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

目录

总则 (1)

第一章落实功能定位,明确规划目标和发展规模 (3)

第一节功能定位 (3)

第二节发展目标 (4)

第三节城市规模 (5)

第二章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控 (7)

第一节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乡体系 (7)

第二节实现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 (9)

第三节落实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11)

第三章高水平建设未来科学城,提升新城综合承载能力 (13)

第一节未来科学城规模管控与发展引导 (13)

第二节新城规模管控与发展引导 (14)

第四章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高区域生态质量 (18)

第一节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山清水秀生态空间格局 (18)

第二节协调城市与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1)

第三节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23)

第四节构建多类型、多层次、成网络的绿地系统 (24)

第五节加强区域生态协作,维护生态基底 (26)

第五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27)

第一节坚持创新驱动,保障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7)

第二节疏解与承接并重,优化产业结构 (28)

第三节聚焦未来科学城,提升全球科技创新影响力 (29)

第四节以沙河高教园为抓手,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 (30)

第五节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推进昌平园高端协同发展 (32)

第六节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34)

第六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宜居生活空间 (36)

第一节健全住房体系,促进职住平衡 (36)

第二节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布局,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37)

III

第三节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42)

第七章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强化城市特色引导 (44)

第一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44)

第二节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强化设计引导 (47)

第三节加强新城城市设计与重点区域管控引导 (51)

第八章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增强城市安全保障水平 (55)

第一节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55)

第二节提升市政保障能力,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效能的绿色市政基础设施 (61)

第三节着力攻坚环境污染治理,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66)

第四节构建可控可救、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城市安全体系 (70)

第五节促进运行高效、服务便捷的智慧城市建设 (74)

第六节协调地上地下空间关系,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 (75)

第九章加强统筹分类引导,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77)

第一节城乡统筹目标、分区分类原则和要求 (77)

第二节新型城镇建设规划指引 (78)

第三节乡村振兴 (81)

第四节绿隔地区规划指引 (83)

第十章明确实施路径,实现减量提质发展 (85)

第一节加强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 (85)

第二节明确减量任务,促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 (86)

第三节划分规划单元,加强统筹引导 (88)

第十一章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77)

第一节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及管控体系 (90)

第二节完善精治共治法治的城乡治理体系 (91)

第三节加强城市体检评估,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92)

第四节健全规划监督问责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93)

附表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 (95)

附图 (98)

IV

总则

第1条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总体规划,紧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周边区域协同发展要求,将昌平区建设成为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城乡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推动昌平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4.《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5.《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6.《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7.《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8.《分区规划实施要点》

1

第3条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为昌平区行政辖区,面积为134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7年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2

第一章落实功能定位,明确规划目标和发展规模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着眼于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昌平区的一切工作坚决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城市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提出各项规划要求。

第一节功能定位

第4条建设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西北部山区生态保育、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构建首都西北部生态屏障。与河北怀来地区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协同综合治理,为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北京贡献力量。

第5条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以未来科学城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作用,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承载能力建设,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智力及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促进校城融合发展,以沙河高教园融入未来科学城为契机,深入推动国际一流科教新区建设,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3

第6条建设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

以历史文化保护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塑造具有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魅力空间。加强三条文化带昌平段和中轴线北延长线的整体保护,挖掘历史脉络、展现文化特色。完善旅游休闲功能,建设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产业为主的山区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满足城市文化消费度假需求。

第7条建设城乡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以六环以南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加大城乡规划统筹实施力度,通过未来科学城建设大幅带动周边城镇化。深入推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大力腾退违法占地和低效产业用地,做好人口调控和社会综合治理。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二节发展目标

第8条建设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贯彻落实总体规划的定位要求,保障生态安全,彰显生态文明,建设科教引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传承历史文化,发挥美丽山水资源优势,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城乡协同、服务均好、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