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黄芩汤方

第十七章 一、黄芩汤方
第十七章 一、黄芩汤方

第十七章·黄芩黄连汤类方

一、黄芩汤方

【方剂组成】黄芩10克,炙甘草6克,芍药6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黄芩主肠澼下利,本方用为主药。甘草、芍药、大枣治腹挛痛且缓急迫,故本方为治下利有热、腹挛痛而急迫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注解:太阳病之发热恶寒与少阳病之口苦咽干同时出现,故谓太阳与少阳合病,若此合病自下利者,宜与黄芩汤;若更呕者;则宜黄芩加半夏生姜主之。

按:发热腹泄,或痢疾而腹挛痛者,即可用本方,不必限于太阳与少阳合病。若里急后重,或便脓血,宜更加大黄。

【辨证要点】发热腹泄,腹痛者。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方剂组成】黄芩10克,炙甘草6克,芍药6克,大枣4枚,半夏12克,生姜l0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黄芩汤加半夏、生姜,即黄芩汤与小半夏汤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注解:见黄芩汤方。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11条:干呕而下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注解:干呕较呕证轻,干呕而下利者,当然有用本方的机会,但宜参照上条所述证候为妥。

【辨证要点】黄芩汤方证又见恶心、呕吐者。

【验案】刘某,女,50岁。初诊日期1965年9月12日。因吃不洁葡萄后,患急性胃肠炎,出现身热恶寒、腹泄稀水便,温温欲吐,服葛根加半夏汤后,热退而吐利不止,苔白厚,脉弦细数。证属太少合病,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黄芩10克,炙甘草6克,白芍10克,大枣4枚,半夏12克,生姜10克

结果:上药服一剂,体温恢复正常,腹泄止,胃稍和,仍不思饮食,服二剂,身微汗出,食饮如常,仍感乏力。

三、六物黄芩汤方

【方剂组成】黄芩、人参、干姜各10克,大枣4枚,桂枝3克,半夏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亦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的复制,不过以干姜易生姜,以人参易芍药,且加少

量桂枝,虽主治大致同,但此偏于寒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附方(二):《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

注解:本方治干呕下利的作用,虽与黄芩加半夏生姜同,但本方有人参,当有心下痞硬。无芍药则腹肌当虚软而不挛急,临证时宜细辨。

按:《伤寒论》的黄芩汤与《外台》黄芩汤名同而药不同,为便于区别,故把《外台》的黄芩汤称之为六物黄芩汤。

【辨证要点】干呕下利而心下痞硬者。

四、三物黄芩汤方

【方剂组成】黄芩10克,苦参10克,生地18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三物均有解热除烦的作用,由于生地的用量独多,故尤宜于有发热心烦之血证。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一):《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与三物黄芩汤。

注解:见小柴胡汤方。

【辨证要点】里热血热见心烦、手足心热者。

五、黄连汤方

【方剂组成】黄连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桂枝6克,人参6克,半夏12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六物黄芩汤以黄连易黄芩而加甘草,故主治亦略同。但黄连尤长于治烦悸,且治腹痛,故治六物黄芩汤证心烦悸甚而腹中痛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注解:胸中有热,指胸中发烦热。胃中有邪气,指胃中有水气。腹中痛,欲呕吐,为热与水气相搏的结果,故以黄连汤主之。

按:本条虽未言下利,但就药物论,治疗呕而下利当亦有验。

【辨证要点】心烦、心下痞满、腹痛、或干呕下利者。

六、黄连阿胶汤方

【方剂组成】黄连12克,黄芩6克,芍药6克,阿胶10克,鸡子黄一枚

【用法】水煎三味,汤成去滓,内胶烊尽,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

【方解】黄连、黄芩除热止烦,芍药、阿胶、鸡子黄养阴补虚,故治虚热而心中烦悸不得眠,或失血,或便脓血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注解:少阴病二三日以上,即常传里,或半表半里,今心中烦不得卧,为内传半表半里的虚热证候,宜以黄连阿胶汤主之。

按:本方不仅治此证,若虚热心烦为目标,可活用于诸失血和久痢便脓血者俱有验。

【辨证要点】虚烦心悸不得眠、手足心热、或下利便脓血者。

【验案】张某,男性,48岁,病历号182577,1965年12月13日初诊。因患肺炎而高烧半月方退,但遗心烦、失眠一月不愈,口苦思饮,手足心热且易汗出,苔黄。舌质红,脉弦细数,证属久热伤阴,致使阳不得入于阴,治以养阴清热,与黄连阿胶汤:黄连10克,黄芩6克,白芍6克,生阿胶烊化10克,鸡子黄一枚

结果:上药服一剂即感心烦减,夜眠好转,三剂诸证竟全解。

七、白头翁汤方

【方剂组成】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10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四物均属苦寒收敛药而有除热烦、止下利等作用,白头翁更能逐血止痛,合以为方,故治热利下重、心烦腹痛等。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注解:因内热而下利、里急后重者,宜白头翁汤主之。

《伤寒论》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注解:热盛则思饮,故下痢而欲饮水者则为热痢可知,宜以白头翁汤主之。

按:由以上所述,则急性肠炎或痢疾,均有应用本方的机会,不过必须详审其为热痢乃可用之。若里急后重,渴欲饮水俱属其候,但后重滞下,宜更加大黄。

【辨证要点】热痢下重、腹痛者。

八、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方剂组成】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10克,甘草、阿胶各6克

【用法】水煎诸药成,去滓内胶烊尽,温服。

【方解】于白头翁汤加益气的甘草,和止血的阿胶,故治白头翁汤证虚乏少气而有血证、或血便、或粘血便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10条: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注解:虚极,即疲乏少气的意思。妇人产后而以病痢。因使其人疲乏少气者,宜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按:凡白头翁汤证,若所下为血便、或粘血便而虚乏少气者,即宜本方主之,并不限于产后虚极。

【辨证要点】白头翁汤证又见血便、粘血便而虚乏少气者。

【验案】张某,女性,31岁,病历号493431,1965年3月10日初诊。诉自前日开始腹泻便红白粘液,日二三次,夜七次,腹痛里急后重,恶心,纳少乏味,发冷溲黄,服西药无效,现孕已七月,有血吸虫病史。苔薄白,舌质红,脉沉细滑数。证属湿热滞下,伤及血分,治以清热凉血,兼以祛湿导滞,与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白头翁10克,黄连5克,黄柏3克,秦皮3克,甘草10克,阿胶10克(烊化)

结果:服二剂后,大便未见脓血,稍带粘液,每日二次,上方增黄连为15克,黄柏

为6克,加茯苓10克,服一剂后腹痛已,大便日二次行仍稀,上方再加焦白术10克,服三剂而诸症愈。

九、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方剂组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各10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干姜、人参理中焦之虚寒,黄连、黄芩解上亢之烦热,故此治上热下寒、呕吐、下利而心下痞硬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注解:本自寒下尤其不可吐下,医者无知而复吐下之。寒格指上热下寒的为证言,即是说,伤寒则上有热,本自寒下则下有寒,再逆之吐下,邪热内陷则上愈热。伤其中气则

下愈寒。若食入口即吐者,宜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按:依据经验,以本方治胸中烦热,吐逆不受食而下利者,确有验。以是可见,本自寒下,当指其人本有旧微溏的一类下寒证甚明。

【辨证要点】胸中烦热、恶心呕吐而大便溏者。

十、半夏泻心汤方

【方剂组成】半夏12克,黄芩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人参10克,黄连

3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半夏、干姜驱饮止呕,黄芩、黄连解痞止利,饮留邪聚均由于胃气的不振,故补之以人参,和之以草枣,此为呕而肠鸣、心下痞硬的主治方。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

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

泻心汤。

注解:见大陷胸汤方证。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10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注解:水因热激故呕而肠鸣;胃虚邪凑故心下痞硬,半夏泻心汤主之。

【辨证要点】上热下寒因见呕而肠鸣,心下痞硬者。

【验案】程某,女性,33岁,病历号37488,1967年3月7日初诊。原有肝炎,近

一月来恶心纳差,心下痞满,腹鸣便溏,舌糜且痛,苔黄,脉细弱。证属上热下寒,治以

苦辛开降,与半夏泻心汤:

半夏12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干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

结果:药服三剂证愈。

十一、甘草泻心汤方

【方剂组成】半夏12克,炙甘草15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干姜10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半夏泻心汤增量缓急安中的甘草,故治半夏泻心汤证,中气较虚而急迫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注解:伤寒或中风,均当汗以解之,而医反下之,虚其里则邪热内陷,因使下利日数十行,以至食物不得消化,水被热激,走于肠中则腹中雷鸣;胃虚邪凑则心下痞硬;水热壅逆则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硬,又误认为病去未尽,而复下之,遂使痞硬益甚,因此心下痞硬并非里实之热结,而是胃中虚客气上逆所致,愈下愈虚,痞亦愈甚,宜以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注解:形色善变,精神不安,有如神灵所作,因谓为狐惑病,此病亦常有烦热,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为虚烦有热;不欲饮食,恶闻食臭为胃虚多湿,其有蚀疮在喉者,即称之为惑;其有蚀疮在阴者,即称之为狐。蚀于喉之上部而语声沙哑者,宜以甘草泻心汤主之。

按:《金匮要略》关于狐惑病的证治,除本条外,还说:“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口又说“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又说“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基于以上的说明,则古人所谓为狐惑病,颇似今之白塞氏综合征。实践证明,甘草泻心汤对于口腔溃疡确有明显疗效。胡老曾治一产后患者,口腔及舌全部烂赤,饮食不入,痛苦万状,与本方一剂,满口红赤均生白膜,即能进粥。三剂后痊愈。临床还常遇久久不愈的顽固重证,以本方加生石膏,或更加生地而多取捷效,并以本方治愈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者一例。胡老讲述道:“说起来亦很有趣,1970年夏刚从河南归来,吕尚清院长告诉我,有一位解放军女同志曾几次来院找我,她说数年前曾患白塞氏综合征,经我治愈,但住意大利后病又复发,因特回国找我诊治。对于西医病名本无所知,乍听之下,不禁愕然,未久患者果然前来,但事隔多年,我已不复记忆。经过一番问答,乃知数年前曾以口腔溃疡来门诊,近在意大利经西医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口腔及前阴俱有蚀疮,与服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另与苦参汤嘱其熏洗下阴,不久均治。”

【辨证要点】半夏泻心汤证中气更虚,或见口舌糜烂、肠鸣腹泄、前后阴溃疡者。

【验案】史某,男性,42岁,住东四六条80号,1965年11月15日初诊。反复发

作口舌溃疡2年,本次发作已半月。舌上舌下皆有巨大溃疡,因疼痛不能吃饭及说话,右胁微疼,大便少微溏,苔黄厚,脉弦滑。证为上热下寒,治以苦辛开降,与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2克,黄芩10克,干姜6克,半夏12克,大枣3枚,黄柏10克,党参10

结果:上药服两剂,舌疼已,进食如常,继调半月诸证消除。

十二、生姜泻心汤方

【方剂组成】生姜12克,炙甘草10克,人参10克,干姜3克,黄芩10克,半夏

12克,黄连3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半夏泻心汤减干姜量,而加大量生姜,故治半夏泻心汤证寒饮较重,呕逆下利较甚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注解:伤寒经过发汗汗出后,伤寒证已解,但又发作胃中不和的证候。噫气即暖气。食臭即伤食的酸臭味,干噫食臭,即所谓消化不良,吞酸嘈杂的意思。胁下有水气,即胃

中有水气。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下利与前甘草泻心汤的为证同,此宜生姜泻心汤主之。

按:人有宿痰,常由新病而诱发,本条所述胃中不和,并不是药有所误,亦是早有的宿病,因新感后又复发作也。又由于本条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的说明,则本方有用于胃

下垂、胃扩张、以及胃酸过多等疾患的机会甚明,并由于腹中雷鸣下利的说明,更可知亦

有应用于胃肠炎机会。总之,一般胃肠疾病,现以上三方证者很多,依证选用之均有良效。

【辨证要点】心下痞满、噫隐食臭、肠鸣下利者。

【验案】彭某,女性,30岁,病历号31221,1965年8月26日初诊。因吃葡萄而患腹泄已三天,每日三次水样便,腹微疼,咽干不思饮,心下痞满,纳差,暖气,腹时胀满

而肠鸣漉漉,四肢乏力,苔白腻,脉弦滑。原本中寒,又值外邪相加,中阳不运,水饮内作,因见肠鸣下利,暖气,纳差等症,与生姜泻心汤;

生姜12克,干姜3克,炙甘草10克,党参10克,半夏12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大枣4枚

结果:上药服一剂,腹泄,腹疼止,服三剂诸证好转。

二黄苦参汤治疗足癣280例

二黄苦参汤治疗足癣280例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方二黄苦参汤治疗不同类型足癣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二黄苦参汤外洗治疗不同类型的足癣。结果:观察病人280例,治愈27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100%,疗效非常满意,现总结汇报如下: 【关键词】足癣;二黄苦参汤;外洗 自2005年以来,笔者用自拟中药方二黄苦参汤外洗治疗足癣,均获满意疗效,现将治疗方法和心得简单介绍如下: 1药物组成及治疗方法 二黄苦参汤:大黄15g公英30g黄柏30g苦参30g 二花30g 白矾10g百部30g 连翘30g 地肤子30g 加减:水泡、糜烂、水肿甚者加防己30g;鳞屑角化重者加瓜蒌30g,并内服当归饮子汤;痒甚者加白鲜皮、川椒各30g。将上药加水适量,煎煮2遍,滤渣后倒入盆中,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浸泡患足,每次40min,下次用要时再煮沸,每日2次,2天1剂,1周为一疗程。当归饮子加适量水煎煮,用大火煮沸,改文火煎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用大火煎20分钟,滤出药液,将两煎药液混合,分两次饭后服完。 2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水疱型以水泡、脓疱干涸,没有新泡再生出为痊愈;水泡、脓疱干涸,有少许再生为好转。水泡型99例,治愈97例,好转2例。糜烂型以浸渍发白,溃烂全部干涸,无渗出,皮肤复原为痊愈;以型以浸渍发白,溃烂全部干涸,无渗出,,皮肤粗糙为好转。糜烂型100例,治愈98例,好转3例。鳞屑角化型以皮肤无脱屑,皲裂,皮肤光滑为痊愈;以皮肤皲裂愈合,但时有脱屑为好转。鳞屑角化型81例,治愈78例,好转3例。本方用于足癣的三种证型:水疱型、糜烂型、鳞屑角化型,共治280,治愈273例。治愈率达97.4%,好转8例占2.6%。 3病案举例 谢某男45岁个体水产老板2006年7月10日前来就诊。患者患足癣3年,时好时坏,冬轻夏重,曾用复方达克宁霜、克霉唑软膏等西药外用,疗效终不满意,随来诊。患者双足趾缝多覆有白色腐皮,有的已露出红色腐烂面,且双足底生有群集或散在水泡,泡壁厚且深,瘙痒疼痛,入夜尤甚,影响行走,心烦,口渴不欲饮,舌红苔薄白,脉弦滑。用二黄苦参汤加白鲜皮30g,川椒30g,三付,水煎外洗6日后复诊。 7月16日病人复诊,糜烂处已大部好转,水泡也大部干涸,偶有再生,红

苦参汤

苦参汤 苦参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苦参50~lOOg 以水100~1500m],煎700g~lOOOm],去滓,熏洗,每日3次。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主治]狐惑病,蚀于前阴以及阴肿、阴痒、疥癞等,可见咽干,舌红苔黄,脉数。 (临证加减) 1.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阴部瘙痒等,本方加黄柏、 龙胆草、当归、蛇床子等水煎,以导湿热于下窍。 2。周身风疹,疥疮,顽癣,麻风等,本方加地黄,地肤子、 赤芍、白藓皮、大风子等,以祛风化湿杀虫。 3。苦参外洗方治疗阴痒:基本方为苦参、白藓皮、蛇床子 各30g,冰片3g,防风15g,荆芥lOg,花椒20g,透骨草35g。 外阴溃烂者加明矾30g;带下多加黄柏20g,乌贼骨30g;伴阴

部痛者加白芷15g。上述药物除冰片外,煎取药液,再人冰片, 趁热熏外阴10—20分钟,待药液稍凉后,徐徐洗涤患处。每日 1剂,早晚各1次。[浙江中医杂志,1986,c7,:sOd] 4.苦参治疗心律失常:用苦参片、苦参碱及苦参注射液治 疗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取得相当疗效,尤其对合并冠心病者较 好。[心脏血管疾病,1976,c2—3,:106] 5。苦参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67例,结果,其中对期前收缩 有效率为62%。LO医药学杂志,1977,c,,:24] 6.苦参治疗皮肤病:将苦参制成100%注射液,每次肌注2 -4ml,并配合苦参片口服,治疗急性与慢性湿疹、阴部湿疹及 皮炎,亦可用于荨麻疹,银屑病等皮肤病,有肯定的止痒及抗过 敏作用.[中草药通讯,1976,tl,:353 7.苦参治疗蓝氏贾弟鞭毛虫病:以25%苦参溶液100—200ml保留灌肠,治疗100例蓝氏贾弟鞭毛虫病,效果良好。[中

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白塞病32例

2011年01月第31卷第1期Jan.2011Vol.31No.1 现代中医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1· 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 外洗治疗白塞病32例 林永 (南江县中医院,四川南江636600) 摘要: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按标准纳入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每次200mL,2次/d。均对照组给予强的松10mg,2次/d,硫唑嘌呤100mg,1次/d,2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部分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改善、减少复发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对白塞病有良好治疗作用。 关键词:白塞病/中医药治疗;甘草泻心汤加味;苦参汤 中图分类号:R275.9R75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0571(2011)01-0021-02 白塞病(BD)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过程。本病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详细描述了狐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为后世诊治该病提供了理论基础。临床中笔者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该病,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将60例B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15 54岁,平均30.2岁;病程15天 30年,平均7.6年。对照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11 58岁,平均29.6岁;病程1个月 30年,平均8.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积分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1989年国际白塞病研究小组制定的国际分类标准[1]。(1)反复口腔溃疡:阿弗他溃疡或疤痕,1年内反复发作≥3次;(2)反复生殖器溃疡:生殖器有阿弗他溃疡,尤其是男性;(3)眼病变:前和(或)后色素膜炎,裂隙灯检查时玻璃体内可见有细胞浸润或视网膜血管炎; (4)皮肤病变:结节红斑样病变、假性毛囊炎、脓性丘疹、痤疮样皮疹(未服糖皮质激素而出现者); (5)针刺反应阳性。凡有反复口腔溃疡并伴其余4项中的2项者,可确诊为本病。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湿热毒结:多见于急性发作期,下肢红斑结节,症见高热,心烦汗出,口舌生疮,灼热疼痛,关节酸痛,胸胁闷胀,口苦咽干,妇女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脉弦滑数。肝肾阴虚:口、眼、外阴部溃疡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低热缠绵,手足心热,头昏目眩,口干咽燥,遗精盗汗,月经不调,腰膝酸软,舌红少津或裂纹舌、光面舌,脉细数。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甘草泻心汤加味,组成:生甘草30g,黄芩25g,人参25g,干姜25g,大枣15g,半夏30g,前阴溃疡者加地肤子,肛门蚀烂加炒槐角,眼部损害加密蒙花、草决明,口腔溃疡外用冰硼散,肝经湿热明显加龙胆草、黄柏、赤小豆,水煎服,1剂/d,每次200mL,2次/d。同时前后阴蚀烂的用苦参汤熏洗,每日2 3次。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0mg,每日2次,硫唑嘌呤100mg每日1次,病情稳定后减量,每两周减5mg,维持量为5mg/d,均2个月为1个疗程。 2.2观察指标及方法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症状体征评分变化和随访4个月时复发次数,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量化评分并结合临床症状的主次自拟结果见表1。 2.3临床疗效标准参考吴之伍制定的疗效标准[3]。临床治愈:经2个月治疗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经2个月治疗临床症状消失70%以上。有效:经2个月治疗临床症状消失30%以上。无效:经2个月治疗临床症状消失30%以下或未减

中药熏蒸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摘要:中药熏蒸疗法是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科技的自然疗法。本文从中药熏蒸疗法的发展历史、治疗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对中药熏蒸疗法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药熏蒸疗法;临床应用;综述 中药熏蒸疗法是依据疾病治疗的需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蒸方剂,利用药物和水沸腾生成的气体熏蒸患者疾患处而达到治疗效果,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近年中药熏蒸疗法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运用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综述如下 1 中药熏蒸疗法的古代应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用椒、姜、桂和酒煮沸熏蒸治疗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等痹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明确提出用中药煎煮后的蒸汽熏蒸治疗疾病,其中有熏蒸洗浴八方,如用韭和酒煮沸熏治伤科病症等。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记载用苦参汤熏洗治疗狐惑病蚀于妇人下部。东汉初年成书的《武威汉代医简》中用燃烧的干羊矢,隔着木板进行热熏来治疗脾胃疾病的记载。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述了用煮黄柏、黄芩熏洗治疗创伤与疡痈症。唐宋时期,熏蒸治疗获得较快发展。有熏蒸阴部、熏蒸足部、熏眼、熏发等方法。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有许多熏蒸疗法,涉及内、外、妇、儿、眼、骨伤诸科。如"治虫齿方"介绍熏法治疗龋齿牙痛。《新唐书?方伎传》记载唐代名医许胤宗用大剂黄芪防风汤熏蒸治疗王太后中风失语,这是医学史上最早记载熏蒸疗法治愈中风失语的医案。《宋史o方伎下》亦有熏蒸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医案。元明清时期熏蒸疗法得到进一步发展。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多处记载运用熏蒸法治疗诸疾。清代吴师机的《理瀹骈文》中记载薰蒸疗法达50多处;《医宗金鉴》中记载用熏蒸法治疗麻风病等。元代《御药院方》记载了皇帝、皇后治疗关节痛、痔疮、阳痿、阴囊肿痛等多种熏蒸药方。在《慈禧光绪医方选仪》中收载慈禧光绪常用熏蒸65首,其中熏身方20首,熏头方16首,熏面方3首,熏眼方15首,熏蒸四肢方7首,坐熏蒸方4首[1,2]。新中国,随着各种熏蒸仪器的发明,中药熏蒸疗法的推广、应用成果极其显著,在骨关节疾病、皮肤病的治疗中疗效尤为突出。 2中药熏蒸疗法的现代临床应用 2.1中药熏蒸疗法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聂俊等运用骨痹i号方进行局部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徐雅鹏等运用补肝益肾活血通络中药局部熏蒸联合施沛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取得良好效果[4]。 类风湿性关节炎:肖敏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熏蒸方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5]。董瑞华等应用熏蒸方药进行全身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后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明显减轻,晨僵和关节功能障碍明显改善[6]。 筋膜炎:刘保朋等通过对116例颈背肌筋膜炎患者给予独活寄生汤内服配合熏蒸方药治疗颈背肌筋膜炎,总有效率98.27%[7]。 腰椎间盘突出症:周玲霞在牵引治疗的基础上加二草二皮汤进行局部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8]。顾赞华等运用熏蒸方药进行局部熏蒸配合中药内服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明显[9]。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章水晶等运用损伤洗剂对相应穴位进行熏蒸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现改良中药熏蒸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痛的长期疗效较好[10]。马振宇等采用局部中药熏蒸(丹参、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各10g,透骨草、伸筋草各15g,乳香、没药、薄荷各8g,细辛5g)结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40例,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 中药熏蒸疗法在骨伤科疾病中应用极其广泛,这主要是因为骨伤科疾病病变部位局限、

加味苦参汤治疗手部湿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录 中文摘要………………………………………………………………………………………IABSTRACT……………………………………………….……………………………………………………………..II前言………………………………………………………………………………………………………..1一、临床资料与方法…………………………………………………………………………~2(一)一般资料………………………………………………………………………………21.病例来源……………………………………………………………………………一22.诊疗标准……………………………………………………………………………..23.分组方法……………………………………………………………………………..3(二)治疗方法………………………………………………………………………………41.中药治疗组…………………………………………………………………………..42.西药治疗组…………………………………………………………………………..43.疗程……………………………………………………………………………………………44.材料来源……………………………………………………………………………..45.观察指标……………………………………………………………………………..46.疗效判定标准…………………………………...……………………………………57.统计学方法……………………………………………………………………………….5二、结果……………………………………………………………………………………….6(一)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皮疹积分、瘙痒积分方面的比较…………………………………………………………………………………………………………………………….6(二)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周、治疗后两周的皮损变化比较……….6(三)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周、治疗后两周的瘙痒程度比较……….6(四)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有效率的比较……………………………………………..7三、分析与讨论………………………………………………………………………………一8(一)立题依据………………………………………………………………………………一81.手部湿疹病因病机的探讨………………………………………………………………….82.中医对瘙痒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经验…………………………………………………103.湿敷治疗法在皮肤病外治中的意义………………………………………………………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