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主要内容

十七大主要内容 篇一:十二大到十七大提出的重要内容 十二大(1982 年) 内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为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 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 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 走社会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不照抄、 照搬别国经验、 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十三大(1987 年) 内容: a、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 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 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 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 “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 策—— (基本国策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和保障, 尤其我们国家, 处在发展迅速时期, 更应该加强国策的重要性,以便给广大民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来帮助国家整体发 展和国家昌盛。七个实然标准下的基本国策(SEVEN basic STATE policies):计划生育,保护环 境, 对外开放, 节约资源 (保护资源)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男女平等, 水土保持。),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b、提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十四大(1992 年) ①内容: a、提出 90 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 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b、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意义: 为我国规划了本世纪前进航程,确立了迈向 21 世纪的行动纲领,大会形成了 以江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五大(1997 年) 内容:a、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b、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 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

大战略的会议, 也是与时俱进, 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 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 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 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 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 奋斗。 党的十七大(2007 年): 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 利而奋斗。大会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 新变化,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要求全党同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记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大会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 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通过的十六届中央 委员会的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 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 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 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 部署,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 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 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 远历史意义。 篇二:十七大报告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七大报告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解读:党中央之所以如此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因为当今国际环 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化建设事业呈现出一系 列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加上改革开放也进行了近 30 年的时间,一些需要作出回答的重大问 题不容回避。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 取得的最可宝贵的探索成就。因此,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乃至中国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 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进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深化改革开放,意义十分重大。 二. 改革开放 十七大报告摘要: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读: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实践中形成的,就其对中国人 民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构成的意义来说,的确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在领 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找到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所在, 找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 路径所在, 找到了中华民族重新走向世界走向振兴更加自信的光明坦途。 但是, 事业愈是伟大, 就愈是挑战重重。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需要重新回答的重大问题, 迫切需要我们结合新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给予科学解答。 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 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就是对深化改革开放作出的科学回答。 三. 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摘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 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读: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逼”出来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 主义向何处去的系统回答。就其实践渊源来说,它是对我们党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 的科学总结;就其思想渊源来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就其科学内涵来说, 它是从回答发展问题入手, 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它是要实现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既是对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深思 熟虑,又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活力;就其重大意义来说,它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上,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因而与 其一脉相承。 四. 四位一体 十七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读:这正是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 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标志。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位一体,到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今天的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始终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大发展、 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伴随。 五. 和谐 十七大报告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 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解读:和谐思想深藏于中华文明的宝库之中,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提出,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要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根本要求完全一 致。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相伴随,又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体现出社会主义 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大特征。 六. 民生

十七大报告摘要: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 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 动建设和谐社会。 解读:民心民意不可违。这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开辟社会主义道路更 加光明的前景,需要时刻对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予以高度关切。既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 率,又要注意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人民群众才能由衷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 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格外突出的时代条件下,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是党决意保持 和发展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七. 和平协议 十七大报告摘要: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 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 束两岸敌对状态, 达成和平协议, 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解读:这一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问题上的真诚意愿和 务实态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历史责任感。 八.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七大报告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 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 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解读: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继续推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背景。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 重大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战略思考。 九. 惩治腐败 十七大报告摘要: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 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解读:惩治腐败是我 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深 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赏。 十七大报告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五年来反腐败斗争理论和实践的成果, 形成了更 加系统的工作思路和理论要求,意义十分重大。 十. 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 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解读:最近这些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 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如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破坏问题等, 这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所以, 国家这些年来开始提倡科学发展观,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而十七大胡总书记的报告中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一个创举,说明我国对生态建 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两个没有变 一.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二.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 变。 解读:“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 的出发点, 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两个没有变”是我们推进改革、 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新的期待,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要求,都会使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 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会给社会的主要矛盾带来新的挑战。 篇三:中国十七大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 7 月成立以来,共召开过十六次全国党代表大会。 历次全国党代 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一大:1921 年 7 月 23 日至 31 日,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至浙 江嘉兴南湖举行。 二大:1922 年 7 月 16 日至 23 日在上海举行。 三大:1923 年 6 月 12 日至 20 日在广州举行。 四大: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在上海举行。 五大:1927 年 4 月 27 日 至 5 月 9 日在武汉举行。 六大:1928 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11 日在莫斯科举行。 七大: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在延安举行。 八大: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在北京举行。 九大: 1969 年 4 月 1 日至 24 日在北京举行。十大: 1973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在北京举行。十一大: 1977 年 8 月 12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 十二大:1982 年 9 月 1 日至 11 日在北京举行。 十三 大:1987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1 日在北京举行。 十四大:1992 年 10 月 12 日至 18 日在北 京举行。 十五大:1997 年 9 月 12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 十六大:200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在北京举行。 一大 1921 年 上 海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 党的第一个决议》 。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 1922 年 上 海 1、 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 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 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 和国。 2、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 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 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 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 1923 年 广 州 1、 党的三大召开,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 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 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 1925 年 上 海 1、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 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 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 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 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

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 题的根本思想。 4、 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 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 1927 年 武 汉 1、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 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 政策; 2、 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 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 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 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大 1928 年 莫斯科 1、 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 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 务: 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⑶革命的力量: 工农阶级; ⑷革命的前途: 社会主义; 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 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 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 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 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 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 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 义认识不足, 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 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七 大 1945 年 延 安 1、 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 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 大会把党在长 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 我批评。 八大 1956 年 北 京 1、 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 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 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 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 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 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 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 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 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⑴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 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⑵坚持 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⑶强调加强思想文化 建设的重要性;⑷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 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 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 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 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 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九大 1969 年 北 京 1、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 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 班人”写入总纲。 2、 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 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 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 1973 年 北 京 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十一大 1977 年 北 京 1、 大会总结了

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2、 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 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 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 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二大 1982 年 北 京 1、 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 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坚强领导核心。 2、 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 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 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 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 的基本结论。” 十三大 1987 年 北 京 1、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 化的发展战略。 2、 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 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 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 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十四大 1992 年 北 京 1、 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14 年的实践经 验; 2、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提出用邓小平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4、 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 上去。 十五大 1997 年 北 京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 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的报告。 1、 大会通过了 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 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 大会指出: 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⑶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⑷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⑸明确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 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十六大 2002 年 北 京 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1、 大会的主题是:高 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 “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3、 十六大报告一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 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5、 党的 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 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

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 行。 6、 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 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