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浅谈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艺术

模板-浅谈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艺术
模板-浅谈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艺术

浅谈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艺术

这一个学期的中国戏剧课让我们对二十世纪的中国戏剧有

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勃兰兑斯所说,每个文学艺术家的创作、每部作品都是从“一张无穷无尽的网上剪下的一小块”,因此,20世纪中国所有戏剧作品,以及这些作品所达到的所

有成就,都不能离开这个世纪戏剧发展史这个背景。只有从这个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的历程出发,我们才能找到理解这些作品的精神钥匙。(转载请注明来自:香当网/)

纵观20世纪戏剧发展历史,时盛时衰,波澜起伏,具有无比丰富的内容和真正的戏剧性。而如此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注定要给这个世纪的戏剧创作带来复杂的影响,使这个世纪的戏剧创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复杂的面貌。在很多场合,艺术的魅力正在于其中内涵的复杂性,穿过20世纪戏剧

创作表面的层层迷雾,拂去遮掩在这个世纪戏剧发展之上的诸多艺术之外的面纱,我们才能够发现本世纪在戏剧创作领域所取得的真正成就,以及通过这些成就体现出的对中国戏剧史整体上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一些特殊时期。从20世纪后

半叶开始,我们可以看到政治事件与戏剧发展的关系陡然变得非常密切,1976年粉碎“四人帮”也给戏剧带来非常明显的

影响。“文革”之后,传统戏剧作品的重新上演与反思现实生活的创作是同时出现的,它们从两个方向表现出在“样板戏”垄断时代之后,人们对更丰富多彩的戏剧创作的渴望;尤其因为这种渴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强行抑止了,一旦这种强权不复存在,人们内心深处久受压抑的情感需求也就必然以报复性的力度爆发出来。

当然所有人在讨论中国戏剧发展历程时,都不会忘记20

世纪也是一个开放的世纪,随着资讯的发达,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面临着愈来愈频繁和剧烈的互相冲突,在这样的冲突过程中,各国文化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促使那些原本封闭在某个特定文化圈内自行发展的文化艺术样式日益趋于开放,使20世纪的中国戏剧无论是表现样式和题材选择,还是表演

手法、演员妆扮和舞台美术,都无不显示出外来影响的作用;同时,它也让中国戏剧愈来愈清醒地意识到自身所拥有的美学特征,为它进一步探索给外在世界的戏剧以影响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中国戏剧独立发展的这一轨迹,是从19世纪末叶开始第一次受到来自西方的文学艺术形式真正强有力的挑战的。经历此后数十年的冲突、受容与消化,包括西方戏剧在内的西方艺术终于对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戏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戏剧终于呈现出它在表现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的张力,以及开放的可能性。

话剧的引进与发展,应该是本世纪中国戏剧从整体

上走向开放最重要、也最明显的表征。话剧引进与发展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为中国戏剧增添某个剧种这样的层面。事实上,与其说话剧的引进为中国戏剧增添了一个新剧种,不如说它为中国戏剧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戏剧表现的可能性。话剧的引进以及影响,最核心之处就在于它带来了一种以写实手法追求舞台真实幻觉为中心的戏剧观念,这种戏剧观念的影响甚至强大到这种程度,它足以使整个戏剧界都奉它为指南,并且依从着这种观念通过一系列的途径改造中国传统的曲剧。

这里讲一讲课上看过的一部电影,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

编的《茶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的新血液。

《茶馆》是中国话剧艺术的经典,老舍编剧,焦菊隐等

导演。茶馆的历史变迁和掌柜王利发的命运,以及环绕着茶馆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折射出时代的动荡和社会的黑暗:这是必须埋葬的时代和社会。这一话剧历史跨度长,人物多。“茶馆”对于全剧来说,不仅是一个环境,也是一个象征,一个具有诗意的象征。茶馆的三次历史变迁,征兆着历史,也征兆着历史必然被埋葬的命运。导演要打破幻觉,打破现实主义的自然生活形态,把生活升华为诗。如第一幕,那么多人物上场,他特别加上一个卖福音书的角色。由于他的走动,使全场形成一种韵律,一个画卷,加上**街头叫卖的声响,犹如一首“交响诗”。这些诗化了的场面、音响和节奏,就是从中国戏曲的剧诗精神中得到启示运用到话剧中来的。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片生活”,而是经过高度典型化、高度美化的“戏”。《茶馆》中所有人物,特别是王利发、庞太监、松二爷等,他们的一笑一颦,举手投足,他们的台词,都非生活中的自然形态,而是经过提炼的,更艺术化、更美的表演,是在“演戏”。这也是诗化了的表演,由此体现了话剧的民族特色。

凡是看过《茶馆》的人,不论时间过去二十年、三十年,还是五十年,大概都不会忘却剧终时那三位老人撒纸钱祭奠自己的悲凉凄楚的场面,它抹不掉地储存在记忆里,有时还会在大脑荧屏上闪现。这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神来之笔,是不可多得的戏剧高招。这三个老人分别是王利发、常四爷和**仲义。王利发是剧中一号人物,裕泰茶馆的掌柜,他不仅从父亲那里接过茶馆,连为人处世的那一套也全都继承下来。可以这

样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既是聊天议事的地方,又是是非祸害多发的场所。王利发奉行“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的人生信条;茶馆里贴着.. “莫谈国事”的纸条,为的也是在于

茶馆和顾主不出“大岔子”,彼此求个平安。王利发经营茶馆用尽心机,他说:“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在第二幕里,他也会一两句“All

right”“Yes”赶赶时髦;在第三幕,他聘用女招待的主意连他儿子也惊讶不已,说明他比年轻人的观念还超前。这么一个.. 做了一辈子顺民、不忘改良的老板,最后连他自己都不

明白这世界“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其实为他找答案是不难的。这是因为社会越来越黑暗,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整个京城的大茶馆只剩下裕泰一家了,而宪兵司令部某处长还不放过它,将裕泰一分不花地占了去,来个..大改良。不但王利发的茶馆被人霸占,而且封建余孽的残余势力和国民党特务的恶势力一起压将过来,栽赃陷一害,他只得遣散家人,独身应对,眼看落到这步田地,自然活不成了。

常四爷是旗人,是裕泰茶馆的老主顾,他性格耿直、刚强,有正义感和爱国心。他见善扑营当差的逞强,便教训他“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他心地善良,见卖小妞的母女俩因挨饿进茶馆来,别人轰她们出去,他却买两碗烂肉面给她们吃,还感叹“大清国要完”!他就这么说了一句,被在场的暗

探捉了去,后从牢里出来当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大清国真的完了。之后,他挑担卖菜,年纪一大靠卖花生米度日。他

的一个老友饿死无钱下葬,是他化缘弄来一口薄棺材。他联想到自己身后事,“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呢。”

**仲义是王利发的房东,主张实业救国,由“阔少”成了维新的资本家,可40年的心血,他自己也不知怎么成了“逆产.”。于是,仓库被偷光,机器被政府拆了当碎铜烂铁卖了,他只捡回一个小零件和一支签过支票写过计划书的钢笔,把这两件东西交给王掌柜,叫他跟来喝茶的人当个笑话谈谈:“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这是他伤心之极的气话反话,是他对在全世界都找不到的这种“咱们的政府”的控诉!三个老人中数当年的阔少老得不像样子,衣服也破旧不堪。他为了送这两件小东西,也进茶馆找王利发来了。于是,三个老人在一起互诉辛酸往事,欲哭无泪,只得“哈哈”苦笑。当常四爷从筐中拿出纸钱来,说给自己预备下点时,**仲义即说,“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王利发叫常四爷“照老年间出

殡的规矩,喊喊!”常四爷边撒边喊道:“四角儿的跟夫,本

家赏钱一百二十吊!”**、王二人同声回应着,也一把把地抓

起纸钱撒向天空。然后,三人互道“再见”,依依惜别。王利发最后看了一眼自己一辈子苦心经营的茶馆,便上吊自尽了!

祭奠自己撒纸钱,是三位老人为自己身前举行葬礼。人

还活着就祭奠自己,可谓滑稽荒诞,是喜剧性的,但这种自嘲自怨、自慰自恤的“生祭”场面,却又是悲剧性的。老舍先生不愧为戏剧大师,他运用正剧体裁的悲喜交融的手法,尤其是

着重表现黑暗时代绝望的人们的悲剧性遭际与结局。所以,《茶馆》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气氛和艺术魅力。

纵观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有过坎坷,有过变迁,但始终都在吸收新鲜的血液,挖掘古典美,融合为别具风格的艺术。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历程尽管非常曲折,但是由于它背负悠久的历史传统,更兼沉淀着天才戏剧家们不懈的努力,仍然留下了诸多辉煌篇章,为中国文学宝库、为人类文明贡献了大量不朽的经典作品。在这些杰出作品的背后,自然还蕴含了一些闪光的名字。同时,20世纪中国戏剧曲折的发展历程,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刻反思的复杂问题,这对于中国戏剧乃至中国文学艺术诸领域在21世纪的发展,对中国的现当代戏剧乃至整个现当代文学研究,都会显得愈来愈迫切和急需。我想,作为一个戏剧爱好者,也应该多关注戏剧发展,多回顾,多反思。

浅谈戏剧舞台艺术

浅谈戏剧舞台艺术 戏剧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戏剧艺术是活人当众演给活人看的综合艺术,有着电影、电视无法拥有的独特魅力。尤其在影视艺术出现之前,它一直是人类文化生活中最有群众性和吸引力的重要艺术门类。它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社会道德面貌,以及政治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是否具有戏剧艺术鉴赏力,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虽然是编导专业的学生,但对戏剧戏曲的了解仅仅止于课堂之上,在亲眼见到大四学长学姐的毕业汇报演出之前,我所观看的戏剧都是来自于媒体,并且对戏剧不怎么喜欢,但是真正坐在台下观看过一场表演后,我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时的我才感受到戏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那是从媒体上观看戏剧时所感受不到的奇妙感觉。从那一刻起,我喜欢上了戏剧。下面由我发表一下自己对戏剧的浅薄的理解。 戏剧是演员扮演角色,是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戏剧一般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古代民族、民间的歌舞、技艺演变而来的。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构成了戏剧的特有艺术形式。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演员和布景再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教育和审美的目的。 戏剧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戏剧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体现。戏剧是受时间与空间制约的,音乐是时间艺术,美术是空间艺术,而舞美是时间艺术

和空间艺术的结合体。它通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装置及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来美化舞台空间,营造并渲染所需要的艺术氛围,把各类表演艺术衬托的更为美,更具生命力。若说表演是艺术“红花”,舞台就是“绿叶”,红花虽美,还需绿叶陪衬。 戏剧中舞台设计的空灵性和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令我惊奇的,一部戏剧,通过舞美的设计就可以横跨时间和地点。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用一个空空的物理空间表示无限丰富的审美空间。常见的一桌二椅的舞台设计本身并不体现戏剧行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历史氛围、文化特色,不提供行动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在演员上场之前,这个空间不表示任何地方;但随着演员的表演却又可以表示剧情需要的任何一个审美空间。写实话剧大多采用闭幕的方式,用幕间歇表示时间的流逝,以布景的改变表示空间的转移。戏曲由于采用空灵的舞台设计,不表示任何固定地点和时间,所以戏曲的时空转换从来就不是问题。在我所观看的戏剧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暗恋桃花源(台版)》中,舞台上仅仅靠着一座秋千和一座老式的路灯这两件道具,再配合着灯光的照射和男女主人公的服装,在女主人公的优美歌声中,观众一下子就被带到了几十年前的老上海,这便是舞台设计的空灵性和时空转换的自由性的体现,也是戏剧中奇特的地方。而想要表现这两点,横跨时间和地点,则是与舞美的设计是分不开的。 舞台美术(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舞台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它涉及到许多艺术门类,以其独有的特性区别于一般美术的规律。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教学文案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通过选修本门课程,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通过老师对戏曲的讲解,我更好地提高了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纵观戏曲的历史,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很繁盛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平民百姓到官宦之家都喜欢,而且很多人都懂。戏曲从诞生起就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很广

泛的民间性的特点。戏曲虽然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表现的也多是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但是却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戏剧里蕴涵着传统的价值评判,传递着一个时代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又拥有中国独特的表演体系。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来源和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有着我们传统血脉的根本,是一种文化的源。因此,欣赏戏曲,更多的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也说明了戏剧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戏剧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戏剧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中国戏曲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并且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我

演出经纪人资格证舞台艺术考试整理

第一节音乐的社会功能 认识、教育、审美、实用功能(选择题六选四) 第二节音乐的载体 第一部分. 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四类型: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题库) 民间音乐五类:歌曲、歌舞、说唱、戏曲、器乐。 民间歌曲题材 1.汉族民歌三类:号子、山歌、小调。(多选) 山歌类型:信天游、山区、花儿、客家山歌、西南山歌 2.少数民族民歌 例题: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民歌类型及特点: 1)蒙古族的长调 2 )藏族的箭歌 3)朝鲜族的抒情谣 4)苗族的飞歌 民间器乐(常考,记住曲目和描述) 1江南丝竹。江苏浙江安徽。八大名曲:《行街》、《四合如意》、《三六》等 2广东音乐。流行于珠江三角洲。《步步高》,《平湖秋月》,《雨打芭蕉》、《赛龙夺锦》 3山东鼓吹。唢呐、管子、笛子。红白喜事。 4十番锣鼓。无锡,苏州、宜兴。荤锣鼓、素锣鼓。 文人音乐 文人音乐包括古琴和词调音乐。 古琴代表:流水,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广陵散,潇湘水云。 第二部分西方音乐 一、歌剧 歌剧的特点: 1综合性艺术体裁 2结构很丰富。包含器乐声乐。声乐中包括独唱重唱合唱。 3独唱构成包括:宣叙和咏叹调。 4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佛罗伦萨。 二、音乐剧(必考,超级超级超级重点!!!主要指后面的曲目!) 1是集音乐舞蹈戏剧一体的现代舞台剧。 2把传统歌剧、轻歌剧现代流行音乐整合在一起。 3往往具有强烈的都市都市的时代气息。 4鲜明通俗性。(常见题型:以下对歌剧描述错误的是?题库中的错误项是:现代都市时代气息)三、清唱剧

没有舞台布景,没有服装和表演动作。 四、交响曲 管弦乐队的建制,近代管弦乐队队组成。(常考,题库单选) 1弦乐组 2木管组 3铜管组 4打击乐器组 五、室内乐 定义:每个乐器担任独立声部。 室内乐常规形式。 固定组合:(常考,只能全部记住!) 1.弦乐四重奏。两把小提琴,一中,一大。 2.弦乐三重奏。两小一大,或者大中小各一。 3.弦乐五重奏。两把小提琴,两把中,一把大。而偶尔也有用两把大。4.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 5.钢琴四重奏。在钢三基础上加一个中提琴。 6.钢琴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加一个钢琴。 题库题型为:钢琴三重奏包括? 其他一堆的分类(忽略不计) 第三节中国音乐名家名曲 第一部分传统名曲(建议做成小卡片随身带) 一.古典歌曲 阳关三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整体风格古朴深沉。后段激越。 扬州慢。南宋词人。扬州遭金兵入侵。 满江红。宋名将岳飞。悲壮色彩。音调深沉稳健。 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健豪放。 题库:以下古典歌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二.民间歌曲(记住地区) 小白菜河北 绣荷包山西 兰花花陕北 走西口山西陕西内蒙 康定情歌西南地区。 小河淌水云南弥渡山歌 孟姜女全国 茉莉花江苏河北(常考)《图兰朵》 凤阳花鼓安徽 嘎达梅林蒙古族长调叙事。 三.民族器乐独奏(常考,要记住曲目对应的乐器!) 古琴:梅花三弄(重点)、流水、广陵散、潇湘水云 梆笛:喜相逢。原为内蒙民间乐曲。

浅谈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浅谈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内容摘要: 自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更加肆意疯狂.他们通过经济的掠夺,使我国的封建经济制度受到严重的破坏解体.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操纵与控制.致使我国逐步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统治的日趋崩溃,失去了对文学艺术的控制,近代再没有皇家出面组织美术活动.然而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并不麻木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百余年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进行反抗斗争.伴随着时间的脚步,取得了不断的胜利.在孙中山领导的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资产阶级新民主革命给美术带了新生机,是过去为封建社会及其统治阶级服务的美术,改变成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美术。中国革命促使美术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时代的要求来看,近代中国画虽然受到压制和排斥,但是在广泛吸收、借鉴传统中国画及多方面艺术影响的同时,它依然按照自身的艺术规律有生命的发展着。 关键词:传统中国画山水画花鸟画近现代中国画海派吴昌硕齐白石 正文: 在中国古代称绘画或为丹青或为水墨。自从西洋画大量传入后,才对应出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名称“中国画”。受外来艺术的冲击,中国画坛传统绘画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发生了变化,逐步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作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在建立农民革命政权,提出反对封建政治纲领的同时,对于文化艺术也很重视。一方面取缔、改造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雕塑、绘画、打倒“圣人”孔丘的偶像,反对描绘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及仙佛鬼怪的人物画。另一方面,重视民间美术的宣传作用和组织管理,设有专业的机构,将民间画工、画师以及手工艺人组织起来,进行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石刻等制作。现存太平天国的美术作品尤以壁画为多,浙江绍兴、金华、安徽绩溪、江苏苏州、江宁、宜兴和南京等地有这一时期的壁画遗存。较多表现的是富有装饰意味、喜庆吉祥的花鸟和山水。伴随着历史的推演,中国近现代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革,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又也要求中国画适应新的审美需要,在文化知识界展开了对传统绘画的分析批判。 传统的中国画充分表露画家对当代生活的兴趣,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肖像画得到了重视,提出了“悟对通神”“览之若面”的要求,事实上这是士大夫阶层要求自我表现的一种反映,也从而使山水画和花鸟画得到了发展。花鸟画的发展要晚于山水画。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的玄思想盛行以及玄学之士标榜隐逸有关。在这一时期并未出现独立的山水作品,只是山水多作人物的背景和环境的衬托,较为古拙。由于题材表现技巧的不断丰富,渐渐的使山水画不但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而且形成风格炯异的两种流派。展子虔、李思训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而细密,赋色工致浓丽,开创了金碧山水一派;而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王维以诗人画创“破墨”山水,抒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致,创“泼墨”之法;张璪的一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从一个侧面道出一个艺术家对山水画的创作的追求与理解,等等。在盛唐之时,山水画启立门户,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我对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看法

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一、中国戏曲的简介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着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二、中国戏曲的特点与赏析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这种特点也决定了我们对中国戏曲的赏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和欣赏角度,所以戏曲的赏析也很难有

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也说明了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对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三、戏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今天,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的音乐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戏曲是否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如何能真正地被80后90后乃至世界所接受 首先,戏曲的发展需要有一批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敢于尝试艺术创作新路的、有才华同时热爱戏曲事业的创作人员来提供优秀的戏曲剧目和演出剧本。只有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给戏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 其次,戏曲的发展和一批对艺术不懈追求的舞台表演者也密不可分。没有一批拥有观众群的戏曲艺术家,戏曲的发展和创新也无从谈

徐渭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浅谈徐渭写意画的艺术成就 【摘要】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有我与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实是相统一的。只有有意识地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将这门解衣磅礴的艺术发扬光大。大写意画;有我;无我从本质上讲,中国画都是写意的,所谓意,即主体心中感受到的外物的精神和形象。历代画家中,最能充分发挥写意精神的代表人物是徐渭。由于他历经坎坷人生,加上天资过人,令他具备独特的艺术气质。在中晚明日渐成熟的大写意语言和审美体系中,徐渭把笔墨表情状物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他以书入画,特别以狂草的笔法入画,走笔如飞,纵情挥洒,用大块的水墨与线相结合,泼墨酣畅,千变万化,使画面浑然一体,达到迹简意远,超然象外的境界。徐渭激情奔放,虽狂怪有理,却放而能收,控制自如,把写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徐渭大写意巅峰 【正文】 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青藤,是我国十六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史上都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的大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如郑板桥说:“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艺,所以不谋而合。”又有诗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还刻了一颗“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可见其对徐文长的崇拜。 现代写意画大家齐白石亦曾说:“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还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衷肠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见,齐白石对徐文长亦深情怀敬意。 自然徐文长所以那样地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纪念,恐怕是由于他不仅有杰出的成就,而且有高尚的品格——傲骨铮铮,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敢于同邪恶作斗争和反抗外寇侵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徐文长从小跟陈鹤学画,奠定了他绘画风格的基础。陈鹤字鸣野,号九皋,别号海樵山人,出身于绍兴世袭百户的军官家庭,因少年病弱,辞去世袭军职,在绍兴怪山修建飞来山房和息柯亭,广交宾客,他擅长写意花鸟画,善制散曲,为绍兴文坛的盟主。徐文长自幼爱好绘画、戏曲,可以说是深受了他的影响的。 陈鹤的墨迹已难看到,据与他同时代一些人的记载,说他作画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如姜二酉撰的《陈鹤传》中说:“慕山人者,每候山人饮宴兴酣,载笔素以进。山人则振髯握管,须臾为一掷,累幅或数十丈,各惬其所,乞而后止。”可以想见,陈海樵的绘画风格是一种泼墨大写意,而徐文长绘画的基本风格亦正是这样。 徐文长的青少年时代就与著名画家沈青门(仕)、谢时臣有很深的交谊,沈工诗善画,兼工散曲,与徐文长志趣相投,后来同在胡宗宪幕府。徐文长有《题青门山人画滇茶花》诗云: 武林画史沈青门,把兔申藤善写生。 何事胭脂鲜若此?一天露水带昆明! 从徐文长的诗意看,沈仕是一位善于写生的高手。 谢时臣是吴中著名的山水画大家,擅长巨幅山水,因好用浓墨,笔墨粗放,受到吴中画派的排挤。徐文长住在杭州玛瑙寺时(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曾受到谢时臣的指教。他在《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说:“吴中画多惜墨。谢老用墨颇侈,其乡讶之,观场而矮者相附和,十之八九。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在当时吴派画风靡画坛的形势下,徐文长的看法确是一种卓见。 徐文长在嘉靖二十五年(二十五岁),曾去当时的文化中心苏州,看到了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陈白阳诸大画家和祝允明、王雅宜等书家一些作品,眼界大开。他说:“世传沈征君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陈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南京解元唐伯虎,小涂大抹俱高

《浅谈舞台美术组织戏剧动作空间》

浅谈舞台美术组织戏剧动作空间 摘要 对舞台美术设计中组织戏剧空间进行了学术上的研究,在实际的进行中参阅国内国外的大量书籍,参考许多舞台美术家的舞美理论,对自己提出的论点进行了论证,还采用对比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报告了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组织戏剧空间的现状,结果显示在舞美设计中组织戏剧动作空间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了组织戏剧空间就像杠杆没有支点。 进行了实质性的调查,最终得出结论组织戏剧空间是舞美设计中的支柱,是支点,没有支点就不可能翘起万物。 关键词 舞美设计组织戏剧空间写实与非写实舞台美术舞台灯光舞台多媒体 引言 舞台美术组织动作戏剧空间 何谓支点,两到三个物体所构成的一个空间为支点。在戏剧中,两到三个支点构成戏剧空间。组织戏剧空间,也就是组织支点,就是组织在有限的舞台戏剧空间内来表现出无限的戏剧演出空间。组织戏剧空间具有可变性、随意性。 组织戏剧动作空间,也就是组织具体的戏剧空间,用具体的事

物,客观存在的事物来组织戏剧空间。关于组织戏剧动作空间,尚无详细的报道研究,本文目的研究舞台美术中组织戏剧动作空间在各方面的表现,掌握组织戏剧空间的变化与舞美的关系,探讨空间的规律,为科学的研究舞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何谓空间,空间即支点,支点构成空间。 “舞台美术就是要在有限的舞台戏剧空间表现无限的演出空间。” “我们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进这个空间。这边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 空间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运动的表现形式,是人们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是绝对抽象事物和相对抽象事物、元本体和元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是存在于世界大集体之中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普通个体成员。我认为戏剧空间,由具体的戏剧空间和抽象的戏剧空间。何为具体的戏剧空间,就是由具体的事物来表现出抽象戏剧这样的形式,具体的戏剧空间用眼睛可以看到、手可以触到,是处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中的来表现戏剧的具体事物。何为抽象的戏剧空间,就是人们对戏剧的认识空间,思想空间。 组织戏剧动作空间,也就是组织具体的戏剧空间,用具体的事物,客观存在的事物来组织戏剧空间。何谓空间,空间即支点,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戏剧是艺术众多门类中的一种,它既有文学的色彩与修辞,也有舞蹈音乐的多样性和立体感。我认为鉴赏戏剧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戏剧本身,而是通过戏剧的表演形式窥探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信仰、宗教乃至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对戏剧的了解并不多,仅以看过一些戏剧及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的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修《戏剧鉴赏》这门课时,观看了许多著名的戏剧作品,其中《巴黎圣母院》使我印象深刻。这部音乐剧中,人物通过对话、独白和歌唱表达内心想法,抒发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卡西莫多嘶哑的声音,佝偻的脊背,丑陋的面容,让人心生同情和怜悯。艾丝美拉达的纯真、善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使观众不然而然的喜爱和羡慕。弗洛罗的狡猾,虚伪,私欲,倒并不让人觉得是极其可恶,在我看来,这更是由社会的黑暗面所造成的,也是人物性格决定的,是人性中本来就潜藏的劣质的突出表现。原剧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作,原著揭露了当时法国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讽刺君主的昏庸、社会的腐败,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字激发了民众的觉悟,推动社会思潮运动和社会进步。再返回到98版《巴黎

圣母院》音乐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基于原著的基础上,新版音乐剧已加入新的思想,着重表现了音乐美,舞蹈美,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反倒没有了原著中强烈的反射与讽刺意味。我想这也是戏剧多样性的缘由之一吧。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从几个不同的场景中的故事逐渐了解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当时浓厚的时代氛围,如同作者为读者勾画了一个真实的文化革命时期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虽然从一个小的角度,即以个人的角度来铺开整个故事,但隐隐约约却又明明白白地把宏大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放在读者眼前。后来这个剧本由姜文导演成一部电影。不得不提一下《为黛西小姐开车》这部剧作同时也是一部电影,以上两部剧作我都是先看的剧本,然后看的电影。虽然说当今社会影视图像比文字信息更吸引人眼球,但是剧本毕竟有剧本的优点。在看这两部剧作时,我都被其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在英文中,戏剧被叫做drama,而这个单词本身有“戏剧性的,曲折的”意思。戏剧之所以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跌宕起伏的剧情,动人心魄的情节,陡转而至的结果。戏剧的曲折性、夸张的表现手法、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是它本身的重要特征,也是戏剧在文学上独树一帜的标志。 就以悲剧为例来说,悲剧中人们认识到世事的无常,命途多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思想。亚里士多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发表时间:2012-07-17T10:51:57.700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孟庆杰 [导读] 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孟庆杰(长垣县实验中学,河南新乡 453400 )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多种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相对西洋画来说,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 一、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中国画往往不像西洋画一样讲究以形写形、比例匀称。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究焦点透视,也不强调自然界对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外物的肖似,而是讲究“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从而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景观,在观察认识当中,也不自觉地与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意识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二、在艺术手法和艺术分科上,中国画有其独特特征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而写意则是相对“工笔”而言,是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三、中国画在构图、透视方法、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 ”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阈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视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钝,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形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淡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淡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 ”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对传统的中国画而言。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内容和形式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摘要: 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戏曲音乐已经在慢慢的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我们音乐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使传统戏曲音乐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传承,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得到新的发展。中国教育部2008年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育界、戏剧界顿时引发了多种争议。作为一线工作的小学音乐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和戏曲教学的点滴经验,就“戏曲教学走进校园的的意义”做以下阐述:1、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2、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3、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4、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 关键词: 戏曲校园素质教育好处 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有戏曲300余种,它将唱念做打熔一炉,集诗画歌舞为一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今名人、名曲、

名段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让戏曲走进校园,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是基础教育对民族艺术应有的关注,也是社会在整体上对传统艺术更多尊重和敬意的表现。在刚过去的一年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一、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百多个剧种、二百多个曲种,这些剧种、曲种,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语言环境的不同均独具风格、各有特色。如此众多的剧种、曲种的音乐汇合起来,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们把戏曲音乐引入校园就可以让学生去感受戏曲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戏曲音乐进而了解戏曲艺术以至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但是这种自豪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从小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使民族文化的素养融化在学生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这样热爱民族、祖国的感情,就会深深地铭刻于他们的心灵。 二、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 小学阶段的戏曲艺术教育主要是了解和赏析。中国的戏曲艺术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教师可从戏曲的形式、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

浅谈舞台美术设计

浅谈舞台美术设计 戏剧是受时间与空间制约的,由演员当众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冲突的艺术。 戏剧再它诞生的初期,只有演员.观众.演出空间与与舞台美术中的人物造型四个因素。演员与观众是戏剧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戏剧是演员与观众共同参与的活动,没有演员就没有戏剧,同样没有观众也没有戏剧,戏剧的载体是演员,演员的载体是舞台。凡是演员表演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舞台。不同的戏剧表演产生不同的表演场所。从最早的古希腊圆型剧场到公元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第一个镜框式舞台,而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逐步出现拉新型的“伸出式舞台”.“可变式舞台”.“流动性舞台”等等。可见现在演出的空间变化创造,以成为舞台美术设计思考的主要课题,通过对戏剧四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戏剧艺术的一些特征:1.戏剧戏剧是空间和时间的艺术。2.戏剧是综合艺术。3.戏剧是演员和观众在一个场合繁荣艺术。这些戏剧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因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改变,也没有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改变,它应该是我们研究戏剧与舞台美术设计的基础。 舞台媒介的新潮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舞台美术的媒体与介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新时代舞美设计新观照,旧必须充分关注这一媒体和介质的新潮性,因为这些新媒体与新介质是新时期舞台美术的物质材料和有形载体。 这些新媒体与新介质,白鹇在方方面面例如布景的媒体与介质,过去是布与纸制作,再由手绘的“景片”。而现在所有的“景片”早已淘汰出局,代之而起的是“电脑布景”.“激光布景”.“投影布影”.“喷绘布景”等等,既逼真感动,又快捷省事。例如舞台灯光,早已出现电脑灯.激光灯等各种新的媒体与介质,其功能完备.效果神奇,可以营造不同的环境.不同场景.不同氛围。又如服装面料,已出现许多的新潮的材料。道具制作的材料,同样也已使用许多新兴的更为心境的材质。在如音响效果,已充分利用数码录音技术,先进而又逼真,而且快速.方便。总之所有的声.光.化.电等新媒体与新介质,已使整个舞台美术真的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当然也应当是新时期舞美设计新观照的重内涵。 舞台空间的广阔性 舞美设计的新观照,首先是舞台空间的广阔性。新时期的舞美设计,对舞台空间的拓展。几乎达到了无限性的程度,这又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对舞台本身空间的拓展。许多舞美设计早已摆脱了舞台的单一化,平面化的模式,而走向复杂化立体化。例如转台.升降台的运用,多台阶多表演区的营造等等,都使舞台的多姿多彩,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极大拓展了舞台空间。 其二是舞台向观众席的拓展,许多舞美设计都千方百计的向观众席中拓展。如有的舞台象正前方建一个舞台,直接伸向观众席;有的则将舞台设计在观众中间,如小剧场话剧;有的则把整个剧场作为舞台进行设计,例如音乐剧《猫》,就在观众席中设置许多的垃圾箱,使整个话剧都成为猫生存的空间。 其三是把舞台拓展到剧场之外。许多舞美设计,还大胆的把舞台拓展到剧场之外,例如音乐剧《狮子王》,就在剧场之外设置了许多狮笼,营造出一个广阔的“动物世界”。有一部外国戏剧,观众接到戏票,赶到剧场去看演出,结果找不到剧场,七拐八拐,拐进一个居民区,突然发现二战时的德国纳粹分子正端着枪站在身边,并正在毒打游击队员。观众正在吓出一身冷汗之际,却被告知演出已经开始——原来是正在看戏,舞台就比正的设计在居民区里! 其四是异地同台,时空交错。许多舞美设计充分利用追光.投影.电脑三维动画设计等手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戏剧是艺术众多门类中的一种,它既有文学的色彩与修辞,也有舞蹈音乐的多样性和立体感。我认为鉴赏戏剧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戏剧本身,而是通过戏剧的表演形式窥探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信仰、宗教乃至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对戏剧的了解并不多,仅以看过一些戏剧及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的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修《戏剧鉴赏》这门课时,观看了许多着名的戏剧作品,其中《巴黎圣母院》使我印象深刻。这部音乐剧中,人物通过对话、独白和歌唱表达内心想法,抒发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卡西莫多嘶哑的声音,佝偻的脊背,丑陋的面容,让人心生同情和怜悯。艾丝美拉达的纯真、善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使观众不然而然的喜爱和羡慕。弗洛罗的狡猾,虚伪,私欲,倒并不让人觉得是极其可恶,在我看来,这更是由社会的黑暗面所造成的,也是人物性格决定的,是人性中本来就潜藏的劣质的突出表现。原剧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作,原着揭露了当时法国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讽刺君主的昏庸、社会的腐败,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字激发了民众的觉悟,推动社会思潮运动和社会进步。再返回到98版《巴黎圣母院》音乐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基于原着的基础上,新版音乐剧已加入新的思想,着重表现了音乐美,舞蹈美,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反倒没有了原着中强烈的反射与讽刺意味。我想这也是戏剧多样性的缘由之一吧。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从几个不同的场景中的故事逐渐了解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当时浓厚的时代氛围,如同作者为读者勾画了一个真实的文化革命时期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虽然从一个小的角度,即以个人的角度来铺开整个故事,但隐隐约约却又明明白白地把宏大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放在读者眼前。后来这个剧本由姜文导演成一部电影。不得不提一下《为黛西小姐开车》这部剧作同时也是一部电影,以上两部剧作我都是先看的剧

浅谈禅宗思想与中国绘画艺术观念的构建

浅谈禅宗思想与中国绘画艺术观念的构建 摘要: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美术创作上体现为直接参与构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思想体系。现当代,经过对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和“85新潮”激进美术运动的反思之后,艺术界出现的“新文人画”现象,实质上是对全盘西化和激进美术运动的反拨,预示着艺术审美思想向传统文化回归的精神诉求。 关键词:禅宗中国画艺术审美 一、禅宗思想对构建传统艺术审美的意义 中国封建理学与禅宗思想对待个体生命意义的自由意识,有着两种不同的学说。存天理灭人欲,天理高于一切,人欲不可违背是理学家回避“自由”问题的一贯主张。而禅宗思想却正视个体生命的不自由问题,认为人生的自由存在于不自由之中,解脱之道即在由迷而悟之中。“悟”是自由与不自由的界限,超越了这个界限人生就达到了自由的境界即“涅檠”。禅宗精神就是超越现实的物质和精神束缚,追求现实生活之外的空灵与思想自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而,禅宗有别于儒学的特殊思想魅力也就由此形成。 一方面,禅宗“众生平等”、“无凡圣”等否定权威的平民化思想倾向,受到广大寒士阶层的推崇。而另一方面,禅宗却不否定现存的社会秩序,只是强调个体生命存在的个人主义思想,具有非群体化、非政治化的倾向,是悲观哲学,是幻想破灭的产物,比较符合旧时代个人意识相当发达、对现存社会高度敏感的知识分子士大夫被挤压、难以自我主宰的心理感受。这些知识分子士大夫为寻求自救,找回个体的生命自由,希望通过“修持”在无自由的现有社会压迫下求得心理解脱和精神释放。 被理学思想规范着的封建士大夫,理性上无力也根本无心与封建秩序对抗。而主张不触动现有秩序的禅宗精神,正好符合士大夫的要求。禅宗的核心“悟“在形式和作用上与艺术审美最为接近。因此,士大夫尚保存的对自由的本能追求,都大量转入艺术审美方面,直接从艺术活动中来体会自由经验,使禅宗在封建时代,成为艺术家的哲学,较之儒学和道学也最富于艺术精神。 禅宗的出现直接带动了审美思想的发展,并且渗入到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尤其是对纯粹美的发现,对中国式的“气韵生动”的发现,以及对形成人与自然融合之艺术精神体系的重大影响。换句话说,即禅宗思想对中国绘画和重构艺术

浅谈徐渭的绘画状态

浅谈徐渭的绘画状态 内容摘要:徐渭是明代文坛和曲坛的一员巨匠,在诗、文、书、画、戏曲、文论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徐渭狂放不羁的笔墨与超逸豪纵的艺术气质,使其绘画不是简单地在技法上写意,而是他个人内心冲突的自由抒发。看徐渭的绘画状态,以期升华灵感,激发创作情绪。 关键词:徐渭绘画大写意 徐渭,浙江山阴人,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画史上以白阳(陈淳)、青藤并称,生于1521年,卒于1593年。民间关于徐渭、徐文长的传说很多,他诙谐怪诞的生平事迹也长久在民间流传。徐渭事实上是一名才华极高,但际遇坎坷的文人,他不但精画,在书法、诗词、戏曲上的成就都很大,但是他似乎很孤傲自负,也难容于世俗,在精神上常流露出沮丧的心情,曾数度自杀,后又因杀妻入狱,在牢中关了7年之久。徐渭的悲剧性格使其在明代艺术创作上独树一帜,和明代许多其他的画家努力尊奉传统、古人完全不同,他的笔墨常常是放肆狂野、不拘形式的,但水墨淋漓处亦有其细腻的观察和活泼的表现力体现。《石榴图》是写一枝石榴倒垂而下,枝叶的笔墨都像书法,以写意法来表现一颗石榴成熟、裂开,露出一粒粒如珍珠般的颗粒,粗看未必形象,但造型自然天真,也算开创了中国绘画的一种倾向个人表现力于抽象的表达方式。另外,此画中右上方以狂草提示,线条流畅婉转,和绘画配合,达成一种统

一。徐渭在绘画上的成就尤其突出,他把写意画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花鸟画走向了抒情达意的大写意时代。 徐渭绘画艺术的核心是讲究一个“情”字。所以在他的实践创作中的“以真写情”都源于他的心学理论中的“中也者,人之情”。真是情的生命力所在。只有“人心流出”才是真,作品才有价值。思想文化的发展为张扬个性、傲世绝俗的徐渭绘画艺术精神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使徐渭的叛逆个性日益滋长,同时也培育了徐渭独特的艺术观。在不同的诗文、题跋,甚至戏剧中,他对文艺进行了独特的阐述,强调“自然”“本色”之情,要求独立抒发“真我真情”,因而他反对复古。徐渭把画当成无声的诗、情感抒发的载体,他在画中倾注内心的郁闷、不满和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如在《花卉杂画卷》中他画有一段枝干下垂的梅花,梅花的枝干有一部分恰好浸入溪水中,形态新颖别致。徐渭在梅花的左边题诗一首:“梅花浸水处,无影但涵痕。虽能避雪压,恐未免鱼吞。”前两句诗意空灵,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尖锐地指出高洁的人身处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难以预料和躲避各种迫害,明显联系到了他自己坎坷的人生遭遇及世事对他的不公。 徐渭的写意花卉,“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在用笔上强调一个“气”字,用墨上强调一个“韵”字。实际上笔与笔之间有“笔断意不断”的气势在贯通着;他的用墨看似狂涂乱抹,满纸淋漓,实际上是墨团之中有墨韵,墨法之中显精神。由此可见,徐渭的画是在用情感

浅谈戏曲舞台艺术的美感刘建明

浅谈戏曲舞台艺术的美感刘建明 当前,戏曲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在戏曲的艺术世界中,通过表演服饰、动作以及唱腔使人们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并且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标签:戏曲美感舞台艺术 戏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通过表演服饰、动作以及唱腔使人们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当前,戏曲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在戏曲的艺术世界中,能够欣赏到不同的表现形式,或婉约、或闲时、或激昂,不论哪种表现方式,都值得对此仔细品味,都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視觉美和声音美是戏曲艺术美中最直接的体现,本文对此进行了浅显探讨。 一、戏曲舞台艺术的意境之美 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就如同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只不过将其浓缩到一个空间和一段时间内,要想使观众融入到戏曲氛围中,离不开意境的营造。舞台意境的创设需要与戏曲内容完美配合,如花前月下、鹅毛飞雪,将戏曲中的情境生动展现出来,将观众带入其中,从视觉上给他们美的享受,并在感情上引起共鸣。 例如,戏曲《窦娥冤》,《窦娥冤》是我国著名的悲剧之一,其中有很多意境的设置,既要保证复合戏曲的需要,同时还要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如“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可以借助灯光、LED显示屏以及道具,来设置这些场景。再如,昆曲《牡丹亭》中,对“游园·惊梦”这一场景的设计,充分利用灯光将一幅色彩绚丽的抽象布景投射在台后幕布上,体现出杜丽娘后园游春,“姹紫嫣红开遍”的意境。舞台表演的意境对演出成功有着重要影响,是影响观众对戏曲舞台表演认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戏曲舞台艺术的服装之美 不同的服装搭配能够为演员塑造不同的造型,美丽得体的服装在舞台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演员角色的塑造,各种各样的服装类型和场景衬托出表演的主体,演员的演技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塑造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戏剧角色。戏曲服装种类繁多,不同的戏剧角色,应选择适当得体的服装类型,每种服装类型能够体现一种角色的特征如年龄,身份、个性等。在舞台戏剧表演中,美丽得体的戏剧服装会提升戏剧表演效果,将古典美和人物故事情节的展现得到最好发挥,让观众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很多戏剧服装材料多是优质的丝绸,做工精细,多采用手工制作,色彩明丽,不同时代的服装设计也不同,根据不同的戏剧角色,衣服的设计图案也不同。有的服装是以竹子为主图设计,有的是以梅花作为主要的图案,来衬托演员的的内心刚强的一种气质,还有的衣服设计主色调,如衣服主色调为湖蓝色、水灰色等清单的颜色,以此来衬托戏剧角色的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