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

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
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

第6卷第1期

2006年3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Kun m 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Vol 16,No 11Mar 12006

收稿日期:2005-09-27

第一作者简介:王文佳(1982-),女,云南楚雄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哲学,科技政策与管理.

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

王文佳,樊 勇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摘 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裂,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则是残缺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一致和相互融合,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两种精神的融合有切实可行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融通

中图分类号:B82-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06)01-0053-04

The Fusi on of Sc i en ti f i c Sp i r it and Humane Sp i r it

W AN G W en 2jia,FAN Y ong

(Faculty of La w,Kun m 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 ogy,Kun m ing,Yunnan 650224,China )

Abstract:The divisi on of scientific s p irit and hu mane s p irit is unfavorable t o s ocial p r ogress and human de 2vel opment .The scientific s p irit without hu mane s p irit is not the genuine scientific s p irit and the hu mane s p irit without scientific s p irit is the incomp lete hu mane s p irit .The inherent consistency and the fusi on of scientific s p irit and hu mane s p irit reflects the unity of objective la w and subjective pur pose .The devel opment of modern s ociety calls f or the fusi on of the above t w o kinds of s p irit .Some feasible ways t o fuse humane s p irit and scientif 2ic s p irit are als o p resented .

Key words:scientific s p irit;hu mane s p irit;fusi on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社会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体———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精神的支撑。这种社会精神,不仅是科学精神,而且还包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以对人的关注为内在规定性,是对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的关

注。其关心人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需求(物质的、精神的或生理的、心理的等),以人类的共同生存和发展利益为最高的行动准则,以从各种束缚中解放人的个性、引导人们追求美好人生为己任。因而,人文精神带有主观意向性、内驱动性,其使人的行为目的带有既定的倾向性和个性色彩。发展到今天,人文精神更为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强调生产的人文效益,

产品的文化含量等。其追求的目标是善和美,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关键是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与此对应的科学精神是与科学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其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科学主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和理念。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协作精神等,其讲求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它是科学认识活动主体的内在精神要素。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反思以往,人们对科学精神的传统认识存在两方面的偏颇。一是仅仅从功利的意义上理解科学精神,片面地把科学精神视为工具理性。二是

仅仅从自然科学的观念出发孤立地理解科学精神,而未能充分地从人文社会科学视角审视科学精神。这不仅使人类一度沉溺于对自然界的掠取并导致了科学精神与自然的对立,而且在认识中造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事实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内在统一、不可分割,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促动、协调发展,就其本质而言,它们都是人的力量的外在表现。受启于康德名言“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感慨道“人文无科学则空,科学无人文则盲”。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及社会发展的作用上,有学者更是形象地将科学精神比喻为桨,把人文精神比喻为舵。因此,在协调两者的关系上,要充分意识到,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人文精神才更富于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人文精神蕴涵有科学精神,闪现着理性的火花。人文精神是一种科学态度,不能完全用情感来诠释之。广义地讲,人文精神乃一种外化的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科技进步及科学精神的提升,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地发展,改变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发展。同样,只有自觉地把人文精神吸纳入广博的科学精神之中,科学精神才能更充分地凸现出其应有的理性,才能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人类自身的进步和社会健康的发展。诸如科技进步所同时引出的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人的“物”化及“单向度”化、人的新的异化等现实问题的出现,从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出科学精神迫切需要人文精神的关怀和充实。换言之,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等科技活动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行为、减少科学技术负面社会影响的智力保障。其结果是,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完善着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人类所追求的客观合规律性与主观合目的性的统一,正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致性。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而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只会是一种残缺的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融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首先,两者有在源头统一的融通基础。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与人文有一个共同的源头:自然。最初,科学用来解释自然,人文用来歌颂自然。虽然前者是理性的,后者是感性的,但彼此间却并不截然分离。譬如,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而且我们还看到,科学与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曾有过黄金般的“联姻”时期。这一本源的统一,成为两者经分化后再度复归于统一的内在根据。其次,科学与人文都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是彼此融通、互促共进的。表面上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形同陌路,实质上说,两者都绝非独自发展的。以人文精神来说,反观以往,人文精神并不是孤立地在人文范畴内衍生、积淀和凝练的。科学作为一种认识真理的探究活动,亦是培养民族及社会新观念、新思想、新精神的催化剂。新的科学知识一旦进入人们的认识结构,常会同原来的认识结构发生作用,进而改变、深化和丰富人们的思想观念及文化传统。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的自然属性的科学而深刻的揭示,当使人类认识到自己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由生物进化而成的,所谓“原罪”和“赎罪”之说则仅源出宗教。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地为崇高的人生和社会理想而努力。再次,社会的未来走向勾勒出了两者相互融通的必然趋势。社会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两种精神的相互融合。创新,日益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突出的特征与要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实现创新的精神支撑和文化之魂。两种精神的充分融合及协调发展,成为了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动力,形成了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合力。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的途径

(一)观念互启

科学的观念和人文的观念可以通过互相借用、互相启发和互相融会贯通来促成两种精神的相互渗透。而在这种方式中,既有一般的语词概念上的移植,也有一些稳定规范的跨领域使用(如作为人文的伦理观念在科学活动中的显现等)。两种精神在观念层面上的互相启发不乏实例。如达尔文受马尔萨斯某些观点的启发,将“生存竞争”的观念引入到自己的进化论中,从而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理论解释了

?

4

5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问题,并由此使进化思想成为系统的、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又如,乐理中的和谐观念对牛顿的科学发现曾起了很大的启迪作用。牛顿在学生时代曾研究过音乐,认为音阶的对称、比例及和谐,比它的实用更为重要。牛顿对音乐的感悟,令其在探索宇宙布局及力的关系问题上,有着丰富的科学联想力,使牛顿把星星绕日、月球绕地球、物体落地等表面上毫不相干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并运用精确的数学方法进行了定量的描述,进而创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也坚信宇宙是和谐的,自然是美的。其质能方程式更是用简洁的数学美揭示了两种物理现象之间最本质的内在关系。他晚年追求的统一场论虽然临终也未能实现,但他矢志不渝,认为如果能找到统一场论的方程“那该是最完美的了”[1](P103)所以,对和谐及其美的追求往往能导致重大的科学发现。而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这也就是艺术对人的想象力的丰富和提升。尼尔斯?玻尔认为其原因“就在于艺术能给我们提示系统分析所达不到的和谐。可以说,文学、造型和音乐艺术形成表现方法的连贯性,而在这种连贯性中,越来越充分地放弃科学报道所特有的准确定义,从而为幻想提供更多的自由。”[2](P229)

观念层面上的互相启发,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常广泛地影响社会诸多领域的活动。比如“信息”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通信工程领域,现在却已被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广泛应用,给人文领域的科研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有益的借鉴。

(二)方法互用

与观念上的互相启发相比,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在方法上的相互借用,则是一种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融的更为直接、有效的途径。若一门学科的方法能被其他学科所用,那么这门学科所具有的影响力将成倍增加。科学方法可以在一定限度范围内用于对人文问题的研究。如“行为科学”,语言学中的数理语言学,历史学中的数量历史学等就是典型代表。用科学文化的成就去部分说明和解释人文现象的深层机制,常常能促进人文文化的深化,使其从对现象的描述演进到对现象的分析和阐释。反之亦然,即人文方法也常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为科学所用。科学与人文两种方法的融通,就是要我们在理性与情感,规律与目的,获取知识与增长智慧之间达成沟通,使得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达到和谐统一。这要求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要从科学角度出发审视其正确与否,还要从人的角度看其合理与否。

(三)学科互构

学科整合可以说是科学与人文间最广泛、深刻的交融。依其形式和状况不同,二者的整合又可具体分为:

方式一,学科本身兼有科学与人文的属性。有的学科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同时具备了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比如建筑学,在设计建筑物时,既需要力学、数学、材料学以及地质学等等方面的科学内容,也包含了美学的人文内容,使得建筑物才可能既坚固耐用,又美观大方,既有实用价值,又具观赏价值。有的学科(或自然的,或人文的)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了对方的研究的理念、方法及手段,使得自身越来越具备对方的特点,并逐渐使学科的归属出现一定的“模糊”,即从某些角度看应划分为“科学”,而在某些方面又应归于“人文”,如管理学、心理学等。而有的学科尽管在其发展过程中没有改变自身学科归属,但由于较多的接受了对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而呈现出学科交融的趋向。比如生态学虽然一直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由于在生态研究中人文关怀的成分越来越大,使生态学朝着谋求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发展推进,人文价值观日益成为生态学理论的内在组成部分。

方式二,不同领域的两个或多个学科合构为一门新兴的复合型学科,如“生态伦理学”、“社会生物学”、“行为地理学”等。它们已经很难按照传统的分类方式清晰地划分和确定学科归属,呈现为科学与人文密切融合的“新生事物”。大量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及边缘科学的涌现,反映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趋势,反言之,这类学科的建构和发展,强化和深化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方式三,以一个领域特定的视角去观察另一领域的学科文化,从而产生一些之前因局限于该领域而无法得出的新认识,并在此基础构建出新的横跨科学与人文领域的学科,如“科学哲学”,

?

5

5

?

第1期 王文佳,樊 勇: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

“科技美学”等。

科学与人文之间日趋广泛的学科互构表明,学科及知识领域间是密切联系的,由此也揭示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的巨大潜力。

(四)教育更新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通过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现代人才的培养而充分体现出来。教育体制和育人模式的更新,则是培养兼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现代人才的前提和保证。培养现代人才的素质教育,是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的重要途径。

过去,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中存在重理轻文等现象,我国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中的人文教育相对薄弱和滞后,致使科学的复合发展和人才的复合培养受到了影响与制约。从事科学活动的人必然与人文有关联,其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及伦理准则等都具体影响着行为主体的科学研究思路及结果。人文精神的产生和凸现,依赖人文教育,而“人文制约”问题的解决并不能靠科学本身,必须诉诸于人文的手段及方法。现代高等教育及现代人才培养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一个明确的高教改革方向。事实表明,缺乏人文内涵的教育,不仅易形成斯诺所说的科学知识分子与文学知识分子的“相互藐视”,而且会造成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格上的缺陷。因此,从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高度说,亟待下真工夫、花大力气,通过教育改革,实现向“文理兼容”复合型教育模式的转变,并由此在人才培养中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正如世界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办学宗旨言道的那样:“我们需要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创造更好的联系,其目的在于:把二者融合为一种以科学和人文学科为基础而又不削弱任何一方的广泛的人文主义,从而能从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所形成的障碍中找出一条道路来。”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6.

[2]契科夫.科学学—问题?结构?基本原则[M].科

学出版社,1984.

[1]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94.

[2]王大珩,于光远.论科学精神[M].北京:中央编

译出版社,2001.

[3]陈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探讨[J].自然辩

证法研究,1997,(1).

[4]林德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J].江海学

刊,1998,(4).

[5]张成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文化危机[J].社

会科学辑刊,1998,(4).

[6]孟建伟.科学与人文精神[J].哲学研究,1998,

(8).

?

6

5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浅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学院:通信工程学号:1501120064 姓名:谢会琳授课教师:张爱萍 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它们具有相互独立的一面,同时又相互融合,内在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或者说谋求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 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全面发展;融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学和人文,但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正确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世界性的重要问题,在近几年也一直是学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何使这两种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指引更有效的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想要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使两者更好的融合,首先要了解它们的内涵,了解它们相互独立的一面和融合的一面。 1、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科学精神得以形成的文化渊源, 一是理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二是重视经验与自然的哲学传统。对自然的理解直接决定了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 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探究自然。 从科学精神的本质看,有学者认为:“科学精神”中的“科学”一词应指自然科学,科学精神是在人认识并改造自然界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二是大胆探索,追求并坚持真理[1]。也有学者认为:科学精神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实证精神。美国的著名社 会科学家默顿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中提出,科学精神应该包括普遍性、公用性、共享性、理性的怀疑主义。英国科学家及文学家布鲁诺夫斯基从价值角度论述科学精神,他在《科学和人的价值》一书中提出科学精神应具备求真精神、自由精神、创新精神及宽容精神。 科学精神不同于科学方法,方法可以学习和模仿,但精神就不容易传授了,科学精神是永远不能改变的。科学精神的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中的融合与发展 【摘要】 大学校园对一个人来说是对专业知识以及未来可能从事科研行业的一片肥沃的土壤,大学生在其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同样也是大学生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形成良好价值观的场所。很多观点擅于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案,而本文是站在当代大学生的视角,通过分析爱因斯坦对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诠释,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大学生科学与人文意识,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利用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使他们自发的树立正确的科学与人文价值观。本文先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概念、关系及意义来阐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价值与重要性,然后以爱因斯坦为例总结概括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并参考此内涵,在最后一章节给出了当代大学生在校园中应培养的科学与人文意识,旨在提高大学生基本科研素质,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科研氛围,来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校园;科学;人文;融合与发展 第1章绪论 1.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概念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重要内容。[1]它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科学精神是从科学中凝练和提升出来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体系。它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改造自然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是人类认识自然活动极其成果的升华。[2] 它以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规律为原则,以开拓创新又敢于批判的精神为不竭动力。

人文精神以人为一切价值出发点,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是人对自身命运的理解和把握。人文精神关怀个体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它关注人类本身,关注人性与人文关怀,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心境,更是一种生命的承诺。 1.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为宝贵的两种精神。二者之间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科学精神为人类发展提供可靠而稳定的推动力,而人文精神可以为这样的推动力保驾护航,确保科学发展朝着一个正确的道路前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像是构成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它们彼此相互制约又共同发展,才使得人类社会和谐和进步。有学者提出,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为“科学世界本身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人文世界: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科学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发展”。[4] 1.3 校园环境的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 校园环境是一个人一生不断接受系统的教育,而逐渐形成人格与价值观的环境。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人们逐渐从一无所知到思想成熟,可见校园环境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而当代社会是由一个一个人的个体与人类创造的产物有机组合而成的。大学校园是一个人正式开始接触科研和大量专业知识的地方,因此讨论校园环境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我们以大学校园为例。 大学校园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培养思想的摇篮,尤其是本科生阶段,正是一个人内在科学与人文意识塑形的阶段。不仅如此,大学生涯给予了一个人更高的理想和追求,大学的校园里充满了思想、个性和人文情怀。[5] 一个良好思想氛围的大学环境所培育出来的人才才是真正对社会对人类有积极贡献的人才。因此,大学中的学术造假行为以及诸如此类的违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行为,如果不加以引导教育,将会给大学环境以及社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

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通知各区

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的通知 各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财政局,有关企业: 为全力推进我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发挥大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建立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服务体系,根据《青岛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推进方案(2016-2018)》和《青岛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组织开展2017年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主体 在我市登记注册,符合我市“三中心一基地”建设要求和新旧动能转换发展领域方向的我市大企业或其控股公司(大企业指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企业〔2016〕194号>大企业划型标准的企业)。 二、申报条件

(一)已经初步具备创业创新要素汇聚、资源整合服务能力,能够为同行业小微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人才、检验检测、投融资、市场开拓、创业创新等3种以上服务。 (二)建设项目有明确的建设实施方案和投资计划,投资不低于800万元,包括平台场所建设、装修改造(或场所租赁),相关设备设施和平台系统软硬件系统开发、购置、运营、维护、升级以及市场开拓、推广等支出。 (三)已经为10家以上产业链或其他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服务。 (四)具有5人以上的创业创新服务人员。 (五)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六)承诺对报送材料真实性、完整性负法律责任并遵守有关财政资金管理规定。

三、支持项目建设目标 支持2018年9月底前建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发挥大企业“双创”和小微企业“双创”双动力优势,鼓励行业内大企业利用互联网手段,采取“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创新生态+专业服务”等形式向社会开放资源,打造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一)建立实体(众创空间)和网上服务平台。实体平台要建设与服务规模、服务功能相适应的服务场所,配备先进齐全的行业性科研基础设施设备、公共服务设施及创业创新服务环境,能够开展各类创业创新服务活动。网上服务平台要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方便对接和开展协同创新活动,实现服务效果跟踪、统计和分析,建设2个与本产业相关的协同创新网络服务分平台,以众创、众包、众筹、投资等方式稳定集聚30家以上创业创新小微企业。 (二)集聚整合开放服务资源形成创业创新服务生态圈。发挥产业链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自身的采购、研发、技术、人才、管理、市场、资金、渠道等优势资源,同时整合集聚各类社会资源50家以上,利用线上线下等手段,向社会开放服务,服务功能达到5种以上,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创业创新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护理与人文关怀

护理与人文关怀 随着整体护理、社会护理、多元文化护理的推广,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开始向“以病人为中心”转换。护理的理论体系、功能任务、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表现为:在护理实践中更加注重人本观和人文精神;护理服务领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护理管理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护理科研开始引领护理实践等,这些无一不向社会昭示了护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了护理是科技性和人文性完美结合与统一的专业.与此同时,护士作为知识、技术和人文素养集为一体的专业工作者的作用也日益凸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护理人员的人文基础比较薄弱,人文修养相对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护士人文修养、体现护理人文关怀,已成为护理服务水平再上台阶的焦点话题。 在护理实践中,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和需求、患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既可体现为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也可显现为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人文精神是护理内在发展的动力和灵魂,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的责任心等都是护理质量提升的促进要素,贯穿这些要素的是人文精神这根主线。护理技术的正确应用,护理程序中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患者身心需求的合理满足,都需要护士的人文修养加以保证。可以想象,一支缺乏人文精神的护理队伍,如何做得到观察人、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照顾人,又怎么能适应护理的发展并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呢?如果说,护理质量是一颗树,那么护士的人文修养就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土壤的肥沃与贫瘠,决定了这棵树是否能枝繁叶茂,这也正是我们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出发点。 在护理实践中,体现人文素养,实施护理人文关怀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护士要运用真挚的安慰性语言给患者以心灵抚慰,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体贴;运用巧妙的告知性语言告诉患者其病情进展、治疗护理措施、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运用合理的解释性语言解答患者的问题,取得患者的理解;运用恰当的鼓励性语言激发患者与疾病抗争的勇气和信心。此外,护士要书写各种

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摘要: 根据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遵守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守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发展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字: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统一大学生 正文: 一、科学精神 江泽民同志屡屡强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这既是党和政府的伟大号召,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 科学精神,则是人类与科学工作相联系的一种精神,是体现在人们身上的、形成与科学活动之中并适应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客观反映,也是人们科学实践的产物。科学精神形成以后,与社会产生互动,融入社会之中,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在社会其他高尚精神的影响下不断丰富和发展。 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江泽民同志指出:“求实是科学之本”,“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科学是一种无止境的探索活动。科学探索以事实为依据,以揭示未知奥秘、获得真理性认识为追求目标,其成果或者是新发现,或是新发明,都是对以往知识的积累、扩展和创新。科学活动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一种唯实求真的活动,一种创新的活动。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有机统一,贯穿于科学活动的全过程。由此可见,科学精神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勇于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的精神。 科学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根据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和人类的科学实践,我们尝试着将科学精神的内涵归纳为以下七个融会贯通的方面: 一是勇于探索未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 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 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高理性精神; 四是自由探讨、相互争鸣的平等宽容精神; 五是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是热情严谨、刻苦坚韧的执着敬业精神; 七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勇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主观精神状态,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不仅能提高科学工作者的素质,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思想解放力、理智开化力和价值趋同力,极大地提高国民素质,有力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发展和三个文明的建设。

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关系的探究

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的探究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姓名:邓瑞静 学号:1602121020上课时间:周四上午3-4节 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或者说谋求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则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别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了分析;其次,进一步探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通过分析最终得出,要想真正认识世界,需将科学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因此,将两种精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 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一直是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学也得到了迅猛的提升,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尽管两者缺一不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分分合合。明确地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得使科学与技术有机的结合,使科学、人和社会和谐发展。 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两种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个维度、两个基本的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两种精神指向”[1]。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却很难下一个定义,或者说很难下一个能使别人也满意的定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具有历史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民族性,不同地方的人会对它作出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定义。全面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本质内涵是讨论二者关系的首要理论问题。 1.1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从科学活动和科学家的思想观念中提炼出来的科学的实质、核心和灵魂,是人们客观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规律性并进而改造对象的一般态度和行为规范[2]。尽管它产生于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科学研究活动中,但并非为科学工作者所独有。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含义: 第一,探究求识的理性精神。科学是认识和揭示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精神活动。科学家求知的理性和灵魂表现为对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的坚信和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能力的坚信。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性是人们进行科学活动的客观基础,而人们所具有的探究、求识的主观精神则是科学活动的精神基础[3]。 第二,实践检验的求真精神。科学理论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但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未必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其科学性与真理性才能得以验证,才能

心得体会:引导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最新)

心得体会:引导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最新)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国家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23条措施围绕中小企业发展难题精准发力,在为中小企业优化环境使其“轻装上阵”的同时,强调以“专精特新”来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这为中小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加快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可以推动中小制造企业应用新技术大力发展专业化生产,主动地融入大企业的技术、产品和协作配套的体系,有利于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X中小企业应牢牢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走好“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努力当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 关于如何发展中小企业,2011年,工信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2011年工信部发布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把“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此后,国家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都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专精特新”,强调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是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出奇制胜的重要法宝。我省2013年首次公布了X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名单,2014年起开始在设区市评定“专精特新”企业。2016年3月工信部参考德国“隐

形冠军”的标准专门制定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了鼓励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做强做大”,又推出了“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评选。这些举措丰富了产业政策的内涵,“隐形冠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专精特新”是实现“冠军”市场地位的发展路径,“科技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重要实现路径。 截至X年底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累计认定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60家、省级专精特新产品420个,全省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出自中小企业。今天是创业新兵,明天就是参天大树。 与此同时,培育“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也成为党和政府培育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重要举措。以苏州为例,从X年200家“专精特新”获评企业来看,其产业规模特征属于“规模以下小型工业企业”,企业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73.5%,民营企业占比53.5%,平均注册资金为7383万元。它们以小型企业的人员投入,较为灵活的所有制形式,较高技术等级的产品,获取了规模以上中型企业的营业收入,取得了良好的支持效果。 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对策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X省近年来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实践,提出如下对策。 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产品转型,协同推进“专精特新”改造。对于X以轻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大量2000万元至4亿元区间年营业收入的工业企业既是规模以上企业,又归属中小企业。一些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制造型工厂,也能被归属

我国船舶融资租赁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我国船舶融资租赁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摘要]船舶融资问题一直是广大航运企业,特别是中小型航运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船舶融资相对困难,是制约我国船舶业以及航运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船舶融资租赁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船舶融资租赁的产生背景,明确了其基本含义后分析了船舶融资租赁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进行展望。 [关键词] 融资租赁;船舶;优势;存在问题 1船舶融资租赁的产生背景 自2003年以来,世界船舶工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经历了近6年持续兴旺的市场行情,中国船舶工业抓住历史性机遇,保持高速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翻了两番,手持订单增长5倍,造船效益大幅提升,国际市场份额超过了20%,一举进入与日韩并驾齐驱的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作为国际船舶投融资最主要来源的中国进出口银行,为我国船舶和航运业的飞速发展提供的金融上的大力协助。截至2008年末,累计发放船舶贷款1024.62亿元人民币和74.45亿美元,开立出口船舶预付款退款保函203亿美元,支持了2698艘、9258.41万载重吨、465.7亿美元的船舶出口。 然而,从2008年起,受到外部金融危机的影响,对船舶融资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信贷收缩,这对船市造成直接影响。金融机构提高了对船舶信贷融资的风险等级,提高了船舶融资贷款利率,加大了对船舶融资项目的审查力度,甚至出现暂停船舶融资项目的现象,同时金融机构对船厂预付款保函审查更加严格,这对于未来新订单的承接以及目前相当数量手持订单预付款的获取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由此推动了我国船舶融资的方式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2.融资租赁的概念 融资租赁,也称为金融租赁或购买性租赁。它是目前国际上使用得最为普遍、最基本的形式。根据国际统一私法协会《融资租赁公约》的定义,融资租赁是指这样一种交易行为: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请求及提供的规格,与第三方(供货商)订立一项供货合同,根据此合同,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在与其利益有关的范围内所同意的条款取得工厂、资本货物或其他设备。并且,出租人与承租人(用户)订立一项租赁合同,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授予承租人使用设备的权利。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3船舶融资租赁的优势 船舶融资租赁方式,不论是对航运企业、社会的总体发展或是与其他船舶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科学 精神与人文精神 摘要:通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一些社会现象,阐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且深入了说明了,对于我国如何运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拉动我国经济,和提高执政能力。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经济增长,执政能力 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我先从建筑业上的一个实例,引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科学与人文方面的问题,比如疏散用楼梯的设计,设计人员通常根据防火规范的要求,或设计为封闭楼梯或设计为防烟楼梯,而忽视了楼梯的易于寻找性。特别是许多公共建筑中,有的把楼梯的疏散门设计成没有透明玻璃的防火门,有的为了空间的最大利用率,而把楼梯设在不易寻找的背角旮旯处,虽然这些楼梯都符合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的要求,却没有想一想人们如何才能找到楼梯的问题。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设计符合了科学原理,但对于人德使用来说,却没有考虑的人的使用问题,我们的社会的发展了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能够使人更好的生活,所以科学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下面借此引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认识客观 世界及其规律, 是求真; 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 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 就越真。所以,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 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终极关怀, 是 求善; 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 认识体系, 还是一个价值体系, 伦理体系;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一、论文摘要 从辛亥革命开始我们大学生就一直为全民族中最为活跃的一分子,五四运动更是让大学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老一辈大学生立下了很好的榜样,而的我们这代的大学生更是处在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大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方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关键字 大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它的主要特征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实证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功利精神,实践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大学生则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的主要寄托者之一。“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胡锦涛主席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了这一番话。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

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资金实施细则

[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资金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以下简称“特色载体”)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支持范围 第二条专项资金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主要用于支持特色载体、中小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特色载体是指由一家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建设的特色载体,或与不少于3家龙头企业深度合作的特色载体。龙头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控股企业或者业界知名的未上市大企业。 第三章认定条件 第三条特色载体须同时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特色载体的运营主体在开发区内依法注册、纳税、入统,符合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在开发区范围内开展特色载体建设的行业龙头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特色产业园等载体。申报当年载体入驻或服务企业数量不少于30家,主要服务行业

领域符合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且主要服务行业领域吸引入驻的企业数占比不小于90%。 (三)特色载体由行业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建设运营,或与至少3家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分工、合作方式、合作义务、专项资金分配方式等,能够实现与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模型加工、中试生产、企业管理、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深度融通。 (四)特色载体通过自建或共建方式,拥有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检验检测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基地、科技条件设备共享平台等)或实验室(国家级或省级)至少1个,近三年为中小企业(团队)提供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小批量试制、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不少于30家次。 (五)特色载体具备明确的商业运作模式,具有健全的运营管理团队和工作机制,专职服务人员数量不少于5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专业人员的占比不低于80%。 (六)特色载体拥有明确的导师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创业导师团队和专家团队较为成熟稳定。 (七)特色载体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配套的服务体系,配套服务功能相对齐全,可为孵化企业提供所需的政策、法律、财务、市场推广等服务。 (八)其他应当符合的条件。 第四条中小企业须同时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摘要:通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刻分析,并且结合一些社会现象,阐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强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需要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发展新的科学和人文与社会价值体系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于我国如何运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积极拉动我国经济,和科学的提高执政能力,指出了科学技术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结合,经济增长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先从输电线路工程上的一个实例引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科学与人文方面的问题,比如对于输电杆塔的设计,设计人员通常根据结构规范的要求,或设计为角钢结构塔或设计为钢管结构塔或设计为混凝土电杆,而忽视了杆塔的易于攀爬性。特别是许多超高压输电线路中,有的把塔的脚梯设计在主材的一侧,很短很细,仅供人脚的宽度,没有与脚足够的接触面积,攀爬时费时费力,虽然满足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却没有想一想作业人员如何才能安全、快速、省力的爬到塔顶处理实际问题,尤其是超高压塔,塔体很高,需要有安全的可靠的平台供人在中间累的时候歇息。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设计符合了科学原理,却没有考虑人的使用问题,我们的社会的发展了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能够使人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所以科学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下面借此引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是求真; 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 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 就越真。所以,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 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终极关怀, 是求善; 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 认识体系, 还是一个价值体系, 伦理体系; 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 还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非一元的, 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从上面问题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们的行为方式要本着科学的原则,要符合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在正确的方法下产生正确的结果,而我们行为的目的,则应本着人文的原则,因为从原始社会到当今社会,我们最开始是自己自足,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也就是我们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服务,所以人文精神,侧重的更是能像关怀自己一样的心态去关怀别人,同时别人也能用同样的方式来关怀自己。在当今社会两种精神起到的作用,我们将在下文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开放三十年,国内生产总值迅速上升。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科技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的生活因为科技的提高而变得更加的舒适,然而在科学技术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因素,比方说地沟油,各种有毒的食品添加剂,毒奶粉,瘦肉精,可以说他们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的产物,所以单纯从科学来讲是不能判断

大中小融通型特色载体自评估报告

黄骅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19年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工作自评估报告 一、特色载体建设总体情况 (一)建设进度 1、推进载体建设情况 ——河北新林坡创业孵化器二期扩容工程。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该项目预计总投资5亿元,总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0万平米,包括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创业辅导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规划建设工业设计中心、产品中试基地、产品检测中心、企业总部、创客公寓和物流中心等配套资源,项目计划用时三年,到2022年达到运营标准。项目运营后,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黄骅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前的进度是:五大服务平台基本搭建完成并投入运营,工业设计中心、检测中心、研发中心正在建设中,企业总部、创客公寓、中试基地等正在进行由黄骅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 ——河北龙创新能源汽车研发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工程。该项目规划占地总面积2000亩,一期起步区面积500亩,规划建筑总面积50万平米,总投资25亿元。目前的进度是:一期17个项目已经落地,吉谦车用支撑桥生产项目等11个项目已办理施工许可证并进场施工,其余6个项目施工许可证正在办理中,预计上半年可全部开工建设。

——黄骅市科创孵化中心项目建设工程。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68亩,计划建设厂房8栋,总建筑面积8万平米,是集企业培训、科技研发、项目孵化、商务办公、商服配套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孵化中心。目前的进度是:2栋已建设完成,2栋主体封顶及二次结构完成,另外4栋已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2、推进平台建设情况 截止2019年底,黄骅经济开发区拥有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个,其中新林坡创业孵化基地2019年通过河北省工信厅认定;与众创空间、孵化器重复挂牌的1个;众创空间4个,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及以上认定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7个,其中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 ——“双创”服务平台建设工程。2019年河北新林坡孵化器公司被认定为河北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服务平台。为载体区域内双创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等公共服务。引入金融、营销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专业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完善创业创新企业所需的一揽子专业服务。公司备有相关专业咨询服务能力副高级以上或同等水平的长期合作专家6人,稳定合作的相关专家22人,现有仪器设备97台/套。与公司合作的外联型合作机构6家,分别是Tolt Traders 芬兰创新中心、天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竞合汇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河北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河北睿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河北京津冀模具制造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与公司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的河北工程大学、天津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

(完整版)浅谈船舶融资租赁

浅谈船舶融资租赁 一、船舶融资租赁交易的特殊性 1.1 融资租赁中的船舶 船舶这一特殊的物,作为一切海商、海事活动的基础,而倍受关注。有关船舶法律上的定义,各国均有不同,有的国家可能将船舶的范围定得宽一些,有的则可能窄一些,实际上要想对船舶这一概念从法律角度下一个统一定义,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为这一概念总是受着客观条件的影响,各国的历史条件,航运发展水平,法律环境,等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国对船舶定义的不同。但总的来说,各国海商法中对船舶的定义中都包含了大型远洋运输船舶,这种船舶往往具有成为融资租赁标的物的可能性,1当然,并不能排除某些从事近海或远洋运输的中型船舶成为融资租赁对象的可能性。所以笔者在本文中对船舶采取一种比较模糊的概念处理方式,即把那些具用潜在融资租赁可能性的大、中型运输船舶作为研究的对象,以便于本文主旨的研究。 1.2 船舶融资租赁与船舶光租的区别 由于我国于90年代初颁布《海商法》,其中并无调整融资租赁交易项下船舶关系的规定。在经历了80年代的起步和短暂的发展之后,由于欠租以及相关法规不完善等因素,90年代初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发展进入低谷时期,大部分航运企业并未对融资租赁这一融资手段产生兴趣。相反光租及租购交易却异常兴旺,而且其历史也由来已久,因此,在《海商法》第六章中专门规定了一节对船舶光租加以调整。从形式上看船舶融资租赁交易与船舶光租及租购交易有某些相似之处,然而笔者认为并不能将两种交易混为一谈。首先,两类交易中,出租人的主体资格不同,在我国只有经金融管理部门或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许可经营的公司,才能从事融资租赁交易,所以船舶融资租赁中的出租人,有着法律上的限定性,而船舶光租及租购交易中的出租人则无此约束。其次,船舶融资租赁交易往往涉及三方,出租人、承租人、船舶建造人或出卖人;而船舶光租及租购往往只涉及两方,出租人与承租人。但最终将二者区分开来的,还是两种交易中的出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自然辩证法 (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为宝贵的两种精神。二者之间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串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古已有之,它们是在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不断滋生与满足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延续到近代,二者的互动互进对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西方文化传统中理性思维的发展以及重视经验和自然的哲学传统是近代科学精神得以形成的温床。科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真理性的认识,无论在哪个领域,科学研究都可以涉足其中并一直深究下去。从总体上讲,科学精神尊重科技的价值和作用,强调依靠科技来推动社会发展。这种观念注重人的物质生活,强调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推崇物质力量和物质手段的强大作用, 重视掌握科学方法、追求科学真理的意义。 人文精神是指蕴涵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人文精神较注重非理性的因素,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尺度,追求善和美;在肯定理性作用的前

提下,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人文探索有禁区等。总体上讲,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生的真谛,强调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重视生产的人文效益、产品的文化含量等。 在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指导着人类文明的走向。如果说科学精神注重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人文精神的侧重点则在于研究“应该怎样”的问题。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在某种意义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可以说是承载和导引人类社会前进的两条轨道,缺失了其中的任何一条,社会就无法顺利前进。 科学的现实形态而言,科学知识也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包含着人文的意蕴。 人文精神首先呼吁人性的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和权利。科学精神紧随其后,提倡科学实验,反对迷信。科学精神的弘扬恢复了理性的权威,人文精神的倡导重新树立了人的尊严。实际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是人类精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因子。有学者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形象地比喻成发动机与制衡器:如果将社会比作一辆行进的机车,科学精神及其在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则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如果没有发动机,机车就会停滞不前;但如果光有发动机而没有制衡器,动力系统非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极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人文精神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正是起到了这种制衡器的作用。正是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生互补中,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地走向灿烂和辉煌。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思想的两个维度,它们的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全面持续进步的保证。这意味着,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当然,这种

大中小企业要融通发展是关键

大中小企业要融通发展是关键 李克强:大中小企业要融通发展是关键!详情随小编一起看看,以下是独特网小编搜集并整理的大中小企业要融通发展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日,在《中国制造2025》正式公布两周年之际,三份大部头文件又一次放在5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案头之上。 文件汇总了围绕这一国家战略出台的系列规划指南和各个地相关落实政策。李克强总理在会上说,《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抓手,实施两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要深入实施,促进整个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绝对不是光指大企业,制定相关方案和支持措施时千万不要只瞄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要予以充分支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李克强说,“许多中小企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可忽视的力量。”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在天津,一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为近5万家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帮助约20万名软件工程师搭建平台;一家“世界500强”央企通过鼓励16多万名员工自主承包创业,产生了万

名“小cEo”。 5月17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指出,中国大中小企业正在走一条融通发展之路,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对于这一现象,美国《华尔街日报》评价,新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和老牌的工厂主正在携手构建一种以创新为本的全新商业模式,而不再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展开竞争。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中国的优势所在。”李克强说,“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牢牢抓住这一优势。” 会议确定,积极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结合,鼓励制造、电信、软件等企业跨界合作,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 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当天常务会上,李克强为《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路线图”,即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与“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 总理用两个术语“Invention”和“Innovation”阐释道,前者主要指科学研究的发明创造,后者指面向市场的创新。“我们推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把两者有机融合起来。虽然就发明创造而言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专题 题目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学院 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老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为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两个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在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对知识力量的追求,使得的科学与人文分离,以至发展为严重对立。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达到追求真理、讲究价值的完美统一。人文精神应该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应该充满高度的人文关怀,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融合 人类文化大体可以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领域。两种文化分别体现着不同的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而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个系列的价值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两个维度、两种基本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两种精神指向。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是人类独特的文化形式,是人类精神世界最绚丽的花朵。科学精神本质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科学实践的结晶。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求真。这是科学精神的根本要义。真,规定了科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最高标准;求真,就是相信存在着一个客观的对象世界,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相信人类能通过科学实践和逻辑推理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2)求实。这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实,即实在性、实际性和实用性,它不惟上、不惟书、不惟权,只惟实;求实,就是科学活动要以系统、严格的观察与实践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为依据,并使之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最终造福于人类。(3)创新。这是科学精神的内在灵魂,也是科学进步的不竭动力。科学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任何具体的科学结论都是科学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知识水平上作出的,是有局限性的,因而科学探索活动没有止境。科学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4)存疑。这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有怀疑才会去探索。科学所以能够不断突破和创新,就在于它的存疑精神。因此,科学是宽容的,它与独断论水火不容。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在人类文明进程当中逐步发展形成的。科学精神源于近代科学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与实证传统,它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科学精神倡导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卫真理的勇气。科学精神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学术自由,用继承与批判的态度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知识体系。科学精神鼓励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鼓励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尊重已有认识,崇尚理性质疑。科学精神不承认有任何亘古不变的教条,科学有永无止境的前沿。科学精神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求对任何人所作的研究、陈述、见解和论断进行实证和逻辑的检验。科学精神强调客观验证和逻辑论证相结合的严谨的方法,科学理论必须经受实验、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检验。 二、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在人文文化的创造、传播、解释、应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特质。人文文化与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