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名人故居有感

观看名人故居有感
观看名人故居有感

观看名人故居有感

名人故居,就是经过多方考证,证实在历史上文人墨客、政治家等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曾经居住的地方。我整理的观后感,供参考!

昨天有机会冒雨参观了晚清“学霸”——云南红河石屏人袁嘉谷的故居,一幢精巧的老式四合院。

虽然平时对其有所耳闻,知道那么一点点的信息,但真正到了他的故居并听了介绍以后,才明白了今天的“学霸”与过去的“学霸”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点的。

首先,袁考取的是当年的特科状元。这个特科状元比普通状元“牛逼”,因为它每隔五、六十年才考一次,整个清朝只考了三次,袁是第三次参加的考生;

其次,参加特科考试报名的条件比较严苛,考生必须是举人,并且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推荐。等于是一群已经很牛逼的人又在同一个考场、同一份试卷中激烈竞争。

经过三天封闭式大考,袁脱颖而出成为了第一名。

其父是茶商,家庭条件中上水平。看他的样貌,属于天资聪慧的一类。

看过的名人故居有那么几个。总体上感觉,名人能够成其为名人天份不可少,还有就是他们所处大时代能够提供的机会也不可少。

参观名人故居,还有一个让我感兴趣的话题是他们的后人现如今生活、工作得怎么样了?

几乎所有名人的后代所取得的成就都没有他们的名人前辈取得的成就大。大多数后辈都沦为了平凡之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时代背景变了,这也是他们的前

辈努力奋斗的结果。另外,名人都有一份非凡的执着。也许一开始是因为一件很普通的小事引起的行动,但后来的执着才成就了大事。昭通的罗炳辉将军就是因为无法忍受当地恶霸对他家人的欺负,一怒之下,徒步一个月走到昆明,又遇上陆军讲武堂召录年轻学员才偶然地成为一名军人,后又成为一名能文能武的将军。

既然名人的后人们都没有再取得光辉的成就,那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前辈的成就只能是前辈的,最多也只是多一些钱财而已。作为一个前辈,没有必要太多地为后人担心,后人有后人的命运。你再辉煌,再怎么为后人处心积虑,到了他们手上,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你完全无法掌控。

过好自己的一生,少些不必要的担忧,这才是王道!

纵观历史,吸之以精髓。读史通今,我们收获的是汗水,是沧桑,是辛劳,更是一种精神。

周六的海风划过面颊,风吹与海水上演着滑稽的一幕。涨潮,退潮,都离不开微风的轻抚,似乎他们是天作之合,两种无止息的生命已相融于一体。风对海有情,海对风有意,在生命的长河中他们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伴侣。

——栈桥观海

古老的小巷狭窄,幽静。巷中的台阶记载着沉封悠久的历史、残损破旧的身躯展现出岁月的沧桑、历史的悠久。讲述着不同岁月中不平凡的历史。即使被踩踏、被埋没、被歧视、被忽略,但它仍然寸步不离的守护着那一寸属于它的土地,在浩瀚的宇宙中发出它最耀眼的光,就像无边黑暗中的小小星辰,净化着被世俗沾染的土地。

——小巷石阶

陡立的道路旁是两排威严耸立的银杏树,高大、茂盛、繁荫的它们尽情地展示着它们顽强的生命力。这些树已达百年之久,穿过树荫,走进老舍故居,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拉车夫——祥子。老舍正是通过祥子批判了那个无情的社会。从祥子的雕像中可以看出他热情、憨厚、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在我看老祥子的眼神中流露的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无奈,就像是那古老的银杏树一样历经着百年风吹,百年日晒,百年雨打。祥子最后成为了穷愁潦倒、吃喝嫖赌的无赖,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正堂中洋溢着书香墨气摆满了老舍呕心沥血的作品,老舍的精神,老舍的作品世世代代影响着人们,成为青岛独具特色的风景。

——老舍故居

栈桥,海,石阶,古老的小巷,古树,故居展现出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悠久的历史,它们饱经沧桑,似繁星般点缀着青岛。

探访名人故居

康有为故居 看到这栋房子的第一感觉就是幽静,一个又大又幽静的房子静静地立在那里,散发出古朴的味道和浓浓的书卷气息,墙上有一些裂痕,显得整栋房子又有些 苍凉,写着“康有为故居”的门匾有些骄

傲的高高的挂在上面,宣告着他曾经的拥有者。 刚踏进屋,康有为的雕像先吸引住了我的眼球,这个雕像线条柔和,栩栩如生,仿佛康有为就坐在了我的面前,和我讲述他的故事:“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他和洪秀全、严复、孙中山,代表了

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我有些想哭,他们为了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受了多大的苦啊!更何况那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为了中国人,他们不畏艰辛的向西方国家进发了,他不后悔!只因为他是中国人,不愿看中国人被欺负。 这是一张康有为的全家福,一家人显得很幸福美满。

这是康有为的一个书柜,他把教授弟子的书都放在这里面。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

论名人故居对城市文化营销促进作用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5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成为时代的主题。竞争是全方位的,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个人之间的竞争,行业之间的竞争,更有地区之间的竞争。有竞争就有营销,企业营销是为了销售产品,城市营销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城市营销成了获取资源的惟一手段,只有把城市卖出去才能得到城市资源消费。 一、城市营销的基本内容 “城市营销”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的“国家营销”理念。菲利普?科特勒在《国家营销》中认为,一个国家也可以像一个企业那样用心经营。国家其实是由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实际行为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此外,菲利普?科特勒还认为,城市营销是城市居民、企业和城市政府把城市特有的吸引力、城市形象、城市公共设施等城市的区位产品或城市服务提供给城市的顾客群体如投资者、旅游者等,从而满足城市需要和城市顾客需要的过程(Kotler.P,2003)。 城市营销力求将城市视为一个企业,将具体城市的各种资源,以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向目标受众或目标客户宣传或兜售。这里的资源包括产品、企业、品牌、文化氛围、贸易环境、投资环境、人居环境及至城市形象,等等。 二、城市文化营销的内容 随着城市营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对城市营销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经济范畴,为使城市营销持久高效,应充分认识到营销中的文化要素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注重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让城市营销的对象(居民、投资者、旅游者等)在获得城市的区位产品和城市服务的同时,还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种融入文化因素的营销观念就是城市文化营销。 对于城市营销而言,其价值应该包括城市的环境、建筑风格、符号文化品、文化氛围、文化特征、价值观等等展示城市文化内涵的要素。多数世界知名的城市都是通过挖掘城市文化的内涵精华来营销城市。例如墨尔本,以多文化交流为城市文化观念,被誉为澳大利亚的文化首都和南半球的巴黎;纽约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最大的经济中心,这一基本特征也决定了纽约城市的文化特征:商业性、多样性和包容性;新加坡巧用阳光,种花植草,很快成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独有的环境特征造就了特定的城市文化风格,因此,挖掘城市文化特征,形成差异化的城市文化魅力,是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 可以看出,城市营销是基于城市资源的一种竞争战略, 而城市文化营销是其核心组成, 由此城市营销要特别关注城市文化营销。城市文化营销包括确立文化营销的价值取向、文化载体营销、创新营销、城市文化品牌创造营销。 名人故居是文化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逝去的历史文化人物活生生的生活状态的展示平台。《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故居”的解释是:从前曾经居住过的房子。顾名思义,名人故居即名人曾经居住过的房子,所以本文将“名人故居”的范围界定在名人出生地、较长时间居住的住所以及虽短暂居住但为其人生重要阶段的住所。名人故居不同于其他老建筑,它忠诚地记录了主人在创造辉煌历史的过程中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名人故居是名人精神和名人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功能。 名人故居的多少是一座城市历史悠久和文化厚重程度的标志之一,世界各国人民都比较看重名人故居。重视历史名人的遗迹,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保护名人故居的原貌,使之不因时间流逝而毁弃,不仅能让后人感受到我们文明长河的久远,更能形成一种文明氛围,让仰慕文化的人们产生对文化古都的敬仰。 论名人故居对城市文化营销的促进作用 袁玲玲 刘青青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83) 摘 要:城市营销是基于城市资源的一种竞争战略, 城市文化营销是其核心组成。文化名人故居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遗迹,是文化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文化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城市文化营销的过程中起到了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和城市品位象征等方面。在进行城市文化营销的过程中,要注重名人故居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营销;文化;名人故居;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K8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5-0062-02 [作者简介] 袁玲玲(1990- ),女,本科在读,北京林业大学, 刘青青(1990- ),女,本科在读,北京林业大学。 – 62 –

名人故居现状与开发

北京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开发策略 纵观来说,各地都有代表当地文化的民居,如同陕西的窑洞,山西的大院,江南的水乡,傣族的竹楼,最广泛的莫过于名人故居文化,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都回烙下深刻的人文情怀,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于北京的名人故居,因为它同首都一样在近现代舞台上浓墨重彩。下面就北京名人故居的的由来、现状、开发意义、开发策略进行探讨。 一、北京名人故居的由来 北京名人故居的基本格局是四合院,而四合院与胡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通过胡同四合院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大体了解故居的基本由来。 (一)、胡同 北京的胡同在解放前约有3000条,其中带“井”字的有87条,约占总数的2.9‰,比重很大。(数据引自《胡同及其他》第2页)比如王府井大街,井儿胡同等,这反映了胡同与水井之间的某种关系。事实上,今日北京昔日是元大都时,蒙汉人民杂居共处,汉语胡同发音就近似于蒙古语水井发音,表明胡同就是水井的意思,最初胡同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通往水井的交通小巷,也就是普通民居前面的街道,这种特性一直延续的现在,除了名字有井之外,胡同至今为止一直多为小巷、小街道,所以胡同本身的出现与民居是分不开的,而北京的民居形式基本上都是四合院。 (二)、四合院 1、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北京的胡同多是东西走向,这是受四合院的朝向影响,因为四合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院落的朝向效仿统治阶级坐北朝南,因为南为天,以现崇天礼敬,这样院落前面的街道就是东西向。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四面合围具有一定空间的院落,标准四合院正北方一般为主房称堂屋,长辈居住,东西两侧为厢房,晚辈居住,南边多为客厅书房或下人住房,再南侧是围墙,东南角开大门,这种格局非常符合国人传统观念,长幼尊卑井然有序。当然四合院依据身份也有等级之分,这种等级能够折射当时北京名人的生活状况。 2、四合院与名人故居 当四合院符合传统文化,成为居住主流时,民众就选择四合院居住,名人也不例外。北京自元朝开始作为国都,历经元、明、清三代,元代都城在北海,明清就是现在的故宫,京都内城周边多是王府,内城外边散落民居,所以很多名人故居的四合院

国内外名人故居开发案例分析

国内外名人故居开发案例分析 按照人物属性,可将名人故居分为政治家类、文学家类、科学家类、虚构人物类、社区遗迹类等类型。 一、开发案例分析 (一)政治家类 毛泽东故居 1、开发指导原则 目前毛泽东故居的主要开发思路是以复原为核心,以毛泽东为品牌,大力开发与毛泽东相关的旅游景点、旅游纪念品和接待设施,以韶山地方文化丰富产品体系,带动整个韶山旅游的发展。 2、开发手段及方式 故居复原景观,再现历史风貌;以大品牌整合资源,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结构。 3、具体阐述 毛泽东故居曾出现过旅游过度开发的现象,故居附近集中了过多的楼房、餐饮饭店、纪念品集市和各种摊点,破坏了原有的环境和气氛。因此地方政府制定了以复原为核心内容的保护规划,整治恢复环境,撤出过多的商业设施。 毛泽东故居已成为韶山旅游的核心,故居基本上保持了当年原貌,外观为普通的江南农舍,陈列着床、书桌、衣柜、方桌、板凳、大水缺、碗柜、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毛泽东曾留下过印迹的物品。周围绿树成荫、荷塘青山相映成色。 围绕故居建筑,周边几千米范围内分布着相关的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铜像、诗词碑林、滴水洞等景点,将毛泽东文化的各个方面整体展示,丰富了产品的内涵。大力发动与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开发了韶乐、毛家菜、毛泽东题材纪念品、农家乐等相关旅游产品,既丰富了产品体系,又促进了社区的发展。 4、经验与启示 真实再现,还原历史 对名人故居的真实再现主要是对环境以及气氛的一种营造,营造一种“斯人已去音容犹在”的氛围,让游客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不知不觉进入深度体验中。 以文化为核心,挖掘整合资源 毛泽东故居以毛泽东为核心,将有关的革命历程、思想成就、诗词作品、生活习惯、历史遗迹等都开发为可见的旅游产品,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为遗产 的活化提供了借鉴。

寒假:名人故居·文化肌理(800字作文)

寒假作文:名人故居·文化肌理_800字 一座城市的名人故居是她承载过多少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也是一座城市文化肌理纵横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有人却无视国家规定,擅自拆除名人故居,最近有报道,位于北京东城区的梁林故居,就是这样被毁于一旦,令人痛惜。 坐落在东城区北总部胡同的一栋老宅是两位在国内外享有高知名度的着名人物---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民国时期享誉盛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建筑学家。林徽因是个才情并茂的杰出女性,她的父亲是个外交官,常常由于工作的变迁带着小徽因到其他国家定居。也许是家庭条件比较特殊,当林徽因12岁时就掌握了六国语言,15岁时就当了她父亲的翻译。而梁思成的身世则是一位名门子弟,是一位政治家。他从小就与林徽因青梅竹马,关系很是融洽。他们的故居理应是典型的名人故居了。 可是,有些人似乎一点儿都不在乎这些,他们认为梁林故居就是一栋老房子,没有任何价值。可是,他们错了。名人故居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后人对名人的崇拜和尊敬,并不是一栋老宅那么简单。 早在2009年7月,梁林故居就经历过一场灾难性的浩劫。后来由于民间保人员和周围民众的强烈反对,有关部门的及时阻止,梁林故居侥幸逃过一劫,以破败之身残存。 但2011年10月,梁林故居原址的末日来临了。这一次的拆除可不能视为儿戏,它让梁林故居简直遭到灭顶之灾:木制的大门被钻得千疮百孔,满地都是碎砖乱瓦,烂泥木屑;而那些尚未敲掉的墙上印着一个个鲜红的圆圈,圈内写着一个个鲜红的字——拆!整个故居一片狼籍。 看到这里我象触电似的颤抖了一下,一种咸涩的味道夹着悲愤的情绪涌上心头。天哪,那些贪图私利的人们做了什么!难道他们对我们值得自豪的文物不屑一顾吗?他们就不知道擅自拆迁文物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吗?他们竟然用金钱贿赂有关部门,隐瞒不报,事到今天,没有谁能讲清到底是谁主张拆除文物。 城市需要发展,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也同样需要加强,两者应该同步。希望有关部门能正视这一不良现象,并给予主张拆除文物者严肃的处理和惩罚,我呼吁全民重视文物保护,使我们国家的历史更加悠长。 宁波市爱菊艺校四年级:汤世宇

名人故居现状调查报告

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利用和保护现状调查社 会实践报告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 “城市.足迹”名人故居调查团 2012年2月19日

目录 一、项目简介 1、团队名称 (2) 2、活动口号 (2) 3、课题名称 (2) 4、选题背景、意义 (2) ●现实背景 (2) ●意义 (2) 二、项目实施路线及过程............................................................................. . (3) 1、活动时间 (3) 2、活动形式 (3) 3、活动内容 (3) 三、活动记录................. . (4) 1、日程安排 (4) 2、部分采访问题 (5) 3、访谈记录 (5) 四、活动成果 (8) 1、各地故居现状 (8) 2、部分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1) 3、部分关键问题的解答 (14) 五、部分活动照片 (17) 六、后记 (22) 七、附录:调查问卷 (24)

项目简介 团队名称“城市.足迹”名人故居调查团 活动口号用脚步丈量城市的积淀! 所属单位************* 项目名称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现状走访调查 专题调研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利用和保护现状调查 活动背景名人故居,在世界各国都是一种文化标志和宝贵遗产。日前北京东城区总布胡同内的“梁林故居”突遭拆除,几成瓦砾,引发公众强烈关注。据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精神灵魂的名人故居保护举步维艰。 活动的意义学史可以明智,历史人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素养教育,历史的生命和现代价值就在于它可以使人们拥有一个很高的起点,高瞻远瞩,进退裕如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挖掘地方高校所在地区和自己家乡的人文历史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品味大师的伟大人格,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途径。同时,名人故居,是一枚枚钉在城市文化地图上的符号,承载的是文化,传承的是精神。也是我们当前社会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走访,我们要发现故居在利用和保护方面的不足,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它们,并给相关部门提出建设性措施。

名人故居文化布展案例

陈诚故居文化布展初案 创意设计 2013年8月7日 1 |

丽水·青田·两岸情 ——陈诚故居“三民”主题文化布展初案 【主题诠释】 一、整体区块主题: 丽水——即指地名,更取美丽、秀丽瓯江水之意; 青田——亦指地名,据“《永嘉郡记》青县有草,叶似竹,可染碧。名为竹青,此地所丰,故名青田。”之意; 两岸情——尊重历史,怀古鉴今。增进两岸交流,绵延两岸情谊。 “丽水·青田·两岸情”的核心字眼是“水”、“田”、“情”。丽水瓯江水是青田人的母亲河;田即土地,地势坤厚德载物,青田地灵人杰;风情、人情、亲情,同族同胞,大陆台湾两岸情浓意深。 “丽水·青田·两岸情”是整个区块(含高市民国村、民国风情街、石门洞、陈诚故居)的建设发展主题,内蕴历史、自然、民俗风情等诸多含义,也是形象塑造、旅游宣传的主题。 【入口处树立石碑,上刻“丽水·青田·两岸情”,点明主题,便于游客留影纪念。】 二、陈诚故居主题 2 |

围绕“民国、民人(亦指名人)、民俗”的“三民”主题对民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和市井百姓、全国及青田和高市的风土人情等进行展示、宣传。正面、积极的增强各方人士对青田、对高市村、对本地名人的了解,特别是增进两岸交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激发中华民族同胞们为中国梦而共同拼搏,奋发图强。 【创意灵感】 一、“三民”主题,注重情感体验感受。 主题扣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结合陈诚故居项目是“打造高士村为民国风情村的核心工程,是青田县石门洞风景名胜区规划升级扩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开展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旅游资源”的定位。确定为“三民”主题,即文化布展的内容主要围绕“民国、民人(亦指名人)、民俗”进行筛选。 二、整体布局:四大板块、一点一线 整体上以陈诚故居为核心,围绕陈诚的故里、故居、故人,紧扣“(丽)水、(青)田、(两岸)情”,与高市民国村、民国风情一条街、石门洞景区等形成大区块、全方位、多体验的“民国风情旅游度假区”。 3 |

名人故居调查报告

名人故居调查报告 篇一:名人故居现状调查报告 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利用和保护现状调查社 会实践报告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 “城市.足迹”名人故居调查团20XX年2月19日 目录 一、项目简介 1、团队名称 (2) 2、活动口号 (2) 3、课题名称 (2) 4、选题背景、意义 (2) ?现实背景 (2) ?意义..................................................................................................................

2 二、项目实施路线及过程....................................................................................31、活动时间 (3) 2、活动形式 3、活动内容.....................................................................................................3........... (3) 三、活动记录 (4) 1、日程安排 (4) 2、部分采访问题 (5) 3、访谈记录 (5) 四、活动成果 (8) 1、各地故居现状 (8) 2、部分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1)

3、部分关键问题的解答 (14) 五、部分活动照片 (17) 六、后记.................................................................................................................. (22) 七、附录:调查问卷 (24) 项目简介 团队名称“城市.足迹”名人故居调查团 活动口号用脚步丈量城市的积淀! 所属单位************* 项目名称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现状走访调查 专题调研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利用和保护现状调查 活动背景名人故居,在世界各国都是一种文化标志和宝贵遗产。日前北京东城区总布胡同内的“梁林故居”突遭拆除,几成瓦砾,引发公众强烈关注。据20XX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精神灵魂的名人故居保护举步维艰。

游名人故居有感

游名人故居有感 一、钱钟书纪念馆 一个城市总是有它特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基础。初来无锡的我对无锡的历史文化并不熟悉,后来在课堂上思修老师很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无锡著名的文化历史的承载物,这让我对无锡历史的探访有了很大的兴趣。钱钟书故居是我的第一站,也是我最有兴趣的一站。 一个无事的周六,我和宿舍的小伙伴们便一起去参观充满幽明清爽的书香气息的钱钟书故居。这次参观不仅是为了完成思修老师的任务,更是为了欣赏无锡的文化,领略钱钟书先生的文化精神与素养。 以前对钱钟书先生的了解仅局限于他的作品,也正是因为他的作品让我对这位恬淡,宁静的文学大师充满了好奇。先生曾说过:“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一个对人心如此看透的人想必对自己也是如此。 如此淡泊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想必也是优雅的。带着些许的揣测,我们来到了先生的故居。 很快,在与喧闹的大街格格不入的巷落深处,一扇古朴的大门跃入了我们的眼帘,带着些许兴奋我们快步走入了先生故居的大门。一缕书香扑面而来,仿佛在向我们叙述着先生的过去。整个故居的景致典雅而朴素,很是符合先生的气质。幽静的江南小

院里散发出一股豪情大气,飘荡着令人驻足的清幽书香,让人浮想联翩,对先生的钦佩不由得又加深了许多。 整个小院都极其的安静,我们脚步轻轻的浏览着故居,生怕自己打搅这份在现实生活中难得的静谧。院中只有一位管理员,静静的阅览者图书,仿佛已经融入了这静谧的小院中。院中绿茵葱葱,路砖上爬满了青苔,无声的叙述着这所故居的清幽淡雅。院落一脚有一方褐釉老缸,几条鲤鱼在里面摆着尾畅快的游戏,尽情的享受这书香的熏陶。这是属于清末时代的建筑,古色古香,正堂是高悬着“绳武堂”匾额的大厅,镂空的窗板,正中间挂着一幅山水图,中规中矩的古时布置暗示着故居保存的完好性。故居的院落很多,共有平房二十八间,二层楼房四间,大小庭院十一个,备弄两条,古井三口,东有厨房,后有花园,其中主体建筑绳武堂面阔七间。我们安静地一一浏览着这些古朴建筑,其中一间房间里布满了钱钟书先生的墨笔,有书法,有绘画,大气而不张扬。虽然我并不懂艺术,但这些作品扔给我以自然舒畅之感,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创作这些作品的作者内心的平和大气。都说字如其人,果真如此。还有一间屋中陈列的是先生的生平事迹。国家也特地为先生打造了一尊头像以供世人瞻仰。当然房间里还有先生的生活照以及他与妻子杨绛女士的合照。照片上的他随和亲切,丝毫没有身为文学大家的骄傲自满。我们按着顺序一一游览着这些庭院,一切的一切,好像进入了某部电影的现场,一位身穿青蓝长袍的男士端坐于绳武堂,正在埋首写作,一位身着旗袍

中国现代十大名人故居

中国现代十大名人故居 中国现代十大名人故居 来源/岚韵的收藏复制/塞上齐翁 名人故居是名人生前生活居住过的地方。名人故居承载历史文化。请走进中国十大现代名人的故居。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该馆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孙中山故居是一座融合中、西方建筑特点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其主体建筑是1892年由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出资、孙中山主持修建的。1892年至1895年间孙中山经常居住于此。孙中山故居陈列馆以各种珍贵的文物、图片等系统地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翠亨村民居展览开展于1991年,它利用了翠亨村的民房并复原、仿建几所典型的清

末民居,再现孙中山故乡当年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及当地的民俗风情。 该处还辟有孙中山先生讲演厅、少年孙中山听故事雕塑、孙中山试验炸药遗址、“瑞接长庚”排坊和孙中山先生遗嘱亭等参观景点。孙中山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故居名为上屋场,坐落于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小山冲中。房屋是一栋坐南朝北,泥砖青瓦,土木结构,南方常见的普通农家住房。堂屋正门楣挂“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为邓小平书写。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566.5平方米。它座南朝北,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放眼青山,背依翠竹,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栋房子的东头。1929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曾没收毛泽东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和家产。解放后,人民政府进行过多次修葺,使之基本上保持了当年原貌。1950年,故居作为革命纪念地供国内游客参观。两年后又正式对外宾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浅析名人故居的开发与利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209501.html, 浅析名人故居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何非 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11期 摘要: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与建筑风格相互交融的产物,不仅记录着名人生活点滴、彰显着优秀精神品质,还蕴藏着一定历史典故、人文风貌、地域特色,具有极高的开发潜质和利用价值。如何挖掘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并结合当代技术手段使之活化发展,适应现代生活模式、精神需求,是一个值得探索实践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名人故居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每一座名人故居都和一位或几位历史伟人联系在一起,都有一大堆故事,这就是文化。知道尊重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是最有前进动力的最有希望的民族”①。名人故居拥有大量物质、文化资源,如何对其进行开发运用考验着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智慧。 一、名人故居开发利用简析 近年,随着假期旅游、周末游、近郊游的兴起,名人故居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逐步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何界定、管理、开发、利用好辖区内的名人故居,使之成为宣传推介地方特色、人文风情、发展变化的窗口,是相关主管部门和学者共同关注的命题。 对名人故居的界定多倾向于:“名人”和“故居”两个概念的相互结合。“名人”指著名人物,即一些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体育、艺术等领域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故居”指名人曾经居住过的宅邸,通常指诞生地和曾经生活的地方。由于居住地的迁移,同一位名人可能有多个故居,而这些故居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不尽相同的。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纷繁、文化辉煌、英杰辈出,在名人故居方面可谓资源丰富。各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名人故居的开发利用,由最初的忽视漠然变得热衷重视。但其间不乏一些不妥甚至出格的做法,已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目前而言国内一般有四种模式,即建成以人物事件为主题的纪念场馆、以博物展出为主题的展示场馆、以传统爱国为主题的教育基地、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园艺景观。在名人故居开发利用过程中常遇到的瓶颈性问题主要有:商业开发与古迹保护相矛盾,修缮维护费用与资金投入有差距、管理者开发利用理念相对滞后、故居现实作用时代价值不明显等。为更好地保护故居、传承思想、开拓发展,各地都在故居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多种尝试,其中不乏一些有益启示。 二、羲之故居开发利用情况 坐落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的羲之故居,传说是其幼年刻苦练字之处,因常到池中洗刷砚台,以至于池水呈现墨色,于是名曰“洗砚池”。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临沂老城区洗砚池街东段,北至兰山路,东至书院街,西至普照寺巷,总体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总投资约为

云南名人故居

云南名人故居 云南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累,形成了当今云南“历史悠久,古迹多;风景秀丽,名胜多;人文荟萃,名流多;资源丰富,物产多;开发较早,交往多”的鲜明特色。那么在云南到底有多少名人故居呢?小编今天为大家盘点了云南 所有著名的名人故居,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云南名人故居目录吧!看完相信你会对云南的名人故居有一定的了解。云南值得一去的名人故居袁嘉谷旧居 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南正街22号,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95.8平方,建筑面积875.9平方米,是一幢清代典型的木结构四合院民居楼房。故居内的陈设、展览是了解石屏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王九龄故居 王九龄故居位于昆明市翠湖北路3号(云大正门斜对面), 该故居建于1926年。2002年5月,王九龄故居被昆明市政府命名并公布为第一批“昆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 卢汉公馆 在风景如画的昆明翠湖东南侧,绿树掩映着一幢别致的法式建筑,这就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云南起义的领导者、原

云南省政协主席卢汉的住宅卢汉新公馆。 石屏会馆 石屏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两百多年历史。依山(五华山)傍水(翠湖),居高临下,气势宏伟,规模宏大,是现今昆明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清代外地在昆建造的会馆。 朱德旧居 朱德旧居展出内容丰富,非常有纪念意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了宣传爱国主义,旧居举办了朱德诞辰120周年研讨会以及13场书画展、摄影展和少儿美展,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朱德旧居共计接待游客四万多人次。 聂耳故居 聂耳故居系聂耳的曾祖父聂连登于清未所建,聂耳故居是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临街面楼下原为半截砖墙,外有护板,上部为活动木板窗,开为铺面。街面楼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云南著名名人故居名录景点名称 景点地址 袁嘉谷旧居 昆明市石屏南正街22号

名人故居

胡雪岩故居 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筑面积五千八百多平方米,用料考究,布局紧凑,构思精巧,居室与园林交融,可媲美皇帝故宫,耗费300万两白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宅。 介绍 胡雪岩(1823-1885)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从钱庄伙计到红顶商人,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最后却穷困潦倒,他的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 地址: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18号↓↓↓ 于谦故居 于谦故居占地不大,进门影壁上刻着名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466年,于谦案昭雪后,改建为怜忠祠,现在,故居的忠肃堂、思贤庭、古井已照原貌修缮,原有的旗杆石、造像碑等遗物,也一并展出。 介绍 于谦(1823-1885) 杭州人,15岁考中秀才,16岁就读于吴山三茅观,写下了有名的《石灰吟》,至今,吴山尚有“于街”之称。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清河坊祠堂巷42号的元宝街18号↓↓↓ 章太炎故居 建于明末清初,属中式宅院,至今保存完好,集清代木雕之精华,章太炎在此出生,居住了22年。 介绍 章太炎(1869-1936)

余杭人,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等,鲁迅、黄侃等都是他的弟子。 地址:杭州市余杭仓前塘路59号↓↓↓ 龚自珍故居 1990年开馆,占地六百多平方米,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龚自珍虽常年在外,回杭次数不多,但对家乡眷恋之情在诗中时有流露,“从此与谁谈古外,马婆巷外立斜阳”。 介绍 龚自珍(1792-1841) 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有《定庵文集》《己亥杂诗》《国语注补》等作品。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 地址:杭州城东马坡巷6号小采园内↓↓↓ 夏衍故居 建于清末民初,属中式平房,原名八咏堂,院落式和江南民居式,陈列室展示了夏衍一生从事电影活动的生平事迹,以及夏衍生前用过眼镜、衣物,还有名家字画等。 介绍 夏衍(1900-1995) 原名沈乃熙,杭州人,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代表作品有《狂流》《春蚕》《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包身工》 地址:杭州庆春门外新塘路严家弄口公交站附近↓↓↓ 肖圃

常州名人故居研究性学习报告

常州名人故居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一(7)班组长:邹婷指导老师:恽惠娟 一、问题提出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处于腾飞的状态。在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改善、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中国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更高境界,也就是人们的文化生活。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形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发展趋势。但是我们要“喝水不忘挖井人”,这些发展和前辈的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沉淀,其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救国救民、帮助中国快速发展经济的爱国人士,不禁让人联想起我们常州的名人。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这个古老的城市中,也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士,这些名人是我们常州人的骄傲。但是令人堪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爱国的杰出人士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他们的足迹渐渐被掩埋。作为一个常州市民,有必要了解与熟悉常州杰出历史名人的事迹,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并很好地传承下去,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参观这些名人的故居,了解并学习和发扬他们的杰出事迹和优秀品质,特开展探究常州名人故居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二、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一些名人故居被保护得很好,如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以及屠一道根艺珍藏馆等,但是有些名人的故居现状不容乐观,例如: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位于青果巷的259-269号的李伯元故居,现在位于街面的故居房屋全部成了店面房,位于里面的房子也变成了居民的居住房屋,甚至连“李伯元故居”几个标志性的文字也不被重视,我们去采访的时候,这些文字被一些破拖把掩没;再如有着150年历史的庭园——恽思瓒的故居,由于常州文化局把它卖给常州大酒店,随即推土机把它变为一堆废墟……这是否说明了我们政府只对名气大的故居给以修复和保护,而对于名气较小的则很轻视呢?但有一点我们常州政府做得很好:现在有很多故居已经免费对外开放,有的即使需要门票也只收很少的一部分,在人人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而且这些故居里面存放着许多珍贵的物品和这些名人的介绍,有他们的杰出事迹和伟大成就,以及他们对我们国

泉州西街名人故居

西街名人以及名人故居 孙开华(1838-1893)湖南慈利人。咸丰中从军,镇压太平军、捻军。转战江西、湖北、安徽、江苏、广东诸省间,赐号“擢勇巴图鲁”;累官至提督。光绪初,历任福建漳州镇总兵,署陆路提督。募勇成捷胜军,治厦门、台北防务,曾用兵后山地区。中法战争时,驻守台湾沪尾,大败法国侵略军,歼敌二千余。封世职,帮办台湾军务。光绪十九年卒。 李五(1386-1457),乳名英,字俊育,号自然,排行第五,故后人称之李五,晋江池店人。少年李五,无论是南音清唱或琵琶洞箫,乐艺皆精。他“不阶先业”,初以榨糖为主兼营桂元干等农土特产,由栅水路运至江浙京津等地出售,又购丝棉等回泉贩卖。李五致富始于他经营独一无二的凤池糖。据说有一年五六月间,李五的糖船泊温州港,天色突变,台风将至,船员离船登陆。后糖船被风刮上海滩,埋于沙尘之中。台风过后,李五着人挖出沙中蔗糖时,不禁一惊,本是暗褐色的糖,竟变为鲜艳的赤色糖了!李五悟出其中奥妙,原来是经过泥沙的捂盖糖色变艳了。回泉州后,李五即将此作为新技术广为传授,在炼糖后道工序加盖沙土,以使糖色变艳。自此风池糖身价大升,销路大畅。几年下来,李五遂成泉州巨富。 泉州民间历来有一句口头禅:“富不过李五。”其实还应当加上同,善不过李五”。李五大富之后,赈灾济穷、乐善好施名闻四方。明宣德

帝表弟邝金龙闻李五之名,欲试虚实,便往凤池(今晋江池店村)登门向李五告贷。他不露身份,只谓到泉投亲不遇,返里已无盘。 鲁故居吴鲁(1845-1912),字肃堂,且园,晚号老迟号白华庵晋江前头(今池店钱头村)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登拔萃科,A国子监。翌年,授刑部七品官员,任满后升任刑部主事,充秋审处总办。光绪十二年(1886年)考军机章京;光绪十四年顺天乡试中举;光绪十六年,以殿试一甲一名夺魁。他是泉州历史上最后状元。授翰林修撰,后历任陕西典 试,安徽、云南督学,吉林提学使告授资政大夫(正二品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吴鲁南下赴云南任主考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北上任吉林提学使,六月偕各省提学使到日本考察学务。这次考察对他影响极大回国后,他积极提倡教育改革,反对“士困于旧学”,呼吁对留学海外归来的莘莘学子应“考试及格……破格用之……或分发各省学为人师,后入官……〃以襄理新政…垂…”因立官严正,与周围小人水火不容,他被召入学部。宣统三年(1911年),任图书馆总校。吴鲁为官前后40年,皆未曾补到实缺。纵有满腔报国之怀,终难付诸实施,最终只得谢仕归隐,回到祖籍地度过残年,最后客死厦今菽庄花界主要著作有《正气研斋汇稿》、《百哀诗》、《清朝野史大观》(百诗》是是鲁文学上的代表作。诗中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忠,一个诗人的优国忧民情怀。他对清朝的国防军事也有独到的钻书法、绘画、鉴古均有较深造诣。居坐落于今晋江池店镇钱头村,共有2处。一处

上海的名人故居总汇

上海的名人故居总汇 孙中山故居 上海孙中山故居位于香山路7号,为一幢两层楼欧洲乡村式小洋房,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至1924年在此居住。其间,孙中山先生在此开展了大量革命活动,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会见过中国共产党和苏俄代表,并着手改组国民党,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夫人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现故居内的陈设绝大多数是原物原件,并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原样布置。1961年3月4日故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是孙中山生前最后居住的寓所,亦是孙中山的思想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见证,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发起和酝酿之处。瞻仰故居,眼前的这一切,让人回想起孙中山先生为追求民主理想、反帝反封建而叱咤风云的一生,让人无限感叹与崇敬。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为一幢白色的西式小洋楼,周围是花园和草坪,气氛优雅脱俗,楼内陈设有宋庆龄生前使用过的物品,楼下车库内停放着当年斯大林赠送的苏联轿车。这里曾是一位希腊船主建造的私人寓所,作为敌伪产业由国民党政府没收归中央信托局管理,后根据蒋介石手谕,中央信托局"将此屋拨给宋庆龄使用"。宋庆龄于1948年冬迁居于此。60年代,宋庆龄因工作需要住在北京。1979年12月到1980年2月,宋庆龄在这里过完春节后回到北京,这是她最后一次回上海。宋庆龄于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宋庆龄故居底层是过厅、客厅、餐厅和藏书室。过厅中陈列着林伯渠同志赠送给宋庆龄的“百鸟朝凤”石刻摆件,和外国友人赠送的风景油画。客厅不大,北墙正中悬挂着孙中山的遗像,南墙上一幅1961年毛泽东前来看望她时同她亲切握手的留影。在这间客厅里,宋庆龄曾接待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众多外国元首。顺着狭窄的木质楼梯走上二楼,进入卧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罕见的藕荷色藤木家具,这是孙中山、宋庆龄婚后返抵上海,宋耀如夫妇补赠给女儿的嫁妆,以表示长辈对这段婚姻的认可,宋庆龄生前对此格外珍惜。卧室里还可见到孙宋伉俪使用过的古董座钟,钟的时刻指向八点十八分,为宋女士逝世的时间。宋庆龄将二楼的盥洗室直接改为打字间,室内既有打字机,又保留了浴缸等盥洗设施,显示出主人的别出心裁,颇具“后现代气息”,可见宋庆龄的独特个性。 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故居位于茂名北路120弄5-9号,是一幢老式的两层楼砖木结构的石库门房屋。1924年2月中旬,毛泽东在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执行委员、组织部秘书等职务期间,曾在此居住,现被列入上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房子是毛泽东的朋友--蔡和森与向警予提供的。毛泽东、杨开慧、小孩、毛老夫人毛泽东一家住在一楼,而蔡和森向警予一家住在二楼。一楼,一间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的房间,里面有他们平时生活的腊像,毛在写字台前奋笔疾书,杨开慧则在床边陪着孩子们,其乐融融,另一间是毛泽东母亲在杨开慧生小孩期间就近照顾时居住的房间,里面摆放着婴儿床,这种场景几乎在很多家庭中都可见到,平凡中见真实,不禁让我们想到毛主席平凡又伟大的一生。 鲁迅故居 位于大陆新村9号的鲁迅故居是一栋红砖红瓦的三层建筑,外形具有他故乡绍兴民间住宅的风格。1933年4月~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居住于此。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在这里与世长辞。鲁迅故居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馆名由周恩来总理亲题。在这里,鲁迅从事了大量创作,翻译、编辑工作、还组织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左联”活动,现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作用具。鲁迅故居接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形复原;屋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前间是客厅,中间1张西餐桌、5把椅子。沿西墙放有书橱和瞿秋白留赠的书桌。南窗下是夫人许广平的缝纫机。靠东墙是儿子海婴的玩具橱和小桌椅。后间是餐室,正中1张方桌,围着4把椅子,西北墙角1只双层餐具橱,东墙放着西式衣帽架。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两把藤椅和1只镜台,镜台上陈设着外国版画。1幅海婴出生后16日油画像挂在靠北墙的五斗橱的上端。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纸,窗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烟具和花具。

2013高考语文作文最新素材:失落的历史文化 名人故居,我们实在经不起再拆了

失落的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我们实在经不起再拆了据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 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精神灵魂的名人故居有的被拆得七零八落、有的则被弃于荒草废墟中,更有甚者早已被夷为平地。名人故居的现状与未来让所有关注历史、关注名人文化的人感到担忧。 2012年年初,从号称老北京“保护神”——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被拆到上海现存最大的新式石库门里弄建筑群摇身变成联排豪宅,名人故居的种种遭遇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众多专家直面难题,议论深刻,提问尖锐,因为名人故居,我们实在经不起再拆了! 【热点解读】 “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半个世纪前,建筑学家梁思成为保护北京古建筑曾这样大声疾呼。 余秋雨曾在散文《废墟》中坦言:“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建筑被称之为“石头的史书”“凝固的乐章”,历史发展的巨轮碾碎了如梭的岁月,也碾碎了许多“石头的史书”。曾有多少印刻着岁月痕迹的旧建筑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它们苍凉的身影湮没在沙石瓦砾中,一个时代的文明就这样消失了。 冯骥才先生说: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魂”。名人故居保护不必贪大求全,北京亟须绘制“文化名人地图”。不幸的是,这张珍贵的“文化名人地图”尚未制成,梁林故居也被从北京版图上抹去了。面对碎成瓦砾的梁林故居,我们再难寻觅冯骥才先生所说的“在那棵弯弯的石榴树和挺拔的绒花树簇拥的苍老的门楼与房舍中”的那种“唯在故居里才能得到的感动”。 名人故居缘何总是受伤,又如何才能变得坚强,这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何为“名人”?什么故居才值得保护?《文物法》中规定的50万元最高罚款限额到底有多大的惩罚力度?是否有必要对文物犯罪的有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不禁要问:人们为什么要争名人故里?人们为什么要拆毁名人故居?是不是政绩工程?有无利益驱动? 什么样的名人才适宜保护其故居?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唤起可能不是人们对地主阶级的愤慨,而是对地主老财的羡慕吧?如秦桧、潘金莲、西门庆这等诲淫诲盗之徒,还是让他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