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电流表偏转问题新人教版

【最新】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电流表偏转问题新人教版
【最新】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电流表偏转问题新人教版

电流表偏转问题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

A B C D

A

【参考答案】

学霸推荐

1.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 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膜外电位由负变正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 1 -

D.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2.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Ⅱ。

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

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

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

3.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30毫伏

B.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B点的电位

C.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4.将离体的蛙坐骨神经置于某溶液中,给予一定强度刺激后的电位变化如①→⑤所示,其中

②、④的指针偏转到最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点肯定位于乙的右侧某处

B.图②中甲处钾离子通道开放,乙处钠离子通道开放

C.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增大,②、④的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 2 -

D.降低溶液中Na+浓度,②、④的指针偏转幅度减小

5.如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据图回答问题:

(1)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可能是该药物抑制了____________的功

能。

(3)如果该图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则细胞甲可能是________细胞。

(4)若该图中分泌物a为胰岛素,则细胞甲为____________,引起细胞甲释放分泌物a 的另一刺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1.【答案】

【解析】A选项,图乙①→②为神经纤维上某点的动作电位,不是动作电位的传导过程。B 选项,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为静息电位,靠K+外流维持。C选项,电表Ⅱ记录到的是R点的电位变化,其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选项,兴奋只能从S传递到R,不能从R传递到S,故电表Ⅱ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 3 -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过程。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60毫伏,A项错误。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为静息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A点的电位,B项错误。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会出现动作电位,对应C点,通过0电位一次,然后恢复到静息状态的-60毫伏,又经过一次0电位,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

D

4.【答案】

(2)(递质)受体

(3)下丘脑

(4)胰岛B细胞激素b(胰高血糖素或血糖浓度升高)【解析】(1)当X受到足够强的电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向两侧双向传导,由于电流表的左侧先兴奋,右侧后兴奋,因此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Y点时,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而电流表的两极都位于上一个神经元上,因此电流表的两极没有电位变化,因此不偏转。(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药物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3)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因此推测细胞甲是下丘脑。(4)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与分泌的;胰岛B细胞受到血糖浓度升高或者胰高血糖素的刺激都可以分泌胰岛素。

解题必备

根据题意可知,给予药物后,检测到神经递质与给药前相同,说明没有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但冲动被阻断,推测可能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因此推测细胞甲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于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因此激素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 4 -

5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早晚背诵)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 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二、应会知识点 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KH2PO4 /K2HPO4 ⑵、作用原理:①、若内环境酸性增强(中和酸性物质)时,如: C3H6O3 + NaHCO3→H2CO3 + NaC3H5O3 └→CO2 + H2O └→血液CO2→呼吸中枢兴奋增强→呼吸呼出CO2) ②、若内环境碱性增强(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2CO3 + H2CO3→NaHCO3 如果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 ⑶、PH值稳定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①、不同人的体温不同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③、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④、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最高(差幅不超过1°C) ⑵、变化原因:新陈代谢 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高中生物计算题专项解析

高中生物计算题归类解析 高中生物多个章节的知识与数学关系密切,在题目设计进行知识考查时,需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计算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逐渐增加,尤其是在单科试卷中。为培养学生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科内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跨学科知识的自然整合,现将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 1.与质白质有关的计算 (1)蛋白质的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数一肽链数; (2)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氨基(-NH2)数=至少含有羧基(-COOH)数=肽链数; (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18×脱去水分子数; (4)不考虑DNA上的无遗传效应片段、基因的非偏码区、真核细胞基因的内含子等情况时,DNA(基因)中碱基数:中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 例1.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 解析: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的分子量总和—脱去水分子质量总和。此题关键是求氨基酸个数,由转录、翻译知识可知,基因中碱基数:mRNA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故氨基酸数为b/3,失去水分子数为(b/3-n)。 答案:D 2.物质通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1)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 (2)在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但物质是从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0。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穿过1层细胞则需穿过2次细胞膜(生物膜)或4层磷脂分子层。 例2.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4层 B.6层 C.8层 D.10层 解析:葡萄糖从消化道进入毛细血管需经过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两个细胞,进出时共穿过4层膜,8层磷脂分子。答案:C 例3.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5 B.6 C.7 D.8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教学目标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2、3教学目标 一、新课标高中生物课程总目标 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2、能力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目标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浅析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主要特色

浅谈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主要特色 研究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相关内容的变化,对于我们在教学中有效地克服原有思维定势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自身的知识更新,而真正将其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是必要的。高中生物新教材,使我们感到耳目一新!它较好地体现了编写者的创新意识,展示了近年来教育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充满着时代气息。随着对它的进一步修订和推广使用,对开创我国普通高中生物教育的新局面、提高中学生物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中学生的科学素质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保留原有基本框架体系(依然是围绕生命的基本特征展开)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更新。其主要特色有: 一、突出科学性 1、注重语言的科学性。 新教材注重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对部分内容的讲述更符合实际而显得更科学严谨。主要表现在谴词造句方面,使其更准确和规范。例如,旧教材说“在真核细胞中有一个明显的细胞核”显然这易给人造成误解,新教材则改为:“每个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而有的细胞有两个以上的细胞核……”。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辨证思维。例如,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一段中,明确讲到“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并做了例证;而旧教材却只片面强调了突变的有害性。 注意吸取最新的科研成果。讲生态系统时,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一新概念代替了至

今还被普遍使用的“生态平衡”一词,使我们对有关知识的认识更全面准确和具有前瞻性。 2、注重知识结构的科学性。 一是表现在完整性方面。例如,讲“细胞”有关内容时,在讲完细胞分裂后,增加了“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方面知识。 二是表现在知识的联系方面。例如,在讲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通过白化病将其与代谢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对知识的有效联系,不仅利于学生形成必要的知识网络,而且能使不同信息在他们头脑中进行有效的交合,而这正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和方法。 二、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例如,在绪论后的“研究性课题——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中,对调查方法等进行了具体指导,并要求学生分工合作等。这不仅使他们学习了调查的方法,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的精神。这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基本科学素质之一。 2、强调感受和理解知识发生过程的重要性。 例如,在介绍光合作用、生长素和遗传物质等发现过程的同时,还介绍了有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使学生在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的过程中悟出科学真谛,并从中得到启迪而产生创新精神。 三、体现实用性和时代性 1、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与科技、生产和社会发展实际。 通过教材展示给学生的生物学,是在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持下不断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的之一,本模块安排的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选择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的校外实习所教正是本模块的内容,结合着我的教学体会,我将从“本模块的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学习本模块的价值”及“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本模块的设计思路 新教材必修二的目录按章节来划分为七章,分别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生物进化理论。而实际上,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模块应当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六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来,本模块作者设计时所考虑的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是在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时还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具体的内容标准等。在教学中写教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 知识目标的要求大多属于理解水平按所用知识性目标动词,具 体内容标准中属于了解水平的有3项(举例说出、简述、列 出),属于理解水平的有14项(阐明、说明、概述、搜集、举例 说明),属于应用水平的有2项(总结、分析),这些理解水平 的要求高频率出现,可以看出本模块的知识性目标的基本要求是 理解。理解水平,意在要求学生把我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 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理、区分、扩展等。这既是教材内容深 度和广度的体现,也体现了内在逻辑关系。 2. 重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本模块中提出应用的两项要求体现如 下,一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另一项是“分析孟 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两项都是关于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另外课本总是不吝篇幅叙述某一位科学家的故事,比如“道尔顿 对红绿色盲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模 型”,这些无一不体现了本模块的的教材安排上,目标之一是引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23]

高中生物必修123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文中有关问题提示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高中生物 计算题的完全解题策略及分类汇集 新人教版

生物计算题的解题策略及分类汇集 一、蛋白质方面的计算题: 1、解题策略: ①求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个数、所含的碱基数或失去的水分子数时,依据公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 ②求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时,一方面依据是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羧基各1 个;另一方面是依据公式 :一条多肽链中的氨基(羧基)数=R 基中的氨基(羧基)数+1。 ③求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量时,依据公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所含氨基酸的总分子量-失去水的分子量 ④求多肽中某种氨基酸的个数时,首先观察各种氨基酸的分子式,一般情况下,所求氨基酸与其它氨基酸不同,通常表现为氧元素或氮元素等比其它的多;然后设所求氨基酸的个数为X ,其余氨基酸总数为Y ,用所求氨基酸的特殊元素的数量列式计算。 2、典例精析: 例1、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含四条多肽链,那么在形成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子数为( ) A .570 B .571 C .572 D .573 答案:A 精析:利用公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574=4+失去的水分子数,可求出失去的水分 子数为570。 例2|、下列为构成人体的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氨基、羧基数依次为( ) ①COOH 2CH 2NH -- ②COOH 2CH CH 2NH --- COOH ③ COOH CH 2NH -- 3CH ④2NH 32CH CH 2NH ---)( COOH A .2、2 B .3、3 C .4、3 D .3、4 答案:A 精析:②氨基酸的R 基中有一个羧基,④氨基酸的R 基中有一个氨基;再加上形成的四肽中两端分别游离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例3、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该蛋白质的 分子量接近于( ) A .12800 B .12544 C .11036 D .12888 答案:C 精析:蛋白质中的肽键数等于失去的水分子数;依据公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可求得此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100个;由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128×100—18×98=11036。 例4、有一条由1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式为C x H y N z O w S (z ﹥12,w ﹥13),这条多肽链经过水解后的产物中有 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 3H 7NO 2S )、丙氨酸(C 3H 6NO 2)、天冬氨酸(C 4H 7NO 4)、赖氨酸(C 6H 14N 2O 2)、苯丙氨酸(C 9H 11NO 2)。求水解产物中天冬氨酸的数目是( ) A .y+12 B .z+12 C .w+13 D .(w -13)/2 答案:D 精析:设天冬氨酸的个数为M ,其余四种氨基酸的总数为N ,则有方程:M+N=12;然后依据天冬氨酸所含氧元素数 目与其它的不同,用5种氨基酸的氧元素列方程:4M+2N=w+11,(方程中的11是失去水分子中的氧分子数)。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完善版) (共六章21节,实验8个,探究实验4个,模型建构1个) 第一章: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 ①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 ②生命体的结构和层次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①观察细胞 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③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组成细胞的元素 ②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①氨基酸及其种类 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③蛋白质的功能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③③③③③③ ①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①细胞中的糖类 ②细胞中的脂质 ③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5、细胞中的无机物 ①细胞中的水 ②细胞中的无机盐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①细胞膜的成分 ②细胞膜的功能 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和线粒体) 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③细胞膜的生物系统 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①细胞核的功能 ②细胞核的结构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①被动运输 ②主动运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①酶的作用和本质 ②酶的特性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①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②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③ATP的利用 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①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总复习试卷

高三生物考试卷 一、选择题 1.将小鼠myo D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未分化肌肉前体细胞,细胞分化及肌纤维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携带my oD基因的载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肌肉前体细胞B.检测图中细胞核糖体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分化与否C.完成分化的肌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形成肌纤维D.肌肉前体细胞比肌肉细胞在受到电离辐射时更容易发生癌变 (2013山东生物)【答案】 D 【解析】将表达载体导入动物细胞的常用是显微注射法,A错误;核糖体蛋白是构成核糖体的结构蛋白,在所有细胞中都具有,不能确定是否分化,B错误;完成分化的细胞不再具有分裂的能力,肌纤维是由小的肌原纤维组成,C错误;肌肉前体细胞还具有分裂能力,若在分裂间期受到电离辐射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所以比肌肉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D正确。 2.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2012·山东理综,5)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噬菌体的DNA含有5 000个碱基对,即为10 000个碱基,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的20%,即A=T=2 000个,则G=C=3 000个。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DNA进行半保留复制,100个子代噬菌体含有100个DNA,相当于新合成了99个DNA,至少需要的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数是99×3 000=297 000,A项错误。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需要自身的DNA作为模板,而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B项错误。根据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特点可知,在子代噬菌体的100个DNA中,同时含32P和31P的只有2个,只含31P的为98个,C项正确。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如AA突变为Aa以及密码子的简并性等,D项错误。 3.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 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 “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 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2013四川卷)C【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神经-肌接头”处类似突触,在突触上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A正确。图示给的神经末梢和腓肠肌构成效应器,①处给予刺激,腓肠肌收缩;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①处给予刺激,兴奋可以传到电流计两极,灵敏电流计指针可以发生偏转,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只能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和胞体,不能反向传递;电刺激②处,兴奋不能反过来传给神经纤维,灵敏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的变化,C错误。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未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位到负电位;兴奋的传道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原理和实验分析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2

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总结

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总结 德州跃华学校张国花 2010年7月25日 10:08 高中生物中的计算题分散在各个章节,不利于学生的系统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如果将这些知识系统地集中起来复习,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在复习过程中总结的一点方法,希望和各位老师同学共享。 一、有关蛋白质的计算: 公式: 3、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18×水分子数 例1:现有氨基酸6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610个,羧基总数为6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A、598,2和2 B、598,12和10 C、599,1和1 D、599,11和9

解析:由条件可以得出R基上的氨基数是10个、羧基数是8个;由前面的公式可得出肽键数=600-2=598;氨基数=2+10=12;羧基数=2+8=10。所以选B。 例2、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所示),这些多肽中共有的肽键数为() A、31 B、32 C、34 D、 35 解析:切去4个丙氨酸后氨基酸总数为35,肽链数为4,所以肽键数为35-4=31。选A。 例3、测得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又测得胰岛素分子量约为5646,由此推断含有的肽链条数和氨基酸个() A.1和44 B.1和51 C.2和 51 D.2和44. 解析:依据蛋白质的平均分子量计算公式即可求出。选C。 二、物质分子的穿膜问题: 需注意的问题: 1、膜层数=磷脂双分子层数=2×磷脂分子

2、线粒体、叶绿体双层膜(2层磷脂双分子层、4层膜) 3、一层管壁是一层细胞是两层膜(2层磷脂双分子层、4层膜) 4、在血浆中O2通过红细胞运输,其他物质不通过。 5、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共穿过0层膜。 6、分泌蛋白及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共穿过0层生物膜,因为是通过膜泡运输的,并没有穿膜。 7、(一)吸入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及被利用时的穿膜层数:1层肺泡壁+2层毛细 血管壁+红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的细胞膜=2+2×2+2+1=9层膜=9层磷脂双分子层=18层磷脂分子。注:若是“被利用”需加线粒体两层膜。 (二)CO2从组织细胞至排出体外时的穿膜层数:1层组织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1层肺泡壁=1+2×2+2=7层膜=7层磷脂双分子层=14层磷脂分子。 注:若是“从产生场所”需加线粒体两层膜。 (三)葡萄糖从小肠吸收至组织细胞需穿膜的层数:1层小肠上皮细胞+2层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膜=2+2×2+1=7层膜=7层磷脂双分子层=14层磷脂分子。 例1、若某一植物细胞线粒体中产生的一个CO2扩散进入一个相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则该CO2分子穿过层生物膜(层磷脂双分子 层;层磷脂分子)。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高中生物新教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 程 标 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己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 《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人社会做准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高中生物遗传计算题讲课教案

1、拉布拉多犬(二倍体)的毛色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不存在显性基因F则为黄色,其余情况为黑色或棕色。一对亲本生下四只基因型分别为EEFF、Eeff、EEff和eeFF的小犬,则这对亲本的基因型是;这对亲本若再生下两只小犬,其毛色都为黄色的概率是。若基因型为Eeff的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Eff的子细胞,则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子细胞基因型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2、图10是人类某一类型高胆固醇血症的分子基础示意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以D和d表示).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LDL受体合成的是__________性基因,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人。 (2)由图可知携带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1是对该高胆固醇血症和白化病患者家庭的调查情况,Ⅱ7与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

3、(16分)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请回答: (1)画出该家庭的系谱图并注明每个成员的基因型(色盲等位基因以B 和b 表示)。 (2)导致上述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填“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3)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①他们的孩子中是否会出现克氏综合征患者? ②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大? (4)基因组信息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应测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4、(16分)图16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 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丙病的遗传方式是,Ⅱ6的基因型是。 ⑵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⑶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患病的概率,是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何成芝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赶上科技进步的步伐,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继承老课标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出版了相应的新课标教材(简称新教材)。人教版新教材从2004年开始在很多省市试用,贵州省2010年开始进行新课改使用了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老教材显然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着重从新老教材编写依据、内容呈现方式、章节编排结构、实践学习活动板块、课后习题设置等几方面将二者从宏观上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新教材的特点,进而更好地领会新课改背景下新教材的精神实质,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展开。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新旧教材;对比分析;特点 为了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更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更好地贯彻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人教版那旧教材的基础上出版了相应的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简称人教版新教材。新教材于2004年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用,其全新的理念,翔实的内容,灵活而又独特的知识呈现模式在给师生带来全新的感受的同时也给习惯于使用旧教材的教师带来了新的困惑。新教材从教育目标到课程结构都出呈现看全新的面貌,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学科体系。本文希望通过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在编写依据、内容呈现方式、体例结构、实践学习活动板块、课后习题设置等几方面的对比分析,为使用新教材的教师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提供一点帮助。 一. 新旧教材编写依据的比较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的规定,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生物》基础上修订而成的。高中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良好的合格的毕业生。本文讨论的旧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第二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分必修本两册,选修本一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期末综合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期末综合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 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 传变异有 ( )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 ( 正确答案 ) ④环境条件的变化⑤染色单体互换⑥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染色体基因顺序变化 甲 123-476589 ( 正确答案 ) 乙 123-4789 丙 11654-32789 丁 123-45676789 2. 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 , 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 123-456789, “-”代表着丝点 , 表中表示了由该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 化的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甲是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 ( 正确答案 )

B. 乙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 C. 丙是染色体着丝点改变引起的 D. 丁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 3.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 有 42 条染色体 , 科学家们用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小麦幼苗是 ( ) A. 三倍体、 21 条染色体 ( 正确答案 ) C. 三倍体、三个染色体组 B. 单倍体、 21 条染色体 D. 单倍体、一个染色体组 4. 以下情况 , 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 ①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 21 号染色体有 3 条②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分的交叉互换 ( 正确答案 )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 DNA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⑦猫叫综合征患者细胞中 5 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A.④⑤⑥ B.③④⑤⑦ ( 正确答案 ) C.①③④⑤⑦ D.①③④⑦ 5. 如图示细胞中所含染色体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填空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