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解决问题(1)(习题导学案教案)(奥数实战演练习题)

第14讲-解决问题(1)(习题导学案教案)(奥数实战演练习题)
第14讲-解决问题(1)(习题导学案教案)(奥数实战演练习题)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2.培养学生解题的迁移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让每位同学当公司经理,看哪位经理最精明。 出示:假如你是某工程队的经理,要修一段路,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你想承包给哪个队?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生1:给甲队做,因为他完工时间比乙队少, 师:仅考虑时间少行吗? 生2:给乙队做,虽然他时间较长,可能修路质量好, 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 生3:由甲乙两队合做,完工时间更短,可让两队优势互补,师:若甲乙两队合做,猜猜看,大约需要几天完工? 生1:小于10天,但大于5天。 生2:6天,可假设一段路长120千米, 师:我们不妨计算一下,具体是几天? [从实际事例入手,学生成为经理,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选

择的素材紧密联系本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探讨解决问题的同时,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准备状态。] 二、教学例9 1.出示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60千米)[用黑卡纸盖住],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修完? 师:各位经理算一算,几天完成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跃跃欲势,都想当个精明的经理。] 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30(3010+3015)=6(天)(板书)师:请你说说每步计算的含义。教师依次对应板书甲的工效乙的工效工作总量合做时间并小结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做时间 师:如果把30千米改成60千米,其他条件不变,合做时间是多少呢?(揭去黑卡纸)[同学们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生:60(6010+6015)=6(天)(板书) 师:仔细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1:合做时间都是6天。 生2:无论公路长多少,只要各自单独做的时间不变,合做时间不变。 师:是这样吗?同学们用不同的公路长度试一试。[学生为了得到证实,即刻得出了结论。学生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启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方法。]师板书省略号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练习分解讲解学习

1、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铁路桥和公路桥共长11270米,铁路桥比公路桥长2270米,问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和铁路桥各长多少米? 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3、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4、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 5、已知两个数的商是4,而这两个数的差是39,那么这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是多少?

6、姐姐做自然练习比妹妹做算术练习多用48分钟,比妹妹做英语练习多用42分钟,妹妹做算术、英语两门练习共用了44分钟,那么妹妹做英语练习用了多少分钟? 7、已知△,○,□是三个不同的数,并且△+△+△=○+○,○+○+○+○=□+□+□,△+○+○+□=60,那么△+○+□等于多少? 8、用中国象棋的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如果,车÷马=2,炮÷车=4,炮-马=56,那么“车+马+炮”等于多少? 9、聪聪用10元钱买了3支圆珠笔和7本练习本,剩下的钱若买一支圆珠笔就少1角4分;若买一本练习本还多8角,问一支圆珠笔的售价是多少元? 10、甲、乙两位学生原计划每天自学的时间相同,若甲每天增加自学时间半小时,乙每天减少自学时间半小时,则乙自学6天的时间仅相等于甲自学一天的时间。问:甲、乙原订每天自学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11、一大块金帝牌巧克力可以分成若干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小块。小明和小强各有一大块金帝巧克力,他们同时开始吃第一小块巧克力。小明每隔20分钟吃1小块,14时40分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每隔30分钟吃1小块,18时吃最后1小方块。那么他们开始吃第1小块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12、一块三角形地,三边分别长156米,234米,186米,要在三边上植树,株距6米,三个角的顶点上各植上1棵数,共植树多少棵? 13、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 14、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 15、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方法1:方法2:

小学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电子教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 行程问题

第二十四讲行程问题---相遇问题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7.3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2千米,乙每小时走4.3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练习 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6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3、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快车10小时可以到达乙地,慢车15小时可以到达甲地。已知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20千米,两车出发后几小时相遇? 例2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6千米。两车在距中点42.9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1.甲、乙两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汽车每小时行52.6千米,乙汽车每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62.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70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30千米。求A、B两城之间的距离? 3.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甲乙两人都骑自行车从A城同时出发,甲比乙每小时慢4千米,乙到B城当即折返,于距B城12千米处与甲相遇,那么甲的速度是多少? 例3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习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五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

五年级奥数训练——假设法解题 姓名: 例题1 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 练习一 笼中共有鸡、兔100只,鸡和兔的脚共248只。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例题2 有一元、二元、五元的人民币50张,总面值116元。已知一元的比二元的多2张,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几张? 练习二 有3元、5元和7元的电影票400张,一共价值1920元。其中7元的和5元的张数相等,三种价格的电影票各有多少张? 例题3 五(1)班有51个同学,他们要搬51张课桌椅。规定男生每人搬2张,女生两人搬1张。这个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练习三 甲、乙二人共存550元钱,当甲取出自己存款的一半,乙取出自己存款中的70元时,两人余下的钱正好相等。求甲、乙原来各存多少元钱。 例题4 用大、小两种汽车运货。每辆大汽车装18箱,每辆小汽车装12箱。现有18车货,价值3024元。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2520元。大、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练习四 一辆卡车运矿石,晴天每天运20次,雨天每天可运12次,它一共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这几天中有几天是雨天? 例题5甲、乙二人投飞镖比赛,规定每中一次记10分,脱靶一次倒扣6分。两人各投10次,共得152分。其中甲比乙多得16分,两人各中多少次? 练习五 甲组工人生产一种零件,每天生产250个。按规定每个合格记4分,生产一只不合格要倒扣15分。该组工人4天共得了2752分,问:生产合格的零件共多少只? 课堂练习 1、营业员把一张5元人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一元和一角的人民币,求换来这两种人民币各多少张? 2、有1角、2角、4角、5角的邮票共26张,总计6.9元。其中1角和2角的张数相等,4角的和5角的张数相等。求这四种邮票各有多少张? 3、班级买来50张杂技票,其中一部分是1元5角一张的,另一部分是2元一张的,总共的票价是88元。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4、运来一批西瓜,准备分两类卖,大的每千克0.4元,小的每千克0.3元,这样卖这批西瓜共值290元。如果每千克西瓜降价0.04元,这批西瓜只

小学六年级奥数工程问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工程问题及答案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

3 ×-3①三年级奥数题讲解

3+×-3①三年级奥数题——(1)A 1、小玲养了46只鸭,24只鸡,养的鸡和鹅的总只数比养的鸭多5只。小玲家养了多少只鹅? 2、一个筐里装着52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 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个。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 3、某校三年级一班为欢迎“手拉手”小朋友们的到来,买了若干糖果。已 知水果糖比小白兔软糖多15块,巧克力糖比水果糖多28块。又知巧克糖的块数 恰好是小白兔软糖块数的2倍。三年级一班共买了多少块糖果? 4、某工厂在道路两侧插彩旗,每隔4米插1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20面。 问工厂这条道路长多少米? 5、在40米长的走道一侧栽树,起点和终点都要栽1棵,一共栽了5棵,相 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求相邻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6、有一根钢管,要锯成5小段,每锯开一处要花3分钟,全部锯完要多少 时间? 7、一个数减16加24,再除以7得30,求这个数。 8、一根绳子剪去一半,再剪去余下的一半,还剩4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 少米? 9、小红、小芳、小明三人分铅笔,小红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多1支,小芳得 的比剩下的一半多1支,小明得8支。问原来共有铅笔多少支? 10、三棵树上停着24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4只到第二棵树上去,再 从第二棵树上飞5只到第三棵树上去,那么三棵树上鸟的只数都相等。问第二棵 树上原来停着多少只鸟? 11、甲、乙两篮苹果,只数不等,从甲篮里拿出一些苹果放到乙篮里,使乙 篮里的苹果数增加了一倍,再从乙篮里拿出一些苹果放回到甲篮里,使甲篮里的 苹果数也增加一倍,这时两只篮子里的苹果数都是48只。问原来甲、乙两篮里 各有苹果多少只? 12、同学样参加课外活动,合唱队有36人,体操队的人数是合唱队的3倍 少28人。两个队共有多少人? 13、小白兔上山采摘了许多蘑菇。它把这些蘑菇先平均分成4堆,3堆送给 它的小朋友,自己留1堆。后来它又把留下的这一堆平均分成3堆,两堆送给别 的小白兔,一堆自己吃,自己吃的这一堆有7个蘑菇。它共采摘了多少个蘑菇?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一)》教案

行程问题(一)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创设情景:(课件) 师: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遗址公园的两位工作人员张叔叔和王阿姨,在工作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请听他们的电话录音: 张叔叔:喂,王芳吗?我是小张,公园的历史画册做好了,我给你送去。 王阿姨:太好了,正好要到那边去开会,我去迎你,咱们8点同时出发,见面后再细说。张叔叔:好就这样,一会见。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生: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画册,王阿姨去迎张叔叔。 (2)出示情境图: 师:这是当时的具体情况。认真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张叔叔和王阿姨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遗址公园和天桥的距离是114千米。生:王阿姨乘坐面包车,面包车的速度是每时40千米。张叔叔乘坐小轿车,小轿车的速度是每时55千米。 师:为了便于我们观察理解,把这条路线拉直,用一条线段表示遗址公园到天桥的距离,是114千米。 板书画图: 师:他们是怎样做的呢?结果会怎样? 生:开始的时候是同时走的,方向是面对面的,也就是相对,可以说相向而行。结果是相遇了。(演示) 师:你们说得真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新授(15分钟) 1、学习【知识要点】

师:行程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主要有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一般指两人(或两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和相遇时间与两地距离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你们知道吗? 生: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两地距离÷相遇时间=速度和 师:追及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同时从不同地点出发,或不同时间从同一地点出发按同一方向运动。两个运动物体速度有快、慢之分,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快的物体追上慢的物体。 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呢? 生: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之差 追及距离=速度之差×追及时间 速度之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师:这些关系式希望同学们都能牢记在心,并记录在积累作业薄上,最为资料储存起来。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去吧。 【例1】 出示例1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一辆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一辆货车每小时行38千米,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42千米。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师:相向而行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对着开。 师:请同学们们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问题。 生:已经知道两种车的速度,和时间,还知道剩余的路程。

五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

第十二讲假设法解题 例1、鸡与兔共10只,脚共22只,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练习1、鸡与兔共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26只。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练习2、第21周举一反三1第2题。 例2、有面值分别为10元、5元和2元的人民币34张,共值178元,10元的张数和5元的张数同样多。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多少张? 练习3、有面值分别为拾元、伍元、贰元的人民币27张,共108元。拾元的张数比伍元的张数少7张。那么,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练习4、第21周举一反三2第3题。 例3、要把40个玻璃球放入一个红盒子和一个黑盒子中,每次往红盒子里必须放2个,每次往黑盒子里必须放1个。一共放了26次,正好将40个玻璃球放完。此时红盒子、黑盒子中各有多少个玻璃球? 练习5、第21周举一反三3第2题。 练习6、学校组织春游,一共用了10辆客车,已知大客车每辆坐100人,小客车每辆坐60人,大客车比小客车一共多载520人,问:大、小客车各几辆?

练习7、第21周举一反三4第3题。 例4、徒工小王雕刻红木玩具,平均每天雕刻玩具48件。每雕刻出一件正品,可为国家创造财富12元;但如果雕刻坏了一件就要损失98元。他平均每天为国家创造财富466元。小王平均每天雕刻出的正品有多少件? 练习8、数学竞赛中抢答题共10道题,规定答对一题得15分,答错一题倒扣10分(不答按答错计算)。晓敏回答了所有的问题,结果共得100分,问:她答对了几题?答错了有几题? 练习9、第21周举一反三5第3题。 作业: 1、营业员把一张5元人民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1元和1角的人民币,求换来这两种人民币各多少张? 2、A、B两地相距8千米,小钱骑自行车从A地去B地,开始以每分钟120米的速度行驶,后改为每分钟160米的速度行驶,共用了1小时到达B地。小钱是在离A地多少米的地方改变速度的? 3、操场上有一群同学。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倍,每次同时有2名男生和1名女生回教室,若干次后,男生剩下8人,女生剩下1人。操场上原有多少名同学? 4、一辆卡车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20次,雨天每天可运12次,它一共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这几天中有几天是雨天?

小学奥数工程问题

小学奥数工程问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学奥数-工程问题 一。基本知识点 1.我们往往把“一项工程”看成单位“1” 基本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工程问题常见的思想方法有假设法、转化法、代换法等。 学会运用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往往能化难为易 3.工程问题的核心在于“工作效率”,抓住工作效率这一点,往往使得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变得更加清晰 1、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8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如果甲单独加工,需要12小时完成。现在甲、乙两人共同生产了2小时后,甲被调出做其他工作,由乙继续生产了420个零件才完成任务,问乙一共加工多少个? 2、有一条公路,甲队独修需10天,乙队独修需12天,丙队独修需15天。现在让3个队合修,但中途甲队撤出去到另外工地,结果用了6天才把这条公路修完。当甲队撤出后,乙、丙两队又共同合修了多少天才完成? 3、抄一份书稿,甲每天的工作效率等于乙、丙二人每天的工作效率的和;丙的工作效率相当甲、乙每天工作效率和的。如果三人合抄,只需8天就完成了,那么乙一人单独抄,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4、游泳池有甲、乙、丙三个注水管。如果单开甲管需要20小时注满水池;甲、乙两管合开需要8小时注满水池;乙、丙两管合开需要6小时注满水池。那么单开丙管需要多少小时注满水池? 5、一个水箱,用甲、乙、丙三个水管往里注水,若只开甲、丙两管,甲管注入18吨水时,水箱已满;若只开乙、丙两管,乙管注入27吨水时,水箱才满。又知,乙管每分钟注水量是甲管每分钟注水量的2倍。则该水箱最多可容纳多少吨水? 6、蓄水池有甲、丙两条进水管和乙、丁两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要3小时,单开丙管需要5小时。要排光一池水,单开乙管需要4小时,单开丁管需要6小时。现在池内有池水,如果按甲、乙、丙、丁的顺序循环开各水管,每次每管开1小时,问经过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7、一项工作,甲、乙两人合作8天完成,乙、丙两人合作9天完成,丙、甲两人合作18天完成。那么丙一个人来做,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少天? 8、一件工程,甲、乙两人合作8天可以完成,乙、丙两人合作6天可以完成,丙、丁两人合作12天可以完成。那么甲、丁两人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 9、甲、乙、丙三人完成一件工作,原计划按甲、乙、丙顺序每人轮流工作一天,18天完成,已知甲单独完成这件工作需10天,问:乙、丙一起做这件工作,完成工作要用多少天? 10、某项工程,如果由第1、2、3小队合干需要12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1、3、5小队合干需要7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2、4、5小队合干需要8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1、3、4小队合干需要42天才能完成。那么这五个小队一起干,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11、规定两人轮流做一个工程,要求第一个人先做1个小时,第二个人接着做1个小时,然后再由第一个人做1个小时,然后又由第二个人做1小时,如此反复,做完为止。如果甲、乙轮流做一个工程需要9.8小时,而乙、甲轮流做同样的工程只需要9.6小时,那么,乙单独做这个工程需要多少小时?

三年级下册奥数题讲解

小学奥数试题讲解 1、2,1,4,2,6,4,8,8,10,16,(12),(32) 偶数项是2倍关系,奇数项是多2的关系 32,16,48,24,72,(36),(108) 32÷2=16,32+16=48,48÷2=24,48+24=72,72÷2=36,72+36=108 2、一本书共有150页,编排这本书的页码要用到(342)个数。 从第1页-第9页需要9个数 从第10页-第99页需要2×90=180个数 从第100页-第150页需要3× 51=153个数 所以共需要9+180+153=342个数 3、一个筐子放进4篮苹果后,连筐共重28千克,当倒出3篮苹果后再称,连筐共重10千克,一个筐子重(4)千克 3篮苹果重28-10=18千克 1篮苹果重18÷3=6千克 一个筐子重10-6=4千克

4、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是12米。如果要把它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其中一条边增加4米,另一条边增长多少米?(写出过程) 扩大后,面积是12×12×2=288平方米 扩大后,一条边的长度是12+4=16米 扩大后,另一条边的长度是288÷16=18米 所以增长了18-12=6米 5、学校买3把椅子和4张桌子共用156元,已知买2张桌子的钱可以买5把椅子,一把椅子多少元?一张桌子多少元?(写出过程) 因为买2张桌子的钱可以买5把椅子 所以买2×2=4张桌子的钱可以买5×2=10把椅子 因为买3把椅子和4张桌子共用156元 所以买3+10=13把椅子共用156元 所以一把椅子是156÷13=12元 买5把椅子需要12×5=60元 买一张桌子需要60÷2=30元

6、有一个岛上住着两种人,一种是老实人,一种是说谎人。一天,一个旅游的人去岛上遇到甲、乙、丙三个岛上的人。问起他们谁是老实人,谁是说谎人。甲说:“乙和丙都是说谎人。”乙说:“我是老实人。”丙说:“乙是说谎人。”这三个人中有(2)个说谎人。 因为乙丙的话是矛盾的,所以,他们两人中必定有一个老实人,有一个说谎人,他俩中只有一个说谎人,所以甲是说谎人,所以,三人中有2个说谎人 1. 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2. 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3×(12-1)=33棵。 3.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200÷10=20段,20-1=19次。 4. 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 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 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20÷1×1=20盆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行程问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行程问题 第一讲行程问题 走路、行车、一个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数量:距离走了多远,行驶多少千米,移动了多少米等等;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例如1小时内)行走或移动的距离; 时间行走或移动所花时间. 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距离=速度×时间 很明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量,就马上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从数学上说,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这样的数量关系也是最常见的,例如总量=每个人的数量×人数. 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 因此,我们从行程问题入手,掌握一些处理这种数量关系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能解其他类似的问题.

当然,行程问题有它独自的特点,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行程问题的内容最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它不仅在小学,而且在中学数学、物理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大家能学好这一讲,特别是学会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技巧. 这一讲,用5千米/小时表示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用3米/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米 一、追及与相遇 有两个人同时在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距离,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距离之差.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内, 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 通常,“追及问题”要考虑速度差.

例1 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先计算,从学校开出,到面包车到达城门用了多少时间. 此时,小轿车比面包车多走了9千米,而小轿车与面包车的速度差是6千米/小时,因此 所用时间=9÷6=1.5(小时). 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面包车到达时,小轿车离城门9千米,说明小轿车的速度是 面包车速度是 54-6=48(千米/小时). 城门离学校的距离是 48×1.5=72(千米).

五年级奥数:逻辑推理(一)假设法

逻辑推理(一)假设法 假设法推理的基本方法是:先对所给定的诸多条件中的某一个条件假设它是正确的,然后结合其他条件进行合理的推理及判断,如果推理导致矛盾,说明原假设不正确,需要重新提出一个假设,再进行合情的推理,……,直到得出的结论与提供的假设及所有的条件没有矛盾发生.如此逐一检查所有的条件,直到全部问题解决为止.假设法常与枚举法结合使用. 例1地理课上老师挂出一张没有注明省份的中国地图.其中有5个省份分别编上了数字1~5号,请同学们写出每个编号是哪一省. A答:2号是陕西,5号是甘肃; B答:2号是湖北,4号是山东; C答:1号是山东,5号是吉林; D答:3号是湖北,4号是吉林; E答:2号是甘肃,3号是陕西. 这5名同学每人都只答对了一个省,并且每个编号只有一个人答对.问从1号到5号各是哪个省? 随堂练习1明明、亮亮、强强三人在社区运动场上踢足球,不小心将王老师家的玻璃窗打碎了.当王老师问他们是谁打碎了玻璃窗时,明明说:“是亮亮打的.”亮亮说:“不是我打的.”强强也说:“不是我打的.”经调查知,他们三人中只有一个人讲了实话.请问到底是谁打碎了玻璃窗? 例2A、B、C、D、E五人参加围棋赛,四位观战者预测了结果.甲说:“E第3,A第4.”乙说:“A第3,B第1.”丙说:“B第4,E第2.”丁说:“D第1,C第3.”实际结果是每人只猜对了一个.参赛五人没有并列名次,所以一定是 第1,第2,第3,第4,第5.

随堂练习2小张、小王、小李、小赵同时参加一次数学竞赛,赛后,小张说:“小李得第一名,我得第三名.”小王说:“我得第一名,小赵得第四名.”小李说:“小赵得第二名,我得第三名.”小赵没有说话.成绩揭晓时,发现他们每个人的话都只说对了一半.请问,他们四个人的名次到底是怎样的? 例3刘红、陈明、李小明三人各有一些苹果. 刘红说:“我有22个苹果,比陈明少2个,比李小明多一个.” 陈明说:“我的苹果数不是最少的,李小明和我的苹果数差3个,李小明有25个苹果.” 李小明说:“我比刘红苹果少,刘红有23个苹果,陈明比刘红多3个苹果.” 他们每人说的三句话中,都有一句是错话.请问:他们各有多少苹果? 随堂练习3教室里有一只装苹果的纸箱,甲、乙、丙三人对箱中苹果数进行估计.甲说:“箱中至少有20个苹果.”乙说:“箱中的苹果数不到20个.”丙说:“箱中最少有一个苹果.”我们知道三个估计中只有一个估计是正确的,请问这只纸箱中究竟装了多少苹果? 例4有一次智力大奖赛,最后一关是要闯“胜、负”门的关.有两座门,一座是生命门,一座是死亡门.小强过五关斩六将已战胜数位高手,仅剩他一人胜出,过最后一关.他只要能通过两座门中的生命门,他将最后胜出获大奖,如果过不了生命门,那将会前功尽弃.最后一关是这样的:两扇门前都站着一名士兵,这两位士兵都知道哪个门是生命门,哪个门是死亡门,然而他们中的一个人总说假话,另一个总说实话.然而小强并不知这两个士兵哪位说真话,哪位说假话.他在选择这两个门通过前只能问这两个士兵中的某一个人一个问题,以便决定他通过哪个门(这两扇门上没有任何标记,外形完全相同). 请问,小强问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就能确保选择了生命门从而确保大奖呢?

小学四年级数学-《工程问题》的教学设计

数学-《工程问题》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 P95 例9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出示小黑板 本班语、数两学习委员分发数学作业本,语文学习委员单独分发要2分钟,数学学习委员单独分发要3分钟,大家猜一猜,两人一起分发要几分钟? 1、学生读题 2、先让学生大胆猜想 3、然后老师提出: 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好吗? ●二、由浅入深,辅路搭桥 出示小黑板: 1、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分发需要2分钟,每分钟发多少本?明明分发需要3分钟,每分钟发多少本? 2、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每分钟发30本,明明每分钟发20本,两个人合发,几分钟发完? 3、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单独分发需要2分钟,明明单独分发需要3分钟,两人合发需要几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60/2=30(本) 60/3=20(本) 2、60/(30+20)=1.2(本)或者:设X分钟发完? (30+20)x=60 X=60/50 X=1.2

3、60/(60/2+60/3)或者:设两人合发需要X分钟 X*(60/2+60/3)=60 ●三、引导探究,挑战问答 老师质疑: 假如上面三道题都隐去“60本作业本”这个条件,你们能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1、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2、让各小组组长把解决问题的办法讲出来,老师板书: A、1/2=1/2 1/3=1/3 B、1/(1/2+1/3)或者:设需要X分钟完成 X*(1/2+1/3)=1 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一小组,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恰当时机提问: “你怎么知道这是对的?” “还有没有别的思路或可能性?” “列式为1/(2+3)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 ●四、促进思维,拓展发散 解决好“分发本子”问题后,我问学生: 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类似的“做套装衣服问题”、“相遇问题”吗? ●五、反馈练习,以促双基 1、P95 “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第1题 3、指导学生自学例9 ●六、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哪些地方你还不太懂? 家庭作业:

三年级奥数题附答案家长讲解

1. 工程问题 绿化队4天种树200棵,还要种400棵,照这样的工作效率,完成任务共需多少天? 解答:200-4=50 (棵) (200+400)+ 50=12 (天) 【小结】 归一思想.先求出一天种多少棵树,再求共需几天完成任务.单一数:200+4=50 (棵),总共的天数是:(200+400) +50=12 (天). 2. 还原问题 3个笼子里共养了78只鹦鹉,如果从第1个笼子里取出8只放到第2个笼子里,再从第2个 笼子里取出6只放到第3个笼子里,那么3个笼子里的鹦鹉一样多.求3个笼子里原来各养了多少只鹦鹉? 解答:三(一)班和三(二)班每天共叠千纸鹤:2400+3=800 (只),"相同时间"是:(2430+2370) +800=6(天),三(一)班每天叠的个数:2430+6=405 (只),三(二)班每天叠的个数:2370+ 6=395(只).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楼梯问题 1上楼梯问题 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从 1 层走到4层需要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八层,还需要多少秒? 解答:上一层楼梯需要:48+(4-1 )=16(秒) 从4楼走到8楼共走:8-4=4(层)楼梯

还需要的时间:16X 4=64 (秒) 答:还需要64秒才能到达8层。 2. 楼梯问题 晶晶上楼,从1楼走到3楼需要走36级台阶,如果各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那么晶晶从 第1 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 解:每一层楼梯有:36十(3-1 ) = 18 (级台阶)晶晶从1层走到6层需要走:18X (6-1 )=90(级)台阶。答: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90级台阶。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页码问题 1. 黑白棋子 有黑白两种棋子共300枚,按每堆3枚分成100堆。其中只有1枚白子的共27堆,有2枚或3 枚黑子的共42堆,有3枚白子的与有3枚黑子的堆数相等。那么在全部棋子中,白子共有多少枚? 解答:只有1枚白子的共27堆,说明了在分成3枚一份中一白二黑的有27堆;有2枚或3 枚黑子的共42堆,就是说有三枚黑子的有42-27=15 堆;所以三枚白子的是15堆:还剩一黑二白的是100-27-15-15=43 堆: 白子共有:43X 2+15X 3=158 (枚)。 2. 找规律 有一列由三个数组成的数组,它们依次是(1 ,5 ,10 );(2 ,10 ,20 );( 3,15 , 30 );……。问第个数组内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解答:99X 5=495 99X10=990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 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4)行船问题。 1、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 速度+时间。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二距离宁速度和。 (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二速度和X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二追及距离+速度差 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二速度差x时间 2、行船问题: 船顺水速度= 船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船逆水速度= 船静水速度- 水流速度 水流速度二(船顺水速度-船逆水速度)宁2 船静水速度二(船顺水速度+船逆水速度)宁2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标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 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题1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 比乙车早到4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用了 多少小时?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到4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也可以 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 X 60= 30 (千米/小时) 甲行完全程用的时间:165-30- 48= 4.7 (小时) 60 解法二:48X(165-24)- 48=282(分钟)=4.7 (小时) 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例题2 :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 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从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到第二次相遇共行了三个全程。两辆汽车行一个全程时, 从东站出发的汽车行了60千米,两车走三个全程时,这辆汽车走了3个60千米。这时这辆汽车距中点30千米,也就是说这辆汽车再行30千米的话,共行的路程相当于东、西两站路程的 1.5倍。找到这个关系,东、西两站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很快求出来了。所以 (60X 3+30)- 1.5=140 (千米) 答:东西两站相距140千米。

最新五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教案

学员姓名:滕雯年级:五年级下第 12 课时学校:新世界教育辅导科目:奥数教师:刘鹏飞 课题假设法解题 授课时间:6月1日上午10:00—12:00备课时间:5月30日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取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了解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 考点及考试要求以应用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大。 教学内容 假设法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答应用题的好方法。有些应用题看似无法解答,但如果采用假设的方法,可以比较轻松地得到正确答案。用假设法解答应用题,有一定的解答步骤: (1)先假设某一个条件成立,根据题中告诉的条件,经过推理计算,可能出现与题中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2)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想办法消除错误,得到应用题的解。 难题点拨一: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 点拨:假设这14张全是5元的,则总钱数只有5×14=70元,比实际少了100-70=30元。为什么会少了30元呢?因为这14张人币民币中有的是10元的。拿一张5元的换一张10元的,就会多出5元,30元里包含有6个5元,所以,要换6次,即有6张是10元的,有14-6=8张是5元的。 练习一 1、笼中共有鸡、兔100只,鸡和兔的脚共248只。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2、一堆2分和5分的硬币共39枚,共值1.5元。问2分和5分的各有多少枚? 3、营业员把一张5元人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一元和一角的人民币,求换来这两种人民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分数应用题 (工程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来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的相同结果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口答下列各题 思考:下面各题研究的是哪三种量的关系?仔细读题,了解每一道题已知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分别写出数量关系式. 1.挖一条全长100米的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几天可以挖完?

二、展示交流 1.学生通过交流展示,总结出工程问题就是探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三种量之间的关系。 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7.这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8天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三、关键点拨. 1.阅读与理解: ①从题目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对题意的理解:这道题是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就是公路的总长,工作时间就是修路的时间,工作效率就是每天修的路的长度.如果两队合修,那么工作效率就是两队的工作效率和. ②要解决“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工作总量(这条路的总长度)和工作效率和 ③如果知道了这两个信息,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2.分析与解答

最新小学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教案

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关系式: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经过3小时相遇。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小明和小华两家相距3千米,他俩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明骑车每分钟行175千米,小华步行每分钟行75米,多少分钟后两人相遇? 例3.甲、乙两辆汽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出发后2小时,两车相距141千米; 出发后5小时,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两车相遇点距中点20千米。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路程差÷速度差=相遇时间 例5.甲、乙两地相距300米,小明和小军各从甲、乙两地相背而行,7分后两人相距860米。小明每分走多少米?

例6.A、B两村相距2800米,小明从A村出发步行5分钟后,小军骑车从B村出发,有经过10分钟两人相遇。已知小军骑车比小明步行每分钟多行160米,小明步行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 例7.甲、乙两艘舰船,由相距418千米的两个港口同时相对开出,甲舰船每小时航行36千米,乙舰船每小时航行34千米,开出1小时候,甲舰船因有紧急任务,返回原港,又立即起航与乙舰船继续相对开出,经过几小时两舰船相遇? 例8.一支1800米长的队伍以每分钟90米的速度行进,队伍前端的通讯员用9分钟的时间跑到队伍末尾传达命令,通讯员每分钟跑多少米? 例9. 甲、乙两车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120千米?(提示:分相遇前、相遇后讨论) 随堂练笔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学设计(终审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 题教学设计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分数应用题 (工程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来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的相同结果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口答下列各题 思考:下面各题研究的是哪三种量的关系?仔细读题,了解每一道题已知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 分别写出数量关系式. 1.挖一条全长100米的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几天可以挖完 二、展示交流 1.学生通过交流展示,总结出工程问题就是探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三种量之间的关系。 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7.这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8天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三、关键点拨. 1.阅读与理解: ?①从题目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对题意的理解:这道题是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就是公路的总长,工作时间就是修路的时间,工作效率就是每天修的路的长度.如果两队合修,那么工作效率就是两队的工作效率和. ②要解决“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工作总量(这条路的总长度)和工作效率和 ③如果知道了这两个信息,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