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通信电缆线路概述

第一章 通信电缆线路概述
第一章 通信电缆线路概述

第1章 通信电缆线路概述

本章内容

1.现代通信网及其传输技术

2.通信线路简介

3.全塑电缆线路的传输衰减及传输方式

本章重点

1.现代通信网的构成、我国电话网的结构和本地电话网的概念及其类型

2.现代通信传输技术和全塑电缆线路的传输衰减及传输方式

本章难点

全塑电缆线路的传输衰减及传输方式

本章学时数

4学时(理论教学)

学习本章目的和要求

1.了解现代通信网的构成、树立全程全网概念

2.掌握我国电话网的结构、本地电话网的概念及类型、现代通信传输技术及全塑电缆线路的传输衰减和传输方式

1.1 现代通信网及其传输技术

本节简要介绍通信网、电话网和现代通信传输技术(电缆、光缆、微波和卫星通信)。树立“全程全网”概念,为学习后续章节奠定基础。

1.1.1现代通信网简介

1.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Node)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Link)组成,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之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一个简单的通信网络如图1—1所示。

2.通信网的构成和分类 

(1)通信网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通信网包括硬件和软件。通信网的硬件一般由终端设备、传输系统和转接交换系统等三部分电信设备构成,是构成通信网的物理实体;为了使全网协调合理地工作,还要有各种规定,如信令方案、各种协议、网路结构、路由方案、编号方案、资费制度与质量标准等,这些均属于软件。

(2)通信网的分类

①按电信业务的种类分为:电话网、电报网、用户电报网、数据通信网、传真通信网、图像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

②按服务区域范围分为:本地电信网、农村电信网、长途电信网、移动通信网、国际电信网等。

③按传输媒介种类分为:架空明线网、电缆通信网、光缆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用户光纤网、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网等。

④按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宽带交换网等。

⑤按结构形式分为:网状网、星形网、环形网、栅格网、总线网等。

⑥按信息信号形式分为:模拟通信网、数字通信网、数字/模拟混合网等。

⑦按信息传递方式分为:同步转移模式(STM)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异步转移模式(ATM)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等。

图1—1 简单通信网图1—2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形式

3.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网型、星形、复合型、环型和总线型等,如图1—2所示。

(1)网型网

有代表性的网型网是完全互连网结构。具有N个节点的互连结构需要N(N-1)/2条传输链路。N值较大时传输链路将很大,链路利用率将很低。这种网络结构经济性较差,但接续质量和网络稳定性较好。

(2)星型网

具有N个节点的星型网共需(N-1)条传输链路。显然,N值较大时它会较网型网节省大量的链路。但这种网络因需要设置转接中心而增加费用。

(3)复合型网

由网型网和星型网复合而成。它以星型网为基础,在通信量较大的地区构成网型网。这种网络结构兼取了上述两种网络的优点。

(4)环型网和总线型网

这两种网络在计算机通信中应用较多,在这种网中一般传输速率较高。它要求各节点和总线终端节点有较强的信息识别和处理能力。

4.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1)一般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对通信网一般提出三个要求: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网路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

(2)电话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对电话通信网在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要求:接续质量、传输质量、稳定质量

5.现代通信网的构成及发展

(1)现代通信网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除了有传递各种用户信息的业务网之外,还需要有若干支撑网。现代通信网的构成如图1—3所示。

①业务网 业务网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业务网包括电话网、数据网、智能网、移动通信网等,可分别提供不同的业务。

②支撑网 支撑网是使业务网正常运转,增强网络功能,提供全网服务质量,以满足用户需求的网络。在各个支撑网中传送相应的控制、检测信号。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

(2)现代通信网的发展

现代通信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六化”,即通信技术数字化、通信业务综合化、网络互通融合化、通信网络宽带化、网络管理智能化和通信服务个人化。

图1—3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示意图图1—4 电话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图

1.1.2本地电话网的构成

1.电话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电话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是提供从任一个终端到另一个终端传送话音信息的路由,完成信息传输、信息交换后,为终端提供良好的服务。电话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如图1—4所示。

(1)终端设备 

在电话业务中,终端设备就是电话机。

(2)传输设备 

传输设备是指终端设备与交换中心以及交换中心到交换中心之间的传输线路及其相关设备。

(3)交换设备 

交换设备根据主叫终端所发出的选择信号来选择被叫终端,使这两个终端建立连接,然后经过交换设备所连通的路由传递电信号。

2.电话网的结构

电话网是开放电话业务为广大用户服务的通信网络。最早的电话通信形式只是两部电话机中间用导线连接起来便可通话,但当某一地区电话用户增多时要想使众多用户相互间都能

两两通话,便需设一部电话交换机,由交换机完成任意两个用户的连接,这时便形成了一个以交换机为中心的单局制电话网。在某一地区(或城市)随着用户数继续增多,便需建立多个电话局,然后由局间中继线路将各局连接起来,形成多局制电话网。

(1)我国传统的五级电话网结构

电话网基本结构形式分为多级汇接网和无级网两种,过去的电话网络采用多级汇接制。我国传统电话网由四级长途交换中心和一级本地网端局组成五级结构。其中一、二、三、四级的长途交换中心构成长途电话网,由本地网端局和按需要设置的汇接局组成本地电话网。我国传统电话网的网路结构如图1—5所示。电话网的等级分为五级,C1为大区交换中心,C2为省交换中心,C3为地区交换中心,C4为县交换中心。到1992年底我国共有8个C1(北京、天津、沈阳、上海、南京、广州、西安、成都),有3个国际局(北京、上 海和广州)。本地电话网的网路结构一般设置汇接局(Tm)和端局(C5)两个等级。Tm局可分为市话汇接局、郊区汇接局、农话汇接局等,C5称五级交换中心,即本地电话网端局。

图1—5 我国传统电话网的网路结构 图1—6 我国长途网的两级网路结构按电话使用范围分类,电话网可分为本地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和国际长途电话网。

①本地电话网

是指在一个统一号码长度的编号区内,由端局、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以及用户线、电话机组成的电话网。

②国内长途电话网

是指全国各城市间用户进行长途通话的电话网,网中各城市都设一个或多个长途电话局,各长途局间由各级长途电路连接起来。

③国际长途电话网

是指将世界各国的电话网相互连接起来进行国际通话的电话网。为此,每个国家都需设一个或几个国际电话局进行国际去话和来话的连接。一个国际长途通话实际上是由发话国的国内网部分、发话国的国际局、国际电路和受话国的国际局以及受话国的国内网等几部分组成的。

(2)我国现代电话网的三级结构

五级电话网采用多级汇接,转接次数多、呼损大、传输质量低、可靠性差。现代电信网不但要传电话还要传数据业务,传统的电话网已不能满足要求。由于长途交换机容量增加,全国光缆干线建成,以及各省内本地网的扩大,我国电信网近年来已将C1和C2、C3和C4合并成同级处理,电话网已由原来的五级交换中心转化为三级交换中心,即由原来的C1、C2两级长途交换中心变为一级省际交换中心DC1,由原来的C3、C4两级交换中心组成一级汇接本地网的长途交换中心DC2。 DC1和DC2构成我国两级长途网结构,如图1—6所示。

DC1的各交换机间采用网状网连接,DC1与DC2间采用星状网连接,为了既保证任意两点间建立通信,又使通信链路有较高的利用率,根据地理条件、行政区域、通信流量的分布等条件设立汇接中心,每汇接中心汇接一定区域的通信流量,按直达路由、基干路由等多路由方式建立两交换节点间的连接。

由五级网演变成三级网,这对提高干线网效率和质量将起到良好作用。随着通信的不断发展,今后我国的电话网将进一步形成由一级长途网和本地网所构成的两级网络,实现长途无级网。这样,我国的电话网将由3个层面——长途电话网平面、本地电话网平面和用户接入网平面组成。

3.本地电话网(local telephone network)

本地电话网是指在一个长途编号区内,由若干端局(或端局与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及端局用户线所组成的自动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的主要特点是在一个长途编号区内只有一个本地网,同一个本地网的用户之间呼叫只拨本地电话号码,而呼叫本地网以外的用户则需按长途程序拨号。

我国本地电话网有两种类型:

(1)特大城市、大城市本地电话网;

(2)中、小城市及县本地电话网。

4.本地电话网的网络结构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和模拟电话交换机已在本地电话网内同时存在,部分本地电话网将是数、模混合网的格局。特大城市、大城市数模混合本地电话网一般采用两级网的网路结构,中、小城市及县本地电话网根据服务区的大小和端局的数量可以采用两级网的网路结构或网状网结构。

(1)两级网的网路结构

两级网的网路结构如图1—7所示。

(2)网状网结构

网状网结构如图1—8所示。

图1—7 两级网的网路结构图1—8 网状网结构

1.1.3现代通信传输技术

信息需要在一定的物理媒质中传播,我们将这种物理媒质称为传输媒质。传输媒质是传递信号的通道,提供两地之间的传输通路。传输从大的分类上来区分有两种,一种是电磁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叫做无线传输;另一种是电磁信号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叫做有线传输。现代通信传输方式可以用图1—9来概括。

常用的传输媒质目前主要有:

1.微波

微波通信技术问世已半个多世纪,它是在微波频段通过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无线通信手段。最初的微波通信系统都是模拟制式的,它与当时的同轴电缆载波传输系统同为通信网长途传输干线的重要传输手段,例如我国城市间的电视节目传输主要依靠的就是微波传输。微波通信的频率范围为300MHz~1000GHz。微波按直线传播,若要进行远程通信,则需要在高山、铁塔或高层建筑物顶上安装

是一种重要的传输手段,它具有通信频带

宽、抗干扰性强、通信灵活性较大、设备体

积小、经济可靠等优点。其传输距离可达几

千公里。主要用于长途通信、移动通信系统

基站(BS)与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的

信号传输及特殊地形的通信等。 图1—9 现代通信传输方式

2.通信卫星

卫星通信是在微波中继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

来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

面积大、通信容量大、用途广、通信质量好、抗破坏能力强等优点。一颗通信卫星总通信容

量可实现上万路双向电话和十几路彩色电视的传输。

高轨道通信卫星是运行在赤道上空约36000km的同步卫星。位于印度洋、大西洋、太

平洋上空的三颗同步卫星,基本可覆盖全球。

低轨道通信卫星是运行在500~1500km上空的非同步卫星,一般采用多颗小型卫星组

成一个星型网。若能做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上空都能看到其中一颗卫星,则通过星际通信

可覆盖全球。低轨道通信卫星主要用于移动通信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3.通信电缆

通信电缆主要包括双绞线电缆(对称电缆)、同轴电缆等。对绞电缆(Twisted Pair

Cable)是传统的话音通信媒质,使用最为广泛,是当前电信接入网的主体。在全球范围内,

对绞线缆接入比例高达94%,其通信业务正在向非话音业务方向发展。利用高速Modem上网,

其速率可达56kb/s,利用一线通ISDN方式上网,速率进一步上升到128kb/s,而利用更新

的ADSL方式,其下行速率为1.5—8Mb/s,作为新一代家庭网络应用方式,利用电话双绞线

的Home PAN速率也可达1—10Mb/s。因此,目前利用对绞电缆已形成了种类繁杂的各种宽

带接入新方式,并且日趋普遍。公共电话网(PSTN)中实现话音通信的主要传输媒质就是通

信电缆,电话通信线路广泛采用的是全塑通信电缆。

4.光纤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通信是以激光为载波,以光纤为传输媒质的一种通信方

式。光波的波长为微米级,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属于光波范围。目前光纤通信使用的波长多为近红外区内,即波长为850nm、1310nm和1550nm的三个传输窗口。光纤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损耗低、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易于敷设和资源丰富等众多优点,可广泛用于越洋通信、长途干线通信、市话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许多需要传输的场合。

1.2通信线路简介

本节简要介绍通信线路的发展(通信线路简史、电信线路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全塑电缆线路的主要特点。

1.2.1通信线路的发展

1.通信线路简史

通信线路是将电信号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的传输媒质。在有线电信中,它是传送电信号的导线,叫做电信线路。电信线路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架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光缆等主要阶段。

1844年,在美国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建造的电报线路是最早的商用架空明线,全长40英里,采用单根铜线传送电报。最早传送电报的海底电缆是1850年在法国和英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敷设的,也是单根铜线的电缆。1876年电话问世。最初的电话是利用电报线通话的。单根导线通话噪音很大,后来为了减少噪音干扰,电话明线和电缆都改用了双线环路。为了减少通话串音,又陆续采用明线交叉,即双线相互换位置的技术;在电缆中则采取双线相互扭绞的办法。将多对由两根相同线质、相同线径、相互绝缘的芯线相互扭绞而成的芯线组合在一起,便成了电缆,叫做对称电缆。对称电缆通常能传送频率为4MHz以下的电信号。为了传送更高频率的电信号,在3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电缆,叫做同轴电缆。这是由一根中心导线(内导体)和一根包围在它外面的圆管导体(外导体)组合而成的信息传输媒体。中心导体和圆管导体的轴线相同,故有同轴电缆之称。1941年,美国建成了第一条同轴电缆线路,可以同时开通480路电话,后来逐渐发展扩大、最后发展到一条同轴电缆上可同时开通10080和13200路电话。1970年,由于用于通信的激光器和光导纤维(光纤)相继研制成功,使通信传输媒体的容量进一步扩大。1976年,美国在亚特兰大用含有144根光纤的光缆建成了第一条光纤通信实验系统。1988年,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通信光缆敷设成功。成为欧美两大洲之间的骨干通信线路。

2.电信线路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19世纪70年代电信传入我国,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的业务首先通过海缆进入上海,在上海开办了电报局。丹麦、俄罗斯、英国等帝国主义相继侵占中国的电信主权。我国自主建设、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信线路,是188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高雄(旧名旗后)和台南(旧名府城)之间建设的明线电报线路,全长95华里。1962年,在北京和石家庄之间开通了我国设计制造的60路载波长途高频对称电缆。1976年,我国开通了自己设计制造的1800路京沪杭同轴电缆线路,同年还建成了中国上海与日本熊本县之间的海底同轴电缆

线路,可以开通480路电话。1978年,我国研制成功通信光缆,80年代以后逐渐用于长途通信线路,成为我国的主要通信手段。

1.2.2全塑电缆线路的特点

凡是电缆的芯线绝缘层、缆芯包带层、扎带和护套均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塑料制成的电缆称为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简称全塑电缆。我国从50~60年代开始小规模生产聚乙烯、聚氯乙烯实心小对数对绞式全塑电缆,80年代以来,从国外引进生产线,生产全塑、全色谱电缆。现已形成大对数(3600对、4800对、6000对)、细线径(0.32mm)、单位式结构、非填充型或全填充型、综合粘接护套全塑电缆。自1986年以来,国内市话通信线路大量采用了全塑电缆。

全塑电缆线路由于采用了全塑电缆,在技术经济方面具有下列特点:

1.全塑电缆电特性好,传输质量优良

当芯线绝缘采用高密度聚稀烃时,虽然衰减常数比空气纸绝缘电缆差,但力学、化学特性优良,尤其防潮和易于加工等性能,即使接头防潮处理不好,护套进水也不会马上影响通信;芯线绝缘电阻较高,对填充型和非填充型电缆,信息产业部标准分别要求不低于3000和10000M??km;串音防卫度高,由于基本单位(10对或25对)内各线对扭距不同,相当于线对间作了交叉;对于内屏蔽电缆,可传输PCM信号,线对利用率接近100%,一般空气纸绝缘电缆只有30%。

2.便于机械化、自动化施工

全塑电缆重量轻,电缆盘长长(200—300m),电缆接头少,护套光滑,便于运输和施工;芯线绝缘和单位间扎带的颜色采用全色谱,便于线对的编号、对号、接续、成端和配线等操作;芯线接续采用卡接法,接续可靠,可以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接续操作可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护套封合简单可靠,易于掌握,新技术培训时间短。

3.维护方便、故障少、使用寿命长

卡接法接续不用剥除芯线绝缘,导线不受损伤,断线故障少;电缆接头封合采用热缩套管等方法,不易进水,即使进水后也不会漫延;塑料护套是绝缘体,不会产生电灼伤、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所以全塑电缆使用寿命长;自承式架空不用挂电缆挂钩,所以施工方便。填充型全塑电缆不用气压维护。

4.投资经济

芯线采用细线径、护套以塑代铅,节省有色金属铜和铅;全塑电缆制造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全塑电缆重量轻,运输费用低,杆路负荷小;管道电缆小对数时可多条全塑电缆占用一个管孔,小线径时单条电缆可提高到4800~6000对,而铅包纸绝缘电缆0.5mm线径最多收容1200对。

1.3电缆线路的传输衰减及传输方式

本节简要介绍了电话通信的传输衰减、参考当量、响度评定值和电缆线路的传输方式(二线制与四线制、四线制的单缆制与双缆制)。

1.3.1传输衰减、参考当量和响度评定值

用户对通信的满意程度,是衡量通信质量的唯一标准。电话通信系统是从主叫(或被叫)用户的嘴一直到被叫(或主叫)用户的耳,包括声—电—声的变换和传送全部过程。所以电话通信质量的评定应包括发信(如送话器)质量,收信(如受话器)质量和信号的传输质量,

传输质量只是其中的一环。

图1—10 市内用户间传输衰减及分配(模拟局)1.传输衰减

我国市话通信网的传输标准规

定:在任意两用户间的最大传输衰减

在频率为800Hz 时为29dB,它包括两

端的用户线路、交换设备、中继线路等的衰减,市内任意两用户间的衰减分配如图1—10所示。

2.参考当量与响度评定值

本世纪初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始使用参考当量作为电话传输网规划、设计和质量评定的主要指标。

参考当量的含义是,经过训练的实验员将被测试的电话系统(包括两端话机之间的所有设备)与测试参考当量用的参考系统(NOSFER)按照严格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响度比较,当两个系统响度相等时,插入到参考系统中可变衰减器的衰减值即为被测系统的参考当量(RE)。如果将被测系统的一部分,如发送部分、接收部分、中继部分与参考系统相应部分进行比较,则相应称为发送参考当量(SRE)、接收参考当量(RRE)、中继链路参考当量(JRE)和全程参考当量(ORE)等。

响度评定值是将被测电话系统与测量响度评定值的参考电话系统(称为中间参考系统IRS)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响度比较后,等响时插入中间参考系境中可变衰减器的衰减值称为被测系统的响度评定值(LR)。响度评定值能够克服参考当量存在的许多缺点。同参考当量一样,有发送(SLR)、接收(RLR)、中继(JLR)、全程(OLR)响度评定值等。参考当量(RE)响度评定值(LR)也可统称为响度当量,是电话传输性能的衡量指标。一般参考系统优于被测系统,必须在参考系统中插入衰减器,所以响度当量具有衰减的单位(dB),有时把响度当量也称为响度衰减或参考衰减。由于可变衰减器插入到参考系统中,所以插入的衰减值越大,表示被测系统比参考系统听到的话音越弱,话音电平越低;插入的衰减值越小,说明被测系统听到的话音越强,话音电平越高,若被测系统比参考系统话音强时,应当在参考系统中插入“负衰减”即增益,两个系统听起来响度才相同,这时响度当量是负值。(备注①)

1.3.2电缆线路的传输方式

1.二线制与四线制

市话用户线路发话和受话信号共用同一对线路称为二线制。市话中继线路,由于采用PCM,传输的为数字信号,发话信号和受话信号分别在两对导线或两条光纤上传输,称为四线制。

①具体的指标分配请读者参考通信行业标准YD5006—2003

2.二、四线制的比较

(1)四线制电路稳定性高,通信距离长:因为放大器只能放大单向信号,局间中继线为二线制时,要设置差动系统分开发话和受话支路,而差动系统工艺要求高,否则放大器稳定性差。局间中继线为四线制时来、去信号由两对线分别传输,不用2/4线转换,放大器稳定性高,通信距离长。

(2)四线制可传送频分制模拟信号和时分制的数字信号,而二线制只能传输模拟信号。

(3)四线制电路近端串音防卫度小,传输数字信号时,一般市内通信全塑电缆要经过选线或采用双缆制、内屏蔽电缆。

3.四线制的单缆制与双缆制

四线制中如果用同一条电缆传输两个方向的信号称为单缆制。单缆四线制中回路间近端串音防卫度较低,必须选择近端串音防卫度大的两对线传输两个方向的信号,或在全塑电缆中把两个方向的回路群间加入内屏蔽层(PCM电缆)。采用双电缆制时两个方向的传输信号分别放在两条电缆的金属护套内,提高两对芯线间的近端串音防卫度。

本章小结

1.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组成,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之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其传输技术主要有电缆、光缆、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技术。

2.电话网基本结构形式分为多级汇接网和无级网两种,过去的电话网络采用多级汇接制。我国传统电话网由四级长途交换中心和一级本地网端局组成五级结构。由五级网演变成三级网,这对提高干线网效率和质量将起到良好作用。随着通信的不断发展,今后我国的电话网将进一步形成由一级长途网和本地网所构成的两级网络,实现长途无级网。本地电话网是指在一个长途编号区内,由若干端局(或端局与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及端局用户线所组成的自动电话网。

3.电信线路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架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光缆等主要阶段。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具有电传输特性优良,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施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线路质量好,维护方便,线路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建筑费用低等优点。

4.电缆线路的传输方式,分为二线制和四线制。传输来、去信号的线对在同一护套内时为单缆制,单缆制串音大;来、去信号的线束分别在二个护套内时为双缆制。目前市内通信用户线采用二线制,中继线采用四线制内屏蔽电缆。

思考题与练习题

1-1现代通信传输技术的种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1-2我国电话网的五级结构和本地网的类型?

1-3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的特点?

1-4什么是中继线路、用户线路?如何分配传输衰减?

1-5电缆线路的传输方式?

《C语言程序设计》第1章 C语言概述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C语言概述练习题 一、选择题 1.C语言是一种( )。 A) 机器语言B) 汇编语言C) 高级语言D) 低级语言 2.下列各项中,不是C语言的特点是( )。 A) 语言简洁、紧凑,使用方便B) 数据类型丰富,可移植性好 C) 能实现汇编语言的大部分功能D) 有较强的网络操作功能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语言源程序可以直接在DOS环境中运行 B) 编译C语言源程序得到的目标程序可以直接在DOS环境中运行 C) C语言源程序经过编译、连接得到的可执行程序可以直接在DOS环境中运行 D) Turbo C系统不提供编译和连接C程序的功能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程序中的每条语句都用一个分号作为结束符 B) C程序中的每条命令都用一个分号作为结束符 C) C程序中的变量必须先定义,后使用 D) C语言以小写字母作为基本书写形式,并且C语言要区分字母的大小写 5.一个C程序的执行是从()。 A) 本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到main函数结束 B) 本程序文件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最后一个函数结束 C) 本程序文件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main函数结束 D) 本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最后一个函数结束 6.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个C源程序必须包含一个main函数 B) 一个C源程序可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 C) C程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函数 D) 在C程序中,注释说明只能位于一条语句的后面 7.C语言规定:在一个源程序中,main函数的位置( )。 A)必须在程序的开头B)必须在系统调用的库函数的后面 C)可以在程序的任意位置D)必须在程序的最后 8.一个C语言程序是由( )。 A)一个主程序和若干个子程序组成B) 函数组成 C) 若干过程组成D) 若干子程序组成 9.以下有4组用户标识符,其中合法的一组是()。 A) For B) 4d C) f2_G3 D) WORD -sub DO IF void Case Size abc define 10. 一个算法应该具有“确定性”等5个特性,下面对另外4个特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有零个或多个输入B) 有零个或多个输出C) 有穷性D) 可行性 二、填空题 1.汇编语言属于面向( 面向机器的 )语言,高级语言属于(面向问题的)语言。 2.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它可以通过解释程序翻译一句执行一句的方式 执行,也可以通过编译程序一次翻译产生(目标)程序,然后执行。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习题集 一、选择题 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域广域网的互连是通过_______ 实现的。 A. 通信子网 B. 路由器 C. 城域网 D. 电话交换网 2.网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_______ 的集合。 A. 局域网系统 B. 多协议路由器 C. 操作系统 D. 自治计算机 3.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_技术的产物; A.通信技术 B.电子技术 C.工业技术 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它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_______ 。 A. 结构关系 B. 主从关系 C. 接口关系 D. 层次关系 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_______ 。 A. Internet技术 B. 接入网技术 C. 局域网技术 D. 分组交换技术 二、选择 1.在OSI参考模型中,在网络层之上的是_______ 。 A. 物理层 B. 应用层 C. 数据链路层 D. 传输层 2.在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_______ 。 A. 帧 B. 报文 C. 分组 D. 比特序列 3.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_______ 。 A. 主机-网络层 B. 互联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4.在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_______ 协议。 A. 主机-网络层 B. 互联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三、简答题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 计算机网络凡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结构、工作方式与功能也是不同的。 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区别不在它们的物理结构上,而是在高层软件上。分布式系统是一个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软件系统,这种软件保证了系统高度的一致性与透明性。分布式系统的用户不必关心网络环境中资源分布情况,以及连网计算机的差异,用户的作业管理与文件管理过程是透明的。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式系统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而分布式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结构、工作方式与功能也是不同的。 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区别不在它们的物理结构上,而是在高层软件上。分布式系统是一个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软件系统,这种软件保证了系统高度的一致性与透明性。分布式系统的用户不必关心网络环境中资源分布情况,以及连网计算机的差异,用户的作业管理与文件管理过程是透明的。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式系统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而分布式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例题集Word版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例题集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哪一个?( A ) A.国家B.企业C.个人 D.其他社会组织 2.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们什么水平的生活需要?( B )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3.实行特殊性保障原则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的对象面向哪一层面?( B ) A.全体社会成员 B.部分社会成员C.全体劳动者 D.部分劳动者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依据是什么?( A ) A.社会立法 B.企业和个人的自觉性C.思想教育 5.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按规定需要缴纳保险费用的社会保险有几种?(C) A.一种B.二种C.三种 D.四种 6.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哪一个?(C)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7.下述哪一个不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D A. 单位缴费 B.个人缴费 C.财政补贴 D.社会捐赠 8.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的保障是什么项目?C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9. 现阶段我国法定的社会保险有几种?(D) 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10.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主要保障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的基本生活不 受影响?A.年老、失业、下岗、工伤、生育 B.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 C.年老、失业、下岗、疾病、工伤 11.我国建国早期所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哪种社会保障模式?D A.储蓄保障型 B.福利国家型 C.传统保障型 D.国家保障型 12.以下哪个国家是储蓄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代表?D A.美国B.英国C.德国D.新加坡 13.最高颁布《社会保障法》的是哪一个国家?A A.美国B.英国C.德国D.新加坡 14. 按照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规定,职工个人的缴费工资基数如何确定? A.本人当月工资 B.本单位职工当月平均工资 C.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D.本单位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参考答案:1A,2B,3B,4A,5C,6C,7D,8C,9D,10B,11D,12D,13A,14C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哪些基本功能?BCD A. 实现共同富裕 B.维护稳定社会 C.保持社会公平 D. 促进经济发展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B

第一章C语言概述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C语言概述 一、单选题 1. C语言程序的执行,总是起始于()。C A.程序中的第一条可执行语句 B.程序中的第一个函数 C.main函数 D.包含文件中的第一个函数 分析:在一个C语言源程序中,无论main函数书写在程序的前部,还是后部,程序的执行总是从main函数开始,并且在main函数中结束。本题正确答案为C。 2、C语言程序的基本单位是()。C A)程序行B)语句C)函数D)字符 3、C语言中规定:在一个源程序中main函数的位置()。C A.必须在最开始 B.必须在系统调用的库函数的后面 C.可以任意 D.必须在最后 4、以下述叙正确的是()。C A.在C程序中,main函数可有可无 B. C程序的每行中只能写一条语句 C. C语言本身没有输入输出语句 D. 在对一个C程序进行编译的过程中,可发现注释中的拼写错误 5、能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是()。C A.链接程序 B.网络程序 C.编译程序 D.WORD字处理程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C程序书写时,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B)C程序书写时,一行只能写一个语句 C)C程序书写时,一个语句可分成几行书写 D)C程序书写时每行必须有行号 分析:C语言严格区分大小写字母,如"A1"和"a1"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标识符,C程序的书写非常灵活,既可以一行多句,又可以一句多行,且每行不加行号。本题正确答案为C。 7、下面对C语言特点,不正确描述的是()。C A)C语言兼有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双重特点,执行效率高 B)C语言既可以用来编写应用程序,又可以用来编写系统软件 C)C语言的可移植性较差 D)C语言是一种结构式模块化程序设计语言 分析:C语言是介于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由于它可以直接访问物理地址,对硬件操作,所以C语言既可以编写应用程序,又可以开发系统软件,而且C程序可移植性好于汇编语言,程序清晰具有模块化的特点。本题正确答案为C。 8、C语言源程序的最小单位是()。D A)程序行B)语句C)函数D)字符 分析:程序行、语句、函数都是由字符构成的,字符是C语言的最小单位。本题正确答案为D。 9.计算机内部运算使用的数是()。C A)十进制数B)十六进制数C)二进制数D)八进制数

自考版式设计(04472)复习资料

版式设计FO R M AT DESIGN 04472 SERIES

第一章版面设计概述 一、版面设计概述 编排设计研究的是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与艺术风格,在注重创意的同时,我们讲究编排的表现手段与形式风格的探索,使设计得以完美尽致的发挥。版面编排设计的范围涉及包装、广告、报纸、书籍、产品手册、宣传单、公关赠品、网页设计等各类平面设计。 二、平面设计的历史发展 20世纪的艺术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装饰主义为代表;第二个时期以“一战”后兴起的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德国包豪斯三个重要设计运动为代表;第三个时期为“二战”后50年代至70年代的国际主义主导设计风格;第四个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表现形式以及电脑、网络多元化媒体传达。1.立体主义:主张不模仿对象,重视艺术的自我表现,对具体对象分析、重构和综合处理。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表现为对版面构成的分析组合和对理性的规律探索。2.未来主义:主张对工业化极端膜拜和高度的无政府主义,反对任何传统艺术形式,蔑视社会文化、文明,极端的追求个性自由,探索在时间、空间与机械美学方面的表现。在版面编排上,未来主义鲜明的提出反对严谨正规的排版方式,提倡自由组合,甚至完全散乱的无政府主义形式;倡导“自由字体”毫无拘束的编排。 3.达达主义:强调自我,反对理性,认为世界没有任何何规律可遵循,表现出强烈的虚无主义特点:随机性和偶然性,荒诞与杂乱。 4.超现实主义:认为社会的表象是虚伪的,创作的目的是寻找和了解社会的实质,认为无计划的、无设计的下意识或潜在的思想动机更真实。 5.现代主义设计:特点是理性主义,“功能决定形式”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信仰,主张“少则多”,反对装饰的繁琐,提倡简洁的几何形式。现代主义在平面设计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①创造了无装饰线脚的国际字体为主体的新字体体系,并得以广泛应用。②在平面设计史上开始对简洁的几何抽象图形进行探索设计。③将摄影作为平面设计插图的形式进行研究。④将数学和几何学应用于平面设计的分割,为骨骼法的创造奠定了基础。 6.构成主义:将抽象的图形或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元素和符号进行构成设计,版面编排常以几何形式构成,同时也带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自由拼合、无序的特点。整体上更讲究理性的规律,强调编排的结构,简略的风格以及空间的对比关系。 7.风格派:高度的理性化,完全采用简单的纵横排版方式;字体完全采用无装饰线体;版面编排采用非对称方式,但追求非对称的视觉平衡;尝试在版面上进行直线的骨骼分割构成。 8.包豪斯:平面设计的思想及风格具有强调科学化、理性化、功能化,减少主义和几何化的特点,注重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想象力,注重字体设计,采用无线装饰字体和简略的编排风格。 9.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在形式上以“少则多”的减少主义的特征为宗旨,其特点是高度的功能化、标准化、系统化。缺点是过于严谨,版面单调、冷漠而缺乏生气。10.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发展,反对“少则多”的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的手法来传达视觉上的丰富,而不是以单调的功能主义为中心。 第二章版面设计的编排构成 一、点的编排的构成 点的缩小起着强调和引起注意的作用,而点的放大有面之感。将首行放大起着引导、强调、活泼版面和成为视觉焦点的作用。 点在版面上的位置:1.当点居于几何中心时,上下左右空间对称,视觉张力均等,庄重,但呆板。2.当点居于视觉中心时,有视觉心理平衡与舒适感。3.当点偏左或偏右时,产生向心移动趋势,但过于边置会产生离心之动感。4.点左上、下边置,有上升或下沉的心理感受。 二、线的编排构成 点移动的轨迹为线。线的形态很复杂,有形态明确的实线、虚线,,也有空间视觉流动线。 线的分割:将多个相似或相同的形态进行空间等量分割,以获得秩序与美。图文在直线的空间分割下,获得清晰、有条理的秩序,同时求得统一和谐的因素。在骨骼分栏中插入直线进行分割,使栏目更清晰,更具条理,增强沉闷文字版面的弹性和可视性。通过不同比例的空间分割,版面产

第一章-网络概述测试卷

第一章网络概述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一、单向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地理上分散布置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构成的系统称为_________,它使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功能相结合,使多个用户能够共享软、硬件资源,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 ()A.数据库B.电话网C.计算机网络D.智能计算机2.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A.软件与数据库B.服务器、工作站与软件 C.硬件、软件与数据D.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3.网络服务器所提供共享资源主要是指()A.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B.软件和数据资源 C.网络操作系统D.打印机和应用软件 4.Internet的主干网是()A.ARPANET B.MILNET C.NSFNET D.NSINT 5.下列对Internet的叙述最完整的是()A.不同的计算机之间的互联 B.全球范围内的所有计算机和局域网的互联 C.同TCP/IP把全世界众多的局域网和广域网连在一起的一个大计算机互联网络 D.世界范围的所有局域网通过ISO/OSI互联 6.因特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资源。下列关于因特网的功能,不正确的是()A.电子邮件B.WWW浏览C.程序编译D.文件传输 7.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即简称www)信息服务是因特网上的一种最主要的服务形式,它是基于方式进行工作的。()A.单机B.浏览器/服务器C.对称多处理器D.客户机/服务器8.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特征是广域、交互和()A.方便B.灵活C.直观D.高速 9.计算机网络由于若干主机、通信子网和组成。()A.通信协议B.节点交换机C.通信链路D.终端 10.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模式。()A.技术B.经济C.发展D.商务 11.电子商务系统得以运行的技术基础是()A.网络平台B.因特网C.计算机软件D.技术水平12.下列关于TCP/IP的描述正确的是()A.TCP/IP是根据ISO/OSI标准制定的 B.TCP/IP是由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开发出来的 C.TCP/IP是关于传输层和网络层两层的协议 D.TCP/IP独立于硬件 13.SNMP是一种()A.网络管理协议B.传输协议C.应用软件D.操作系统14.关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网络由面向终端向资源共享发展 B.网络由单一的数据通信网向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发展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第一章总论 一、社会保障概述 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的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2 )社会保障的责任 主体主要是政府;(3)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2)强制性;(3)社会性;(4)互济性;(5)公平性;(6)福利性。 3、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来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权益。 4、社会保障的功能:(1 )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2)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O1社会保障具有十分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O 2社会保障还体现了其对投融资的调节功能;G3社会保障也体现了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3)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 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保障体系与类型 (一)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社 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制度。 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各有特点: 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O 1社会保险;C2社会照顾。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五大部份组成:O 1社会保险;C2社会补贴;C3社会服务;G4社会救助;C5医疗保健。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O 1社会保险;02社会救助;Q3社会福利。 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02社会补贴;03公务员福利待遇。 瑞典;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O 1社会保险;02社会救助;03公共福利;04医疗保健。 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0 1社会保险;02国家救济;03社会福利;04医疗保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2)资金筹措的多源性;(3)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4)资金使用上的预防性。社会保险的内容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公民在靠自身力量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的用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1)自然灾害救助;(2 )失业破产救助;(3 )孤寡病残救助。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立法或政策的规定,对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旨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各种设施、资金、服务等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的特点表现在:(1)强调国家和社会在实现福利目标过程中的直接的责任性;(2)国家立法和政 策规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都能普遍地享受社会福利提供的津贴或服务,具有显著的普遍性的原则;(3)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 (二)社会保障的类型 1、按照给付标准分类:(1)受益基准制,又称规定受益制;(2)缴款基准制,又称规定缴费制;(3)混合制。与社会保障给付标准相适应,按收入保障计划提供现金补助时采用的方法有:0就业关联制度;②普通保障或“按人头”的补助制度;0 3收入状况调查制度。 2、按照资金来源分类:(1)政府统包型,又称“国家社会保障型” ;(2)投保资助型;(3)强制储蓄型。由

第1章C语言概述

第1章C语言概述 C语言是国际上广泛流行的、很有发展前途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可以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又可以用来编写应用软件。C语言也是大学生学习程序设计选用最多的语言。本章主要介绍C语言的发展历史、C语言的特点、C程序的结构和C程序的上机步骤。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重点掌握C语言的特点、C程序的结构和上机运行C程序的方法。 1.1 C语言的发展和特点 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为了更好地进行软件的设计,各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和完善。C语言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1.1.1 C语言的发展过程 C语言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使用最广泛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在设计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和需要对硬件进行操作时,使用C语言编程明显优于其他高级语言,许多大型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都是用C语言编写的。 C语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ALGOL 60。1963年英国的剑桥大学在ALGOL 60的基础上推出了CPL语言,但是CPL语言难以实现。196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Matin Richards对CPL 语言作了简化,推出了BCPL语言。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Ken Thompson以BCPL语言为基础,又作了进一步的简化,设计出了很简单且接近硬件的B语言,并用B语言写了第一个UNIX操作系统,在DEC PDP-7型计算机上实现。1971年在DEC PDP-11上实现了B语言。1972年由美国的Dennis M.Ritchie在B语言的基础上设计出了C语言,并首次在UNIX操作系统的DEC PDP-11计算机上使用。 为了推广UNIX操作系统,1977年Dennis M.Ritchie 发表了不依赖于具体机器系统的C语言编译文本《可移植的C语言编译程序》。1978年Brian W.Kernighian和Dennis M.Ritchie 出版了名著《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从而使C语言成为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出现了许多C语言版本。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这些C语言之间出现了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为了改变这种情况,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ANSI)为C语言制定了第一个ANSI标准,称为ANSI C。1987年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述

教学重点: 1.了解和熟悉现代版式设计的概念。 2.了解和熟悉西方和中国版式设计的历史。 教学难点: 清晰的认识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根据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创造性的版式设计。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述 第一节版式设计的概念 版式设计也叫编排设计,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即将版面构成要素(文字、图形、色彩等)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排列,把构思与计划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达方式。(图1-1 图1-2 图1-3)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家必须具有的艺术修养与技术知识。从此观点分析,版式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大家庭中的一员,它倾向于平面性,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装设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它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网络等多媒体的快速发展,版式设计在今天已经超越了平面设计领域,其载体除了一般的纸媒外,还可以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墙体、包装盒(瓶体)、车体、网页、移动客户端以及影视设计制作领域等等。(图1-4 图1-5) 第二节版式设计的历史 一、西方版式设计的历史 (一)西方早期版式设计 1.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版式 西方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文字版式形式,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图1-6)。这种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将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这种字从上而下直行书写,每一个笔画总是由粗到细,形似木楔,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形符号转了90。笔画粗的一头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

第1章 网络信息概述

第1章网络信息概述 1.1 信息及相关概念 ? 1.1.1 信息、知识、文献的关系 ? 1.1.2 信息资源概述 ? 1.2 网络信息基本知识 1.1基本概念 1. 信息(information) 2. 知识(knowledge) 3. 文献(literature/document 4. 信息、知识和文献之间的关系 5.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 1.信息(information) 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切事物自身存在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运动状态的表达 2.知识(knowledge) 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3.文献(document)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4. 信息、知识和文献之间的关系 1)包含关系 信息包含知识,知识是文献的内容 2)转化关系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载体,当文献中记录的知识传递给用户,并为用户所利用时,就转化为信息。 3)交叉关系 知识虽大多来自文献,但也可能来自口头和实物,所以知识与文献存在交叉关系。 1.2 信息资源及其类型 1.2.1 按物质载体和记录形式划分 1.2.2 按出版形式和内容划分

1.2.3 按对信息内容的加工深度划分 1.2.1按物质载体和记录形式划分 1.刻写型:代各种非印刷型文献如甲骨、简策、帛书等以及还没有正式付印的手稿,也包括现代的篆刻、雕刻、雕塑等。 2.印刷型:主要指以纸张为载体,通过印刷手段把负载知识的文字固化在纸上。 3.缩微型: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光学缩微技术为记录手段。 4.音像型(又称视听资料): 以磁性、感光材料为载体,直接记录声音、图像的一种文献。 5.电子型:利用计算机进行存储和阅读的一种文献形式。 6.网络型:直接由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成的在网络上出版、流通和传播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是电子出版物的高级形式。 1.2.2 按出版形式和内容划分 1. 图书 2. 期刊 3. 报纸 4. 专利 5. 标准 6. 学位论文 7. 科技报告 8. 会议论文 9. 政府出版物 10.产品样品资料 11.技术档案 1. 图书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图书是指50页以上的以印刷方式单本刊行的出版物。包括专著、汇编本、多卷本、丛书等。 1)形式特征 图书的著录格式反映其形式特征见表1-1 【实例】 在参考文献列表里,图书的著录格式是: [美]R.霍克著.Internet通用搜索引擎检索指南.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ISBN 7-5381-3849-8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图书是指50页以上的以印刷方式单本刊行的出版物。包括专著、汇编本、多卷本、丛书等。 形式特征

计算机网络试题第一章概述学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试题第一 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试题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概述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是能够相互()的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答案:资源共享)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出现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里程碑,其核心技术是()。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答案:ARPANET、分组交换) 3()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结合。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答案:协议) 4在OSI参考模型中,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成为()。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答案:服务原语) 5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通常称为()。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答案:服务访问点) 6面向连接服务具有()、()和()这三个阶段。 (第六章广域网知识点: 广域网提供的服务答案: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7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和()。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答案: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8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为(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答案:网络协议) 9所有的Internet标准都是以( )的形式发表。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 Internet的标准化工作答案:RFC)10从通信的角度看,各层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两大类,即( )和(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答案:面向连接、无连接)11无连接服务主 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即( )、( )和(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答案:数据报、证实交付和请求回答) 12 TCP/IP体系共有四个层次,它们是( )、( )、( )和(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 TCP/IP的体系结构答案: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13从网络的使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 )和(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答案:公用网、专用网) 二、问答题 1计算机网络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答案:一个计算机网络由以下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1.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和不同界定 (1)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及广泛使用 人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即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济贫法》(史称旧《济贫法》)的问世。但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却是在旧《济贫法》颁布实施300多年以后的事情。l935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时期,由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法》,首先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自此以后,社会保障概念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和广泛使用。 (2)社会保障概念的不同界定 ①外国及国际组织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 a.美国《社会保障法》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安全网 具体的理解是:根据社会保障法制定的社会保险计划,对于因年老、长期残废、死亡或失业而失掉工资收入者提供保障;同时对老年和残废期间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障。老年、遗属、残废和健康保险计划对受保险的退休者或残废者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受保险者的遗属,按月提供现金保险待遇。 b.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基于市场经济的理论 将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为因生病、伤残、年老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目的是通过保障使之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德国的社会保障主要遵循特殊性原则,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险中的责任。 c.英国是西方福利国家的代表 贝弗里奇将社会保障视为一项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认为社会保障是指国民在失业、疾病、伤残、年老退体、家长死亡后,工资中断时生活费用的保障,亦有辅助其生育、婚丧时的必要的费用。 d.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对疾病、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从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上,寻求经济保障途径。对陷入生活困境者,通过国家援助,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同时谋求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以便使所有国民都能过上真正有文化的成员的生活。 e.国际劳工组织将社会保障定义 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重新找到工作。 f.联合国对社会保障的定义 每个人都有权使本人及家庭达到生活康乐,这不仅包括有权得到食品、衣着、住宅、医疗和其他社会基本服务,而且包括遇到失业、生病、残疾、丧偶、年老或由于非本人所能控制的其他原因而带来生活困难时,有权获得社会保障。 g.国际劳工大会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练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单项选择 1.对于用户来说,在访问网络共享资源时,()这些资源所在的物理位置。A.不必考虑 B.必须考虑 C.访问硬件时需考虑 D. 访问软件时需考虑 2.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并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 A.ARPA NET B.ChinaNet C.telinet D.Cernet 3.计算机互联的主要目的是() A.制定网络协议 B.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 C.集中技术 D.资源共享 4.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中,()是第三个阶段。 A.网络互连 B.网络标准化 C.技术准备 D.Internet发展 5.下列有关网络中计算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关系 B.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C.互相干扰 D.共同拥有一个操作系统 6.以下网络资源属于硬件资源的是() A.工具软件 B.应用软件 C.打印机 D.数据文件 7.在计算机网络中,共享的资源主要是指硬件、()与数据。 A.外设 B.主机 C.通信信道 D.软件 8.关于计算机网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就是计算机的集合 B.网络可提供远程用户共享网络资源,但可靠性很差。 C.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D.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络是LAN。 9.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划分依据是() A.交换方式 B.地理覆盖范围 C.传输方式 D.拓扑结构 10.拥有通信资源,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是() A.访问节点 B.转接节点 C.混合节点 D.端节点 11.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它由()组成。 A.主机 B.网络节点、通信链路 C.终端控制器 D.终端 12.在()结构中,网络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它接收各分散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节点。 A.环形拓扑 B.网状拓扑 C.树型拓扑 D.星型拓扑 二、简答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功能? 3.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可将网络分为哪几种类型?

C语言教案(上):第一章c语言概述(高教版).doc

课题第一章C语言概述 教学目的1、掌握上机步骤 2、能正确调试程序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计算机运行时的过程教学难点上机步骤 课时安排 2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法相结合 讨论法、实践法、任 务驱动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 有了新的程序,如何实现程序的结果验证? 二讲授新课 一)、上机步骤(上机环境:Turbo C3.0) 1.进入环境 2.编辑源程序 3.保存源程序 4.编译源程序 5.执行程序,查看结果 6. 退出C环境 (1) 进入Turbo C++ 3.0集成环境 ①在DOS环境下 C:\TC3.0>tc ↙ ②在Windows环境下 找到可执行文件tc.exe,执行该文件。

主菜单:11个菜单项: File Edit Search Run Compile Debug Project Options Window Help 在编辑(EDIT) 状态下光标表示当前进行编辑的位置,在此位置可以进行插入、删除或修改,直到自已满意为止。 保存:在编辑(EDIT) 状态下光标表示当前进行编辑的位置,在此位置可以进行插入、删除或修改,直到自已满意为止。 (3) 对源程序进行编译 选择“Compile”(或“Alt+F9”)对源程序进行编译。 (4) 将目标程序进行连接 选择菜单“Compile”→“Link”,如果不出现错误, 会得到一个后缀为.exe的可执行文件 (5) 执行程序 选菜单“Run”→“Run”( 或按“Ctrl+F9”键)。 (6) 退出Turbo C++ 3.0环境 选择“File”→“Quit”。 三课堂小结 1、C语言的构成要素,main函数在程序中的作用 2、上机操作的过程 备注:安排上机实验,熟悉TC环境及简单的C语言程序构成 上机内容为:见上机实训教案1求3个数中较大者。 另例1、图案程序共两个。

第一章C语言概述

第一章C语言概述 一、选择题: 1、一个C程序的执行是从( A )。 A本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到main函数结束 B本程序文件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最后一个函数结束 C本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最后一个函数结束 D本程序文件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main函数结束 2、在 C 语言中,每个语句必须以( D )结束。 A. 回车符 B. 冒号 C. 逗号 D. 分号 3、C 语言规定:在一个源程序中,main函数的位置( C )。 A. 必须在最开始 B. 必须在系统调用的库函数的后面 C. 可以任意 D. 必须在最后 4、一个C 语言程序是由( B )。 A. 一个主程序和若干子程序组成 B. 函数组成 C. 若干过程组成 D. 若干子程序组成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主函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主函数说明部分和主函数体 B. 主函数可以调用任何非主函数的其他函数 C. 任何非主函数可以调用其他任何非主函数

D. 程序可以从任何非主函数开始执行 6、用 C 语言编写的源文件经过编译,若没有产生编译错误,则系统将( C )。 A. 生成可执行目标文件 B. 生成目标文件 C. 输出运行结果 D. 自动保存源文件 二、填空题: 1、C 语言只有 32 个关键字和 9 种控制语句。 2、每个源程序有且只有一个 main 函数,系统总是从该函数开始执行C 语言程序。 3、C 语言程序的注释可以出现在程序中的任何地方,它总是以 \* 符号作为开始标记,以 */ 符号作为结束标记。 4、C 语言中,输入操作是由库函数 scanf 完成的,输出操作是由库函 数 printf 完成的。 5、系统默认的C 语言源程序文件的扩展名是 .c ,经过编译后生成的目标文件的扩展名是 .obj ,经过连接后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 是 .exe 。 6、C 语言的标识符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三种字符组成。 第三章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一、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 C 语言浮点型常量是( C )。

孙德光《社会保障学概论》课件讲义

社会保障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1、社会保障:以政府职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生活发生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障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十六届六中全会:2020年要基本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1年“十二五”规划: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3、社会保险(核心) A、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者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B、为什么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劳动者最多最重要、风险最多、周期最长、占用资金最大部分 C、自身特点:强制性;互济性(风险共担,互助互济);储备性;补偿性(给付≠工资) D、社会保险包含老年社会保险(年金制度)、医疗社会保险(缴费最多,时间跨度大)、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不实行个人缴费,补偿不究过失原则)、生育社会保险(带薪休假,生育补偿)、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 4、社会救助 A、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B、社会救助的对象: (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 (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因意外灾害降临而暂时生活困难的人; (3)有收入来源,但是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PS:20世纪80年代,人均纯收入低于200元的农村地区为扶贫地区。 2011年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 C、社会救助的内容:贫困救济;灾害救济。 救灾工作的主要形式:紧急救助、灾害预防、灾害预警。 PS:国际上战争和难民救济比重大,现阶段世界性移民、难民安置。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述(DOC)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述(DOC)

教学重点: 1.了解和熟悉现代版式设计的概念。 2.了解和熟悉西方和中国版式设计的历史。 教学难点: 清晰的认识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根据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创造性的版式设计。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述 第一节版式设计的概念 版式设计也叫编排设计,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即将版面构成要素(文字、图形、色彩等)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排列,把构思与计划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达方式。(图1-1 图1-2 图1-3) 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家必须具有的艺术修养与技术知识。从此观点分析,版式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大家庭中的一员,它倾向于平面性,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装设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它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网络等多媒体的快速发展,版式设计在今天已经超越了平面设计领域,其载体除了一般的纸媒外,还可以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墙体、包装盒(瓶体)、车体、网页、移动客户端以及影视设计制作领域等等。(图1-4 图1-5) 第二节版式设计的历史 一、西方版式设计的历史 (一)西方早期版式设计 1.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版式 西方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文字版式形式,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图1-6)。这种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将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这种字从上而下直行书写,每一个笔画总是由粗到细,形似木楔,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形符号转了90。笔画粗的一头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 这种文字后来形成西方最早的编排版式形式,版面编排规整,文字按照整齐的格子书写,字体十分规范。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念 重点难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教学时数:1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与多媒体相结合 引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通信技术逐步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应用的重要手段。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涉及到的四个要点 1、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美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四个要点:(1)计算机网络包含两台以上的地理位置不同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 (2)网络中各结点的连接需要一条通道,即由传输介质实现物理互联。 (3)网络中各结点之间互相通信或交换信息,需要有某些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的集合就是协议,其功能是实现各结点的逻辑互联。 (4)计算机网络是以实现数据通信和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共享为目的。 3、计算机网络的目的 人们使用网络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资源包括数据、应用程序和外围设备。 电子邮件是在线通信的经典形式。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早在1925年当计算机还处于第一代的电子管时期,美国就建立了一套SAGE(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系统,即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该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他设备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旋风型计算机,第一次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远距离地集中控制和人——机对话。SAGE系统的诞生被誉为计算机通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计算机终端网络。 计算机终端网络又称为分时多用户联机系统 特点:主机负荷较重;花费的费用高。终端——计算机 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等领域广泛使用的多用户终端系统就属于计算机终端网络。 2.计算机通信网络 计算机——计算机 在终端设备和主计算机(HOST)之间增加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处理终端设备的通信信息及控制通信线路。并能对用户的作业进行某些预处理操作,因此称之为前端处理机FEP(Front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