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块1答案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块1答案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块1答案

模块1\活动2\第3步

我的优点或希望得到的帮助

我的优点是,有个性魅力,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渴望终身学习,有创新精神。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宽容学生的错误。耐心,尤其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学习起来不怕苦,一干就是一整天。

我希望小组内的学员多多解决我的问题、评论我的话题。

模块1\活动2\第4步

培训学习策略和方法

农远工程实施中教师培训尤为重要,尤其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严重缺乏,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的情况下,对农远项目学校校长、教师和管理员进行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培训是目前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当务之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远工程中教师的培训工作必须贯穿于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之中。“配置为基础、培训为重点、科研为先导、应用为核心”,不断探索总结培训经验与方法,不断深化细化培训工作,形成有着较强实用性的培训基础理论系统,以培训促应用,推动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实施目标。

笔者所在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策略研究》课题组立足本县,放眼全省开展对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的策略研究,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使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农村学生,走进乡村学校课堂,引起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诸多变化,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多年的培训实践和研究,课题组全体同仁从实践到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反思总结、归纳提炼,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培训策略。

策略一:以培训常态化、管理规范化为目标强化培训管理

课题组研究认为,农远工程是“播种机”,它在广大农村学校撒下教育现代化的种子,它让农村孩子早一天认识了电脑,与城里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它还引起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持续关注并开始更大规模的电教设备投入,以取代和更新日渐老化的农远设备;农村教育队伍老龄化严重,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大批新教师走上农村教学岗位,教师的新陈代谢正在加快;进入新世纪,教育技术日新月异,农远设备和资源不断更新,课程整合理念不断丰富,教师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已深入人心……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农远培训必须常态化,农远培训工作任重道远,有农远工程,就有与之相伴到永久的农远培训。

农远工程培训要系统化、规范化,不可小打小闹,随心所欲。要建立起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成立培训机构,制订规章制度,落实培训经费,建立培训基地。培训前,要制订并下发文件,认真宣传发动;从学员报名、培训班管理,培训过程监控,学员结业考核,培训实践应用等等各个环节上都要管理到位,有序规范。

策略二:以先进理念为核心,自编科学实用的农远培训教程2005年,农远工程实施之初,我县农远培训未能找到一本实用的培训教程,只能由几位培训骨干利用上级培训讲稿结合本县实际编写培训课件进行培训,培训侧重远教系统接收与故障排除等技术性内容,培训对象不分类别层次,混合式集中培训,效果欠佳。

2006年,课题组开始将培训对象分成三类:即管理员、管理干部和一线教师;把培训

内容分成四块:即技术篇、管理篇、应用篇和课件篇,并汇编成书——《肥西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教程》。其中,技术篇适合农远工程管理员学习参考;应用篇适合农远工程项目学校一线教师学习参考;管理篇适合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学习参考;课件篇作为提高班教材。

2007年,课题组负责人接受“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培训、成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后,深受该项目理念的影响,又带领课题组成员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教材编写和培训模式,对上一年教材进行修订,编写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教程》(2.0版)。教程尝试用前沿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协作的学习精神、反思的学习体验来培养团队精神、技术素养、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广泛应用。此后两年,课题组继续对上一版教材进行修订完善,目前培训教材版本是4.0。这部培训教程的编辑并日臻完善,尤其是汲取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理念,使得全书有了质的飞越,也使我县农远培训逐步走上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培训更加精细,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培训效果大大提高。

策略三:以创新为前提,采用项目式教学和参与式培训方法,分层分类分期培训

农远工程实施之初,培训侧重技术,并且是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混合一起培训,其中有学校管理者,有农远管理员,有信息技术教师等,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既难教又难学。

2006年暑期,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认真策划,开始将培训对象分成三类:即农远管理员、项目校一线教师和管理干部,并分别开办农远管理员培训班、学科教师教学应用班和管理干部培训班,为电脑基础较好的教师开设了课件制作班。这种分类分层式培训,突出培训针对性,易教易学,效果显著,受到参训者的欢迎。为方便参训学员就近参加培训,我县申请了三个培训基地学校,三个基地基本上照顾到了全县南、北、西三大区域,培训者住点培训,学员可以早出晚归,节约了培训成本,提高了培训效率。

2007之前我县开展的农远培训都是单向灌输、讲座式培训,培训内容、时间、进程由培训者说了算,基本不考虑受众需求,课堂上很少有互动行为,常常出现台上讲的天花乱坠,台下听的昏昏欲睡,培训效果不理想。

为了贯彻2007年课题组新编教程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策略,课题组教师吸收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的培训方法:采用项目式教学和参与式培训方法,包括一个主讲+两个助教的团队授课方式、分小组讨论、汇报展示反馈、案例分析、示范课评析、角色扮演、小组辩论以及其他根据培训内容设计的小游戏和练习等。培训中,学员每天要做“每日反馈”,对一天的培训做出评价并提出建议,每日反馈经过培训者统计整理后,在第二天上课前向全班学员汇报,培训者也会根据学员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培训中的分组方法花样繁多,有随机程序、扑克牌、报数等分组策略;培训教材的每个模块都有“练习”、“家庭作业”、“结对与分享”和“项目活动”等新鲜内容,培训可操作性强;培训者科学设计项目活动,促进参训教师在任务驱动下积极参与,合作完成各项活动。

策略四:加强培训班小组建设,科学合理地分配角色,培养学员的分工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农远工程培训中,给培训班分组、分工有利于引进“参与式”培训模式。分组时,既要考虑同质,又要兼顾异质,分组主要依据是学科,但要考虑是在机房上课,许多活动离不开电脑,因此必须把电脑基础较好的学员分散到各组中。

分组后,由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给每个成员一个角色,这些角色一般是:主持人,号召组员积极参与,组织小组讨论,避免出现“一声不吭”和“话霸”;记录员,原味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而不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发言人,汇总小组讨论结果,代表本组汇报小组主要结论,发言人要善于提炼概括小组“七嘴八舌”出来的重要观点,突出亮点,避免重复前面

小组的内容,发言结束时要征询本组其他成员补充;操作员,小组的大项目活动需要有专人操作电脑的“操盘手”,负责小组展示汇报的演示文稿制作。操作员一般是本组中公认的电脑制作高手,能够顺利完成小组承担的制作任务,操作员能否把小组精心策划的内容以创新、美观的形式呈现在全班学友面前是小组展示汇报成功与否的关键;资料员,小组在制作大项目活动时,需要大量的资料,有的是就地取材,有的要现场拍摄,有的要上网查找,这些活当然要有一个勤快的资料员来搜集;参与者,培训人数较多时,通常一个组是5到6个成员,有时可能会更多,这些成员也要明确角色,就叫参与者。

小组角色分工非常重要,分工越明确、职责越细致,效果越理想。要让小组所有成员都有主人翁意识,在小组中的身份不是模糊的,而是确定的,既有权利又有明确的任务和职责;科学合理的角色分配确保了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既能各司其职又能同心合力,从而有效地开展小组各项活动;有效的角色分工能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而让这种精神传递到学生课堂上。

策略五:树立平等意识,组织好小组交流讨论,培训班里人人是学习者,个个又是培训者,营造善教乐学宽松有趣的培训环境。农远工程培训中,部分学员已是学校的电脑“高手”,参训的目的是“技术精进”,培训者要提前打好“预防针”,消除学员抵触情绪,增强学员“认知驱动力”。如培训开班典礼活动时应向学员全面介绍培训内容、培训理念、培训模式等,降低一些人的培训期望值;尤其是大部分学员还有校本培训任务,不仅要学好课程内容还要掌握好培训方法。培训者要灵活组织培训活动,解放思想,开放培训,无为而治,让学员充分发表观点,让个体的经验在学友面前闪耀光芒,让每个人都有成就感;要合理使用“三小”(小奖品、小游戏、小食品),在培训大纲的指导下,设法营造一个宽松、有趣、安全的培训环境,让学员梦回童年,创造快乐课堂,大家其乐融融,愉快地学习,享受培训的乐趣。

参与式的农远工程教师培训中,参训者学习成效的高低取决于这种参与式培训与他们已有经验及面临问题的相关程度。培训者既要发挥教材优势,又要利用好一线教师这一优质资源,强调在真实问题情境下开展培训,下大力气组织好小组讨论,切不可虚张声势,图表面热闹,要激发学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来自一线的参训学员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都十分关注自己工作中面临的困惑和挑战,他们带来了许多真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案例。因此,依托培训课堂,充分发挥好小组交流功能,使大家在一起充分交流是培训的关键环节。作为培训者,一定要消除“驾驭”培训的思想,认识到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小组讨论得越激烈,学习才会越深入,培训效果越理想,学员们的不同看法,正是培训的丰富资源。不同意见相互交流碰撞,才有可能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见解。小组成员发表不同见解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

策略六:组建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培训团队,让培训课堂充满活力和魅力农远培训必须建立起一支素质高、学科全的培训者队伍。培训者中既要有专家教授,又要有名校名师、技术骨干和学科骨干。培训者应该有丰富的农远管理、应用和教师培训经验;培训者不仅要能教,而且能编写科学适用的培训教材;培训者队伍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必须吸收新的骨干加盟,增强培训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团队是农远工程教师培训赖以成功实施的保证。我县农远工程培训队伍由2005年的3人到2011年的18人,队伍不断充实壮大,个个集教科研于一身,基础牢,素质高,团队协作能力强,培训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策略七:重视并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指导,实现农远培训的基层化、全员化、培用研一体化“工作学习化”是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具体表现,校本培训根植于教师实际工作之中,校本培训和教学工作已融为一体。全美教育联合会早在1989年发表的报告《着眼于未来的师资教育》中指出,在未来的培训中,应当淡化把教师集中起来、让他们成为“学生”而加以培训的观念,而是要把培训送上门,把培训随时送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境和过程中,使教师培训基层化、全程化、全员化,提高培训实效。农远培训只有成为教师工作内在

的需求时,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才会真正地被调动起来,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有可能在教研活动中体现主体的意识。在省级、县级和校本三级农远培训中,最经济、最方便、最灵活、最直接,最有效的培训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立足教学岗位实际,缺什么培训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利用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环境,把农远培训、应用和研究紧密结合,是对农远工程培训体制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拓展,达到教学时间、学习时间、科研时间同一的高度。因此,课题组十分重视对农远项目学校校本培训的指导和帮助,除了完成每年暑期集中培训任务外,还制订翔实的校本培训计划,每学期为所在学校和周边学校培训不少于6期。

策略八:以多元评价为手段,侧重培训过程评价,建立起一套形成性评价机制农远工程教师培训中,建立科学系统的培训评价体系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评价的目的是诊断问题,改善培训,提高教师农远设备和资源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何克抗和祝智庭等专家认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重在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农远工程教师培训中必须确立形成性评价理念和方法。在农远培训之初,培训基地管理者和培训者只重视结业考核,因而常有“枪手”替考,甚至出现过不露面的学员也能通过考核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怪现象。自2006开始,我县农远培训已经废弃结业考核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转变为重视过程性评价,主要体现在重视考查学员的培训参与度、出勤率,小组内交流、协作、贡献和发言等“表现值”,登录培训平台发帖数量,并利用评价量表收集数据,客观科学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学员既是评价客体又是评价主体,有自评、他评、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全班投票以及培训者和管理者评价等多元评价手段,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培训效果。

问题与困惑

如上所述,经过几年的培训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取得了诸多成果、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与困难:如参训学员的遴选与分层分类、培训时间与时机、培训班级设置与管理、培训内容与方法、培训策略与模式、培训考核与评价等,但在培训层面和研究层面上,课题组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在培训层面上,农远的深化应用与工程的后续投入、管理滞后的矛盾

随着农远工程的深入推进并引发农村教育技术大发展、教育现代化大变革,对三个模式教学应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农远工程培训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但是,长期运行在潮湿、灰尘、简陋环境下的农远设备已经自身难保,逐渐老化损坏,维修和更新经费跟不上,培训经费更没有着落,老师们用起来更加麻烦、费事。

有些项目学校缺乏长远、合理的计划和规范,培训工作缺乏可持续性,开展不够深入,效果不够理想。一些学校校本培训难以正常开展,上级部门开展的农远培训不能“保质”传递到学校,使得最重要的一级培训——校本培训未能很好实施。

边远地区教师农远设备操作技能弱,管理员业务技能差,有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目前,项目学校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难以有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表明农远培训工作开展得还不均衡,一些地方的骨干教师培训流于形式,应用提高培训没有跟上。

(二)在研究层面上,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与有效整合、研究经费、成果评价的矛盾本课题组成员大部分工作在一线,有着丰富的农远管理和应用经验,个个都是农远技术专家,但是随着农远应用工作的普及和深化,技术层面上的培训任务逐渐减轻,培训重点逐步转移到教学应用和课程整合上,我们需要课程整合方面的行家,由于缺乏名家名师指导,“土专家”们自己摸索走弯路,自身素质提高较慢,课题研究工作遇到瓶颈。

和培训经费出现的窘境一样,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以来,已经给单位带来了一笔不小的“额外”开支,课题成员没有享受到应有的补贴,研究工作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并圆满完成,得益于课题单位变更至县教育局,能“号令”大家“义务劳动”。

尽管课题即将结题,从研究过程看,资源丰富,人员优秀,选题得当,有目标,有抓手,有思路,有方法;从研究结果来看,成果丰硕,课题研究者在课题研究中锻炼成长,形成了一套朴素的科研理论。但是,谁来评价我们的过程、早一天给予指点和建议呢?我们的研究成效如何?是否对路?我们非常渴望通过课题研究获得提升,即使课题圆满结题了,这些疑问和期盼仍是课题组全体同志认真关注的。

模块1\活动3\第1步

教育技术的魅力在哪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幻灯、投影、电视、录音、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纷纷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就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谈点粗浅的认识,以就教于大家。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使教师职能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职能主要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主要表现在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讲求的是教什么和如何教。当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时,教师将不再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传递者的角色发挥作用,“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自己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会在信息的海洋中甄别是非。只有这样,才有能力有资格指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中提取并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指导学生学会以真、善、美和自由的方式生存和发展。一句话,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培养学生新型人才。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结果。它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不仅希望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增强学习自去操作、应用。特别是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学生对这些现代教育设备已不陌生,基本上都能独立操作,这就给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创造了物质条件,这他们提供了充足灵活的学习场所。再者各种教育和学习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学生除了课堂学得的知识外,还可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将已有知识在课外进一步延伸。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视自己的条件,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需要,使用电脑、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学习各种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育过程由以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为重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确立,其主体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处理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信息时代,准确、迅速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是未来社会劳动者的必备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会他们如何收集、利用、交换、共享、制作、保持信息。在学科教学中,除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外,还可围绕某一知识点,布置一些恰当的课外作业,如通过多媒体软件和计算机网络收信相关知识的资料,并

经过分析、归纳、综合,将间接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现代学习手段,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适应将来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能力。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大班教学,学习进度和步调统一,学生虽处于同一年龄段,知识水平相近,但在智力上却存在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照顾这种差异,达到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则大大改变了这种现状。在语言实验室里,学生虽同处一个教室,但教师可通过播放系统同时传送几套教材,从而不同程度的学习提供多种不同程度的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决定学习的进度。同时教师也可通过监听,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学生有了疑问、问题可通过呼叫与教师联系,获得教师的帮助。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进行因材施教。学生利用计算机人机交互的优点,与计算机进行对话,按着自己的进度学习和做练习,不懂的地方可向教师请教,进行个别化教学,便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进行个别化教学,使得后进生吃饱,优秀生吃好,学生各自的能力、特长都得到了提高与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与教育技术

一、语文教师应用教育技术

从“技术是一种能力”角度出发,需要针对教育的全体参与者及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与信息技术教育,其目的是实现教育系统在适应以高速变革、高信息量和高技术含量为特征的21世纪社会。作为语文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按照教师的教育技术规范,语文教师需要具有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态度,掌握应用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努力实践在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并承担起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

语文教师应用教育技术,一方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课程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用技术提高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使用教育技术的指导上,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进一步掌握教育技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电脑辅助作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上语文教学的日程。教师的电脑写作和用电脑辅助写作教学就成为其中重要的方面。

(一)电脑写作是电脑技术与民族文化结合的产物

目前在国际上电脑创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脑创作指使用电脑制作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单一媒体或多媒体作品,包括电脑音乐、电脑美术的创作,其物质载体可以是有形的纸张、磁带、磁盘、光盘,也可以是无形的网上出版物。狭义的电脑创作指在传统写作基础上以处理文字信息为主,以纸张为主要载体的创作。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几乎每天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和作文,工作就是用笔写、用嘴说,成年累月泡在写作的水里;但另一方面,有不少教师忙于教学工作,看书多,真正动笔写文章很少,布置给学生写的作文、作业、论文,自己却很少亲自去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像一个站在岸边指导游泳的教练,自己连脚也不湿。教师在写作上真正下水,一是要给学生做出写作的示范,二是要经常结合教学进行研究,写作并发表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职业电脑创作更是这样,自己不用电脑创作,怎么教会学生和指导学生?

无论是提高自己的教学电脑创作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电脑写作能力,兴趣加责任是最大的动力。以素质教育思想做指导,在电脑创作上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也就是要教会学生利用电脑在教学中创造;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把智力转化为性

格。

(二)教师的电脑写作

传统教学中黑板上的板书是粉笔文体;网络多媒体教学使用的课件是电脑文体。

1.从备课笔记到演示文稿

传统教学中黑板上的板书是一种文体,规范的板书有固定的结构样式,它应该呈现出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脉络线索。传统板书的最大局限性是信息量小,更不能直观、形象、动态地表现出语言不能表现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课前设计得不够周密,讲课时不能随时注意根据教学进程写板书,往往出现潦草疏漏,影响教学效果。更不用说粉笔造成的环境污染了。借助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电子演示以其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等优势正在成为一种现代教学文体。它可以简单到只是传统板书的扩展,以文字为主,设计制作起来十分方便,用PowerPoint 和Word软件都能够实现;也可以精雕细刻,图文并茂,链接光盘和网络上的声像资料,成为多媒体的课件。

2.从教学挂图到演示课件

传统教学中的挂图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具,其缺点是难于看清楚图的细部,更有许多教学图片难于找到合适的挂图。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视频展台,直接把图片投影到大屏幕上,当然也可以把磁盘、光盘、网络上的图像投影出来。这好像是教科书中的图片插页。作为教学文体的创作,应该把图片作为演示文稿的一部分编辑进文本之中,无论是Word,还是PowerPoint,更不用说多媒体制作软件,都能够十分方便地插入编辑图形图像。这样,教学演示文稿就与传统板书和挂图有了质的变化,成为一种名符其实的职业电脑创作文体了。

3.从参考书目到电子文献资源

学生上学就是为了读书,无论大中小学都需要引导学生围绕

着课程多读书,逐渐扭转长期以来学生只学课本,很少读书的情况。列写课程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是教师的一种职业文体。在电脑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条件,为学生列出课外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在图书馆、在校园网上读到书。

4.从思考题到训练库

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为技能,离不开训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离不开测试题。现在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试题的海洋中,运动量足够大,就是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好。编制训练题和测试题也是教师的一种职业文体,在网络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这种文体与数据库技术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能力训练和水平测试的效果来。用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可以编写训练题和测试题,但难于用数据库管理,比较好的办法还是用Excel电子表格。

(三)电脑辅助中小学写作教学

上述四种方法是电脑辅助教学的通用方法。具体到小学的写话教学和作文教学,还可以使用下面两种具体方法。

1.电脑绘画与写话和作文相结合

小学生喜欢画画,更喜欢用电脑画画。windows里的“画图”就是孩子们最方便的画板。“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课程收录了一些小学生用“画图”工具画的图画。

看到孩子们用电脑画的画,语文老师可以做许多事:

?让孩子们给电脑绘画起个名字

?根据电脑画说一句话,写一句话

?画画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这些话写下来

?根据画的内容编个小故事,讲出来,再写下来

2.用Word“批注”功能评改作文

如果孩子们学会了用Word软件打字,那就有了用电脑写作文的基础。应该鼓励学生用

磁盘、电子邮件的形式交电子文本的作文。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作文在屏幕上展示和点评。

Word软件中有加“批注”的功能。用它可以在学生的作文中加上评语。点击“插入”菜单下的“批注”,就可以在批注对话框中写评语了。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一定很有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课程在“教学教案”栏目和资源库中,收录了一批小学生的作文,并附有多角度的评语(包括老师、作家、同龄的孩子和“知心姐姐”等),见本书第七章“语文学习领域三——写作教学”所附的“辅导资料”。你可以将这些作文复制在Word文件中,自己做这样的“批注”练习。

模块1\活动3\第2步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再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总结了现代语文教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广泛吸收了外国母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课程理念。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广大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者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整体上来看,这些探讨一方面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实质,另一方面,也在许多方面深化了我们对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目标的认识。当前,语文教育改革正在走向深入,在这个时候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走过的这一段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作一次反省和再认识,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一、语文素养是指人的语文生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和修养,它第一次立足于语文与人的关系,阐释了语文教育的核心概念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重要意义,要从语文教育核心概念的发展历史来认识。

在语文教育历史上,曾出现过“思想教育”、“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概念,用以指导语文教育实践。“思想教育”主要是从教育的政治性、立场性着眼的,人们认为,语文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要承担思想教育的任务。而且,语文是“文”与“道”的统一,更具有进行思想教育的优势。应该说,这个概念正确地揭示了语文课的思想教育的功能,但不是对语文教育本质属性的全面揭示,它停留在一般性的讨论上。“语文知识”着眼于语文本身,它的提出使语文教育从语文之外走到了语文自身。但是一方面,语文教育并不仅仅局限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语文教育还包括更广阔的内容;另一方面,这里所指的语文知识本身也存在局限性。主要是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所以,它对语文教育的意义也是有限的。“语文能力”是最接近“语文素养”的一个概念,但是,它们在内涵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心理学中,“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那些心理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所谓“语文能力”即指完成听说读写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这个概念停留在心理层次上,它重在“功用性”,而语文教育的功能有许多不是功用性的,而是修养性的。“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活动能否顺利地进行,能否取得成功,往往还与人的整个个性特点、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物质条件、健康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p600)而恰好是“人的整个个性特点”等要素,在“语文能力”的范畴之外。

与前面提到的这三个概念相比,“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是在一种广阔得多的视野里来立论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语

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素养”这个概念的一个解释。应该说,这个解释主要是一种外延的例举,而不是内涵的揭示,它停留在A+B这样的层次上,它的丰富内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揭示。正因为如此,它受到了一些同志的批评、指责甚至完全否定。我认为,课标关于“语文素养”的内涵的表述是值得讨论的,目前的研究也还很不够。但“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本身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是过去的“思想教育”、“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这三个概念所不能概括的。这三个概念主要是从“条件”这个意义上来立论的,而“语文素养”则主要是从“高度”这个意义上来立论的,它主要揭示语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即“语文的育人价值”),而不仅仅是从事听说读写活动所需要的条件。如果说“思想教育”、“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主要在学科的、心理的理论视野里来概括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功能,主要从人的语文活动这个层次来揭示语文教育的本质,那么,“语文素养”则主要是在语文与人的关系这样的理论视野里来概括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功能,主要是从人的整个生命活动这个层次来揭示语文教育的本质。前者可表述为:我们要开展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必须接受思想教育、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后者可表述为:我们要作为一个社会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其理论视野的不同,是十分明显的。

由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所谓“语文素养”,就是指人的语文生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和修养。它是一个复合概念,又是一个表示发展程度的概念。它概括了人的语文生活的各种要素,又表示人的语文生活达到一定的境界。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我们对语文教育的认识肯定会进一大步。

二、丰富的人文内涵、鲜明的实践特征和感性过程是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语文教育改革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这三大特点

规律是客观的,是必然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论述是正确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当然,对于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内涵,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1、语文课的人文内涵是由语文本身决定的,而不是外加的

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我们从语文以外的什么地方强加给语文教育的。人们对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可能理解得不深刻、不正确,可以作这样的理解或作那样的理解。但语文教育本身的人文内涵却不会因为人们的理解不同而不存在。在这个问题上,很久以来一直存在一个误会,以为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是我们在语文以外对语文内涵的提升或增色,是把语文以外的某种东西从外面赋予给语文;有人文内涵的语文是“好的语文”,没有人文内涵的语文就是“不好的语文”。其实,语文的人文内涵是由语文本身的规律性决定的,不存在着好不好、有没有的问题,只存在着我们是否深刻地认识到,准确地把握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人文教育的人和轻视人文教育的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人们认为,语文分为内容和形式,强调人文教育的人强调的是语文内容的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的人强调的是语文形式的教育。事实上,语文内容固然是语文的人文内涵之所在,语文形式也同样是语文的人文内涵之所在。语文的形式,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言语表达式、言语风格、文章章法等,本身就是人的符号创造物,本身就是人的精神力量的体现,就是一种文化。把握住语文的这些形式性因素,就是把握住人的精神力量,就是把握住一种文化。

2、语文课的实践性不是指语文的活动性,而是指它与生活的关系。

怎么样来理解语文课的实践性,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人简单地理解为语文课有很多活动,比如说话、讨论、写作,训练等等,这当然没错,但语文课的实践性不仅仅指语文的活动性,活动是语文课的实践性中一个很表层的内容,或者说,它是一个在很大的范围内来理解活动这个概念的。这个概念涉及到语文活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人的生命活动,包括人社会生活,个人生活,包括人的外部生活,内部(心理)生活,包括人

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与语文活动联系在一起。没有语文活动,人的生活就会失去大部分的可能性。人不是用语文来生活,人就生活在语文中,或者说,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活。因此,语文的实践性这个概念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语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是语文是一个生活的过程。强调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强调语文教育的动态过程,强调语文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强调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强调语文教育生活化是同一个思想。

3、语文教育的心理过程主要是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对语文的感悟、体验既是一个教学过程,也是教学的目的之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育心理方面有个突破,就是将语文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其他课程的心理过程的不同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并加以强调。语文教育的心理过程主要是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

所谓感悟,是指言语作品对主体的一种言语唤醒、激活、生成与转换,即由对作品的“感”而生出的记忆、联想、想象、情感与思维。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整体性的领悟。这个整体,一方面指作品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指将言语的各个层次和要素都放到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语境性领悟。二是意象化的领悟。这个意象化,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它是情感化的,渗透着情感的领悟。一是指它是直觉性的,没有经过严格的逻辑的推理。三是个性化的领悟。感悟之“感”其对象是作品,但感悟之所以是感悟,是对作品的超越,是由作品引发的记忆、联想、想象和思维,以及情感反应,这种记忆、联想、想象和思维以及情感反应与言语主体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文化修养和人生态度等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感悟的这三个特点决定了它正是语文素养的内在构成要素。

所谓体验,是将语文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生活情境中,学生作为一个真实的语文活动者在这个真实的语文生活情境中参与语文活动、亲历语文活动过程。它也有三个特点。一是亲历性。没有亲历就没有体验,体验是相对体验者而言的,体验是体验者的体验,别人是无法替代的。二是感性活动性。体验是一个感性活动的产物,即使是一个思维活动,我们强调的还是这种思维的感性成果,即学生对思维的体验。三是情境性。必须将体验者置身于一个具体情境中,体验者体验到的,不仅仅是作品,还包括作品所涉及到的生活。具体地说,体验者所体验到的,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是在对语文的这种深刻的体验过程中形成的。

三、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相结合、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是语文学习方式改革的基本原则

语文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们认为,在语文教育长期忽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这种倡导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作为“课程标准”,我们更应该立足于语文教育本身的规律性,而不应该是一时一地的针对性。因此,我们提出,改革语文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相结合,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相结合

学校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校教育存在的基本前提,在任何时候否定学校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错误的。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学习始终是学生的学习,教师永远也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活动肯定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但这种影响对学生来说始终是外在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来说是条件性的,而不是主体性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必须是学生自己学习活动的结果。这就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的矛盾所在:一方面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主宰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还是学生自己。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一对矛盾显得更为突出。语文本身的客观性不如其他课程(比

如数学、物理、化学)那样明显,它的学习内容、评价标准、活动过程等更多的是一种主观的把握,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及时评价。另一方面,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个性化的课程,学生有着更多的自主性。因此,对于语文课来说,自主学习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相结合,显得更为重要。失去任何一个方面都是致命的。

2、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独立学习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不管是作为一种学习情境还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独立学习都有它特有的功能和效果。它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思考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独立学习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在心理指向上,它主要是向内的,而不是向外的;在学习内容上,它主要是概念的,而不是实践的;在学习成果上,它主要是一种理解,而不是体验。语文教学必须提倡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过去,我们在独立学习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在合作学习方面则注意不够,强调不够。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要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多向交流。包括学生与作者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编者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当然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第二是平等参与。平等参与既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伦理要求,更是一种教学要求。一方面,平等参与是学生的人格权力,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就是对话,对话的前提是平等参与,可以说,&没有平等参与就没有对话,也就没有语文学习。第三是体验生活。合作学习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这是一种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指向知识、能力与素养,合作所指向的直接是现实生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另一方面是体验一种生活方式。

3、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语文学习是有很多接受性的成分的,语文学习不可能回避接受性的学习,甚至可以说,与其他课程相比,它的接受性应该更强一些。同样,语文学习有很多探究性的成分,探究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理想的语文学习,是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这种结合具体有如下几点要求。

以言语实践为主体。所谓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就是指在语文学习中,有的学习内容需要用接受性学习,有的学习内容需要用探究性学习。有的学习过程需要用接受性学习,有的学习过程需要用探究性学习,不可偏废。不管是接受性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都是以言语实践为主体的,都是统一在言语实践活动之中的。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这个学习空间,既指物理的空间,也指心理的空间。从物理空间这个方面来讲,一是沟通课堂内外,一是沟通教材内外。一般来讲,课堂内和教材内的学习内容,以接受性学习的多一些,但课堂外和教材外的内容,则以探究性学习的多一些。课堂外和教材外的学习内容,直接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等待着学生去解决它们。如果说,物理空间的拓展主要是一种横向的拓展,那么,心理空间的拓展则主要是一种纵向的拓展。所谓心理空间,其实就是知识的迁移,思维的深化,以及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既指向接受性学习,更指向探究性学习。

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接受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必须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元评价标准为前提条件。这三个维度中的有些要素,主要是通过接受性学习获得的,有些则主要是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实际上只有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这三个维度。

四、语文新课程的关键在语文课程内容的建构,知识开发、教材创新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务之要

现代语文教育一直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它没有一个学科基础。语文课并没有一

个“语文学”在支撑着它,这一点上它与其他课程不一样。因此,语文教育一直缺乏一种明确的“课程意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它预示着语文教育的研究范型和实践范型有重大转换,可以称之为“课程的觉醒”,其核心,就是开发和建构语文课的内容体系。

关于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思路是这样的:语文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什么,什么就是语文教育的内容。这个回答从方法上来讲是正确的,它第一次明确了研发语文课内容体系的方法和思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什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必须给予正面回答,否则我们的课程是一个空架子。目前语文教学改革实际上走到了“等米下锅”这一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许多问题,其实质就是内容没有落实,或者说是老的教育内容与新的教育目标、新的教育方法之间的矛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个问题,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和“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列入“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节中,但实事求是地讲,它提出了这个问题,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它根据语文教育新理念明确否定了旧的教育内容,却没有建构自己新的教育内容体系。

我们认为,语文教育内容体系的开发与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应该说,一套理想的语文教育内容体系的形成还有待时日,当前我们迫切要做的是以下三件事情。

1、语文知识开发

在前面我们曾论述到,语文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语文教育还包括更广阔的内容。但是,语文教育其他更为广阔的内容,都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的,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又是建立在语文知识传授的基础之上的。过去语文教育在语文知识教学上的失误,一方面是忽略了语文教育更为广阔的内容,另一方面,则是语文知识本身陈旧、老化,既没有反映语文本身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也没有反映语文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开发一套自成一体、反映语文的客观规律、充分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又适应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的语文知识体系,作为构建语文教育内容体系的基础和主体。

2、语文教材创新

语文教材建设面临突破。目前新课程语文教材建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趋同化。就已经被国家教育部审查通过的若干套中小学语文教材来看,的确有新的气象,有些方面,尤其是在选文、教材呈现方式等方面,应该说有较大的改善。但是,整体来看,不管是在语文教学思想,还是在教材结构上,都表现出明显的趋同。二是“泛语文”。语文教材在人文内涵上普遍得到了加强,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同时又表现出对语文本身的忽视。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到了语文课文所表现的生活场景、精神主题、自然风貌、艺术魅力的领会、感悟和欣赏上,却把语文本身退隐到幕后,放到一个次要的位置上去了。我们认为,语文教材创新,首先是语文观的创新,是对语文的理解的创新,是对语文教育目标取向的创新。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3、教师专业化发展

正如王荣生博士所言,“语文课程内容的笼统、语文教材在’确定性’方面的简陋,几乎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每堂语文课,对课程内容或教材内容,都进行了这样那样的个人化的阐释。”(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p392)换一句话说,语文教师实际上参与了课程的开发,而且这种开发目前还是无法替代的。没有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具体开发,语文教学内容尚处于“不在”状况。虽然,语文教师根据教材开发教学内容比教材编撰者对教学内容的开发要简单多了,但他们所做的同样属于课程开发的工作,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其艰难性质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这就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格外高的要求。如果说现在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语文课程内容的开发,那么,’这

个最大的困难的关键,又在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模块1\活动4

模块小结及反思——模块1

一、学习了课程概况与目标。

1、课程概况:

我们本次参加的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的初级培训学习,平台学习内容分为基本、拓展、创新三个层次,您将在主讲教师指导和与学友的协作下,完成基本内容的学习,如果您学有余力,可以阅读和研究本学习平台内“课程资源”中更多的理论与范例,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促进教学创新能力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您将接触到平台为您提供有关教育技术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本地化的教学设计资源,为您的学习提供帮助。平台也为您准备了一些实用技术工具。您将运用这些资源和工具,通过完教案设计、经验分享、个人练习、小组研讨、全班交流、回顾反思等活动,最终完成本次培训各项学习任务,获得甘肃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结业证书(初级)。

2、课程目标:

通过参加本课程学习、培训合格并经过培训后一段时间的教学应用后,应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标准》所规定的初级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符合其要求。

二、结成了学习团队。

三、观摩了案例,感悟了教育技术魅力。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中凸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老师们可以利用技术快速、便捷地获取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教学资源,注意探讨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会在教学中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也会利用现代媒体吸收科学系统的思维方法,并逐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使自己的教育技术更有时代特色。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3067-88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计 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计划(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篇一: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皖教秘〔20xx〕489号)和教育部等九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人人会”的目标,根据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的要求,结合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相关培训安排,经学校研究,并结合我校实际,现将20xx 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安排如下:一:培训机构领导 二、培训对象和目的 (一)培训对象

大杨中心小学全体在职教师 (二)培训目的: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我校已信息化校园网络、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而且班班通也安装完成。因此,教师的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作为我校的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并且将这些技能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到教学中去,为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提供有利的条件。20xx年暑期培训就是要把我校的教师的教育现代化技术的操作技术再提高到新的水平,在新的一年里再创新的佳绩。 三、培训基本原则和措施 1、提高认识、激发内需。首先是学校领导要提高对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认识,认识到其重要新、紧迫性、必要性;其次是提高广大教师的认识,通过各种教育和宣传,充分激发教师的内趋力,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与不学真的不一样,从而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另外,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教师的优秀成果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模块精讲

(共100讲)

目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 第1讲教育的概念、属性、基本要素、起源 (1) 第一模块教育基础 (2)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2) 第2讲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4) 第3讲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6) 第4讲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孔子的教育学思想 (7) 第5讲《学记》的教育学思想 (9) 第6讲教育学在西方的发展 (10) 第7讲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对象、基本步骤、研究层次 (12) 第8讲教育科学研究方式 (13) 第9讲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 (14) 第10讲教育与生产力 (15)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5) 第11讲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6) 第12讲教育与文化 (18) 第13讲教育与社会人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9) 第14讲人的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20)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20) 第15讲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21) 第16讲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3) 第17讲教育目的概述 (25) 第四章教育目的 (25) 第18讲教育目的的理论 (27) 第19讲新中国的教育目的 (29) 第20讲学校管理概述 (30) 第五章小学组织管理与运行 (30) 第21讲学校组织机构与部机制 (32) 第22讲教师的角色及其劳动特点 (33) 第六章教师专业发展 (33) 第23讲教师的职业素养 (35) 第24讲教师专业成长 (36) 第25讲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类型 (38) 第七章课程 (38) 第26讲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39) 第27讲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容的选择依据、课程容的组织方式 (41) 第29讲课程资源 (43) 第30讲课程实施 (44) 第31讲课程评价 (45) 第32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 (46) 第33讲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 (47) 第34讲感觉的概念、分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49)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计划doc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计划 通过几年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不断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和拓展学科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学科教学业务培训——以常规教学,新一轮教材培训为主要内容;教师基本职业技能培训——以教师信息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 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育要以人为本,提高教师依法施教意识为目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本阶段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对教师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有关教育论述的学习,树立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识别大是大非的能力,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规范教师自身的的言行、尊重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加协作精神,健全人格,提高教师们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能力。 2、学科教学业务技能培训。

课堂教学技能培训。 进一步抓好抓实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教学效果检测等教学环节的常规培训。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让更多的教师采用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手段与形式,提高课堂效果。 培训时间: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内。 德育教育、班队工作技能培训。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树立以德治国,以德治区,以德治校,以德治班的教育教学思想,了解前沿发展动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研能力。进一步加强各类活动课及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探讨研究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任务,撰写经验总结,改进小学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学习时间:政治学习,班主任工作探讨,活动课研讨时间。 新教材培训。 紧紧抓住市、区教研室各学科新教材的培训机遇,认真进行本校各学科新教材的培训与研究,帮助教师领会:四、培训原则与措施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下一轮阶段继续教育仍坚持面向全体,统筹安排,分类指导,突出骨干,多层次,多渠道,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应用培训计划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应用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饶县教育局关于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实施意见》(饶县教发[2008]6号)、《上饶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饶县教字[2007]11号)《关于做好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饶县教字[2009]39号精神,为了使我校教师进一步感受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手段,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我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决定举行教师信息技术再次培训。 二、培训对象: 50周岁以下的男教师,45周岁以下的女教师;超过年龄的教师采取自愿报名参加。 三、培训内容: 1、基础知识(2课时)主讲人:李国梁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与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多媒体电教平台的使用。 2、windows操作系统(2课时)主讲人:陈一洋 操作系统的功能,启动与退出;图标、窗口、菜单、对话框的概念与操作;复制与粘贴;计算机病毒知识。 3、word文字处理(4课时)主讲人:叶子和 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建议采用拼音输入法;文档的建立、打开、保存、关闭等;文档的基本编辑;文档的排版,文档的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表格制作、公式编辑、图文混排。 4、网络知识及应用(4课时)主讲人:叶子和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Internet的使用(浏览网页、电子邮件的使用、搜索素材资料并保存); 5、Powerpoint应用(7课时)主讲人:陈一洋 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幻灯片;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等;编辑修饰幻灯片;设置幻灯片的放映方式和效果。 6、Excel应用(4课时)主讲人:李国梁 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常用函数及其应用;表格的修饰。 四、培训时间: 1、中心小学教师每周二下午第3节课后集中学习。 2、各完、村小教师每学期第七、八两周双休日集中学习。 五、培训要求: 1、学习期间不得无故缺席,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2、按时出席,不迟到,不早退; 3、学期期间请把手机一律调至静音或震动状态,以免影响其他学员学习。 4、遵守机房一切规章制度制度: (1)遵守课堂纪律,用心学习,不打接手机。 (2)不准在机房吃饮料、点心等; (3)不准在机房大声喧哗,影响他人。 六、成绩考核 1、评委:郭邦跟、姜鸿华、程惠群、贾宝君、王方庆 2、考核内容: 1、用word2003编辑一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要求:500字以上) 2. 用Excel2003制作一份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要有学生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语数成绩、电话号码等内容)

练5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模块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模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主张的一项是().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 .批评了苏联传统教学理论对发展学生智力的忽视,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将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主张教学过程最优化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不包括()。 .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社会即学校.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技术进步.产业革命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认知结构理论.教学与发展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以下对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性质.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 、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赫尔巴特.凯洛夫.保罗?朗格朗.培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获得知识.习得学习方法.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建立知识系统 、在教学上,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并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卢梭.杜威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赫尔巴特.杜威.康德.洛克 、从原始人和幼儿的教育起源于模仿来探讨教育起源的心理学家是() .勒图尔诺.沛西·能.孟禄.凯洛夫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苏格拉底 、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孔子.荀子.孟子.老子 、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 .教育目的.教育影响 .教育制度.教育环境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孔子.孟子.许慎.朱熹 、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 )。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模块-学习的基本理论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模块: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了解]:(一)学习的概念 广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种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掌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巴甫洛犬的经典实验 首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再给予食物,于是可观察并记录到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当铃声与食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

仅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做出唾液分泌反应。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规律一、获得与消退 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消退: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欠。 规律二、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从而扩大学习范围。 分化:所谓的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规律三、恐惧性条件作用 以引起个体恐惧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来建立条件反应,结果发现也能控制个体的行为。 规律四、高级条件作用 当条件作用形成以后,条件刺激可以像无条件刺激一样诱发出有机体的反应。

2020年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2020年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教师:赵宁为了更好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提高自身能力,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身为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为此,特拟定个人继续教育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内容及思路 以《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课堂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应用》、《有效教学——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3-6岁儿童发展指南》等教材为主要学习内容,结合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自我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增强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的意识。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二、学习形式及措施 1.以自学为主,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 2.认真完成作业,作好学习笔记。 3.参加化学组学习:课标解读、教材研讨、观摩示范课。 4.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互联网个人自主选择式学习,参与网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的讨论与学习。 5.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创新。 三、具体措施 1.积极参与校本培训,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岗位为课堂,

以实践为老师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合作交流,充实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 2.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积极参加学习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在学习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完成培训教师布置的培训作业。 3.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互联网个人自主选择式学习。积极参与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5.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等。 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去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学经验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自身职业观,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视角进行反思,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努力奋斗!

中都中小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计划

上杭县中都中心小学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计划 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方案》(闽教人[2007]98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岩市教人[2011]68号)及县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通知》(杭教[2011]503号)精神,为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我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现制订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和载体,以教师为主线,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丰富教师的素质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提供优质的资源保障。 二、参训对象 全镇参评中小学教师系列职称的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 三、培训目标 根据县局部署,我校计划用2年左右的时间(从2011年7月至2012 年12月),主要采用校本培训方式(兼顾其他途径、手段),组织全镇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不低于52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使大多数教师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初级以上水平考试。逐步形成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使用教育技术的良好氛围,建立学以致用、学用一体的完整成果转化体系。 四、培训内容 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 号)为依据,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目的。根据岩市教人[2008]3号文件精神,为防止购买盗版教材,我镇小学、幼儿园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

2020年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计划

2020年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计划 20xx年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计划(一) 为了更好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提高自身能力,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身为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为此,特拟定个人继续教育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内容及思路 以《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课堂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应用》、《有效教学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等教材为主要学习内容,结合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自我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增强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的意识。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二、学习形式及措施 (1)以自学为主,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 (2)认真完成作业,作好学习笔记。 20xx年教师继续教育计划5篇工作计划(3)参加化学组学习:课标解读、教材研讨、观摩示范课。 (4)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互联网个人自主选择式学习,参与网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的讨论与学习。 (5)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创新。

三、具体措施 1、积极参与校本培训,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岗位为课堂,以实践为老师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合作交流,充实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 2、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积极参加学习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在学习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完成培训教师布置的培训作业。 3、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互联网个人自主选择式学习。积极参与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5、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等。 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去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学经验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自身职业观,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视角进行反思,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努力奋斗! 20xx年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计划(二) 根据各级相应的培训计划及要求,结合本人的教育技术能力实际,特拟定本学期个人继续教育学习计划: 一、认真学习《标准》 通过观看配套光盘中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学习《培训教程》中的《教学人员考试大纲(初级)讨论试行稿》,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作用,

15罗紫芊我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 教育技术131 罗紫芊15 一、培训背景 (1)指导思想 为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2)我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现状 现在我校绝大部分教师都已对计算机等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在课堂上的应用亦缺乏较好的组织性,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教师原有的教育技术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水平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是广大教师最为缺乏的。因此,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二、培训目标 (1)更好地应用教育技术在课堂中,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地学习; (2)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模式与方法以及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整合,推进新课改的成功实施,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3)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使教师尽快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迎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4)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培训对象 本校(小学)学科教师(电脑科目教师除外)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 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师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立足校本”的原则,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实现我校全体教师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 二、工作目标: 1、促进学校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适应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需要,形成良好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 3、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促进每位教师专业的发展。 4、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会教学的过程。 5、通过努力,使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能力跻身优秀学校的行列。 三、培训主要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培训。 2、新课程培训。 3、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 4、骨干教师培训。 5、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四、实施原则 1、“以校为本”的原则,即以学校发展为本,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本校特色发展。 2、“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实践“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帮助每一位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目标,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慧与潜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创新。 3、“以教、学、研一体化为本”的原则,建立科研兴校的运行机制,以科研为先导、教研为核心,教研、科研一体化、课程化,突出校本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五、培训形式: 每位教师除参加市区集中培训与教研培训外,主要是通过以学校为主阵地的校本培训来提高自身,完善自我,我校的校本培训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专题讲座。聘请教育教学知名专家和本校资源(如学科带头人等),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 2、运现代媒体手段、网络技术、收听收看专家讲学的录相和示范课录及评点。

“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业答案--模块9[1]

模块9: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活动1:了解教学评价的方法 第1步: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 请阅读“模块9资源”→《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基本作用》两篇文章。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您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将您的想法记录下来: 通过几天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它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学年或课程开始之前的诊断性评价,主要用来确定学生的入学准备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安置;教学进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则主要用来确定妨碍学生学习的原因。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总结性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并为学生作证明或提供关于某个教学方案是否有效的证明。它有三个特点首先它是对学生在某门课程或其某个重要部分上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全面的确定。其次是着眼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注重测量学生达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第三是总结性评价的概括性水平一般较高。它的作用是能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且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帮助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诊断性评价的结果用于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学生特性分析”和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形成性评价用于每一节课后或某知识单元后的及时反馈;总结性评价用于期末或单元教学结束后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教学评价的具体运用,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教学评价的概念 所谓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 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及其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一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必有选择) 一.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的概念即其本质属性P3 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教育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表格不用背)。 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过程。 【师补充】一般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段性。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P3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影响:介于前两者之间,并且把他们联系起来。如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三)教育的起源P4 1.神话起源(略) 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塔尔,桑代克,沛西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杜威。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凯洛夫,恩格斯。 【师补充】学校产生的条件:生产力发展是物质基础;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文字的产生; 国家机器生产需要专门机构培养人才。 (四)教育的发展过程P5 1.古代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a.古代中国:最早的学校形态在【夏朝】; 【西周】后的六艺(礼、乐、射、艺、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盛,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宋代】以后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 b.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教c. 古代埃及:宫廷学校是最古老的学校d.古代希腊、罗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e. 中世纪欧洲:“七艺”“骑士七技”。 2.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蒙田,维多利诺,伊拉斯漠,拉伯雷。 3. 近代社会的教育 4. 20世纪以后的教育(德国最早普及义务教育)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简答P7】 (1)教育的终身化e.g.保罗·朗格朗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五)教育功能P8 1.教育功能的概念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又解锁了新的工作,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写工作计划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1 为不断提高我园教育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我园教师专业发展化发展程度再上新台阶,制定本年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业化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我园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继续教育为课改服务为宗旨。全面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对教师进行了”一德三新”培训,促进广大教师尽快从传统教材观、教法观、儿童观、质量观中解放出来,树立全新理念,掌握全新技术,执行好新课程。 2、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可灵活采用集中学习和

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 3、坚持注重过程,务求实效的原则。在新的一轮培训中,务必杜绝培训走过场、搞样子的形式主义,严格按教学计划开展培训,注重培训过程的管理,关注培训的效果,讲求实效。 三、目标任务 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总目的,以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即”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 1、注重两个”实”,即: 一、培训学习落到实处,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从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到学员读书笔记必须实真、务实; 二、学习内容以实用为目的。 2、做好两个”新”,即: 一、培训学习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紧紧围绕”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开展培训; 二、培训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力求创新。 四、学习对象:全体教师 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的要求,以分类、分层的方式建立注重教师专业发展规律,适合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成长的实践类课程。 1、新进教师培训 学习目标: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量的积累为重点,注重在有经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使教师正确认

现代教育技术学作业标准答案

1.第1题 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中有80%以上都来自于_________。 A.听觉 B.视觉 C.触觉 D.嗅觉 答案:B 2.第2题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华生、___________和桑代克。 A.加涅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冯特 答案:B 3.第3题 当人们从阳光下走进较暗的房屋,就会感到一片漆黑。稍待片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视觉才能逐渐恢复。人眼这种适应暗环境的功能称为____________。 A.暗适应 B.局部适应 C.本能适应 D.亮适应 答案:A 4.第4题 Cool Edit属于什么软件 A.图像处理软件 B.动画制作软件 C.音频制作软件 D.视频制作软件 答案:C 5.第6题 Adobe Premiere属于什么软件 A.图像制作软件 B.动画制作软件 C.视频处理软件 D.音频处理软件 答案:C 6.第13题 我国开始幻灯教学实验的时间大致是: 世纪末

世纪中 世纪末 答案:B 7.第14题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___________的学习理论。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C 8.第21题 声音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和存在的。这是一种机械波,具有纵波的波动特性,例如,反射、折射、绕射、干涉等。 A.震动 B.声波 C.粒子 D.能量 答案:B 9.第22题 教学目标分析的对象是 A.教师 B.学生 C.内容 D.教材 答案:B 10.第23题 以下哪种音频文件是不经过压缩而直接采样记录的数据 答案:B 11.第9题 人的听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生理―心理”过程,常用_______________三种量来描述。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质

“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业

模块2 活动1 第1步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学设计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方法,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过程。 模块2 活动2 第1步 阅读与讨论 相同环节: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包含相同的环节,都包括课题名称、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等等。 不同环节: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过程流程图、帮助和总结、专家点评 模块2 活动2 第2步 1、观摩案例 首先,教学环节不同,《识字4》、《Windows XP附件程序及应用》中的环节: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特色、教学资源和工具、教学过程环节的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评价等在我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案中很少见到。 其次,教学设计写的很细,将所有的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都做了详尽的安排。 所以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的撰写中会尽可能的做到环节完善,内容充实,做

到有的放矢。 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中体现了哪些理念?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5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领会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增养。 4.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提倡怎样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突出基础目标,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要程式化,要视具体教学内容而定。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每一项能力训练活动中,即要明确教学活动中要“学什么”和“练什么”。与传统教学目标所不同的是:新课程在强调“双基”教学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即要强调学生“怎样学”的设计,而不是“怎样教”的设计。 其次要体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数学新课程标准要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二(笔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模块二学生指导 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概念 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陈述和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活动,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三.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直到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了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现代认知心理学 四.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3下单选) 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 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类型:同化与顺应。 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单选/简答)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客体永久性”,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存在。 2.前运算阶段(2-7岁)(13上单选) 特征:“泛灵论”或“万物有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生命,所有 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具备抽象的运算思维;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14下简答/15上,16下单选) 认知结构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这一概念出现标 志着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另外一个特征是出现了去自我 中心主义。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

2020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2020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一、培训内容、 (一)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按照我局《关于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南教师字[xx]02号)要求,在全县继续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各学校要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及时宣传各学校的特色做法,抓好主题教育三个阶段的活动及考核验收,加强对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督查力度,对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着力解决现行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受教育、师德上水平、教学出成效、社会更满意。 2、教师“评好课”专题培训。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xx—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评好课”专题学习指导方案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xx—xx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阜教师[xx]4号)要求,按照xx--xx年“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的五个年度专题,今年将开展“评好课”专题全员岗位培训。各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今年“评好课”主题的集中培训及校本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听评课教学技能。

3、教师“上好课”专题考核。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xx—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上好课”专题学习考核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师[xx]32号)要求,xx年5月22日将对全县参加“上好课”专题学习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全省统一考核(参加远程培训学习的可不参加此考核)。此次考核人数多、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培训学校和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好此次考核工作,确保考核顺利进行。(考核文件另发) (二)骨干教师培训配合市教育局做好xx年各类骨干教师国家、省、市级培训的选拔、派训工作。建立健全县骨干教师信息管理库,进一步规范完善骨干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继续教育培训及推进新课程改革中的引领示范和指导作用。 2、开展骨干教师县级培训。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对我县省、市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县级培训,充分发挥省、市级教坛新星等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县教育局将制定骨干教师县级培训计划、方案,建立骨干教师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认真组织实施好骨干教师的县级培训。 (三)学历提高培训、 我县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比率虽然逐年有所提升,但是距离省目标要求仍还存在着差距。各学校依然要鼓励和支持已取得合格学历的中青年教师,通过高校的函授、自考、研究生培训等形式,进

现代教育技术学作业

1.第1题 ________不仅具有路由的功能,而且能对两个网段中使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进行互相的翻译转换,从而使不同的网络之间能进行互联 A.集线器 B.路由器 C.交换机 D.网关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第2题 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标准图像文件格式是? A.JPG B.BMP C.AVI D.GIF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第8题 __________是光作用于人眼时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 A.色度 B.亮度 C.强度 D.饱和度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4.第9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按照一定阶段的心理结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心理结构就是_______。 A.知识结构 B.认知结构 C.知识框架 D.认知内容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5.第10题 Ulead GIF Animator属于什么软件? A.图像处理软件 B.二维动画制作软件 C.三维动画制作软件 D.视频制作软件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6.第11题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___________的学习理论。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因此,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这是哪种学习理论的观点?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8.第16题 Adobe Premiere属于什么软件? A.图像制作软件 B.动画制作软件 C.视频处理软件 D.音频处理软件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9.第23题 地图上用曲线条代表河流,短线条代表铁路,圆圈代表城市,细点代表沙漠等,这些都属于以下哪一种? A.语言符号 B.视觉符号 C.直观符号 D.微观符号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010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

兴安盟初中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测试工作实施方案 (2010.9.___2011.8)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和《关于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兴教人师字[2009]24号),在总结去年培训测试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盟实际,制定本培训测试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全面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内教师函[2009]3号)为依据,实施“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的教学模式,着重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二、培训目标与任务 (一)培训目标 1、精心组织实施每期教师培训和测试活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力争每位参训教师能够获取培训合格证书,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打好基础。 2、引导教师通过自身体验,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应用氛围,确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3、促进教师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能合理、有效地将新技术应用于自身专业发展和优化教学效果上。 (二)培训任务 我盟共有初中专任教师5433名,已培训 940名,未培训4601名,其中蒙语文教师231名。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需培训4370名。 1、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9月18日根据各旗县市、盟直学校上报的培训测试方案,研究制定兴安盟教育局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测试方案并进行统一部署。 2、2010年9月19日至2011年7月31日分45期开展培训测试工作,盟教育局对培训测试情况进行跟踪考核,进行阶段性总结。 3、2011年7月31日至2011年8月15日,盟教育局召开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测试总结大会对先进旗县市、先进学校、优秀管理员、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奖励。 三、培训形式与要求 (一)培训形式 1、采用盟直、阿尔山市到盟电教馆培训和送教到旗县市进修学校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2、采取网上远程培训和面授培训混合式培训模式。网上培训4天,请培训教师登陆“兴安盟电教馆”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211028252.html, “教育技术”栏目下载使用方法。面授时间4天,第一天为报到时间。 (二)培训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