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配筋表

柱配筋表
柱配筋表

柱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资料来源】《MorGain 结构快速设计程序》

?净保护层厚度(mm):30354050

柱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净保护层厚度:30mm)

柱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净保护层厚度 40mm)

柱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净保护层厚度 50mm)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

柱网布置图(水平间距4500,竖向8000,3000,8000) 设计主要内容——确定基础埋置深度;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 寸;确定基础的高度;基础底板配筋计算;绘制施工图(平面布置图、详图) 1、设计资料 (1)地质资料 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粘性土,土的天然 重度为18kN/m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230kN/m 2 ,地下水位在-7.5m 处,无侵 蚀性。 (2)、荷载资料 柱截面尺寸为350mm ×500mm ,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由上部结构传来轴心荷载为N=680kN ,弯矩值为M=80kN ·m ,水平荷载为10kN 。(3)、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可以调整) 钢筋:采用HPB235(可以调整) 2、计算书要求 计算书包括封面(见统一格式)、正文,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3、制图要求: 完成2张图:1张基础平面布置图,1张详图(包括基础平面图和剖面图)。建议图纸采用A3幅面,手工或CAD 绘制均可,表达要清楚,施工图(图纸折叠成A4大小)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确定基础埋置深 根据GB50007-2002规定,初步将该独立基础设计成阶梯形,取基础埋置深度d=1.5m ,室内外高差300mm 。基础高度为h =650mm ,基础分二级,从下至上分350mm,250mm 两个台阶;h 0=610mm (40mm 厚的垫层),h 1=350,h 01=310mm ;a 1=1200mm ,b 1=800mm 。 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查表得b η=0; d η=1.0所以: a f =ak f + b ηγ(b-3)+d ηγm (d -0.5) =230+0+1.0×18×1.0kN ∕m 2=248 kN ∕m 2 3)确定基础底面面积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G k 时的基础埋深d = 2 1 ?(1.5+1.3)m=1.35m A 0= d f F G a k γ-=35 .120248680 ?-m 2=3.08 m 2 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面积按20%增大,即: A=1.2 A 0=1.2?3.08 m 2=3.69 m 2 初步选择基础底面面积A=l b =2.4?1.6=3.84 m 2,且b=1.6m ﹤3m 不需要再对f a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1

目录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工程地质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水文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上部结构材料 (1) 1.1.5材料 (3) 1.1.6设计要求 (3) 1.1.7本人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独立基础设计 (4) 1.2.1选择基础材料 (4)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5) f...................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6) 1.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6) 1.2.7基础高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8变阶处抗冲剪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9配筋计算 (10) 1.2.10基础配筋大样图 (10) 1.2.11确定A、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2 设计图纸..............................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工程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岩土设计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水文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上部结构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本人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独立基础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选择基础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层编号土的 名称 重度γ 3 m KN 孔隙 比e 液性 指数 I l 粘聚 力c KPa 内摩 擦角 ? () 压缩模量 (pa) s E M 标准 贯入 锤击 数N 承载力 特征值 () ak f kPa ①杂填 土 18 -- -- -- -- -- -- -- ②粉质 粘土 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③黏土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④细砂21 0.62 -- -- 30 11.6 16 240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1 s f c bh02(9-1-1)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E 1 s f c bh02 / RE(9-1-2)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M Max M u , RE M uE(9-1-3)比较 39 和表 43 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 控制。故表 39 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 43,且为乘以RE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 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 CD 跨: b f 1 3l0 =7.5/3=2.5m; b f b s n0.3 [ 4.20.5 (0.25 0.3)] 4.2m b f b12h f0.3 12 0.3 1.86m h f h00.1 , 故取b f =1.86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一排钢筋取 h0=700-40=660mm,

两排钢筋取 h0=700-65=635mm, 则 f c b f h f h0h f 2=14.3×1860×130×(660-130/2) =2057.3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BC 跨: b f 1 3l0 =3.0/3=1.0m; b f b s n =0.3+8.4-0.3=8.4m; b f b12h f 0.312 0.131.86m ; h f h00.1, 故取b f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h0=550-40=510mm, 则 f c b f h f h0 h f 2=14.3 ×1000×130×( 510-130/2)=827.2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 49 及表 50。 表格 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层号 AB 跨BC 跨CD 跨 -MABz-MABy-MBCz-MBCy-MCDz-MCDy 负弯矩 M ( kN·m)-213.6-181.8-188.86-188.86-181.18-213.6 M bh0.1140.0970.1010.1010.0970.114 1 f c0 s2 1(12s ) 0.1210.1020.1070.1070.1020.121 4 0.9710.9490.9470.9470.9490.971 s 0. 5 1(12s ) 配筋 As(m m2)925.84803.52839.35839.35803.52925.84实配钢筋3C203C203C203C20 3 负弯矩 M ( kN·m)-370.84-319.2-347.48-347.48-319.92-370.84

关于柱截面尺寸估算

关于柱截面尺寸估算 柱截面的确定,在高层的情况下,往往是由轴压比控制,而多层不见得是。层数越少,越可能不是轴压比控制。这是个概念问题,首先应当明确。对高层(或者层数较多的多层),在柱截面估算时,应当先明确几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结构的抗震等级、轴压比限值。只有知道这几点,估算轴力才可能确定截面。柱轴力的估算,首先确定每层柱受荷的面积。此部分的面积,可简单的取柱左右(上下)两个跨度之和的一半进行计算。再根据结构型式及活荷载的情况,确定每层的自重。这个自重是个经验值,在各种手册上都有相关的介绍。一般是框架结构 14~16KN/m^2,剪力墙结构15~18KN/m^2。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自重是标准值,而在算柱轴压比时应当采用设计值。最后,对每层的受荷载面积累加并乘以结构的自重,可算出柱轴力,柱轴力除以轴压比限值可得出柱截面面积。 以上情况,仅是对柱截面的估算。最后应当整体的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框架柱截面的估算 1、估算公式:Ac>=Nc/(a*fc) 其中:a----轴压比(一级0.7、二级0.8、三级0.9,短柱减0.05)fc---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Nc---估算柱轴力设计值 2、柱轴力设计值:Nc=1.25CβN 其中:N---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轴力标准值(已包含活载) β---水平力作用对柱轴力的放大系数 七度抗震:β=1.05、八度抗震:β=1.10 C---中柱C=1、边柱C=1.1、角柱C=1.2 3、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轴力标准值:N=nAq 其中:n---柱承受楼层数 A---柱子从属面积 q---竖向荷载标准值(已包含活载) 框架结构:10~12(轻质砖)、12~14(机制砖) 框剪结构:12~14(轻质砖)、14~16(机制砖) 筒体、剪力墙结构:15~18 单位:KN/(M*M) 4、适用范围 轴压比控制小偏心受压或轴心受压柱的破坏,因此适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底部楼层柱截面的估算。 我补充一点: 根据轴压比的公式:Ac>=Nc/(a*fc)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专业:建工班级:建工0903 学生姓名: 邓炜坤学号: 0912080319 指导教师:周友香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教务部制 2011年 12 月 1 日

引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是“土力学与 地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着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 为了巩固与运用基础概念与基础知识、掌握方法以及培养各种能力等诸 多方面。 作为建筑类院校专业课的一种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师教学计划中德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是学 生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也是锻炼学生理 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必经之路。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 1.巩固与运用理论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使用各种规范及查阅手册和资料能力 3.培养学生概念设计的能力 4.熟悉设计步骤与相关的设计内容 5.学会设计计算方法 6培养学生图子表达能力 7.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8.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录 一、设计资料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6、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7、计算基底净反力 8、验算基础高度 9、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10、地基变形验算 11、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2、配筋计算 13、基础配筋大详图 14、确定A、B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5、A、B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6、设计图纸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模板

钢筋理论重量表、计算公式 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φ6.5=0.26kgφ8=0.395kg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Φ18=2.0kgΦ24=2.47k 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 12)以下和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 至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Φ6=0.222KgΦ8=0.395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 Φ16=1.58KgΦ18=2Kg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 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 方钢W=0.00785×边长 2 圆钢、线材、钢丝W=0.00617×直径 2 钢管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34,带 b 的为 2.65,带 c 的为 2.26。 3、e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26,带 b 的为 2.44,带 c 的为 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1

10框架柱的配筋计算10教程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选取第一层柱进行计算和配筋: 1.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柱的配筋采用对称式(以利于不同方向的地震作用),为便于施工,柱子纵向钢筋绑扎接头,应避开箍筋加密区。搭接、锚固及截断见混凝土结构施工整体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柱截面尺寸为550550mm mm ?,'35s s a a mm ==,055035515h mm =-=。 (1)确定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及几何参数 采用30C 混凝土,2300/y f N mm =,214.3/c f N mm =,采用335HRB 级钢筋, '2300/y y f f N mm ==,21.43/t f N mm =,1 1.0α=,0.55b ξ=。 a. A 轴线外柱 查柱组合表可以知道A 轴线外柱 max 129.72M KN m =?,max 1322.85N KN =。 (2)判断大小偏心受压 0.50.514.35505502162.88b c N f A KN ==???= 0.52162.88 1.64 1.01322.851322.85 b c N f A N ===>,截面破坏时为大偏心受压破坏。 原始偏心距 3 0129.7210981322.85 M e mm N ?=== 附加偏心距 550 18.32030 30 a h e mm ===<,取20a e mm = 初始偏心距 i 09820118a e e e mm =+=+= 1max max 0.52162.88 1.64 1.0132 2.85 b c N f A N N ξ= ===>,取1 1.0ξ= 0 2 1.150.01 1.150.01 6.0 1.09 1.0l h ξ=-=-?=>,取2 1.0ξ= 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为 00 1.03300 33006.05550 l H l h == ==>所以需要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220120 1 11()1 6.0 1.0 1.0 1.11118 14001400515i l e h h ηξξ=+ =+???=?? /2 1.11118550/235370.98i s e e h a mm η=+-=?+-= (3)求s A 和's A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资料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6、计算基底净反力 7、验算基础高度 8、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9、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0、配筋计算 11、基础配筋大详图 12、确定A、B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3、设计图纸(附图纸) 三、设计技术说明及主要参考文献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3号题○B轴柱底荷载: ○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K=1720(1677)KN,M K=150(402)KN·m,V K=66(106)KN。 ○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2250KN,M=195KN·m,V=86KN。 持力层选用○4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③号土层:粘土,层厚1.5m,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3.0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很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取基础地面高时最好至持力层下0.5m,本设计取○4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地面为0.5+1.2+1.5+0.5=3.7m。由此得到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柱配筋计算

柱的配筋如何计算如图 柱截面尺寸600*600 角筋: 4根直径25的二级钢筋 每边中间配有3根直径22的二级钢筋箍筋:直径8的一级钢筋@100/150 第一层100---106.5 第二层106.5---113 请说明计算公式谢谢 保护层厚度20mm 请给出各个钢筋的用量多少谢谢~

· 柱正截面单向偏心受力承载力计算书 1 已知条件 柱截面宽度b=600mm,截面高度h=600mm,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s=35mm,弯矩平面内计算长度l0x=4000mm,弯矩平面外计算长度l0y=4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纵向钢筋强度设计值fy=360MPa,非抗震设计,截面设计压力N=500kN,设计弯矩M=300kN·m,截面下部受拉,计算配筋面积。 2 配筋计算 构件截面特性计算

A=360000mm2, Ix=10800000000.0mm4, Iy=10800000000.0mm4 ix=173.2mm, iy=173.2mm 查混凝土规范表4.1.4可知 fc=14.3MPa 由混凝土规范6.2.6条可知 α1=1.00 β1=0.80 由混凝土规范公式(6.2.1-5)可知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εcu=0.0033 由混凝土规范表4.2.5可得钢筋弹性模量 Es=200000MPa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ξb=0.518 截面面积 A=bh

=600×600 =360000mm2 截面有效高度 h0=h-as=600-35=565mm 根据混凝土规范表6.2.15可得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φ=1.000 轴心受压全截面钢筋面积 A's=0.00mm2 根据混凝土规范6.2.3条,判断是否需要考虑轴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 N/(fcA)=500000/(14.3×360000)=0.10 ≤0.9 M1/M2=0.00/300=0.00 ≤0.9 lc/i=4000/173.2=23.1 ≤34-12(M1/M2)=34-12×(0/300)=34 不需要考虑轴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

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第4章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第一节柱的平面表示方法 一、列表注写方式 用表格的方式将柱的名称、起止标高、几何尺寸、配筋数值、箍筋类型等内容在图纸上注写出来,就是列表注写方式,见图4.1和表4.1。 图4.1 柱的列表注写方式例图

表4.1 柱的列表注写方式例表在实际工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柱,我们把柱分为如下类型,见表4.2: 表4.2 柱的类型 二、截面注写方式 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放大到能看清的比例,直接注写柱的名称、起止标高、几何尺寸、配筋数值、箍筋类型等内容,就是截面注写方式,见图4.2

图4.2 柱平法截面注写方式 图4.2中,KZ1集中标注表达的意思是: 750×700:表示柱的截面尺寸,750(宽)x700(高); 26二级25:表示全部纵筋26根直径为25的二级钢; φ10@100/200:表示柱的箍筋直径为10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第二节柱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柱要计算哪些钢筋量 柱要计算的钢筋量见图4.3 图4.3 柱要计算的钢筋量

二、柱纵筋的计算规则 (一)基础层纵筋计算 ①柱直接生根于基础板 柱直接生根于基础板,一般有两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柱基础插筋的计算方法。 情况一:基础板厚度小于2m,见图4.4; 图4.4基础板厚<2m的基础插筋配置图 从图4.4可知: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十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h n/3+L IE 式中,a的取值由h1和锚固长度L aE决定; h1指基础高度h—基础保护层厚度; h n指基础相邻层的净高(层高—梁高); L IE指搭接长度(搭接率为50%时,搭接长度L IE= 1.4L aE;搭接率为25%时,搭接长度L IE= 1.2L aE。 情况二:基础板厚度大于等于2m,见图4.5;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 直径: 《砼规》 (Ⅰ)柱 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3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与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与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她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案86359

柱下独立柱基础施工方案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2011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J53-9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独立柱基础项目。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办完验槽记录及地基验槽隐检手续。 2、办完基槽验线预检手续。 3、有砼配合比通知单、准备好试验用工器具。 4、做好技术交底。 (二)材质要求 1、水泥: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质量符合现行水泥标准。工期紧时可做水泥快测。必要时要求厂家提供水泥含碱量的报告。 2、砂、石子:根据结构尺寸、钢筋密度、砼施工工艺、砼强度等级的要求确定石子粒径、砂子细度。砂、石质量符合现行标准。必要时做骨料碱活性试

验。3、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4、外加剂: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外加剂。外加剂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 5、掺合料: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掺合料。质量符合现行标准。 6、钢筋:钢筋的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表面无老锈和油污。必要时做化学分析。 7、脱模剂:水质隔模剂。 (三)工器具 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振捣棒、刮杆、木抹子、胶皮手套、串桶或溜槽、钢筋加工机械、木制井字架等。 二、质量标准 (一)钢筋工程 1、钢筋加工工程 (1)主控项目 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②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I生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期中课程设计 姓名殷琦 学号201711003208 专业班级土木171 日期2020/5/15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3) (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4) (二)、课程设计设计资料 (4) (三)、设计成果及提交 (5) (四)、建议的设计步骤及涵盖内容 (5) 二、计算说明书 (6) 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 (6) 2.确定基础高度,验算冲切或剪切承载力 (6) 3.确定基础配筋,验算抗弯承载力 (7) 三、设计图纸 (9) 1.绘制基础平、立面图 (9) 2.绘制基础配筋图 (9)

一、设计任务书 《基础工程》期中考试 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陈颖辉、申林方 2020年5月7日

(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利用所学《基础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完成一个较完整的独立基础设计与计算过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课程设计建议 在复习上半学期课程理论知识基础上,收集并阅读相关设计规范和参考书后进行本课程期中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设计资料 某地拟建一栋5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其场地较偏远,无其它邻近建筑物,地层较为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土层性质如图1所示。试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1)柱的截面尺寸为:600mm×400mm; (2)基础埋深:d =2m; (3)荷载:825,187,62k k k F kN M kN m H kN ===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竖向荷载F k ,弯矩M k ,水平荷载H k 。(确定 基础底面积时使用)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乘以1.35。(确定基础高度及配筋时使用)

第九章-柱的配筋计算

第九章 柱的配筋计算 9.1验算轴压比: 由于底层柱中柱的轴力最大,并且各柱的截面尺寸与混凝土强度相同,所以只取底层中柱进行验算 9.0297.05606003.1410016.14253 <=???==c c c f h b N n 满足规范要求。 梁端弯矩调整见下表:

9.2 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以第二层B 柱为例说明计算过程。根据B 柱内力组合表,将支座中心处的弯矩换算至支座边缘并与柱端组合弯矩的调整值比较后,选出最不利内力进行配筋计算。 mm N M e 66.17110 685.11091049.190310 0=??== a e 取20mm 和偏心方向截面尺寸的30/l 两者中的较大值,即 mm 2030/600=故取a e =20mm 确定柱的计算长度 534.063000712502 35833=+?=u ? 470.063000 7125027280 35833=++= u ? ()()m H l l u 14.46.3]470.0534.015.01[]15.01[0=?++=?++=?? mm e e e a i 66.1912066.1710=+=+= 因为59.6600/1014.4/30>=?=h l ,故应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 0.132.210685.11096003.145.05.03 2 1>=???== N A f c ξ取0.11=ξ 150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样本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 设计

目录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工程地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岩土设计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水文地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上部结构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本人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独立基础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选择基础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7基础高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8变阶处抗冲剪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9配筋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0基础配筋大样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1确定A、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2 设计图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计算书 姓 名: 张圣 学 号: 201208130357 指导教师: 李晓明 曲文婷 学 院: 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 完成日期: 2015年1月11日

一、设计资料 1.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建筑场地地形起伏不大,较为平整。场地土层分布如下: 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粉质粘土: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5KN/m2; ③粘土:厚1.8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N/m2; 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 ak=230KN/m2; 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 ak=310KN/m2; 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 ak=600KN/m2。 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2.0m,且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3.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房屋,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拟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上部结构作用在各柱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见表2;上部结构作用在各柱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见表3。

4.材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0~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二.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 按持力层的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所需的基础底面尺寸 (1) 轴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 假设取基础埋深d=2m 3/41.192 3 .04.192.1205.018m KN m =?+?+?= γ (1) ()()KPa d k f f m d a a 58.2265.0241.196.11805.0=-??+=-+=γη · (2) 由: (3) 287.72 2058.2261433m =?- (4) 取:基础底面尺寸面积为9,且l=b=3m KN Ah G G 5.400225.2920=??==γ (5) (6) m G F M e 612.05 .4001433297=+=+= (8) KPa f KPa p a k 49.2802.17.269max == ································9 KPa f KPa p a k 58.2267.203== ·····································10 m l m e 333.06 612.0== ··············································11 故满足条件,假设成立。 2. 基础高度的确定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2 0c s 1u bh f M αα= (9-1-1)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RE 2 0c s 1E u /γααbh f M = (9-1-2) 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 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uE RE u ,Max M M M γ= (9-1-3) 比较39和表43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控制。故表39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43,且为乘以RE γ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CD 跨: f 31l b ='=3=; 1 .00f ≥'h h , 故取f b '=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一排钢筋取0h =700-40=660mm , 两排钢筋取0h =700-65=635mm, 则

()2f 0f f c h h h b f '-''=×1860×130×(660-130/2)=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 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BC 跨: 0f 31l b ='=3=; n f s b b +='=+; m h b b f f 86.113.0123.012=?+='+='; 1.00f ≥'h h , 故取f b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0h =550-40=510mm , 则 () 2f 0f f c h h h b f '-''=×1000×130×(510-130/2)=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 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49及表50。 表格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计算书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计算书一:课程设计目的 1、掌握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和计算的基本设计理论和方法 2、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的配筋设计计算方法及配筋构造要求 熟悉绘图标准,掌握绘图基本方法 二: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地质水文情况:场地平坦,周围无相邻建筑影响,自上而下土层情况为: 1、杂填土厚0.8到1.0米,重度m / 18 KN3 2、粘土厚 2.5到3.4米,承载力为280KPa,Es=19.3KPa,重度 m 5. 18,e=0.85 / KN3 3、微风化岩层 4、地下水位较低,无侵蚀性,不考虑其影响 1.边柱设计(350mm×350mm) (1)初步确定基础埋深H=1.2m 已知设计组合值:M=40.0KN?m,N=1300.0KN,V=30.0KN, 设计参数及相关数据见下图

基础放置在粘土上,f ak=280KP a, 查表得,ηd=1.1,先假设基底宽度不大于3m,则粉土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f ak+ ηdγm(d-0.5) =280.0+1.1×18(1.2-0.5) =293.86KPa a 初步设计基底尺寸: A0=F k/(f a-γG d)=1300/(293.86-20×1.2)=4.8m2 由于偏心不大,按20%增大 即A=1.2A0=5.76m2 设n=l/b=1.5初步选择基础底面积A=L×b=5.76m2则 取b=2.0m,l=3.0m 2、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G k=r G×d×A=20×1.2×6=144KN e k=M k/(F k+G k)=(40+30×0.6)/(1300+144)=0.04m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例题

一、设计题目 某教学楼为多层现浇框架结构,底层平面图布置如图一所示,已知上部结构传递至桩顶的荷载设计值为轴力N=1150KN,弯矩M=200KN·m,柱截面尺寸为800mm*600mm,土层分布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地下水距离地表2.0m,试设计此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图1 底层平面布置 二、主要内容 (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确定基础地面尺寸 (4)确定基础的高度

(5)基础底板的配筋计算 (6)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三、具体要求 (1)结构设计必须依据最新出版的有关技术规范或教程,设计图纸必须符合建筑制图国家标准,图面整洁美观,可采用手工或者Autocad软件绘制。 (2)设计说明书要求论据充分、调理清楚、文正句通,可采用手工抄写或电脑打印。(3)必须严格遵守设计纪律,独立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制定的各项设计任务,不得无故缺席或从事与设计无关的其它事务,有特殊情况必须经知道教师同意,否则作违纪处理。 四、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 (1)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 (2)基础详图(底板配筋图、平面图、剖面图)(1:50) (3)设计说明书 五、参考文献 (1)《基础工程》,莫海鸿、杨小平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土力学》(陈仲颐、周景星、王洪瑾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系主任审核日期年月日 设计过程: 一、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07-2002)(下称《规范》)可知,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浅埋,而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和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故取基础埋深为h=1.0m。则持力层为浅黄色粘土层。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土力学》(陈仲颐、周景星、王洪瑾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表8-6 ,由浅黄色粘土力学指标e和I查得浅黄色粘土的承载力基本值f =245kPa. a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