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国投资环境分析

五,德国投资环境分析
五,德国投资环境分析

五、德國投資環境分析

(一) 當地投資條件

1. 總體投資環境

(1) 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2009年德國經濟成長率為-5.0%,大幅衰退原因主要為美國金融風暴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當年德國國內生產毛額(GDP)達2兆4,072億歐元(3兆3,576億美元),為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次於美國、日本及中國),每人年平均所得為4萬1,021美元(2萬9,410歐元),當年度進口金額為9,400億4,359萬美元(6,739億6,300萬歐元),出口金額為1兆1,272億1,459萬美元(8,081億5,500萬歐元)。

(1)短期停工津貼緩和德國失業率

依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2009年德國人口總數為8,174萬人,當年失業人口為342萬人(2008年為326萬人),失業率由2008年的7.8%微幅升高到2009年的8.2% (增加0.4%)。2009年國際經濟嚴峻,德國出口面臨大幅衰退之際,聯邦政府推出臨時性短期停工津貼,避免雇主因無訂單,而大幅裁員,因此,失業率仍微幅升高但仍低於2007年(9.0%)及2006年(10.8%)的失業水準。

(3) 企業及個人破產案件再度升高

依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德國企業破產件數由2003年3萬9,320件的高峰,逐年下降到2008年2萬9,291件,2009年因國際經濟嚴峻,出口衰退,國內生產毛額負成長,企業破產家數再度上升達3萬2,687件,較2008年增加11.6%;同時間,個人破產案件共13萬220件,亦較2008年成長3.4%。

(4) 對外投資以歐洲為主,但美國則為德商投資最多之國家

依據德國聯邦銀行2009年4月統計資料,自1989年至2007年止,德國對外投資累計金額達8,232億8,500萬歐元,投資地區以歐洲5,828億900萬歐元為最大宗,占德國對外投資總額比重70.79%,其次為美洲,金額1,802億8,700萬歐元占21.90%;亞洲排名第三,金額487億3,400萬歐元占5.92%;大洋洲為第四,

金額58億5,500萬歐元占0.71%;非洲最少,金額56億100萬歐元占0.68%。

德商在歐洲投資又以歐盟會員國為主要地區,1989年至2007年止計有5,292億500萬歐元(占德國對外投資累計金額64.28%),其中荷蘭吸金最多,達1,178億4,700萬歐元,占德國對外投資總額14.31%,其次為英國(金額994億5,500萬歐元,占12.08%),盧森堡排名第三(金額564億2,400萬歐元,占6.85%),第四為法國(金額444億2,200萬歐元,占5.40%),奧地利名列第五(金額299億2,700萬歐元,占3.64%)。

德國在美洲地區之投資以北美地區為主,1989年至2007年間之累計投資金額共1,802億8,700萬歐元,占德國對外投資總額21.90%,其中美國為德商在海外投資之最重要據點,對美國投資累計金額為1,423億8,000萬歐元,占德國對外投資總額17.29%;對加拿大投資累計金額為80億6,900萬歐元占0.98%。

亞洲各國吸引德國資金最多者為中國,1989年至2007年止計有140億8,100萬歐元流向中國,占德國對外投資比重1.71%,新加坡排名第二(金額67億6,000萬歐元,占0.82%),日本第三(金額64億7,000萬歐元,占0.79%),南韓名列第四(金額45億6,500萬歐元,占0.55%),香港第五(41億7,600萬歐元,占0.51%)、印度居第六(金額38億9,800萬歐元,占0.47%)、馬來西亞名列第七(金額22億8,500萬歐元,占0.28%)、泰國排名第八(金額13億7,000萬歐元,占0.17%)、台灣排名第九(金額12億5,400萬歐元,占0.15%)。

(5) 荷蘭為最大外資國,歐盟是外資主要來源

依據德國聯邦銀行資料顯示,1989年至2007年止,德國吸引外資累計金額計6,342億400萬歐元,絕大多數來自歐洲地區共5,234億6,800萬歐元,占德國外資比重82.54%,其次為美洲(金額882億9,800萬歐元,占13.92%),亞洲名列第三(金額206億8,900萬歐元,占3.26%),大洋洲排名第四(金額9億4,200萬歐元占0.15%),非洲最少(金額8億900萬歐元。

1989年至2007年止,歐盟會員國在德國投資累計金額達4,640億3,600萬歐元,占德國外資比重73.17%。其中來自荷蘭最多,金額1,572億9,000萬歐元,占德國外資比重24.80%,其次為盧森堡(金額910億1,100萬歐元,占14.35%),法國排名第三(金額618億2,500萬歐元,占9.75%),英國名列第四(金額500億6,800萬歐元,占7.89%),義大利位居第五(金額332億3,900萬歐元占5.24%)。

1989年至2007年間,美洲以北美地區在德國投資最多,該地區累計金額共741億7,300萬歐元,占德國外資比重11.70%,其中以美國累計金額719億4,300萬歐元為最多,占德國外資比重11.34%,美國名列德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國,次於荷蘭及盧森堡。此外,加拿大對德國投資累計金額22億3,100萬歐元,占德國外資比重0.35%。

日本為在德國投資最多之亞洲國家,累計金額達123億1,200萬歐元,占德國外資比重1.94%,其次為南韓(金額44億4,900萬歐元,占0.70%),伊朗名列第三(金額11億7,500萬歐元,占0.19%),以色列排名第四(金額8億800萬歐元,占0.13%),中國名列第五 (金額3億7,000萬歐元,占0.06%),新加坡位居第六 (金額3億3,900萬歐元,占0.05%),印度第七(金額2億3,400萬歐元,占0.04%),科威特位居第八(金額2億2,000萬歐元,占0.03%)、香港排名第九(金額9700萬歐元,占0.02%),台灣排名第十(金額6,300萬歐元,占0.01%)。

2. 外商在德國投資概況

1989年至2007年止,外資企業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為6,342億400萬歐元,投資模式以控股公司及創投業為最大宗,累計投資金額4,202億7,200萬歐元,占外資總額比重66.27%,生產製造排名第二,累計投資金額為722億5500萬歐元,占11.39%),貿易業名列第三,累計投資金額為418億9,900萬歐元(占外資總額6.61%),金融業居第四,累計投資金額為366億7,400萬歐元,占5.78%。

德國屬歐盟會員國,外資主要來自歐盟會員國,然歐盟境內為同一市場,其內部資本、貨物及人員可自由流通。台灣非歐盟會員國,且未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也未與德國簽署免雙重課稅協定,台商入境、居留、投資及貿易條件與歐盟各會員國差異大,因此,僅就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及印度等亞洲主要競爭國進行分析。

(1) 日本

1989年至2007年止,日本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計123億1,200萬歐元,居亞洲國家首位,日本與德國於1983年2月17日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有900家日商在德國投資,其

中從事銷售與貿易批發業占48.2%,從事製造業居次(20.3%),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第三(13.5%)。日商在德國之大型企業有任天堂(Nintendo)、東芝(Toshiba)、豐田(Toyota)、夏普(Sharp)、Sony、EPCOS及Mitsui等公司,日商在德國採取大量廣告行銷,加上其品質優異,普受德國消費者喜愛。

(2) 韓國

1989年至2007年止,韓國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為44億4,900萬歐元,居亞洲國家第二名。韓國與德國於1976年12月14日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在德國約有140家韓商,其中從事貿易批發業占59.7%,製造業者占13.2%,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第三(10.4%),韓商主要以大型企業為主,其中以三星及LG在德國非常活躍,三星透過德國各式廣告(電視、商展及看板),推廣其商品;近來,韓商積極佈局液晶示顯示器、手機及電視,另,現代及起亞(Kia)兩汽車公司則競爭德國低價位汽車市場。2009年德國政府鼓勵民眾汰換車齡9年以上之舊車,購買新車可獲2,500歐元補助金,韓國低價位汽車在不景氣的環境凡而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眼光。

(3) 中國

1989年至2007年止,中國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為3億7,000萬歐元,位居亞洲國家第五名,中國與德國於1985年6月10日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在德國約有650家中國廠商,從事貿易批發業占67.5%,製造業居次(7.6%),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第三(7.4%)。近來,中國成功攻占德國玩具、紡織成衣及鞋類等市場,電腦周邊產品亦打入德國3C量販店,亦出口蔬果農產品至德國。另一方面,中國積極在德國併購企業,著眼於擁有該德國企業品牌,並將併購公司之技術轉移至中國製造。2009年德國歐寶汽車(Opel)因母公司通用汽車(GM)宣告倒閉,德國政府即時出手援救歐寶汽車,中國曾向德國政府提出併購歐寶汽車計畫,最後雖未成功,但該併購計畫引起德國上下對中國的注意。另外,中國在德國之著名企業有華為技術公司、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寶鋼公司、上工等公司。中國在德國經營海、空運者有中遠集團、中國航空、中國東方

航空及海南航空公司等等。

(4) 新加坡

1989年至2007年止,新加坡在德國投資金額達3億3,900萬歐元,位居亞洲國家第六名,新加坡與德國與1972年2月19日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新加坡在德國廠商約90家,從事貿易批發業占30.9%,製造業居次(19.2%),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第三(15.9%)。新加坡在德國較大企業有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公司、Dornier MedTech公司、Stribel Production公司、TVMania及APL等公司。

(5) 印度

1989年至2007年止,印度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為2億3,400萬歐元,位居亞洲國家第七名,印度與德國於1986年5月30日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在德國約有235家印度廠商,從事貿易批發業占34.4%,製造業居次(18.2%),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第三(17.4%)。印度在德國投資著名企業有Novelis、Repower System AG、Land Rover、Blume Stahlservice及Corus Stahl等公司。德國汽車零組件業者與印度Tata Motors集團合作,成功推出迷你低價位汽車,引起德國對印度之重視。

3. 台商在當地經營產業類別及其情況

(1)台商聚集德西地區

根據德國聯邦銀行資料顯示,1989年至2007年止,台灣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為6,300萬歐元,另,依據德國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台灣在德國投資廠商計約250家,從事貿易批發業占61.2%,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次(12.6%),製造業居第三(8.6%)。

台商分布以杜塞道夫及漢堡兩地最多,其他分散於慕尼黑、法蘭克福、斯圖佳地區,德國各地共設有德北、德中、德南、德東及德西台灣廠商聯誼會,並聯合成立全德國台灣商會,除此外,另有其他華僑社團組織,如德國華僑協會、漢堡中華會館、德國越棉寮華裔相濟會、德國各地區華僑聯誼會等,不定期舉辦各種研討會及聯誼活動,以加強彼此間聯繫並互相交換資訊。

(2)台灣資訊業在德國等歐洲國家開花結果

台商資訊業者逐漸在德國建立品牌,因品質優異,在德國等歐洲國家市場持續擴大。宏碁(Acer)、天翰(Aiptek)、華碩(Asus)、明基(BenQ)、友訊(D-Link)、昆盈(Genius)、宇達電通(Mio)、創見(Transcend)等公司產品常見於德國Media Markt、Saturn、Conrad等大型3C連鎖量販店,並與國際知名大廠產品陳列販售。另外,依據IDC公佈公佈2009年資訊業銷售資料,歐洲、近東及非洲地區筆記型電腦及電腦銷售量前五名分別為HP、宏碁、DELL、華碩及Toshiba公司。宏碁公司銷售額成長16%,2009年銷售1,950萬台電腦(市占率20.2%),僅次於HP公司2,000萬台(市占率20.7%),DELL電腦公司名列第三,銷售量為920萬台(市占率9.6%),華碩銷售量達620萬台(市占率6.4%),名列第四,台灣資訊業在德國等歐洲國家開花結果,並已深受當地消費者青睞。

(3)台德產業合作更緊密

台德產業間合作緊密,德商在台從事化學、機械、金融、通訊、物流、生物技術醫藥、半導體、綠能及面板等產業,除Allianz集團、應薄、默克、創浦、英華威、飛斯妥、羅德史瓦茲、德固薩、拜耳、皕德、Thyssenkrupp集團、漢高(Henkel KGaA)、曼茲自動化公司及DHL等已在台投資外,台灣拜耳公司育成本土豬鼻疫苗,工研院與德國ExtraEnergy合作,建立電動車電池共通介面與安全標準,德國默克化學製藥與生技中心共同宣佈在台灣建立亞洲技術訓練中心,西門子投資設立研發中心,協助業界開發高階工具機,阿托科技科技公司(ATOTECH)進駐高雄縣環保科技園區,並成立研發中心。

2009年德國在台投資或增資者有科德寶遠東公司、德意志銀行、凱美德、德意志銀行、英華威、Evonik公司、奧迪公司、傑銳光能公司(Jonas Redmann)、思諾公司(SNOM)等49件投資案。

台灣在德國投資有光紅建聖公司併購英飛凌公司光通訊單纖雙向事業部、KHS功學社公司併購Hohner樂器製造廠、上銀科技公司併購Holzer公司,2008至2009年台商在德國投資或增資廠商有寶德科技、達新工業、天瀚科技、台灣半導體公司、亞毅科技、恩德科技公司、昇貿科技公司、特力公司、欣技資訊公司、南美特科技公司及其他公司等案件。

(4)台灣顯示器業者拓銷德國液晶產品市場

德國及歐洲消費者逐漸淘汰傳統映像管電腦顯器及電視機,轉為液晶類產品,為掌握此龐大商機,台灣面板業者如友達及瀚宇彩晶公司等分別透過其關係企業明基、瀚斯寶麗(Hannspree)及奇美電於德國設立據點,在德國拓銷液晶電腦顯示器及液晶電視機,另有部分業者在德國設立據點,進口LCD零組件在德國組裝,以因應市場趨勢。

(5)台灣海運業者群聚漢堡

在海運運輸上,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及萬海等公司群聚於德國漢堡港,對該港貨運量有舉足輕重之貢獻。中華航空公司及長榮航空公司在德國經營已久,華航公司除貨機外,提供台灣與德國直航班機服務,方便旅客往返台德兩國,長榮航空則以航空貨運為主要經營業務。

(二) 給我國業者之投資建議

1. 德國投資環境優勢

(1) 歐盟第一大經濟體

2009年,德國人口為8,174萬人,國內生產毛額達2兆4,072億歐元(3兆3,576億美元),為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每人年平均所得4萬1,021美元,商機龐大,世界各國廠商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競相在德國推出最新商品,藉以立足德國,掌握全歐消費者趨勢,進而佔有歐洲市場。

(2) 德國位居歐洲樞紐

德國位居歐洲運輸樞紐地位,北接波羅的海、北海、丹麥及北歐諸國,東與波蘭為鄰,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及法國,南界瑞士、奧地利及捷克,在歐盟擴大至27個會員國後,更突顯德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 交通網便捷,公路及鐵路運輸量居歐洲第一

德國境內高速公路達4萬327公里、鐵路1萬1,978公里、水路7,450公里,境內法蘭克福是歐洲第一大貨運暨第二大客運航空運輸站,漢堡港係歐洲第二大也是全球第十一大貨櫃港,德國在水、陸、空四通八達的運輸網設施下,得以迅速連結歐洲及世界。依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德國公路及

鐵路每公里年運輸量分別為3,100億公噸及954億公噸,名列歐洲第一名。德國因地處歐洲樞紐,加上境內基礎建設良好,交通網便捷,成為東歐、西歐、南歐及北歐貨運運輸必經之地。

(4) 德國全球競爭力排名第七

依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9-2010」全球國家競爭力排名評比資料,在133個受評國家中,德國排名第七位(台灣排名第12位),於歐洲國家排名第五位,僅次於瑞士(第一名)、瑞典(第四名)、丹麥(第五名)及芬蘭(第六名),優於荷蘭(第十名)、英國(第13名)、挪威(第14名)、法國(第16名)、奧地利(第17名)、比利時(第18名)、盧森堡(第21名)、西班牙(第33名)及義大利(第48名)等,德國國家競爭力強,政治及投資風險均低,是投資歐洲最佳選擇之一。

(5) 吸引外資全球排名第十五

依據聯合國United Nation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公佈的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8資料,德國名列全球吸引外資第15大國家,2008年全球共吸引外資金額達249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5名,次於美國(3,161億美元)、法國(1,175億美元)、中國(1,083億美元)、英國(969億美元)、俄羅斯(703億美元)、西班牙(655億美元)、香港(630億美元)、比利時(597億美元)、澳洲(468億美元)、巴西(451億美元)、加拿大(444億美元)、瑞典(437億美元)、印度(416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382億美元),顯示德國雖然工資成本高、賦稅高,但整體投資環境仍較大部分國家優越。

(6) 投資獎勵措施

德西各邦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投資及獎勵開發高科技,提供輔導協助或優惠辦法(如減免一定期限內之某項稅捐或提供貸款協助等)。偏遠地區及經濟較未開發地區如薩蘭邦部分地區、北海岸地區、魯爾區、巴伐利亞邦北部地區,設有特別地區投資優惠獎勵辦法。

德國政府為加速德東地區經濟開發,以及吸引廠商前往投資,對於投資者給予投資獎勵措施,藉以創造新就業機會,降低該地區失業率,進而促進德東之繁榮。德國投資獎勵措施分為A、B、C及D區域等級,於A區域投資之大企業者(大企業定義:員工250人以上;營業額在5,000萬歐元以上者)最高可獲得投資

金額30%投資補助,於C區域則可獲15%之投資補助;中型企業於A區域投資者(定義:員工介於250人至50人;營業額介於5,000萬至1,000萬歐元)可獲投資金額40%之投資補助;小型企業於A區域投資者(定義:員工少於50人;營業額低於1,000萬歐元者)可獲投資金額50%之投資補助。除此之外,德國政府另對於僱用失業勞工及從事研發,另訂有獎勵措施。

(7) 德國企業研發能力強

德國仍屬世界科技領先國家之一,也是全球發明的重要來源,其發明產品影響人類較深遠的有Karl von Drais發明腳踏車,Carl von Linde發明冰箱,Gottlieb Daimler及Carl Benz發明汽車,Felix Hoffmann發明阿斯匹靈,Manfred von Ardenne 發明電視,Konrad Zuse發明電腦,Jürgen Dethloff發明晶片卡,Merck公司發明液晶,Petri AG公司及Mecedes Benz公司聯合發明汽車安全氣囊,Fraunhofer研究機構發明MP3技術,尚有其他重要發明,顯示德國企業研發能力強,對現代化社會影響甚大。

(8) 勞工及技術人員素質高

德國雙軌制職業教育世界聞名,擁有完善研發機構及工業設施,學校與產業交流頻繁,學生在校學習,並在企業實際操作,勞工及技術人員亦可在各地職業訓練中心進修,進而造就高素質的勞工及技術人員。

2. 德國投資應注意事項

(1) 勞動成本高

德國藍、白領階級薪資均較台灣高出甚多,另外,雇主需負擔員工退休準備金、失業、健康及看護等保險費用之半數,其人力成本相當高,人力成本昂貴是台灣廠商來德國投資前必須謹慎評估之考慮因素之一。

(2) 工會影響力

德國工會組織健全,影響力大,甚至可能會影響企業經營策略。另德國僱用法規缺乏彈性且繁複,從解約條款到工資協定等規範有諸多限制。限制解約條款可保障勞方不被資方任意解僱,但現行解約條款過於嚴苛,企業在經濟不景氣時,無法即時淘汰工作不力之員工,也影響僱用新員工。

(3) 稅賦中等

德國企業稅賦於2008年降至29.8%,與西班牙的30%相當,高於波蘭的19%、

匈牙利(20.5%)、捷克(24%)及英國(28%),惟低於法國的33.3%、義大利(37.3%)。另德國環保意識較高,增加企業營運成本。

3、可投資產業型態或產品項目

(1) 共同進行技術研發

勞力密集產業不適合到德國投資,鑒於台商專於成本控制、商品行銷及快速市場反應,德國善於技術研發,然卻無法將先前發明的電腦、晶片卡及MP3等重要發明成果商品化,而坐失良機。當前電腦(含筆記型電腦)、光碟片及其他電子產品如此普及化,歸功於台灣廠商參與,將上述產品價格大眾化。因此我商可與德商進行研發合作,將研發成果轉至勞工較低廉國家生產,快速擴展市占率。

(2)產業合作

台灣太陽能光電產業成長快速,其中茂迪排名全球第6大,然台灣太陽供電業者所需要製程設備大部分仰賴進口,德商係該項產品主要供應商之一,若能與德國業者合作,吸引其在台設廠生產,直接在台供應我商設備,將可降低業者生產成本,並增加國際競爭力,藉以擴大全球市場占有率。

德國精密機械及模組等業者屬中小企業者,拓展海外市場不易,加上境內勞工成本偏高,僅能進行研發工作,若要繼續保持產品競爭力,勢須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勞工低廉的亞洲國家製造。台灣業者技術已具相當基礎,可降低德商製造成本,並協助開拓亞洲市場。

4. 可供引進技術合作項目或可在當地技術合作項目

(1) 再生能源技術

台灣原油及天然氣能源均依賴進口,必須加強開發再生能源(包含氫能技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金屬中心、工研院及台灣經濟研究院均已來德國考察再生能源發展現況,瞭解德國風力及太陽能產業發展,標準檢驗局則與德國風機產品驗證業者合作,期建立風機標準驗證制度,協助我商出口風機。德商英華威公司在台灣開發風力發電市場,其風機設備仍自德國進口,德國風力發電設備技術非常成熟,其中Enercon及Nordex為國際知名大廠,建議我商與其合作。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另一方面,全球能源日漸缺乏,發展太陽能是趨勢,未來薄膜太陽能電池為該產業發展趨勢,其中CIGS更是各界所看好,以台灣在平

面顯示器產業的成就,相信更有實力發展CIGS產業,德國Sulfurcell公司為該產業代表之一,值得我業者與其合作。

(2) 電動車

德國政府於2009年8月公布「聯邦政府電動車國家發展計畫,聯邦經濟暨科技部及聯邦交通部於2010年2月1日共同成立「電動車發展聯合辦公室」負責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在德國布萊梅、漢堡、柏林、斯圖佳特、慕尼黑、魯爾區、緬茵區及薩克森成立8個電動車示範區。另外,在布萊梅、柏林及慕尼黑等3個城市成立試驗道路區,期於2020年德國電動車數量達100萬輛,到2030年到達500萬輛。德國宣布投入電動車或汽電混合車業者為Audi、BMW、Daimler (Mercedes-Benz)、歐寶、保時捷及福斯汽車公司等業者,另,德國電力業者配合電動車興建充電站,德國電動車市場佈局逐漸完成,值得我國學習,建議我商與之合作開發電動車。

(3) 生技醫藥技術

德國拜耳(Bayer)、默克公司(Merck)、Schwabe(專於中草藥提煉)、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等係德國重要製藥廠商,亦為德國生技醫藥技術主要提供者,其中拜耳公司更是國際大廠代表之一。生技醫藥產業已列為台灣目前重點發展產業之一,若能與德國業者合作,將有助於台灣生技醫藥產業之建立及產業鏈之形成。

(4) 無線射頻(RFID)系統整合技術

RFID產品可縮短物流行程,較傳統條碼更能掌握庫存,節省倉庫盤點人力及時間,並將擴大運用到日常生活。近來,歐、美地區防恐積極,RFID導入商品或日常生活將是遲早之事。RFID產業包含晶片、軟體、設備、系統整合等,德國在系統整合占有一席之地,重要業者有SAP及西門子公司,我商若能與德國業者合作,提前進入該產業,以利掌握商機。

(5) 其他技術

台德兩國目前進行中之項目有:與德國Fraunhofer Gesellschaft Institut

Zuverl?ssigkeit und Microintegration (FhG-IZM)進行超薄軟性型電子系統封裝技術開發,與柏林科技大學進行線上型水回收套裝模組合作開發,台德中草藥產品研發合作,台商新型醫用量測產品(智慧型攜帶式心電量測器)於德尋找合作伙伴,

台灣風力發電設備產業與德國風力能源協會交流,參與歐盟「伽利略衛星創新大賽」計畫等,另德國環保技術、化工技術、奈米技術及精密機械技術均享譽全球,亦是值得我國引進之重要技術。

马来西亚最新投资政策解读

马来西亚最新投资政策解读 马来西亚提倡吸收外资发展出口导向性产业,以此带动国家经济发展。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MITI)及其下属的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MIDA)负责制造业的吸引外资工作,其他行业和领域由马来西亚外资委员会( Malaysia Foreign Investment Committee,简称 FIC)及有关部委负责管理,FIC只负责审批外资的持股比例,而有关部委则负责其它相关事宜。如涉及金融、保险行业的外资,由FIC和财政部、国家银行主管;涉及交通运输行业的外资,由FIC和交通部主管;农业吸收外资由马来西亚农业部负责管理,旅游业由马文化旅游部管理等。但有关马来西亚吸引外资政策的重大调整,由马来西亚政府内阁集体讨论决定。接下来明良海外简单介绍马来西亚最新投资政策。 一、马来西亚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政策 马来西亚鼓励外商及本地投资者投资于马来西亚的制造业、农业、旅游宾馆服务业、环境保护、科技研究开发、技术培训和转让等,相应给予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1、战略性项目。 马来西亚将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技术水平高、对马来西亚经济有发展有重大关联性影响的行业列为战略性项目。 2、研发项目。 马来西亚鼓励外商在马来西亚设立研发中心(包括公司内部设立研发部门),为马来西亚国内有关企业提供研发服务。 3、技术转让和培训项目。 马来西亚鼓励外商在马来西亚进行技术转让和对本地员工进行技术培训。 4、信息通信。 主要是指鼓励外商从事电脑软件开发和升级、信息通讯产品生产和技术开发等。 5、环保项目。 马来西亚政府鼓励外商从事植树造林、有毒和危险性废物的储存、处理和清除、节约能源、工农业及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及再利用等行业。 6、新兴工业。

中国在德国的投资

中国在德国的投资 1. 进入德国市场的天赐良机 对于中国投资者和企业家们来说,想要在德国投资企业并涉足高科技领域,目前是不可多得的天赐良机。原因如下: ?近几年的经济危机对德国企业也造成了冲击,来自欧洲的需求量大幅下降,来自亚洲的需求量也受到小幅度影响。即使是那些能够承受这方面损失的成功企业,也仍然面临着一个严峻考验:如何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进行融资。 ?银行业危机使许多原有的融资广受质疑。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传统家族企业,能够拥有的企业成长资本是有限的,而借助企业内部现金流进行融资扩张在经济衰退阶 段也并不可行。此外,传统保守的他们并不青睐通过增加债务支持企业发展的做法, 而占有高比率的自有资本对他们来说也尤为重要。这就给那些股权投资者们提供了机 会,只要他们谨慎行事。 ?近年来,许多银行对企业融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企业债券市场在德国仍相对薄弱。大部分企业,这里主要是指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没有经过评级,在资本市场上 的经验也相对匮乏。总的来说,德国企业考虑替代类融资方案以及接受战略投资者的 意愿持续增强。 ?其他投资者,如英美集团的私募基金或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的主权投资机构,在最近几年对投资持明显的谨慎态度。这类资金的短缺,为来自其他地区——如中国、新 加坡和香港等地的投资者们提供了机会。 ?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正转由家族中的下一代继承。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决策地位常常由更加务实并具备全球化视野的管理人才继任。他们对于股权投资以及战略 合作伙伴的态度十分开明,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其中包括曾和他们在同一所商学院 学习的校友)也不带有任何偏见。 ?总体来看,在过去几年中,人们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的态度有着明显转变。从前,中国企业普遍被怀疑侵犯德国技术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并试图以山寨产品夺取德国领军企 业的传统主宰市场。诸如此类的事件在过去经常发生(并且现在还时有发生)。这仍 然是双方相互靠拢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甚至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全球最大的 工业博览会,中国是2012年度的合办国)也再次成为了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但以往成功的交易案例,使德国人在总体上趋于以更为冷静、有别于以往的的视角来看待这 一现象。一言以蔽之:中国的企业和投资者与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没有任何区别。这个 评价尤其适用于经济、政治、金融以及商业媒体等领域。

马来西亚国家市场分析

马来西亚 一、宏观环境 (一)经济环境 受投资扩张和内需增长带动,2013年马经济增长4.7%,虽低于2012年的5.6%,但符合马官方预期;2014年,马经济预计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增幅在5%-5.5%。自2010年马政府启动经济转型计划(ETP)以来,私人投资持续活跃。2011年,私人投资额940亿马币(马来西亚法定货币,亦称令吉或林吉特,1美元约合3.10-3.35马币),2012年达1402亿马币,2013年约1650亿马币,私人投资已超过政府投资。 长期以来,马政府对汽油、天然气、电力、白糖等公共产品提供巨额补贴。近年来, 随着公共开支大幅增加,马政府债务负担日益严重。截至2013年9月30日,马政府债 务5292亿马币,占马GDP的53.6%,其中97%为国内债务,接近马财政部设定的55%的债务上限。为此,自2013年10月起,政府开始削减汽柴油、电力、白糖等产品补贴 额度,受其影响,其他日用消费品和部分建筑材料价格随之上涨。专业机构预测,2014 年马CPI将增至约3%。因马总体通胀水平较低,且政府削减补贴遵循逐步实施、区别对 待的原则,预计不会拖累马经济发展。 (二)政治及安全环境 马来西亚政局稳定,执政党联盟“国民阵线”长期执政,政策延续性较好。2013年5月,马举行第13届全国大选,“国民阵线”再次获得多数席位,总理纳吉布获得连任,组建新一届内阁。预计未来五年,马政府将继续把推动经济转型计划、吸引外国投资作为首要目标,努力使马在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马虽为多种族、多宗教国家,但马来人、华裔和印度裔和平相处,民族关系较为融洽,社会治安整体较好。 二、承包工程市场发展状况 (一)市场整体状况 受政府扩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影响,近年来马来西亚建筑业增长显著。2012年,马建筑业总产值253.3亿马币,同比增长18.5%,成为马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其中,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占马建筑业总额的63.9%,成为马建筑业增长的主要市场。马建筑市场特点如下: 1. 市场开放,竞争激烈 马建筑市场相对开放,任何符合规定的公司均可参与竞争,本地企业、中、日、韩、欧美等国企业均参与其中,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历经多年发展,马本地大型建筑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实力日益增强,例如金务大(Gamuda)、怡保工程(IJM)等龙头建筑企业,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在马拓展业务多年,目前在马建筑企业30余家。另据有关机构统计,日本在马建筑设计企业共计约90家。韩国、欧美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在各自专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由于市场参与者众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竞争极为激烈,同一项目往往有数家甚至十数家公司或联合体参与。本地公司与外国公司既竞争又合作,外国公司往往需要发挥自身技术或资金优势与本地公司组成联合体,方有中标可能。 2. 项目层层分包严重 马建筑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因承包商数量庞大,建筑业层层分包情况极为普遍,形成很长的分包链。为保护本地公司,马政府规定外国公司一般不能直接从业主处直接承接马政府财政拨款项目,而必须向本地公司分包,除非是政府间特殊项目或私人投资项目。绝大多数大公司作为主承包商承揽项目,然后将项目分段或分块以竞标方式交由一些小型分包商,而分包商再将工程分包给更小的分包商,甚至有三包、四包的现象。由于分包往往通过最低价竞标方式进行,导致分包商报价常常低于实际水平,项目竞争激烈,分包商经营风险增加,同时也对发包企业的经营管理构成一定挑战。

德法两国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分析比较及贸易策略

德法两国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分析比较及贸易策略德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从1990年10月3日德国国家重新统一以来。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尤为突出。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为东西方之间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和地中海地区转车台的作用更加明显。作为欧洲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员,德国构成了通向中欧就及东欧各国的桥梁。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面积为357000平方公里。南北之间的直线最远相距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最外的边境点:北部是济耳特岛上的理斯特,东部是萨克森州的泰斯卡,南部是巴伐利亚州的奥伯斯特道夫。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塞尔夫康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边境界全长为3758公里。德国人口总数约8180万人。除俄罗斯之外,它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超过意大利(5800万人)、英国(5700万人)和法国(56O0万人)。按面积计算,德国小于法国(544000平方公里)和西班牙(5050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29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仅次于比利时、荷兰、英国和北爱尔兰。德国的人口分布很不平均。德国统一以后人口迅速增加的地区柏林有居民450多万人,世纪交替时预计将达到550万人。在城市犬牙交错,没有明确界线的莱茵河和鲁尔河畔工业区,人口超过1100万,大约每平方公里1200人。其他的人口密集地区是法兰克福、威斯巴登和美因兹等大城市所在的莱茵--美因地区。首都:柏林(波恩为政府所在地)。 主要城市:汉堡、慕尼黑、波恩、科隆、埃森、法兰克福、莱比锡、德累斯顿。货币:德国马克。历史:公元前10世纪,境内已有日耳曼人的一支——条顿人居住。公元10世纪初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后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13世纪中期以后中央政权衰落,出现封建据。1848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71年,普鲁士王国在普法战争中获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实现德国统一。1941年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战败,帝国崩溃。1919年成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战败。国会由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四国占领,并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

上海与香港投资环境评估

上海与香港投资环境评估 上海和香港作为中国经济的金融中心,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吸引国外投资方面也首屈一指。 首先,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国际投资者所面临的东道国环境的总称,由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自然和社会等各个因素共同决定。两地也因此,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国际投资环境评价方法有多种多样:等级尺度法、多因素和关键因素评估法、投资障碍发等。 我运用冷热分析比较法,对比上海和香港在投资环境上的异同。从投资者和投资国的立场出发,选定多种投资环境要素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据此对目标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 【上海】 一.政治稳定性 上海拥有一个高效务实的政府,全力以赴转变职能、提高效率。 二.市场机会 1.优良便利的基础设施:上海港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运和贸易联系。上海是中国唯一一座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上海还拥有中国第一条商业化磁悬浮列车交通线,城市水陆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2.综合配套的产业体系:上海拥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大支柱产业。 3.良好可靠的服务环境: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外商在上海可以得到各类商务便利,各大投资性公司、基金公司、外资银行纷纷入驻上海,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融资便利。三.经济发展与成就 上海是一个金融发达的城市。早在三、四十年代,上海曾是远东的金融中心。这几年来,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中外金融机构相互并存、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在上海形成。随着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不断加快,上海将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快速、城市环境优美、各项服务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大都市。 四.文化一元化程度 上海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开放性大都市,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上海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日益繁荣。上海对外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每年在上海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节。在上海不仅可以领略中华民族之文化,而且还可以欣赏各种海派文化。 上海市科技教育发达,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众多从人才优势看,上海人才聚集度仅次于北京,从事贸易、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最为集中,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质量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五.法令阻碍 上海的法律基础、立法程序,运行机制等仍未转向市场经济,有关法律法规中存在众多与市场经济相悖的条款,政策的变化幅度大,透明度低,统一性差,对外商投资仍以审批等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给外商投资进入造成了困难。 六.实质阻碍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作为龙头的上海以发达的公路、铁路和天然的长江航道为关联硬件,推动着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在加快,增强了上海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七.地理及文化差距

第3章 国际投资环境

第3章国际投资环境 第1节国际投资环境概述 一、国际投资环境的内涵 国际投资环境(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包括自然、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环境5个方面。其中,自然环境是自然或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与投资有关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环境是包括经济发展阶段、收入水平、基础结构、经济政策、贸易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经济制度及市场状况等方面,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也是国际投资决策中首先考虑的因素;政治环境指东道国的政治状况、政策和法规;法律环境是指东道国有关投资(特别是关于外国投资)的法律状况,是投资环境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社会环境是指对投资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方面的关系。 案例:美国肯德基在中国香港市场的转败为胜——文化环境对国际投资活动的影响 二、国际投资环境的构成 1.自然环境:由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等因素组成。进行国际投资时,必须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自然资源是否丰富、地理环境是否适中、气候是否适宜等。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等,其直接影响国际投资行为决策,如:中东石油丰富,成为各大石油公司必争之地;纺织厂、造纸厂和化工厂耗水量大,一般需要建在靠近江河湖海的地方;风景秀丽、景色优美的地方通常是旅馆、饭店、游乐行业的优先选择。 地理位置:东道国与投资国距离的远近,会影响投资者对分支机构的布局;生产基地与原料产地或产品销售市场的远近,是投资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交通是否便利也是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新加坡位于交通便利的马六甲海峡,这对其吸收国际投资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中国香港拥有优良的天然港口,靠近市场广阔的内陆,这是其能吸引许多外国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 气候:气候的差异和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运输条件,从不同侧面影响投资。如西伯利亚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气候过于恶劣,因此吸收的投资也较少。 人口:人口因素主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疾病、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其对国际投资影响很大,人口不仅决定某一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其分布也决定需求的种类和层次,如年轻人比重大的国家对音乐、电影、服饰等时尚产品的需求较大。其次,人口对劳动力供给有很大影响。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国际投资环境中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是国际投资决策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是外商投资动机和目的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国际直接投资的目的和动机一般是为了开拓市场,获得廉价的生产要素,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动机的实现直接受到东道国经济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经济环境也是东道国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方面。 经济体制是一个社会实现其经济目标和基本原则所借助的方法体系,广泛涉及国民经济的组织管理形式、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生产要素的配置形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特定的经济机制。其对外资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国与东道国经济体制的近似度,二是东道国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一般说来,国与国之经济体制越相似,经济体制越完善,相互间的资本流动越容易进行。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地位不稳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经济体制存在基础性缺陷,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外资的流入,主要表现在政府过度干预甚至操纵经济,国有经济行政化,生产要素流动难以有效进行。因此,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的首要任务是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稳定程度三方面考察。 经济发展水平是一国经济所达到的程度,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对投资需求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在生产方面,发达国家侧重于投资大而节省劳动力的生产设备(资本或技术密集型项目),而发展中国家侧重于多用劳动力而节省资金(劳动密集型)项目。在消费方面,发达国家强调产品款式、性能和特点,品质重于价格;而发展中国家强调功能及实用性,价格终于品质。在销售方面,发达国家习惯运用大量广告促销,而发展中国家在产品推广上常受到传播媒介少和文化水平低的限制。

马来西亚创意设计专业的基本介绍

马来西亚创意设计专业的基本介绍 中国的创意设计产业还是相对稚嫩很多,近年来,随着国内动画片的“显山露水”,我们看到了我国创意产业的鹊起。中国原创的一部炙 手可热的动画电影的巨大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漫行业的希望,也 大大激起了国内发展原创动漫产业的兴趣和信心。 下面我们来通过一组具体数字来了解一下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形式。首先立足本国:当前我们国家创意产业人才缺口达到100万以上。以动画为例,我们国家一年的需求量是180万分钟,这意味着250亿 美元的市场价值,而当前我们每年实际播出量只有28万分钟,其中我 们国家原创作品只有大约2万分钟。再来放眼世界:世界每年动漫产 值超过5000亿美元,美国的网络游戏业已经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成为全美的娱乐产业。在日本,动漫是他们国家的第三大产业。 作为后期之秀的韩国,动漫也已经成为他们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我 们能够看到,动漫产业正在以迅猛的速度世界性的发展,所以,有着“IT之后看动漫”的说法。 我们来看马来西亚创意产业的情况,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是一所 以设计、传媒类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也是获得大马政府批准开办 澳洲的设计、传媒及建筑学课程的私立教育学府。多年来备受马来西 亚学生和政府信任的教学质量和设施使得学校自身水平持续提升。学 校从最初的大专、本科课程相继与国际知名大学联合开设了3+0澳洲、英国本科学位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等。大学以亚洲、欧洲和非洲并 同时拥有数个独立校园的大型国际性综合大学,已陆续在印度尼西亚 的雅加达,英国的伦敦,柬埔寨的金边一博茨瓦纳的哈博罗内等国家 和地区开设分校。学生有机会自由的选择任一学年在各个分校就读, 从而持续的开拓视野,成为一名具有国际经验的环球毕业生

中国企业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企业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环境分析 专业:工商管理 学生:张刚茹 摘要 马来西亚是位于东南亚的新型工业化国家。马来西亚工业基础良好;西濒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优越;多年来积极引进外资,经济发展迅速,政府为实现1991年提出的旨在于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2020宏愿”跨世纪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高科技,启动了“多媒体超级走廊”、“生物谷”等项目,并不断加快引进外资步伐,积极吸引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外资的进入。这对立足于产业转型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是一次海外投资、产业转移的良机。 关键词:经济增长,投资优惠政策,多媒体超级走廊

目录 第1章经济环境分析 (3) 总体情况 (3) 1.1经济体制 (3) 1.2人口 (3) 1.3GDP (3) 1.4工资水平 (4) 1.5金融环境 (4) 1.5.1融资 (4) 1.5.2证券投资 (4) 1.5.3外汇市场 (4) 第2章政治环境分析 (5) 2.1政治体制 (5) 2.2财产权和腐败行为 (5) 2.2.1财产权保护 (5) 2.2.2腐败防治 (5) 2.3外商投资政策 (6) 2.3.1投资法律保障 (6) 2.3.2投资领域及股权限制 (6) 2.3.3投资优惠政策 (6) 2.3.4外商投资保障 (7) 第3章文化环境分析 (7) 3.1社会结构 (7) 3.3.1人口构成 (7) 3.3.2各种族人口的社会地位 (7) 3.2语言 (8) 3.3宗教 (8) 总结 (8) 附录 (9)

第1章经济环境分析 总体情况 马来西亚是出口导向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是世界第二十九大经济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是东南亚第三大经济体,东盟重要成员国。人类发展指数世界排名第66位。得益于政府对外资和私人资本的刺激,马来西亚已经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 1.1经济体制 马来西亚是相对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国家通过宏观经济计划在指导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启动“多媒体冲剂走廊”和“生物谷”等项目,积极推进经济多元化。近年来为了加大吸引外资又开放了一个“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通过吸引外国人到马来西亚侨居和投资来带动当地的经济。总体来讲,国家在指导经济上的重要性下降,把私营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支柱。 1.2人口 马来西亚2010年12月22日公布的人口总数是2756万,其中马来人68.7%,华人21%,印度人6.9%,其他种族1.2%。不同族群之间经济不平等,华人占有马来西亚70%的市场投资。马来西亚实行扶马抑华的新经济政策,有一定的歧视华人的成分,但在强调马来人优先的同时,并不排斥华人的存在和发展,其政策的基点在于马华两族的共存和国家的繁荣,整体上较为理性和务实。 1.3GDP 2010年GDP总量世界第三十八位,218,950亿美元,人均GDP 7,775美元,

巴西的国际直接投资环境分析1

巴西的国际直接投资环境分析 一、巴西的概括: 巴西即巴西联邦共和国,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大于美国,享有“足球王国”的美誉。国土总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总人口2.01亿。与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十国接壤。巴西东南部最繁荣,并且是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在这里,坐落着巴西的大型都市。由于自然特性,东北部是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此外,由于南部与东南部拥有完善的产业与加工基础,更加容易商业贸易,这造成东北部缺乏投资。但这一情况随南部与东南部的不断饱和,将会有所改观。 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完整的工业基础,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巴西现在是世界农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国,是金砖国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是里约集团创始国之一,南方共同市场、20国集团成员国,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巴西是全球发展最大、最先进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虽然巴西85 %的液能仍依赖进口, 但是在水力发电方面,它却是世界第四位。目前正在开发本国丰富的煤矿资源, 业在以本国自产的酒精替代汽油方面, 也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巴西是联邦共和制政体,联邦政府拥有3个部门:行政,立法和司法。巴西共分为26个州和1个联邦区(巴西利亚联邦区),州下设市。历史上巴西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宣布独立。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由于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97%的人口使用这一语言,另外2%的人口以印第安语交谈,1%的人口使用其他语言。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为一个民族大融炉,有来自欧洲、非洲、亚洲等地区的移民。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运动,是2014年世界杯举办国。 二、巴西的国际直接投资环境分析 1.自然环境分析 1)地理位置 巴西地跨西经35到西经74度,北纬5度到南纬35度。东临南大西洋,北面和南面与其他南美国家接壤。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界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7400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巴西的地理位置具有绝对的优势。 2)气候 巴西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自然资源,亚马逊的气候适合森林的生产,所以巴西的森林资源丰富。 3)自然资源 已探明铁矿砂储量333亿吨,占世界总储量9.8%,居世界第五位;产量3.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西29种矿物储量丰富,镍储量600万吨,占世界镍

马来西亚投资环境

马来西亚投资环境 一、投资环境 马来西亚政府鼓励和欢迎外国投资者对其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进行投资,马来西亚政府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投资法律、加强投资激励,以吸引外资进入马来西亚的相关行业。目前已有来自50多个国家共4000多家公司把马来西亚作为其海外基地,马来西亚已成为外资到东南亚投资的重要选择之一。 二、马来西亚分行业优惠政策 总体而言,马来西亚的对外资的鼓励政策和促进措施主要是以税赋减免的形式出现的,分为直接税激励和间接税激励两种。直接税激励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的所得税进行部分或全部减免;间接税激励则以免除进口税、销售税或消费税的形式出现。 (一)对投资制造业的主要鼓励政策和促进措施 对投资制造企业的主要税收激励措施是给予企业新兴工业地位(PS)和投资税赋抵减(ITA)。享受新兴工业地位或投资赋税抵减的资格是以企业具备的某方面优势为基础的,包括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先进的技术水平以及工业联系等。1.新兴工业地位(PS)。获得新兴工业地位称号的企业将可获得为期5年的部分减免所得税,即仅就其合法收入的30%征收所得税。 2.投资税赋抵减(ITA)。获得投资税赋抵减奖励的企业,自符合规定的第一笔资本支出发生的5年内,所有符合规定的资本支出的

60%,可以享受投资税赋抵减。此抵减额可用于冲抵其纳税年度合法收入税额的70%,未使用完的抵减额可转至以后年度使用,直至抵减额全部用完。 (二)对投资农业的主要鼓励政策和促进措施 马来西亚政府在农业方面专门制订了《促进行动及产品列表》,投资农业也可获得新兴工业地位和投资税赋抵减的优惠,包括土地的开垦、农作物种植、农用道路开辟、农用建筑建造等方面的支出费用,马来西亚政府还规定,大型综合农业投资项目中,农产品加工或制造过程产生的资本支出,可以享受5年单独的投资税赋抵减。 1.对粮食生产的鼓励措施。投资于粮食生产公司的企业,可享受与投资额相等的扣税额或10年内农业投资收入100%的免税,而且免税期间的亏损可转至免税期后,由免税收入产生的股息,被视为股东的免税收入。 2.以本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再投资奖励。扩充计划的再投资项目可享受新一轮的新兴工业地位和投资赋税抵减。 3.对种植橡胶树的农业税赋抵减。种植至少10%的橡胶树的非橡胶种植公司可以享受加速农业税赋抵减,投入的资本支出可以从2年减至1年内注销。 4.鼓励申请哈拉(Halal)认证机制。为取得哈拉认证的支出可在应缴所得税中扣除。同时,凡生产哈拉食品的公司,自符合规定的第一笔资本支出的5年内所发生的符合规定的所有资本支出可享受投资赋税抵减。

日本投资环境分析(1).doc

浅析日本投资环境及评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致力于海外事业的拓展。 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两国的经济关系一直处于很热的状态,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日本,一个地域狭小,却拥有高度发达的技术、丰富的人才和雄厚的资本积累的富裕岛国,无不吸引着各国的投资商纷至沓来。 据日本中文道报报道,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的最新调查表明,现在在日外资企业达4276家,雇用人数为102.3441人,占日本整体雇用人数的2.4%。其中,在日中国大陆企业为61家,居第九位。 然而,投资是一种风险,如同自然界的气候一样,“投资气候”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捉摸,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因此,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时,投资者首先要发现、寻找各种因素变化的动向和规律性,根据投资环境的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投资的规模和方式,决定投资流向。 一、日本的外商投资环境及市场准入政策 (一)日本对外资的定义 日本将外国投资称为“对内直接投资”,包括下列投资行为: 1、收购日本国内上市企业股票,持股比率10%以上; 2、参股国内非上市企业; 3、投资者为“居民”身份时取得国内非上市企业股份,或投资者转为“非居民”后将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外国投资者; 4、持有国内企业股份或保有企业注册资本三分之一以上时,同意企业对营业内容作实质性的变更; 5、“非居民”个人或外国法人在日本国内设立分公司、工厂等营业机构,或对其营业内容或业务种类进行实质性的变更; 6、对国内法人企业贷款期限超过1年以上,金额超过1亿日元(贷款期间超过5年以上的)或贷款金额超过2亿日元(贷款期限在5年以下的)中长期贷款; 7、取得国内法人发行的私募债券,金额超过1亿日元,偿还期限超过5年; 8、取得依特别法设立的法人企业的股份。 (二)日本的投资制度原则上对大部分行业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 日本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进行审批所依据的法律是《外汇及外贸管理法》。1992年以前,外汇法对外国的投资实行事前审批制度;1992年后,改为事后报告制度,原则上对外国的直接投资给与自由化。1997年,外汇法又作修改,对外资仍采取事后报告制度。但涉及国家安全,妨碍公共秩序、公众安全的行业,以及属于日本要保持自由化特征的行业,实行事前申报、审批制度。 尽管日本在制度上对外国投资者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但在具体实践中个别行业的市场准入仍很困难。例如建筑业,由于日本尚未开放劳务市场,加之本国固有的承包、分包体系,外国企业很难进入日本建筑市场。又如海运业,在日本的现行港运体制中,外国船公司只能租用码头,而无法进入码头装卸等服务市场。

印度投资环境分析

印度的投资环境 印度,一个处于亚洲南部的发展中国家,为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是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速,印度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了令人振奋的势头。如若作为一个非亚洲外商,现要在亚洲进行投资,那么最具有吸引力的除了中国之外,就属印度这一热土了。 一、自然地理因素 (一)地理位置 印度地处亚洲南部,属南亚次大陆,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东北与中国、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为邻,东与缅甸和孟加拉国毗连,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东南濒临孟加拉湾,西南面临阿拉伯海,南连印度洋,北倚喜马拉雅山,为亚、非、欧和大洋洲海上交通枢纽。据此,印度三面环海,拥有十分便利的水上交通,便于水上运输,原材料、产品的进出口,其北面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接壤,亦很大程度地便利了印度市场与亚洲内陆国家的贸易来往。缺点是地处热带,气候炎热,生活环境就比不上中纬度的其他国家了。 (二)自然资源 1、气候 印度多数地区气候受冬季东北及夏季西南两大季风影响,属热带季风型,温度介于10-40度间.每年6至9月的夏季季风(monsoon)为全国多数地区带来暴雨,其中东北Meghalaya州东南部是全球降雨最多的地方,雨

量达10,900公厘.每年夏季雨季降雨情形决定农业收成良莠,也影响占全国人口60%农业人口的生计. 2、能源 (1)电力 电力供应不足是印度经济发展首要问题,全国高峰用电时的平均缺电约11%,各地经常无预警停电,尤其夏季高峰用电时更常发生,另因电价昂贵,各地窃电情形严重,即使首都新德里每日停电数起情形普遍,迫使许多厂商,住家均自备发电设备,稳压器,不断电系统等.近年私人电力公司已渐参与发电及配电经营, (2)石油 随着经济日趋发展,能源需求日增,所需原油的80%仍仰赖进口。国内油价深受国际油价涨跌影响,加上中央及州政府对燃油课徵货物税,销售税等税目,汽油每公升45-47卢比(约略超过1美元),柴油27-29卢比(约0.6美元),贵于我国及东南亚国家. (3)天然气 蕴藏量相当丰富,约达8,535亿立方尺,由于近年外海常探勘到天然气,故产量年有增加,惟除了自产外,为保障天然气来源,印度亦积极推动修筑由中亚经巴基思坦的天然气管线.天然气除供工业使用外,亦是家庭及公用车辆使用燃料,政府对天然气进行补贴,以15公斤装的煤气筒为例,各地价格略有不同,约在290-300卢比间. (4)水 印度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据水资源部统计,全国20个主要河谷地区已

史上最全 马来西亚 中英双语介绍

史上最全马来西亚中英双语介绍 History The earliest recorded Malay kingdoms grew from coastal city-ports established in the 10th century AD. It is thought that originally these were Hindu or Buddhist nations. Islam arrived in the 14th century in Terengganu.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15th century, the Sultanate of Malacca was established under a dynasty started by a prince by the name of Parameswara from Palembang. The sultanate controlled the areas which are now Peninsula Malaysia, southern Thailand (Patani), and the eastern coast of Sumatra. It existed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and within that time period Islam spread to most of the Malay archipelago. Portugal made Malacca a colony in 1511 by military conquest, thus ending the Sultanate of Malacca. After the fall of Malacca, three nations struggled for the control of Malacca Strait: The Portuguese (in Malacca), the Sultanate of Johor and the Sultanate of Aceh. This conflict went on till 1641, when the Dutch (allied to the Sultanate of Johor) gained control of Malacca. The British took control of Malacca after the Anglo-Dutch Treaty of 1824. The British Crown Colony of the Straits Settlements was established in 1826, and Britain increased its control over the rest of the peninsula.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投资环境决定了投资是否能创造出更强的企业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增长。世界银行报告将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预期归为三大类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一是宏观经济、国家外贸外资政策以及政局的稳定;二是国家监管框架的效率,如劳动关系、税收的效率与透明度等;三是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在熟练工人流动性不足与技术集约化条件下的技能和技术禀赋。2003年12月16日,世界银行在其网站公布了2003年中国投资环境调研报告,题为《改善中国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中国23个城市排名》。这份报告是在2002年对中国5个城市(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天津)进行投资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将调查范围扩大到全国23个城市,对投资环境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报告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在世界银行所调查的25个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 一、我国投资环境的国际比较 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近期世界银行所作的一些研究也表明,我国在投资环境的许多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在某些方面仍落后于东亚及东南亚的一些邻国,投资环境有很大改善空间。 第一,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优于印度,但落后于泰国。印度的铺砌道路占56%,我国为88%,泰国为97%;印度每1000人有3部私人电脑,我国每1000人有12部,而泰国为23部;从每1000人拥有的电话数量看,印度为131部,我国为294部,泰国则为371部。 第二,在对174个国家的调查中,我国的政治稳定性高,在政府效率方面表现中等,政府管制造成的成本低于印度和巴基斯

坦。 第三,我国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高于印度。 第四,总体来看,我国与其他东亚国家的人力资源和技能水平基本相当。但我国的研究和开发力度要低于一些东亚邻国。如在泰国,销售额的5.6%要用于研发,而我国只有2%。 第五,国际上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的地方保护主义十分明显。 第六,我国金融部门的运行效率低,绝大部分贷款都贷给国有企业,并且经常得不到偿还,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 二、国内23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比较 世界银行报告将投资环境的要素指标描述为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domestic entry and exit barriers)、生产技能和技术禀赋(skills and technology endowment)、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labor market flexibility)、参与全球化程度(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私人部门参与程度(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非正式支出(informal payment)、税收负担(tax burdens)、法院工作效率(count efficiency)、金融环境(finance)等10个方面。以这10项指标衡量并综合静态数据和动态潜力,世界银行得出我国国内23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排名(详见附表)。我国投资环境的地区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发展要快于中西部,并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东部的投资环境优于中西部,吸收外资的规模占绝对优势。2003年1-10月份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82亿美元,占全国的88%;中部实际使用外资40亿美元,占全国的9%;西部只有13.5亿美元,占全国的3%。世行的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各地港口便利、劳动力技能等自然禀赋不同,西部的投资环境要比沿海地区落后,尤其表现在金融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多、税收负担较重、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足等方面。中

马来西亚国家特点

马来西亚国家特点 马来西亚国家特点非常显注,以下从不同角度给大家介绍马来西亚国家特点。 马来西亚国旗马来西亚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象征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政府。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及马来西亚与英联邦的关系──英国国旗以蓝色为旗底,黄色象征国家元首,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净,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国徽 中间为盾形徽。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划。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 马来西亚国徽 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州,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沙拉越州。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朱槿,又称大红花,当地人称“Bunga Raya”。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在盾徽上还绘有一弯新月和一颗14角星。新月代表国教,14角星代表各州。 国花 朱槿(又称大红花、扶桑)Bunga Raya 国鸟 爱情鸟/犀鸟(英文:hornbill) 首都 吉隆坡(Kuala Lumpur) ,人口约300多万。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石油双塔(The Petronas Twin Towers)。高达466米,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吉隆坡还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政府行政中心:布城(putrajaya)位于吉隆坡以南35公里处,首相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人口约7000。 人口 2733万(马统计局2008年9月5日)。其中马来人68.7%,华人21%,印度人6.9%,其他种族1.2%。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气候特点 马来西亚因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海洋性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一年之中的温差变化极小,平均温度在26—30℃之间,全年雨量充沛,10—12月是雨季。 人类发展指数 0.829(世界第66名) 自然地理 面积330257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

澳大利亚投资环境分析

澳大利亚投资环境分析 ——国际投资学报告澳大利亚(Australia)是全球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国土面积比整个西欧大一半。澳大利亚不仅国土辽阔,而且物产丰富,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该国是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以及迅速发展的后天条件,造就了澳大利亚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从以下几个因素对澳大利亚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一自然地理因素 首先在地理位置方面, 它的陆地总面积为76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为36,735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陆地块。南北长约3,700公里,东西宽约4,000公里。除此之外,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大陆,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管辖整个洲和它的外围岛屿的国家。并且,澳洲与欧洲国家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澳与其近邻--新西兰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澳新之间的紧密经济关系日趋稳固,相互间的经济开放度很高,正向着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迈进。澳长期“从美”,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南锚”,澳美关系目前被置于澳对外关系的首位。近年来,澳积极发展同亚洲国家的经贸关系。澳10大贸易伙伴中,亚洲国家和地区占了6个。日本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与新加坡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澳新(西兰)与东盟正在着手建立新型紧密经济关系。澳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她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澳大利亚的交通运输业便捷

并且比较完善,航空、铁路和公路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手段,澳大利亚所处的大洋洲在世界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现已成为各大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因此在国际交通的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在自然资源方面,澳大利亚是是世界重要的产矿国和矿产出口国之一。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其中,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氧化铝、钻石、铅、钽生产国,黄金、铁矿石、煤、锂、锰矿石、镍、银、铀、锌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时,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铝和黄金出口国。已探明的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蕴藏量:铝矾土约31亿吨,铁矿砂153 亿吨,烟煤5110亿吨,褐煤4110亿吨,铅1720万吨,镍900 万吨,银40600吨,钽18000吨,锌3400万吨,铀61万吨,黄金4404吨。澳原油储量2400亿公升,天然气储量13600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量1740亿公升。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的20%,天然森林面积约1.55亿公顷(三分之二为桉树),用材林面积122万公顷。澳大利亚的渔业资源丰富,捕鱼区面积比国土面积还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鱼区. 二经济环境因素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