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

前言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源性疾病暴发是指由于进食了某种相同的食物而引起两例或两例以上相似的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非常常见和十分重要的食品安全事故,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职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处理工作。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及其危害,指导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WHO<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与控制指南>、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和规范性文件。

三、适用范围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处理食源性疾病(本方案指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四、管理原则

属地管理,分级响应。

1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级

根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发生场所和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由重到轻划分为特别重大(I 级)、重大(Ⅱ级)、较大(III级)和一般(Ⅳ级)4个等级。

1.1 特别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I级)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两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事发地省级政府处理能力的;

(3)发生跨境、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4)国务院认为应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处理的。

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即确认为特别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1.2 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Ⅱ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及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在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

(5)需要由省政府或其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理的其它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即确认为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1.3 较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III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及以上,或者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下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在地区性重要活动期间,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未出现死亡病例;

(4)县级政府认定的其它较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即确认为较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1.4 一般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Ⅳ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2-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3)县级政府认定的其它一般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即确认为一般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分级标准将根据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规定适时作出调整。

2 组织体系和职责

2.1 组织体系

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成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信息组、现场调查与处理组、检验组、后勤保障组、健康教育组。

2.2 职责

2.2.1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全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网络直报的监控和审核工作;

(2)负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全省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3)总结、统计分析全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上报省卫生厅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对县、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5)协助开展本辖区内特别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2.2.2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本县辖区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网络直报、监控和审核工作;

(2)负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本县辖区内较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3)总结、统计分析本地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

食源性疾病成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源性疾病成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日期:2013-08-09来源:健康界作者:王建秀 | 0 近期,中国科学家在专业期刊《BMCPublicHealth》上发表学术论文,详细 分析了我国的急性胃肠炎和食源性疾病负担状况。目前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重点。 俗话说,病从口中入。食源性疾病不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近期,中国科学家在专业期刊《BMC Public Health》上发表学术论文,详细分析了中国的急性胃肠炎和食源性疾病负担状况。这项为期一年的研究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四川六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 此次调查共涉及39,686人,监测时间为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监测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四川,监测点包括20个县(区),覆盖人口占2010年中国总人口的1%。研究发现,监测地区0-4岁儿童患病率最高(12.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该项目参与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艳表示,2010至2011年中国约有7.48亿人次发生急性胃肠炎,4.2亿人次因病就诊,其中有约三分之一由食物引起,也就是说每年全国吃出急性胃肠炎的就有2亿多人。仅急性胃肠炎一项,共造成全国损失1.7亿工作日,消耗的医疗资源与社会资源更是难以估计。

这项研究还发现,中国急性胃肠炎患者中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有3.7亿人,比例高达50%,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甚至冬季高发的病毒性急性胃肠炎患者也在盲目使用抗生素。 同时,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征也在悄然变化。过去,同一地区集中暴发是食源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形式,容易识别,如四川眉山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事件。但目前,跨地域食源性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传统的被动报告系统很难做到早期发现和预警。 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中国于2011年开始着手建设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搜索相关病例,将监测关口前移,最终将和现有的被动监测体系一起,实现“以疾病找食品”和“以食品找食品”双管齐下的溯源防控。 对于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部副主任郭云昌介绍说,国际上最有效、最简单易学的预防措施就是“WHO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其中生熟分开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仍是发生家庭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重点。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WHO于1998年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发达国家发每年约有1/3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如美国估计每年约有4800万例食源性疾病患者,其中12.8万人入院治疗,3000人死亡。这一问题在

食物中毒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市**市**镇初级中学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 **年*月*日上午,**市食安办接信称**镇初级中学在晨检的过程中发现约有**名的学生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因这些学生在学校有共同就餐史,且发病时间非常集中,怀疑为食物中毒。 二、事件概况 **市**镇初级中学为政府公办初级中学,共有学生1132名,22个班级,83名老师,7名食堂工作人员。其中寄宿生630名,通学生502名,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至周日放假。根据学校报告,**5日下午17:20开始,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和头痛、头昏等症状,到**6日晨检发现有80余名左右出现同类症状,**6日上午7点30分向**镇卫生院报告,**镇卫生院接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核实,核实后于8点30分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市疾控中心立即将情况报告**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并于9:20分到达现场。**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向**市卫生局和湖南省疾控中心报告后,并立即调集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等学科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调查,于13时到达现场。**7日请省疾控中心专家一起,再次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 **市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有关部门奔赴现场,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该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名符合病例定义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处置得当。

三、问题分析 (一)、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认真详细分析 自**5日17:20出现首发病例后,截止**7日11时,共发生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94例。**7日11时后无新发病例。 1、病例定义:**年**5日中餐在该校食堂就中餐,出现呕吐或24小时腹泻3次及以上,伴或不伴头昏、头痛、恶心、腹痛、发热等症状的学生作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病例定义,截至**7日11时共核实符合病例定义病例94例,后无新增病例。 2、首发病例:**,女,13岁,125班走读生,于**5日17:20出现不适,主要为呕吐(3次)、腹痛,以脐周阵发性疼痛为主,并有头痛、头晕症状,6日8时左右前往**医院就诊,入院后出现体温升高(38.2℃),经积极治疗,患者已痊愈出院。 3、临床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腹泻(黄色水样便)、呕吐、恶心、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例低热。详见表1。 4、病例的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所有发病均为学生,无教职员工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69(35/59)。年龄最大16岁,最小12岁。寄宿生64例,走读生30例。 班级分布:学校22个班级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班级聚集性。 时间分布:病例潜伏期最短为5小时,最**为47小时。中位数为

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为确保我校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付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传染病预防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普及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预防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完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疫情不在校园内传播。 二、组织管理 (一)校长职责 学校在上级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挥与落实学校防治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工作。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包括: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符合实际的传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预案;监测并汇总上报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病例发生情况;指导并检查督促学校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配合卫生部门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减少呼吸道等传染病的爆发;总结推广学校防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根据疫情分级预警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学校的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及时做出调整。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非典防治措施;广泛深入地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其他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预防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体温检测制度。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发烧、咳嗽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和空气流通;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等传染病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疫情发生时,学校要根据所在地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启动各自防治工作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二)组织机构 组长:吴本红 副组长:刘兆臣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三、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学校要在学期开学初,集中开展一次预防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变不洗手、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等知识和学校防治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二)预防措施 学校应严格门卫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内房屋和建设工地的管理,及时掌握校内各类人员的流动情况。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图书室、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特殊时期实行晨检制度),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一

食源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上)

北京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副所长滕仁明 写在课前的话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Food security)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Food safety)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对其有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 一、食品安全的概述及引发疾病的分类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包括天然食品(水果、蔬菜等)和加工食品(以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制成品)。 所谓食品安全,从目前来看即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中难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所以总而言之,食品安全就是食品从种植到餐桌全过程的卫生担保。 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引起许多疾病,从临床疾病上分类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从疾病的进程而言,有急性、亚急性、迁延性和慢性之分,另外还有一部分为潜在再现性(食用有毒有害的食物以后,当时并无异常表现,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中毒腹泻等情况),另外还有更严重的致畸、致癌、致突变,这些都是可以由食品不安全引起的疾病,下面将就引发的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 (一)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临床上对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腹泻,统称为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分为炎症型和分泌型。炎症

型腹泻是指致病菌进入体内,引起的肠道炎症;而分泌型腹泻,就是指致病菌进入人体后并不造成炎症,而只是通过刺激肠细胞膜的分泌而造成的腹泻。 以下属于感染性腹泻的是()。 A.肠炎 B.霍乱 C.痢疾 D.伤寒 A.肠炎 B.霍乱 C.痢疾 D.伤寒 什么是食品安全?其所引发的疾病分为几类? 对于食源性疾病如何进行判断?如何完成事件处理报告? 潜伏期主要症状有关微生物或毒物 主要或第一症状为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味觉异常,口有灼烧 不到1小时 金属盐 感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方案二〇一八年七月

一、本次预案演练目的 根据《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为检验本项目部《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的符合性、有效性,切实提高项目部应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安全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处置能力;在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实施应急救援机制,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二、演练形式和内容 2018年7月5日,员工在食堂就餐时发生三人呕吐、头痛现象,随后人数增加。工作人员及时向项目部领导报告,并打急救中心120求救。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启动《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食堂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专项演练。验证本项目部《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和现场救援处置应变能力、运作情况。 三、演练时间、地点 演练时间:2018年7月5日 演练地点:项目部会议室(桌面演练) 四、演练参加人员 负责人: 成员:项目部成员 具体任务: (1)救助中毒成员; (2)保护现场和维护现场秩序; (3)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物资; (4)与其他应急人员协同处理中毒事件。 五、演练组织指挥系统及职责 (一)应急预案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各部门主任及成员

(1)负责演练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 (2)负责演练中各组的调配指挥; (3)负责与上级部门与当地职能部门的联系; (4)及时处理演练现场的相关事宜; (5)宣布演练结束。 六、参加演练人员的分组及任务 1、食堂:食堂就餐人员出现群体发病 工作人员2人(厨师);就餐人数(10人以上)。 职责: (1)食堂工作人员按常规为成员开餐; (2)数人在食堂就餐; (3)就餐人员中体质较差的1—2人首先出现发病,接着连续发生,发生集体中毒; (4)现场人员甲、现场人员乙,及时向食堂管理负责人报告。 (5)现场人员甲,打医院急救电话:120 2、食堂管理负责人: 职责: (1)接到信息后,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 (2)立即参与现场救援工作; (3)执行分管领导指示; (4)保护好现场。 3、联络协调组(2人)组长: 职责: (1)接到指令后,负责迅速通知指挥部各成员; (2)准确、快速、高效的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应急车辆调度、应急物资调配、相关人员的组织; (3)各组之间工作协调。 4、现场救援、控制组(4人)组长: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试行)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及其危害,规范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三、管理原则 属地管理,分级响应。 四、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根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发生场所和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由重到轻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III级)和一般(Ⅳ级)4个等级。 (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全省及其他省(区、市)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3、国务院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超出XX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水平的; 3、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4、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5、需要由省人民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内2个以上县(市、区),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 3、XX人民政府认定的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本市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镇(街道),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 组织体系和职责 2.1 组织体系 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后,XX疾控中心成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信息组、现场调查与处置组、检验组、后勤保障组、健康教育组。 2.2 职责 (1)负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网络直报工作; (2)负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全市一般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食物中毒事件处理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食物中毒事件处理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25458食物中毒事件处理措施 Food poisoning incident handling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食物中毒事件处理 (一)发现人的职责 1、报告总机,讲明自己的身份、所在地点食物中毒人员国籍、人数、中毒程度及症状等。 2、看护中毒者,不要将病人单独留下,不挪动任何物品,保护好现场。 (二)总机值班员任务 1、接到食物中毒通知后,要问清时间、地点、中毒人员、中毒程度、症状并记录。 2、按下列顺序简明扼要通知有关部门人员到达现场。 (1)医务室。 (2)总经理、驻店经理、大堂经理、保安部。 (3)值班经理、餐饮部。

(4)公关部、行李房、车务部。 (三)食物中毒发生后,下列人员携带设备和物品赶到现场。 1、医务室人员:急救设备、药品、氧气。 2、保安部人员:勘查箱、照相机、报话机、笔录纸、手电。 3、行李房人员:根据路线人数,携带担架。 4、食品检验人员:食品取样器材。 (四)食物中毒发生后有关人员的职责 1、医务室人员 (1)携带急救器材,氧气等赶到现场,对中毒者及时诊断,采取急救抢救措施,并按现场指挥员要求,负责与急救中心联系,如中毒者需送医院时,医务室应派专人前往。 (2)公安机关来店处理食物中毒事件时,医务室人员要主动提供中毒者病理情况。 (3)卫生防疫部门接到通知来店时,医务室人员负责向防疫部门介绍有关情况。 2、保安部人员

(1)立即赶到现场,划定警戒线,控制无关人员的进入和围观。 (2)协助医务室人员抢救中毒者,做好对发现人和现场知情人的访问记录。 (3)情况严重时随中毒者前往医院,适时做好中毒者访问记录,同时查明中毒者的身份、国籍。 (4)酒店领导决定通知公安局时,保安部负责与公安局联系并作好接待工作。 (5)如中毒者死亡,应派专职警卫保护好现场,初步调查,如系投毒,应立即控制嫌疑人,开展调查侦破工作。 3、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 (1)听取各部门情况报告,对各部门工作予以协调、统一下达指令。 (2)对应急措施予以决策,通知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4、值班经理、大堂副理 (1)执行店领导对中毒现场及抢救工作的一切指令,向客人做解释,稳定客人情绪。 (2)必要时立即通知中毒者旅游团或家属。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总则 1.1 目的: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1.2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急性职业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预案(试行)》、《苏州市急性职业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预案(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订本技术方案。 1.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新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的应急处置技术工作。 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后,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政府或现场指挥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对事故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危害进行快速评估,同时要根据医学救援力量,迅速落实具体救治方案。 2 现场调查与处理 2.1 现场调查的目的 2.1.1 确定造成急性职业中毒危害的物质; 2.1.2 对急性中毒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2.1.3 向现场救援者及决策者提供救援建议; 2.1.4 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并向临床工作者提出处理建议; 2.1.5 对公众、媒体提供建议; 2.1.6 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2 出发前准备 2.2.1信息资料收集,结合接到的报告内容收集有关急性职业中毒的文献,包括专业数据库、杂志、书籍和网上资料等,必要时可向有关专家请教; 2.2.2检查应急调查包是否配备完好(快速检测仪器、采样装备、现场调查表、现场记录表、照相机、录音机等); 2.2.3个体防护装备和通讯、交通工具; 2.2.4 拟订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组成员及负责人,安排现场调查工作中的组织分工。 2.3 现场调查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一、成立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组长由单位法人代表或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食品安全管理员担任,应急处置小组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开展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及相关要求: 1、食源性疾病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报告内容包括发生食源性疾病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发病人数、住院人数、救治医疗机构和死亡人数、病人主要症状、可能发生的原因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阻碍他人报告。并做到按相关部门规定的时间报告事故处置动态情况。 2、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组织人员将发生食源性疾病的病人或疑似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人员及时送往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与就诊医疗机构联系,并派专人到医院守护病人,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做好相关善后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不稳定事件发生。 3、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立即封存原有的加工现场、食品留样样本、食用过的所有剩余食物及食品加工有关原料、辅料等;立即封存加工现场的工具及用具;禁止擅自销毁和破坏现场,追回已售出的可疑食品。

4、收集当日(餐)就餐人员信息(包括就餐人员名单、住址、去向、联系电话等)。 5、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保障消费者在事故发生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 6、协助配合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三、总结: 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总结,分析、查找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训,认真整改。进一步做好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工作,堵塞危及食品卫生安全的漏洞,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向相关部门书面报送整改措施及总结。 四、责任追究: 对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推委拖延、擅离职守者,对造成或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力的责任者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对造成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责任人按本单位及相关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送处理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一氧化碳(CO)是一种窒息性气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较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吸入较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气体,比空气稍轻。成人急性吸入中毒剂量约为600mg/(m3·10min),或240mg/(m3·3h);吸入最低致死剂量约为5726mg/ (m3·5min)。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接触一氧化碳的常见机会有: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煤矿瓦斯爆炸;氨、丙酮、光气、甲醇等的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等;煤气灶或煤气管道泄漏;使用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使用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例如煤气泄漏未得到控制的事故现场核心区域,或者现场快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高于1500mg/m3),须采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并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护服无特殊要求;进入煤气泄漏事故现场周边区域,未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尾气等中毒事件现场,须使用可防护一氧化碳和至少P2 级别的颗粒物的全面罩呼吸防护器(参见GB2890-2009),并佩戴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废气等现场时,对个体防护装备无特殊要求。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和调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 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生产工艺流程,通风措施,煤炉、煤气灶、燃气热水器及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以及煤气管道等相关情况,并

食源性疾病事件常见致病因子特点

食源性疾病事件常见致病因子特点及采送样 一般为10~20 分钟由腌制不当或变质蔬菜引起的中毒一般为1~3 小时,最长可达20 小时口唇、耳廓、舌及指(趾)甲、皮肤黏膜等出现不同程度发 绀,可伴有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中毒明显 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视物模糊等症状;严 重者可出现嗜睡、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休克、昏 迷、抽搐、呼吸衰竭 亚硝酸盐 血液 必须立即采样,若现场不能检验,可带回实验室测 定,采样量约10ml,抗凝剂以肝素为佳,禁用草酸 盐,应冷藏保存,如长时间运输,可冷冻 呕吐物 胃内容物 采样量50g~100g,使用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密闭 盛放应冷藏保存,保存和运输条件同上 尿液 采样量300ml~500ml,使用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 盛放,保存和运输条件同上 1~6 小时 (平均2~4 小时)恶心,剧烈地反复呕吐,腹痛,腹泻 金黄色葡萄 球菌及其肠 毒素 粪便或肛拭子 新鲜粪5g,置于无菌、干燥、防漏的容器内。或采 样拭子沾满粪便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1,冷藏 运送至实验室 呕吐物 采取呕吐物置无菌采样瓶或采样袋密封送检, 冷藏 运送至实验室 皮肤病变拭子 鼻拭子 采样拭子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1内保存,冷藏 运送至实验室 0.5~5小时以恶心、呕吐为主,并有头晕、四肢无力蜡样芽孢杆 菌(呕吐型) 粪便或肛拭子 新鲜粪便5g,置于无菌、干燥、防漏的容器内。或 用采样拭子沾满粪便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1 内保存,冷藏运送至实验室

4~24小时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严重者出现 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 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一般无发热 椰毒假单胞 菌酵米面亚 种(米酵菌 酸) 粪便或肛拭子 新鲜粪便5g,置于无菌、干燥、防漏的容器内。或 用采样拭子沾满粪便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1 内保存,冷藏运送至实验室 呕吐物 采取呕吐物置无菌采样瓶或采样袋密封送检, 冷藏 运送至实验室 12~48 小时 (中位36 小时)恶心,呕吐,水样无血腹泻,脱水诺如病毒 粪便或肛拭子、 呕吐物 新鲜粪便10g(10ml)或呕吐物,置于无菌、干燥、 防漏的容器内。肛拭子置于2ml病毒保存液中。冷 冻或冷藏保存运送至实验室 0.5~12小时 头痛、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皮肤潮红、皮屑甚至皮 维生素A(动 12~72小时咽喉肿痛,发热,恶心,呕吐,流涕,偶有皮疹溶血性链球 菌 咽喉拭子 采集咽喉拭子,尽快划线接种血平板,或将拭子插 入Stuart运送培养基2中,冷藏运送至实验室 2~36 小时 (平均6~12 小时)腹痛,腹泻,有时伴有恶心和呕吐 产气荚膜梭 菌、蜡样芽孢 杆菌(腹泻 型) 粪便或肛拭子 新鲜粪便5g置于无菌、干燥、防漏的容器内。或用 采样拭子沾满粪便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1内 保存,冷藏运送至实验室 5~18小时腹痛、急性腹泻,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变形杆菌粪便或肛拭子 新鲜粪便5g,置于无菌、干燥、防漏的容器内。或 用采样拭子沾满粪便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1 内保存,冷藏运送至实验室 呕吐物 取呕吐物置无菌采样瓶或采样袋密封送检, 冷藏运 送至实验室 血清血清2~3ml, 冷藏或冷冻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8-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前言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近年以来,我国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居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目前我省狂犬病疫情、疫区有所扩大,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市近几年也是有疫情发生,对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应急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2.诊断标准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分级标准 根据狂犬病发生的病例数、流行的范围和趋势,将狂犬病疫情划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3.1一般疫情(IV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2-3例,或发生动物间狂犬病疫情。 3.2较大疫情(Ⅲ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4-5例,或疫情波及3个及以上镇(乡、街道)。 3.3重大疫情(Ⅱ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6-10例,或发病数虽未达到10例,但扩散至毗邻县(市、区)。 3.4特别重大疫情(I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发生狂犬病疫情20例以上,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4.应急措施 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应急处置。 4.1报告 4.1.1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4.1.2报告: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部报告”和“对外报告”的要求进行疫情报告。 4.1.3网络报告 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 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 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报告。 4.2物资准备 4.2.1流行病学调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狂犬病宿主动物基本情况调查登记表》、《犬伤病例调查登记表》等。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1、目的 为有效控制、及时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害,指导和规范食物中毒事件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员工生命安全风险,提高后期的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 成立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救援组、后勤组、调查组、善后组。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 救援组组长: 组员: 后勤组组长:

组员: 调查组组长: 组员: 善后组长: 组员: 2、职责 (1)组长职责 ①全面负责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 ②组建应急救援队伍; ③领导督促小组成员做好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求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⑤组织指挥求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⑥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求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求援经验教训。 (2)副组长职责 ①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求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②负责危险源的确定及食物中毒潜在危险性的评估,发生重大事故时,协助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3)办公室主任职责 ①控制现场秩序,配合主管领导做好事故的评价及传递、上报等信息处理工作;

②做好事故现场拍照、收集证据工作; ③根据领导指示、决策,做好上传下达,协调有关工作事宜。(4)救援小组职责 ①负责治安保卫疏散工作; ②必要时代表救援组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③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5)后勤小组职责 ①负责事故处理措施相关计划资金的落实,并收集、核算、计划、控制成本费用,降低资源消耗,对救援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②编制处理事故的所需物资及费用报表,并对物资采购进行监督管理。 ③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6)调查小组职责 ①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发生事故时负责技术处理措施及督促措施落实情况; ②收集各种现场证据供进行事故分析使用; ③通过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7)善后小组职责 ①负责对食物中毒人员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事故严重则对中毒人员给予必要的经济赔偿; ②清理现场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安抚其他员工的情绪。 三、食物中毒事故识别

2016年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及答案

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得分: 技术职称: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食源性非伤寒沙门氏菌病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2.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的易感人群不包括() A.新生儿 B.孕妇 C.免疫缺陷者 D.健康成年人 3.食源性阪崎肠杆菌病的主要致病食品是() A.婴儿配方粉 B.生肉及肉制品 C.鸡蛋 D.蔬菜沙拉4.紫绀是下列常见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 B.食源性甲醇中毒 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 D. 食源性龙葵素中毒 5.食源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6.食源性菜豆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7. 食源性毒蘑菇中毒属于()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8. 食用发芽或表皮变为青绿色的马铃薯、未成熟的番茄可导致患()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 B.食源性甲醇中毒 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 D. 食源性龙葵素中毒 9.食源性组胺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10.2015年我院的监测结果中,患者的职业未出现的是()。 A.医务人员 B.工人 C.婴幼儿 D.学生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食源性疾病的特征包括、、、和、。 2. 按发病机制分,食源性疾病可分为和。 3. 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的对象包括、、、 和事件。 4. 2015年我院监测数据中,导致食源性疾病最多的食品种类是。 5.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指发病人数在人及以上或出现1名及1名以上死亡病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6.引起食源性诺如病毒病的主要食品是,此外,受污染的沙拉、水果、 共2页第1页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乌兰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理预案 1.总则 1.1目的 为了规食源性疾病的调查处理过程,保证食源性疾病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订本预案。 1.2依据 本案依据《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省卫生厅、经委、商务厅、质监局、工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5年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等制定本预案。 1.3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省乌兰县区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理工作。 1.4工作原则

1.4.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县对食源性疾病的防意识,落实各项防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4.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各科室对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进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负责人在各自的职责围做好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工作。 1.5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分级 根据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围,依据《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将食源性疾病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1.5.1特别重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Ⅰ级) 影响特别重大的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确定。 1.5.2重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Ⅱ级) 一次病例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5.3较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Ⅲ级) 一次病例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4例死亡病例。 1.5.4一般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Ⅳ级) 一次病例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2.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继续教育课程作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整理文本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2、根据本讲,突发事件的应对往往需要多部门的配合,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处置,这体现了突发事件的()。 正确答案:D、综合性和系统性 3、自然灾害的间接影响不包括()。 正确答案:C、建筑物倒塌、溺水等 5、下列不属于应急响应分级中的事件等级的是()。 正确答案:A、较小突发事件 6 "我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对优势不包括()。" 正确答案:D、资源优势 7、自然灾害卫生工作周期不包括()。 正确答案:C、事后评估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3、灾后卫生应急工作面临主要挑战有()。 正确答案:A、灾区通讯、交通中断 B信息不通 C医疗卫生需求不清 D灾区环境卫生条件差 5、自然灾害导致()从而引起传染病流行风险增加。 正确答案:A、”生态改变” B环境恶化 C医疗服务破坏 D生活形态改变 6根据本讲,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B、具有突发性、群体性 C易造成巨大损失 D难以避免,但可通过相关措施减轻E分布广泛且不均等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1、自然灾害在全球广泛分布,并且均匀分布。 正确答案:错误 4、应急计划与预案属于应急响应阶段。 正确答案:错误 6在本讲中,突发事件应对的关键环节的准备环节不包括科研。 正确答案:错误 7、洪涝、台风、海啸、甲型H7N9均属于自然灾害。 正确答案:错误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整理文本 3、下列()不是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 正确答案:B、事后评估 2、"我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合作机制不包括()。" 正确答案:B、中非合作机制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我国传染病类突发应对机制包括()。 正确答案:D、指标监测 E事件监测 5、突发事件的应对重点包括()。 正确答案:B、报告规范 C报告时限、通报 D信息发布 E启动预案及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本讲,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形势。 正确答案:A、近几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B各类事件以一般事件为主,特大时间相对较少 C传染病事件为主,食物中毒和其他事件所占比例小,但病死率较高 E学校事件数和病例数所占比例较大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2、灾害衍生突发公共事件不是灾害卫生应对的重点。 正确答案:错误 3、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国家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公司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公司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处置食物中毒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二、应急处理程序: 1、在食品加工、供应过程中或用餐时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可疑或有变质可疑时,经确认后,立即撤收处理该批全部食品。 2、在全公司范围内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时时警惕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各部门如果发现可疑病情后,及时报告行政人事部,由行政人事部做出以下措施: ( 1)观察病情,对症处理。 ( 2)如确定食物中毒,做好以下工作: ①立即报告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抢救措施。 ②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或者与附近医院联系救治患病员工 ③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④收集相关病情信息、食物及原加工材料,协助卫生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处理。 3、公司主管领导立即指挥抢救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抢救,指挥以下部门工作: ( 1)责令食品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 ( 2)由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立即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报告时间间距离发病时间不得超过 2小时。报告电话:xxx部门:(电话号码) 区疾病控制中心:(电话号码)

( 3)食堂负责人负责保护好现场,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设备、保护好中毒现场和食品留样,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等候卫生执法部门处理。 ( 4)生产部协助护理患病员工。对已确定重病员工负责转送医院治疗。 ( 5)行政人事部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稳定员工情绪;公司制定专人接受新闻部门采访;协助公司领导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 6)行政人事部要深入各部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经过,可疑食品、中毒人数,并预测发展趋势。 ( 7)行政人事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抢救机动车到位。 ( 8)食堂负责人要协助卫生部门作带菌检查和取证工作,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职工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目的 本预案设定于职工食物中毒后的紧急处置,要求相关部门在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要沉着对应,要在保护自身的前提下,协助防疫部门做好查清毒源工作,防止二次中毒污染,同时要求稳定职工情绪,保障收费秩序的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 当职工食物中毒时,启用本预案。 3职责 3.1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职工食物中毒事故的领导。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一、成立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组长由单位法人代表或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食品安全管理员担任,应急处置小组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开展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及相关要求: 1、食源性疾病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报告内容包括发生食源性疾病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发病人数、住院人数、救治医疗机构和死亡人数、病人主要症状、可能发生的原因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阻碍他人报告。并做到按相关部门规定的时间报告事故处置动态情况。 2、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组织人员将发生食源性疾病的病人或疑似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人员及时送往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与就诊医疗机构联系,并派专人到医院守护病人,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做好相关善后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不稳定事件发生。 3、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立即封存原有的加工现场、食品留样样本、食用过的所有剩余食物及食品加工有关原料、辅料等;立即封存加工现场的工具及用具;禁止擅自销毁和破坏现场,追回已售出的可疑食品。 4、收集当日(餐)就餐人员信息(包括就餐人员名单、住址、去向、

联系电话等)。 5、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保障消费者在事故发生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 6、协助配合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三、总结: 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总结,分析、查找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训,认真整改。进一步做好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工作,堵塞危及食品卫生安全的漏洞,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向相关部门书面报送整改措施及总结。 四、责任追究: 对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推委拖延、擅离职守者,对造成或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力的责任者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对造成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责任人按本单位及相关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送处理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