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由于国际政治的多极化、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外语在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语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日语正式成为我国中学外语必修课程的语种之一。在高中阶段开设日语课程,是培养多元化外语人才,促进中日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需要。

日语课程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活泼、接近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通过围绕话题完成交际性任务等方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基本的日语知识和技能,同时在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也得到发展。

一、课程性质

外语是普通高级中学的必修课程,属于“语言与文学”领域,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实施。日语是外语必修课程的语种之一。

日语课程是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共同活动,逐渐提高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日语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日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合作精神;为学生打开一个直接认识、了解日本和世界的窗口,帮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高中日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贯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作为21世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外语素养,着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帮助学生打好升学、就业、终身学习及应用日语的共同基础,发展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

(二)提供多样选择,注重人生规划

高中日语课程关注社会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构建多样化、有层次的综合课程结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有助于个性和潜能发展的学习内容。同时,是学生在选择中学习和提供规划人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

(三)精选课程内容,鼓励实际应用

高中日语课程不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精选基础性强、反映时代发展、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内容。通过围绕话题完成交际性任务等方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提供学生用日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内外以及对外交往活动中积极用日语表达和交流。(四)优化学习方式,促进自主学习

高中日语课程提供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营造活泼愉悦的情感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日语学习活动中来,鼓励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建构知识体系。提倡教学活动关注学生身、心、智的发展,重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倡导和鼓励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在观察、模仿、体验、探索

等学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逐步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和风格。

(五)改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日语课程采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主,既评价学生掌握的日语知识和技能,也评价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有利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增强学习日语的信心,不断进取。

(六)利用现代技术,开发课程资源

高中日语课程重视现代技术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注重课程资源的拓展性和开放性,逐步改变以课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形式;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制作教学用具,运用和开发多媒体课件,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日语信息、开展网上日语交流等活动。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参照国际、国内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高中阶段的日语课程目标定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日语课程目标的整体框架和分级设计的方式与义务教育阶段相同。分级设计如图1所示。

高中日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包括11个学习模块,各学习模块的学分

和学时相等,均为2学分,36学时。如下图所示。

(一)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达到高中毕业水平必须完成的课程,由日语1—5五个模块组成,从高一年级开始设置,共10学分,180学时。模块间呈递进关系,一般要求按顺序学习。

日语1—3对应《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四级水平,日语4—5对应《标准》规定的五级水平。五级为高中日语课程的毕业水平。有下列情况者,可申请免修部分或全部必修课程。

1.四级考试合格,但未修或未修完日语1—3的学生,可以申请全部免修或者部分免修;

2.五级考试合格,但未修或未修完日语4—5的学生,可以申请全部免修或者部分免修。

必修课程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角度提出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外语教学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者内在素质的形成与提高。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学生鞥进一步提高用日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国际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必修课程的设置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二)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为继续升学、扩展知识、提高技能、增强兴趣设置的,由系列1和系列2组成。

系列1由日语6—7两个模块构成,模块间呈递进关系,对应《标准》规定的六级,共4学分,72学时。对日语有兴趣、愿意继续深造者,建议在五级合格的基础上按顺序修选此系列。

系列2由“影视欣赏入门”、“小品演剧入门”、“作品欣赏入门”、“应用写作入门”四个模块组成,模块间呈并列关系,不直接与级别对应,学生可以在高中的任意学段选修。重点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某个方面的技能,共8学分,144学时。各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优先开设系列2的部分课程,并努力创造条件,尽量开齐系列2的全部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此外,各地区或学校可以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规定和实际教学需要,设置日语“任意选修”课程。要求体现日语学科的特殊性,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求。例如“商务日语”、“网络日语”、“日语文秘”、“日本文化”、“日汉翻译入门”、“第二外语”等。这些课程与《标准》要求的级别无关。修选课程的设置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

日语课程作为第二外语开设时,可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相关级别的水平要求,侧重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理解意识。

(三)“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说明

《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大体从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两个方面描述,每个目标包含三个水平层次。运用不同的行为动词,具体描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和达到的学习水平。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高中阶段日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围绕话题完成交际任务等教学活动,逐步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素养是实现得体交际的前提;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日语课程总目标的框架。如图2所示:

高中日语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共设四、五、六三个级别的目标。每个级别均对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五个方面的行为加以综合描述。以下是四级至六级的阶段目标。

四级:

·日语学习动机比较明确,乐于大胆地用日语表达和交流。

·从所学范围的视听或书面材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并简短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用比较规范的格式书写便条和简短信函,比较准确地简单介绍身边的人和事。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交际中语言文化的背景,体会其内涵。

·比较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提高日语学习效率。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参加多种言语实践活动。

五级:

·具有持续的日语学习动机,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日语能力的各种活动。

·从简短的课外视听、书面材料中获取主要信息。根据文字或图表做简单的描述。经过准备,就熟悉的话题较有条理地做口头陈述。

·简单谈论中日两国有关自然、传统节日、文化设施等方面的话题。进一步理解中日言语行为特征和非言语行为特征。

·积极创造运用日语的机会,共同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有效利用多种资源,促进日语学习。

六级:

·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理解。

·阅读日语报刊中比较简短的新闻报道,获取主要信息。就熟悉的话题或事件,做简单的访谈或谈论,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和办法。

·简单谈论本地区或本国文化。在交际中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情感,表达基本得体,进一步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

·在教师的帮助下,参与策划、组织并实施多种日语实践活动。自觉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监督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按照高中日语课程目标的分级要求,《标准》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内容标准。其中,对“语言技能”提出四至六级的内容标准。“语言知识”、“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呈渐进和并置状态,是高中毕业和继续升学的基本教学内容,不宜分级,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一、语言知识

语音:

·用正常的语速和基本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比较准确地传达文章所表现的情感。

·根据语调推测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

·在交际活动中,基本达到语音、语调自然、流畅,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和情感。

词汇:

·掌握所学词语的习惯搭配,基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初步掌握一些日语中常见的成语、惯用语。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再学习1500个常用词,并熟练掌握其中1000个词的基本词义和用法。语法:

·适当运用语法知识理解文章中较长或较难的句子,把握文章的意义。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不同语态、有人称限制的表达方式、省略句等。

·有效运用已学的语法知识组织句子,基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语言技能

四级

听:

·听懂课堂上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

·听懂略低于正常语速的记叙文等听力材料,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情节。

·从难度略低于所学课文的视听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

说:

·流利地用所学交际用语与同学、老师开展语言交际活动,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根据话题和情景开展简单的会话。

·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

·根据交际任务的需求,简短表达自己的意图、观点。

读:

·利用上下文理解词义和文章中各句之间的关系。

·借助工具书读懂与所学课文难度相当的文章,并从中获取主要信息。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获取信息。

写:

·写便条和简单信函。

·简单地描述任务和事件的情节。

·根据所提供的图示、情境,写出比较完整的对话或短文。

五级

听:

·听懂课堂活动中对方提出的要求和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

·听懂所熟悉话题的内容,大体辨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

·根据所听语言材料,基本了解事情发展的经过和对人物的描写。

·边听语言材料边根据要求或需求做笔记。

说: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在课堂讨论中简单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

·经过准备,较有条理地就熟悉的话题做简单的口头陈述。

读:

·根据上下文预测事情、情节的发展。

·借助工具书读懂稍难于课文的文章,在获取主要的信息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意图。

写:

·用文字或图表提供信息并简单描述。

·经过归纳整理、改写难度相当的文章。

·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如申请表、求职表。

·以小组为单位,把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小品或短剧。

六级

听:

·从所听语言材料或谈话中,判断对方的观点,比较准确地推测说话人的意图或态度。

·听懂课堂讨论中的不同意见,并做适当笔记。

·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做简单的推断。

·听懂常用的委婉建议、劝告等,做出相应的反应。

说: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所听、所读的语言材料内容,语音语调比较自然。

·在交际活动中,运用比较得体的表达方式,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和建议。

·就自己熟悉的话题做简单的访谈。

读: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阅读日语报刊中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新闻报道,获取主要信息。

·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日语文学作品。

写:

·用文字或图表提供信息并写出短文或简短报告。

·用学过的语言材料初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转述他人的观点。

·就熟悉的话题或事件,基本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三、文化素养

文化背景知识:

·初步了解日本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

·初步了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进一步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进一步了解日本社会感慨。

言语行为特征:

·初步了解日语中施受恩惠的表达特点。

·初步了解日语中敬语的表达特点。

·进一步了解用日语表达感谢、道歉、赞同、拒绝等的语用特点。

·进一步了解日语交际中常用的委婉、含蓄、省略的表达特点。

非言语行为特征:

·初步了解日本人交谈时的视线、手势、身势等特征。

·初步了解日本人脚谈时双方的间距。

·初步了解日本人在不同交际场合的着装习惯。

四、情感态度

兴趣动机:

·有持续的学习日语的愿望和兴趣,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日语能力的各种活动。

·有正确的日语学习动机,明确日语学习的目的。

自信意志:

·积极主动地用日语交流与表达。

·在日语交际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自觉克服日语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磨练意志。

合作精神

·在日语学习的各种活动中积极与同学协调、配合,有较强的合作精神。

·在日语学习中乐于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相互促进。

祖国意识:

·通过日语学习深化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理解,热爱祖国。

国际视野

·通过学习日语开阔视野,尊重异国文化,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

·在日语交际中理解对方的情感,相互尊重,表达基本得体。

五、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帮助情景和上下文推测语义和段落大意。

·借助图表等非语言信息理解或表达。

·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抓住重点,做好笔记,利用推理、归纳等手段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借助联想思维建立相关知识之间、技能之间以及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

·通过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效果的评价、参与自测题的编写等活动,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

调控策略:

·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寻求有效的帮助。

·积极与教师、同学交流学习日语的体会和经验。

·在不同的环境下,精力比较集中地学习。

·通过活动记录卡、做自测题或考试等及时自我反馈,自觉、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监督自己的学习过程,维持和修正学习行为,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

资源策略:

·主动营造有利于集中精力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融洽的学习氛围。

·主动拓宽日语学习的途径,善于把握和创造学习、运用日语的机会。

·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室)、广播、电视、网络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日语信息。

交际策略:

·在交际过程中,善于利用多种会话技巧克服语言障碍,维持交际。

·善于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在交际中注意选择对方容易接受的语言和行为方式。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教学注意事项

1.更新教学观念,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在实施高中日语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新教学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本知识为目的的单一教学模式,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为此,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开放的工作方式,经常开展教师间的合作和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

2.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高中日语课程的必修课为每个学生奠定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共同基础,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日语知识、用日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强调在实际交往中达得体地使用日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语言基础、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学习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

3.提供多样选择,加强对选修课的指导和实施

开设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开设选修课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他们规划人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此,学校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指导学生自主选课,使他们理解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学习的需要,又是在学习规划人生。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符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要,不应仅凭教师的兴趣和现有的知识储备实施教学。选修课与必修课共同促进学生日语素养的形成,既要有拓展性,又要考虑可行性;既要注意内容互补,又要避免简单重复和难度失衡。选修中的系列1应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继续提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系列2和“注意选修”课程的开设,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求、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校的教学条件,逐步开设和完善,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4.开展活动教学,营造接近实际的语言环境

《标准》提倡开展围绕话题完成交际性任务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突出话题的引导作用,营造接近实际的语言环境,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造宽松、愉快的氛围,帮助学生用日语调查、访谈、讨论、交流,以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提供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加强学习策略指导

日语课程提倡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日语知识体系,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客观把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行为,形成有效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日语语言现象、发现日语语言规律,为学生留出观察、体验、讨论、实践以及与同学分享成功的空间和时间。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内容标准的教学指导建议

1.语言知识

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是实现交际的必要条件。语言知识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等。

(1)语音教学

①语音教学提倡在理解意义上的基础上对语音、语调、语气的模仿。

②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规范学生的语音、语调。

③适当引导学生了解日语汉字的读音规律。

(2)词汇教学

①避免孤立地讲解词语,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搭配、功能、语用条件,掌握一些构词规律,培养学生在句子、语段、语境中理解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②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联想等学习策略增加词汇量。

③适时归纳总结所学词汇,尽量提高复现率。

④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日语与汉语词义的异同。

(3)语法教学

①避免枯燥地讲解语法概念和机械对译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语法功能及语用条件。

②尽量在接近实际的语言情境中讲解语法知识,使学生经过操练逐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③注意基本功的训练,适时归纳总结语法规则。

2.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之一,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交际任务等教学活动中提高日语运用能力。

(1)听

①充分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日常尽量多听日语的习惯。

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③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语境确定事物的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根据语气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或态度,把握所听内容的大意,培养学生推测、判断的能力。

④注意引导学生寻找、识别关键词语,把握关键词句,培养学生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

⑤引导学生分析日语表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听解能力。

(2)说

①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说”的积极性。

②结合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努力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交际情境,通过问答、复述、会话、口头报告等形式,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说日语的机会。

③注意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日语知识,适当运用复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提高学生连贯的口语表达能力。

④允许学生在说日语时出现表达错误,但可以根据练习或活动的不同目的,适当予以纠正。

⑤引导学生注意和模仿“引出话题”、“转换话题”、“结束谈话”等会话技巧。

(3)读

①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增加阅读量,学会浏览、搜集信息。

②阅读练习前,应尽量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调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便于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培养假设、推测和判断能力。

③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次句,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

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逻辑关系、表达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理解能力。

⑤注意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以提高阅读速度。

(4)写

①在“写”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将“写”与“听”、“说”结合起来。

②练习“写”时,指导学生尽量使用已学的日语知识,并通过查阅词典、资料等完成写作。

③指导学生练习写作不同体裁的文章,引导他们基本把握写作格式、常用表达方式、词语选择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④引导学生将语文课中掌握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到日语写作中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主要涉及文化背景知识、言语行为特征和非言语行为特征三个方面。文化素养的培养贯穿日语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始终。

(1)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书刊、影视作品及相关的日语网站等多种渠道,不断积累日本文化知识,加深对中日文化异同的认识。

(2)适当引导学生关注中日交流和日本社会中发生的重要时间,增进对日本的了解。

(3)通过图片、影视作品、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增强学生对日语言语行为特征和非言语行为特征的感性认识。

(4)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关中日文化的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多使用日语。

4.情感态度

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包括激发和保持学习日语的兴趣与动机、树立稳定的自信心、磨练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和祖国意识、开阔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容。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贯穿日语教学与时间活动的始终。

随着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影响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因素也增多。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深信学生有能力学好日语,并将这种信任感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

(2)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识。

(3)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寻求与学生的共鸣,促进与学生的互动学习。

(4)了解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5.语言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资源策略和交际策略。认知策略是学生不断记忆、组织和理解所学知识的策略;调控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动机、情绪和态度加以调节和控制的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利用时间、有效创设环境和积极寻求支持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在运用日语开展交际活动时,排除困难,使交际顺利完成的策略。在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策略的培养应在具体的日语教学过程中进行,不宜离开日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孤立训练。

(2)让学生感到运用得当的学习策略确实能提高学习成绩,并指导学生主动检查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发展学生调控自身学习行为的能力。

(3)学习策略培养的关键,不是只让学生知道学习策略的具体内容,而是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实际应用,并明确策略的使用条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案例

见附录五。

二、评价建议

评价是日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日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使教师获取日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日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目标多层次。评价应关注学生日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日语学习效果,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一)评价注意事项

1.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创造条件,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学、教师、家长、学校共同参与评价,以便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取得的进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其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发现优点、找出不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自我调控,树立信心,不断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多发现对方的优点;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家长主要评价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学校则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做出整体、客观的评价。

2.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目标多层次

《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评价时,应充分注意学生认知能力、性格特点上的差异,设计多种评价方式、多层评价目标,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日语的自信心。

3.形成性评价重在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成绩、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做出的评价。采用学习档案、问卷调查、学习效果自评、子女学习情况评估、课堂活动分析以及各种小测验、阶段测验等方式展开。形成性评价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评级、评分式的。描述要亲切、具体、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评级、评分要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并找到问题所在。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重鼓励,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4.终结性评价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终结性评价可以采用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定量评分方式,也可以采用评语方式。期末考试、结业考试应科学地、全面地考察某一时期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状况。考试的形式主要包括口试、听力和笔试等。口试应以检测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主,适当兼顾语音、语调是否规范;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笔试应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还可以结合任务型教学活动,采用诸如书面调查报告和口头汇报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重视综合评价

单项评价主要包括对掌握单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和各类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考查学生掌握单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是必要的,但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评价。综合评价不是单项评价的简单相加,而是对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在内的交际能力等做出整体评价。

6.评价应体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点

高中日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良种类型。评价时,既要注意两者的相互联系,也是注意它们的不同特点。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选修课的评价应注重差异性和多样性。要开拓思路,突破传统、刻板的评价模式,努力探索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小论文、实验报告、观察记录、课堂表述、专题演讲、辩论、表演等,成绩记录方式可尝试多种方式及其组合,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7.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应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作用。根据学习档案和各类考试、考查的数据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将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教师应客观分析,认真研究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反思哪些教学模式和方法受学生欢迎、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等。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评价结果做出相应的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8.合理、恰当使用评价手段,注重实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根据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发展和使用不同的评价工具,调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学生学业成绩中的比例,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发挥评价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评价方式应简单易行,避免使用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应注意评价语言的准确性是使用时机,不要让学生因评价不当而产生心理负担和厌倦情绪,防止评价流于形式。避免过于强调评价的鉴定、筛选功能,是评价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9.评价要以《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为依据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及相应级别的内容标准为依据。四级评价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进行,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五、六级评价由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选拔性考试应依据《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地情况,确定使用级别,制定考试要求。

(二)评价案例

见附录六。

三、教科书的编写建议

高中教科书的编写要与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努力按照《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从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满足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需求,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的层面上认知、模仿、实践、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改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日语教科书的编写,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教科书的素材选取,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拓展国际视野,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引导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科学性原则

教科书的编写,要遵循日语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尽可能采用发现式、探究式的方法呈现日语学习过程、提示日语学习方法,便于学生构建自己的日语知识体系。同时,应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有机地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三)趣味性原则

教科书应该根据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标准》设定的话题,尽量选择地道的、具有时代感的日语语言材料,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接近实际交际的教学活动。题材、体裁丰富多样,尽量通过图表、多媒体等形象化的手段展现活动过程。日语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要多样化,体现时代感,以激发、保持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和动机。

(四)灵活性原则

教科书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体现的教学方法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避免模式化。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教师和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水平的学生对学习和发展的不同需求。注意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体验活动和研究课题,增加运用日语交际的机会。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日语课程资源包括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材料和有利于学生学习日语的课外学习材料及相关设施。例如:教科书、卡片、练习册、挂图、课外读物、工具书、报刊杂志、广播影视、声像资料、多媒体软件、网络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等。

(一)努力配备硬件,充分利用设施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积极加大投入,力求尽早为教学配备诸如电视机、录像机、电脑、VCD、DV D等硬件设备和视听教室、图书馆(室)、计算机房等设施,同时为学生使用提供方便。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科学合理地利用上述设施,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这些设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课程资源管理体系。已经具备的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防止出现课程资源闲置的现象。

(二)积极开发课件,有效利用网络

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化手段,积极引进、开发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电脑和网络,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日语教学网络,开设网络课程,使学习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师生共同制作课件。开发课件和使用网络要以教学实际需要为前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三)挖掘无形资源,鼓励资源共享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如看日本影视作品、接触日本朋友、阅读有关日本的书籍等,都可视为无形的资源。此外,学生运用母语的经验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并调动学生已有的母语知识,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课程资源,应鼓励他们相互交流,通过建立班级日语图书角,制作班级日语报刊或日语墙报等,共享日语课程资源。

I would be happy to show you around if you would like

I’d love to,but I’m afraid I’m otherwise engaged.我很想去,但是我已经另有安排了(拒绝别人的经典句型)

I’m getting a little concerned about the result of my TOEFL test.

I’m just calling to confirm my flight number我打电话来是要确认一下我的航班号码

I’m really fond of reading books.

I have been thinking about going France to study art.我一直想去法国学艺术

I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speak a good English.

In a word,money is something but not everything.

In brief/short,we can’t please everyone all the time.简言之

In other words,you should read and speak English crazily everyday换句话说

In that case,I have no more to say既然那样,我没什么好说的

It appears that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IT industry.看来似乎

It goes without thing that women should have equal rights and opportunities with men.

不言而喻,理应如此

It won’t do any harm to have a try.试一试又不会怎么样

It helps if you exercise everyday,每天锻炼会大有益处

It’s bad to push yourself too hard,just try your best.别把自己逼的太紧,尽力而为就行。

It’s believed that what she said is true人们相信她说的是对的

It didn’t/won’t take long before he got used to the life abroad

It’s good manners to bring a small gift or some flowers when you are invited to dinner by a f oreign friend

It’s high time we should go home现在是该回家了

(完整版)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

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的内容

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的内容: 1、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 级) 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经历从日常生活 中抽象出数的过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 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 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 新课标的理念旧课标的理念 1.课程宗旨: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征、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数学课程目标,特别是数学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倡导积极主

核心素养,精选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注重处理好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过程与结果、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关注与义务教育课程的衔接。 3.教学活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增强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意识与教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意识,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评价:评价的依据是相应学习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下的新教材特点(五) ——湖南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析 姜思洋笔者近来认真阅读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以下简称教材I)与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以下简称教材II),并作了认真的对比与研究。 《教材I》最大特点是一改过过去《教材II》严谨、抽象的味道,在每章均有人文色彩非常强的引言,作为一章内容的导入,使学生对该章学习的内容产生悬念,发生兴趣,从而初步了解学习该章内容的必要性。另外,像“问题探讨”、“阅读思考”、“数学实验”、“多知道一点”等这些不作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材I》提倡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注意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数学。 一、《教材I》的指导思想 《教材I》遵循“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新

大纲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因此新教材以现代观点建立合理的学科结构体系,以现代观点讲述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计算机的应用走进课堂,删改了部分陈旧繁琐的知识,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得有更多的时间空间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思考。比如在讲授函数和映射的时候,将名字和映射联系了起来,知识给出的实用、自然。在用映射定义函数的时候,简洁透彻,课文的题目就是“函数是一类特殊的映射”,特别重视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课文联系到了“某农场的防洪大堤”、“没有使用收款机的商店”、“医院及时了解住院病人的病情”等有价值的实际问题。还利用课后“多知道一点”补充了“标尺法”和“函数法”两种表示函数的方法,专门讲授利用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并在阅读和思考中研究了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的函数和在数学实验中用计算机做函数的图像及列函数表、笔者觉得《教材I》在这一部分知识的设计方面,明显要好于《教材II》。《教材I》有着浓浓的现代气息,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包括数学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这对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内容变化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生物化学实验》是独立设课,该课程是本科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和学会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生物化学实验与生物化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刻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生物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生产应用。 二、课程目标 1.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的实验能力。 2 .通过性质试验,验证各类常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的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巩固和加深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基本掌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pH计等仪器的使用,并掌握层析、电泳、离心、光谱光度等生物化学基本技术。 4.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数据处理、创新能力。 5.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实验课的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学科知识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技能给予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理解的学科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术,说明、解释、类推同类学科知识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 √”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号的内容为选做实验或开放性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做实验的内容,并鼓励微生物学兴趣爱好者进行既定的开放性实验或自己设计开放性实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录必修+选修(已排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录必修+选修 (已排版) 语文必修1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2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3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 6鸿门宴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语文必修2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绿记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离骚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2我有一个梦想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语文必修3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 2祝福 3* 老人与海 第二单元 4蜀道难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6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 9劝学 10* 过秦论 11* 师说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迷 13宇宙的边疆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语文必修4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2013年春季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测评意见 一、测评对象:一年级所有学生。 二、测评时间:笔试前一周 三、测评内容: (一)测评学生能否准确地认读教材中要求认的字。 (二)测评学生能否正确、整洁、美观地书写教材中要求写的字。 (三)测评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过的课文。 (四)测评学生是否乐于表达。 四、测评方法 (一)面试,40分。 1、面试一:测试要求会认的字。 (1)利用编写的由生字组成的短文让学生认读。共提供八篇短文(见附件一),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读哪一篇。 (2)每篇供测试的短文均含有本学期所学生字100个。少数几个未学过的字加注拼音。学生认读前可稍作准备,认读时教师不催促,不作提示,只对读错的字作上记号,学生开始读错,后又自行纠正,应视为正确。加注拼音的字学生如果读错,不在统计之列。 (3)测试个别进行。可由教师进行测试,也可培训几个高年级学生帮助测试。 (4)测试开始时的指导语:“请你准备一下,把这篇文章读一读,要看清楚,读正确。” (5)本题分值20分。每错5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2、面试二:测试朗读课文。 (1)朗读的测试方法:从本学期学过的10篇课文中挑选10段,即为10份测试卷(见附件二)。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读哪一段。 (2)朗读的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学生朗读得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酌情给分,分5级。一级:20—17分;二级:16-13分;三级:12-9分;四级:8-5分;五级:4-1分。 3、笔试。60分(卷面100分,再按60%折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册期末认读生字测试卷 测试卷一 雷雨过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样本班期末调查卷2008年6月 班级 姓名成绩 一、直接写出得数 900÷3 =24×2 =300÷6 = 540÷9 =50×80 =240÷2 = 30×33 =690÷3 =? 70×90 = 840÷4 =270÷9 =21×40 = 二、用竖式计算 858÷3 =643÷8 =920÷9 =–= 32×19 =76×67 =40×45 =+= 三、填空 1. 今年是2008年,二月有()天,八月有()天,全年有()天。 2. 这些桃的这些梨的这些苹果的 是()个。是()个。是()个。 3.米写成小数是()米。 元是()元()角。 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是()。 1 2 3 8 3 4 7 10

4. 在○里填上“>”或“<”。 ○ ○ ○ 5. 左边图中涂色的正方形表示 1 平方厘米。估一估, 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厘米,周长大约 是( )厘米。 6. 8 米=( )分米 400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5 吨=( )千克 7000 米=( )千米 7. 在括号里填上“吨”“千克”“千米”或“米”。 (1)小明从家到学校大约步行 400( ),他爸爸到工厂上班 大 约步行 3( )。 (2)一个西瓜大约重 5( ),一卡车西瓜大约重 6( )。 四、画图 1. 把左边的图形向上平移 5 格。 2. 画出右边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3. 如果每个方格表示 1 平方厘米,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是11 平方 厘米的图形。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它右边的□里画“√” 1. 一盘苹果有4个,小明吃了1个,小红吃了 3 个, 小红吃了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 □ □ □ 2. 三(1)班男生的平均身高是 138 厘米,李林是班级男生中最高的, 他的身高可能是多少厘米 145 厘米 □ 138 厘米 □ 135 厘米 □ 3. 朝阳小学有 20 个班,每班都有四十多名学生。电影院一共有 810 38 14 34

(完整word版)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 河北孟村回民中学张万山 59号普通?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 删减了?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 ?、课程结构 ?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教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数学?化融?课程内容。1、必修课程为学?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的内容要求,也是?考的要求。如果学?以?中毕业为?标,可以只学习必修课程,参加?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供学?选择的课程,也是?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计划通过参加?考进??等学校学习,必须学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数学?考。3、选修课程为学?确定发展?向提供引导,为学?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学?主招?提供参考。如果学?在上述选择的基础上,还希望多学习?些数学课程,可以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中,根据?身未来发展的需求进?选择。 ?、课程内容 (?)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常?逻辑?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程、圆与?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 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形”由原来单独的?章内容合并到“平?向量”这?章?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 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1、必修课程 主题?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逻辑?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元?次?程和?元?次不等式。这四单元内容常?逻辑?语

《数学课程标准》测试卷(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测试卷 姓名: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8.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9.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1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3.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5.(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绘画》 绘画(18课时) 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 第二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第三课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第四课西方绘画的表现图示与艺术特征 第五课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线描写生 第六课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色彩画初试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工艺》 工艺(10课时) 第一课工艺的内涵 第二课笔插的设计与制作 第三课书籍保护的设计制作 第四课鸟巢的设计与制作 第五课石膏造型工艺制作 第六课靠垫的设计与制作 第七课扎染的设计与制作 第八课腊绘的设计与制作 第九课纤维艺术的工艺制作 第十课陶瓷造型工艺制作 个人学习工艺评估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书法》 书法(18课时)

第一课汉字与书法文化 第二课隶书源流与赏析 第三课楷书源流与赏析 第四课行书源流与赏析 第五课草书源流与赏析 第六课工具材料与基本要求 第七课点画特点分析及练习 第八课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一) 第九课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二) 第十课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三) 第十一课整体临摹训练(一) 第十二课整体临摹训练(二) 第十三课整体临摹训练(三) 第十四课创作训练(一) 第十五课创作训练(二) 第十六课创作训练(三) 第十七课综合知识 第十八课考察实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电脑绘画.电脑设计(18课时) 第一课万能的虚拟画笔---用电脑画画 第二课电脑工作坊---做个电脑设计师 第三课神奇的三维世界---建设3D立体空间 第四课建设虚拟空间---亦真亦幻的游戏世界

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意图与总体介绍

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意图与总体介绍 一、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林群先生为主编,与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中学数学教研员与数学教师、数学教材专业研究与编写工作者共同成立了课题组,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几年来,课题组坚持科研领先,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课程标准研读、数学教学调研等,积累了许多一手的资料,对我国数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国际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讨论。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好继承、发展、创新的关系,编写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已经通过了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现将我们编写这套教材的一些体会以及编写教科书中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作一个介绍,以便交流、探讨。 1、1、编写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与谐的发展,而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就是实施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使教材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材能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为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创造条件,就是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在编写教材时,我们遵循了如下的指导思想: 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指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⑵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积极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依据“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参照“标准”中的编写建议,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编写教材。 ⑶正确处理数学、社会、学生三者的关系,适应科技发展的形势,关注社会进步的需求,更新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认识,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培养理性精神与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遵循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氛围,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2、教科书特色、 这套教科书充分注意体现普及性、基础性与发展性,不仅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注意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让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编写时,我们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⑴使教科书成为反映科学进步、介绍先进文化的镜子。 ①重视科学,关注文化。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通过教科书这面镜子的反射,结合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介绍古今数学的发展,深入浅出地反映数学的作用(工具作用与人文教育作用),使学生逐步地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②重视基础,返璞归真。重视中学数学在数学科学与其她科学中的基础作用,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在实现从算术到代数、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从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等重大转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初等数学的本质,返璞归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打好基础。

【教育类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 修改说明 一、修改工作的基本过程 2005年5月,教育部成立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工作组,启动修改工作.修订工作组首先到实验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听课和访谈等方式,听取第一线教师的意见;之后,针对课程标准的框架、设计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与研究,完成修改初稿.2006年6月至9月,向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寄发修改稿的初稿和征求意见表,邀请几位中科院院士和数学家座谈,征求对修改稿的意见.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工作组对修改初稿又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 二、修改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修改组确定的《标准》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修改的基础是课程改革4年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修改应稳步进行,使得《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增强可操作性,更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评价.明确修改过程中要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四是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三、修改的主要方面 1.体例与结构的调整 本次修改,在保持原课程标准基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经充分讨论.在结构上有两处调整. 一是前言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在前言重点阐述了《标准》的指导思想、意义与功能.明确了《标准》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依据.明确了《标准》的意义和功能.在前言中指出,“《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是将课程目标中的关键术语的解释和所有比较完整的案例统一放在附录中,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这样大大减少了《标准》正文的篇幅. 2.基本理念的修改 一是阐述了数学意义与性质,数学教育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创新特征.例如,对于什么是“数学”?将原来“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摘要]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标准以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给数学教师带来全新的教育思考,这也将改革现有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本文对新课程标准执行后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作者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 一、课程结构的变化 1.课程结构的设置 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课程发展的潮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来体现这一要求的,《大纲》的课程结构是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一种的课程模式,高中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办法安排,即高中一年级、二年级设必修课,学完必修课进行会考,高三分流,学完理科和文科数学后参加相应的高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标准》)改革课程结构,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扩大选择和发展空间,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在《标准》中,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等5个课程系列构成。 在选修系列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学生做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

可转换。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在课程内容、方向、层次上进行更多的选择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时数 为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标准》主要通过调整必修课时,在课程时数上给予了必要的保障,《标准》必修课总课时数从《大纲》上的280课时减少到180课时,而其余的课时转移到选修课程,即适当地限制体现对学生共性发展要求的必修课时,加大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选修课时,这就使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大大增加,既统一,又灵活,增强教学的弹性,无疑使扩大选择性更可能落实到实处。 二、新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学方法 1.重视过程,引导学生参与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教师、教育、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设计、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现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力求在课堂中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在数学概念与理论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数学模式的建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原创性思维。让学生通过探索、反思,修改、完善,经历曲折和反复,给学生创造一个实用、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全)

解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 【新旧课标比较】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数学名师整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删减了一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 变化一:课程结构 修订的课标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这三种课程非常明确: 1.必修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生水平考试内容,当然也是高考内容。如果学生只想高中毕业,那么学习必修课程就够了; 2.选择性必修:是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课程,也是高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生要参加高考就必须学习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3.选修课程:是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如果学生要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则必须根据自主招生学校要求选择其中的内容进行学习。 变化二:课程内容 (一)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 常用逻辑用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二)内容的删减与增加 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文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角形”由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合并到“平面向量”这一章里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1.必修课程 主题一: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这四单元内容常用逻辑用语与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有变化外,其他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内容基本一样。 变化的地方:

(1)删减了命题及其关系——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删减了简单的逻辑连结词“或”、“且”、“非”; (2)增加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的关系以及充要条件与定义的关系。 (3)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主题二函数 函数内容包括四个单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函数应用。这些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基本一致,仅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1)在函数的概念的内容中删去了映射; (2)在三角函数里删去了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主题三几何与代数 几何与代数内容包括: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 这三章内容与实验版课标要求大致一样,有变化的是: (1)将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解三角形”融入进“平面向量”这一章内; (2)“立体几何初步”删去了三视图这一内容。 主题四概率与统计 内容包括:概率、统计。 内容的变化: (1)概率中增加了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2)统计中删去了系统抽样和变量的相关性,将“变量的相关性”移到了必选修中“统计”这一章内; (3)统计中新增了用样本估计“百分位数”这一内容。 主题五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这个主题是新增的内容,要求学生以课题的形式来开展。课题研究过程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要求学生撰写开报告、研究报告和报告研究结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给我们的思考 徐俊龙 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2002级(湖北咸宁市 437005) 指导老师马容明 摘要:本文笔者以一位新手的身份对新出炉不久的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化学1》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与思考,提出自己的理解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1;浅析;展望 一、引言 自2004年9月起,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等4省(自治区),约有112万学生,6.3万教师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约占全国高中当年招生人数的13%,今年共有8至10个省份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参加实验的起始年级学生总数约占总数的25%至30%;2006年,15至18个省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参加实验的起始年级学生总数约占总数的50%至60%;2007年,原则上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基于此,无论是现暂未实行新课程地区的在职教师,还是高师在校学生,“走近新课程”的必然趋势是无庸置疑的,而且“步伐”越快,效果越佳(因为:现在课改正处在方兴未艾,机遇与挑战并存,优胜劣汰是必然结果!)。下面,笔者谈谈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以下简称“化学1”)的一些思考,供广大同仁参考。 二、对化学1的浅析 化学1是该系列化学教材之一,(该套课本共八册,两册必修,六册选修),去年在实验区使用过的该教材有3种版本(即:人教版、鲁教版、沪教版)本文笔者是以人教版的化学1为例来讨论的。它与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化学新课标等相对照。其特色是显而易见的:它在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基础上,有质的飞跃,符合新课标的思想、内容要求……具体而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说明其凸现的特色: 课本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与人文性 该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海水淡化工厂、检测尿糖用的试纸、煤气灶火焰、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三峡大坝、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危险化学品标志、沙里淘金原理、“白马非马”论、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同时都能很好的体现出编者的初衷——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 突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主题 本册课本所涉及的内容是作为21世纪中国公民所必备的化学知识的部分,是将原来高中三册化学课本里的部分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显得贴切而自然,但其要求不高,与后续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如:“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介绍的一些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相关的知识等是贯穿于整个化学学科的一条主线,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后续课程中会加深与巩固的,不求一步到位。又如: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从基本原理上揭示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角度而引入分散系,胶体(以前高三内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及后面两章介绍的几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等,均是取材于实际的,与生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易于入手,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对于过于复杂的理论知识不做过多的阐述……这些都是留有余地的,兼顾各类学生,是学生毕业与继续深造所必需的。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教科书采用精美的彩色印刷,采用了大量的实物、实况彩图(全书94处插图,约120幅经典彩色图片——这是前所未有的!),让学生从视觉上欣赏与陶冶。精选、多编排实验[全书共计25个实验(不包括探究、实践活动等),且没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让学生能够多动手,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实验科学!无疑,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它还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有着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外,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本书的衔接与过渡自然(以粗盐提纯为起点,引发开去),习题少而精,简约而不简单,多为灵活开放型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也足可以体现出编者的良苦用心。再者,课本中增设诸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科学话史”等人性化的栏目,其“点睛”之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

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