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的显微镜检查

疟疾(Malaria)

?系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危害极大,非洲每年约100万儿童死于疟疾

?疟疾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各国,我国的华南、华中(特别是云南和海南)

?疟原虫属原生动物亚界--顶复门--孢子纲--疟原虫属

?寄生人类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等

?疟原虫通过蚊叮咬而感染人,疟疾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周期性寒战、发热和出汗

?疟疾诊断主要靠外周血涂片检查

?用磷酸氯喹及磷酸伯氨喹治疗,对于抗氯喹虫株则宜用青蒿素类药物、或与奎宁、咯萘啶、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等联合用药

疟疾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周期性:冷(1-2h)à热(4-6h) à汗。实际上发作周期多不典型,尤其是儿童、初发时

和进入疟区的初患病例

?冷:全身颤拦、皮肤鸡皮样、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等;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暖?热:面色绯红、皮肤灼热、体温39-40℃可伴头痛\全身酸痛,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

厥、谵亡或昏迷

?汗:大汗淋漓、体温急降,乏力

?贫血: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脾肿大、硬化:脾切面颜色变深;大可达脐下;重量可达500至1000g.慢性患者脾纤维

化,包膜增厚而变硬原因

?发作周期和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疟原虫代谢产物(外源性热原质)和裂殖子、残余

和变性血红蛋白、红细

胞碎片被吞噬细胞吞食

而产生内源性热原质?疟原虫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

?脾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骨髓造血受抑制

?免疫病理(正常抗疟抗体+红细胞自身抗体)

疟原虫的生活周期

生活史中的关注点:

1.感染阶段:子孢子

2.感染方式:蚊虫叮咬和输血

3.致病阶段:红内期原虫

4.寄生部位:肝、红细胞

5.媒介:蚊(为终宿主)

6.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

疟疾的实验诊断

病原检查:

1. 血涂片染色

取外周血制成厚、薄血膜,经吉氏或瑞氏液染色镜检

2. 采血时间

?恶性疟:发作时、查环状体,发作数小时后因晚期滋养体寄

生虫的红细胞滞留下皮下脂肪

及内脏微血管中,不易查见。?间日疟和三日疟:发作后10小时内,过久则原虫数量下降免疫诊断:

1. 检出疟原虫抗原

可诊断现症病人和带虫者。血中有疟原虫时才能查出其抗原,

一旦治愈,抗原在短期内即行

消失

2. 检出疟原虫抗体

适用于多次寒热发作又未查明原因者。原虫血症后1周可查出抗

体,故没有早期诊断价值

3. 检出疟原虫DNA

目前主要用于恶性疟的诊断

采血和涂片

?戴好乳胶手套,握住病人左

手,让其手心朝上,握住无

名指(婴儿用大脚趾而非脚

后跟,无论大人和小孩都不

能用大拇指),用酒精棉签

消毒穿刺部位,用力擦去上

面的灰尘和油腻

?用清洁棉球擦干,挤动指根

刺激血液循环,用无菌穿刺

针迅速扎一下。用干棉球擦

去第一滴血,确认穿刺部位

没有残留棉绒

采血和涂片

?轻轻挤出一小滴血点于玻片

中央(用于推薄血膜),在

离此约1cm处再挤2~3大滴血

(用于涂厚血膜)。用棉球

将穿刺部位的血液擦去

?薄血膜涂片:用另一块清洁

玻片作为“推片”,以其边缘接

触玻片中央的一小滴血,血

液沿此边缘扩散,此时坚定

地沿着玻片滑动“推片”(保持

45°角度),此时血液在玻

片被均匀分散

采血和涂片

?厚血膜涂片:握住玻片

边缘,用推片的一角快

速涂出平坦的厚血膜,

不要扰拌血液,只要用

三到六个快速“笔画”涂出

圆形或方形即可,面积

相当于直径为1cm的圆。

厚血膜应当水平干燥,

防止灰尘、苍蝇、阳光

和过度加热

采血和涂片

?厚血膜在染色前必须完全干

燥,可使用小型电吹风热风快

速吹干(也可以在灯或灯泡上

小心加热),但应避免过度加

热导致“高温固定”而染色不良。

在正常情况下,薄血膜很快就

会干燥

?过去曾将病人信息、采集日期

和编号用铅笔写在薄血膜较厚

的部分,现在不推荐这样做,

而是写在玻片的毛玻璃端,避

免笔尖碰到血膜

几种不良涂片

?涂片部位不正确

?血太多

?血太少

?玻片有油腻

?推(玻)片边缘不光滑

染色试剂准备

?2%酸性pH校准液

?2%碱性pH校准液

?缓冲水(pH7.2)

?Giemsa染液

?甲醇

?精密pH试纸或pH计

染液pH对疟原虫形态的效果

红细胞中的疟原虫的构造

滋养体在薄血膜和厚血膜的差异

裂殖体在薄血膜和厚血膜的差异

配子体在薄血膜和厚血膜的差异

在厚血膜和薄血膜上的血液成分

在厚血膜和薄血膜上的血液成分

血膜上的干扰物

血膜上的干扰物

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 1、(CSF)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2、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3、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4、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学号: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毕业论文 G RADUATE T HESIS 设计题目: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院: 指导教师: 2014年5月4日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分布情况,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其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不同时期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特点,并对其抗结核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细胞学动态分析。 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升高,多数患者早期呈典型的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经过有效抗结核治疗后,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减少,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增多,呈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和淋巴细胞样反应,随着病情的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下降。 结论:脑脊液呈混合细胞学反应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嗜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抗结核治疗有效,脑脊液细胞学动态监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细胞学;脑脊液

A nalysi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assification feature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 dynamic observation on early diagnosis and its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stage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30 patients who suffer from tuberculous meningitis; and cytologically analyze the patients’ cerebrospinal fluid cell before and after they receive the treatment of anti tuberculosis. Results: T he number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ukocyte of the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meningitis increased ; in early stage most of the patients have mixed cellular reaction based on neutrophil , after effective anti TB treatment, the proportion of neutrophils decreased, and lymphocytes, monocytes ratio increased, with mixed cytology reaction mainly lymphocytes and lymphocyte reaction ;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isease, neutrophil decreased. Conclusion: Cerebrospinal fluid with mixed cytology reaction is of great value to early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the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 decreas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lymphocytes, mononuclear cells increase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effective anti tuberculosis treatment , and these have an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Key words: tuberculous; meningitis; cytology; cerebrospinal fluid

OLYMPUS光学显微镜标准操作程序

OLYMPUS光学显微镜标准操作程序 1、仪器简介 奥林巴斯(OLYMPUS)CX21型光学显微镜由奥林巴斯株式会社生产,光学系统由物镜、目镜、照明装置与光源等组成,倍率包括4倍、10倍、40倍与100倍,总放大倍率为40倍、100倍、400倍与1000倍。 2、光学显微镜原理 光学显微镜就是由两组会聚透镜所组成,小的透镜代表一组焦距很短的透镜组即物镜。太 的透镜代表身一组焦距较长的透镜即目镜。将被观察体置于物镜前的物方熊点的稍外方,物体发出的光线经物镜放大后成一倒立实像于目镜前焦点附近,再经目镜放大后,就获得—个经两次放大的倒立虚像,该虚像成在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 3、基本资料与性能参数 3、1仪器基本性能资料 制造厂家:奥林巴斯折株式会社生产 设备型号:OLYMPUS CX21 基本原理:物理成像原理 3、2仪器工作环境要求 最大相对湿度:最大800%(31℃) 31℃以上的使用环境时,湿之间从80%呈线性下降到50%, 电源电压变动±10%以内 3、3 光学性能参数 倍率:4倍、10倍、40倍,100倍 数值孔径:0、10 0、25 0、65 1、25 工作距离W、D、(mm):22、0 10、5 0、56 0、13 分辨率(um): 3、36 1、34 0、52 0、27 4、设备规格 4、1 光学系统:UIS光学系统(无限远校正光学系统) 4、2 照明系统:内置照明装置,6V20W卤素灯泡,非利普公司制造7388型 4、3 对焦机构:载物台高度调节机制,微调刻度:2、5um/格;微调一圈:0、3mm/圈;全行程盘:20mm;有粗调限位。粗调旋钮松紧度调整。 4、4 物镜转盘:4孔物镜转盘固定(朝前) 4、5 双眼镜筒:视野范围 I8 镜筒倾斜角落30度瞳距调整范围48-75mm。

脑脊液常规

1.项目名称 脑脊液常规 (1)标本处理 1.标本送验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验。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盐抗凝。 (2)一般性状检查 主要观察颜色与透明度,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脓性标本应立即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细菌,并应及时接种培养基。 1)红色: 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 (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min),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 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h。如上层液体澄 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2)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 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2)黄色: 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黄疸患者的 脑脊液也可呈黄色。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米汤样: 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绿色: 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或黑色: 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3)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

[原理] 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试剂] 5%苯酚溶液: 取纯苯酚25m1,加蒸馏水至500m1,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操作] 取试剂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l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土):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十):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十):白色浑浊。 强阳性(3十):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十):白色凝块。 [临床意义] 正常时多为阴性。有脑组织和脑膜疾患时常呈阳性反应,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出血时多呈强阳性反应,如外伤性血液混入脑脊液中,亦可呈阳性反应。 (4)细胞计数 1)细胞总数 [器材及试剂] 1.细胞计数板; 2.红细胞稀释液(配法同血液红细胞稀释液)。

光学仪器标准精选(最新)

光学仪器标准精选(最新) G1146《GB/T1146-2009水准泡》 G1185《GB/T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G1224《GB/T1224-1999几何光学术语符号》 G2609《GB/T2609-2006显微镜物镜》 G2831《GB/T2831-2009光学零件的面形偏差》 G2985《GB/T2985-2008生物显微镜》 G3161《GB/T3161-2003光学经纬仪》 G4315.1《GB/T4315.1-2009光学传递函数第1部分:术语、符号》 G4315.2《GB/T4315.2-2009光学传递函数第2部分:测量导则》 G5702《GB/T5702-2003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 G7242《GB/T7242-2010透镜中心偏差》 G7661《GB/T7661-2009光学零件气泡度》 G7895《GB/T7895-2008人造光学石英晶体》 G7896《GB/T7896-2008人造光学石英晶体试验方法》 G9246《GB/T9246-2008显微镜目镜》 G9247《GB/T9247-2008显微镜聚光镜》 G9917.1《GB/T9917.1-2002照相镜头第1部分:变焦距镜头》 G10050《GB/T10050-2009光学和光学仪器参考波长》 G10156《GB/T10156-2009水准仪》 G10810.1《GB10810.1-2005眼镜片第一部分:单光和多焦点镜片》 G10810.2《GB10810.2-2006眼镜镜片第2部分:渐变焦镜片》 G10810.3《GB10810.3-2006眼镜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透射比规范及测量方法》G10987《GB/T10987-2009光学系统参数的测定》 G10988《GB/T10988-2009光学系统杂(散)光测量方法》 G11162《GB/T11162-2009光学分划零件通用技术条件》 G11168《GB/T11168-2009光学系统像质测试方法》 G11239.1《GB l1239.1-2005手术显微镜第1部分:要求和试验方法》 G12085.1《GB/T12085.1-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术语、试验范围》 G12085.2《GB/T12085.2-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2部分:低温、高温、湿热》 G12085.3《GB/T12085.3-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作用力》 G12085.4《GB/T12085.4-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4部分:盐雾》G12085.5《GB/T12085.5-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5部分: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G12085.6《GB/T12085.6-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6部分:砂尘》G12085.7《GB/T12085.7-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7部分:滴水、淋雨》 G12085.8《GB/T12085.8-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8部分:高压、低压、浸没》 G12085.9《GB/T12085.9-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9部分:太阳辐射》

光学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

光学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光学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光学显微镜正确使用。 2 授权操作人员 经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 3 原理 当被观察物体置于镜前的焦点稍远处时,物体反射的光线经物镜放大后成一倒立实像位于目镜前焦点附近,再经目镜放大呈倒立虚像位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约250mm)处。 4 工作环境 相对湿度:10% ~ 85%;运行温度:15 ~ 30℃。 5 操作程序 5.1 准备:将光学显微镜放置在采光好的实验台上,避免振动。向上转动粗调螺旋至一定高度后,将载物片放于载物台上。 5.2 调焦与低倍镜观察:将10×低倍物镜对准镜筒,转动粗调螺旋使物镜下降到快接触标本处后,选择平面反光镜的角度,调整聚光器的上下高度和光栅大小,使目视亮度适宜,再用细调螺旋上下调节焦点,使物像清晰。 5.3 高倍镜观察:转换40×高倍镜对准镜筒,一般不需重新调焦,仅调节细螺旋即可看到清晰物像。 5.4 油镜观察:于革兰氏染色处滴加香柏油一小滴,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油镜头(100×)对准镜筒,转动粗调螺旋使之降至与玻

片轻轻接触。然后升高聚光镜使其与载物台平齐,将光栅放至最大,选择凹面反光镜调节角度,使射入光线最强。再转动粗调螺旋使物镜上升,待见到标本中物像后,调节细调螺旋使物像清晰,对标本进行顺序观察。 5.5 收镜:显微镜使用完毕,取下载物片,用擦镜纸将油镜头揩干净(必要是可滴一滴清洁液于擦镜纸上)。用绸布擦拭镜身,将物镜转成“八”字形,镜筒、聚光器下降至最低处,反光镜放水平位,以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轻放入显微镜箱内。 6 维护及保养 光学系统清洁,一般情况下可用洗耳球吹气、小毛刷刷除仪器表面的灰尘。当光学系统有污染时,可用擦镜纸蘸清洁液擦拭,如被尿、便等污染时可用棉签蘸1%氨水擦拭污染区。 7 应急处理 出现不能解决的故障,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并通知微生物负责人。 8 注意事项 8.1 要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使用螺旋时要注意,当对焦时以转动粗调螺旋为主,尽量少用细调螺旋,以延长机械系统的寿命。在转换高倍镜,特别是油镜观察时,切记粗调螺旋只能将镜头上移而不能下移,以免压碎载物片,碰坏镜头。 8.2 显微镜存放的环境条件应防震、防潮、防尘、防日晒、防温差过大。

[知识]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

[知识]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 1、 (CSF)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4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新生儿:(0-30)×106/L。儿童:(0-15)×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显微镜基础知识

显微镜基础知识 第一章:显微镜简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观察微观世界,显微镜正是这样的设备,它突破了人类的视觉极限,使之延伸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结构。 显微镜是从十五世纪开始发展起来。从简单的放大镜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单透镜显微镜,到1847年德国蔡司研制的结构复杂的复式显微镜,以及相差,荧光,偏光,显微观察方式的出现,使之更广范地应用于金属材料,生物学,化工等领域。 第二章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 一.折射和折射率 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二.透镜的性能 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像方空间的焦点,称“像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像方焦平面”。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三.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像差 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像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像差。 1.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 色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

脑脊液详解(内容清晰)

脑脊液详解 脑脊液蛋白定量 脑脊液蛋白定量介绍: 脑脊液蛋白定量有助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特点。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值: 成人:腰池150~450mg/L,小脑延髓池15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新生儿:400~1200mg/L; 老年人:300~600mg/L。 脑脊液蛋白定量临床意义: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各类中枢神经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疾病蛋白质(mg/L); 细菌性脑膜炎 800~5000 ; 隐球菌性脑膜炎 250~2000; 病毒性脑膜炎 300~1000 ; 脑炎 150~1000; 肿瘤 150~2000(常正常); 脊髓肿瘤 1000~2000; 脑出血 300~1500 ; 神经梅毒500~1500; 多发性硬化症 250~500 ; 结核性脑膜炎 500~3000;

脑脓肿 200~1200 ; 脊髓病后炎症反应轻度增加。 脑脊液蛋白定量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 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因标本采集较难,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查过程: 暂无相关信息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介绍: 脑脊液是一种包绕并循环于神经系统脑组织和脊髓周围的特殊体液,对于脑的保护、营养、代谢等起着至关重要。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正常值: 颜色和透明度:无色、透明。凝固性:12~24h内不凝固(无凝块或薄膜)。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临床意义: 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颜色无色:虽是正常脑脊液特点,但也见于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红色: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应区别脑脊液穿刺时可能损伤血管而出血。病理性出血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黄色:见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出血、椎管梗阻、吉兰-巴雷综合征(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重症黄疽、新生儿溶血症。乳白色: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性脑膜炎。褐色/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脑脊液中如有细胞、细菌、真菌等增多时可变为混浊。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呈明显脓样混浊;轻度混浊或仍保持透明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 3.凝固性脑脊液中蛋白质(引起凝固的主要蛋白质是纤维蛋白原)增多时(大于10g/L),常出现凝固。1~2h内出现凝块或沉淀物,见于化脓性脑膜炎;12~24h后才出现薄膜状,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出现胶样凝固,见于蛛网膜下腔梗阻;出现絮状物,见于神经梅毒等。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急诊中的应用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急诊中的应用 一、脑脊液细胞的收集 1、国内外对此分析 2、液细胞的收集技术以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应用较广,其效果理想。具体有三种仪器和相应的三种操作流程:(1)FMU-5微型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器(第四军医大学研制) (2)Cytospin-2型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英国Shandon 公司制造) (3)FCS-I型离心沉淀仪(宁夏医学院研制) 二、脑脊液细胞的染色 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采用的染色方法也不同,常规染色多采用迈-格-姬染色法。 1、迈-格-姬(May-Grun-wald-Giemsa,MGG)染色法: 原理:迈-格-姬染色法其实是瑞氏和姬氏两法合并应用的结果,对胞浆和胞核染色效果都不错,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多采用此染色方法。 2、抗酸染色: 抗酸菌染色是检查结核杆菌等抗酸菌的常用方法,有Ziehl-Neelsen染色法、Kinyoun氏法、Allen法,这几种方法现在都很成熟。 3、墨汁染色:

印度墨汁染色主要用于真菌的检查,方法简便易行。 三、脑脊液常见细胞及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分小、中、大淋巴细胞,各个比例及临床意义不同,小、中淋巴细胞是正常脑脊液的主要万分,其数量增加或比例失调则有诊断意义,多见于CNS感染或非特异性脑膜刺激反应;大淋巴细胞系由小淋巴细胞激活转化而来的,也多见于CNS感染或非特异性脑膜刺激反应。 2、激活淋巴细胞:系大、小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成,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转化型淋巴细胞形态不规则、伪足、胞膜粗糙等多见于细菌性脑膜炎(特别是恢复期)、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MS、CI、SAH等。 3、浆细胞:正常脑脊液中不存在浆细胞,他出现必有抗原刺激。多见于CNS感染,以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病毒性感染更甚,有的认为与MS也有关。 4、单核细胞:占正常脑脊液细胞的30%—49%,和淋巴细胞的比例约为3:7或4:6,若比例失调或数量增多则为病理笥,可见于脑膜非特异反应和肪组织的破坏性改变,如脑挫伤、出血、缺血、炎症等。激活单核细胞:仅占2%,增多见于CNS变性、炎性疾病、肿瘤等刺激因素。 5、吞噬细胞:如红细胞吞噬细胞、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可以估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时间、是否是新鲜出血、穿刺

OLYMPUS光学显微镜标准操作程序

OLYMPUS光学显微镜标准操作程序 1.仪器简介 奥林巴斯(OLYMPUS)CX21型光学显微镜由奥林巴斯株式会社生产,光学系统由物镜、目镜、照明装置和光源等组成,倍率包括4倍、10倍、40倍和100倍,总放大倍率为40倍、100倍、400倍和1000倍。 2.光学显微镜原理 光学显微镜是由两组会聚透镜所组成,小的透镜代表一组焦距很短的透镜组即物镜。太的透镜代表身一组焦距较长的透镜即目镜。将被观察体置于物镜前的物方熊点的稍外方,物体发出的光线经物镜放大后成一倒立实像于目镜前焦点附近,再经目镜放大后,就获得—个经两次放大的倒立虚像,该虚像成在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 3.基本资料和性能参数 3.1仪器基本性能资料 制造厂家:奥林巴斯折株式会社生产 设备型号:OLYMPUS CX21 基本原理:物理成像原理 3.2仪器工作环境要求 最大相对湿度:最大800%(31℃) 31℃以上的使用环境时,湿之间从80%呈线性下降到50%, 电源电压变动±10%以内 3.3 光学性能参数 倍率:4倍、10倍、40倍,100倍 数值孔径:0.10 0.25 0.65 1.25 工作距离W.D.(mm):22.0 10.5 0.56 0.13 分辨率(um): 3.36 1.34 0.52 0.27 4.设备规格 4.1 光学系统:UIS光学系统(无限远校正光学系统) 4.2 照明系统:内置照明装置,6V20W卤素灯泡,非利普公司制造7388型 4.3 对焦机构:载物台高度调节机制,微调刻度:2.5um/格;微调一圈:0.3mm/圈;全行程盘:20mm;有粗调限位。粗调旋钮松紧度调整。 4.4 物镜转盘:4孔物镜转盘固定(朝前) 4.5 双眼镜筒:视野范围 I8 镜筒倾斜角落30度瞳距调整范围48-75mm。

脑脊液常规详细

常规检验 颜色检查 (CSF)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 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 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 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细胞分类 (DC)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无或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 间皮细胞:偶见;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脑脊液检查步骤

脑脊液检查步骤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脑脊液检查步骤:1.观察外观:颜色分为正常的无色透明,异常的有:红色、黄色、 白色或灰白色、褐色或黑色。透明度分为清晰透明、微浑、浑浊2.显微镜计数正常WBC(0-8)×106/L并分类中性和淋巴细胞所 占比列 (1)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时。还可见于脊髓灰质炎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早期。 (2)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经过治疗后,以及布氏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和脑膜附近感染、脑和脑膜的病毒性感染、霉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螺旋体感染、疫苗接种后或感染后脑脊髓炎,也可见于寄生虫感染、脱髓鞘病、脑瘤、结节病和白塞氏综合征等。 生化检查:检测氯(120-130mol/L)和糖氯检测意义:(1)减少:患结核性脑膜炎时,氯化物含量显着减少(但也有少数含量正常者)。患化脓性脑膜炎者也可减少。 (2)增多:患肾炎、尿毒症时,脑脊液中氯化物可见增多。 (3)正常:除正常人外,患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脑肿瘤、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也可正常。 糖检测的意义:1)增多:多见于尿毒症、脑肿瘤,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水肿、糖尿病等。(2)减少: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脓肿、低血糖等。

3.蛋白定性:使用试管加入2-3ml饱和碳酸钠,滴加脑脊液2-3 滴,结果见下: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白色浑浊 强阳性(3+):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白色凝块

粪便的显微镜检验

粪便的显微镜检验 显微镜下观察粪便中的有形成分,有助于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断。因此,显微镜检查是常规检查中最重要的手段。用生理盐水涂片法,以竹签挑取含粘液脓血的部分,若为成形便则常自粪便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混悬于载有一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涂成薄片,厚度以能透视纸上字迹为度,面积为玻片的2/3,加盖玻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有无虫卵、原虫、包囊、寄生虫幼虫及血细胞等,再用高倍镜详细检查病理成分的形态及结构。 粪便中常见的成分有:细胞、微生物、结晶、寄生虫卵、肠寄生性原虫、植物细胞及植物纤维等。 粪便中常见的病理细胞 一、白细胞(leukocyte ,LE U) 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临床意义: 1.肠道有炎症时增多,其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 2.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15/H P),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 3.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出现大量白细胞,并可见到退化白细胞,还可见到边缘不完整或已破碎、核不清楚、成堆的脓细胞,亦可见到吞有异物的小巨噬细胞。 4.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阿米巴痢疾或钩虫病)时粪便涂片染色还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可伴有夏科雷登(Charcot-Leyden)结晶。 二、红细胞(erythrocyte ,RBC) 1.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可出现,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急性血吸虫病等。

2.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多分散存在且形态正常为草黄色、稍有折光性的圆盘状。 3.阿米巴痢疾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成堆存在并有残碎现象。 三、巨噬细胞(phagocyte)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炎症时。 四、上皮细胞(epithelia cell) 1.在肠道炎症时增加,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的肠粘膜小块中可见到成片存在的上皮细胞。 2.霍乱、副霍乱肠粘膜坏死。 3.坏死性肠炎、溃烂的肠癌、溃烂的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 五、癌细胞(carcinoma) 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病人的血性粪便涂片染色,可见到成堆的癌细胞。 粪便中常见的微生物 肠道致病菌的检查主要靠培养分离与鉴定。 一、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normal flora and dysbiosis) 1.参考值 粪便中细菌极多,占干重的1/3,多属正常菌群。健康婴幼儿粪便中主要有双歧杆菌、拟杆菌、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成人粪便中以大肠埃希菌、厌氧菌和肠球菌为主要菌群,约占80%;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多为过路菌,不超过10%。芽胞菌(如梭状菌属)和酵母菌,总量不超过10%。粪便中菌量和菌谱平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宿主间保持着生态平衡。粪便中球菌(革兰阳性菌)和杆菌(革兰阴性菌)的比例大致为1∶10 。

3脑脊液常规检查简易操作程序

脑脊液常规检查简易操作程序 一、一般性状检查 观察颜色、透明度、有无凝块,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 二、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 取5%苯酚溶液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l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土):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十):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十):白色浑浊。 强阳性(3十):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十):白色凝块。 三、细胞计数 (一)、细胞总数 1、对澄清的脑脊液可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计数池,计数10个大方格内红、 白细胞数,其总和即为每μl的细胞数。再换算成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 数。如细胞较多,可计数一大格内的细胞×10,即得每μl脑脊液中细胞总数。如用升表示,则再乘以106。 2、浑浊或带血的脑脊液可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20μl,加入含 红细胞稀释液0.38m1的小试管内,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用低倍镜计数4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乘以50,即为每μl脑脊液的细胞总数。 (二)、白细胞数 1、非血性标本: 小试管内放入冰乙酸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倾去之,然后滴加混匀的脑脊液3—4滴,数分钟后,混匀充入计数池,按细胞总数操作中的红、白细胞计数法计数。 2、血性标本: 将混匀的脑脊液用1%冰乙酸溶液稀释后进行计数。为剔除因出血而来的白细胞数,用下式进行校正: 每μl脑脊液内白细胞校正数=每μl脑脊液内白细胞未校正数 每μl脑脊液内内红细胞数×每μl血液内白细胞 - ────────────────────── 每μl血液内红细胞

实验诊断--脑脊液检查

Ⅰ、脑脊液检查cerebrospinalfluid 1、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正常脑脊液容量成人约为120~180ml。 70%由脑室脉络丛分泌,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吸收入静脉。 2、功能: 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 调节颅内压力变化; 供给脑、脊髓的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 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正常pH等。 3、标本采集 一般通过腰椎穿刺术获得标本。 脑脊液可行常规、生化、细菌学和免疫学检查。 腰椎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肿瘤以及其他全身疾病的中枢受累有重要意义。可行鞘内注射药物。 4、适应证及禁忌证 ⑴、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如下: ①有脑膜刺激症状,如脑膜感染、脑膜白血病。 ②疑有颅内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破人脑室。 ③中性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④脱(神经)髓鞘疾病。 ⑤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而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 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椎管内给药治疗者。 ⑵、禁忌证: 对疑有颅内压升高者须先作眼底检查,如有明显乳头水肿,忌作腰椎穿刺,以避免诱发脑疝。 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者亦不宜作腰椎穿刺。 ⑶、注意 ①疑有脑脊液压力升高时先脱水后穿刺 ②标本留取时 第一管:细菌学检查 第二管:生化和免疫学检查 第三管:细胞计数和分类 第四管:脱落细胞 ⑷、送检要求立刻送检以免细胞破坏、形成凝块 ⑸、检验项目 一、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 红色:常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 或脑室出血。 黄色:蛛网膜下腔出血;血中胆红素>256umol/L;椎管阻塞或脑膜炎。 乳白色:化脓性脑膜炎,csf白细胞增多。 微绿色:绿脓杆菌脑膜炎。 褐色或黑色:脑膜黑色素瘤。

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

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 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 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覆盖差、工作距离等等。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以保证分辨率为准。 1.数值孔径 数值孔径简写NA,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判断两者(尤其对物镜而言)性能高低的重要标志。其数值的大小,分别标刻在物镜和聚光镜的外壳上。 数值孔径(NA)是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介质的折射率(n)和孔径角(u)半数的正弦之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NA=nsinu/2 孔径角又称"镜口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显微镜观察时,若想增大NA值,孔径角是无法增大的,唯一的办法是增大介质的折射率n值。基于这一原理,就产生了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因介质的折射率n值大于1,NA值就能大于1。 数值孔径最大值为 1.4,这个数值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限。目前,有用折射率高的溴萘作介质,溴萘的折射率为1.66,所以NA值可大于1.4。 这里必须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物镜数值孔径的作用,在观察时,聚光镜的NA值应等于或略大于物镜的NA值。 数值孔径与其他技术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几乎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项技术参数。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NA值增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都会相应地变小。 2.分辨率 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能被显微镜清晰区分的两个物点的最小间距,又称"鉴别率"。其计算公式是σ=λ/NA 式中σ为最小分辨距离;λ为光线的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可见物镜的分辨率是由物镜的NA值与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定。NA值越大,照明光线波长越短,则σ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 要提高分辨率,即减小σ值,可采取以下措施 (1)降低波长λ值,使用短波长光源。 (2)增大介质n值以提高NA值(NA=nsinu/2)。 (3)增大孔径角u值以提高NA值。 (4)增加明暗反差。 3.放大率和有效放大率 由于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所以显微镜总的放大率Γ应该是物镜放大率β和目镜放大率Γ1的乘积: Γ=βΓ1 显然,和放大镜相比,显微镜可以具有高得多的放大率,并且通过调换不同放大率的物镜和目镜,能够方便地改变显微镜的放大率。 放大率也是显微镜的重要参数,但也不能盲目相信放大率越高越好。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极限即有效放大倍率。 分辨率和放大倍率是两个不同的但又互有联系的概念。有关系式:500NA<Γ<1000NA 当选用的物镜数值孔径不够大,即分辨率不够高时,显微镜不能分清物体的微细结构,此时即使过度地增大放大倍率,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轮廓虽大但细节不清的图像,称为无效放大倍率。反之如果分辨率已满足要求而放大倍率不足,则显微镜虽已具备分辨的能力,但因图像太小而仍然不能被人眼清晰视见。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以往最简单的显微镜仅由几块透镜组成,而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组成。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倍。 (一)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1、显微镜的机械装置 显微镜的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微动螺旋等部件 (1)镜座镜座是显微镜的基本支架,它由底座和镜臂两部分组成。在它上面连接有载物台和镜筒,它是用来安装光学放大系统部件的基础。 (2)镜筒镜筒上接接目镜,下接转换器,形成接目镜与接物镜(装在转换器下)间的暗室。从物镜的后缘到镜筒尾端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因为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筒长度而言的。镜筒长度的变化,不仅放大倍率随之变化,而且成像质量也受到影响。因此,使用显微镜时,不能任意改变镜筒长度。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3)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上可安装3—4个接物镜,一般是三个接物镜(低倍、高倍、油镜)。Nikon显微镜装有四个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按需要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物镜和镜筒接通,与镜筒上面的接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4)载物台载物台中央有一孔,为光线通路。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动器,其作用为固定或移动标本的位置,使得镜检对象恰好位于视野中心。 (5)推动器是移动标本的机械装置,它是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齿轴的金属架构成的,好的显微镜在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很精密的平面座标系。如果我们须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部分,在第一次检查时,可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以后按数值移动推动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 (6)粗动螺旋粗动螺旋是移动镜筒调节接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老式显微镜粗螺旋向前扭,镜头下降接近标本。新近出产的显微镜(如Nikon显微镜)镜检时,右手向前扭载物台上升,让标本接近物镜,反之则下降,标本脱离物镜。 (7)微动螺旋用粗动螺旋只可以粗放的调节焦距,要得到最清晰的物象,需要用微动螺旋做进一步调节。微动螺旋每转一圈镜筒移动0.1毫米(100微米)。新近出产的较高档次的显微镜的粗动螺旋和微动螺旋是共轴的。 2、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由反光镜,聚光器,接物镜,接目镜等组成,光学系统使物体放大,形成物体放大像。见图1—2。 (1)反光镜较早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用自然光检视物体,在镜座上装有反光镜。反光镜是由一平面和另一凹面的镜子组成,可以将投射在它上面的光线反射到聚光器透镜的中央,照明标本。不用聚光器时用凹面镜,凹面镜能起会聚光线的作用。用聚光器时,一般都用平面镜。新近出产的较高档次的显微镜镜座上装有光源,并有电流调节螺旋,可通过调节电流大小调节光照强度。(2)聚光器聚光器在载物台下面,它是由聚光透镜、虹彩光圈和升降螺旋组成的。聚光器可分为明视场聚光器和暗视场聚光器。普通光学显微镜配置的都是明视场聚光器,明视场聚光器有阿贝聚光器、齐明聚光器和摇出聚光器。阿贝聚光器在物镜数值孔径高于0.6时会显示出色差和球差。齐明聚光器对色差、球差和慧差的校正程度很高,是明视场镜检中质量最好的聚光器,但它不适于4倍以下的物镜。摇出聚光器能将聚光器上透镜从光路中摇出满足低倍物镜(4×)大视场照明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