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老河口市竹林桥中学韩喜云

自从九五年国家“普九”验收以来,学生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等原因,初中学生(特别农村初中生)流失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根源,主要有下列因素:

1、少数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在子女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下,便让其外出打工,挣钱养家。近几年来,由于连续出现气候恶劣,不是水涝,就是干旱;不是冰雹,就是霜冻;不是沙尘暴,就是龙卷风……从九八年夏天的洪涝灾害,一直到现在,几乎没有一年是风调雨顺的,年年眼看就要收到家的农作物,总是遇到老天发怒,让农民朋友竹篮打水——一场空。接二连三的打击,使不少农民家庭生活愈来愈窘迫,部分家大口阔的农民家庭生活就面临困难,根本不会为自己的孩子的前途着想,看到左邻右舍在外打工,挣回在他们看来为数可观的“票子”,改变了因歉收而造成的生活困苦的状况,有的甚至籍此盖起了让同村人羡慕的“洋房”,这些家长会因之而害上“红眼病”,加上掮客的撺掇,他们就会把自己在读书的孩子(很多是不足十六岁的孩子)送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让他们去卖苦力,去浪费青春,去流血流汗养家糊口。

2、受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大学生毕业都不包分配,学的知识再多也没有多大用处。存有这种思想的人,恰恰是世世代代都是没有文化,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过日子的农民。他们有一种错误的观点,那就是:中国毕竟是农业大国,只要有地,就饿不死人,就得靠人种,而靠“坐办公室”、“当官”来吃饭那毕竟是少数人的事,况且“咱家祖坟上也没有长出那草来”。也有人“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谈及这事,他便能滔滔不绝地给你历数近一时期来,某某机构精简了多少干部,某某年某某地方倒闭了多少工厂,有多少工人下了岗,还不是照样没饭吃,以前人模人样的“领导”、工人等有“铁饭碗”的人,现在不也有很多在“登三轮”、卖苦力吗?最后,归根到底一句话——还是种庄稼值得住,它永远不怕没饭吃。这种鼠目寸光的人为数还不少呢!

3、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部分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疏于管教,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以致于孩子不想上学也顺其自然。在这类家长的心目中,孩子是金银财宝,是心头肉,是掌上明珠,是“皇帝”,孩子的要求是天经地义的,孩子的话就是圣旨,孩子想摘星星,你就得赶快为他造“加长”的云梯。有了这样的思想,就会产生相应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不管怎样,不能委屈了孩子。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孩子的行为不受

约束,想上学就到学校,不想上学就随意旷课,上进游戏室就进游戏室,想上网吧就上网吧。久而久之,孩子随心所欲、信马由缰贯了,就不愿到学校去受老师的管教,更不愿经受这“九年寒窗”之苦了。

4、极少数学生家庭条件差,无力供孩子读书。这类孩子在我们当地的经济条件下,还为数不少呢!几乎每村每组都有那么户把两户甚至更多,他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哪有精力来考虑上学的事呢?特别是到了中学,即使学校免收你的学杂费,每周还得一定数量的生活费用又从何而来呢?

5、少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低下,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造成学生厌学,久而久之,导致辍学。某某中学某教师是科班出生,但因组织教学的能力差,上课时学生时常起哄,结果导致每学期考试成绩都名列倒数第一。为此,学校将其调整为代小课头的教师,尽管如此,仍然不能摆脱课堂秩序混乱的现状,常常挨学校领导的训。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不得不采取武力来平息纷乱的局面,这样以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被体罚的学生本身成绩就不怎么样,精神本来就处于长期的压制状态,身体上再被这么一折磨,不走人那才真称得上“坚强无比”。某某村学生周某某,自小就不生活在父母的身边,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在爷爷奶奶的娇宠下,上小学期间就整天混日子,爷爷奶奶也信马由缰,不约束、不管教,从不过问其成绩,上中学后,成绩可想而知,结果是科科教师数落他,天天放学留下他,补课、重做作业、背书……这些措施,并未起到多大的效果,一年下来,该生成绩仍是在后面晃荡。这样一来,那些“恨铁不成钢”的老师们就耐不住性子了,今天你敲敲他的头,明天他拧拧他的耳,后天班主任又罚他为大家做点贡献——诸如扫扫地呀,擦擦窗呀之类的,久而久之,该生便成了班上的免费“雇工”了,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他,不堪重负,只好一走了事,逃出“苦海”。

鉴于上述原因,我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控制学生流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家长乃至社会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社会的事、家庭的事。家长应该履行义务保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否则就是违法行为,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同时,对少数溺爱学生的家长要晓之以理,使之知道溺爱不是爱而是害,从而达到学校、家庭共同教育之目的,并有效防止辍学。宣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刷写或张贴标语,也可以是印发宣传单;可以开展街头咨询,也可以走乡串村进行宣讲;可以在学生中大力宣传,

也可以在群众中广泛讲演……

2、对少数目光短浅的家长要进行开导。让他们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没有知识的人最终是要被社会淘汰和抛弃的,家长不能为短视效益而让子女贻误终生。只要家长树立了对孩子负责的思想,类似这样的学生就不至于游离于学校之外。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多找一些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通过身边的“现身说法”,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觉到“知识就是金钱”,知识是无价之宝。如:上学期末,竹林桥村某组一下子走了三名应届毕业班的学生,经调查发现,是受同村前不久一名辍学到广州打工的学生影响所致。而这三位学生刚走不久,原先去打工的那位学生又垂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并谈到了其在广州差点失踪的经历:先是被骗进厂,干了一个月活后,到老板那里去要工钱,结果不仅分文未领,老板算算帐说他还要付给厂方生活费、住宿费等200余元,他有苦难言,有理无处述说,就要离开该厂到别的地方去,可是厂方说不交清不准他离开,他只有把去打工时从家里带的钱给交上才逃离“狼窝”,谁知,马上进了“虎口”,他在乘车往一个同乡打工的工厂去的途中,被摔在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路上,同车的人都有通过其它途径走了,最后,只剩下他一人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眼看夜幕就要降临了,他不得不乘坐早就等在他身边的出租车到同乡那里去——到目的地后,向同乡借800元付的士费。最后让同乡打电话给家里,让敢快去接。这样,一次打工的经历,前后将近两个月,不但分文未挣,反而倒贴2000余元。回来后,同学、教师问到他,他不好意思地说,没学到文化,只有被别人骗的份了。教师用这一活教材,到他同村的三名学生家进行劝返,没费多大功夫就达到了目的。

3、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之树立远大的志向。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渴望成“人”的愿望。学生一旦对学习、对学校产生了兴趣,怎么会有辍学的想法呢?这里用来教育学生的典型事例就更多了,那些上学成材的人现在“飞黄腾达”的事实,对学生的鼓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4、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只要社会能伸出援助之手(如“护苗行动”等),学校适当采取减、缓、免的措施,使之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完全可行的。同时政府也应建立起扶贫基金,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5、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扭转少数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的产生,消除唯成绩论的错误做法,坚决改正歧视学困生、放弃学困生的行为。树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的正确思想,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杜绝因教师

因素而造成学生流失现象的产生。

6、教育部门与政府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加大执法力度,对拒不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监护人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迫使其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另外,对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青少年,派出所不为其办理身份证,计生办不为其办理婚姻状况证明,以限制其外出打工,也不失为防辍控流的有效手段。

总之,社会、学校、家庭联动起来,控制学生流失,巩固“普九”成果是不难做到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