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眼病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眼病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眼病学》

第一章:眼睑病

名词解释:

(1)倒睫:指睫毛向后生长。

乱睫:指睫毛不规则生长

(2)睑内翻: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睑外翻:指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的位置异常,睑结膜常不同程度地暴露在外,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

(3)眼睑闭合不全:指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导致部分眼球暴露,又称兔眼。

(4)上脸下垂:指单眼或双眼的上睑提肌和Mu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5)内眦赘皮:指上睑皮肤向下延伸到内眦部的垂直半月状皱褶。

简答题:

(1)眼睑的组成:

由外向内,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睑结膜层。

(2)睑缘炎的分类及致病菌:

A.鳞屑性睑缘炎:致病菌是卵圆皮屑芽孢菌;

B.溃疡性睑缘炎: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C.眦部睑缘炎:致病菌是莫-阿双杆菌或与维生素B2缺乏有关。

(3)睑内翻的分类:

A.先天性睑内翻

B.痉挛性睑内翻

C.瘢痕性睑内翻

(4)睑外翻的分类

A.瘢痕性睑外翻

B.老年性睑外翻

C.麻痹性睑外翻

论述题:

1.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答:(1)睑腺炎是眼睑腺体的细菌感染,致病菌通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内睑腺炎和外睑腺炎。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早期湿热敷,滴用抗生素眼药水;脓肿未形成时,不能挤压排脓或切开排脓;脓肿形成时,可能自行溃破吸收或可

切开排脓,较大者置引流条。

(2)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管阻塞,分泌物引起的慢性无菌性肉芽肿性炎。青壮年多发,眼睑肿块,无触痛,与肿块对应的睑结膜呈紫红色。可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第二章:泪器病

名词解释:

(1)泪溢: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2)流泪: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出而流出眼睑外。

简答题:

(1)泪液分泌部分组成:泪腺、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睑板腺。

(2)泪液排除部分组成: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3)泪道阻塞或狭窄的常用检查方法有:

A.染料试验:荧光素钠溶液

B.泪道冲洗

C.泪道探通术

D.X线碘油造影

(4)泪道冲洗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A.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

B.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

C.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液体由上、下泪小点反流,为泪总管阻塞;

D.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

E.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自上、下泪小点反流,同时又黏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5)急性泪腺炎、慢性泪囊炎、急性泪囊炎、新生儿泪囊炎的病因及治疗

(讲义P4)

第三章:眼表疾病

名词解释:

(1)眼表:指眼球的表面,包括上下睑缘灰线之间结膜和角膜的全部上皮部分。

(2)干眼: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者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简答题:

(1)泪膜组成:

A.脂质层:睑板腺、ZEIS腺、MOLL腺

B.水样层:泪腺、副泪腺

C.黏液层:结膜杯状细胞

(2)泪膜的生理作用:

A.为角膜提供平滑的光学界面,使视网膜成像更清晰;

B.泪膜的更新和泪液流动可清除外来异物、有毒物质及正常代谢产物;

C.润滑眼表组织,防止上皮损害;

D.为角膜提供氧气及营养成分;

E.眼表免疫防御功能。

(3)干眼的病因和临床分类

病因:脂质层异常,水样层异常,黏液层异常,眼睑异常,角结膜上皮病变,瞬目减少。

临床分类:泪液生成不足型、蒸发过强型。

(3)泪功能检查法

裂隙灯检查、Schirmer试验(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

(讲义P6)

第四章:结膜疾病

名词解释:

(1)结膜:是一连续与眼球间的透明的薄层粘膜,覆盖于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

(2)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

简答题:

(1)结膜组成:睑结膜、球结膜、穹隆部结膜

(2)沙眼的后遗症和并发症:眼睑内翻、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慢性泪囊炎,角膜混浊、血管翳形成,干眼(角结膜干燥)。

(3)沙眼“SAFE”战略:手术矫正倒睫及睑内翻、抗生素治疗、脸部清洁、改善环境。

(4)我国制定的沙眼分期:

I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同时并存,上穹隆结膜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II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残留少许活动性病变。

III期(完全瘢痕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5)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沙眼分期:

沙眼滤泡期: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

沙眼炎症期:弥漫性结膜炎症浸润,血管模糊区>50%;

沙眼瘢痕期:典型的睑结膜瘢痕;

沙眼倒睫期:倒睫或睑内翻;

角膜混浊期:角膜混浊

论述题:

(1)睫状充血和结膜充血的鉴别

(讲义P9)

第五章:角膜病

名词解释:

(1)角膜老年环:是角膜周边部基质内的类脂质沉着,初发时出现在角膜上、下方,逐渐发展成环状。

(2)圆锥角膜:是一直以局限性角膜呈圆锥样突起扩张及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为特征的原发性角膜变性疾病。

简答题:

(1)角膜的分层:从前到后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2)角膜炎的临床病理过程:浸润期、溃疡期、瘢痕期。

论述题:

(1)细菌、真菌和病毒性角膜炎的鉴别

(讲义P20)

第七章:晶状体病

名词解释:

(1)先天性白内障:指出生前后就已存在或出生后逐渐发展的、由先天遗传或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晶状体混浊。

(2)并发性白内障:由眼部的炎症或退行性病变所造成的晶状体营养障碍或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晶状体混浊。

简答题:

(1)白内障分类

A、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囊膜下性白内障;

B、先天性白内障

C、外伤性白内障:挫伤性白内障、穿通伤性白内障、电击性白内障、辐射性白内障;

D、代谢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半乳糖性白内障、手足搐搦性白内障、Wilson 病(肝豆状核变性);

E、并发性白内障

F、后发性白内障

G、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2)皮质性白内障临床分期: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3)白内障手术常用方法:(讲义P26)

第八章:青光眼

名词解释:

(1)青光眼:指眼压超过眼球内组织,特别是视网膜和视神经所能承受的程度,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一组临床疾病。

(2)眼压(IOP):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正常眼压的生理作用:保持眼球固有形态、恒定角膜曲率、保证眼内液体正常循环以及维持屈光间质的透明性。

(3)房水:是眼内的透明液体,充满前房和后房。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眼压,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保持眼部结构的完整性和光学透明性。

简答题:

(1)房水的循环途径

房水自睫状体生成--后房--前房--小梁网--Schlemm管--巩膜内集合管--睫状前静脉

论述题:

(1)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结膜炎的鉴别诊断(讲义P33)

第九章:葡萄膜病

名词解释:

(1)葡萄膜炎:指发生于葡萄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

(2)角膜沉积物(KP):炎症细胞或色素等沉积于角膜后表面。

(3)Behcet白塞氏病:是一种以复发性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多形性皮肤损害、生殖器溃疡等为特征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自身炎症性疾病。

(4)Vogt-小柳原田病: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累计全身多个系统的炎症性疾病。

(5)交感性眼炎:发生于单侧眼球穿通伤或内眼术后的一种双眼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简单题:

(1)葡萄膜组成及生理功能

组成: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辅助功能:虹膜组织内的括约肌和开大肌调节瞳孔的大小,保证了进入眼内光线的调控;睫状肌是调节功能的最主要参与者之一;脉络膜的色素则起着遮光暗房的作用。

(2)葡萄膜炎根据解剖位置分类: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

(3)前葡萄膜炎分类: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前部睫状体炎。

(4)白塞氏病的诊断标准

A.复发性口腔溃疡(一年复发3次以上);

B.以下四项中出现两项:复发性生殖器溃疡、眼部损害、皮肤损害、皮肤过敏反应实验阳性。

(5)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和分期

临床表现: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耳鸣、脱发、毛发变白和白癜风等改变。

分期:前驱期、后葡萄膜炎期、前葡萄膜炎期、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

第十章:玻璃体疾病

名词解释:

(1)飞蚊症: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形态不一,对视力的影响因混浊部位和程度而异。

简答题:

(1)玻璃体的功能

A.对眼球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B.保持玻璃体腔高度透明;

C.对晶状体和视网膜等周围组织的支持和减震作用;

D.代谢作用;

E.屏障作用。

第十一章:视网膜疾病

名词解释:

(1)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积聚液体而发生分离。

简答题:

(1)视网膜组织分层:从外向内,色素上皮层、视杆视锥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2)我国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

(教材P135)

(3)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性分级标准

(教材P135)

(4)视网膜脱离分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5)视网膜血液循环障碍与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病变:

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渗出、视网膜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

第十二章:视神经和视路病变

名词解释:

(1)视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至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的整个视觉传导通路。(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皮质视觉中枢)

(2)视野: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反映周边视力。

中心视野:距注视点30°以内的视野范围;

周边视野:距注视点30°以外的视野范围。

(3)正常视野:上方55°,下方70°,鼻侧60°,颞侧90°。

第十三章:斜视与弱视

名词解释:

(1)斜视: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

(2)隐斜视:双眼在分离情况下,融合功能被打破而出现偏斜,除去遮盖融合功能恢复。

(3)弱视:在视觉发育早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同龄人,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简答题:

(1)六条眼外肌的主要作用

上直肌:使眼球上转、内转和内旋。

下直肌:使眼球下转、内转和外旋。

外直肌:使眼球单纯外转。

内直肌:使眼球单纯内转。

上斜肌:使眼球内旋、下转和外转。

下斜肌:使眼球外旋、上转和内转。

第十七章:眼外伤

名词解释:

(1)眼外伤: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引起眼球或附属器的结构和功能损害。

管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的过程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术,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简答题 简述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追求组织使命的实践活动 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2)根据管理者所负责的领域差异,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配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名词解释 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柔性组织柔性组织是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时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 简答题 简述企业环境的构成 企业环境由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环境构成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 核心的精神层中间的行为层外在的形象层 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 积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 消极功能:组织变革的障碍文化多样化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试述企业环境的新变化 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 试述企业如何管理环境 (1)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观念 (2)选择合适的环境管理分析方法 (3)遵循科学的环境管理程序 (4)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试述企业管理环境的一般方法 广告舆论联合或联盟制定战略 第三章 名词解释 程序化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德尔菲法这是一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方法,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对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 简答题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征(1)决策要有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存在决策 (2)决策方案要考虑可行性 (3) 决策的关键和实质是比较和选择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 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 量特征。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 响统计质量。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优点:所获资料 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特点:随机性、推断性。优点: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 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 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如气象调查。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④用来检验总体特征的某些假设,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抽样调 查的组织形式: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优点:节省人力、物力,既可搜集统计资料,又可分析 研究问题。缺点:资料不齐全,缺乏代表性。主要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不足(获取其它统计调 查方法不能得到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统计报表;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2.进行估算某些 指标数值。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优点: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缺点: 资料受重点单位影响大,资料一般不齐全。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需要的工作过程。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 的重要阶段,它是实现从个体单位标志值过渡到总体数量特征值的必经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前 提。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有时也称绝对数。是用来说明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的总量。它包括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相联系指标的比值。作分母的指标为基数,分子为表数。通过相对指标可反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比关系。一般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种类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一般有两种分类:静态 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操作系统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多道批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 P 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2)分时系统:分时系统用于满足用户需求,使用户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还有共享主机与便于用户上机。 (3)实时系统: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4)实时调度:为了满足实时系统对实时进程或任务的调度。(5)设备独立性: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6)系统调用:P261 (7)共享存储器系统:相互通信的进程共享某些数据结构和共享存储区,进程之间能够通过这些空间进行通信。 (8)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9)线程:将进程的两个属性分开,由操作系统分开处理。 (10)调度算法:根据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所规定的资源分配算法。 (11)局部性原理:程序在执行时将呈现出局部性规律,即在一较短时间内,程序的执行仅局限与某个部分;相应地,他所访问的存储空间也局限于某个区域。(12)SPOOLING技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脱机输入、输出功能。此时的外围操作与CPU对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我们把这种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外围操作称为SPOOLing。 (13)图形用户界面:P273 (14)程序并发执行:程序彼此互不依赖,则程序间可以并发执行。

(15)进程同步:是对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进行协调,以使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的共享资源和相互合作,从而使程序的执行具有可再现性。 (16)信号量机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进程同步机制。 (17)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为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他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18)可重入代码:又称为纯代码,是一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代码。(19)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其逻辑容量由内存容量和外存容量之和所决定,其运行速度接近于内存速度,而每位的成本却又接近于外存。 (20)Shell重定向命令:Shell向用户提供了这种用于改变输入、输出设备的手段,此即标准输入与标准输出的重新定向。 (21)内中断:P179 (22)管道通信系统:P66 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是利用“管道”进行通信的系统,称为管道通信系统。 所谓“管道”是指用于连接一个读进程和一个写进程,以实现它们之间通信的一个共享文件。 (23)哈希算法:利用哈希快速查找的优点,以及空闲分区在可利用空间表中的分布规律,建立哈希函数,以实现最佳分配策略。

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护理学一)

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护理学一) 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护理学一) 2010-06-27 17:131. 生命体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又是护士评估病人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 2. 发热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3. 弛张热体温在39C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在1C 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4. 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高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间歇脉。 5. 绌脉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细数,极不规则,听诊时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6. 间断呼吸表现为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其特点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断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周而复始。是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的表现,多在呼吸停止前出现。 7. 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异常。病人自感空气不足,胸闷,呼吸费力,不能平卧;并有烦躁,张口耸肩,口唇、指甲紫绀,鼻翼扇动等体征。 8.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9. 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脉压。正常值为4?5.3kPa 10. 高血压收缩压达到21.3kPa 或以上,和(或)舒张压在 12.6kPa或以上。 1. 休息是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并使精力恢复。 2. 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是由不同时相组成的一种休息形式。 3. 异相睡眠是睡眠的一种状态,其脑电图是去同步的低振幅脑波,又称去同步睡眠。表现为肌张力进一步降低,处于完全松弛状态,但眼肌例外,出现快速的眼球转动故又称快动眼睡眠。 5. 失眠是睡眠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和早醒。 6. 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期间发生自我限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潜在性致死性疾病。 7. 冷热疗法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或扩张,从而机体各系统的体液循环和信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还可使患者感觉舒适、情绪稳定。 1. 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由专人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 2. 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 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 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 业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 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方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6、建设性冲突(P175): 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等。 17、定规维度(P195): 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明晰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18、管理幅度(P146): 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9、组织文化(P177):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护理学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总)

《护理学导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2. 病人角色行为缺如 3. 亚文化 4. 悲哀 5. 工作疲惫感 6. 医疗事故 二、单项选择题 1. 以工作任务及活动为中心进行岗位分工的一种集权式的护理方式是指:()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小组护理 D.责任制护理 2. 护理计划中目标的制定应该是() A.从病人出发且可以测量 B.以护士为中心C.标准要高 D.由护士决定,不考虑病人的意见 3. 综合护理出现在护理理念的() A.禁欲主义阶段 B.浪漫主义阶段C.实用主义阶段 D.人本存在主义阶段 4. 满足病人自尊的需要,下列方法中最恰当的是 ( )A.人院介绍及健康教育 B.提 供良好的住院环境C.关心、重视病人的特性及个人习惯 D.过硬的护理技术 5. 一位患者有强迫性的人格, 根据佛罗依德的观点, 其性心理发展障碍主要在:( ) A.口欲期 B.肛欲期 C.性蕾期 D.潜伏期 6. 临终关怀所关注的是( ) A.生存质量 B.药物治疗 C.延长生命 D.手术治疗 7. 保健教育过程模式是由谁提出的() A.霍克巴姆B.格林及克鲁特 C.潘德D.贝克 8.某人为了实现当一名作家的梦想而坚持勤学苦练,体现了希望的( ) A.行为特征 B.依附特征 C.认知特征 D.情景特征 9. 沟通交流的最高层次是:() A.事务性沟通 B.分享性沟通 C.共鸣性沟通 D.情感性沟通 10. 指导过度肥胖的人群合理安排饮食属于() A.临床前期预防 B.一级预防 C.二级预防 D.三级预防 三、多项选择题 1. 发生医疗事故后,责任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赔偿责任 E.违宪责任 2. 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有:() A.名称 B.症状 C.诊断依据 D.相关因素 E.定义 3.引起文化休克的原因包括( ) A.悲观失望 B. 孤独 C.恐惧 D.焦虑 E. 信仰不同 4.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A.人 B.环境 C.文化 D.护理 E.健康 5.ROY 认为,刺激分为:() A.表面刺激 B.主要刺激 C.内在刺激 D.相关刺激 E.固有刺激 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适应反应都力图最大限度的维持机体的内稳态B.适应是一种被动的动态过程C.适应是有限度的D.适应能力因人而异E.个体在适应过程中会丧失自己的个性及行为特征 四、简答题(每题 6分,共24分) 1.简述心理防卫机转的特点及意义。 2. 简要回答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人格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点。 3. 病人角色的特点是什么? 4. 简要介绍健康信念模式。 五、论述题(其余每题10分,共30分) 1. 举例说明护理程序的基本过程。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

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 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 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 :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 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 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并连续2 年或2 年以上, 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 ,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 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急救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EMSS 院外急救 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 生存链(参照2010年指南) 急救半径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城区急救半径应≤5KM。 分诊 SOAP公式 PQRST公式 动态评估 CVP 生理无效腔 BE MODS SIRS 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ALF ARDS 心源性休克 首剂综合征 SCA BLS CPCR ACLS 休克 中毒 毒物 中毒后反跳 中间型综合征 迟发型多发性神经病 中毒后迟发脑病 中暑(heat injury) 淹溺(drowning) 触电 热衰竭 热痉挛 热射病 创伤 多发伤

多处伤 复合伤 联合伤 二、简答题 1、院外急救的特点有哪些? 2、简述院外急救的原则。 3、在院外救护中,如何进行现场评估? 4、紧急呼救120应注意些什么? 5、现场救护如何根据病员的伤情进行分类标记? 6、现场救护中的转运护理应注意什么问题? 7、何谓院外救护的生存链? 8、急诊分诊有哪些技巧? 9、急诊护士如何对入诊患者进行分诊及病情分类? 10、何谓急诊的快速评估和动态评估? 11、ICU能够收治的病患有哪几类? 12、MODS在发病中具有哪些特点? 13、MODS 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14、如何处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15、简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护原则。 16、简述急性肝衰竭的救护原则。 17、简述急性肾衰竭的救护原则。 18、MODS的护理重点在哪几个方面? 19、心脏停搏的病人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导致患者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哪些? 20、简述CPCR的不同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抢救重点。 21、BLS阶段复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2、应用人工复苏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应用心电监护仪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23、电除颤时应注意什么?人工气道如何进行气道管理? 24、CPCR用药的途径有哪些?常用复苏药物有哪些? 25、机械通气设置参数一般有哪几项? 26、患者出现休克,护士应进行哪些方面的临床观察? 27、简述休克的救治原则。 28、休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9、休克按病因分类,有哪些类型? 30、简述急性心梗的紧急处理措施。 31、如何对昏迷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32、对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硝普钠时候应注意什么/ 33、什么是急腹症处理的五禁四抗原则? 34、简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措施。 35、简述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 36、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进行紧急救护? 37、如何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紧急救护? 38、简述中毒患者洗胃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精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