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

康德
康德

康德

1.哥白尼式的革命

经验中的先天成分,让我们的经验知识具有了普遍必然性,这个普遍必然性是一切有理性者或认识主体在认识一个对象时所不得不遵守的规律。这个认识对象不是自在之物,而只是自在之物在我们心中呈现的“现象”。很明显,它具有主观性,但是,我们自己有固定不变的先天的认识结构(时空、范畴)使我们不得不这样看待它,所以,它既是主观的,也具有某种客观性。我们在科学中去认识一个对象,似乎是用我们的观念去对应自在之物,但之所以发生这种符合,实质上还是由于这个对象与我们的观念(时空以及范畴)相符合。从此,“观念符合对象”变成了“对象符合观念”。当然,这两句中的观念和对象都是不同的。

2.自在之物和现象

康德对休谟的挑战最核心的反击是区分了现象和自在之物。我们只能认识现象,无法认识自在之物。但是,现象自有规律,我们可以据此建立起现象界的普遍必然性和客观。自在之物存在的理由有三:第一,为了保证我们的感官受其刺激,从而产生观念,并且使其具有是在性;第二,为了给我们的知识树立一个边界;第三,为了给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如神,上帝、灵魂不朽留下空间。

3.先验感性论

康德哲学的总问题是解决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康德的理论哲学分三部分:感性论解决纯粹数学如何可能,知性论解决纯粹数学如何可能,理性论部分解决了纯粹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如何可能。在康德的实践哲学中,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感性:接受表象的能力

感性直观:感性接受的表象

直观形式:感性对物自体刺激产生的反应

感性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而且是综合感觉材料,形成经验。感性直观(感性接受的表象)分为两个部分:质料和形式。质料是感觉材料,形式就是时空,它是先天的。

4.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感性纯直观。那为何这样说呢?第一,空间是关于外部事物远近、并列等位置关系的先决条件,而非相反。第二,我们无法想象没有空间的存在和没有时间的事件。第三,空间的关系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部分空间和全部空间的性质是一样的,时间也是一样。第四,空间不象概念那样把不同的对象包含其中,具有特定的外延,对空间的直观可以无限延伸。

空间是几何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它具有先天综合判断的原因;时间是代数具有先天综合判断的原因。就是说,时空纯形式使得数学所能反映的一切感性直观成为可能。

5.先验唯心论(依赖人的主观)和经验实在论(不依赖于别

的东西)

当时有两种时空观,一种是以贝克莱提出的时空是人的感觉,是经验实在论。;另一派是莱布尼茨提出的,时空是单子的固有属性,这是先验唯心论。

康德得综合了两者。先验形式不是物自体的性质,而是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时空只是人类感性直观形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形式。康德一方面强调时空的先验性,一方面又认为时空不能脱离人的主观。

经验与先验不同领域。经验是物自体对我们显现的象,即现象,而物自体是不可经验的先验对象。但,时空是一切现象所具有的特征或形式。

6.先验知性论

康德把人的知识分成两部分:感性和知性。感性提供直观对象,知性运用概念思考对象。知性和感性一样,分为质料和形式。质料当然就是感性提供的直观对象,而形式则是范畴。关于知性纯形式的问题叫“是什么”,而为什么是范畴则是“为什么”,前者叫形而上学演绎,后者叫做先验演绎。

逻辑判断的形式与知性的形式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逻辑判断的形式推导出知性范畴就是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

内容:量的范畴:统一,多样,整体;质的范畴:实在,否定,限制;关系的范畴:实体与属性,原因与结果,作用与反作用;样式的范畴:可能或不可能,存在或非存在,必然

或偶然。

6.范畴的先验演绎(为何范畴是知性的先天形式)

A版(主要内容是对综合过程的描述):知性对于感性直观的杂多材料加以比较、归类、连接和整理,这就是康德所谓的综合。知性的过程分为三步:一是领悟直观的综合,二是想象再现的综合,三是概念认知的综合。这三个步骤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感性直观的材料越来越集中。最初被领悟力综合为表象,接着又被想象力综合为可以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出现的表象,最后,这些表象被概念综合为统一的对象。这个最后的对象就是先验对象,因为它是先验所综合的。先验综合是经验综合的根源

B版:他首先肯定,“我思”是先验统觉。统觉,指把各种直观材料统一为一个概念的综合能力。统觉的统一性是人类知识的最高原则。康德强调统觉的综合作用,统觉的统一性原则表达为分析命题,即所有我的表象都属于自我意识,但这一命题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自我意识的综合功能。综合先于并高于分析。康德把自我意识作为综合统一的能力。统觉的综合统一性是运用于感性直观材料。从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出发,康德进而建立了自我意识的客观同意向那个。一切被自我所意识到的表象,都按照某种普遍必然的方式被连接在一起。逻辑判断反应的是自我意识的综合统一功能。我们已知的判断形势与知性范畴具有同样的普遍必然性,因此,呈现

在我意识中的一切感性直观材料都被知性范畴所连接,由此综合得到的经验知识是客观有效的。范畴是这样的概念,它们先天地把法则加诸现象和作为现象全体的自然界之上。7.理性

理性是进行推理的能力。推理和经验没有直接的关联,只是和知性已构成的知识打交道,因而是承上启下的,作为一条法规,要通过理念(理性概念)而获得完备的整体性的知识。因为推理的大前提是假设的,所以它可以追溯到无限,所以康德把理性看做是一种从“从有条件的东西”去追溯“无条件者”即无限者的能力。理性的理念就是这样的无限者,比如“纯金”,虽然世界上没有纯金,但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努力的目标和衡量的标准。但是,康德考察的是纯粹理性,即先验理念,它有三个:主观的灵魂,客观的宇宙,主客观统一的上帝,它们都具有无限性的特点。它们是为了形成心理学、物理学、经验科学。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一目的,这可以起调节的作用,即促使科学家不断努力达到绝对的知识,但拥有达不到。但人们要获得这些理念所取代表的那些超验的对象,如灵魂实体、宇宙、上帝,就会获得幻象(schein),即一些伪知识。这三种幻象是由于混淆了自在之物和现象所致,分别出自心理学的“谬误”,宇宙论的“二律背反”和理性神学对上帝存在的各种证明。

8.理性心理学的悖谬

理性心灵学的前提是“灵魂”是一种实体,但是,很明显无法论证灵魂是一种实体、具有恒长性。

9.二律背反

(1)正题: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时有限的;反题: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

(2)正题: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反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复合的东西构成的;

(3)正题:世界有出于自由的原因;反题:没有自由,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被决定的;

(4)正题:世界的因果系列以一个必然存在者为第一因;反题:没有绝对的必然性存在者,世界的最初原因是偶然的。时空有限:某一确定时间以前不可能经过时间的无限系列,因此时间是有限的;如果空间是无限的,它将是部分的无限相加,这需要无限的时间;既然时间不可能无限,空间也不可能无限,而是有界限的。

时空无限:如果时间有开端,就意味着之前没有时间,而时间不可能从无到有,因此,时间没有开端。空间不能想象为部分的有限相加,这样的空间是不包含任何东西的虚无,实际存在的只能是无限的空间。

康德解决的办法是区分现象(经验)和本体(自在)世界。人也是有双重的,本体意义上的是理性的人,经验意义上的是感性的人。

10.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首先,理性作为自然禀赋,并没有欺骗我们。理性是寻求知识的最高统一的综合能力先验幻象和传统形而上学的种种谬误和矛盾,只是人们误用和滥用了理性而造成的后果。只要理性还要对经验知识进行更高的综合,就会有所反映理性的这种自然倾向的形而上学的存在。就是说,形而上学作为人类的禀赋是可能的。但是,形而上学能否正确的运用理性呢?为此,康德回答了形而上学对于科学理论和道德实践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为了说明理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建设性作用,康德区分了理性“超验的使用”和“导向的使用”

相比而言,康德很好的建立了道德形而上学。它作出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区分,理论理性如果脱离实践,则对知识毫无用处;反之,实践理性不能摆脱感性经验也将无所用处。于是,在实践理性开辟了新领域——道德哲学。

11.自由的概念

自亚里士多德开始,哲学家的实践是指道德的实践。康德认为,道德实践的基础是纯粹理性,而不是情感。在康德看来,理性是一种自发的能动的力量,如果理性能不受任何外在于自身的因素约束,这样的理性就是纯粹的。于是,我们就可以说,纯粹理性的意义就是自由。在自然领域,一切包括理性只能服从决定论和自然规律,但在实践领域,理性是自由

的,不为其他东西所决定。康德进一步指出,人是理性的存在者,不是经验的约束,因此是自由的。自由是道德的前提。

12.善良意志

所谓善良意志,就是以善良自身为目的意志。在西方伦理学上,都相信人有趋善避恶的意志。那自由意志为什么具有趋善避恶的倾向呢?康德的回答是,因为自由的意志是以善良自身为目的的。善良意志是绝对的自由的,它摆脱了一切经验因素。

自由肯定和否定的双重含义。否定(消极)意义是:摆脱了经院的束缚而自由;肯定的意义是:为了自身而自由。善良意志所服从的是运用自身的力量、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制定的规则,这样的规则叫自律。善良意志自己立法,自己守法,这就是道德自律。

13.绝对命令

善良意志的自律被康德称为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绝对命令是相对假言命令而言的。假言命令要求人们按照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来行事。假言命令是以经验为基础的。绝对命令以直言句式表达,没有条件句。只是命令“应该如何”。绝对命令具备了合理性(完全按照理性的规则)、普遍性(普遍的规律)和自足性(不假任何外在条件的规则),因此它是理性的自律。

绝对命令是道德律,但它只是规定了一切道德规则所需要的

普遍形式,并没有表达出那些规则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绝对命令提供的是区分道德与不道德。

绝对命令所表述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绝对命令所要求的也正是这种普遍合理的人际关系。

从绝对命令的一般形式推到出其内容。两条推论:第一,始终把人当做目的而不是工具;第二,每一个理性存在者的意志都是颁布普遍规律的意志。

14.道德公社

道德总是以一定的理性为价值取向,道德的最高理想是至善。至善要知道人们的道德理性,仅仅靠绝对命令是不够的,还需要道德公社。道德公社的作用在于使人们确信能够达到至善,从而激发道德勇气和信心,培养向善的道德情操和习惯。道德律完全依靠理性建立,而道德公社则掺杂了感情因素。道德律带有某种假设,道德公社有三条:

1.第一条道德公社是意志自由。

2.第二条是灵魂不朽。人的

生命有限,不太可能达到至善,所以寄希望于灵魂不朽。

3.第三条是上帝存在,人们需要相信,他们追求至善是可

以获得回报的,反之,则要受到处罚,于是上帝就充当了这个全善的主宰,并且他具有洞察一切的智慧和惩恶扬善的能力。

15.理性宗教

康德想把宗教的道德功能与纯粹理性的道德学说结合起来,

把宗教理性化,道德化。

人有意志(wille)和意欲(willkur)。意志是善良的,它接受善良意志的指导而趋善避恶,但是却不能做选择;意欲是趋乐避苦的。人的这两种天性是冲突的,人虽然因善良意志而认识到绝对命令的普遍性和合理性的,但是,却因意欲的自发倾向而不能自觉的服从道德律。“原罪说”所说人性的堕落就是意欲自发倾向的直接后果。

正因为人性的堕落,才需要皈依。皈依即从自发到自觉的道德转变。康德说,人属于两个世界,在感觉世界里受经验规律的决定,在理智世界遵守道德律。当人的意欲摆脱经验的因果关系,而接受超验的原因的影响时,他就从经验世界皈依到了理智世界,他的道德情感感受到神圣的力量,上帝被想象成神圣规律的立法者。这样,宗教情感和信仰就从道德情感中产生了。

神圣的道德情感和信仰有利于激励人,但是,却无法代替个人道德上的努力。

康德的知识论及形上学

康德的知識論及形上學 -主要著作為三大批判: 1781《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1788《實踐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1790《判斷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ement) 一論知識(knowledge) -知識(knowledge)即判斷(judegement),可以一對標準來加以區分: /先驗(a prior)-不倚賴經驗而建立 \後驗(a posterior)-倚賴經驗而建立 /分析(analytic)-主詞包含謂詞 \綜和(synthetic)-主詞不包含謂詞 -這一對標準合起來可以區分四種判斷,圖示如下: 先驗分析 後驗綜和 -後驗分析不可能。餘下三種中只有先驗綜和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識。二論純粹感性 -感性有兩種要素: /經驗的-指經驗的雜多,從物自身而獲得。 \超越的/純粹的-理性本身所具備的先驗的.時空直覺形式。 -時間是內部感取(inner sense)形式,空間是外部感取(outer sense)形式,前者更基本。 -康德對時空的解釋有兩種: /1.形而上的解釋(metaphysical exposition)-先驗領域的解釋 \2.超越的解釋(transcendental exposition)-應用於經驗領域的解釋I時空的形而上的解釋 1.它們不能被感知 2.它們是必然的表象 3.它們是整全的直覺 4.它們是無限所予的量度(unlimited given magnitude) II時空的超越的解釋 -時間與空間是幾何學與算術建立的必要修件。 /空間:使幾何學成為先驗綜和知識可能的必要條件。

康德论人的自由

康德论人的自由 摘要:康德是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康德把自由规定为人的自由并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讨论,其目的是通过自由来体现人之为人的本体品格。自由概念不仅是理解康德哲学的钥匙而且是理解其全部哲学的关键所在。本文从自由的提出、先验自由、实践的自由、自由感四个方面论述了康德的自由思想。 关键字:自由;康德;自由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追求自由,享受自由,自由究竟是什么,很难有统一完整的定义。对一个社会的个体人而言,自由是指他(她)希望、要求、争取的生存空间和实现个人意志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及传统的等外部条件,同时也包括个人体质、欲望、财富、世界观价值观及理想观的表达欲望等个人因素和内在因素。从意识形态来讲,自由分为感性的自由和理性的自由,理性的选择和感性的选择往往存在差异和冲突,因此可以说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自由。 康德的自由观是伦理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在他律伦理学的种种包围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首次将自由意志的规律确立为人自身的规律。 康德把自由规定为人的自由,并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讨论,其目的是通过自由来体现人之为人的本体品格。自由之所以居于至高无上的核心地位,是因为它是“开启崇高的实践原理的钥匙”它是纯粹的、甚至思辨理性体系的整个建筑的“拱心石”。 一、自由观的提出: 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人的自由意志问题了。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天生的, 德行不能传授, 只能教一些关于善的知识, 教会人们学会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分辨善恶。智者派认为人并不是天生就具有尊敬和正义这些美德。苏格拉底和智者派都想给自由意志一个一劳永逸的定义: 自由意志要么自发地行善, 要么自发地作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之初, 性本善”和“人之初, 性本恶”的争论。他们为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规定自由意志的两条道路, 即感性和理性。 近代以来, 哲学家们对自由意志又进行了规定: 自由意志作为自由, 并不在于它能为所欲为、不受限制与约束,而在于认识自由意志自身内部的规律问题。经验论者认为自由就是对自由意志的自然欲望的满足, 而唯理论者则认为自由就是一直遵从理性的指导而行动。这一切都为康德的自由理论准备了思想资料。 康德批判传统形而上学把“我”作为实体而否定人的自由的观点。康德设立

哲学家康德名言名句大全关于道德的

哲学家康德名言名句大全关于道德的 哲学家康德名言名句大全关于道德的 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康德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康德 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想要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的时候着手。 人不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康德 所谓宗教,就是把我们的义务的一切都看作是神的命令——康德

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康德 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康德 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去享用它,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它却离我而去。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不学会幽默和风趣,人就太苦了。 敬重始终只施于人,而决不施于物。事物能在我们心中唤起禀好,而且如果它们是动物(比如马、犬等),甚至唤起爱怜;它们也能唤起恐惧来,譬如一片大洋,一座火山,但是它们绝不会在我们心中唤起敬重来。……丰特奈尔说:在贵人面前,我的身子虽然鞠躬,而我的内心却不鞠躬。我还可以补充说一句:如果我亲眼见到一个寒微平民品节端正,而自愧不如,那么我的内心也要向他致敬,不论我愿意与否,也不论我怎样趾高气昂,使他不敢忽视我的高位。 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

[收稿日期] 2003 12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男,湖南长沙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康德书信百封》,李秋零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44页。康德这里所说的“第四个二律背反”,按《纯粹理性批判》 中的排列应为“第三个二律背反”。 ②这种证明实际上与牛顿对上帝的“第一推动力”的假设十分相似,但康德却把它放在代表理性派哲学的“正题”中提出来。 他考虑的只是莱布尼茨关于上帝存在的充足理由律证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No.2 2004 ·康德逝世二百周年纪念·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 邓晓芒 (武汉大学哲学系,武汉430072) [摘要] 文章把康德的自由观划分为“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感”三个层次。(1)“先 验的自由”在理论理性中为实践的自由预留了一个可能的自由的“理念”;(2)“实践的自由”,分为“一般实 践理性”的自由即“自由的任意”(der freie Willkür)和“纯粹实践理性”的自由即“自由意志”(der freie Wille), 两者都具有自由本体的意义(不纯粹的或纯粹的);(3)“自由感”,分为审美鉴赏的自由感和社会历史中的 “自由权”(言论自由、立法自由、财产权等),这两者都被划归“反思的判断力”的范围,并非人的自由本体, 但却都是人的自由本体的“象征”或“类比”。 [关键词] 康德先验自由实践自由自由感自由权 [中图分类号] B51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 0289(2004)02 0024 007 康德在其晚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曾说:“我的出发点不是对上帝存在、灵魂不朽等等的研究,而 是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世界有一个开端,世界没有一个开端’,等等。直到第四个二律背反:‘人 有自由;以及相反地:没有任何自由,在人那里,一切都是自然必然性。’正是这个二律背反,把我从 独断的迷梦中唤醒,使我转到对理性本身的批判上来,以便消除理性似乎与它自身矛盾这种怪事。”①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是康德考虑一切哲学问题所围绕的核心。然而,到底什么是自由,它 和必然具有什么意义上的相关性,这却是长期以来康德研究者们聚讼纷纭的一个难题。本文试图 给康德所使用的自由概念作一个层次上的基本划分,以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把握到解决这一难题 的关键。总体上看,康德的自由概念分为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感三个层次。 一、先验的自由(die transzendentale Freiheit)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三个二律背反的正题及其注释中,从理论理性的角度提出了设定一种“自由的先验理念”的必要性,这就是:机械因果律永远需要追溯更早的原因,因此其序列

康德的名言50句

康德的名言50句 2017-07-021、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康德2、哲学的义务是,去除因误解而生的幻想。 ——康德3、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 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康德4、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康德5、男人是容易被考察的,女人却并不泄露自己的秘密。 ——康德6、只要你尽职尽责,人们都会由衷地对你尊敬。 ——康德7、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康德8、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 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 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康德9、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康德10、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

考。 ——康德11、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康德12、不学会幽默和风趣,人就太苦了。 ——康德13、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康德14、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康德15、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 ——康德16、人不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 ——康德17、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康德18、贪是人类内心对外界无止境的欲望。 ——康德19、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 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 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康德20、酒能使人出语轻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

结合康德的自由观评论孙悟空的自由与天法

结合康德的自由观评论孙悟空的自由与天法 摘要:自由是我们常谈常新的话题,是我们追求的永恒的目标。我们一直在为自由而奋斗。康德的自由思想向我们展示了西方文化的特色,由经验自由向实践自由迈进,讨论自由意志的实现过程。而经典著作孙悟空大闹天空的画面也让我们看到了自由的影子,孙悟空向天法挑战,追求平等尊严,不受束缚。本文我将具体阐述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并就此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关于自由的看法。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的自由观反映的是西方人的自由意识和自由理念,而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所展现出来的反天法、秩序,争自由平等则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由思想。当两种自由碰撞时,我们如何用康德的自由观剖析孙悟空的自由与天法呢? 一、康德的自由观 自由,我们的意志体现,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和目标。自古希腊时期,一些哲学家就已经开始关注人的自由意志问题。他们的观点为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规定自由意志的两条道路, 即感性和理性。而到了近代,哲学家们提出自由意志作为自由, 并不在于它能为所欲为、不受限制与约束,而在于认识自由意志自身内部的规律。前人丰富的思想,为康德的自由理论准备了思想资料。 康德批判传统形而上学把“我”作为实体而否定人的自由的观点,立足于人的本性,提出了自由与必然的二律背反, 并且设立了三条基本的道德规律, 他认为只要揭示了道德规律也就展现了自由意志的规律, 所以这三条道德的规律是从不同的方向指向一个共同的

中心———自由。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是康德考虑一切哲学问题所围绕的核心。在他看来,自由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的自由选择, 即自由的任意:另一个是指人的意志的自立, 即自由的意志。基于自由概念,他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三个二律背反中提出了“自由的先验理念”,此时的自由缺乏实在性。然后他通过自由的任意将先验自由过渡为实践自由,把悬设的先验自由落实到行动中去,自由成为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拱心石。他指出“你需要这样行为, 做到无论是你自己或别的什么人,你始终把人当目的, 总不能把他只当作工具。”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我们通过道德法则这一事实而认识我们自己的自由时, 自由也就因此具有了实践的实在性。 自由与必然的二律背反是康德发现自由的关键。他指出:“人有自由;以及相反地:没有任何自由,在人那里一切都是自然必然性”。康德的二律背反通过物的两重性而将必然与自由分属两个不同领域,避免二律背反的自相矛盾,并且挽救自由,从消极的理论理性过渡到积极的实践理性。康德认为自由是应当存在的,也是可能存在的,它就存在于理性世界和理性者的道德活动之中。如果我们把自由因果论和自然因果论看作同一对象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规定,那么就能实现二者的统一。 康德认为自由意志不是单纯的选择力,而是自律,不是孤独的个人的能力,而是本身就有普遍性、社会性的实践理性原则。道德性并非仅仅从经验上保障人的自由,自由也并非仅仅是衡量道德的标准,相反,

哲学家康德名言大全,康德关于自由的名言、道德律名言

哲学家康德名言大全,康德关于自由的名言、道德律名 言 1、Freedom is not letting you do whatever you wanna but teaching you not to do the things you don't wanna do.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伊曼努尔·康德 2、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 3、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康德 4、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康德 5、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康德 6、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康德 7、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康德 8、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康德 9、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实践理性批判》10、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11、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12、

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3、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康德14、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康德15、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康德16、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7、"Only two things in this world so that our souls are deeply shocked First, 这个世界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 our brilliant stars overhead, First,"ourheartslofty morallaws."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18、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康德19、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康德20、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康德21、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观念,一面使我们从

康德自由观的学习思考

爱好的行为也能是自由的,因为他可能是推动的,但原因却不一定是它。爱好的推动的是现象,可能本质的原因是自由。 现象表现出都是偏好、信念等推动,但是真正的原因却不一定是他们。认为他们是原因,只是可以解释行动,不是说原因肯定是它。 正是由于这复杂性,所以才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表象的一切你都可以解释,但最终的原因是复杂,可能不是表面的。 一个行为表面是有动机,背后还有深层的真正动因。 导致与推动理性导致且推动的才是道德自由永恒行为能力,意志本来就在时间之外。(独立于时间不用于永恒,永恒是一种确定性。而独立于时间仅仅是一定否定,不是肯定。)一直同时起作用,看何者占优势。理性占优势则是自由,动机必然都是自然原因。动因却是理性。排除感性因素只是排除其影响,不能去掉,二者都是一起的。 不是理性导致,而是理性立法,法则规定意志,以致自由行动。 现象与物自身是两个世界吗?还是一体两面?那么经验性品格与知性品格如何共存于一个主体?? 现象是感性存在物,感性直观与知性概念共同作用而产生。直观离开概念则无法思考,概念离开直观则为空。 物自身是物之在其本身的样子,消极来说是脱离人的感性直观,积极来说是有某种知性直观。但是由于人没有这种直观,所以知性的概念也不知道是否适用,所以直观与概念都无,我们对其一无所知。 本体就消极来说的,现象背后的根据,没有感性直观。先验对象是虚幻之物,是知性的一般对象,没有直观对应,所以是幻象,我们所知一切都是理性必然产生的东西,不适合做自然解释,但可做范导的使用,补充自然解释的不足,也可引导向深处研究。同时也提供实践的利益,为道德树立必不可少的假设基础。 人是由理性者,所以必然意识到其有意志,有理性者必然产生自由的理念,意志只属于有理性,无理性之物依靠感性冲动而活动。 德性只属于有理性者,而德性来自自由,所以自由属于每个有理性者,所以自由是意志的属性。自由=意志=有理性者 各种不同的自由概念 阿利森自由与道德律的循环论证,与失败的演绎,推翻了康德的各种试图打通的企图,独创了交互论或结合论。从这种立场看,人的非道德的他律行为都是自由的,因为它同道德行为一样都是出自主体的自发性,而后者尽管有抽象自律的动机,但效果上(即经验的实在性上)与却是与前者一样都符合自然因果律的。但作者是结合论的立场,所以没有展开这个观点,而是折中为先验观念性模型的考虑,视为理性行为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现象与物自身结合在一个理性行为者身上!!!!黑格尔辩证理解的趋势! 道德律是一个理性的事实。自由的理念也是一个事实,在第三批判中。虽没有直观,不能在理论上证明。但是它的实在性作为特种的因果性(其概念在理论上看将是一种超越),可以通过纯粹理性的实践法则、并据此在实际行动中因而在经验中得到阐明。-----这是纯粹理性一切理念中唯一一个,对象是事实,并且必须被算作是可知悉的东西一列。 自由和道德律哪个是更基本的事实。值得研究!!康德本人是否摆脱了循环论证??? 相对来说没有争议的是:康德三大批判及相关论述中。康德论述自由的核心是,先验自由

[康德,理性,知识]论康德对理性知识的考察

论康德对理性知识的考察 一 近代以后关于知识起源问题产生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流派,都被休谟所终结。休谟的怀疑论得出的结论是经验和理性,都不能成为合法的知识的基础,而且不能保证知识的可能性和确定性。这首先表明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关于知识起源问题的失败,而唯理论和经验论都只是在传统知识的框架下所区分出来的理性和经验。就是在区分理性和经验的基础上才区分的理性和经验。那么这就表明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本身是失败的,因为它自身无法解决知识问题,或者说休谟问题的出现直接表明了理性的无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将被完全否定。 这首先不是德国古典哲学所希望看到的,因为德国古典哲学包括了德意志哲理,同时遵循的是古典传统,但是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哲学又是如何去拯救这样一种已经被休谟问题所彻底颠覆的理性能力的? 康德的出发点是,既然在传统的古典的意义上,即由笛卡尔所开启的知识论的传统经验论和唯理论方法上,没有表明理性自身的能力,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去审查理性,重新去考察理性本身,这是康德对待理性的出发点。我们知道从古希腊开始,严格意义上是从苏格拉底开始的,基于对知识确定性追问的理性传统开始诞生,一直到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一种理性主义传统得到巩固,这种理性主义传统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关注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个对本质的认识最后发展成为本体,发展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发展成为实体,所有关于事物本质,即共性的追问,其实是基于理性的抽象能力的。因此针对事物个体本身的经验,就在这样的一种框架内被贬义了。 这也就是说从古希腊开始理性主义的最大的传统就是理性和经验本身的分离。经验不能作为我们追问知识的基础,那么唯一的基础就是理性,因为只有理性才能通达本质。而这个本质也将成为传统西方哲学本体的唯一合法通道。因此我们在理解古希腊传统哲学的那个理性的时候,是要把经验排除在外的。经验和理性就是对立着的。 因为按照柏拉图的理解,经验都是肉体内的东西,而理性是灵魂之上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理性和经验的分离,在柏拉图那里世界就被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一个是可感的世界。在经历了中世纪哲学之后,因为中世纪直接把古希腊的理性上升为神,是另外一个世界,但是,理性又是属人的,因为理性所针对的是人的理性,因此理性又必须随着神本身的失势,或者人对神的取代,它又必须恢复到可感的和个人这样一种的世界中来,因此在近代哲学追问知识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时候,理性和经验就不能再分了,因为理性和经验中的一方的主人必须是人,理性因此就不在属于神的范围,就属于的人,所以理性和经验在古希腊哲学,也就是传统哲学开端时期被割裂的鸿沟,在近代开始弥合。 所以在理解近代哲学理性的时候,它不仅包括了理性,还包括了经验。或者我们可以把经验理解成理性的一个部分。因此唯理论所理解的理性是比经验更高一级的思维能力,但这并不否认经验同样具有思维能力。二问题在于近代哲学的理性虽然包容并接纳了经验,但是它却把经验和自然区分开来,这在古希腊是没有的。因为在古希腊,理性是可以统摄一切的,理性之中就包含自然,但是在近代自然和经验就开始区别开来,因为近代哲学的特点是首先把人和自然、经验区分开来,因为近代哲学认为自然界之所以成为自然,是因为它不是人,人和自然是对立的,所以,所以人身上所有的能力即经验和理性都应该和自然区分开来了。

谈谈康德的自由意志思想

谈谈康德的自由意志思想(2004)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是德国十八、十九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在哲学史上,他被人们寄予很高的评价。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懂康德,他还算是一个小孩子。”可见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之高。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总结经验和理性主义,重新为哲学理出新方向及模式,奠下现代哲学基础。他是公认的近代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与德国古典唯心哲学的开创者。康德的哲学思想主要包含了“先验论”,包括“先验感性论”、“先验知性论”、“先验理性论”与“自由意志论”等。 康德所具有的人本精神,源于他的“自由意志”。因此,个人不受知识与欲望所影响的自由意志,乃是康德式人本的重要基石。康德用狭义的实践概念来讨论人类道德活动的基础。他认为,道德实践的基础是纯粹理性,而不是经验论者和启蒙学者所说的感觉或情感。对于康德而言,理性是一种自发的能动力量,如果理性能够不受任何外在于自身的因素约束,这样的理性就是纯粹的,而纯粹理性的意义就是自由。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说,自由就是不受任何外在东西决定的存在。康德指出:在自然领域,一切都是被决定的,理性只能服从决定论和自然规律;但在实践领域,理性是自由的,不为任何外在东西决定的。他还指出,人是理性存在者,不受经验的因素所决定,因此是自由的。自由是道德活动的先决条件;惟有自由的人才能自主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行善;惟有自主自觉的行为,才有道德价值;被迫做出的事情,即不是善,也不是恶。康德认为,人生是痛苦的经线,纬线编织成的地毯,只有不死的精神和绝对的自由意志,才是值得追求的至善和人生境界;尊重每一个人的本身,永远不要将他人视为手段,要永远视其为目的。“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康德用他的“先验演绎”的形式论证道德存在的问题。他说:“作为理性存在者的自由,使得道德成为可能,”康德从自由意志推出一种责任,推出一种普适原则下的个人责任。“人的自主自觉的道德行为,使得人成为自由的主体。”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它本身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康德的自由意志是一种属于人类自我的意志。 康德把自由的伦理意义阐述为“善良意志”。自由的无条件性的一个意义是无外在的目的,否则的话,自由便成了追求目的的手段,不得不为目的服务,为目的所制约,这样也就不称其为自由了。康德认为的善良意志,就是以善良自身为目的的意志。康德深化了“自由意志”的内涵。康德所讲的意志自由是完全不受现实世界物质约束的个人意志,是一种精神。善良意志是绝对自由的,因为它只以自身为目的,摆脱了一切经验因素,包括社会的约束力、自然情感以及个人好恶等等方面的约束。善良意志以自身为目的,就要以摆脱了一切经验因素的理性规则为指导。服从规则与自由不是矛盾的,因为善良意志所服从的是运用自身的力量、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制定的规则,这样的规则叫自律。善良意志自己立法,自己守法,这就是道德自律。我们要全面把握康德的这种区分的关键是要看到,一方面,自由意志不但不取消自由的任意,而且是通过人的自由的任意表现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自由意志是一个理性的事实,那么自由的任意则是经验的事实;另一方面,“只有存在者有了自由,亦即从肯定的角度被视为基于理性的根据而自我规定的能力的那种自由,他被设想为拥有相应的偏离理性规定的能力才可能是有意义的。”(引《康德的自由理论》)康德在他的道德公设中,把道德规律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进行了归结:人只有是自由的,道德才有立足之地。自由已经作为纯粹理性的现实、道德的先决条件。 对于康德这个观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体现,就是结交朋友,我们交朋友,都要先看

德国哲学家康德经典名言30句

德国哲学家康德经典名言30句 1.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2.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3.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4.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5.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6.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7.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8.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9.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10.一个人没有信心,第二天都不想起床。 11.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12.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13.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14.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15.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16.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17.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18.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19.只要你尽职尽责,人们都会由衷地对你尊敬。

20.思想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 21.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22.经验虽然告诉我们某物是如此这般的状况,但并不告诉我们它不能是另外的状况。 23.美,是没有目的的快乐。 24.教育之目的就在于使人成为人。 25.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他却离我而去 26.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唯有自律,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自律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27.美最忌讳的是使人反感,而和崇高相去甚远的是令人失笑。因此男人最痛苦的是你说他无能,女人最讨厌你说她丑陋。 28.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29.事实上只有三种人适合结婚:傻瓜、恶棍和牧师。牧师习惯受缚于义务,恶棍希望他的太太不贞,傻瓜则相信他的太太是忠实的 30.我已选择了一条路,将要终身实行;我要继续我的事业,任何事都不能加以阻挡。

康德的哲学思想

康德的哲学思想 思想与生命体现为一种高贵 康德的哲学思想 1770年是康德学术活动和哲学思想发展进程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康德发表了他的教授就职论文《论感觉世界和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由于这篇论文为他后来创立的先验唯心主义的批判哲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学术界通常都以这一年为界限,把康德哲学思想的发展划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一)前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 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研究的兴趣和重点主要在自然科学方面。他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带有唯物论和辩证法倾向的新自然观。康德的新自然观集中体现在他的“两个假说”中。

第一个假说是“潮汐假说”,即地球自转速度因潮汐的摩擦而逐渐减慢的假说。这一理论是康德在1754年发表的《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起在自转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的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康德认为,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上海洋的水位发生着定时涨落的潮汐现象,水位的涨落与地球表面不断发生摩擦的结果,势必导致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慢。这种影响在短时期内固然微不足道,但长期积累又得不到补偿,最终必然会使地球自转停止而走向死亡。康德的这个假说已为后来的自然科学所确证。这一假说的哲学意义就在于,它表明了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都是运动的,都有其自身的变化、发展和灭亡过程。 第二个假说是“星云假说”,即关于宇宙中诸天体起源和演化的假说。这一理论是康德在1755年匿名发表的《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即中文译本《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中提出的。康德认为,宇宙间最初充满着分散的、云雾状的物质微粒,即“原始星云”,它们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些微粒分布的密度不同,因此在引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小的质点便逐渐聚集到密度较大的质点上去,从而形成引力中

康德及罗曼罗兰名句

康德 1.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2.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3.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4.不学会幽默和风趣,人就太苦了。 5.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6.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类别:道德 7.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8.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9.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10、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11、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12、想要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的时候着手。 13、活动或运动是人体健康的导师. 14.人不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 15.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16.“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17.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去享用它,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它却离我而去。。。。。。 18. 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19.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20.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21.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22.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 23.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24.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25.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26.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27.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28.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 29.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30.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31.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康德的自由思想

康德的自由思想中涉及的五对关系 政治学理论082200271 郭礼峰在康德庞大的哲学体系中,自由是康德批判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康德所考 虑的自由,不仅仅是意识层面的自由,而且是要从哲学本质上来考察人类实践生活中自由所赖以成立的理性的先决条件,考察自由的哲学基础以及人类的天职、希望和未来。康德的自由思想既不是宗教主义奴役人的“神性自由”,也不是经验主义浅薄无聊的“任性自由”,而是“理性自由”,实践的理性自由,是站在人类理性的高度对自由的一种审视。康德对自由的阐述与论证,改变了人们对自由问题的思考方式,把人们从对自由的错误认识中拉出来,使人们认清自由的本质,明确自由的价值,使人们对自由问题的思考达到一种理性的、辩证的高度。 自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每个时期人们对自由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其内涵也发生着变化。自由问题是西方哲学中最核心的问题。自由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是西方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一束理性思维的闪光,也是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朵理性之花。在古希腊自由起初是指一种国家生活原则,直到赫拉克立特,自由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自由由一种政治概念发展出独立性和能动性的涵义来。但随着政局的动荡,古希腊哲学家的一切美好而崇高的理想都被罗马统治的冷酷和残暴扫荡殆尽,这使得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逐步转向内心。 人们认为人的自由仅在于超出一切,对一切现实漠不关心,以达到内心安宁。中世纪哲学是唯灵论的哲学,它由新柏拉图主义特别是柏罗丁的“太一学说”发展而来。这一时期的自由学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认为人没有意志自由,主要代表是早期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一类则认为人是具有意志自由的,其主要代表为托马斯.阿奎那和经院哲学时期的约翰·邓·司各脱派。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自由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在中世纪唯名论和经验论的争论以及希腊哲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要求对宗教进行改革。一种回到古典文化范本,复兴人性,摆脱教会控制的文化和宗教改革运动应运而生。文艺复兴主要复兴的是古希腊哲学,这一时期人们以古希腊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对人的意志和情感进行肯定,反对基督教的精神统治,要求信仰自由和肉体自由。 近代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反权威、反专制、反集权主义,要求思想自由,行为自由的时代。唯理论坚信理性和知识的能力,认为自由就是对理性的符合和认识;经验论将自由归于意志、情感,认为自由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这样他们的论述在近代就形成了一场围绕着自由与必然之间关系而展开的混战。对西方自由观历史发展轨迹的考察表明,人类对自身自由奥秘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苦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先前的思想家们提出了不少富有启迪性的见解,留下了一大笔优秀的思想成果,这些见解与思想成果无疑是康德自由观的理论前提与思想来源。尽管许多哲学家都对意志自由的存在持否定态度,但几乎所有哲学家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自由观念。这也预示着,随着哲学新变革的到来,自由理论的逻辑进程将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 从自由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虽然自由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它的理解和界定不同,但每个过程都显示出了人们对人类自由生活的追求。每个时期人们所追

康德的核心哲学思想

康德的核心哲学思想 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 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 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 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 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 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 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 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 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 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 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 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 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 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 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 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 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 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宗教方面

2021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哲人名句专题6 康德+黑格尔名言精选

专题6 康德+黑格尔名言精选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哲人名句 康德 1、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2、只要你尽职尽责,人们都会由衷地对你尊敬。 3、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4、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5、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6、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7、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8、老年时像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9、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思索得越久,就越是对它充满赞叹和敬畏:那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10、所谓宗教,就是把我们的义务的一切都看作是神的命令。 11、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12、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13、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 14、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15、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16、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17、所谓的宗教,是指我们的一切义务都要当做上帝的命令而言。 18、谁只有按照别人的选择才能幸福,他是理应感到不幸的.因为,他怎么能担保他的强有力邻人在对于选择的判断将会与他自己的判断相一致呢? 19、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20、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21、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观念,一面使我们从头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们的自负心,同时却使我们明白地看出了我们的天性的崇高;这个观念就是在极平常的人类理性方面也是自然发生\显而易见的.凡稍知廉耻的人不是有时会发现,他原来可以撒一次无伤大雅的谎,以便摆脱某种可厌之举.甚或为其可爱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种利益,可是他却仅仅因为害怕暗自鄙弃,而毕竟不曾撒谎吗?一个正直的人只要废弃职责,原可摆脱某种惨境,而其所以能够不辞辛苦,坚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觉到这样才可以身作则,维护人的尊严,加以尊崇,才可以内省不疚,不怕良心谴责吗? 22、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23、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24、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25、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