鱼雷发射后利用遥控鱼雷去攻击敌方的船只和舰艇,使得鱼雷的命中率大大的提高。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又将无线电遥控系统安装在V——2火箭上,对英国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在那时可以说无线电遥控技术发挥到了极至。后来随着晶体管的发明和集成电路的诞生,无线电遥控技术达到了更加完善的程度,现如今我们所知道导弹、卫星、航天飞机等高科技技术都是利用无线电遥控技术的结晶,它已经不再是军事领域唯一成员,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已经离不了无线电遥控,如:遥控监视、报警、遥控电视、遥控玩具等等。那么,无线电遥控是怎样划分的呢?又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从无线电遥控的定义上看,所有能够实现无线遥控的控制系统,都应视为无线电遥控装置,为此我们按其发射和接收波谱频率上分,有音频声控、可见光控、红外线控、射频电磁波控和载频电磁波控等;按发射和接收的传输方式上分,有再生式、超再式、外差式、超外差式、等幅、调幅式和调频式等等;如果按发射和接收的载体性质上分,有单音频式遥控、双单音频式遥控、脉冲数字式遥控等等;如果我们按发射和接收的动作类型上分,有开关式、占空比式、脉宽式、脉位式、复合式、时分比例式和混合比例式等等;如果按发射和接收的通道数量上分,有单通道、双通道、四通道、八通道和十通道以上的多通道等等;如果再按发射和接收频率波长上分,有长波、中波、短波或低频、高频和甚高频等等;从发射和接收的电路组成上看,有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混合电路等等。可以说从广义上看无线电遥控技术的种类和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不能一一的详尽。为了能使大家对无线电遥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们先介绍一下模型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电路的组成。 无线电遥控模型的设备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遥控发射机、遥控接收机、执行舵机、电子调速器组成。 1.遥控发射机 就是我们所说的遥控器,它是来操控我们的车模或船模的,由于它外部有一个长长的天线,遥控指令都是通过机壳外部的控制开关和按钮,经过内部电路的调制、编码,再通过高频信号放大电路由天线将电磁波发射出去。目前模型常用的遥控发射机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盒式按键手持用的小型遥控发射机;一种是便携杆式遥控发射机;另一种是手持枪式遥控发射机。前一种多为开关式模拟电路的遥控系统,为一般普通的玩具遥控车模、船模或航模使用,电路的设计和制作比较简单,动作的指令都为“开”和“关”两种,虽然通道的数量可以很多,遥控的性能和距离较低。而发射机为杆式和枪式两种通常为比例式的无线电遥控器,在动态仿真模型中是当今最为流行的遥控操作系统,由于这两种在调制、编码和电路的组成等方式的不同,其性价比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价格上也不同。 比例遥控杆式发射机有两个操纵杆,左边的杆用来控制模型车的速度及刹车(前进或后退),右边的杆控制模型车的方向。枪式发射机用一个转轮(方向盘)和一个类似手枪扳机的操纵杆来分别控制方向和速度。除了这些基本功能之外,一些较高级发射机还运用了先进的电脑技术,增加了许多附加的功能,如储存多种模型车、船的调整数据,一机多用;有计时、计圈功能,方便练习和比赛;有大型液晶显示屏幕,可显示工作状态和各种功能。 这两种遥控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大体上是相同的,只是遥控发射机的外形和操控方式不同罢了,也许有要人问:那种类型的好?其实关键是你自己的习惯,喜欢那种操控方式,一旦你选好了类型,最好不要在中途随便更换发射机的类型,这样会改变你的操控习惯。 2.遥控接收机

无线遥控发射接收电路

无线遥控发射接收电路 OOK调制尽管性能较差,然而其电路简单容易实现,工作稳定,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汽车、摩托车报警器,仓库大门,以及家庭保安系统中,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了这样的电路。 早期的发射机较多使用LC振荡器,频率漂移较为严重。声表器件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频率稳定性与晶振大体相同,而其基频可达几百兆甚至上千兆赫兹。无需倍频,与晶振相比电路极其简单。以下两个电路为常见的发射机电路,由于使用了声表器件,电路工作非常稳定,即使手抓天线、声表或电路其他部位,发射频率均不会漂移。和图一相比,图二的发射功率更大一些。可达200米以上。 图一 图二 接收机可使用超再生电路或超外差电路,超再生电路成本低,功耗小可达100uA左右,调整良好的超再生电路灵敏度和一级高放、一级振荡、一级混频以及两级中放的超外差接收机差不多。然而,超再生电路的工作稳定性比较差,选择性差,从而降低了抗干扰能力。下图为典型的超再生接收电路。

超外差电路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都可以做得很好,美国Micrel公司推出的单片集成电路可完成接收及解调,其MICRF002为MICRF001的改进型,与MICRF001相比,功耗更低,并具有电源关断控制端。MICRF002性能稳定,使用非常简单。与超再生产电路相比,缺点是成本偏高(RMB35元)。下面为其管脚排列及推荐电路。 ICRF002使用陶瓷谐振器,换用不同的谐振器,接收频率可覆盖300-440MHz。MICRF002具有两种工作模式:扫描模式和固定模式。扫描模式接受带宽可达几百KHz,此模式主要用来和LC振荡的发射机配套使用,因为,LC发射机的频率漂移较大,在扫描模式下,数据通讯速率为每秒2.5KBytes。固定模式的带宽仅几十KHz,此模式用于和使用晶振稳频的发射机配套,数据速率可达每秒钟10KBytes。工作模式选择通过MICRF002的第16脚(SWEN)实现。另外,使用唤醒功能可以唤醒译码器或CPU,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MICRF002为完整的单片超外差接收电路,基本实现了“天线输入”之后“数据直接输出”,接收距离一般为200米

航模遥控器原理

飞机模型的无线电遥控,是指利用无线电波传送操作者对模型动作的指令模型根据指令做出各种飞行姿态。用无线电技术对模型进行飞行控制的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不过,由于当时民间。用无线电制航模面临十分复杂的法律手续,而且当时的遥控设备既笨重又极不可,因此,遥控航模未能推广开来到了本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电子技术发展,各种应用于航模控制的无线电设备也开始普及,时至今日,无线遥控设备已广泛地用于各种航空、航海和陆上模型。本文介绍的“塞斯纳”177飞机模型套件材料中,配置的是四通道比例遥控设备系统,它由发射机、接收机、舵机、电源等部分组成。 图l所示的,是4通道比例遥控设备发射机的外型和各部分名称。在发射机的面板上,有两根分别控制l、2通道和3、4通道动作指令的操纵秆,以及与操纵杆动作相对应的4个微调装置。在发射机底部,设置有4个舵机换向开关,分别用于变换舵机摇臂的偏转方向。 图2所示的,是接收机和舵机以及接收机电源装置,其中接收机用来接收从发射机传来的指令信号,经处理后,指挥舵机作出与发射机指令相对应的动作。电池组给接收机和舵机提供工作能源,它由4节普通5号干电池串联而成。

所谓比例控制,简单说来,就是当我们把发射机上的操纵杆由中立位置向某一方向偏移一角度时,与该动作相对应的舵机摇臂也同时偏移相应的角度,舵机摇臂偏转角度与发射机操纵杆偏移角度成比例.图3显示了发射机执行舵机与飞机模型舵面的动作关系。当发射机操纵杆(或对应的微调杆)往左、右偏转或回复中立时,执行舵机的摇臂也随之相应地往左、右偏转或回复中立,带动模型的舵面往左,右偏转或回复中立,操纵杆(或微调杆)、舵机摇臂、模型舵面偏转的角度大小成比例。 4通道的比例遥控设备,可以同时对模型进行四个不同动作(例如油门、升降舵,方向舵,副翼)的比例控制。这样的控制已十分接近载人飞机的操纵了。因此,如果能熟练地运用遥控设备和充分地掌握模形飞行的原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操纵者可象驾驶载人飞机一样控制模型在天空自由飞翔。 限于本讲座的主题和篇幅,这里仅简要地介绍比例遥控设备的原理。发射机的组成如图4所示,它基本上是由操纵器、编码电路、开关电路、高频电路组成。。操纵器与可变电位器电路连接可变电位器又信号发生电路—编码器连接,编码鸡器发生的信号搭载在高频无线电波上由天线发送出去,这个过程有点像用火车运载货物,操纵者相当于货运调度员,动作指令信号相当于货物,而高频无线电波相当于火车,把\"货物\"搬上\"火车\"的过程称为调制。

简易无线遥控系统设计

1前言 1.1无线遥控技术现状 无线遥控,即是在控制端把控制指令以某种编码方式形成易于传输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在受控端经解码等处理形成相应的控制操作。无线控制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采用适宜的方式。各种遥控方式的不同,主要在于信息的编码处理方式和信息的传输方式。所传信息的形式以及信息量的大小决定采用何种信息编码和处理方式,而信息传送的距离决定采用何种传输方式。 在编码方式上,目前在简单信息的遥控中常采用的是PCM方式和DTMF方式。这两种方式均具有实现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对于复杂以及大量信息的遥控,可以采用相应的信号处理方式,经过适当的信源信道编码以及数字调制等处理来生成易于传输的信号。对于这些编码处理方式,可以根据系统功能需要进行灵活选择。 在传输方式上,对于近距离遥控,可以采用基带传输。对于远距离遥控,需要选择适当的调制方式,进行频带传输。目前常用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三种。对于不同形式的基带信号,又可以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对于各种调制方式的选择,可以根据基带信号的形式,传输的带宽限制等因素决定。 对于无线遥控技术,当前基本上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红外线遥控方式,无线电遥控方式,超声波遥控方式和声音遥控方式。红外技术出现比较早,成本低,价格也具有优势。红外遥控具有以下优点:控制内容多,抗干扰能力比较强,不会发生任何误动作;响应速度快,不会对其他电器产生干扰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体积小,成本低,功耗小,与其他方式比可以降低功耗90%。但是他的缺点也很明显,在使用中需要保证遥控发射器和遥控接收设备处与一定的角度范围,中间不能有任何物品,否则就会阻挡红外线的传输,因为红外线不能穿越砖瓦水泥砌筑的墙体,这在日常使用中经常会造成不便,毕竟用户不希望只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才能对对象进行操作,之外红外线方式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超声波遥控方式中的超声传感器频带窄,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易于受干扰而引起误动作,同时该种方式作用距离短,通用性强可以互换因而不适合在灯具遥控中运用。声音遥控方式通用性强,作用距离短,声音携带的信息量少,易受干扰而引起误动,它适合于像声控电灯开关的场合。无线电作为新一代的信息传送方式,具有绕射和穿透特性,只要在有效工作范围之内,无线设备就可以不受角度,方向和障碍物的限制而自由使用。并且采用特定的编码解码技术可以防止无线电波的互相干扰,抗干扰能力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