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误差部分总结

分析化学误差部分总结
分析化学误差部分总结

分析化学(第六版)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 误差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就其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一、系统误差

定义: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误差,也称可测误差

特点:①重现性,②单向性,③可测性(大小成比例或基本恒定) 分类:

1. 方法误差: 由于不适当的实验设计或所选方法不恰当所引起。

2. 仪器误差: 由于仪器未经校准或有缺陷所引起。

3. 试剂误差: 试剂变质失效或杂质超标等不合格 所引起

4. 操作误差: 分析者的习惯性操作与正确操作有一定差异所引起。 操作误差与操作过失引起的误差是不同的。 二、偶然误差

定义: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也叫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呈正态分布。 特点:

①随机性(单次)

②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③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 三、过失误差

1、过失误差:由于操作人员粗心大意、过度疲劳、精神不集中等引起的。其表现是出现离

群值或异常值。

2、过失误差的判断——离群值的舍弃 a) 在重复多次测试时,常会发现某一数据与平均值的偏差大于其他所有数据,这在统计学

上称为离群值或异常值。 b) 离群值的取舍问题,实质上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区别两种性质不同的偶然误差和过

失误差。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

(1)Q 检验法:该方法计算简单,但有时欠准确。

设有n 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x 1,x 2,…,x n-1,x n ,其中x 1或x n 可能为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其Q 的定义为 具体检验步骤是:

1) 将各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2)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3)计算离群值与相邻值之差; 4) 计算Q 值;5)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到Q 表值;6)若Q >Q 表,则舍

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该方法计算简单,但有时欠准确。

(2)G 检验法:该方法计算较复杂,但比较准确。 具体检验步骤是:

1)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测定平均值;2)计算离群值与平均值 之差的绝对值 3)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标准偏差S4)计算G 值。 x x m in

m ax X -X X X Q 相邻

离群-=

S

X

X G -=

离群

5)若G > G α,n ,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第二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准确度与误差

1.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正确性,越接近准确度越高。系统

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

2.误差:准确度的高低可用误差来表示。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

误差之分。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实值μ之差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3.真值与标准参考物质

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绝对真值是不可能得到的,我们常用的真值是 1) 理论真值: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等。

2) 约定真值:由国际权威机构国际计量大会定义的单位、数值,如 时间、长度、原子 量、物质的量等,是全球通用的

3) 相对真值:由某一行业或领域内的权威机构严格按标准方法获得的测量值,如卫生部药品检定所派发的标准参考物质,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4) 标准参考物质:具有相对真值的物质,也称为标准品,标样,对照品。应有很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其含量测量的准确度至少要高于实际测量的3倍。 二、精密度与偏差

1.精密度:平行测量值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重现性,越接近精密度越高。

偶然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2.偏差精密度的高低可用偏差来表示。 偏差的表示方法有

(1)绝对偏差 :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x x d i -=

(2)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n

x

-x d n

1

i i ∑==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100%x

d

?=

r d (4)标准偏差1

)

(1

2

--=

∑=n x x S n

i i

(5)相对标准偏差(RSD, 又称变异系数CV )%100?=

x

S RSD

(必考相关大题)例:用邻二氮菲显色法测定水中铁的含量,结果为10.48, 10.37, 10.47, 10.43, 10.40 mg/L; 计算单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置信区间(95%和99%)。(相关题目,此题做不成)

μ

δ-

=x %

100x %100%RE ?μμ-=?μδ=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 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好

2. 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好,准确度才会高

四、误差的传递:误差的传递分为系统误差的传递和偶然误差的传递。

1.系统误差的传递

①和、差的绝对误差等于各测量值绝对误差的和、差 R = x + y -z δR=δx+δy-δz ②积、商的相对误差等于各测量值相对误差的和、差

R = x y / z 2.偶然误差的传递 ①和、差结果的标准偏差的平方,等于各测量值的标准偏差的平方和。

R = x + y -z ②积、商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等于各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和。

R = x y / z 3.测量值的极值误差

在分析化学中,若需要估计一下整个过程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时,可用极值误差来表示。它假设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各种误差都是最大的,而且是相互累积的,计算出结果的误差当然也是最大的,故称极值误差。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系统误差的判断与评估

(1)对照试验:选用组成与试样相近的标准试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对照,判断有无系统误差,又可用此差值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 (2)回收试验:其结果用于系统误差的评估,不能用于结果的校正。 2、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一)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消除方法误差:不同方法,其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选择性是不相同的,应根据待测组分的含量、性质、试样的组成及对准确度的要求来选择,还要考虑现有条件和分析成本。

(二)校准仪器,消除仪器误差:对砝码、移液管、酸度计等进行校准,消除仪器引起的系

统误差

(三)采用不同方法, 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四)空白实验,消除试剂误差: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试样分析步骤和条件进行分析实验,所得结果为空白值,从试样测定结果中扣除即可以消除试剂、蒸馏水和容器引入的杂质。 (五)遵守操作规章,消除操作误差

3、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增加平行测定次数,用平均值报告结果,一般测3~5次。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一、有效数字

1.定义:为实际能测到的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和分析过程所用的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有关。 有效数字=准确数字+ 最后一位欠准的数(±1)

如滴定管读数23.57ml ,4位有效数字。称量质量为6.1498g ,5位有效数字

z

z y y x x R R

δδδδ-

+=2

2

22z y x R S S S S ++=2

2

22???

? ??+???? ??+???? ??=???? ??z S y S x S R S z y x R

2. “0”的作用:作为有效数字使用或作为定位的标志。

例:滴定管读数为20.30毫升, 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表示为0.02030升,前两个0是 起定位作用的,不是有效数字,此数据仍是四位有效数字。 3. 规定

(1)改变单位并不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20.30ml 0.02030L (2)在整数末尾加0作定位时,要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例:3600 → 3.6×10 3 两位 → 3.60×10 3三位

(3)在分析化学计算中遇到倍数、分数关系时,视为无限多位有效数字。 (4)pH 、pC 、logK 等对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由小数部分数字的位数决定。 [H+]= 6.3×10 -12 [mol/L] → pH = 11.20 两位

(5)首位为8或9的数字,有效数字可多计一位。例92.5可以认为是4位有效数;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1. 基本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当尾数≤4时则舍,尾数≥6时则入;尾数等于5而后面的数都为0时,5前面为偶数则舍,5前面为奇数则入;尾数等于5而后面还有不为0的任何数字,无论5前面是奇或是偶都入。 例:将下列数字修约为4位有效数字。

0.526647--------0.5266 10.23500--------10.24 250.65000-------250.6 18.085002--------18.09 3517.46--------3517 2. 一次修约到位,不能分次修约

错误修约:4.1349 → 4.135 → 4.14 正确修约:4.1349 → 4.13

3. 在修约相对误差、相对平均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等表示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数字时,一般取1~2位有效数字,只要尾数不为零,都可先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从而提高可信度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一)加减法: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例: 50.1 + 1.45 + 0.5812 = 52.1 δ ±0.1 ±0.01 ±0.0001

(二)乘除法: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相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δ ±0.0001 ±0.01 ±0.00001

例: 0.0121 × 25.64 × 1.05782 = 0.328 RE ±0.8% ±0.4% ±0.009%

(三)乘方、开方: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四)对数换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H+]= 6.3×10 - 12 [mol/L] → pH = 11.20 两位

四、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数据记录:如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上称得某物体重0.2500g ,只能记录为0.2500g ,不能记成0.250g 或0.25g 。又如从滴定管上读取溶液的体积为24mL 时,应该记为24.00mL ,不能记为24mL 或24.0 mL 。

2.仪器选用:若要称取约

3.0g 的样品时,就不需要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用十分之一的天

平即可。

3.结果表示:如分析煤中含硫量时,称样量为3.5g 。两次测定结果:

甲为0.042%和0.041%;乙为0.04201%和0.04199%。显然甲正确,而乙不正确。

%

45.0%4410.0%10043.10046.0%100x s RSD ==?=?=8.4254.62=75.256.7=

S

x t μ-=

第四节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偶然误差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式:

正态分布的两个重要参数:

(1)μ为无限次测量的总体均值,表示无限个数据的集中趋势(无系统误差时即为真值) (2)σ是总体标准偏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特点:

1. x =μ时,y 最大

2. 曲线以x =μ的直线为对称

3. 当x →﹣∞或﹢∞时,曲线以x 轴为渐近线

4. σ↑,y ↓, 数据分散,曲线平坦;σ↓,y ↑, 数据集中,曲线尖锐

5. 测量值都落在-∞~+∞,总概率为1 为了计算和使用方便,作变量代换

以u 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表示的正态分布曲线称为标准正态分布曲线(u 分布),此曲线的形状与σ大小无关 二、t 分布曲线

在t

分布曲线中,纵坐标仍为概率密度,横坐标是统计

量t 而不是u 。t 定义为 或

t 分布曲线随自由度f =n-1变化,当n →∞时,t 分布曲线即是正态分布。 三、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 (一)平均值的精密度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x S 与样本的标准偏差(即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S 的关系:

(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我们以x 为中心,在一定置信度下,估计μ值所在的范围(x ±tS ),称为单次测量值的置信区间:

μ=X ±ts

我们以x 为中心,在一定置信度下,估计μ值所在的范围)(x tS x ±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注意:

1. 置信度越大且置信区间越小时,数据就越可靠

2. 置信度一定时,减小偏差、增加测量次数以减小置信区间

3. 在标准偏差和测量次数一定时,置信度越大,置信区间就越大

2

2

2)(21)(σ

μπσ--==x e x f y σ

μ-=x u 令2

2

21)(u e x f y -

==?πσdu dx ?σ=又du )u (du e 21dx )x (f 2u 2

φ=π=

?-2

2

21)( u e u y -==π

φ即x S x t μ-=n

S

S x =n tS

x tS x x ±

=±=μ

四、显著性检验

在分析工作中常碰到两种情况:○1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是否存在显

著性差异; ○

2不同的人或不同单位,用相同的方法对试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要用统计的方法加以检验。 (一) F 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用于

判断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偶然误差是否显著不同。(用来做什么?考点)

检验步骤:

计算两组数据方差的比值F , 查单侧临界临界值21,,f f F α比较判断:

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别,S 1与S 2相当。 两组数据的精密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别,S 2明显优于S 1。

(二)t 检验:将平均值与标准值或两个平均值之间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的准确度是否存

在显著性差异,用来判断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用来做什么?考点)

1. 平均值与标准值(真值)比较 检验步骤:

a) 计算统计量t ,n S

x t μ-= b )查双侧临界临界值f P,t

比较判断:

1) 当t ≥f P,t 时,说明平均值与标准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方法或操作中有较大的系统误差存在,准确度不高;

2) 当t

2. 平均值与平均值比较:两个平均值是指试样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测定,或同一分析人员用

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仪器测定。

检验步骤:

计算统计量t , 式中SR 称为合并标准偏差: 查双侧临界临界值f P,t (总自由度 f =n 1+n 2-2) 比较判断:

当t ≥f P,t 时,说明两个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两个平均值中至少有一个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

当t < f P,t 时,说明两个平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个平均值本身可能没有系统误差存在,也可能有方向相同、大小相当的系统误差存在。

注意:要检查两组数据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必须先进行 F 检验,确定两组数据

)(2122

2

1S S S S F >=21,,f f a F

F <21,,f f a F F >2

12

121n n n n s x x t R +??

-=()()2

n n 1n s 1n s s 2122

2121R -+-+-=

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如果有,则不能进行t 检验。

华南理工分析化学试卷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专业2011-2012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偶然误差呈正态分布; 2.下列各项会造成偶然误差的是()A.使用未经校正的滴定管; B.试剂纯度不够高; C.天平砝码未校正; D.在称重时环境有振动干扰源。 3.某同学根据置信度95%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时,下列结论错误的为:()A.测定次数越多,置信区间越窄; B.测定次数越少,置信区间越宽; C.置信区间随测定次数改变而改变; D.测定次数越多,置信区间越宽。 4.对于反应速度慢的反应,通常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进行滴定()A.提高反应常数;B.间接滴定; C.返滴定;D.置换滴定。 5.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碱灰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消耗HCl V1mL,再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消耗HCl V2mL,已知V1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误差是以真值为标准的,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的,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所谓“误差”,实质上仍是偏差 B.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 C.对偶然误差来说,大小相近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 D.标准偏差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测定的数据而获得的 2.四位学生进行水泥熟料中SiO2 , CaO, MgO, Fe2O3 ,Al2O3的测定。下列结果(均为百分含量)表示合理的是() A.21.84 , 65.5 , 0.91 , 5.35 , 5.48 B.21.84 , 65.50 , 0.910 , 5.35 , 5.48 C.21.84 , 65.50 , 0.9100, 5.350 , 5.480 D.21.84 , 65.50 , 0.91 , 5.35, 5.48 3.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正确关系是() A.准确度不高,精密度一定不会高B.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也高 C.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D.两者没有关系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精密度高,准确度也一定高B.准确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C.增加测定次数,不一定能提高精密度D.偶然误差大,精密度不一定差 5.以下是有关系统误差叙述,错误的是() A.误差可以估计其大小B.误差是可以测定的 C.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D.它对分析结果影响比较恒定6.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会产生() A.系统误差B.试剂误差C.仪器误差D.偶然误差 7.下列误差中,属于偶然误差的是() A.砝码未经校正B.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C.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D.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8.可用于减少测定过程中的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进行仪器校准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9.下列有效数字位数错误的是() A.[H+]=6.3×10-12mol/L (二位) B.pH=11.20(四位) C.CHCl=0.02502mol/L (四位) D.2.1 (二位) 10.由计算器算得9.250.21334 1.200100 ? ? 的结果为0.0164449。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将结果修约 为() A.0.016445B.0.01645C.0.01644D.0.0164 11.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B.随机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是均等的C.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D.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12.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表述() A.置信水平愈高,测定的可靠性愈高B.置信水平愈高,置信区间愈宽 C.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D.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13.在分析工作中要减小测定的偶然误差可采取()方法

分析化学(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第六版)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 误差 一、系统误差 定义: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误差,也称可测误差 二、偶然误差 定义: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也叫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呈正态分布。 三、过失误差 1、过失误差:由于操作人员粗心大意、过度疲劳、精神不集中等引起的。其表现是出现离 群值或异常值。 2、过失误差的判断——离群值的舍弃 在重复多次测试时,常会发现某一数据与平均值的偏差大于其他所有数据,这在统计学上称为离群值或异常值。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 (1)Q 检验法:该方法计算简单,但有时欠准确。 设有n 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x 1,x 2,…,x n-1,x n ,其中x 1或x n 可能为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到Q 表值;若Q >Q 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2)G 检验法:该方法计算较复杂,但比较准确。 若G > G 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第二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准确度与误差 1.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正确性,越接近准确度越高。 系统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误差:准确度的高低可用误差来表示。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之分。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实值μ之差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二、精密度与偏差 1.精密度:平行测量值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重现性,越接近精密度越高。 偶然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2.偏差精密度的高低可用偏差来表示。 偏差的表示方法有 (1)绝对偏差 :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x x d i -= (2)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n x -x d n 1 i i ∑==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100%x d ?= r d min max X -X X X Q 相邻 离群-=S X X G -= 离群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作业05参考答案(第7章)

《分析化学》作业-5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 7-1 简单答下列问题 a. 稀HCl 介质中用KMnO 4滴定Fe 2+为什么会产生误差?可如何防止? 答:KMnO 4氧化Fe 2+的反应会诱导KMnO 4氧化Cl -,因此产生正误差。可加入防止溶液:MnSO 4-H 3PO 4-H 2SO 4抑制诱导反应。 b. 标定KMnO 4溶液浓度时,为什么要控温度在70~80?C ?滴定过程中KMnO 4红色褪去先慢后快的原因是什么? 答:KMnO 4氧化草酸的反应较慢,提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度,但温度过高会导致草酸分解而使标定结果偏高,需控制温度在70~80?C 。KMnO 4氧化草酸属自催化反应,产物Mn 2+可催化该反应加速。刚开始滴定时反应较慢,KMnO 4褪色较慢;随着反应进行,不断产生的催化剂Mn 2+使反应速度逐渐加快,KMnO 4褪色也变快。 c. 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K 2Cr 2O 7为氧化剂滴定Fe 2+时,需在H 3PO 4-H 2SO 4介质中进行。H 3PO 4的作用是什么? 答:H 3PO 4可与Fe 3+配位,一方面降低了电对Fe 3+/Fe 2+的电极电位,使二苯胺磺酸钠变色时的电位落在滴定突跃之内,满足了对终点误差的要求;另一方面配合物无色,避免了滴定产物Fe 3+的黄色对终点观察的影响。 d. 若Na 2S 2O 3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CO 2,则用此标液标定I 2溶液浓度时会产生何 种误差?应如何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相关反应:↓++=+---S HCO HSO CO H O S 3332232 +- -++=++H 2I 2HSO O H I HSO -4223(Na 2S 2O 3滴定I 2) 答:若Na 2S 2O 3标准溶液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收了CO 2,在酸性条件下会有部分Na 2S 2O 3发生 歧化反应:S SO H H 2O S 32232+=++-,所产生的H 2SO 3与I 2的反应为1:1关系,因此这 部分Na 2S 2O 3与I 2反应的计量关系为1:1,而其余Na 2S 2O 3与I 2反应的计量关系为2:1,由此可知一定量的I 2溶液所消耗Na 2S 2O 3标准溶液体积比正常情况下偏少,因此所测I 2浓度比其实际浓度偏低。在配制好的Na 2S 2O 3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CO 3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f. 间接碘量法中淀粉指示剂为什么要在接近终点时才能加入?

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举

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 举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和中和热的测定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四种定量实验。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四种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定量实验的难点。现就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举如下: 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500mL.1mol/LNaOH溶液为例) 1、NaOH药品不纯(如NaOH中混有少量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时,称量时间过长。由于部分NaOH 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得到Na2CO3和NaOH 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时,若用滤纸称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 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 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总结]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总结]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本学期担任2015级生物技术及应用班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工作,对学生经过近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作出总结,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结合课本内容和专业对口岗位,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收集每课的知识要点,及时整改。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该班二分之一的学生都是文科生,对于高中化学不熟悉,这就需要把教材内容讲解得通俗化、生动化、幽默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我还将比较简单的章节让学生自学,自己做PPT并给大家讲,加强学生互动能力,让他们能够说出来。认真关注课堂,使课堂教学紧张有序地进行下去。解决学生提出的棘手问题时要灵活多样。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老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均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让学生准确掌握各章节的知识点 为了让学生尽快准确地记忆各章节的知识点,我每章节都做一次小结,明确告诉学生哪个知识点是教学重点,哪个是需要务必记住的,哪个是掌握了解就可以的,做到层析分明,让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掌握全部知识点,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点。对于考试不能达到理想分数的学生,要求学生写出试卷分析,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迎头赶上。 以上是近一学期的工作经验积累,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的成绩还不尽如人意,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还不端正,学习劲头还不足,部分容易小富即安,不求上进,自我满足。这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感谢您的阅读!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测试试题A卷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A卷

————————————————————————————————作者:————————————————————————————————日期:

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 《 分析化学 》试卷(A 卷) (2008.12) 注意事项: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形式:闭 卷 4. 本试卷共 五 大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下表,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有效数字是指 A .自然数 B.可靠数字 C.非测量值 D. 测量中可靠数字和一位欠次准数字之和 2.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采用: A. 格鲁布斯法 B. t 检验 C. Q 检验 D. F 检验 3.某化验员测定样品的百分含量得到下面结果:30.44,30.48,30.52,30.12, 按Q 检验法(Q (0.9)=0.76)应该弃去的数字是: A. 30.44 B. 30.52 C. 30.48 D. 30.12 4.滴定度是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式之一,其表达式为(A 为被测组分,B 为标准溶液): A. T A/B = m A /V B B. T B/A = m B /V A C. T A/B = V B / m A D. T B/A = V B / m A 5..在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 .HCN-NaCN , B .H 3PO 4- Na 3PO 4 C .H 2CO 3 - NaHCO 3 D . NH 4+ - NH 3 6.下列物质中,可以直接配成标准溶液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 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座位号 ( 密 封 线 内 不 答 题 )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一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教学要求: 1、了解误差的意义和误差的表示方法 2、了解定量分析处理的一般规则 3、掌握有效数字表示法和运算规则 重点、难点: 误差的表示方法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一、误差:测定结果与待测组分的真实含量之间的差值。 二、分类: ㈠、系统误差:由某些确定的、经常性的原因造成的。在重复测定中,总是重复出现,使测定结果总是偏高或偏低 1、特点: 重现性: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测定时会重复出现 单向性:测定结果系统偏高或偏低 可测性:数值大小有一定规律 2、原因: ① 方法误差 ② 仪器和试剂误差 ③ 操作误差 ㈡、随机误差(偶然误差):有不固定的因素引起的,是可变的,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正,有时负。 1、特点:符合正态分布 2、规律:对称性:绝对值相同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单峰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大,大误差出现的几率小。很大的误差出现的几率近于零;有界性:随机误差的分布具有有限的范围,其值大小是有界的,并具有向μ集中的趋势。 第二节 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以准确度与精密度来评价测定结果的优劣 一、准确度与误差: 1、准确度:真值是试样中某组分客观存在的真实含量。测定值X与真值T相接近的

程度称为准确度。 测定值与真值愈接近,其误差(绝对值)愈小,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愈高。因此误差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标志。 2、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E a ===x-T(如果进行了数次平行测定,X为平均值) 相对误差:E r === 100×T E a % 3、误差有正、负之分。 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 当测定值小于真值时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 二、精密度与偏差 1、精密度:一组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称为精密度 2、表示方法:用偏差表示 如果测定数据彼此接近,则偏差小,测定的精密度高; 如果测定数据分散,则偏差小,测定的精密度低; ⑴、绝对偏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绝对偏差:d i =x i -(i=1,2,…,n) ? x 平均偏差:d =n d d d n ±±±…21=∑=n i i d n 1 1 相对平均偏差:d r = 100×x d % ⑵、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总体:一定条件下无限多次测定数据的全体 样本:随机从总体中抽出的一组测定值称为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所含测定值的数目称为样本的大小或样本容量。 若样本容量为n,平行测定数据为x 1、x 2、 …、x n ,则此样本平均值为x=∑i x n 1 当测定次数无限多时,所得的平均值即总体平均值μ x n ∞ →lim =μ 当测定次数趋于无限时,总体标准偏差σ表示了各测定值x 对总体平均值 μ的偏离程度: σ= n x i ∑?2 )(μ σ2称为方差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其数据处理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准确测定试样中组分的含量,因此分析结果必须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在定量分析中,由于受分析方法、测量仪器、所用试剂和分析工作者主观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不完全一致。即使采用最可靠的分析方法,使用最精密的仪器,由技术很熟练的分析人员进行测定,也不可能得到绝对准确的结果。同一个人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种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这表明,在分析过程中,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分析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的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6.1 误差与准确度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accuracy )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别越小,则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error )来衡量,误差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true value )之间的差值。误差又可分为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和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绝对误差(E )表示测定值(x )与真实值(x T )之差,即 E =x - x T (2-13) 相对误差(E r )表示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即 %100T r ?= x E E (2-14) 例如,分析天平称量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g 和 g ,假设两物体的真实值各为 g 和 g ,则两者的绝对误差分别为: E 1= g E 2= g 两者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E r1=%1006381 .10001.0?-= % E r2=%1001638 .00001.0?-= % 由此可见,绝对误差相等,相对误差并不一定相等。在上例中,同样的绝对误差,称量物体越重,其相对误差越小。因此,用相对误差来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更为确切。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值。正值表示分析结果偏高,负值表示分析结果偏低。 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误差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 )两

分析化学总结

第二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 误差 一、系统误差 定义: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误差,也称可测误差 二、偶然误差 定义: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也叫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呈正态分布。 三、过失误差 1、过失误差:由于操作人员粗心大意、过度疲劳、精神不集中等引起的。其表现就是出现离 群值或异常值。 2、过失误差的判断——离群值的舍弃 在重复多次测试时,常会发现某一数据与平均值的偏差大于其她所有数据,这在统计学上称为离群值或异常值。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 (1)Q 检验法:该方法计算简单,但有时欠准确。 设有n 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x 1,x 2,…,x n-1,x n,其中x 1或x n 可能为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根据测定次数与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到Q 表值;若Q >Q 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2)G 检验法:该方法计算较复杂,但比较准确。 若G > G 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第二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一、准确度与误差 1、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正确性,越接近准确度越高。 系统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误差:准确度的高低可用误差来表示。误差有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之分。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实值μ之差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二、精密度与偏差 1.精密度:平行测量值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重现性,越接近精密度越高。 偶然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2.偏差精密度的高低可用偏差来表示。 偏差的表示方法有 (1)绝对偏差 :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x x d i -= (2)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n x -x d n 1i i ∑==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100%x d ?=r d min max X -X X X Q 相邻离群-=S X X G -=离群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作业02参考答案(第4章)

《分析化学》作业-2 第四章 化学分析法概述 1 4-1 市售浓盐酸的相对密度为1.2 g ?mL -1,含HCl 约为37%。(1)求其摩尔浓度;(2)欲配制2 L 0.1 mol ?L -1 HCl 溶液,应取多少毫升浓盐酸? 解:(1)1L mol 12 5.36/%3710002.1c -?=??= (2)mL 1712 200010.0v =?= 4-2 现有0.25 mol ?L -1 HNO 3溶液2 L ,欲将其配制成浓度为1.0 mol ?L -1 HNO 3溶液,需加入6.0 mol ?L -1的HNO 3多少mL ?(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解:()??+=+?225.0V 0.6V 20.1V=0.3 L=300 mL 4-3 称取2.5420 g KHC 2O 4? H 2C 2O 4?2H 2O 配制成250.0 mL 溶液,移取25.00 mL 该溶液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 4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 4溶液29.14 mL 。求:(1)KMnO 4溶液浓度; (2)KMnO 4溶液对32O Fe 的滴定度432KMnO /O Fe T 。(已知:2.254M O H 2O C H O KHC 242242=??; 7.159M 32O Fe =)相关反应:O H 8CO 10Mn 2H 16O C 5MnO 222224 24+↑+=++++-- ++→→2332Fe 2Fe 2O Fe ;O H 4Fe 5Mn H 8Fe 5MnO 23224++=++++++- 解:(1)O H 2O C H O KHC O C H KMnO 2422424224n 5/4n 5/2n ??== 1 KMnO O H 2O C H O KHC O H 2O C H O KHC L mol 02745.002914 .05102.25445420.2V 1540.25000.25M m c 42422422422424KMnO -?????=????=???= (2)1O Fe KMnO KMnO /O Fe m L g 01096.02 10007.159502745.0M 251000c T 324432-?=???=??= 4-4 无水Na 2CO 3可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HCl 溶液浓度。现欲标定浓度约为0.10 mol·L -1的HCl 溶液:(1)应称取Na 2CO 3基准物多少g ?(2)称量误差是多大?(3)欲控制称量误差≤0.1%,应如何操作?标定反应如下: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CO 3 解:(1)g 13.02/106025.010.02M V c m 3232CO Na HCl HCl CO Na =??==

化学实验误差分析总结

高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 第十章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 关于实验误差方面的总结 10.1 测定1mol气体体积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1.装置漏气 2.镁带含有跟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3.称量后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膜 4.反应结束后,未用针筒抽气 5.硫酸注入量不足10ml,使镁带有剩余 6.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体积偏小的误差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1.最后计算氢气体积时没有扣去硫酸的体积 2.反应放热,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较大 3.镁带中含有产生气体比等质量的镁产生气体多的杂质(如Al 等) 4.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偏大的误差 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加热不彻底造成硫酸铜晶体未失去全部结晶水 2.失去全部结晶水后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在空气中冷却) 3.取用的样品中混有前面同学操作后的无水硫酸铜 4.晶体中含有不挥发杂质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1.加热时有晶体溅出(用玻璃棒搅拌时被沾去一点硫酸铜) 2.坩埚不干燥 3.晶体表面有水 4.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5.晶体中含有受热易分解的杂质 6.为了测定一包白色粉末的质量,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 左盘,并需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测得药品的质量为m(砝码)和m(游码的移动) 10.3酸碱滴定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1.用以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2.滴定时,摇动锥形瓶不慎溅出几滴溶液

1.锥形瓶洗净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2.装酸液的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3.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装入标准溶液 4.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一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滴定结束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值比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大,结果造成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大 若同一次读数采用俯视,则使测得待测液浓度偏小。

高三化学 中和热测定实验误差分析

中和热概念及分类 ?一、定义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定义要点: ?1.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 ?2.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中和热均为57.3 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 kJ·mol-1; ?3.以生成1 mol 水为基准. ?二、注意点: ?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来测定的,因此书写它们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 mol 水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 ?KOH(aq)+1/2H2SO4(aq)==== 1/2K2SO4(aq)+H2O(l);ΔH=-57.3 kJ·mol-1 ?实质:H++OH- =H2O,当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都有:H+(aq) +OH- (aq) =H2O(l);ΔH =-57.3kJ/mol ?三、分类与实例

?发生中和反应时,由于所用的酸和碱有强弱不同,又有一元、二元或多元之分,因而中和热各不相同。 ?(1)一元强酸跟一元强碱的中和热 ?一元强酸跟一元强碱中和时,中和热为-57.3 kJ/mol。 ?(2)一元强酸跟一元弱碱或一元弱酸跟一元强碱的中和热 ?如果有一元弱酸或弱碱参加中和反应,其中和热所放出热量一般都低于57.3 kJ/mol,也有个别高于57.3 kJ/mol的。这主要取决于弱酸或弱碱电离时吸热还是放热。 一般地说,弱酸或弱碱的电离是吸热的,因此,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还要扣除电离时吸收的那部分热量,中和热也就低于57.3 kJ/mol。 例如,1 mol CH3COOH跟1 mol NaOH溶液反应时,中和热是56.0 kJ/mol。 ?有的弱电解质电离时是放热的。例如,1 mol 氢氟酸电离时放出 10.4 kJ/mol热量。当它跟1 mol NaOH溶液反应时,中和热是67.7 kJ/mol。 ?(3)二元酸跟一元强碱的中和热 ?二元酸的电离是分两步进行的,两个H+的中和热各不相同。中和第一个H+的中和热,等于57.3 kJ/mol减去二元酸电离出第一个H+所吸收的热量ΔH1;中和第二个H+的中和热,等于57.3 kJ/mol减去二元酸电离出第二个H+所吸收的热量ΔH2。因此,二元酸跟一元强碱的中和热ΔH可用下式表示: ?ΔH=-〔2×57.3 kJ/mol-(ΔH1+ΔH2)〕

分析化学实验答案总结

1.如果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此标准溶液滴定同一种盐酸溶液时可用甲基橙和酚酞为指示剂有何区别为什么 答:吸收二氧化碳,溶液中有碳酸钠. 如果以 甲基橙为指示剂 ,反应产物为氯化钠,应该没有影响. 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 ,反应产物为碳酸氢钠,相当于有一部分氢氧化钠没有参与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钙体积变大,结果偏大. 2.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多元酸能否用NaoH溶液滴定 答:看你要滴总酸还是分步滴定了.总酸肯定能滴,分步滴定的话要看这些酸的几个解离常数之间有没有差10的三次方以上. 能否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物质 答:不行.Na2C2O4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不易获得组分固定的晶体(都会带有数量不定的结晶水) 4.若以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溶液,属于那类滴定咋选择指示剂 答:酸碱滴定,指示剂可以选择酚酞,甲基橙,甲基红等。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一般选择甲基橙 5.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二氧化碳,为什么 答: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否则会溶于水中生成碳酸,将同时被滴定. 1. 在中和标准钙溶液中的盐酸时,能否用酚酞代替甲基红来指示为什么

答:不能。在缓冲剂NH3-NH4Cl环境下,pH=10,酚酞显红色,会干扰EBT由红色变为蓝色时的终点观察。而甲基红此时显黄色,可以被红色和蓝色掩盖,不会影响终点观察。2. 简述Mg—EDTA提高终点敏锐度的原理 答:这是因为:测定钙(镁)等离子时,常用铬黑T(EBT)作指示剂,而Ca2+与EBT的反应显色不如Mg2+与EBT的反应显色敏锐(变色易观察)。所以测定时,常加入Mg2+-EDTA,这样,在含Ca2+的溶液中加了Mg2+-EDTA后,由于Ca2+-EDTA的稳定性比Mg2+-EDTA强,所以,Mg2+-EDTA中的微量Mg2+能被Ca2+取代出来,而Mg2+与铬黑T的稳定性又大于Ca2+与铬黑T的,所以,最终是Mg2+与铬黑T显色了,终点时,就变成了Mg2+与铬黑T之间的变色了,更敏锐了。 3. 滴定为什么要在缓冲溶液中进行 答:控制PH,避免其他离子的影响,指示剂显色也与PH有关。 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1. 本实验中最好采用哪种基准物质来标定EDTA,为什么 答:用碳酸钙,水硬度的分析是指水中钙镁的总量,基准物质与被测物质一致,相同的分析方法,相同的分析元素,所以造成的误差最少。 2.在测定水的硬度时,... 在测定水的硬度时,先于3个锥形瓶中加水样,再加NH3-NH4Cl缓冲液,三乙醇胺溶液,铬黑T 指示剂,然後用EDTA溶液滴定,结果会怎样 答:变兰 3.为什么要在稀热盐酸中且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沉淀剂沉淀BaSO4HCl假如太多有...答:硫酸钡是一种细晶形沉淀,要注意控制沉淀条件生成较大晶体的硫酸钡。因此必须在热稀盐酸中不断搅拌下沉淀同时要缓慢滴加沉淀剂和搅拌,减少硫酸钡沉淀中包藏的硫酸杂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复习 练习题

复习提纲:第一章分析化学导言 1. 分析化学的定义(掌握) 2. 分析化学的任务(了解):知道什么是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 3. 分析化学的分类: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定义和特点(掌握);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时所对应按待测组分的含量(掌握);其他分类(了解) 4.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了解) 5. 定量分析一般过程(了解) 6. 结果的表达(固体试样用百分含量表示!液体或气体视要求而定) 复习提纲:第二章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处理 1. 样品的采集 基本原则:代表性、不变性和取样量适当(掌握) 采集方式:随机取样(掌握)、针对性取样、周期性取样等 随机性取样原则(掌握):总体中各部分有相同的被采集概率;在一定准确度要求下,尽可能降低采样费用 固体样品最小采集质量:Q Kd2(掌握) 固体样品的制备:四分法缩分及缩分次数(掌握) 2. 样品的处理 目的和基本要求(掌握);要知道样品处理过程是整个分析过程中耗时最久且引入误差最大的环节!无机样品的处理:溶解(常用酸碱的使用,常识);熔融(掌握);半熔法(了解) 有机样品的处理:消解(掌握);溶解和萃取(了解) 复习提纲:第三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1. 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的表征: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掌握);偏差的定义和各种表示方法(掌握) 准确度(误差)和精密度(偏差)的关系(掌握) 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的特点、来源和消除办法、空白实验(掌握);随机误差的特点、来源及减小办法(掌握);过失(了解) 误差的传递:要知道分析过程中误差是不断积累的,最终误差取决于误差最大的环节,设计实验时应控制各环节误差水平接近;极值误差的定义及其在称样质量和滴定体积控制中的应用(掌握)2. 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 可疑数据(过失)的判断:Q检验法和格鲁布斯检验法(掌握) 显著性检验:测量值与标准值的比较的t检验(掌握);两组数据精密度比较的F检验((掌握))和两组数据测量值比较的F+t检验(了解) 置信区间(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掌握) 3. 有效数字的定义、加减和乘除的运算规则、关于有效数字的若干规定(掌握)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其数据处理

2.6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准确测定试样中组分的含量,因此分析结果必须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在定量分析中,由于受分析方法、测量仪器、所用试剂和分析工作者主观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不完全一致。即使采用最可靠的分析方法,使用最精密的仪器,由技术很熟练的分析人员进行测定,也不可能得到绝对准确的结果。同一个人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种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这表明,在分析过程中,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分析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的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6.1 误差与准确度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accuracy )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别越小,则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error )来衡量,误差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true value )之间的差值。误差又可分为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和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绝对误差(E )表示测定值(x )与真实值(x T )之差,即 E =x - x T (2-13) 相对误差(E r )表示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即 %100T r ?= x E E (2-14) 例如,分析天平称量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6380 g 和0.1637 g ,假设两物体的真实值各为1.6381 g 和0.1638 g ,则两者的绝对误差分别为: E 1=1.6380-1.638= -0.0001 g E 2=0.1637-0.1638= -0.0001 g 两者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E r1=%1006381.10001.0?-= -0.006% E r2= %1001638 .00001.0?-= -0.06% 由此可见,绝对误差相等,相对误差并不一定相等。在上例中,同样的绝对误差,称量物体越重,其相对误差越小。因此,用相对误差来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更为确切。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值。正值表示分析结果偏高,负值表示分析结果偏低。 2.6.2 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误差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 )两大类。也有人将操作过失造成的结果与真值间的差异叫做“过失误差”。其实,过失是错误,是实验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

1、NaOH药品不纯(如NaOH中混有少量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时,称量时间过长。由于部分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 ,得到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时,若用滤纸称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 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 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待测液被稀释,测定结果偏低。 19、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再取待测液,造成待测液实际用量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20、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出就取液入锥形瓶,由于气泡填充了部分待测液,使得待测液体积减小,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1、滴定前,锥形瓶用水洗涤后,或锥形瓶中残留水,未干燥,或取完待测液后再向锥形瓶中加点水便于观察,虽然待测液体积增大,但待测液浓度变小,其物质的量不变,无影响。 22、滴定前,液面在“0”刻度线之上,未调整液面,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复习攻略与心得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629物理化学(一)和880分析化学,复试是基础化学。专业研究方向包括化学动力学、催化作用与催化剂、应用量子化学、电化学及燃料电池、材料化学、纳米化学及技术等。先说一些数据,每年华工化学与华工学院的考研人数超过1200人,招生约240,其中保研人数约1/3,所以考研成功的概率约15%,竞争压力是挺大的。尤其是热门专业的竞争更剧烈,录取率更低。好了,看到这可能很多人已经犹豫要不要放弃或者转考其他学校了。其实不必紧张,热门学校必然有值得你去拼搏的地方。考研决心很重要,尽管很多人考研,但是真正认真备考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如果没有理由和动力去支撑自己的考研之路,是很难坚持走下去的。我的理由之一就是实现我高考遗落的目标——华南理工大学。我本科是普通二本学校,初试总分389(政治75/英语63/分析125/物化126),排名第6位,处于中间偏上。复试比较顺利,英语口语发挥得不是很好,分数比较低,我得了二等奖学金,不用交学费,挺爽的。回想当时考研复习的时光,我经历了很多,其中有苦有乐,也有很多经验想和大家分享。近来有师弟师妹问我复习经验,于是写下这篇心得,仅供各位参考。之前看过别人写的经验,讲自己考研挺轻松,没花多少时间,那大多数是假的,当然我也不否定有些天才的存在。若还有其他问题家抠衣舞铃陆舞衣贰舞漆叁跟我探讨探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但是不要骚扰哦,呵呵)。 一、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 629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第五版)华东理工大学化学院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629物理化学(一):《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心得:其实这些书都就是自己本科学的专业教材或者相似教材。很多人都会问,有没有复习重点呀?事实上,看过历年真题就知道,考的多数是很基础的内容,但是想考高分还是得把书本好好复习,争取把课本上的每个知识点都看一遍。另外,可以购买一些考研资料,配合书本复习,吸取前人经验,复习起来也没那么枯燥,效率也比较高。 629物理化学(一)考试大纲 一. 绪论与气体性质:1. 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学习目的。2.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分压和道尔顿定律、分容和阿马格定律)。3. 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4. 了解实际气体的液化和临界性质。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1.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

专题复习实验常见误差分析

专题复习实验常见误差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和中和热的测定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四种定量实验。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四种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定量实验的难点。 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500mL.1mol/L NaOH溶液为例) 1、NaOH药品不纯(如NaOH中混有少量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时,称量时间过长。由于部分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 ,得到Na2CO3和NaOH 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时,若用滤纸称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 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 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待测液被稀释,测定结果偏低。 19、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再取待测液,造成待测液实际用量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20、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出就取液入锥形瓶,由于气泡填充了部分待测液,使得待测液体积减小,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1、滴定前,锥形瓶用水洗涤后,或锥形瓶中残留水,未干燥,或取完待测液后再向锥形瓶中加点水便于观察,虽然待测液体积增大,但待测液浓度变小,其物质的量不变, 无影响。 22、滴定前,液面在“0”刻度线之上,未调整液面,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23、移液管悬空给锥形瓶放待测液, 使待测液飞溅到锥形瓶外,或在瓶壁内上方附着,未被标准液中和,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偏小, 测定结果偏低。 24、移液管下端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内, 使待测液体积偏大,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 测定结果偏高。 25、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读数, 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6、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仰视刻度线, 读数偏大,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 测定结果偏高。 27、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8、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仰视滴定管刻度线,读数偏大,滴定后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9、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部分标准液用来填充气泡所占体积,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0、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液或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1、滴定达终点后,滴定管尖嘴处悬一滴标准液,造成实际进入锥形瓶的标准液减少,使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2、滴定前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了后,溶液变红,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