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汇总

哲学原理汇总
哲学原理汇总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基本原理

(“探索世界”相关知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5、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6、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7、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唯物论的原理1、5、6、7、8 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唯物论的原理2、3、4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3、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原理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6、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7、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问答题要回答“唯物论”的知识,必写以下三个原理(简写):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联系

材料)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联系材料)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联系材料)

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

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认识论

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辩证法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的知识分析=联系观+发展观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矛盾观

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论

1、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详写)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

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③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写)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用认识论的知识回答问题,一般答题模式如下: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分析材料(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分析材料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分析材料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好发展真理。 + 分析材料

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可以体现“联系”的关键词:

有利于、关系到、导致、造成、引起、影响,出现三者或三者以上的。

对应哲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用。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如果材料强调整体,可以这样写: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如果材料强调部分,可以这样写: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可以识别整体与部分的关键词:

顾全大局,全局观念,国家与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全过程与某一阶段之间的关系,全国与东、中、西部,全国工作与三农工作,社会、国家与公民等等

5、“系统优化”的哲学原理答题模板: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分析材料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分析材料

③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分析材料

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分析材料

可以识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关键词:

结构调整,系统优化,资产重组,统筹考虑,优化组合等等

用联系观的知识回答问题,一般答题模式如下: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材料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分析材料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分析材料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

(或者答强调整体的观点,或者答强调部分的观点)

(5)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分析材料

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

?识别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关键词:

某事物成长经历艰辛困苦的过程,最终取得了胜利或成功╱在挫折中前进╱前进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严峻挑战

3、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识别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的关键词

一步一步,一点一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逐渐,逐步,…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循序渐进,长期努力,日积月累,有计划、分阶段或分步骤实施,结构调整,优化结构。

提醒:如果主观题材料出现“结构调整”首先应用系统优化方法的观点来分析。

?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分析材料?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分析材料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分析材料

?④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分析材料

识别发展的关键词:

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促进(社会、技术)进步╱新产品、新技术、新局面、新思路╱促进新产品升级换代╱推陈出新╱新陈代谢╱等。

矛盾观

1、★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

1、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答题模板(对立统一关系知识)

①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分析材料

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分析材料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分析材料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详写)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2)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1)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简写)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关键词:

?一方面,另一方面 // ……但是…… //科学技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 利与弊 // 机遇和挑战 // 优势和劣势 // 成绩和问题// 优点和缺点//居安思危

材料中有一对反义词;与之对应的原理一般是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P70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详写模板)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

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分析材料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分析材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分析材料

④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材料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简写)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识别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关键词:

?依据、根据、针对…提出、制定…//特点、特征、特色、特别、独特、不同、个性、优势// 存在着差别或差异 // 区分对待 // 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 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对策、策略或政策// 研究新情况、新形势下的新特点 //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发展特色农业或特色经济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材料中

有两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千篇一律、一刀切,一风吹(违背)

如果材料中不分唯物论和辩证法,那么选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可以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原理及方法论。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识别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关键词:

一般来说材料中能体会出“共性与个性”意思同时存在:“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典型示范”等工作方法//模范、榜样//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经验//既借鉴学习别人有益经验又进行自主创新 //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 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如果材料强调主要矛盾,要这样写: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识别主要矛盾的关键词:

“重点、重心、重中之重、中心、核心、基础、突出任务、突破口、放在首位、第一要务、节骨眼、主题、主线、症结、要害、着力点、根本、关键(也可体现强调关键部分的原理)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主次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如果材料强调矛盾主要方面,要这样写:

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识别矛盾主次方面的关键词:

以…为主体(主流)╱本质、性质、实质是……╱绝大多数╱总

体上来看,还有……问题╱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权衡利弊得失,分清主流与支流╱分析形势:巨大成绩……存在不足(困难和问题)╱辨清方向、识大局╱评价人的功与过╱评价工作的得与失╱公有制为主体

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

①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析材料

②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材料

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重点、抓住主流。+分析材料

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

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分析材料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材料

③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分析材料

辩证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1密2敢5新)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十一课)价值选择(十二课)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分析材料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详写(P89第二段)

(简写:)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详写)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简写)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

①在实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的特征。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6、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回答问题,一般答题模式如下: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应该为社会作贡献。+分析材料

(2)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分析材料(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分析材料

(4)要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分析材料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8、请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你应联想到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回答问题,一般答题模式如下(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必写)+ 分析材料

(2)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写)+ 分析材料(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必写)+ 分析材料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我们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我们要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分析材料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经典概括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 2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 的惩罚。 2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 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3.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丰富和发展真理。 4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I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 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II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1.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途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 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 3.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状态) ①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求我们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山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与核心) 1.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 点看问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同一性是指双方相互 依存、相互贯通,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法解决矛盾。 3.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 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岀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 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 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 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辩证唯 物 论 认 识论 唯物 辩 证 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马哲的诞生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成熟的无产阶级,欧洲无产阶级正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兴起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哲学思维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 为马哲的创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直接理论来源: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特别是他们的劳动价值论;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叶里关于阶级斗争作用的论述;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哲学原理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包括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原理、方法论】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哲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一、物质和意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5.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7.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8.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差别。 二、实践与认识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3.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运动变化和发展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2.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户枢不蠢,流水不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3.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5.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6.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7.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揠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8.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9.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9.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五、矛盾相关知识点 (一)对立统一 1.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二者不可分离。

2020年高考政治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知识点整理(表格版)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 标题原理方法论 世界的物质同一性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 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有时候会考察课本“一切从实际 出发的内容”) 物质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①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 移。 ②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③又要反对离开运动 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②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轮;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 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 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 观 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 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 主动创造性和自 觉选择性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②反对否认 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注意两重 性);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萎靡的精神)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 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 思想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①坚持客观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把两者结合起来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导语:高中哲学原理及其对应方法论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的资料,欢迎阅读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1)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 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追溯过去、推测未来。)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 树立“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加强“诚信”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注意】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 观存在的反映。②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③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期中概念详解

知识条目要求: 第一单元 1、知道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懂得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3、了解哲学的意义和任务 4、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5、知道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6、把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7、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8、明确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9、知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0、把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11、懂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12、了解哲学的主要功能 第二单元 1、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懂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3、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把握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5、理解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 6、懂得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7、了解意识的起源 8、知道意识的生理基础 9、理解意识的内容 10、懂的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11、把握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12、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3、明确实践的含义 14、把握实践的特点 15、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6、了解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 17、懂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 18、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9、知道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20、了解我党制定路线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三单元 1、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要求 2、把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依据 3、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4、历届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5、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6、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要求 7、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8、把握发展的实质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3.哲学的主要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反映。 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思维)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或反映。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朴素:金木水火土;形而上学:原子组成;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守仁;“存在就是被感知”英国贝莱克。 客观:“理念世界”古希腊柏拉图;“理在事先”朱熹、“绝对精神”德国恩格尔。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矛盾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上升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需要理论指导。 2)、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 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原理: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 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2)方法论: 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 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 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方法论: ①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我们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意志主义和唯心主义;又要反对 片面强调客观规律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宿命论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 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 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 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2)方法论: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②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真理观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还有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这就要求我们热爱真理,坚持真理一元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对待谬误。 (2)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 (3)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因此,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1)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2)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⑴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隐藏在事物之中的本质的东西,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思索,才能了解和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⑵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物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⑴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要点 哲学的含义、目的和发展 一哲学的含义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 2、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1)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人人未必有哲学 (2)联系: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化。 (二)哲学史对自然学科、社会学科识、思维学科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 (1)区别: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探究的是整个世界一般的、本质的、共性的规律,而具体学科以世界的某一部分为研究对象,探究的是某一领域特殊的、个性的规律。两者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性的关系。 (2)联系:具体学科的发展推动和丰富了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学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二、哲学的目的 指导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哲学的发展动力 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各种实践活动 四、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不是一切哲学都是科学 哲学的基本派别 一、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二、哲学基本派别划分的唯一依据 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决定谁的问题。 三、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 2、唯物主义的具体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但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了哲学物质概念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时静止的、孤立不变的、世界的发展是在外力的推动下行进的。 (3)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2、唯心主义的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思想、观念,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 外化、绝对的精神,上帝、鬼神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