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卷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卷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卷答案

《哲学与人生》2014-2015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卷

答案

适用班级:信息商贸系13511 13512 1352 1353

一、单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前括号内)

( A )1. 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了172个“天问”。下列关于“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 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 “天为阳,地为阴”( C )2. 下列说法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B行百里者半九十

C 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D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3. 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

/

A主观条件B客观基础 C 发展道路 D 现实依据

( A )4. 下列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世界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成语是

A 量力而行

B 好高骛远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B )5.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事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

性C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

在性

( D )6. 对个性自由理解准确的是

A 个性自由就是绝对自由B个性自由就是书本上的,现实中不存在

C 个性自由就是没有自由

D 个性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 A )7. 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A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B 对自身而言,只有付出,没有收获;

D 对社会有益,对己无利 D 给别人带来幸福,给自己带来不便( D )8.拔苗助长的故事是在批评

A没有实际行动者 B 不善于和敢于行动者

C 没有发挥自觉能动性者D不按规律办事者

( C )9.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现象是规律的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 D )10.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

A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

B 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C 以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D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

)

( D )11. 理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主观条件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是

A 社会制度

B 经济条件

C 自身优势

D 艰苦奋斗( C )12.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

告诉我们 A 遇事要有主见 B 有了坚强意志就一定能成功

C 成功需要坚强意志

D 善于约束自己

( B )13.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强调了

A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C 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D 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 D )14.专家指出,人们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 A )15. “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A 适度

B 互惠互利

C 因人而异

D 主动热情

( D )16. 下列成语、俗语中,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C )17.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的这段话说明:

A 顺境对于人的成长是不利的

B 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长发展

C 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逆境能使人变得坚强

D 遭遇逆境的人肯定能有所成就

( C )18. “严师出高徒”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哲学上分别强调了:A 内因和外因的作用B 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C 外因和内因的作用

D 量变和质变的作用

( D )19.下列说法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 )20.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 一概而论

B 三人成虎

C 百感交集

D 千虑一得

( B )21. “知人知面不知心”、“刀子嘴豆腐心”“笑里藏刀”,这表明要了解一个人,必须

A 透过假象抓住对真象的认识

B 透过现象抓住对本质的认识

C 透过本质抓住对事物假象的认识

D 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D )22. 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A 比较分析法

B 类比法

C 分析综合法

D 矛盾分析法

!

( A )23. 下列关于人生目标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只要符合个人实际就行

B 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

C 人生目标的确立关系到人生奋斗的方向

D 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提高

( A )24. 诸葛亮的“志当存高远”启示我们

A 人应当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B 人生目标是社会意识的内容

C 人生目标越高越有动力

D 只有崇高人生目标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 A )25.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

A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B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

C 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D 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 B )26.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产属性

D.多样的属性

( C )27.歌德的名言:“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这句话的这些寓意是

A.人只有实现了自我价值,才能去实现社会价值

B.人只有实现社会价值,才能考虑实现自我价值

C.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D.自我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 D )28.中职生要成为德能兼备的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必须

①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②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③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④加强身心锻炼,提高身心素质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C )29.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只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D)30.央视的一段公益广告把FAMILY(家)解读为:小时候父母(Fsther And Mather)为我(I)操劳……长大后,父母渐渐衰老,该我承担起责任、为父母遮风挡雨了。FAMILY(家Y就是Father And Mather I Love You!——这段温馨的公益广告对我们建立和谐家庭的这些哲学启示是

①父母与子女在责任面前的角色是相互转化的

②父母与子女只是统一没有对立

③父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一切听从父母

④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与被爱是相互促进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判断题

(√)1.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2.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依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3. 假象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的、歪曲的表现。

(×)4. 静止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5. 敢于行动并善于行动,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掌握行动的方法,才能使行动获得成功。

(√)6.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7. 追求人生成功必须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8.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9. 自觉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越高,人自身潜能挖掘和发挥的也就越大,人生就越有意义。

(√)10.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外力的帮助都是第二位的,只有自己的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金鈅匙。

(√)11. 中职生只要发挥自觉能动性,自强自立,积极进取,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12.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唯有如此,方能做到事倍功半。

(√)13.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了承认差异和多样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彼此的尊重和诚信。

(√)14.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点将心比心的感悟,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怀有一份怜爱,人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计较与猜疑,生活就会更美好。

(√)15. “万物生歇皆自然”,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随意干预自然界的发展。

`

(√)16. 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中国女排、杨利伟、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感动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以偶像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作出贡献。

(×)17.“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18.要正确发挥主动能动性必须做到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动能动性的关系

(√)19. 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看他为社会、为他人尽到了什么责任,作出了什么贡献。

三、理解说明题

1.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于是十分喜欢我,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

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叫。属下去了回来报告说是一只秃鹰不知道为什么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了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运用物质世界多样统一性的知识,说明上述寓言对我们人生选择的启迪。

答:事物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只有一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人生的客观情况,对各种可能性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取舍。

2. 对于成语“心想事成”的理解,有人认为,事情是人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因此,心想不一定能事成。你认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此人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实际上是如何对待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心想”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符合客观规律、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去努力,以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心想才能事成。

>

3.据传,清朝有位做官的人叫张英,他的家人在安徽桐城故乡修建府宅时,与邻居发生矛盾。家人便写信给他,以求借他的权势挣得地盘。张英立即赋一首诗回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信后立即主动让出三尺。邻居一看,顿觉惭愧,马上也让出三尺。这样,两家之间便形成了有名的“六尺巷”,至今传为佳话。

请结合六尺巷的佳话,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我们在学校班级活动中应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答:⑴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与人之间也是普遍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构成人际关系网。⑵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主动交往、关心帮助他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同时当我们得到他人的帮助时,也要学会感恩,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4. 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而在21世纪初的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是70%至80%。另据统计,全球高新技术专利及其巨额利润的70%以上均被发达国家掌握、分享;我国高新技术产值约占世界总产值的6%。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创新

答: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5.看图分析:请用我们学过的哲学观点分析下图(8分)

答:哲理简析:辩证思维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在看待事物发展时,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事物的现在,又要看到事物的将来。

6.相传唐朝名画家戴崇善于画牛。他精心绘制了一幅《斗牛图》,被人们视为珍品。一次,藏画家把这幅画拿出来晒,恰巧被一个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蔵主问他为什么发笑,牧童答道:“牛在角斗时,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这画上的牛尾巴翘得像一根竖起来的棍子,叫人不由得发笑。”戴崇画牛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哲理简析: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的认识不能离开社会实践。戴崇是一位画坛高手,但他对牛的习性的了解,还不如一个小牧童,因为他对牛的习性的时间观察不如牧童深入。

四、论述题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精选.)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本质与现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同一个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假象)、(错觉)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未来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社会面貌等的)要求和设想。 1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深信不疑,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愿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去执著追求、坚决执行)的精神状态。 12、一个意志活动的完成大致要经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1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实践)。 14、人存在双重进化:(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 15、在讨论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其中的(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16、个人价值是指(个人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 17、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18、(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2018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哲学与人生》试卷 卷号:适用班级:16级所有班级成绩: 一、选择题(最符合题意的一个)20分: 1、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 A、主观条件 B、客观基础 C、发展道路 D、现实依据 2、决定成败的在于你所选择的道路是否符合() A、自己的客观实际 B、自己的人生规划 C、自己的人生理想 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时间 B、空间 C、运动 D、静止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体现了() A、人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5、“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 A、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自己 B、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C、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在大大小小饭店,为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会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扔掉的不是一双双的木筷,而是一片片的森林。体现了()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8、下列选项不属于规律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勾股定理 C、红灯停绿灯行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哲理是()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出真知 C、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10、漫画“一万个零不抵一个一”说明了() A、只要耐心等待,机遇总会来的 B、人生发展需要人生规划 C、自觉能动性使人区别于动物 D、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1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说明了() A、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B、认为人有特殊的能力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成语“实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1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B.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14、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 A、唯心主义哲学 B、普遍联系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5、贝多芬失聪开始创作《命运交响曲》,在全聋、健康情况恶化、生活贫困等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B、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境 遇C、人生发展中顺境和逆境不能相互转化 D、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16、下列有关矛盾观点表述错误的是() A、成语“自相矛盾”就是辩证矛盾 B、人生发展中的矛盾不可回避 C、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矛盾的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7、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应该表现为() ①合作②接纳③排斥④和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18、寓意故事:《小马过河》强调的哲理是() 寓言:小马过河松鼠:深!老牛: 浅!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B、天赋决定能力和才干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的是() A.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B.书本知识是浅显的,而且不一定正确,还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C.要真正消化理解书本知识 D.要获得真正知识,必须事事亲自实践 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3.“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4.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精选文库 5、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 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①稳定性②客观性 ③复杂多样性④普遍性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7、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是() A.理论B.金钱 C.信念 D.行动 8、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0、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

《哲学与人生》职高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题(25×2,共5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 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 “现象”和“本质” B “本质”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1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 本质离不开现象 B 现象离不开本质 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3、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蝴蝶很容易死 B 人能够消灭规律 C 人能够创造规律 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4、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说明的哲理是()。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C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地区从本地区的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说明我们行动的依据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发展的观点 C、认识的无限性 D、矛盾的观点 2.“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实践”和“理论”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3.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4.学校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了幼师、数控、机电、电子商务、高铁乘务等专业,并且依据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专业规模,这样做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联系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5.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6.科学的本质是( ) A.创新 B.发明 C.思维 D.创造 7.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8.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 本质离不开现象 B 现象离不开本质 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9.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蝴蝶很容易死 B 人能够消灭规律 C 人能够创造规律 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0.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说明的哲理是()。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C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1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 A.比较分析法 B. 矛盾分析法 C. 分析综合法 D. 类比法 12.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13.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14.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我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我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并且变化还可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 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开卷)答题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30分) 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 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 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在实际生活中, 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 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 (√)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段:班级:姓名:号数: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 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姓名:班级: 60分)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3、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 A、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思维规律 4、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主观与客观 5、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很难企及 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7、“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主观愿望 B、客观规律 C、正确观点 D、客观实际 8、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必须: ①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②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③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④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保持一致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①条件性②客观性③多样性④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 ①合作②接纳③和睦④和谐⑤排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平等、宽容、互惠、诚信的原则 B、交互原则 C、利人利己原则 D、损人利己原则 1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13、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4、“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15、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6、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 A、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9、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2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B、对立统一 C、敌对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关系 D、自相矛盾 2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这个案例说明() A、失败后一定会成功 B、失败越多越有利于成功 C、对待成功和失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失败和成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高二年级《哲学与人生》结业试卷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题号 1 2 4 5 6 7 答案 题号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D。个人的性格 3.人类积极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 A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B.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D.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5.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6.“君子之交谈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A.适度B。互惠互利 C.因人而异的D。主动热情 7.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8.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

A . 精神现象 B . 物质现象 C . 经济现象 D . 逻辑现象 4.“月亮绕地球运动”“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等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东西----万有引力。这表明() A.同一现象只能表现同一本质 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现象、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 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 5. 张海迪的成长及其“海迪精神”启示我们,实现理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有() ①坚定的信念②坚强的意志③强烈的责任心④敢于担当的精神 A . ①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6.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下列对爱因斯坦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获得知识的价值不大 B.合理想象促使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 C.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 D.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7.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 ( ) A.比较分析法 B.类比法 C.分析综合法 D.矛盾分析法 8.一位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颗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悲伤的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树叶,病人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力量可以决定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9.彩虹看到弧形的石桥,对它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久。”石桥回答说:“你那么美,你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永恒的。”这句话体现的人生哲理是() ①衡量人生价值,既要看其物质贡献,又要看精神贡献 ②物质贡献是暂时的,精神贡献是永恒的 ③轰轰烈烈的壮举能作出贡献,默默工作也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生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物质贡献的多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10.下列关于人生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只要符合个人实际就行 B..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 C.人生目标的确立关系到人生奋斗的方向 D.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提高 11..养猪是平凡的工作,被有的人看做“下贱活儿”,但有人创造了科学的养猪方法,当上了模范饲养员;站柜台是平凡岗位,有的人认为“低人一等”,有人干的很出色,深受顾客欢迎。这些事列说明() A.只要有人生目标就能实现 B.实现人生目标需要一定社会条件 C.平凡岗位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D.平凡工作岗位的目标不一定符合人的动机 12..下列表述体现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不同的是() A.社会历史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创造、消灭、和改造 B.社会历史规律可以离开人的活动发生作用,不直接涉及阶级利益 C. 社会历史规律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并且能够按照人的意志改变 D. 社会历史规律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表现出来 13.判断人生目标正确与错误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 A.个人实际情况 B.家人的意愿和条件 C.社会历史规律 D.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 B . 追求个人利益必然导致“自私” C . 把个人利益与自私等同结起来是不对的 D . 个人利益与自私观念同时产生 15.理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主观条件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是() A.社会制度 B.经济条件 C.自身优势 D.艰苦风斗 16、两位民警为抢救违规穿越铁路遇险的人而不幸牺牲,被救者却逃之夭夭。在这一事例中,被救者的行为体现了() A .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别人的帮助 B . 个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 . 极端个人主义会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D .国家利益个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17、歌德的名言:“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社会创造价值。”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高二《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职高《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对于人生目标错误的是( ) A.人生要有目标 B.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C.人生目标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D.人生目标只有正确的没有错误的 2、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的是( )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③人与自然矛盾 ④人与社会的矛盾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3、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之中有两大发现:是( ) ①唯物史观②无产阶级学说 ③人剥削人④剩余价值学说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4、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包括( ) ①全体社会劳动者②社会主义建设者 ③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④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5、关于理想和现实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B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不能割裂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D现实是由理想决定的,并反映理想。 6、个人理想包括( ) ①生活理想②职业理想③政治理想④道德理想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7、下列关于理想与信念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理想与信念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B 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 C信念是理想的基础与支撑 D理想与信念是彼此孤立的毫无联系 8、从人生的实践来看,要把理想转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 ①要有坚定的信念②要有坚强的意志③要有钱④培要有自觉的责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关于对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意志是天生就有的不需要培养 ②意志都是脆弱的 ③人的意志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特征 ④顽强的意志需要经过刻苦锻炼形成 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属于信念的特点的是( ) ①复合性②稳定性③执着性④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1、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 A、矛盾 B实践 C联系 D辩证 12、下列关于成功与失败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相互依存的 B、是相互转化的 C、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D、是不可改变的 13、下列对现象与本质认识错误的是() A、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相同的。 B、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C、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D、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 14、下列对现象与本质认识有误的是() A、本质是由现象决定的 B、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_________、相互_________、相________的关系。 2、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规律是物质在运动过程中本身、、的联系。 4、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5、发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代替 _ 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简而言之,矛盾就是。 7、___________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8、是认识的来源。 9、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注意: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于下列表格中,否则不予计分。 1、关于“机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遇是外因,是条件 B、不需要个人的努力,就可以抓住机遇 C、得到“机遇”就一定能够成功 D、机遇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2、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A、夸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4、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5、下列不能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的有() A、唇亡齿寒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刻舟求剑 6、“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7、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A、出现时间的先后 B、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名字是否新颖 8、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C、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D、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9、“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体现了什么联系() A、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B、因果联系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答案

13春机械班《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本质与现象是既(),又()的()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 3、()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 )的区别。 5、()与()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 (2)() 8、()的矛盾、()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要求和设想。 二、单选题 1、“一叶知秋”是运用()的结果。 A、发散思维 B、原点思维 C、联动思维 D、逆向思维 2、“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3、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所在。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5、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6、人的本质是( )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C、追求自由 D、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多选题 1、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 A、创造性 B、客观性 C、重复性 D、普遍性 2、历史规律的特点()。 A、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 C、主要表现为统计规律 D、具有主观性 3、生产力是()。 A、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B、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C、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D、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 4、理想是人们(),体现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A、在实践中形成的 B、同奋斗目标相联系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D、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5、社会理想的特点()。 A、有整体性 B、有超越性 C、有阶段性 D、有客观性 6、人是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A、生理的适应 B、交往活动 C、社会关系 D、生产力 7、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 B、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C、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发展 D、包括人的活动尤其是劳动自由展开、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 考试试卷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