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与评价课程论文

地下水资源与评价课程论文
地下水资源与评价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专业:地质工程

年级:13级

任课教师:郭巧娜卢小慧

学号:1309020333

姓名:张亚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含义 (3)

1、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3)

2、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3)

3、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任务 (4)

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 (4)

1、地下水稳定流法 (4)

2、非稳定流计算法 (5)

3、水量均衡法 (5)

4、数值模拟法 (5)

5、相关分析法 (5)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实例 (6)

参考文献 (8)

摘要:受特殊地理位置的制约,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

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加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下垫面条件的影响,近年我国水资源情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同时受到现有工程调蓄能力、供水保障程度的限制,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严重。因此对地下水进行相关的评价,合理开采地下水显得尤为重要。地下水的使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同时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评价。地下水量的计算和评价比水质评价复杂得多。一般所说的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都是在水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着重对水量进行评价。想要做到合理开采和使用地下水,因此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计算地下水的开采量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地下水水资源评价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含义

地下水资源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天然和人工条件下,对地下水资源的质和量在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和论证。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

1、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1)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是地下水系统在天然条件下或开采状态下所接受的各种补给量的总和,它是地下水系统长期而稳定提供的最大开采量,是评价一个地区可开采资源量的基础。因此,补给资源的评价是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从天然均衡角度,补给项之和应等于排泄项之和,因此,当某些补给量不易求得时,可用计算排泄量的方法代替。由于不同季节、不同年份补给量或排泄量是变化的,因此,应根据降水量变化和地下水动态变化,推求多年平均值作为地下水的补给资源量。

(2)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确定是水资源评价最主要的目的,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准确确定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是非常困难的。第一,由水循环和水均衡原理可知,地下水的开采量来自于地下水开采条件下补给量的增量和排泄量的减少量,这不仅仅与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而且与具体的开采方案,如开采井的布局、开采量、取水构筑物的结构等有关;第二,经济技术条件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并因不同的目的而有不同的标准;第三,地下水的开采必然改变地下水的流动状态,进而改变水文地质条件,并对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下水系统和不同的供水目的,对水环境的限定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实际上,地下水可开采量的确定,就是在确定开采地下水获得的利益和环境损失之间寻找平衡点。

2、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有别于其他资源,基本评价原则如下。

(1)按流域或地下水系统进行评价。水资源是按流域或地下水系统而分布和流动的,人为划分边界将造成流入、流出量的误差及重复量的出现,因此为降低人为误差,水资源评价以流域或地下水系统进行。

(2)根据“四水转化”的规律进行评价。在水循环过程中,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统一体。在水资源评价中注意到这种转化关系和转化量,不

仅可避免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而且可利用转化关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以丰补歉”的原则评价。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资源量,都是随着时空变化的,若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量,则首先要评价水资源的储存量和调节能力,并充分利用其调节能力,调节丰、枯季节和年份的地下水资源量,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和供水的保证程度。(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评价水资源量,即寻求水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平衡点,要求在水资源评价中,注重环境影响的评价和环境对水资源开发的约束。(5)动态和发展的原则。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控制、开发水资源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一些现在无法利用、开发的水都有可能成为今后水资源评价的新对象,如海水淡化,陆地劣质水的资源化,土壤水的调控,冰川水、深层地下水的开发,生态用水的评价与保护等。这就要求评价工作不断跟上水资源理论的发展。即使是常规的地表水、地下水的资源评价,也会因理论的发展不断修正原有的概念和思维方式,涌现出新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3、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任务

(1)以确定“四大储量”作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任务

由于四大储量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以以四大储量作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依据和内容是满足不了生产要求的,往往是为计算而计算,算了以后也心中无数。如果以此作为开采的依据,往往是盲目地开采。

(2)以确定“可以开发利用的地下水量”为主要任务

可以开发利用的地下水量是指在开发利用条件下,区域内可以得到的地下水量,它既取决于开采条件(如取水方式,开采强度、取水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提水设备的能力等),也取决于开采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内的垂直补给和边界以外的侧向补给、含水层的输水能力、越流补给及弹性释水等

(3)以确定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主要任务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概念极不统一,如果把它理解为开采以后总能补回来的水量,认为在无损失条件下,它是可能最大补给量,如果有损失则应是可利用量。

(4)以确定地下水资源最优可持续开采量为主要任务

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

由于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很多,而且适应性差别极大,仅对几种常见的评价方法进行讨论。

1、地下水稳定流法

2、非稳定流计算法

3、水量均衡法

4、数值模拟法

5、相关分析法

1、地下水稳定流法

稳定流理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运动经过很长时间所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或称为相对平衡状态,即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稳定流理论有局限性,只能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应用。地下水非稳定流理论则考虑了时间这个变量,反映了客观实际,因此,它比稳定流理论有较大的适应性。

适用条件:

补给条件好,开采时间不长的地段;

当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相差很小的地段;

地下水收入和支出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即地下水的运动处于稳定或相对稳定状态。

2、非稳定流计算法

非稳定流计算法——利用地下水非稳定流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研究开采量与其水位降之间关系的方法,一般用于孔隙水较好。可以评价潜水或承压含水层的开采量,预测含水层中任意一点的水位降随时间变化趋势。

适用条件:

含水层几何形状简单

水文地质条件单一

含水层是均质各向同性的情况

3、水量均衡法

基本原理:任一时间段的补给量和消耗量之差,等于地下水系统中水体积的变化量。

天然条件下水量均衡方程式:

适用条件

理论上,可适用于任何地下水系统的水资源评价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它方法难以应用

缺点:

(1)某些均衡要素和求取均衡要素的水文地质参数难以确定或不准确,造成计算误差较大;

(2)是一种集中参数方法,难以精确给出地下水各要素随空间的变化;

(3)不能准确确定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

(4)很难给出具体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

4、数值模拟法

数值法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应用十分广泛。从理论上看,把研究区域剖分成若干网格(有限差分法分为方形、矩形、三角形;有限元法常用三角形),将建立的偏微分方程离散成线性代数方程组,用电子计算机联立求解线性方程组。

优缺点:

尽管它是对渗流偏微分方程的一种近似解,但实际应用中完全可以满足精度要求。它可以解决许多复杂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评价问题,应用广泛,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是一种万能用法。

5、相关分析法

根据开采地下水的历史资料或不同流量不同降深的抽水试验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出流量与降深或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依据这种关系外推未来开采时的开采量,或外推增大开采量以后的水位降深。

适用条件:

这种方法适用于稳定型或调节型开采动态,或补给有余的旧水源地扩大开采时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如果已经是消耗型水源地,要用人工调蓄、节制开采来保护水源地。这时,也可以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开采量、回灌量与水位的关系,求得合理的开采量和人工回灌量。上海市在控制地面沉降时曾作过这样的分析。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实例

用解析法评价某地区地下水实例

实例:据冶金部西安勘察公司韩昌彬等资料,勘察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带,气候干燥,平均年降水量为222mm,集中在7、8、9三个月内。河谷宽约500m。除雨季外,河床常年干枯。河谷内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平均厚17m,地下水埋深2m,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两侧和底部均为岩浆岩。勘探孔和试验孔的布置如图10一1所示。开采方案是沿河谷中心布置9口井,井距约1km。其布局和映射见图10一2。

据勘探试验资料算出井群的总出水量约为5000m3/d。在这样的开采条件下,在整个旱季(无降水和河水补给),中心区水位下降多少。

步骤1:水文地质条件概化。根据勘探试验取得的各种参数,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如下概化。

介质条件:由于含水层沿河方向的不均匀性,可分为三个场段,采用不同的参数。表10一2所示。

边界条件:把河谷两岸概化为直线平行不透水边界。

疏干时间:由于区内每年7、8、9三个月为雨季,有降水和河水补给,故确定疏干时间为365一90=275d。

步骤2:确定计算公式,计算降深值。根据概化后的水文地质条件,可选用潜水完整井井群干扰非稳定流理论公式来计算:

式中:S ––––观测井的水位下降值(m );

H ––––含水层平均厚度(m );

Q i ––––各井抽水量(m 3/d );

K ––––渗透系数(m /d ); W(u i )––––井函数;

––––井函数自变量;

r i ––––抽水井(实、虚)至观测井距离(rn ); μ′––––含水层延迟释水系数;

T ––––导水系数(m 2/d );

t ––––抽水延续时间(d )。

将所取得数据代入公式,计算降深值。由于平行边界相距较近,映射次数较多,所以采用表格形式进行计算较方便。例如先计算中心区10号井的降深值。首先,从图上

查出各实井和虚井与该井的距离ri ,算出ri2,分别乘各场段的,求出ui 值;然后,

从井函数表查得W(ui)值,再乘以,加起来便可求得,用A 表示。最后,计算10号井得降深: 计算表的形式如表10—3所示。

Tt r u i i 42μ'=Tt 4μ'

K

Q i

∑=n

i i i u W K Q 1)(21

π

计算时取了五次映射,分别对中心区的11号、10号、12号及5号井进行了计算。其降深依次为6.84、7.77、6.80、6.80m,仅占含水层平均厚度的40%一50%。

步骤3:评价。按开采量为5000 m3/d,拟建布局是合理的,可作为允许开采量,在整个旱季才疏干了含水层的40%,到雨季是可以补偿回来的。

参考文献:

高正夏.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徐恒力.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林坜.雷晓东.杨峰.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水量均衡法的探讨.北京水务2011年第2 期翟公敏.魏宪昌.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水文.1995年第6期

百度百科.

水资源规划课程设计样本

水资源规划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南京市六合区需水量预测 班级: 水文1101班 学号: 姓名: 贾璐 指导教师: 周建康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二〇一五年一月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3)

2.六合区概况 (3) 2.1自然条件 (3) 2.2社会经济状况 (6) 2.3农业生产 (6) 3.需水量预测 (7) 3.1水平年选择 (7) 3.2需水量预测 (7) 3.3预测的原则 (7) 4.需水预测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生活需水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生产需水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其它需水 (18) 5.需水量汇总 (18) 6.心得体会 (20)

1.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校接受专业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后, 进行课程设计, 可使学生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可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和深 化。 经过课程设计, 还能够训练同学们设计、计 算、编写设计报告等基本技能, 为今后参加 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六合区概况 2.1自然条件

2.1.1自然地理位置 六合区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北岸, 区域地处北纬39°9′~32°27′, 东经118°34′~119°03’, 是江苏省会南京市的北大门。滨江带滁, 东与仪征市相邻, 西至安徽省来安县, 南靠长江, 北接安徽省天长市, 拥有4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 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 是”天赐国宝, 中华一绝”雨花石的故乡,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全区面积1485.5平方公里( 包括长江水面18.6平方公里) , 其中耕地面积93.6万亩, 人口88.8万人。 2.1.2水文气象 六合区属于北亚热带温湿气候区, 气候温和, 雨水充沛, 多年平均降雨量1003.1mm。降雨年际差异较大, 时空分布不均, 由于地处南北冷暖气流的过度地带, 汛期暴雨集中, 往往引起洪涝灾害。 主要气候特征如下: 多年平均气温: 15.1℃; 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908.3mm; 多年平均年降水日数: 113d; 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 2199.4h;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多年各风向平均风速为4.2m/s。 2.1.3地形、地貌 六合区为地山丘陵、岗地、河谷平原和沿江洲地等地形单元

数学建模关于水资源的论文

摘要 近年来,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成为焦点话题。本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水资源主要风险因子和对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综合评价,以及调控预测。 对于问题一的主要风险因子的确定,我们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模型,由1979年~2008年的水资源的统计资料来进行各因子的对比(避免了层次分析模型的的主观偏差),由此模型使用matlab软件计算出了各个因子的权重,权重较大的即为主要风险因子。 对于问题二的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等级划分,我们参考文献选取了五个评价指标即风险率、易损性、风险可恢复性、事故周期(重现期)、风险度,每个评价指标都有5级划分标准. 对于问题三的未来两年的水资源短缺风险预测,根据五个评价指标并利用模糊理论计算出水资源短缺情况的综合评价。并且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降低风险等级。的未来两年的水资源短缺风险预测,对于问题四,我们结合已经计算得到的数据,写了一份建议报告。 关键词: 层次分析模型、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一、问题的重述 对于问题一,水资源的风险因子众多,怎样确定哪个风险因子是。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建立污水处理厂,产业结构调整等。但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风险始终存在。如何对水资源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造成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不同风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题需要我们建立数学模型,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 评价判定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是什么? (2) 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作出风险等级划分并陈述理由。 (3) 对主要风险因子,如何进行调控,使得风险降低? (4) 对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的短缺风险进行预测,并提出应对措施。 (5) 以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为报告对象,写一份建议报告。 二、问题的分析 对于问题一:为了对水资源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我们使用的是层次分析模型。由于气候条件、水利工程设施决定着水资源总量,工业污染决定着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决定着农业用水,管理制度、人口规模决定着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所以我们可以由水资源总量、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第三产业及其他生活用水、总供水量这五项的权重来比较得出主要的风险因子。需要指出的是,其中因为题目中也给出了总供水量的数据,而且不影响风险因子权重的比较,所以我们将总供水量也加入计算。 以往在使用层次分析法时,由于主观因素会造成评价结果可能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形成偏差,但是我们在使用层析分析法的时候避开主观因素而根据题中所给的数据,就能很大程度上的消除人的主观偏差因素。 根据题中所给的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就可以计算出各项的权重进而识别主

水资源论文()

关于生活污水回用典型工艺的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各国对水资源的一个利用情况,指出污水回用的必要性,并引 出污水处理的典型工艺-----生物膜法,分别从生物膜的四种膜反应器(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滤池)一一介绍了其构造,反应原理以及其工艺流程,让我们对膜处理工艺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最后分析了膜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并对本文的介绍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膜处理工艺 1 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公里,但海洋咸水占97.2%,淡水仅占2.8%,储量仅3.7亿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中,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淡水仅为105万亿立方米。[1]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水、旱灾害愈演愈烈,使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困境,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然而,水资源开发的多部门性,各部门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政出多门,阻碍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城市污水是水量稳定、供给可靠的一种潜在水资源。因此,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解决当前缺水问题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2 污水再生利用状况及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遍布于海洋及陆地上。城市污水是水量稳定、供给可靠的一种潜在水资源。因此,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2.1再生水利用现状 早在 1950 年,美国污水研究者俱乐部就利用模型进行了污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1965年将其成果用于加利福尼亚的南塔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了28400m3/d。目前,美国城市污水回用量达260×104m3/d,其中62%的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30%用于工业,其余用于城市设施和地下水回灌。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水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因此污水已经成为该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目前,以色列 100%的生活污水和 72%的城市污水得到了回用。现有200多个污水回用工程,规模最小为 27m3/d,最大为20×104m3/d,处理后的污水42%用于农灌、30%用于地下水回灌,其余用于工业及市政建设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城市污水回用量就达到了0.63×108m3/d。污水再生后用于中水道系统、农田或城市灌溉、河道补给等。[4] 我国的再生水利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历了“六五”期间的起步阶段,“七五”到“九五”期间的技术储备和示范工程引导阶段和目前的发展阶段,十五期间,在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资料

一、绪论 ?名词解释:水资源、水利、水利建设、水利工程、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简答/论述 ?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与水资源相关的部门有哪些,简述其用水特点 ?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矛盾体现着哪些方面 ?知识拓展: ?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了解我国著名水利工程的建设历史、其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兴利调节 1、名词解释: ?径流调节、兴利调节、防洪调节 ?静库容、动库容 ?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含义、作用,尤其是与洪水调节有关的) ?水库的水量损失、水库淤积、淹没、浸没、淹没区、淹没损失 ?调节周期(注意各种调节的来水、用水过程的时间性与调节过程) ?完全调节、不完全调节 ?工作保证率、设计保证率、年保证率、历时保证率 2、基本曲线、系数 ?水库的特性曲线 ?库容系数、调节系数(知道公式、会计算、会判断水库的调节性能) ?水量累积曲线和水量差积曲线(绘制方法、特性) 3、简答/论述 ?如何理解一水多用、一库多用? ?兴利和防洪之间的关系 正常蓄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关系问题 ?水库的水量损失有几种? ?水库淤积的原因、如何减少? ?考虑水库淹没和浸没对水库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水电站的设计保证率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 ?兴利调节计算中调节流量、兴利库容和设计保证率三者的相互关系。 ?兴利调节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兴利库容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那些因素? 4、计算 ?掌握水库蒸发和渗漏损失计算的方法 ?了解库容淤损法计算水库年淤积量和淤积年限的方法 ?掌握兴利库容的计算(尤其是在水库二次运用时) ?掌握调节流量的计算(等流量调节) ?课程设计:掌握时历列表法和图解法进行兴利调节计算的方法 5、知识拓展 ?了解三峡水库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的相关知识 ?了解水库淤积的实例 ?了解水库兴利调节计算的相关规范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洪水以出路,这一思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还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予以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做好抗旱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是保障饮水安全。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加强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

1 流域概况 苍南县位于浙江南部沿海,与福建省交界,属浙中、南山区与沿海丘陵、平原的交叉地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区群山盘结,山涧峡谷陡峭;东部地势平坦辽阔,河网纵横交织,池塘星罗棋布。海域辽阔,海岸曲折,多港湾。沿浦河流域为苍南县东南部沿海一个独立入海水系,沿浦河发源于鹤顶山西麓,经十八孔水库下泄至马站溪下游与支流横路坑汇合,贯穿马站平原,经沿浦水闸排入大海。 2,河长,坝址以上集雨面积 km云遮水库坝址位于沿浦河十八孔水库上游,河道坡降110‰。坝址以上流域属中、低山丘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形递降,山峰高程大都在620m~990m,坡降大,溪流湍急。流域水系见图1。 2 水文气象 流域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全年季节变化明显,以温和、湿润、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春末夏初(4月16日~7月15日)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与北方南下冷空气交绥,静止锋徘徊,形成连绵阴雨天气,称梅汛期;夏秋季(7月16日~10月15日)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热带风暴或台风活动频繁,经常发生大暴雨,称台汛期;10月16日~翌年4月15日称非汛期,除出现少数雨雪天气外,基本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根据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h,平均无霜期达300d以上,多年年)。1967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990平均降雨量,实测最大年降雨量为(.

流域水系图1 图 3 径流量 根据降水径流计算得到的云遮水库坝址1962年~2009年共48年径流系列,经P- Ⅲ型曲线适线,变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适线成果见表1、图2。 表1 云遮水库设计年径流计算成果表 计算断云遮水库坝 (k集水面(mm多年平均降雨/s多年平均流(多年平均径流(mm多年平均径流总Cv Cs/Cv P=10% 3P=50%/sm代表年流量() P=90% 3/sm云遮水库各月平均流量表单位:表3 111 1961961961961961961961961971971971971971971971971971971981981981981981981981981981981990 19911992. 3/s单位:m续表云遮水库各月平均流量表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 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

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57.06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

水资源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肥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1章工程规划概况 (2) 1.1 梅山水库简介 (2) 1.2 梅山水库兴利调度原则………………………………………………………….. 2. 1.3梅山水库调洪原则 (2) 第2章规划方案设计 (3) 2.1 规划任务 (3) 2.1.1 设计典型年的选择 (3) 2.12 兴利调度计算任务 (4) 2.13 防洪调度计算任务 (4) 2.2 计算方法及具体过程 (4) 2.2.1 兴利调度 (4) 2.2.2 防洪调度 (7) 第3章规划调度方案结果与分析讨论 (8) 3.1 兴利调度 (9) 3.2防洪调度 (9) 3.2.1 基本原理 (13) 3.2.2 方法与我的思考过程 (14) 3.2.3防洪调度的结果及分析 (15) 第4章结语………………………………………………………………….…15. 4.1 课程学习……………………………………………………………………………1 5. 4.2 个人感想 (16) 参考文献 附:兴利计算表格 调洪计算表格 Matlab程序(水位库容spline拟合) 原始数据表格

第一章工程规划概况 1.1梅山水库简介 梅山水库简介:梅山水库位于淮河支流史河上游的安徽省金寨县境内,东与淠河西源为邻,西与灌河隔岭为界,南源于大别山北麓,北距史河入淮口130km。水库流域南北长约70km,东西宽约40km,流域面积1970km2。梅山水库按5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洪水位137.66m,校核洪水位139.93m,正常蓄水位128.0m,汛限水位125.27m,死水位94.00m,总库容22.64亿m3,兴利库容9.57亿m3,调洪库容5.0亿m3,死库容1.26亿m3,为年调节水库。梅山水库现有水电站装机容量为4万kW,4台发电机组,单机最大过水流量29.8m3/s,电站主要结合灌溉供水或利用泄洪弃水发电,原则上不单独为发电目的而放水入横排头水库。现状情况下多年平均发电量为9925万kW·h。 1.2 梅山水库兴利调度原则 梅山水库兴利调度原则:非汛期为5-10月,汛期为6-9月,其中9月为过渡期,即从9月份开始水库开始慢慢蓄水,并在9月末时保证水库水位在死水位和正常高水位之间,10-5月份水库处于非汛期,这段时间保证水库水位在死水位和正常高蓄水位之间,并保证非汛期末时水库水位在死水位与汛限水位之间。 1.3 梅山水库调洪原则 梅山水库调洪原则:从汛限水位125.27m起调,设计洪水位139.17m。电站装机4台,为安全计,按3台发电机组满载下泄流量,其余泄流设备均关闭,但水库水位上涨到防洪高水位时,除泄水底孔外其余泄流设备均全开,按泄流能力下泄,不受下游及淮河干流限制;之后水库来水较小时,按维持设计蓄洪水位控制下泄,但最小下泄流量不小于3台机组发电流量。 第二章规划方案设计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计算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中,查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特点,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循环补给规律,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能为农业生产、水利规划提供科学根据,而且也能为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及国防建设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区域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的对象一般指浅层地下水,评价的重点是水量。多数地区以分析矿化度不大于2g/L的淡水资源为主,有些地区对矿化度2~5g/L的微咸水及大于5g/L的咸水也进行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大储量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数理统计法及水均衡法等。水均衡法建立在地下水各补给项、各排泄项和地下含水层蓄变量等区域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常用的计算方法,本章将主要介绍这种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地下水的垂直分布 地面以下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可以按照岩石空隙中含水的相对比例,以地下水面为界,划分为两个带:饱和带和包气带。在包气带,岩石的空隙空间一部分被水所占据,还有一部分为空气所占据。在大多数情况下,饱和带的上部界限,或者是饱和水面,或者覆盖着不透水层,其下部界限则为下伏透水层,如粘土层。 包气带(充气带)从地下水面向上延伸至地面。它通常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带: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管带。土壤水带的水分形式主要有结合水、毛细水和一些过路性质的重力水。中间带的水为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毛细管带内的水分含量随着距潜水面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毛细管带中,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水可以发生水平流动及垂直流动。 饱和带岩石的所有空隙空间均为水所充满,有重力水,也有结合水。重力水是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图5.1 地面以下水的分布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水量评价:是对地下水源地或某一地区、某个含水层的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所用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出的全面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就是要回答一个地区或流域有多少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质量标准、可靠程度)。同时还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少水量(各种用水的现状,近期和远景预测),以及供需平衡存在的问题。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用于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4种评价方法:开采—试验法、补给疏干法、水文分析法、开采强度法。 1、开采—试验法 在地下水的非补给期(或枯水期)按接近取水工程设计的开采条件进行较长时间的抽水试验,然后根据抽水量、水位降深动态或开采条件下的水量均衡方程求解出水源地枯季补给量,并以此量作为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 1、1适用条件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如果一时很难查清补给条件而又急需做出评价是,则可打勘探开采孔,并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评价开采量,这种评价方法,对潜水或承压水,对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能适用。对于含水性不均匀的岩溶地区最为常用。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水源地。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做区域性的水资源评价。 1、2计算方法 完全按开采条件抽水,最好从旱季开始,延续一至数月,从抽水到恢复水位进行全面贯彻,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形: (1)稳定状态:在长期抽水过程中,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趋于稳定状态,抽水量大于或等于需水量;抽停后,水位又能较快恢复到原始水位。则说明抽水量小于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有补给保证的,这时,实际的抽水量就是要求的开采量。 (2)非稳定状态: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不稳定,继续下降;停抽后,虽然水位有所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原始水位,测说明抽水量已经超过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没有保证的,这时,可按下列方法评价开采量:

关于水资源论文保护水资源论文

关于水资源论文保护水资源论文 浅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摘要]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人就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谈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 水。同时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问题。但是当今世界,水资源不足和污染构成的水源危机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尤其做为西北内陆地区的宁夏在可供淡水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

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

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

一、流域概况 1.1自然地理情况 1、地形、地貌 淮宁河是无定河流域下游右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子长县涧峪岔乡的王家河,程家沟村,流经子长,子洲,绥德三县在绥德县邓家楼村汇入无定河,全长85.2公里,流域面积1222平方公里。沟壑密度4.55公里/平方公里,地面坡度一般在15o以上,峁梁坡度多在20o一30o之间,坡长多在200米以上,海谷切割深度大都在50米以上,除淮宁河的谷地川道较宽在200—600米及大支沟呈U字形,比降在3.7编左右,其余支毛沟河床呈V字形,皆深窄,沟谷切深50—120米,比降在7—10%。 该流域梁峁地形发育,从分水岭至谷底的地貌形态具有层状结构的特点,按地面高度可分为三级地形面,由上向下的一级地形面,以尖塔状峁梁为主,是各河沟谷的分水岭,坡度多在25o以上。其上新黄土极薄,老黄土发育,二级地形面以梁为主,与一级地形面的相对高差为50—80米,是塌沟沟谷分水岭,其上新黄土较厚,坡度多在20o左右,若将二级梁顶连线,可构成一宽缓的糟形浅洼地,由大冲沟下切槽形浅洼地,浅沟间的沟间地构成三级斜梁。 2、地质构造 淮宁河在地质构造单元上属鄂尔多斯地台向斜的一部分。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生代砂岩,页岩及沙页岩互层,另一类是新第三纪及第四纪的亚粘土和亚砂土。前者称为基岩,后者统称为土状堆积物。中生代基岩主要包括,三迭纪延长纺紫红土,黄绿色厚层砂岩及薄层炭质页岩,泥质页岩,泥岩互层,灰绿色,灰黑色沙岩及黑色,深灰色炭质页岩,泥岩互层夹煤层。土状堆积物有晚第三纪紫红色亚粘土(三趾马红土)早、中更新世老黄土(离石黄土)+晚更新世新黄土(马兰黄土)和次生黄土。土状堆积物总厚度在100米以上,新黄土覆盖厚度较薄,一般在10~20米之间,易受水蚀和风蚀形成沟壑及陷穴等小地形。而老黄土覆盖厚度较厚,抗蚀力较新黄土稍强,是构成梁峁的主体。土状堆积物的粒径组成较粗,大于0.05毫米粒径的粉细砂含量在30%以上,结构疏松,抗蚀力差,易冲刷。 3、土地类型及土壤 该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按其破碎程度,属峁状丘陵地,以峁耕地为主,峁边线以下除部分出现塌地外,悬谷陡崖很多。沟道两侧有沟台,沟条和沟塌地,川台地很少,均在于支河流两侧。 根据土壤普查资料,流域内土壤分七类,九个亚类,十二个土属,五十个土种,以地理分布看,基本上全属黄土性土类地带,由于该土类有机质含量小,持水力低、抗蚀力差,在暴雨情况下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地下水贫乏,河谷地主要靠大气降水垂直补给,由于丘陵沟壑密度大,山区地下水汇集于冲沟排汇,故无山区补给。

水资源保护论文

中国水资源危机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水污染,开发利用,水危机,环保意识,生态文明。 摘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面临着众多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尤为突出。水资源压力过大,水生态严重恶化成为令人十分堪忧的问题。《水问》真实全面地告诉观众中国正面临着怎样的用水困难,并深刻解析了中国水资源状况。本文旨在研究《水问》引发的保护水资源的思索,并强调培养大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和声张“生态正义”,应对环境恶化,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本文综观我国水资源情况,面对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对策: 减少耗水量、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发新水源、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对我国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就有70%是被水覆盖着,而其中97%为海水,与我们平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只占3%,而淡水中又有78%为冰川淡水,目前还很难利用。因此,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胁。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有限的淡水资源的分配竞争。为了避免水危机,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对供水和需水进行管理,减少污染和降低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是人类发展的命脉。水问题不仅关乎每个人的生活,也涉及到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水资源的短缺也时刻警醒着我们。《水问》以极具思考深度并令人注目的方式,用无可争议、令人震惊的实例,向观众展现了大量伴随水资源危机而产生的巨大危害。《水问》含有“水的哭诉”、“水的呐喊”之意,直接而尖锐,急促而紧迫。该片的总编导王猛说:“水是宽容的,因为这种宽容才产生了生命,也因为这种宽容,它容纳了这个世界所有肮脏的东西。中国的工业文明发展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时间,作为代价,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也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污染史”。水默默的维护人类的干净、舒适、健康,也默默地承受人类交给它的肮脏。水是有生命、有感知的,它会释放情感,在饱受污染时,它也有哭诉的愿望。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都以世界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着。但当我们沉浸于自己取得的骄人成绩时,却也开始尝到了自己酿制的苦果[2]。巨大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生态和环境危机,其中以水资源危机最为突出和严重,也最为直观。事实上水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开始蔓延。清茶一杯是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但在甘肃省的很多地区,能喝上一杯干净的水已经变成一种奢侈,很多人因为水源干涸而不得背井离乡。华北地区的打井高潮时,每年打井在三百万眼以上,而如今,这些井已经无水可取。在衡水市,以前打井只需要100多米便可,如今须打300多米才可见水,取水工具最初是离心泵,后来是工业泵,现在必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DOC)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 焦作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与岩溶水资源评价 设计人 班级:10-01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赵彦琦 河南理工大学资环环境学院 二O一三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一节焦作市概况 (2) 第二节课程设计目的 (4) 第二章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5) 第一节气象水文 (5) 第二节地形地貌 (5) 第三节地质构造 (6) 第三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8) 第一节含水性类型及特征 (8) 第二节含水层分布规律及特征 (8) 第三节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9) 第四节岩溶水的动态特征 (10) 第五节岩溶水水化学特征 (10) 第四章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 (12) 第一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12) 第二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12) 第五章岩溶水资源评价 (14)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概述 (14) 第二节岩溶水资源评价 (15) 第三节岩溶水资源保护规划与保护措施 (17) 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19)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焦作市概况 一、基本情况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现辖 2市4县4区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 积4071.1平方公里,总人口 355.1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 104.57万,农业人口 250.56 万*0 二、焦作市交通位置 焦作市交通位置图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 4071.1平方千米,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 南临黄河 与郑州、洛阳相望。焦作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 合部,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 焦作有着便利的交通优势,地处黄河南北之通道,扼晋豫两省之要冲,自古就是豫 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条铁路线,境内已建成 焦郑、焦晋两条高速,正在建设焦温、新焦济、济洛三条高速。 4B4350 ? 0391 cU LU% 磐! ■K^.i t I I a H ■说 $ : 克阳划 I 西 S 'nlHtl 5, RIM^I 'J . A r 芒EH 圧i ◎ 竹、:M 1'丈 j ◎生 旬l:対凶比2 D 天仙甘*— \畤 氐许吒描七年.氐为 1 f <\? 干卑却 ■西则I A 毫岸.无議 *盛机鹹.谊血?化 ? X < :f 产体薛 主 山药. 解餐C 四大怦 单沖白甚4 鱼 滸量 札■区、*匹有呢堆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2014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水能计算目的:进行径流调节计算,确定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发电量等动能指标,为选 择水电站的装机容量等主要参数及确定其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等提供依据; 2、掌握保证出力计算和多年平均发电量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及各自的特点; 3、了解工程设计所需径流调节计算要解决的课题; 4、掌握电站财务评价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 (1)设计水平年和设计保证率 雾渡河一级电站规模小,工期短,根据《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76-2009)相关规定及黄柏河西支流域规划梯级电站开发建设进展情况,拟定雾渡河一级电站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 雾渡河一级电站装机规模小,仅3000KW,在系统中所占比重很小,在湖北省电力系统电源构成中,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站占系统容量在50%以上,根据《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76-2009),水电站设计保证率取用85%。 (2)径流特性及设计代表年 雾渡河一级电站坝址位于小河口,下距雾渡河水文站约10公里。雾渡河水文站为当然的水文参证站,具有1972-2005年共34年系列的实测水文资料,并根据降雨量径流相关(相关系数 为=0.91),延长了1960-1971年共12年的径流系列,计算采用的径流系列为46年,雾渡河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3.47m3/s)。以雾渡河水文站为参证站,用水文比拟法按流域面积进行径流移植,并采用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修正,求得雾渡河一级电站坝址多年平均流量2.61 m3/s,年径流量8216.9万m3。雾渡河一级电站,水能计算按日平均流量计算,丰,平,枯三个典型年按P丰=15%,P平=50%,P枯=85%选定,丰水年为1980年,平水年为1977年,枯水年1995年,三个代表年的逐日流量成果详见附录。 (3)厂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参见附录。 (4)水能计算参数 ①出力系数 根据水轮机额定效率91%和发电机效率在97.5%的情况下,出力系数采用A=8.3。 ②设计净水头 经计算电站总水头损失为5.5米,在正常蓄水位为546.0米,正常尾水位444.7米的情况下,则电站设计净水头为95.8米。 ③生态需水量 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E322-2005)条文说明5.4.5的规定,生态需水量原则上按多年平均流量的10%~20%确定。本电站至下一级电站之间无特别重要的用水对象,故生态需水量按坝址多年平均流量2.61 m3/s的10%计算,即发电流量为入库流量扣除0.261 m3/s。 雾渡河镇远景(2015年)人口为3191人,日用水量为558 m3,折合日流量为0.0065 m3/s,可满足其需要。 (5)径流调节计算原则 本工程为引水式电站,以丰、平、枯代表年的日流量为单位进行调节计算,以每日的来水量下泄所需的生态水量后进行径流调节计算。 (6)财务评价基本数据 ①资产情况:雾渡河一级水电站工程静态总投资1872.00万元,工程静态投资的70%由银行贷款,共1310.40万元,自有资本金按静态30%为561.60万元。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投资计划安排,工程建设期24个月,运行期25年。电站工程计划第一年完成静态投资842.44万元,除去资本金,尚需贷款280.84万元。第二年完成余下投资1029.56万元,资金全部靠贷款。贷款年利率6.84%。项目在建设期末,即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计算期时间基点选在建设期的第一年初。 ②电量情况:多年平均发电量取本课程设计的水能计算结果,水电站厂用电率取1.5%。 ③成本费用情况:年运行费是指建设项目每年支出的运行管理费,包括工资、福利费、水费、修理费及其他费用,其中工资按电站定员人数乘年平均工资计算。电站定员16人,年平均工资按当地电站平均工资8000元计算,综合折旧率3.5%提取折旧费,其他运行费见附表5。 ④利税情况:财务基准收益率采用7%;社会折现率采用8%;增值税的计税基数为发电销售收入,税率17%,城市建设维护费和教育费附加分别取增值税的1%和3%。所得税率为33%。 三、设计任务及步骤 分别对设计洪水标准、校核洪水标准,按照上述拟定的泄洪建筑物的类型、尺寸和水库运用方式,分别采用列表试算法和半图解法推求水库下泄流量过程,以及相应的库容、水位变化过程。具体步骤: 1、根据水文计算选定的丰,平,枯三个典型年的日平均流量,分组统计计算其日平均流量频率曲线。 2、按分组流量的平均值进行水能调节计算,列表如下: 表中;入库流量(1)由水文计算提供;(m/s) 生态流量(2)为坝址多年平均流量的10%,0.26 m3/s;

水资源利用及保护论文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它不仅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也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用水量的增加,我国水资源日益匮乏。合理使用水资源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将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产生极大影响。针对我国水资源匮乏的严峻现状,本文对如何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提高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节约优先,高效利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现状;节约;可持续利用 1水资源的特点[1] 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球上的水,包括咸水和淡水、液态水和气态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等,与通常意义上的水概念等同。狭义的水资源,仅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并能逐年恢复的淡水的总称[2]。从法律层面来讲,作为研究对象的水资源则属于狭义的范畴。水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1) 水资源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存在的必要条件,没有水就不可能有生命。水对地球而言,又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突发情况下,人没有食物可以维持生存七天,但没有水,存活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四小时。所以不难看出,水对于一切生物来说,是其他资源所不可替代的。 ( 2) 水资源本身具有不断更新性。水资源与其他的矿藏资源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以不断地被更新补充,只要我们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可以实现永久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水资源可以利用自身的不断更新性,来进行自我恢复。要想和其他可更新资源一样做到永久持续利用,水资源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因为它的更新恢复能力是受到自然条件制约的,比如对污染物的自净能 力等。 ( 3) 水资源本身具有广泛性。水资源除了给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命和生活所需之外,还可以被用来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这些用途表现出了它具有功能上的广泛性。 ( 4) 水资源本身具有公共性。在水资源中,特别是在流域水资源中,它的公共资源属性明显,表现出自然性和整体流动性,比如供应的联合性、使用的分散性、相互依存性等。而水的流动性又决定了它的流域性,在同一流域内,水不会因为地域的行政划分而改变其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在同一流域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上游和下游、左岸和右岸则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流域系统。 2我国水资源保护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大、经济不发达、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由于环境污染,再加上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对落后,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我们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来保护水资源;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我们进行合理统筹的安排,对影响水资源保护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以此来达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的水务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大规模建设,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防治与开发、利用与管理并举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