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差异性对比

中外园林史差异性对比
中外园林史差异性对比

《中外园林史》课程论文

中外园林比较

学生姓名吴磊

学号20153302040

专业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年级、班级2015级建规2班

指导教师姚晓洁吕荃

所在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2016年5月

中外园林比较

摘要:中外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中国古典园林也称为山水园林,它着眼于自然美,追求一切服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体现出天趣盎然、气韵生动的风格;而西方传统自然观表现为人定胜天的思想,强调人的力量,所以西方园林艺术强调建筑的秩序感,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体现出布局均匀、秩序井然的风格,强调人工创造之美和技能之美。本文在布局、建筑应用、植物配置、水景应用、山石堆叠、造园师素养、美学思想各方面差异进行了总结以求对东西方园林更好了解。

关键词:中外园林、对比、园林布局、建筑、植物、水、山石堆叠、造园师素养、美学思想

1.引言

在文化发展的漫长园林发展过程中,东方与西方的园林景观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作为东方文化的体现,中国古典园林将其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在西方,欧式园林不仅数量多,而且风格多样,有许多自成体系的园林,如罗马庭园、伊斯兰园林、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等等。但根据这些园林的特征可以将其划分归为西方园林,而东西方园林中前者侧重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效应;后者则注重几何形态的组织,表现为人为创造。受人群的审美观念影响,很难对比出中外园林孰高孰低,但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各自的风格、以及他们的差异。

2.园林布局的差异

西方园林崇尚人工的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显现出人堆自然的控制。建筑排列整齐严格,花早树木也被修建成形而非自然生长,水系对布局的分割也很规整,整体都是几何形状的组合。中国园林的中心为景,突出自然山水,建筑依附景观而存在;西方园林特别注重轴线,轴线的重点出主体为大型建筑,几何型的山水花木为建筑做陪衬,为了更加突出建筑的宏伟。

从平面上来看,中国园林多为不

规则的曲线,蜿蜒曲折,意境深远;

西方园林则多采用规则的直线分割,

不但在布局上是一览无余的,意境也

是比较浅显的。简单来说,中国园林

“内敛”,重写意。从造景方面看注

重以游人的视角出发,体现人的主观性,通过筑景来左右游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反作用于景色,使千人千景。宏观上看,自然化的构图豪无规律可言,把观景要着眼于细节,就会发现每一点都别具匠心,甚至从哪个角度可以看到哪些景,是否能看到全景,这些都是被仔细斟酌过的。而西方园林“直接”,重表形,规则化的布局,力求每个维度都完美契合,形式上及其统一,构图直接,若深究细节,规则化的元素却无法给人更多的神秘感,故观景要着眼于宏观,气势非凡,从人对自然的控制,体现建造人的雄心壮志和主观意识。中方重表现自然美的形体地位,西方注重体现认为控制的思想主导地位。

简而言之,中国的审美观突出“和”,一切事物都是辩证而和谐的,人工与自然相和谐,突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而西方追求“真”,强调万物客观的准确度,建筑轴线精确,形状规则,追求唯物主义的哲理性。中西方审美虽存在差异,却并不是不能互相欣赏,相信美的东西能超越地域的局限,被不同的人群广为接受。

3.对于建筑的认识与应用

西方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另一方面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

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

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

条。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

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

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

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

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

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

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

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

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

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4.水的应用

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

的充分表现。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

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

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

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

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中,将水作为一种材质,或是园林中的点景物,而非整个园林的结

构构,他们大量使用几何图形的水池,处处体现出人工的痕迹,这与中国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念是冲突的。西方园林在选址上考虑的重点是地形,在水源上多利用人工引水注入水塔,利用水的势能满足园中大量的供水。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同时园林理水大多现在选址上着重考虑,大凡选址,必先考虑风水,如颐和园的昆明湖,正是利用了西山诸泉汇聚成大水面,再加上人工的扩建,最后形成了颐和园;扬州的瘦西湖,利用了护城河的水,形成了溪河景观,然后再加上其他的人工景观。

5.在植物应用方面差异

西方园林,主要是通过花坛、小林园或丛林、树篱和花墙来体现,法国园林中的植物都需要经常修剪,注重人工整理。花木在中国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园林不同于西方古典园林,它并不追求整齐一律,所以在树种选择上较灵活,且有两种种植形式:点种与丛植。对大型园林,大面积地丛种密植,将可形成葱葱郁郁的树林,但也要取法自然,务使密中有疏大小相间,高低参差错落,做到:虽由人工种植,却宛如自然山林。

6.园林中堆叠山石的差异

在西方园林中,很少见到中国园林中的堆山叠石,但雕塑却十分常见。在意大利园林中,雕塑造型丰富,姿态各异,多以神祗为主题,或独立或作群像,大多与喷泉、栏杆、立柱、壁龛相结合,瓶饰多以大理石制作,表面饰有图案各异的浮雕,一般放置在栏杆、台阶或挡土墙上,起着点缀的作用。

堆山叠石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园,不分大小、南北,几乎凡有园,必有山石,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幽石的艺术摹写,因又常称之为“假山”,它不仅师法于自然,而且还凝聚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具有传情作用,即“片山有致,寸石生情”。掇山的手法有若干,较常见有以几种:

1)特置,石峰必须具有优美造型和良好的质地。如果用传统的标准,就是要符合于透、漏、瘦、皱的原则。

2)嵌埋壁岩,江南园林类似这种屡见不鲜,有的嵌石于墙内,犹如浮雕,有的虽与墙面脱离,但却十分逼真。

3)以大规模的堆山叠石作为庭院空问的主题和核心,从而借有限空间与山石的对比,造成咫尺山林的气势。

4)对于某些较大的庭园空间来讲,山石除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外,尚可起分隔空间和遮挡视线的作用。

7.造园师的素养

外国园林的设计者多为建筑师,善于以建筑设计的方法来布置园林。

中国许多文人、国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其中最态出的代表为明朝末年的计成,他不仅具有丰富的造园经验,而且又有较高的文学绘画素养。

8.美学思想的差异对比

在西方,唯理美学思想统治欧洲达几千年之久,例如秩序强调整一、强调平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不外是这种美学思想的一种继续和发展,其深深地影响到园林设计中。

中国古典园林则深受绘画、诗歌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萃取精华,但并非以“理性”为基础,完全是作者感情的倾注;中国园林还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影响。

9.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园林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璀璨明珠,由于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的不同,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西园林的交融,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只有真正把握住中西园林的差异性,汲取其艺术的精髓,才能科学地继承古典园林的优秀成果,开拓崭新的现代园林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熊媛.中西自然式园林艺术之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2]朱建宁.西方园林史[M].北京: 中国林业,2010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童寯,造园史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2)

[5]朱建宁.西方园林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7)

[6]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7]夏惠.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8)

[8]黄玉梅.论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同一性.沧桑,2006(5)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 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 囿:是蓄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埃及圣苑:是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围种植者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神秘的色彩。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计成:(人名)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少年时即以绘画知名,继承和发展了关、荆浩的画派和技艺。中年曾漫游北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计成后半生便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足迹便于镇江、常州、扬州、仪征、南京各地,成为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经验,写成《园冶》一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天堂园:在古波斯庭院中利用中轴线讲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中心水池,象征天堂,故名“天堂园”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七个文人的总称,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游于竹林,号称七贤。 简答: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1、欧洲园林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

体系之一。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主要风格。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近现代以来,又确立了人本主义造园宗旨,并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出现了城市园林、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率世界园林发展新潮流。2、伊斯兰园林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阿拉伯人原属于阿拉伯半岛,2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以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园林形成随之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它与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园林有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3、中国园林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并峙比肩。它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的范畴,是一种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中轴对称的规整式构图,多见于宫室寺观建筑,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特殊形式。特点主要有:①、本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③、浓郁的诗情画意④、深邃高雅的意境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欧洲园林是以埃及园林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以欧洲本土为中心。特点:规则式园林以恢弘的气势,开阔的视线,严谨的

中外园林史题库

中外园林史题库

园林史试题集 一、填空 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 E-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著中首先提出的. 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的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醇美的“酒河”。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 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完成的。 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 ,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西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 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 ,___ 避暑山庄 _和__清漪园(颐和园)_。 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秦汗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帝王苑囿,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太液池、方丈、蓬莱、瀛洲。 试写出唐代著名二座别墅园平泉庄、庐山草堂。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是奥姆斯特德,他首次提出景观建筑师的专业名称。在1901年哈佛大学创立景观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整的专业培养课程。 1771年出版的英国园林著作《东方园林艺术泛论》的作者是钱伯斯。 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离宫御园类型。 明代计成为扬州郑元勋营造了___ 影园。 唐代庄园除称别业,别墅,也称___ 山庄。 把中国庭园最早介绍到英国的是___ 钱伯斯 _。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是东亚、西亚、欧洲园林。 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功能。 清皇家园林“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以__ 琼华岛为中心布置景观。 明代叠代名师___ 张南垣的主张体现写意园林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的私园,按其所处位置可以分城市私园和郊外别业。 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的菜园,药草园是生产庭园,而回廊式中庭属于装饰庭园。 勒诺特尔对东方造园产生影响,北京东郊的西洋楼(圆明园的长春园)是在此影响下的产物。 依据园林题材配合的方式和题材相互间的关系,可以把园林划分为三类:规则式 , 自然式 , 混合式。 园林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唐(公元589—960)时期。 周定王时期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为后世园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汉代上林苑将

中外园林史题库(有答案)

园林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多填或少填均不得分) 1、周王《考工记》载,周朝城都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左庙右社,前朝后市”。周朝并规定天子有囿百里,诸侯有囿四十里的等级。 2、清代岭南园林异军突起形成地方特色,较著名的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辉园, 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3、苏州现存古典园林有建于北宋的沧浪亭建于元朝的狮子林建于明朝的拙政园、留园以及建于清朝的网师园(环秀山庄) 等名园 4、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 及圆明园、畅春园。 5、世界造园系统除西亚外,还有其它两大系统,即欧洲和东方造园系统。 6、西晋时期的私家园林金谷园为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西郊所建。 7、唐朝著名离宫有位于陕西临潼的华清池、位于陕西麟游县的 等都是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结合很好的范例。 8、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著称,著名的埃斯特别墅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 台地园。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9、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是孚。勒。维贡特府邸(孚园)和凡尔赛宫,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二、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打“√”;错误的打“×”,并进 行修改,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古典园林早期的功能十分驳杂有居住、军事、通神、观赏、游玩等。………(√) 2、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中央公园。 (ⅹ) 改正: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黄石公园。 3.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园林中的实用功能往往比美更应受到重视。...................(√)4.日本的神道精神对大自然的态度是改造大自然,改变大自然的进程。. (ⅹ) 改正:日本的神道精神对大自然的态度是尊重大自然,不要企图影响自然的进程。5.英国园林的形式是自然式风景园林,但它在都铎王朝时代建的,汉普顿宫庭园却是一座规划式园林。…………………………………………………………………(√) 6.春秋战国时期建筑流行高台榭、美宫室。其中著名的有楚灵王的灵台,吴王夫差的姑苏台。……………………………………………………………(ⅹ)改正春秋战国时期建筑流行高台榭、美宫室。其中著名的有楚灵王的灵台,吴王夫差的姑苏台。 7.现代园林是一个综合性艺术,在园林设计方面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大方面的内容。...............................................................(√)8.商代为纣王修建的章华台、灵沼、灵囿,耗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ⅹ)

中外园林史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多填或少填均不得分) 1、周王《考工记》载,周朝城都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左庙右社,前朝后市”。周朝并规定天子有囿百里,诸侯有囿四十里的等级。 2、清代岭南园林异军突起形成地方特色,较著名的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辉园, 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3、苏州现存古典园林有建于北宋的沧浪亭建于元朝的狮子林建于明朝的 拙政园、留园以及建于清朝的网师园(环秀山庄) 等名园 4、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 及圆明园、畅春园。 5、世界造园系统除西亚外,还有其它两大系统,即欧洲和东方造园系统。 6、西晋时期的私家园林金谷园为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西郊所建。 7、唐朝著名离宫有位于陕西临潼的华清池、位于陕西麟游县的 等都是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结合很好的范例。 8、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著称,著名的埃斯特别墅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 台地园。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9、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是孚。勒。维贡特府邸(孚园)和凡尔赛宫 ,它们都 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二、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打“√”;错误的打“×”,并进行修改,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古典园林早期的功能十分驳杂有居住、军事、通神、观赏、游玩等。………(√) 2、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中央公园。 (ⅹ) 改正: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黄石公园。 3.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园林中的实用功能往往比美更应受到重视。...................(√)4.日本的神道精神对大自然的态度是改造大自然,改变大自然的进程。. (ⅹ) 改正:日本的神道精神对大自然的态度是尊重大自然,不要企图影响自然的进程。 5.英国园林的形式是自然式风景园林,但它在都铎王朝时代建的,汉普顿宫庭园却是一座规划式园林。…………………………………………………………………(√) 6.春秋战国时期建筑流行高台榭、美宫室。其中著名的有楚灵王的灵台,吴王夫差的姑苏台。……………………………………………………………(ⅹ)改正春秋战国时期建筑流行高台榭、美宫室。其中著名的有楚灵王的灵台,吴王夫差的姑苏台。 7.现代园林是一个综合性艺术,在园林设计方面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大方面的内容。………………………………………………………(√) )ⅹ.商代为纣王修建的章华台、灵沼、灵囿,耗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8) 改正:商代为纣王修建的鹿台,耗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9.美国纽约市一个占地850英亩的大型公园是中央公园,它是奥姆斯特德与他的助手沃克斯设计的,他们定该公园的主题是绿色草坪,标志着现代园林理论得以实践。(√)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整理试题 重重点

1、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囿:中国先秦时期的园林形式,常采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育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 2、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和行为,是中国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方式 3、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 4、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5、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6、墓碑:初为引棺入墓穴的木柱,随埋土中,后为石碑,竖于墓道口,碑上多书刻文字,记死者事迹功勋,或标明死者身份、姓名,立碑人身份、姓名等 7、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 8、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9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10、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其规模较小,建筑较素。 11、别业——建置在郊野,供园主人休息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相对草堂,其规模较大,建筑华丽。 12、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又称宫苑。 13、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14台榭—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土台若干座,上建造殿堂屋宇。可作观景、天文台等之用。15驰道—是秦代交通幹線,在秦代道路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秦朝时期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 16、阙——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也有作记录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 17、花石纲——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给,一组谓之——“纲”。 18、花园——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面积往往较大。 19、游憩园——供主人休息游憩的和宴会娱乐之用,园景与住宅分开,多筑城郊。 20、宅园——建在城镇中,依附于住宅,作为主—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园林,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列宅后园的格局;或者位于邸宅一侧而成跨院。 21、曲水流觞——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宅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这就叫作“曲水流觞”。 22、倪云林——倪瓒,元代著名四大家之一,著有“渔庄秋霁图” 23、张涟——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字南垣。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善制盆景,颇负盛名。 24、无心画——园林景色为了使室内外互相渗透用漏窗透为景。这种手法是清代李渔首创的,他把内墙原来挂山水画的位置开成漏窗,然后在窗外布置竹石小品之类,使是入画。这样便是真景入画,较之画幅生动百倍,他称无心画,以尺幅窗透取无心画是从暗处明处,窗花有剪影的效果,加以景的特殊为背景,从早到晚窗景图时而变。 25、李渔——字笠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著有《闲情偶寄》,又名《一家言》,晚年自筑荠子园。

中外园林史题库分析

园林史试题集 一、填空 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 E-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著中首先提出的. 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的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醇美的“酒河”。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 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完成的。 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 ,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西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 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 ,___ 避暑山庄 _和__清漪园(颐和园)_。 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秦汗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帝王苑囿,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太液池、方丈、蓬莱、瀛洲。 试写出唐代著名二座别墅园平泉庄、庐山草堂。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是奥姆斯特德,他首次提出景观建筑师的专业名称。在1901年哈佛大学创立景观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整的专业培养课程。 1771年出版的英国园林著作《东方园林艺术泛论》的作者是钱伯斯。 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离宫御园类型。 明代计成为扬州郑元勋营造了___ 影园。 唐代庄园除称别业,别墅,也称___ 山庄。 把中国庭园最早介绍到英国的是___ 钱伯斯 _。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是东亚、西亚、欧洲园林。 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功能。 清皇家园林“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以__ 琼华岛为中心布置景观。 明代叠代名师___ 张南垣的主张体现写意园林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的私园,按其所处位置可以分城市私园和郊外别业。 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的菜园,药草园是生产庭园,而回廊式中庭属于装饰庭园。 勒诺特尔对东方造园产生影响,北京东郊的西洋楼(圆明园的长春园)是在此影响下的产物。 依据园林题材配合的方式和题材相互间的关系,可以把园林划分为三类:规则式 , 自然式 , 混合式。 园林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唐(公元589—960)时期。

中外园林史考试要点

课后习题一 1三大造园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西亚伊斯兰园林,欧洲古典园林 2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 清代广州四大名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番禹余荫山房 3 障景:又称“抑景”,园林中用于遮挡视线,促使视线转移方向的屏障物。(北京颐和园内太湖石安置在仁寿门内) 流动框景:沿围墙或单面廊有墙的一侧开什锦窗,摄取佳景,向前前进时可欣赏到一幅幅富于韵律变化的画面(拙政园水上浮廊) 模糊框景:利用花墙,隔断,漏景,疏林,柳丝等取景,其景依稀可见却又看不清楚,使人在模糊中欣赏到“似实而虚,似虚又实”的美景(拙政园砖砌漏花墙) 借景:就是将视线所涉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林绿地观赏中来,成为园内景色的一部分,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承德避暑山庄借罄锤峰一带山峦景色) 4留园平面,简述留园入口的设计p631 入口设计:匠师采取了收、放相间的序列渐进变换的手法,运用建筑空间的大小、方向、明暗的对比,甫入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进入狭长的曲尺形走道,再进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最后以一个半开敞的小空间作为结束。 5识别寄畅园平面图,简述其布局特点p403 入园经秉礼堂再出北面的院门,东侧为太湖石堆叠的小型假山“九狮台”作为屏障,绕过此山便达到园林的主体部分。园林的主体部分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池的西、南为山林自然景色,东北岸则以建筑为主。西岸的大假山把假山作成犹如真山的余脉,这是此园叠山的匠心独运之笔。水池北岸地势较高处原为环翠楼,后来改为单层的嘉树堂。知鱼槛突出于水面,形成东岸建筑的构图中心,与对面西岸凸出的石滩“鹤步滩”相峙,把水池的中部加以收束,划分水池为南北两个水域。锡山及顶上龙光塔被很好的借入园内。全园山水占三分之一以上。建筑疏朗,以山为重点,以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 6识别个园平面图,简述个园四季假山的石材与用法 p610 春季:运用石笋,散置在门前花坛里的竹间,象征“雨后春笋”的意思。 夏季:太湖石堆叠假山,高约6米。假山的正面向阳,皴皱繁密,呈灰白色的太湖石表层在日光下所起的阴影变化多,犹如夏天的行云,又仿佛人们常见的夏天的山岳多姿景象,这便是“夏山”的缩影。

江苏自考_造园史_大纲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11235造园史 南京林业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外园林发生、发展变迁的历史规律,为今后园林建设提供重要历史借鉴。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世界之大园林体系,重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园林的特点、不同园林类型之间的同异和交流,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古代及近代中外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它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主要基本理论课程之一,属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很强,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与之有联系的学科也很多,如历史学、美术学、建筑学、园艺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等。 (四)教材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的推荐教材为《中外园林史》,郭风平、方建斌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园林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内容 本章着重介绍园林的基本问题。 (二)学习要求 了解园林概念的界定和园林的形成背景,掌握园林的性质与功能;掌握园林的类型;理解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了解中西方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识记:园林的性质;园林的功能;园林按构园方式、从属关系、园林功能区分的不同类型园林;中国园林的特点。园林、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离宫御苑、行宫御苑、大风御苑的概念。 2. 理解:世界园林体系划分。 3. 应用:以史为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园林。

第2章欧洲园林 (一)课程内容 本章讲述欧洲园林的渊源、中世纪西欧园林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园林、法国勒诺特尔园林与英国风景式园林、近代欧洲园林体系。 (二)学习要求 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园林发展背景,掌握各园林的类型划分和园林风格特征;了解中世纪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园林的背景,中世纪西欧园林的类型;掌握中世纪西欧园林风格与特征,意大利园林类型和园林风格特征。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英国园林发展背景,掌握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英国园林风格特征。了解勒诺特尔式园林背景及园林类型,掌握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格特征及对欧洲的影响。了解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背景及园林类型,掌握英国自然式风景式园林风格特征及欧洲园林发展的影响。了解近代欧洲新型园林形成与发展背景,掌握其园林的风格特征。了解近代美国园林形成与发展背景,掌握近代美国园林风格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识记:圣林、美帝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巴洛克式园林、公共花园、法国古典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水剧场、美国国家公园运动、奥姆斯特德原则、绿色宝石项链、英国风景式园林。 2. 理解:勒诺特式园林与风景式园林的特点。 3. 应用:欧洲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第3章伊斯兰园林 (一)课程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伊斯兰园林渊源、中世纪的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印度伊斯兰园林等。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巴伦园林的概况及园林的类型,掌握古巴比伦园林的风格特征。了解古波斯园林的概况和园林类型,掌握其园林风格特征。了解中世纪伊斯兰园林概况和园林类型,掌握中世纪伊斯兰园林的风格特征。了解西班牙伊斯兰园林概况及园林类型,掌握西班牙伊斯兰园林的风格特征。了解印度伊斯兰园林概况及园林类型,掌握印度伊斯兰园林

园林史试题答案

一、填空 1.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著中首先提出的. 2.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4.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5.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天国”景象中的水、乳、酒、蜜四条河流。 6.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 7.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8.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主持完成的。 9.清朝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和静明园为行宫御园,而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则均为离宫御园。 10. 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 二选择题。 1、造园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是在(C )时期。 A、秦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宋 2、完整“西湖十景”至迟至(C )时期形成。 A 五代 B 北宋C南宋 D 元 3、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公园是1868年建于上海的(A )公园。 A黄埔B中山C复兴D虹口 4、魏晋南北朝(A )开发,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景观意义的名山出现。 A泰山B黄山C五台山D嵩山 5、波波利园是(A )风格的园林。 A意大利文艺复兴B法国古典C英国自然风景D波斯伊斯兰 6、在英国邱园内建有中国式塔是由(A )引入的。 A钱伯斯B布朗C 肯特D 布里奇曼 四、简述题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答题要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需给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 2、国家公园的产生对现代园林学科发展的意义。 答题要点: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宗旨在于对未遭受人类重大干扰的特殊自然景观,天然动植物群落,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加以保护,维持其固有面貌,并在些前提下向游人开放,为人们提供在大自然中休息的环境,同时,也是认识自然,对大自然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 3、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时期的起止阶段及其至少三个代表作品? 答题要点:第一阶段:园林生成期夏商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代表作品为姑苏台、上林苑、建章宫。第二阶段: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代表作品有华林园、金谷园、兰亭。

中外园林史试题及答案(2)

中外园林xx 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园林构成四大要素有。(C) A. 筑山,理水,植物,动物 B.筑山,建筑,动物,植物C筑山,理水,植物,建筑D理水,植物,建筑,动物 2. 以下不属于古埃及园林类型的一项是。(B) A. 宫苑园林 B.学术园林C圣苑园林D.陵寝园林 3. xx园林属于园林xx°(B) A. 自然式 B.规则式C混合式D古典园林 4?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类型的是。(D)A.美第奇式园林B. 台地园林C巴洛克式园林D.勒诺特尔式园林 5. 御花园又名。(B) A后殿E后苑C名苑D名殿 6. 造园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是在时期。(C) A、xx B、东汉 C、xx南北朝 D、唐宋 7?以下不是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风格特征的是。(D)A.成熟期的英国园林排除直线条园路,几何形水体和花坛。 B.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与中国山水写意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C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注重园林内外环境的默契结合。 D.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往往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辟出一小块空地,里面装饰者孤植树和树丛。

9. 不是xx 四大名园中的。(A) A、辋川别业 B、拙政园 C、狮子林 D、xx 10. 中国园林的形成是在(时期)。(A) A、 xx B、汉 C、xx D、xx 11. 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中园最能体现伊斯兰庭院特色。(B)A.里亚德B桃金娘C达拉克萨D罗汉松 二、多项选择。 1?以下哪种是园林建筑局部造型屋顶的造型艺术。(ABD)A悬山E硬山C骊山D歇山 2. 多选题: xx 古代的园林类型是。(ABC) A.皇家园林 B.私家园林C寺观园林D.陵寝园林 3?下列不属于别墅园的是。(AB ) A、xx B、xx 陵 C、xxxx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论文 题目: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指导教师:祝丹 班级:城乡规划152班 姓名:张天宇 学号:2015171227 时间:2017.04.01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摘要:中国汉族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本文通过对中国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规模、布局、景致、园林建筑、风格、选址、特点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园林建造的发展历程,介绍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发展是互相交融发展的。虽然他们之间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但是更多的是相同点。本文将阐述其异同及其特点。 关键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历史异同比较发展交融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中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它始于商周时代的囿。囿是商周君王用于种植、放养禽兽以供狩猎游乐的场所,兼有生产、渔猎、农作、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水园林。发展至春秋时期,这种天然山水园逐渐开始向人工造园转变,此时不但园事兴盛,而且园林本身也从“原始”状态中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使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秦汉时期,园林已开始调动一切人工因素来再造第二自然,规模大、数量多、景象华美,并且在园林整体及内部景观的思想寓意和主题上也颇有展拓。此时富商大贾也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产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无望,促发了人们对超然物外的自然山林与田园村野的热爱与追求,从而导致了自然风景园林的新发展。园林景观也不再仅仅是客观的欣赏对象,而成为园主的精神体现和情感的物化形式。东晋时期,园林中的写意趋向更加显露。园林对意境的追求也已与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样重要,景致的优劣已不在其本身的繁简浓淡或神似形似,而贵在意足。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寺观园林。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由文人开创的写意园林经过南北朝的发展,到这一时期也达于大成。此时不但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写意园林,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园林艺术家,并产生了相应的园林理论和著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已臻于化境,造园思想越来越丰富,造园手法也越来越巧妙,并且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园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产生了不同的类型。我们按其从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其中影响最大数量最多且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他们就好象中国园林建筑里两颗璀璨的明珠,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出众的美学追求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一、定义概念上的不同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宫苑、苑圃、御苑等。是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反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皇权意识,体现了皇权至尊的概念,但它对自然的态度则是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皇家园林的人工气息较浓,更多以人工美取胜,自然美仅居次要位置。 私家园林:属于除皇帝外的王公、贵族、地主、富商以及士大夫等所私有,古籍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第一章绪论 1、园林的定义 2、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3、奥姆斯特德,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他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4、“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含义 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一、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三、“天人感应”说。 5、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6、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7、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8、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各自的定义) 9、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 10、意境的三种表述方式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形式:囿和台、园圃 囿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是园林的起源形式之一。 2、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一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 3、社木、弛道 4、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两处“贵族园林” 5、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 如: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 6、秦代宫苑——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7、上林苑中以植物命名的宫观建筑物 8、上林苑的特点: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9、建章宫的布局及一池三山、图 一池三山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 10、兔园 11、南越王御苑石渠及水池的布局 12、宫、苑的定义 13、东汉西园 14、袁广汉园梁冀的园圃和菟园 15、生成期园林的特点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1、“魏晋风流”。 2、《南方草木状》 3、邺城铜雀园、华林园(华林苑)、仙都苑

中外园林史试卷(A)答案

《中外园林史》课程考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枯山水 日本园林追求贴近自然,模仿自然的一种造园手法,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2. 古罗马列柱中庭 住宅采用四合院布局,一面为厅,周边为住宅,厅前及另一侧常设柱廊,当中则是中庭,以后发展成为四面环绕着外柱廊的庭院,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庭内种植花草,形成柱廊院. 3、离宫御苑 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 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4、一池三山 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到清代.园中有水池,水池中堆有三座小山 (岛),即一池——太液池,三岛——蓬莱、方丈、瀛洲。 5、台地园 意大利园林的一种造园类型,庭院多建于丘陵的斜坡上,园地是逐级升高的台地。 二、填空(每格1分,共30分)

2、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 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 的记录。 3、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的长久不浊的“水 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醇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4、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美国纽约“中央公园”,1858年由奥姆斯特德 和沃克斯合作而成。 5、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 (西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和畅春园。 6、古罗马的别墅分庄园和柱廊园两种。 7、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它 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8、我国古典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可为大内御园 , 行宫御园和离宫御园。 9、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三、问答题(30分) 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6分) 答: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糅合; 3.诗情画意;

中外园林史问答题

1.圆明园山水处理有何特点? 答:山空间:1、类型:主要以土山为主,有部分土石山,石山等。园明园中有很“园中园”的置石很有特色。主要以冈、垅、埠、岛、堤等低矮的山体形状、几乎没有高峻挺拔的山峰。2、山的形式:有三面围合的“U”、两面围合的“F”和“L”,还有长带状型、点型和其他不规则形状。3、组合方式: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一边遮挡、平地及小尺度点状山体。 水空间:1、水源:玉泉山的水系、万泉庄水系、和基地原来的地理优势,本身就有很多湖泊和泉眼。2、水的流向:由西南口入——沿西墙——到西北角——再分多支流流向东、东南、南三个方向。3、水的形态:规模大的“海”,面积中等的“湖”,面积较小的“池”和其他溪流和瀑布。整个水网纵横交错。4、水位控制:有多个水闸控制、在竖向上得到很好的控制 山水组合:圆明园整体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有园中西北角的紫碧山房,为全园的最高点,控制全园。整体模拟华夏九州的山水格局。其中从山水的组合来看,可概括为丁字型、十字型、星型、岛汉型、Y型这五中类型。 根据以上对圆明园的山水格局与理水的分析可以归纳出明清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大型人工山水园的横向延展很广,不可能堆筑高大的山,所以园林的总体规划采用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方式。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主要通过建筑个体和群体外观、群体的平面、空间组合而显示出来。3、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包括一是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在保持大量北方风格皇家园林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游廊、水廊、爬山廊、拱桥、停桥、平桥、肪、榭、粉墙、漏窗、花街铺地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形式,大量运用江南各派的堆山的技巧,石材多选用青石和北太湖石。二是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清代皇家园林的许多景色,其实就把江南园林的主题在北方的再现,例如:圆明园中的“坐石临泉”一景,模仿绍兴的兰亭。三具体仿建名园,例如颐和园中的“退思园“模仿无锡“寄畅园”。4、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有:蓬莱仙岛、仙山琼阁、梵天乐土等。 2.试述避暑山庄的造园特点。 答:避暑山庄一期:清代康熙年间所建造的离宫御苑,属于人工山水园,占地564公顷。避暑山庄二期:清代乾隆年间在康熙建造的基础对其有进行扩建,有原来的26景增加到36景,并主要把“宫”、“苑” 区分开来。 经过人工开辟湖泊和水系整体后的地貌环境有5个特点: 1、构景要素:有起伏的山峦、幽静的山谷、平坦的原野、大小溪流和湖泊,具有全部天然的构景 要素。 2、空间环境:1、湖泊和平原南北纵深连成一片。2、山岭则并列于西、北面,自南而北稍向东兜 转成环抱之势,坡度也由平缓逐渐陡峭。这个地貌环境使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三大景区有

中外园林史复习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显示皇家气派与皇权的至尊,反应了一个朝代的盛衰与国力的强弱。 2.私家园林:为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邸,大多呈前宅后园的格局。 3.寺观园林:指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皇城或宫城以内。(宅院) 行宫御苑:近郊风景地带。(短期) 离宫御苑:远郊风景地带。(长期) 5.一池三山:太液池、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6.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7.岭南四大名园:佛山顺德清晖园、佛山禅城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 8.三山五园:(位于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中,最为宏大壮丽的五座园林)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 9.枯山水:日本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而建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 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10.园林: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优美景观艺术作品。 11.台地园: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利于俯视,有层次感、立体感,容易形成气势。 12.借景: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借景分近借、 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 13.框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把远景范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 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2.中国当代园林三陈:陈植(著名林学家、造园学家,有《造园学概论》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论)、陈俊愉、陈从周(《说园》) 3.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太液池(一池三山是中国的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4.园林类型 (1)p6/按构园方式区分:规则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自然式、混合式 (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划分: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形高大,代表: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特点: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静。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四大名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 (3)按园林功能分: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性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等。 5.寺观园林的定义: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6.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7.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 8.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 9.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标准:世界文化体系 10.中国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 萌芽期——夏--春秋战国 生成期——秦--两汉

发展期——魏晋--隋 全盛期——唐--两宋 成熟期——元--清末 11.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 (1)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 (2)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行形成 (4)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12.园林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 13.园林中水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点缀作用③倒影作用④基底作用⑤连接作用 第二章欧洲园林

(中外园林史)试题

中外园林史试题答案 一题(每空一分)共22分 1.我国“园林”一词出现始魏晋南北朝时期。2.园林构成四大要素:筑山、理水、植物、建筑。3.按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年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三个主要类型。4.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囿、台、苗圃。5.圆明园遗址中被毁坏的“卐”字形建筑群的作者是雷金玉。6.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史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哦方面的因素有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7.按园林构成的方式分: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类。8.园林的形式特点有中轴线、林木修剪、迷宫、喷泉 二、简述题(每题6分)共42分1、中国园林审美已经简述 1)、天人合一:中国古典园林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最高标准,“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园林设计的原则。“天人合一”思想以崇尚自然为宗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表现自然,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形态。 2)、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山与水在空间上隔相呼应,形成了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的流经形态,贯穿于各个景区之间,只有流动着的水,才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只有活泼泼的水,才能给园林带来流动的气息。山赋予水以形,水赋予山以活力,山与水的结合给予园林的空间与倒影,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美。山与水的结合,也体现了阴阳调和的宇宙观。3)、精而合宜,巧而得体:每件物品,包括树木、花卉、建筑、文字、匾额、刻石都非常地精致,把他们的安置经过艺术处理,既能发挥自己本身的作用(如匾额,增加文化气氛,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又能与周围环境融合,烘托物镜,幻化出意镜。空间的布置与分割,非常巧妙,在整个园林的意境中处理得非常得体。 4)、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叠石是园林的骨架,理水是园林的脉绪。石头坚硬,刚强,有着坚硬的外表;水,忧愁含蓄,给人静谧的感觉,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艺术处理之后,两者相得益彰。同时坚石、怪石作为骨架能寄托主人的感情。流水荡漾也能代表主人的情趣。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作为园林的构成要素,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西方园林审美意境简述 1)、中心轴线视觉感受:外国园林可以追求形式美,显示出规则性和必然性,以规则式为主体,中轴对称,整齐划一。具有通透感,其特点是气势磅礴,空间开朗,给人以宏伟华丽的感觉,达到艺术美的高度,即这种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形式美。 2)、林木修剪的视觉感受:外国园林中林木、水池、道路、喷泉、雕塑与构景要素按照建筑的原则来设计安排,显示了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表现了人对自然的奴役和改造。整个园林所具有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控制欲。 3)、喷泉的视觉感受:喷泉是外国园林最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喷泉的利用使之与园林的其他要素(如雕塑)动静结合,形成整个园林的和谐同一的氛围。喷泉由上而下喷发而出,带给人精神上的发泄与全身心的放松的感受,也体现了人的亲水心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构景要素。 三、论述(任选一题)36分1、“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及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最高境界之一。曲径通幽是指在造园之前,事先考虑到构园意境,这也是与西方园林最大的不同处。通过对空间的循环反复,空间位置的置换等,营造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空间上的风回路转,时刻给人出其不意的好奇之感,让人意犹未尽,这也时中国含蓄心理的体现。 曲径通幽构园技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区规划方面,室内空间方面也可运用。空间位置的灵活组织,空间大小尺寸合宜,空间转换出其不意的趣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