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省的导游词介绍5篇

关于山西省的导游词介绍5篇
关于山西省的导游词介绍5篇

关于山西省的导游词介绍5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关于山西省的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山西省的导游词介绍(一)

阳曲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忻定盆地与太原盆地这之间,南距汴城太原23公里,北接忻州市,东连盂县、寿阳县,西与静乐县和古交市接壤,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全县辖4镇11乡,245个村委,424个自然村,总面积2060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阳曲县建于西汉,因“河(滹沱河)千里一曲,曲当其阳”而得名。

公元982年,阳曲已不山西省治、太原府治所在,故历史上有“山西首邑”之称。资源充足。境内拥有耕地50万亩,牧坡108亩,有全国六大人工草场之一的阳曲县万亩示范草场。森林面积159.5万亩,地下水资源储量丰富,水质优良,土地、农、林、牧综合开发前景广阔。地下蕴藏白云岩、石灰石、赤铁矿、花岗岩、石膏、铝钒土、石英石、石英砂、钾长石、煤等矿物质储量大,极富开采价值。

特产丰富。阳曲县属暖温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农产品以玉米、谷子、葵花豆类、山药蛋、油料等为主产。近年来全县大力实施“两高一优”农业有旱作,粮食产量连年超亿斤。谷子质量高、数量大,久负盛名,年产量达1500余万斤,此外,还盛产苹果、酥梨、花椒、核桃、仁用杏等干鲜果品和无

公害蔬菜年产量达6000余万斤。二次灭菌奶填补了山西的空白,畅销省城市场。山杏、山桃、黄芩、柴胡、串地龙、山枣、蘑菇、木耳、野菜等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气、暖配套完备。

交通发达,体系完整,108国诞、大运公路、原太高速公路、北同薄铁路纵贯境南北,盂阳公路横穿县境工业东西,乡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连续五年荣获省、市“义务修路先进县”称号。电力设施完备,华北电网纵贯县境,设有1座11万伏变电站,网电设施齐全。通讯系统先进,已开通7000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传真,可直通国内外。

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广播电视等公事业发展迅速。结合小城镇建设的省

级泥屯星火技术密集区、黄寨综合工业区、高村建材工业区、东黄水和凌井店农产品加工二业区已具雏形。金属冶炼加工、建材、农副产品、煤焦迅速发展,成为四大主导产业,三能治金焦、漆包线、金属镁、水泥、铜材、铝材等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提高。随着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带动了相痒产业的发展,为阳曲县域经济的稳步发展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呈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良好势头。

关于山西省的导游词介绍(二)

杏花岭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太原市行政区域调整后组建的城乡一体化新区,于1998年元旦正式成立。杏花岭区是山西省会太原市的政治中心。区内矿产有煤炭、石膏、耐火粘土、铝钒土等多种矿产。区内交通便利,有大小街道300

余条,已开通的公交汽电车线路有20余条。商贸设施较为完善,既有多家全国性超市,又有20多个大型百货商店和菜市场。

杏花岭是太原是小有名气的街巷,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那是建国以来,太原最大的体育活动中心,也是他们心目中的明珠。但是,如今的杏花岭,既无杏树、杏花,更无坡岭之势。这是为什么呢?杏花岭原本不是一条街,也不是一个街名,而是一个花园林苑的名称,是诞生于五、六百年之前的明晋王府花园之一。当时的杏花岭,确实是个有坡有岭,遍植杏树,令人赏心悦目的去处。它与毗邻的松花坡,亦称松花园,相映为趣,堪称太原城中的园林之最。

杏花岭区名胜古迹主要有:城隍庙、钟鼓楼、坝陵桥关帝庙、进山楼(梅山)、五福庵、龙角山、拱极门遗迹等。区内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所在地的成成中学旧址,有山西省牺盟会诞生地和周恩来、刘少奇、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国民师范旧址,有解放后兴建的太原市解放纪念馆、徐向前元帅纪念馆。

关于山西省的导游词介绍(三)

孝义市位于省境中部西侧,吕梁地区南端,面积943平方公里,现辖6镇12乡,人口 36.32万,市政府驻城关镇。孝义,春秋时晋置瓜衍县,西汉属兹氏县,三国魏中阳县来治,西晋永嘉元年并入隰城县,北魏改置永安县,隋属西河郡治,唐贞观元年以邑人郑兴孝行闻于朝,敕赐名孝义县。1991年设县级市。

孝义市城区不仅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而且是晋西和陕北的物资集散地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该市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太原盆地的组成部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是主要粮棉产区。中部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梯田遍布,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山地属吕梁山支脉,主要山峰有龙盘山、凤凰岭等,海拔分别为1163米和1365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文峪河、磁窑河、下堡河、兑河等。

该市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0.1度,一月均温--5.6度,七月均温23.7度,年均降雨量47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70天。孝义市现有耕地52.88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高梁、玉米、谷子、大豆和薯类,另外,荞麦、莜麦、糜子等杂粮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有核桃、柿子、棉花、油料等。

孝义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铝、石膏、铁等,其中以煤炭储量最大,已探明煤储量为71亿吨,是汾西矿务局主要煤炭开采基地。其次是铝土矿,是山西铝厂的矿源基地。主要工业有煤炭、炼铁、化肥、水泥、农机、塑料、陶瓷、纺织、酿酒、毛皮、玻璃、印刷、食品加工等。孝义市交通便利,介西和孝柳两条支线铁路横贯全境,是孝义市对外交通的主要门户。

孝义至午城、汾阳至介休等干线公路途经该市,此外还有县级和乡镇公路多条,连通全市各乡镇。位于县古城中央的中阳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古颇享盛誉,因当时孝义为中阳县所辖而得名。孝义生产的“羊羔美酒”,颜色洁白,似羊羔之毛色,故而得名。孝义是“汾州核桃”主要产地之一,其特点是果形美观,果实个大,皮薄肉厚,出仁率高达 52%,含油量达 70%,是该市大宗出口物资,远销海内外。孝义市东许、高阳、兑镇、白壁关等乡镇盛产柿子,畅销省内外。

关于山西省的导游词介绍(四)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部,东与河北省以太行山脊为界。面积2865平方公里,辖6镇24乡,人口30.25万,县政府驻城关镇。五台县,因境内五台山而得名。西汉置虑县,北魏太和年置驴夷县,隋大业初改名五台县,金升为台州,明洪武二年复为五台县,今因之。境内山峦重叠,地形复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五台山雄峙县境东,由东、西、中、南、北、五台组成,其中最低南台海拔

2485米,最高北台3085米,号称“华北屋脊”。中部为丘陵区。

全县平川极少,主要分布在豆村、茹村两个小盆地和沟南、东冶一带。河流主要有滹沱河、清水河等。五台县位置偏北,地势又高,气候寒冷,素有“华北小兴安岭”之称。年均气温5℃,一月零下11℃,七月21℃。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90—150天。全县共有耕地 51.03万亩,农作物以玉米、土豆、谷子为大宗,高梁、莜麦、蚕豆等也有种植。成片林50多万亩,零星树一千多万株。五台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硫磺、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等20多种。工业有煤炭、化肥、机械、化工、建材、采矿、陶瓷、大理石、工艺美术等。向外销售的主要产品有硫铁矿、大理石、铝床、塑料制品、铸字机等。交通较为方便,忻州至长城岭、忻州至繁峙、盂县至繁峙等干线公路途径县城,还有通往繁峙西留属的支线公路以及各种县级公路。此外,往东有公路可通河北阜平等地。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峰耸立, 峰顶如台,其顶壑、顶崖之间及台怀修建有大小不同的寺庙,成寺刹者百余处。其中有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重建于唐建中初年的南禅寺;荟萃北魏、北齐、唐、宋、金、明、清各代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佛光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与洛阳的白马寺并称中国最早寺院建筑的灵鹫寺(显通寺);另外还有卓有声誉的塔院寺舍利塔、龙泉寺汉白玉石牌坊、碧山寺缅甸王佛等,为佛国风光增添了色彩。五台山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也享有盛名。它以成为中外友好往来的纽带和佳宾云集的旅游胜地。五台县主要特产有台参、台蘑、大理石、般若矿泉水、五台山石砚、中药舒筋散等。

关于山西省的导游词介绍(五)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是文明遐迩的晋商发祥地之一,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近代名人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清宫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明末清初,太谷达官富贵云集,因资本一度集中而成为山西的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太谷县总面积1033.6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农业人口21万人。

太谷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

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600立方米。农业基础条件好。因盛产粮、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著称三晋,是山西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师范区,全国的瘦肉型猪基地。太谷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000余家,目前已形成玛钢铸造加工、精细化工、农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制药、纺织、运输等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基础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太谷县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四十五亩粮田,适宜北方各种农作物生长,而且是全国八个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除了稳定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田面积外,大力发展蔬菜、林果、色素、酿酒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

其中年产小麦0.6亿公斤,玉米0.5亿公斤;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3.2亿攻击;红枣、核桃产量1.4亿公斤;水果产量1.2亿公斤;色素种植年加工菊花和辣椒0.3亿公斤;法国葡萄拈阄葡萄种植3000亩;畜牧业方面已形成规模养殖小区206个,猪年饲养量38万头,鸡年饲养量300万只,产蛋3700万公斤。通讯十分方便。城内程控交换机容量10000门,农村交换机容量5000门。人均拥有电话量名列全省前茅。无线寻呼机和移动电话畅通,实现了全国联网漫游。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发达。本世纪初孔祥熙就在太谷创办了铭贤学校,目前县境内还有“一大三专”,即山西农业大学和太谷师范学校,晋中卫校、山西交通技工学校等三所中等专业学校,县内还驻有山西果树研究所、山西生物制药厂、兵器工业部753厂,航天工业部513所等研究单位和军工企业,为我县增添了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医疗卫生方面,县内有山西省精神病院、晋中二院、人民医院、中医院、职工医院等较强的理疗体系。

本县工业已初步形成玛钢、农机、化工、建材、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玛钢管件年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中华精品飞象牌农用车、“远”字牌龟龄集和定坤丹、糖醛、树脂、顺酐、硫酸、水泥、铁锹、药用曲颈安瓶及乳制品、电力金具、纸面石膏板等名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教高声誉。农业基础交好,规模种植、养殖、林果业发展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瓜、果、菜、肉、蛋、奶之乡和农副产品基地。同时,商业兴盛,市场日益繁荣。

山西太原导游词(最新篇)

山西太原导游词 山西太原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太原旅游!在游览太原的景点名胜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太原和历史上的太原。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辖3县1市6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0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而5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又将东西两岸紧紧连在一起。市内高楼商厦比肩耸立,绿地公园散落有致,草坪树带随街延伸,尽显壮观的现代都市气派。顺便告诉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规范,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如建设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阳路、新建路、桃园路、滨河路;凡东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泽大街、府东府西街、双塔东西街、胜利街、西矿街、学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断无迷失方向之忧。城周四郊,绿野平畴河渠交错,地肥水美物产丰饶。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四海享誉的名产。晋祠、天龙山、崛围咽山等景观雄奇壮丽,各具风采。因此,古来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传说太原这块地方属于尧帝的子孙所受封的唐国,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称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儿子这一代,改国号为晋。但当时晋国的中心在今天的晋南冀城一带,直到公元前6世纪初晋国的势力才扩展到太原一带。太原古称晋阳,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晋

国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择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其位置约当今天太原市晋源镇的古城营村。赵氏家族以晋阳为据点积蓄势力,奠定霸业。 公元前453年,掌握晋国大权的智伯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赵凭借晋阳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难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发现晋水从龙山那边流来绕城而过,便想出水攻之计,遂掘渠引晋水欲灌晋阳,这便是晋桐智伯渠的来历。赵襄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里应外合,共灭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晋国之地悉为赵、韩、魏三卿所占,史称三家分晋,因有三晋之说。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韩、魏三者的诸侯国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强,而赵国的都城就是晋阳。晋阳作为赵国首都历17年,公元前386年赵迁都河北邯郸。但赵氏在晋阳的基业已逾百年。 战国后期,秦国屡败赵国,随之在晋阳一带置太原郡,治所设在晋阳。需要说明的是,太原本义为广阔的平原,战国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带,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为行政名称固定下来。从此,太原即指古之晋阳,晋阳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汉朝太原为北方重镇,汉武帝元封五年在晋阳置并州刺使部,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从此太原又称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东西两道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 西晋末年,并州刺使刘琨为了防御匈奴的侵袭,扩筑晋阳城,使之成为城墙高13米,周长14公里的大城市。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乱,太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万大军攻人晋阳,复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并且成为北魏南下河南、东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山西永乐宫导游词

山西永乐宫导游词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龙泉村,又名纯阳宫。永乐宫是以壁画闻名天下,是中国现存壁西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永乐宫是中国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吕洞宾而建。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1247),竣工于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原名叫“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俗称“永乐宫”。由于黄河三门峡工程兴建,永乐宫地处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6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这是世界文物史上一大奇迹。永乐宫规模宏大,占地1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6880平方米。永乐宫的建筑特点是将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五座建筑物,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和附属建筑物,而是用围墙围成一个狭长的中心院落,并将三清、纯阳、重阳三座主要殿宇集中在后半部,建在台基上。其他建筑在中心院落以外,另建一道围墙,主次有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 在永乐宫参观,主要观看四座大殿内的精美壁画。壁画总面积达960多平方米。除一小部分为明、清补画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元朝的作品,继承了唐宋绘画遗风,堪称壁画典范。龙虎殿又称无极门,原为永乐宫大门。殿内壁画内容为神荼、郁垒、神将、神吏、城隍、土地等,手持剑戟等器,横眉怒目。虽略有残损,但原作气魄尚存。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清、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30平方米,画面上共有286个人物,所绘人物身高2米以上,场面极为壮丽。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在这繁杂场面里,我们可以看到286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此图称为“朝元图”。

山西导游词--精汇总.doc

山西导游词汇总 山西省科技馆导游词3篇 山西省展览馆始建于1958年,是宣传服务于山西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大展览基地和重要窗口。自1992年月经省政府同意、省经贸委批准该馆规划建设山西国际博览中心以来,他们以改革为动力,展览为主业,开发为重点,积极开展全方位、多 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5篇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山西绵山的导游词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 山西旅游的导游词 女土们、先生们:周末闲暇时,您是否常与家人、朋友到公园游玩呢?今天,我将带大家到别具特色的森林公园去一游,相信您一定会体验到以前所未曾体验到的乐趣。老顶山森林公园位于长治市东北部,距城中心约7公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山西天龙山石窟导游词

天龙山原名方山,海拔1370米,位于晋祠西11公里处,560年(北齐皇建元年)兴建天龙寺,山以寺得名。天龙山胜迹,首推石窟艺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山西的600字导游词 山西崇福寺大家听过吗?今天我就要给你们分享几篇关于山西的旅游 导游词,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山西崇福寺导游词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55年)的金代建筑,规模可观,气魄宏大,是国务院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正殿用减柱法 太行山大峡谷导游词3篇 中国林州太行大峡谷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大峡谷东麓的林州市,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2.5华里,海拔800~1739米,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既是北 5篇介绍山西乔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文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 山西乔家大院导游词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

关于平遥古城导游词精选

关于平遥古城导游词精选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大家会怎么写平遥古城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关于平遥古城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平遥古城导游词精选 诸位游客,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20xx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F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

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平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

平遥古城导游词知识讲解

平遥古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的旅行车正行驶在由太原开往平遥的公路上,过一会儿就能看到平遥城了。这里我先把平遥城的历史沿路简单介绍一下。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汾河以东,距省城太原约100公里。平遥远古时称陶,相传为帝尧的封地。据史料记载,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城垣为夯土筑成,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遗址在今平遥城西北6公里处。西汉时,平遥曾是代王刘恒(后来的汉文帝)的中都。因为北魏太武帝名为拓跋焘,“陶”“焘”音同,犯讳,于是平陶改为平遥,并沿用至今。明代初年,平遥古城在旧城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扩修,始成今天的古城面貌。 现在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古城,我们今天的平遥之行将从北门登城墙,先上城门远眺古城全貌,然后沿城墙东行,参观敌楼、垛口等城防设施;到下东门参观瓮城、点将台;再进城经清虚观游览日升昌、市楼、明清街、县衙,最后从下西门出城。 [北城门及古城的结构] 我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城门外面这围不大的半圆形城墙叫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有游客答是“瓮城”)这位游客说得对,它叫瓮城,是为了保护城门而修的。城门是供人们出入的通道,也是全城防卫最薄弱的环节,是敌人攻击的重点,为了保障城门的安全,便在城门外再修了一道防御墙。由于它们大多状似大瓮,形若半圆,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瓮城”,也隐含如果敌人进入瓮城,便来个“瓮中捉鳖”的寓意。瓮城的门一般不开在与城门正对的一面,而是开在侧面,这也是为了更有效地防御敌人,保护城门。 登上城墙,我们首先要欣赏一下这座高大华丽的建筑------城楼。城楼的作用主要是供指挥官登高眺敌、指挥作战之用,所以城门之上多筑有城楼。当然,今天它已失去了军事意义,成为游人登高俯瞰古城景色的绝佳景点。北城楼为近几年所复建,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四面围廊,四层三檐歇山顶,琉璃瓦剪边,古朴壮观。请大家随我上楼。 在城楼之上沿回廊扶栏四望:北边汾河如带,同蒲铁路、大运公路从城外掠过,田野乡村秀色尽在眼底;东西两侧是笔直的城墙垛口;南面则是古城全貌。我们重点来看城里的街道布局。 古城街道基本上保持了明清风貌,其基本布局是仿照灵龟的式样而设计的。全城以东、西、南、北4条大街为主线,纵横交错以8条小街、72条蚰蜒巷,构成近似于龟甲之上的八卦图案格局,主次分明,井井有条。全城的心脏便是南大街北部的那座高大的市楼。 “平遥的街道格局是仿龟背而设计,那龟的四肢和头尾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大家可以猜得到。平遥有龟城之称,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安宁、长寿,是有灵气的动物。古城的设计师特意为平遥设计了六道城门,而且各有一个外凸的瓮城,既能方便出入,保障安全,同时又用以象征灵龟的头尾和四肢。我们所在的北门瓮城是龟之尾,当然,与北门相对应的南门瓮城便是神龟之首了,而且在其两侧还各有一眼水井,象征龟之双目。东西两边各有两门两瓮城,象征灵龟的四条腿。值得指出的是,这四座瓮城中的三座,门都开在南方,惟有下东门的瓮城的门与东门正对,开在东方。这是什么意思呢?设计者认为,整个平遥城是一头正欲向南爬行的灵龟,为了不让这个吉祥灵物爬走,便用一条大绳将灵龟的左后腿拉住,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下东门和其瓮城门就象征这条被拉直的腿。据说这条绳子拴在城东北10公里外的慈相寺麓台塔上。下东门瓮城我们一会儿 要去参观。 [敌楼.垛口.女儿墙]

最新山西太原旅游景点的导游词

最新山西太原旅游景点的导游词 太原导游词篇一 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 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十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由于年代久远,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隋槐在祠内的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

难老泉,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齐年柏并称"晋祠三绝"。因它晶莹澄澈,畅流不断,人们便以"难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李白、范仲淹等大诗人都曾写过赞美难老泉的诗。 太原导游词篇二 欢迎大家来太原旅游!在游览太原的景点名胜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太原和历史上的太原。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辖3县1市6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68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0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而5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又将东西两岸紧紧连在一起。市内高楼商厦比肩耸立,绿地公园散落有致,草坪树带随街延伸,尽显壮观的现代都市气派。顺便告诉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规范,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如建设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阳路、新建路、桃园路、滨河路;凡东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泽大街、府东府西街、双塔东西街、胜利街、西矿街、学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断无迷失方向之忧。城周四郊,绿野平畴河渠交错,地肥水美物产丰饶。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四海享誉的名产。晋祠、

侯小屯弃渣场永久水保持措施

侯小屯弃渣场永久水保措施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水土保持措施布置 (1) 3、水土保持工程量 (1) 4、水土保持防护措施 (2) 4.1、边坡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 (2) 4.2、挡水土埂施工 (2) 4.3、坡面排水沟施工 (3) 4.4、坡脚排水沟和抛石防冲槽措施 (3) 4.5、浆砌石框格护坡 (4) 4.6、植物施工 (4) 5、浆砌石施工 (4) 5.1、施工工艺流程 (4) 5.2、石料的选用 (5) 5.3、浆砌石体砌筑 (5) 5.4、水泥砂浆勾缝 (5) 5.5、浆砌石体养护 (5) 6、质量保证措施 (6) 6.1、原材料质量控制 (6) 6.2、质量要求 (6)

1、工程概况 侯小屯弃渣场位于鹤壁市淇滨区侯小屯村西,规划安置总干渠鹤壁段第三标段产生的弃土弃渣120万m3占地面积33.33h㎡,为临时占地。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少量林地和园地。场地西高东低。弃渣场南部靠近冯岗沟,东部距总干渠占地线15m左右。 2、水土保持措施布置 根据弃渣场顶面现状,根据设计图纸侯小屯弃渣场顶面整治为三个台地,场顶高程分别为113.5m、111m和108m。按弃渣场移交规划规则,弃土弃渣场顶面复耕、恢复道路及地力,全部复垦成耕地。3、水土保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挡水土埂长3019m,土方填筑1208m3;坡面浆砌石排水沟长329m,浆砌石178m3,土方开挖428m3,土方填筑250m3;坡脚浆砌石排水沟长903m,浆砌石729m3,土方开挖1670m3,土方填筑487m3;坡脚抛石防冲槽34个,浆砌石118m3,土方开挖821m3,土方填筑703m3,抛石17m3;浆砌石喇叭口34个,浆砌石95m3,土方开挖379m3,土方填筑251m3;平台排水土沟540m,土方开挖270m 3;浆砌石框格护坡长1035m,浆砌石509m3,土方开挖1242m3,土方填筑733m3;直播种草31801㎡;栽植紫槐62688株。 表土防护工程量:编织袋装土267m3,防尘布928㎡。

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5篇最新2020

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5篇最新2020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你去过平遥古城吗?下面是像小编整理的平遥古城导游词,欢迎阅读。 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1 女士们、先生们: 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现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在平遥召开,会议首推平遥作为申报联合国“人类遗产”项目的第一个古城,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查后把平遥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这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利用行车间隙我把平遥城的历史沿革作个简要介绍。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有史以来,建置沿革屡经变迁。最早称为古陶,是尧帝的封地;西周时名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平遥城的前身;北魏时改名为平遥县,

并把县治迁到这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它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即1370年修建的。明清以来经多次维修,使古城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她留给我们的主要遗产有:古朴典雅、胜景迷人的镇国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闻名全国的中国第一票号“日昌”旧址;以及明清一条街上的古寺庙、古市楼、古店铺和古代民宅。 首先我们要参观的是镇国寺。 镇园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郝洞村的镇国寺,创建于五代北汉时期,原名京城寺。明朝时改称镇国寺。1988年被国务院批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整座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天王殿两侧配有钟楼和鼓楼。一进院东西廊有碑亭、三灵侯、二郎殿、财福神和土地各殿。二进院东西有观音殿、地藏殿等。 处于寺庙最前端的天王殿,是元代建筑。进入殿内,可参谒佛国护法神将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手执清风剑,气势磅礴;东方持国天王,眉清目秀,慈善温和,怀抱琵琶;西方广目天王,臂缠长蛇,泰然自若;北方多闻天王,手执宝伞,气贯长虹。四大天王很受民间“欢迎”,因为它们代表“风、调、雨、顺”,象征

山西省:应县木塔导游词

应县木塔导游词 我们刚刚从佛教圣地五台山出来,那我们一会儿要经过山西另一个鬼斧神工的建筑——应县木塔,相信大家对佛教知识还是记忆犹新的吧。那么大家一定记得那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一句对见义勇为的道德情操赞美的话,同时,它也反映了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浮屠即是塔的别称。 塔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起源于印度,最初的佛塔都是舍利塔,也就是佛的埋骨塔,有坟茔的意味。那在这儿就给大家讲讲舍利。舍利是梵语的音译,主要是指得道高僧们在荼毗后炼出的结晶体,它们坚如金刚,闪闪发光、形态各异、色彩也各不相同,常称为“五色舍利”。例如五台山净如法师,在圆寂之后,发现了各色舍利5000余颗。据专家研究,白色的舍利是骨舍利,黑色的舍利为发舍利,赤色的舍利为肉身舍利。 那随着宗教文化不断地深入与发展,塔也在不断地发展,塔的意义已超出了其建筑本身,而是发展成为了一种塔文化。 由于最初的塔是埋葬佛舍利的地方,所以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寺庙中的大雄宝殿,那随着佛教的发展,寺庙中就有了专门供奉佛像的殿阁,那塔和殿就可以相提并论了,唐代是塔修建在殿旁,直到宋代塔才修在了殿后。 塔的用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塔在汉朝传入中国,最初为木塔,后来出现了砖塔,到宋代的时候,出现了石塔、金属塔、琉璃塔。形制也发生了变化,最早的为覆钵式塔,到后来有了楼阁式、密檐式、还有最为宝贵的金刚宝座塔,全国这种塔仅存5座。作用也从最早的舍利塔,发展到藏经塔还有一些世俗塔,比如风水塔、文峰塔。 塔的层数通常是奇数,面数通常为偶数。中国传统文化中奇数数为阳,偶数为阴,而阳为天,阴为地,所以塔也可以称得上是负阴抱阳,顶天立地的。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塔,它一般都分为四部分,即塔刹、塔身、塔基,地宫。 我国最早的佛塔修建于东汉年间的洛阳白马寺内,遗憾的是这座塔早已被毁,我国最大的塔林在登封少林寺,共有229座。山西也有很多珍贵的宝塔,广胜寺的七彩飞虹琉璃塔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琉璃宝塔,太原双塔是我国最高的双塔,普救寺的莺莺塔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五台山的大白塔是典型的覆钵式塔,也是五台山的代表。 那讲了这么多,这应县木塔到底有什么值得参观的地方呢?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是我国木构建筑的奇迹,它的珍贵价值可以概括为最古、最高、最多、最巧、最固这几个词。 最古是说它的塔龄,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51年的历史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 最高时它的高度,它的高度有67.31米,相当于20层楼房,不仅是全国最高的木塔,而且是当今世界最高的纯木构建筑,所以,它也堪称是一个擎天柱。 最多是指它的斗拱种类。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三者交叉重叠,合称斗拱。木塔共用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堪称斗拱博物馆。 最巧是说木塔的设计。木塔为纯木结构,67.31米的高度没有用一根铁钉,全靠榫和卯咬合,造型美观。据统计全塔共用木料10000方,重约7400吨,当地有这样一句话:坎尽黄花松,建起应州塔。 最固是说它的结构。我们知道高度和稳固是成反比的,越高越不稳定。应县木塔67.31米,

沂蒙山旅游景点导游介绍词_导游词

沂蒙山旅游景点导游介绍词沂蒙山是有名的旅游景点,游客可以通过导游的介绍,了解沂蒙山的特色风景。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沂蒙山景点导游介绍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沂蒙山景点导游介绍词篇1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自1993年开发以来,先后投资近十亿元,本着先保护后开发,边保护边开发的原则,凭借典型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资源,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近百项行业认证和荣誉称号,现已成为沂蒙山旅游的核心主景区,沂蒙山区好风光的典型代表。沂蒙山旅游区云蒙景区总面积5.5万亩,自然资源丰富多彩。 拥有野生动物:兽类10科15种,鸟类28科76种,植物100余科900余种,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1999年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个,为北京地区的195倍,居全国之首,为该中心有史以来测得的最高值。被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成为"中国最佳绿色健身旅游胜地"。蒙山丰富的自然资源,蕴育了浑厚的文化内涵,曾有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驻留蒙山,吟诵蒙山。 孔子"登东山(蒙山,古时称东山、东蒙)而小鲁",李白、杜甫同1 / 6

游蒙山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等佳句,苏轼游蒙山诗曰:“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云蒙漏泽春”;明代文字家公鼐作>诵叹蒙山;还有民间典故、流传不胜枚举,秦砖汉瓦、古刹庙宇、碑碣石刻等遗存悠悠林立。 沂蒙山旅游区云蒙景区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为主题,逐步开发为全省乃至全国休闲度假、健身康体绿色旅游胜地。景区累计投资3.2亿元,开发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和景点。景区道路总长40余公里,形成了三纵二横的循环线路,建设公路10公里,石质台阶路320xx多级,木质步游道3990米(已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成为天下第一步道),建在了20xx0平方米的停车场,配备了20部观光旅游车,建设了长1200米的客运索道。 景区建有三星级宾馆2处,建设了旅游购物市场,开发了鹿苑、药园、鸟园、竹园、花园、大型石质牌楼等新景点,配套了森林冲锋车、森林漂流、森林索道、采摘园、药园、雨王庙、金刚门广场等民俗风情娱乐项目,完善了通讯、卫生、安全等设施。景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全方位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沂蒙山景点导游介绍词篇2 沂蒙山是泰沂山脉的两个支系,指的是以沂山、蒙山为地质坐标的地理区域,这里不仅只是革命老区这么简单,同时它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历史上属于东夷文明,是古青州海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沂蒙山不仅是一个人文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概念,沂蒙山旅2 / 6

山西导游词山西概况的导游词范文_0507

2020 山西导游词山西概况的导游词范 文_0507 EDUCATION WORD

山西导游词山西概况的导游词范文_0507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不妨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导游词,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欢迎阅读借鉴。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

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

平遥古城导游词3篇.doc

平遥古城导游词3篇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本文是平遥古城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平遥古城导游词一: 诸位游客,大家好。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 年月 3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 7 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 2800 年左右历史了。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 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

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 1370 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平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 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平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 年 8 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

山西永济五老峰的导游词

山西永济五老峰的导游词 篇一:山西五老峰风景区导游词 山西五老峰风景区导游词五老峰位于山西省永济县城东20公里处,以五老峰,古蒲州为中心,包括黄河滩岸,王官峪,龙头山,云仙阁等6个景区,最高处月坪梁海拔2100米,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区内重峦叠嶂,悬崖峭壁,怪石险洞,并有奇花异木,珍禽异兽和清幽泽润的山泉流水,山上岩洞幽深,庙宇甚多,双瀑飞流,为旅游胜地.五老峰史称东华山,历史上为北方道教名山,海拔1809.3米,奇峰险峻,需攀链而上,属丹霞地貌.这里是层层峰峦,森林古木,各种生物覆盖着整个山野.花红草绿,山光水色,风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观库存宇,南在五老看风光”之说.游人往县城西南远眺,见有东锦屏峰,西锦屏峰,太乙坪峰,棋盘山峰四山峰仙态神姿,隐现于云烟苍茫之中,将高1809.3米的玉柱峰环抱其中,”有偃蹇伛楼之伏”,犹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迎贵宾之势,故名五老峰.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云霄,又名”云峰”“灵峰”,,游人需攀链而上.峰顶上有3000平方米的担地,北高南低,有七大人文景点:南天门,灵官庙,菩萨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师庙等建筑遗址.以玉柱峰为中心,左有东锦屏峰,峰腰建药师洞;右有西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为棋盘峰.”四峰帮立不敢前,俨然商皓翌帝子”.还有五指峰,笔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爷视,或如椽笔耸天,或或者笔架横列,珠辉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平

方公里.其间寺庙观宫分布其间有64座,洞穴有12个,源泉有9处.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马蹄印的张果老洞等洞穴深邃幽静,形状各异,对地质学,成因学,气象学,水文学,生物学等分支学科和考古学都很有研究价值.泉水清纯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却舀之不尽,涌而不溢.这里的山奇水秀,无处不绿,还有松涛,云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飞瀑等景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游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图画之中.据史籍记载,早在晋代张僧鉴的《浔阳记》中就有”五老峰横隐苍空,其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的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奇峰霞举,孤标峰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项”的描写.历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诗赋予以赞美和记述,如碑文记述”条山秀甲三晋,五老峰嶙峋萃律秀丽更甲条山”,誉为三晋之第一胜迹了.据考察,在山上的古建筑遗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方形花砖,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说明古代五峰山早为游客的留连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炼,禅坐,栖居之地.道教排列为”第五十二福地”.从众多的碑石上看,五老峰曾有千年的 繁荣纪事,又有许多民间传说轶闻,宋代杨业在此屯兵练武,兵围普救寺的孙飞虎在此安营扎寨,道教八仙中的张果老,吕洞宾等人物都有许多传奇的趣闻,更增添了五峰山的神秘色彩.每年的七月初一到十五是朝峰庙会,南北商贾官吏云集人数多达数万.现存明万历年木刻《条山玉

新编普救寺导游词-永乐宫导游词

普救寺导游词|永乐宫导游词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 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XX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普救寺是《西厢记》故事的发祥地。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皆以普救寺为背景,进行艺术创造的。由于《西厢记》故事的广泛流传,普救寺也随之名扬天下。因此,剧以寺而生,寺以剧而名。 普救寺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是元代戏剧大师王甫实的杂剧《西厢记》写得生动深刻,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西厢记》共五本二十折,其故事梗概是: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就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花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许愿说: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

山西概况的导游词范文.doc

山西概况的导游词范文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不妨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导游词,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欢迎阅读借鉴。 景区概况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

平遥古城导游词六篇

平遥古城导游词六篇 相信想要考取导游资格证的同学,平遥古城一定是一个你了解过的著名景点,今 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平遥古城导游词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下 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篇一:平遥古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这次带领大家游览平遥古城的导游——李静诚,大家可以叫我小李。 接下来的时间我将会为大家介绍古老的平遥古城。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我国4A级景区,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大家看到的这座高大雄伟的城墙有6163米长,12米高,重建于1370年,垛子处高约2米,顶宽约3——5米。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古城 里面仔细看一看吧!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四条大街,八条小街,七十二个蜿蜒的巷子组成。这四条 大街中的南大街是平遥古城交通脉络的中轴线,从东西大街的衔接处开始,到大南门 结束,以古市楼贯穿南北,在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饰品和可口的食物都摆在店铺的 柜台中,是平遥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西大街从下西门开始,到东和南大街的交汇处,与东大街呈一条贯通的主街。西大街是中国著名的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的诞生街,所以西大街又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八小街和七十二巷 的名称各有来头,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的标志,有的源于祠庙,还有的已经 不知道名字了。 平遥古城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鸟瞰古城,它形似龟状,城门六处,门外两眼水 井似龟眼,北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东西一共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 下西门、上东门都是向南开,只有下东门是向东开,据说人们是为了不让乌龟爬行才 把它的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所以平遥古城又叫龟城。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解到这里,大家可以自行参观古城,参观过程中,请大家不 要乱扔垃圾,不要乱刻乱画,文明游览。谢谢大家! 篇二:平遥古城导游词

山西景点导游词文档6篇

山西景点导游词文档6篇Shanxi scenic spot guide words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山西景点导游词文档6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山西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山西景点导游词文档 2、篇章2:山西景点导游词文档 3、篇章3:山西景点导游词文档 4、篇章4:太原市景点导游词范文 5、篇章5:太原市景点导游词范文 6、篇章6:太原市景点导游词范文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省会太原市。今天小泰为大家带来山西景点导游词。 篇章1:山西景点导游词文档

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我是**旅行 社的导游员**,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中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 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 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 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 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字,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 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 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