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G07-2019年度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

TSG07-2019年度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
TSG07-2019年度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

M1、一般要求

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

M2、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

M3.1、文件与记录控制

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M3.2、合同控制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M3.3、设计控制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M3.4、材料与零部件质量控制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M3.5、作业(工艺)控制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M3.6、焊接质量控制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M3.7、热处理质量控制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M3.8、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M3.9、理化试验质量控制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M3.10、检验与试验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M3.11、生产设备及检验试验装置的控制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M3.12、不合格品控制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设计质量管理和保证措施

2设计质量管理和保证措施 设计质量是衡量一个工程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设计单位的生命。为了确保本的设计质量。我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们配备了最专业的设计人员,调整出了绝对充分的设计时间,对工程设计质量建立了完整的保障措施,以确保设计工作的高质量。并且,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特点,针对以往设计中暴露出来的设计通病,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确保提供高水准的设计质量。 2.1设计组织体系及措施 2.1.1设计组织体系 我公司设计部的组织体系我公司设计部的设计管理采用从上到下,层层把关。设计过程中的每一项都有专人负责,将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个人。各相关专业部门相互沟通、相互协助,整个设计团队在不断分析、验证中改进,用自己最高的专业水平、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最优秀的服务质量完成每个设计项目。在设计时能够将线路施工、运行经验有机融合到具体设计工作中。 (1)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努力开拓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寻找勘测设计项目,创造良好信誉,全面提高经营绩效。 (2)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为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和氛围,通过培训和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素质。 (3)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审阅批准签署有关文件并主持研究、解决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根据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顾客满意,优质的设计产品。 (5)根据环境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建立持续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提供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设计产品。 (6)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建立持续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努力降低员工安全风险,防范职业病的发生。 2.1.2主任工程师 (1)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协助设计部主任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好设计部的质量技术管理工作。

xxxx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Xxxx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二〇一七年三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高职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

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 方案(试行)》、《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 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川教 函[2016]113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学院于 2016年正 式启动了诊改工作。 诊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 保证体系,通过科学制定规划体系,明确“诊改”坐标;建立常态化全员性过程性考核性诊改制度,落实“诊改”运行单元;通过建设智能校园,提升教育教 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展现教学新形态;通过确立全员 质量主体意识,树立现代质量文化。通过诊改工作的 开展,有利于促进学院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制度 保证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以 内涵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 学院自2013年开始实施全面绩效考核,逐步树立了全面质量、全程质量、全员质量的质量观,逐步构建了由目标指向、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工作绩效和特色创新等指标组成的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体系,初步形成了学院特色的质量文化。2016 年下半年,学院启动了第一轮专业评估工作,对建立健全专业设置与调控机制、

控制定详细规划质量保证措施

五、规划设计周期、质量保证措施以及协调工作计划(一)规划设计周期 第一阶段:现状调研与分析(5个日历天) 1、前期沟通,了解甲方意图(1个日历天) 2、成立项目组(1个日历天) 3、现场考察及调研(3个日历天) 第二阶段:编制并递交控规设计方案征求意见稿(45个日历天) 4、用地性质调整讨论(3个日历天) 5、编制用地性质调整初步方案(7个日历天) 6、编制控规设计方案(30个日历天) 7、统稿-校稿(5日历天) 8、汇报-反馈-修订(视甲方情况) 第三阶段:完成终稿,提交设计图册(10个日历天) 第四阶段:设计成果报审(视实际沟通情况)

一工程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我公司承诺一旦我方中标,保证设计成果质量达到国家﹑省﹑市有关技术标准﹑规的规定。为达到此目标,在设计工作中我公司将遵循以下原则:(1)前期策划与后期制作并重:在设计合同签署后,我方将尽快组织项目组成员在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国家及省、市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及规标准。之后将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对本项目的设计方案予以充分论证,并尽快上报甲方。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亦应在保证设计质量及符合相关规标准的前提下,注重实施优化设计,为甲方节约投资成本。力争达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综合要求。 (2)全过程质量管理:无论是在前期方案论证还是施工图设计阶段,均由参与过同类项目的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进行质量把控。设计全过程达到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董事长、总经理

综合办公室:3人经营计划部: 3人财务部: 2人质量技术部:3人建筑设计室:15人结构设计室:10人设备设计室: 9人电气设计室:7人园林设计室:10人道桥设计室: 5人规划室:15人造价室: 3人中高级职称人数: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24人。人员总计85人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4人、一级注册建筑师: 6人、注册城市规划师:4人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

附件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试行) 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 建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具体任务是: (一)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

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三)树立现代质量文化。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高职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基本原则 (一)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诊改工作主要基于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辅以灵活有效的实际调查研究。 (二)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本方案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补充形成省级执行方案。学校可在省级方案基础上,补充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诊改内容。 (三)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以高职院校自主诊改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对学校进行抽样复核。 四、诊改与复核 (一)诊改对象与复核抽样 1.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应每3年至少完成一次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新建高职院校可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执行。 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自主诊改基础上,每3年抽样复核的学校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4。 (二)基本程序

质量计划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计划、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计划、目标 确保优质工程,争创重庆市“三峡杯优质结构奖”。 质量管理上,“以一流的技术管理,创一流的工程质量”,力求技术创新,管理到位,始终保持工程质量处于可控状态,“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内控优良率85%,顾客满意率95%以上”。 二、质量保证措施 成立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副经理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质检工程师为组员;施工队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各作业班组成立QC小组。全员树立质量意识,参与质量活动。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各项管理措施,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塔式管理,全面负责落实各项质量措施及执行各项质量标准。 落实生产质量责任制:实行质量责任三级监督负责制,即:一级由项目部经理负责,二级由项目部质检工程师和各级专职质量监察人员负责,三级质量监督由施工员负责,各级共青团成立质量安全监督岗。 完善各项工程质量生产管理制度,针对各工序及各工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生产管理制度,并由各级质量监察组织检查落实。 建立生产质量责任制,落实到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自作好本岗位的工作及相互进行监督。 严格执行逐级质量保证措施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前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工程队对作业班组及具体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各级专职质量监察人员对工程质量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作好记录。

各作业班组配专职质量检查员,专门检查和管理施工现场工程质量。 搞好职工质量培训工作,采取选优委外学习、集中学习、会议、宣传板报、导师带徒等不同的学习培训方式,通过学习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工艺工法,全面提高施工作业人员工作质量。 牢固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增强职工的责任心。 为切实保障工程质量,我们将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序质量高低与职工个人、项目部有关人员利益直接挂钩、责任明确、严格执行质量奖惩、重奖重罚。 项目经理部设立质量奖励基金,用于优质工程和先进管理集体和个人的奖励,凡质量得到监理和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好评的集体和个人予以奖励。 项目部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工程师均可行使质量否决权,质检工程师是质量的监督检查者,根据施工质量情况,有权下达质量整改通知书,有权对造成施工质量事故责任者和队长、施工员、现场管理代表处以罚款。 凡工程质量低劣或发生重大事故者,对施工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进行重处重罚。 对擅自违反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的行为,按情节轻重处以的罚款,通报批评并调离本项目; 揭发或制止擅自违反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的行为的职工,给予通报表扬并奖励; 对自购材料实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机电物资部设专人把关并承担责任,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购进。对自购材料加强采购各环节控制工作,定点、定量采购,严格要求过程检验和试验,消除和预防材料因素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 二、实施规划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实施方案 南京科技**学院 二〇一八年三月

目录 一、建设基础 (1) (一)建设背景 (1) (二)建设基础 (2) (三)存在不足 (7) 二、建设目标 (8) (一)建设思路 (8) (二)建设目标 (9) 三、建设内容与具体措施 (10) (一)理念先行,凝练质量文化 (10) (二)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10) (三)完善规划,形成质量目标体系 (12) (四)完善标准,建成标准体系 (12) (五)健全制度,形成质量监控体系 (14) (六)建设平台,实现质量管理信息化 (14) (七)自主保证,构建多方多层诊改机制 (15) 四、建设进度与保障措施 (17) (一)建设进度 (17) (二)保障措施 (18)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7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教高﹝2016﹞9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推进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7〕20号)、《南京科院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6-2018》(南科院院〔2016〕7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优化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全程、全员保证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质量,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根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基础 (一)建设背景 1、国家政策要求高职院校强化质量保证主体责任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提出了“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诊改工作方针,明确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诊断项目、诊断要素和诊断点,要求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强化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诊断与改进制度和自主发展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了完善职教质量保障机制的主要任务和举措。这些文件指出了“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成为高职院校建设网络化、全覆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行动指南。 2、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文件的出台,国家“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江苏省“两聚一高”十三五发展目标及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呼唤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高等职

设计方案质量保证措施

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在单位领导下,建立高效的设计工程组,并确立工程负责人,对该工程的设计全过程行使组织管理职责。提高设计质量,从每个设计人员做起,加强自校,层层把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设计质量实行全面控制,按质量优劣兑现奖惩。 1设计人: 1.1设计人职责: 设计人对承担的设计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负责。设计人员应熟悉掌握相关规范和制图标准,掌握各种国家、地方设计规范和规程,正确运用,准确表达。设计中的尺寸、标高、图例标注和计算数据要准确,设计说明要全面完整,保证制图的质量,提高制图的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对所提交的设计成果负责。 1.2 设计人对工程设计的质量保证措施: 在各专业的施工图设计的过程中,应征求专业设计负责人、工程负责人、总工程师的意见,及时得到指导。正确选用标准、计算公式、设计参数和套用图纸。精心设计、努力创新、创优;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确保工程设计安全可靠。图面布局合理紧凑、整洁,比例适当,尺寸、数字、符号符合制图标准。搞好与有关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认真吸取有关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修正。对重大技术质量问题或结论与有关责任人有异议时,设计人应向专业设计负责人或工程负责人、总工程师提出复议,最终有总工程师裁定,裁定后设计人必须按裁定意见执行。完成的成果应认真自校,及时向校对人、审核人提供完整的图纸,计算书和相应的资料。对设计成品质量和进度负直接责任,签署有关设计文件。按时或提前完成设计任务,认真进行本工程的资料归档工作。2校对人: 校对人员进行设计校对时,对校对的设计内容的质量负责。熟悉设计基础资料和设计原则,须对图纸、计算书、设计说明、设计变更进行规范性、技术性、准确性校核,校核数据、系数、参数、计算公式、选用的电算程序是否符合既定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详细校对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与图纸是否一致。校对人发现设计文件有错误后,应与设计人充分讨论协商处理。意见不一致时,提请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决定。认真填写设计校核记录,对校核结果负责。 3审核人 3.1审核人职责: 审核人员结合校对意见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认真填写审核记录,对审核结果负责,审核人不见校对记录单,不得接收图纸审核。 3.2审核人对工程设计的质量保证措施: 审核人将从是否合理、先进、经济、安全等,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是否恰当;选用的标准图、通用图是否合适;审核设计内容是否齐全、无漏项等几个方面进行审核。审核计算理论、基础数 2据、计算公式、安全系数、电算程序的选取是否正确;检查关键数据及关键性计算结果。设计说明书文字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完整齐全。检查图纸、设计资料是否齐全,帮助设计和校对人解决疑难问题,处理设计与校对的技术分歧。审核人按规定填写《工程设计校审记录》,交设计人进行修改,修改后应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后方能提交审定。 4专业设计负责人: 4.1专业设计负责人职责:

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3)

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设计策划是按照投标文件承诺安排的项目设计总计划。开工准备任务下达后,由项目设计总负责人组织召开相关专业工程设计负责人参加的开工会议。由项目设计总负责人传达建设单位要求,明确设计范围,确定工程进度和互提资料安排,提出质量控制要求并研究本工程应实现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控制措施。 1编制工程设计计划 根据开工会议或设计任务书要求确定的原则,项目设计总负责人编制工程设计计划,作为组织工程设计的依据性文件,各专业遵照执行。工程设计计划包含产品实现策划的要求,其主要内容为: 工程名称及编号;人员组织及分工;质量目标及质量控制措施;评审、验证和确认方式的安排;设计形象(综合)进度(包括接口资料交接);设计输入;设计文件编制的统一规定。 设计输入:功能和性能依据建设单位和市场的期望和要求,包括招标文件、委托书或合同要求,主管部门对本工程的批准文件、中标通知书、项目任务书、设计审查意见、各项协议文件等依据性文件要求、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2设计输出 设计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形成文件。设计输出文件在发放前应得到批准,以保证其能够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设计输出应为施工、安装和运行提供适当的信息,作为其运行过程策划的依据。并满足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可实施性、适应性、时间性等质量特性的要求。设计输出文件应进行标识,并达到产品的可追溯性要求。 设计输出主要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形成的设计文件、图纸以及各种专题报告等。 3设计评审 工程设计计划中,应明确在适当阶段采用会议形式进行设计评审。设计评审会议,由项目设计总负责人组织,参加人员为各有关专业的设计负责人和设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目录 一、2018年诊改工作总结 (2) (一)已开展工作及取得成效 (2) 1、学校层面 (2) 2、专业和课程层面 (4) 3、教师层面 (5) 4、学生层面 (7) 5、数据平台建设 (9) (二)存在问题 (10) 1、学校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衔接需进一步提升 (10) 2、支撑诊改的数据中心建设力度仍需加强 (11) 3、专业、课程建设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支撑专业、课程诊改 的数据即时采集系统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11) 4、教师发展系列化标准不完善,个人诊改考核性诊断措施针对 性不强 (12) 5、学生个人发展状况呈现、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尚需加强 (12) 二、2019年诊改工作计划 (12) (一)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建设,建立激励和问责机制 (13) (二)建立标准,形成标准体系 (13) (三)建立教师发展信息化档案,加强对教师个人诊改的考核 性诊断 (14) (四)实施学生自测诊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5)

(五)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切实为诊改提供数据支撑 (15)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 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精神,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教高[2016]11号)要求,我校于2016年底启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学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根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人才培养工作各要素,抓紧制定学校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诊改工作作为提升办学能力、创建优质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抓手。从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从专业和课程层面试点推进,从教师和学生层面加大宣传和引导,将诊改工作融入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引导全员参与,自主诊改。现将2018年已开展诊改工作和2019年诊改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说明

附件 高等职业院校部质量保证体系 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试行) 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 建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具体任务是:

(一)完善高职院校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部质量保证体系。 (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三)树立现代质量文化。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高职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基本原则 (一)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诊改工作主要基于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辅以灵活有效的实际调查研究。 (二)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本方案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补充形成省级执行方案。学校可在省级方案基础上,补充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诊改容。 (三)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以高职院校自主诊改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对学校进行抽样复核。 四、诊改与复核 (一)诊改对象与复核抽样

设计质量保证措施66522

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针对该工程的重要性、特殊性和紧迫性,我们将以质量为设计核心、经济为设计控制点,由公司负责人 担任工程项目主持人,总建筑师担任工程项目设计总设计师、总负责人、建筑专业总负责人,总工程师担 任工程项目结构专业总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均配备高级工程师精心设计,以确保项目的设计质量,工程进度、投资效益、后续服务等各方面均能得到有效控制,达到较高的设计水平,充分满足甲方的要求。 1、设计控制目标 我公司将把工程设计作为院重点工程实施管理,具体陈述如下: 1、管理等级 :院级管理工程设计项目; 2、质量目标:确保质量为优秀设计; 3、质量标准:整个设计阶段严格按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强制性条文和标准进行设计,设计深度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 4、质量控制:整个设计阶段严格按照IS02000的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制定的 YADI《质量保证手册》实施 运行管理; 5、保证措施:加强本工程设计项目组的全面管理,严格执行设计质量、设计进度、施工现场服务的奖罚制度。 6、我公司承诺在设计过程中会密切地与业主联系和合作,对本工程项目的各个单体设计与业主进行紧密的沟通和协商,特别是在方案优化调整阶段,充分体现规划方案的构思和精神。 2、设计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 1、为使该工程资金的有效投入,确保该项目的设计质量,该项目从设计方案到施工图设计文件交付, 严格按照ISO9001的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制定的 YADI (质量保证手册)实施运行管理。 2、严格按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强制性条文和标准进行设计。 3、所设计的项目优良品率确保 100%。 4、按国家有关规定提交通过施工图审查的设计文件。 5、实施项目质量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各专业设计人。 如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分别处罚责任人设计产值的5%,10%, 15%。 通过有计划地开展设计输入和输出的评审,设计过程中阶段性输出的评审和验证,以及设计确认,设计更改等活动,实施全过程的设计控制,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规定的要求,保证设计质量得到控制。 3、设计质量控制 1 、设计输入 1)设计输入活动分专业展开,形成的文件即各专业《设计输入表》。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顶层设计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 建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具体任务是: (一)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三)树立现代质量文化。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高职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2-

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框图知识讲解

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1、质量目标:确保本项目工程质量达到优质工程标准。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2、质量管理 全面执行GB /T19902-ISO9002质量管理标准。坚持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各部门科室负责人和施工处主任为组员,全面负责工程质量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各作业班组设专(兼)职质检员,切实做好以工作质量保工程质量,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整个标段的总体质量。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见附图。 质量保证体系 各施工队 质量检测 工序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检验 检验项目 实测项目 材料质量检验 在重点工程建立质量管理点 全面进行工序分析严格操作规程,坚持自检互检,加强主导因素控制 针对问题开展群众性QC 小组活动,坚持交接班和下道对上道工序的检验 质量把关 质量预防 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质 量 管理办公室:陈德军 工 程 部 : 杨 荣 全 试 验 室 : 左 洪 利 机 料 部 : 张 敬 山 沥 青 拌 和 站 : 李 树 胜 施 工 处 : 曹 建 军 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各班组质检员各QC活动小组 全体员工

3、质量控制计划 3.1质量管理 利用微机高效、迅速、准确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及时、准确地将质量数据汇总、分析,得出质量鉴定成果,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控制。现阶段人工数据分析与数据库数据处理相结合,待事机成熟后,全部采用微机化管理。 3.1.1质量分析 收集现场考查、检测数据,通过处理,得出质量管理结论,重点利用于以下方面: 3.1.1.1影响质量原因分析。当质量问题出现征兆之后,组织进行现场考查或现场描述,从质量影响原因的数据库中找出造成质量问题征兆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杜绝或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 3.1.1.2质量要点分析。通过对生产检测数据的分析,找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工序,开展技术革新,努力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3.1.1.3质量内部对比。通过各施工处、班组的工程质量分析,统计出各施工处、班组的工程质量状况,通过内部生产经验交流,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质量状况也作为施工处、班组的考核标准,通过奖惩手段,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3.1.2质量预测 3.1.2.1通过对工程检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从中找出质量波动趋势,在质量问题出现之前提出有预见性的警告,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实现对质量状况的动态管理。 3.1.2.2通过对某段时间内的产品检测数据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找出对工程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提前入手采取措施,在质量问题发生之前将其解决,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1.3质量评定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 168 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 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 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 的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 机制,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 SMART 原则(具体、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改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确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质量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与运行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 —2—

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我公司具有严格的质量保障管理体系,且获得了国际上相互认可的ISO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本项目将按照GB/T19001-2008——ISO9001:2008的质量保证体系运作。在质量保证体系内递交质量可靠,经济合理的设计文件。我们制定了质量、进度、成本计划,并且为计划的实施确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我公司郑重承诺按以下措施保证设计质量: (一)制度保证 (1) 加强内部员工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 (2) 严格贯彻ISO9001-2008制度的落实 (3) 严格执行我公司设计控制程序 1)设计质量管理程序 1设计策划 项目的策划由经营计划部与设计所分别实施,填写《项目计划表》中与其有关的内容。 1.1 明确项目管理的有关内容 经营计划部根据合同和设计委托书,明确项目名称、管理等级、各阶段完成期限等内容。 1.2 确定项目参加人员 a) 设计部门根据项目的类别、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确定项目负责人; b) 设计部门确定项目的专业分工、各专业负责人、主要设计者和校审人员; c) 项目参加人员应符合《岗位责任与任职要求》的有关规定,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必须更换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不影响项目的进度与质量。 1.3 确定其它要求 设计所安排设计进度,明确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确定适用的其它设计验证方式和特殊的资源要求等。如发生变化,应报有关部门,经核实批准后实施。 1.4 审批 《项目计划表》应交经营计划部、技术质量部审核,批准备案。 2设计输入 2.1 项目负责人接到设计任务后,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该项目设计输入内容,

编制《设计输入文件清单》。《设计输入文件清单》包括以下适用内容: a) 项目设计依据性文件,如设计合同、设计任务委托书和甲方的其它书面要求、立项报告、主管部门对上阶段设计文件评审批复意见、有关规划、消防、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批复文件; b) 顾客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供方提供的有关资料等; c) 对项目功能和性能要求; d) 本项目适用的国家和地方法规、标准、规范、规定; e) 适用时,类似项目的设计信息和本项目适用的其它要求。 2.2 设计输入的评审 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应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设计输入文件清单》经所总工程师评审批准后,由项目负责人发至各专业负责人和设计人,并报技术质量部备案。 2.3 设计依据不全的处理 《设计输入文件清单》中的设计依据不全时,不能全面开展下阶段设计工作,在特殊情况下,需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但在取得全部设计依据前, 设计文件不得输出。 2.4 设计输入文件的确认 专业负责人和设计人在接到《设计输入文件清单》后,应对其项次和数据检查、确认。若发现有问题,应及时反映,由项目负责人和审核人提出解决方案。 2.5 设计人员开展工作 参与项目的设计人员依据《设计输入文件清单》的文件和资料开展工作。 2.6 设计输入文件的重大修改 设计过程中如有《设计输入文件清单》的重大修改,应重新执行本规定。 3设计输出 3.1 输出形式 本院设计、咨询的输出以设计文件形式提出,以便进行验证。 3.2 输出内容要求 根据项目设计阶段,确定输出内容和深度,其具体要求,详见相关“技术文件组成及深度规定”。

质量保证措施方案61572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3.1货物质量 1)所有材料的采购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的品牌、型号、规格等进行控制; 2)采购前应对供货商所提供的品牌、型号、规格、产品合格证书、质量检验报告等进行仔细校对,由项目经理、技术人员会同材料人员对产品使用性能、供应能力进行评价,并由上级单位和监理单位认可,确定合格的供货厂家; 3)已确定的合格供应厂家,在采购中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换厂家,采购的材料必须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一级品及以上等级,必须具备产品合格证书、质量保证书及产品使用证明书并经过监理及上级单位认可后方可使用; 4)制材料采购计划,按设计和施工要求,必须明确材料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材质、数量、技术参数要求、供货时间等,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复查,项目经理批准。 3.2进货检验和试验 1)材料进库前,由材料专职检验人员和仓库保管人员共同验证,核对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填写验收单、进行外观检查、检查是否有出厂合格证书和质量保证书等,检查合格后方可入库,并填写“材料入库记录”; 2)属甲供材料、设备,应会同监理人员进行质量确认,如不符合质量要求,应及时通知甲方采购人员,请求及时解决; 3)需要试验的材料,按有关规定进行批量抽验; 4)设备的验收,应对其外观、包装以及设备随机文件和产品合格证进行验收和确认。

3.3实施方案质量保证措施 要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首先要确保深化设计方案质量、产品选型质量、设备材料采购质量等。在此基础上,施工质量才有前提条件。 3.4深化设计方案质量 依据招标文件的各项技术要求,结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深入了解工程现场情况,充分了解和听取用户需求;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深化设计工作,全面完善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全套技术文件经过多方会审通过后,方能作为施工方案。 3.5设备材料质量 设备材料选型应充分考虑对本项目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及可维护性。所有设备材料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采购,确保是原厂商的产品,并要求出具供货商的原产证明及相关检测报告等。 同时设备材料在投入安装之前,首先要会同监理方等进行开箱检验,必要的设备要进行功能技术参数测试,检验合格的方能入库领用,确保合格的设备材料才能进场。 3.6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系统工程的质量是智能化应用的保证,对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工程成功的保证,是达到智能化系统设计目标的必要手段。我公司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以“对工程的质量问题进行事先防范,严格进行过程控制,而非事后补救”为宗旨,针对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因素: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制订出相关的质量控制对策及质量预控措施,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及控制工作。

高职院校诊改实施方案:滨州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docx

滨州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 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 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 2015〕2 号)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 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 2015〕 168 号)要求,推动学院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制度,明确学院诊改试点工作要求与安排,不断提升发展能 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分析 自建院以来,学院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两次人才培养工作评 估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推动下,巩固和提升教学中心 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增强教学保障 能力和服务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全面提高。在看到成绩 的同时,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也亟待解决,这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还有待进一步 加强,质量保证尚未内化为自主、自觉行为,全面质量管理的 文化在学院文化中渗透不够、普及不够;二是学院的质量保证 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质量保证的组

织架构、目标标准、制度流程、诊改项目等要素尚待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质量诊断与改进的程序与方法尚未运用和实施;三是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薄弱,校内各系统之间统一身份认证、数据标准、信息门户尚未实现,各项教育教学数据的适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围绕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利益相关方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构建包括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学生教育、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等领域在内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切实发挥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主体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不断提升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两区一圈”建设以及滨州市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落实学院教育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健全质量保证组织系统,制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及其他子规划,完善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各层面的质量标准和制度体

XX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XX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XX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 ( 需

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的工作融为一体,相关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SMART原则(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构建体系 (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 (1)建立党委领导,院长指挥,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协调的质量保证领导组织,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质量保证体系设计与考核诊断,二级教学单位是质量生成核心,行政职能部门保证质量提升(图1)。 图1学院质量保证组织示意图 (2)建立学院-二级单位-专业(课程)三级质量保证组织

量,撰写专业(课程)质量分析报告等工作。 2.厘清各部门归属,编制工作标准,形成系统工作包 依据学院战略,对应纵向5系统功能,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厘清职能模块,确定各部门在纵向5系统中的归属(图2)。 表2职能部门岗位工作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