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学实习报告

土壤环境学实习报告
土壤环境学实习报告

土壤环境学实习报告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六年一月

某一地区一般农田土壤环境污染评价一.该地区实况

经调查,该地区主要污染物为镉、汞、铜、砷。分析得知土壤pH值为6.7,土壤中镉浓度为5.47mg/kg,汞浓度为0.85mg/kg,铜浓度为116.5mg/kg,砷浓度为37mg/kg。

二、评价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mg/kg

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土壤 pH 值自然背景<6.5 6.5~7.5 >7.5 >6.5 项目

镉≤0.20 0.30 0.60 1.0

汞≤0.15 0.30 0.50 1.0 1.5 砷水田≤15 30 25 20 30

旱地≤15 40 30 25 40 铜农田等≤35 50 100 100 400 果园≤—150 200 200 400

铅≤35 250 300 350 500 铬水田≤90 250 300 350 400

旱地≤90 150 200 250 300

锌≤100 200 250 300 500

镍≤40 40 50 60 200

六六六≤0.05 0.50 1.0

滴滴娣≤0.05 0.50 1.0

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②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该地区农田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与土地环境质量标准比较可知,土壤中镉、汞、砷都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值,土壤污染严重,土壤中铜的平均浓度没有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值,超过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值。

三、评价方法

常见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模糊综合评

价法、灰色聚类法和综合指数法。单因子指数法只能识别单个污染物的污染状况,不能反映综合环境质量。地累积指数法不仅考虑了自然地质过程造成的背景值的影响,而且也充分注意了人为活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法考虑了土壤环境质量的模糊性和综合性。但对同一土壤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往往得出不同的结果。这里使用前二种方法进行评价。

1.单因子指数法

单因子评价即对土壤中的某一元素或化合物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是该物质的单项累积指数:

对于单因子评价,分为以下四级:

一级:背景状况,Pi≤1,即土壤中重金属i的实测值小于它的土壤累积起始值;二级:轻度积累,1.0<Pi≤2.0,表明重金属在土壤中出现积累;

三级:中度积累,2.0<Pi≤3.0,表明重金属在土壤中有一定程度的明显积累;四级:重度积累,Pi>3.0,表明重金属在土壤中重度积累;

该地区土壤环境污染单因子评价结果

金属元素镉汞铜砷Ci

5.47 0.85 11

6.5 37

(mg/kg)

S

0.2 0.15 35 15

(mg/kg)

Pi 27.35 5.667 3.329 2.467

从上面的评价结果可以得知该地区土壤环境中镉、汞和铜的污染等级都达到四级,该地区土壤中镉、汞和铜都重度积累,污染严重,该地区土壤环境中的砷的污染等级为三级,砷在该地区土壤中有一定程度的明显积累。

2.地累积指数法

通常称为Muller指数,该指数不仅反映了重金属分布的自然变化特征,而且可以判别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区分人为活动影响的重要参数。

其表达公式:

( Ci为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BEn是所测元素的平均地球化学背景值,通常为全球页岩元素的平均含量,1.5是用来校正由于风化等效应引起的背景值差异的修正指数)

Forstner等将地质累积指数可分为7个级别:

Igeo<0,污染级别为0级,表示无污染;

0≤Igeo<1,污染级别为1级,表示无污染到中度污染;

1≤Igeo<2,污染级别为2级,表示中度污染;

2≤Igeo<3,污染级别为3级,表示中度污染到强污染;

3≤Igeo<4,污染级别为4级,表示强污染;

4≤Igeo<5,污染级别为5级,表示强污染到极强度污染;

Igeo≥5,污染级别为6级,表示极强污染。

该地区土壤环境污染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金属元素镉汞铜砷Ci

5.47 0.85 11

6.5 37

(mg/kg)

BEn

0.4 0.35 45 13

(mg/kg)

Lgeo 3.2 0.667 0.767 0.92

从上面的评价结果可以得出该地区镉的污染等级达到4级,属于强污染物质,汞、铜和砷的污染等级达到1级,属于无污染到中等强度污染。

环境科学专业英语

attenuation:衰减. [物] 衰减;变薄;稀释弱化衰减量minimization:最小化减到最小限度;估到最低额;轻视极小化installation:安装安装,装置;就职安装设施 permeability: 渗透率,渗透性;透磁率,导磁系数;弥漫磁导率渗透率 dispute: 争议,辩论;争吵vt. 辩论;怀疑;阻止;抗拒vi. 争论 final storage quality:可最终储存量 disposal:处置,处理;支配;清理;安排批地 sanitary:卫生,公共厕所adj. 卫生的,清洁的卫生的,环境卫生的,demolition:拆除,毁坏,破坏,拆毁,拆卸 hazardous waste landfill:有毒废弃物填埋 landfill-gas migration:填埋气迁移 behalf:代表 seepage:渗流,[流] 渗流;渗漏;渗液渗出的量 leachate: 渗滤液,沥出物;沥出液沥滤液渗漏污水 residual: 残余,剩余;误差残渣adj. 剩余的;残留的 dilution: 稀释,稀释,冲淡;稀释法;冲淡物稀释摊薄 aquifer: 含水层,蓄水层;含水土层,畜水层 intergranular: adj. 颗粒间的,晶粒间的间粒状的颗粒间的

carbonate content:碳酸盐含量 optimum:最佳效果;最适宜条件最佳adj. 最适宜的 a leachate front:渗滤液前沿 inhibit: vt. 抑制;禁止阻止 degradation: n. 退化;降格,降级;堕落降解降级conjunction: n. 结合;[语] 连接词;同时发生(连词)合取restoration: n. 恢复;复位;王政复辟;归还修复复原parameter: n. 参数;系数;参量变数 hazardous wasye landfills:有毒废气物填埋 impervious:不会受到损伤的,不受影响的 saturated 饱和的;渗透的 liner 1. 班轮;班机 2. 画线的人;画线工具 3.眼线笔;眼线膏 4.【棒】平飞球 5衬板 flux 1流出2. 涨潮3. 变迁4. 【物】通量5.【化】助熔剂overload vt.1.使超载,使负荷过多[(+with)] n.1.超载;超负荷[C] clay n. [U ]1. 粘土;泥土2.(上帝造人的)泥土;(人的)躯体,肉体leachate 1. 渗漏污水;沥滤液 2. 浸出液 hydrogeological adj. 水文地质的 strata 1. 地层 2. 复数 Comparison of Strategies

土壤环境学复习

土壤环境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1)广义土壤:具有肥力、供生长植物的自然体,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其上限是空气和浅层水,其下限是硬固的岩层。 (2)狭义土壤:提供植物户外生长,具有根系活动,并从中吸收水分、养分的那层土层。 2、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平原地区的土壤随纬度或经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分布。 (1)纬度:热带-砖红壤、南亚热带-赤红壤、中亚热带-红壤、黄壤;北亚热带-黄棕壤、暖温带-棕壤、褐土;温带-暗棕壤、寒温带-寒棕壤 (2)经度地带性:东到西的温带内陆地区分布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土壤为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棕漠土。 3、土壤垂直地带性:山区的土壤随着海拔高度变化呈现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4、土壤分布的地域性:非地带性分布,如盐碱土、水稻土,风沙土可出现在任何气候带,并可与地带性土壤交叉分布。 5、土壤剖面:从土壤表面垂直线下的一个切割平面。一般是挖掘土体后再削平其某一个坑壁而成。(认识土壤的基础,土壤的层次、结构、土粒成分以及根系分布和水分活动) 6、土壤肥力: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全部过程中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量的有效养分和水分能力,同时自动的协调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适宜的土壤空气和温度的能力。 7、土粒:形成土壤结构的基础,创造多孔状况的骨架,行使养分的吸、保、供、调能力的实体。(包括矿质颗粒、有机质、微生物和酶) 8、土壤质地:土壤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可分为砂土、壤土、粘土) 9、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有机物质、有机质、腐殖质) 10、土壤胶体:土粒成分中最细小的部分,它具有凝聚能力使土粒团聚起来形成结构,保存水分、养分、微生物和酶的载体。(小于0.2微米)特点:表面电荷、吸附作用(对水、养分、污染物)。分类:旷职胶体(层状硅酸盐类和氧化物类)、有机胶体(腐殖质和多糖)11、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肥力的核心。土粒的结合状态,土粒的规律性结合体,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状,以其个体内部的小孔隙与个体之间的大孔隙同时存在于土层而挥发其调控水、气、热量流通与保持的作用。(立方体、柱状、片状)。 12、土壤水:在105-110℃下能从土壤汇中驱逐的水的量。可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13、同晶替代:矿物结晶时,晶体结构中由某种离子或原子占有的位子,部分被性质类似、大小相近的其他离子或原子占有。但晶体结构型式基本不变的现象。 14、土壤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壤,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或者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累积量超过土壤环境基准值或土壤环境标准值,导致土壤性状和质量变化,构成对农作物和人体的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15、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毒性、活性降低的过程。 16、土壤环境污染物:指输入土壤中的足以影响土壤环境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生物学质量,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统称。 17、有机氯农药:一种分子中含氯的烃的衍生物,杀虫广谱。毒性较低、残效期长的化学杀虫剂。 18、光化学降解:土壤表面因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能而引起农药的分解。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其实学环境的挺不好找工作的,如果能考上公务员那是最后,去环境的设计院也很不错,再有就是去污水处理厂,去环保公司。有的工厂也有环保要求得也需要学环境的,如化工厂,制药公司等。其实第一份工作干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积累经验。(天津科技大学) 就我们今年这批毕业生来看环境科学专业是比较难就业的几乎没有几个工作理想的大多都改行了没办法啊被逼的我们毕业后总得先养活自己而不能守着环科不放至于发展的话当然还是去政府部门最好了比如市政规划环保局等都不错.如果是进污水处理厂化工厂的话也可以毕竟可以对口,前景也很看好毕竟经济的发展必然回让人们重视环境但那估计是67年后的事假如能在老本行上坚持下来也会很好的.但当前找工作的话从我们学校来看大多对口的转到仪器分析上去了毕竟环科接触的仪器很多^偶尔还有个跑环保仪器设备的(青岛科大) 环境科学最好去环保局,污水处理厂那些单位只是单一的一面,去建设系统的也可以,比如说自来水公司,我是环境科学毕业,就在自来水工作(青岛理工) 最好的是去大型的企业,一般有配套的设设施。这方面要靠机遇。去政府和事业单位也是不错的,当然要考,退而去其次去政府办企业也是不错的。机遇很重要,看准了赶快定,我个人认为工作不是难找,是机遇问题,比如我,就收到好几个大型企业的签约要求,有的同学就一直没找到。找工作,看以后个人的发展环境最重要,一定要挑个有发展前途的(去政府是因为待遇好,稳定,其实发展环境不是很好)。(山东科技大学) 看你是从事什么方向的研究了大气的可以去气象局据说今年宁波气象局今年是硕士年薪8万环保局环境监测站都可以去事业单位工作低待遇好要是有关系以后可以考虑升到局长之类的还还可以去飞机场做天气预报大气污染指数搞水的也可以去自来水厂要是对工作没要求只是要求工作环境事业单位是首选(东北农大) 要当一个体面的白领那当然是去设计院了最好是大点的不要去那些小公司拿人当驴用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也要屈就一下毕竟做设计要的是经验然后就可以考环境类的工程师有了这个本本混几年能拿到年薪十万左右但是目前环境的就业情况正在好转中.. 行业也在发展中一时可能不会待遇那么好如果确实对此行业有兴趣还是不要抛弃本行做做设计不错的.. 然后可以考公务员嘛那待遇太好了不过可能比较难要求比较高... 然后就是去化工企业那就不是做设计了可能是搞生产管理之类的发展的好的话比去做设计起点高一些前途大一些你要是硕士毕业的还可以去一些科研单位博士毕业的还可以去大学搞教学、科研(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前国内的就业单位,分为公职(公务员、教师)和企业用工。企业内的岗位主要分为(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行政、财务、法律等岗位),所以,有一些专业,是通用型专业,比如市场营销、财会、法律、行政管理等,到那个企业都可以。 而其他的非通用型的专业,则需要选择相应的行业就业。比如学医药的,可以去医药行业的不同岗位(比如去医疗机构做市场推广、做销售、做研发等等),学环境的,当然也是去环境类企业的不同岗位。

环境土壤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 物。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

19、土壤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可以分为_有机质的矿化过程_、_腐殖化过程_、_有机残体的矿化_、__有机残体的腐殖化过程__。 20、禾本科秸秆C/N比值较高,在还田时,应同时向土壤补施_氮__肥,以防植物发生缺素症状。

3、农业土壤有机质来源包括( A B C )。 A. 作物根茬 B. 各种有机肥料 C. 工农业废水、废渣 D. 农田深井灌水 4、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是( A B D)。 A. 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B. 呈胶体状态 C. 结构简单,分子量小 D. 黄色或棕黑色 5、矿质化过程特点( B D )。 O B. 分解产生矿质养分 C. 吸收能量 D. A. 最终产物只有H 2 微生物参与 6、蛋白质组分特点( A B D )。 A. 分解难 B. 好氧条件下,分解快

C. 嫌气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很快 D. 氨化过程形成的氨能够全部被吸收利用 7、下列土壤微生物最适于酸性条件下活动的是( C )。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以上都不是 8、胡敏酸的特性是(D)。 A. 棕黑色 B. 分子量高,溶于碱 C. 结构复杂,溶于酸 D. 芳香族结构比例小 9、土壤容重是指(D)。 A.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风干重B.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烘干重 C.单位容积不包括孔隙土壤的风干重D.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重 10、下列土壤孔隙所吸附的土壤水,有效性最高的是( C )。 A.非活性孔隙B.通气孔隙 C.毛管孔隙D.无效孔隙 11、土壤耕作目的是( A B C D)。 A 改良土壤结构 B 增厚犁底层 C 翻压残茬和肥料 D 控制杂草生长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特点是( B D)。 A.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B.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 C.与土壤质地无关 D.与土壤质地有关 13、土水势特点( A B)。 A.一般情况下负值 B.土壤水由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C.土壤水由土水势低处流向高处 D.表示土壤水分的能态 14、下列土壤水分类型属于无效水的是( D )。 A.毛管水 B.毛管上升水 C.吸湿水 D.重力水 15、下列引起土壤水自由能降低的土水势分势为( C)。 A.重力势 B.压力势 C.溶质势 D.基质势 16、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有( A B C D )。 A 胶核 B 决定电位离子层 C 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D 扩散层 17、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是( B D )。

环境土壤学

环境土壤学 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0(理论24,实验16) 学分:2.5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实验)。 中文简介: 环境土壤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的一门学科,主要讲授土壤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环境意义,土壤圈元素循环与环境效应,土壤污染及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污染土壤的修复等内容。 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既是环境地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土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作为自然体、生产资料和环境条件的“环境土壤”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化学物质在土壤环境系统中反应行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土壤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以及调节、控制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化途径、有效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法,为学好环境科学类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农业环境生态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环境土壤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利用环境土壤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论文及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土壤的基本形成过程,正确认识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环境功能,理解、掌握土壤圈元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掌握土壤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类型,理解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了解污染土壤修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学生讲授等,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讲授与提问、引导和自学、观察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实物、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视频手段等有机结合,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动画和视频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土壤学复习

土壤学 绪论: 本章重点: 1、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生态上不同的植物,它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即植物只有种植在适宜它生长的土壤中其肥力才是高的,种在不适宜它生长的土壤,即使该土壤肥力水平很高,对该植物来说也是不高的。在林业生产上,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2、试述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3、雨水涵养作用 4、生物的支撑作用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2、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1.土壤形成的时间长 2.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 3.土地退化日趋严重 4.人口剧增 3、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1.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 2.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4、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1.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 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2.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3.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一章 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及粘土矿物的结构与性质。 根据矿物的结晶状态,矿物可分为:结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一般常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①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②土壤中原生矿物类型和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矿物的稳定性,如长石和石英。 ③土壤原生矿物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和榄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类和非硅酸盐类。硅酸盐矿物的结构 1、基本构造单位: Si-O四面体 2、结构类型 a 岛状构造 b 孤立环状构造 c 连续链状构造 d 连续层状构造 e 架状构造 2.本章的重点是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认真理解和掌握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对学习好以后各章有重要的

环境生态学(复习重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 由07环科班委整理 第一章绪论 环境生态学内容结构图 环绪论 生物与环境 境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 态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生态系统管理 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破坏: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 ?原始文明(渔猎文明)时期 对自然的开发、支配能力极其有限和生活的漂泊是原始社会的特征。人类把自然视为神秘的主宰,他们无力与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和饥饿、疾病及野兽的侵扰、危害抗争,此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人类属于“自然界中的人”。 ?农业文明时期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文明出现了若干个文明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对粮食、燃料和建材的需求也随之大增。为满足这种需求,不得不砍伐森林,开垦更多的草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或退化,甚至造成了某些物种的灭绝,许多文明中心也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而走向衰落。这时的人已成为有能力“与自然对抗的人”。此时,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的问题已经开始,但还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这一时期被视为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一次重大冲击。 ?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二次重大冲击 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后,小规模的手工业被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替代,以畜力、风能、水能为主的能源动力被以化石燃料为能源动力的机械所取代,这使生产力大大提高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 进入蒸汽机时代,推动了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非城市区域的环境退化、资源耗竭、景观破坏,工业污染成为新问题,人类社会开始面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存的格局,但从全球来看,这时的环境问题还是区域性的。 ?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随着电的使用,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许多新兴工业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矿物质和各类自然资源,产品的消耗和使用也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保障。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崛起,合成了大量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及至整个生物圈的结构及功能,出现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环境公

环境专业术语讲解学习

环境专业术语

环境相关专业术语、名词 一、环境基本词汇 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5.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

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5.生态功能区划: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6.中水回用:中水这个词出自日本,取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意思,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7.“十五小”企业: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8.“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9.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根据一个地区(区域或流域,以下同)的环境特点和自净能力,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10.排污权交易:指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经济手段,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控制策略。 排污申报登记要求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

环境科学专业英语名词解释

【环境】相对于某中心事物而言的周围境况。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指生物体周围的其他生物和无机自然界,以及与作为主体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的生存、营养关系和因果关系。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综合性很强。 【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天体,维持恒星辐射的能源主要是热核反应。 因短期内很难发现它们位置的相对变化,故名恒星。 【脉冲星】脉冲星,就是一种变化的恒星。因为这种星体不断地发射短暂而极有规律的电磁脉冲信号 【新星】光度突然增加的爆发性恒星。 【行星】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卫星本身不发光,大小、质量相差极大,运动特性很不一致。【星云】星云银河系内太阳系以外一切非恒星状的气体尘埃云。 【地球】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三颗行星,距太阳大约有150000000公里。地球每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23.9345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12756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 【高原】海拔高程在600m以上,表面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四周常有崖壁与较低的地形单元分界。 【丘陵】地表起伏不大、山峦林立的低矮地形 【平原】地势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海拔高程在200m以下的称为低平原。 【盆地】四周是高原或山地,中央低平的地区,外形似盆而得名。 【地球自转】地球绕其本身轴线的旋转运动。与太阳系的大多数行星一样,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从北极上空向下看,为逆时针旋转 【太阳日】以太阳作参照,地球上的任意一点连续两次经过地心与太阳圆面中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其长度是24小时。 【太阴日】月球作为参照,地球上任意一点连续两次经过地心与月球圆面中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其长度是24小时50分。 【自转线速度】线速度是指地球上某点在单位时间内绕地轴所转过的线距离 【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地球各处的角速度都相同,平均角速度大约为每日360°,或每小时15°。 【赤道】地球绕轴自转,称自转轴,亦称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称地球两极。过地轴中点且垂直于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赤道。 【地球公转】地球沿一定轨道围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从地球北极高空看来,地球的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 【近日点、远日点】每年大约1月3日,地球最接近太阳,此时的位置称为近日点;大致7月4日,地球最远离太阳,此时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春分点秋分点】赤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叫天赤道,黄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天赤道与黄道有两交点,分别为春分点和秋分点;春分点与秋分点之间的两个中点分别称为夏至点和冬至点 【黄赤交角】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是通过地心的一个平面,和地轴成66°34′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24卷第4期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2月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秦华姜培坤徐秋芳叶正钱 (浙江林学院环境科技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 摘: 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程, 同时也是研究生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要深入探讨了环境土壤学的教学改革思路,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出发, 对教材、课程结构和内容、教 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关键词: 环境土壤学; 教学改革; 实践 环境土壤学是土壤学与环境科学等交叉融合的一门新 兴的综合性学科, 是现代土壤学的主要内容和标志。在普 通高等农林院校的课程体系中, 它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和 研究生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土 壤的基本性质、土壤中元素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土壤污染 和退化的发生与防治(包括土壤污染和退化的形成、污染 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污染土壤的修复) 。环境土壤学作为环境科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学生的知识 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包括了土壤学、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传统的环境土壤学内容以及简单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 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要求, 必须对教材、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以适应高 等农林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实践 (一) 更新教学内容, 紧跟学科最新进展 环境土壤学是介于土壤学与环境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既是土壤学向环境学渗透的分支, 也是基础环境科学的一 部分。与传统的土壤学相比, 环境土壤学更倾向于研究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 以及由此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至人体健康等产生的影响, 并探索调节、控制、改善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与科学依据, 因此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在过去十几年中, 普通农林高校大多采用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环境土壤学》一书, 在该书中, 除了土壤学的基本知识外, 主要研究内容还包括土壤环境背景值与容量、土壤环境的污染与净化、土壤资源利用及保护、土壤生态优化原理与技术、土壤质量调查研究与评价等。但是,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环境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书中的部分知识点已经远 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也有了解更多更新 知识的迫切要求。因此, 笔者首先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重新选取近期的优秀教材, 充分体现了知识的时代性和内 容的新颖性。 2005年, 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版《环境土壤学》教 一、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土壤科学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 其所涉及的范围已经扩展到自然界的各个圈层, 土壤学是一门综合而又十分复杂的自然科学。我校从1958 年开始就一直开设土壤学课程, 在课程结构、内容体系、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并成功申请了国家级精品课程,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环境土壤学课程则是我们面向 环境科学专业所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生在这门课程的 学习中, 既要扎实掌握土壤学的基础知识, 又要重点掌握 土壤污染、土壤环境方面的知识。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的 发展, 新的形势对这门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学生对 前沿知识的需求以及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 必须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在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 我们 根据当今科技发展的客观事实和学生知识结构构建的主观 需要, 同时兼顾环境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安排, 充分发挥 该门课程作为环境科学类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作用, 立足 于学以致用, 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 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 3 本文为浙江林学院《土壤学》国家精品课课程项目( 2006 ) 资助。材, 作为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该门课程的通用教材, 首次明确了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现代土壤学的主要内容和标志。该书在章节内容安排 上的特点是: 首先, 绪论在全书中占据了不少的篇幅, 详细论述了土壤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 阐述了环境土壤学 的发生与发展, 是全书的总纲。其次, 作为学习本书所必须具备和掌握的基础知识, 土壤的基本组成、性质和分类在这本书中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部分供学生学习。 全书从第三章开始, 紧密围绕当今的各种环境问题展开环 境土壤学的知识体系, 包括土壤中碳、氮、硫、磷与环境 3

土壤学复习题纲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①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重要基地 ②农业生产力与土地利用管理密切相关 (2)土壤是地球表层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圈与 大气圈。。。土壤空气 水圈。。。。土壤溶液 岩石圈。。。土壤矿物 生物圈。。。土壤生物 人类智慧圈。土壤肥力 (3)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4)土壤是珍惜的自然资源 ①再生速度缓慢 ②数量有限,质量可变和空间固定 ③退化破坏严重 2.土壤的概念 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次,是土地的一部分 3.土壤退化 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4.土壤污染 由于人类行为造成土壤污染物超过其自身净化能力,导致肥力下降的现象。 5.三图一书 xx县土壤类型分布图 xx县土壤利用现状图 xx县土壤养分分布图 xx县土壤 6.土壤学概念 研究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形成、发生,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肥力特点,理化性质和改良利用的一门学科 7.土壤学的学科任务 (1)提高土地肥力,以获取高额农业产量 ①保持现有高产土壤的生产力,合理用地,用养结合,维持地力 ②改良中低产田 (2)防止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 (3)合理开垦新耕地

8.土壤学研究方法 (1)调查法 ①研究区域地形、水分、气候、地质特征对程土的影响 ②目前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土壤信息技术、土壤数据库、精准农业中 (2)实验法(田间试验、盆栽实验、化学分析) 注重土壤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物质相界间的性质、结合方式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主要运用现代化仪器去研究。 9.土壤学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1)土壤是发展植物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 (2)土壤是发展动物生产的前提条件之一 (3)我国土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不良 ①地形地貌构成比例不良 ②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比例失调 ③我国现有耕地中,坡地多,平坝地少,瘦地多,肥沃地少,望天地多,灌溉地少 (4)土地的非生产性损耗严重 ①乱占滥用耕地 ②土壤退化 ③土壤污染 第二章土壤行成过程 1.土壤形成的三个阶段 地表岩石(风化作用)土壤母质(成土作用)自然土壤(人类的耕种熟化作用)农业土壤 2.岩石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 地标裸露的巨大坚硬岩石,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2)物理风化 岩石在物理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破碎分解过程 ①温度作用:层状剥落,球状分化 岩石颗粒颜色不一、吸热不一、体积膨胀不一导致岩石碎裂 ②水的作用:冰的破坏作用、流水的磨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 ③风的作用 (3)化学风化 岩石在水、CO2、O2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分解破坏,并且改变原来的化学成分,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①水的溶解作用 ②水化作用 ③氧化作用 ④水解作用,是整个风化作用中最重要的方式,只有水解作用可以将岩石矿物彻底破坏(3)生物风化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岩石的分解和破坏作用,包括生物机械破坏和生物化学分解作用

环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 1.定义(掌握) 2.形成与发展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1.研究内容(掌握) 2.学科任务 3.发展趋势 4.研究方法 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了解) 1.生态学 2.环境科学 3.恢复生态学 4.其它相关学科 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 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人口的激增,生产规模的扩大,废物排放量增加,污染加剧 资源问题:资源的短缺(森林、土地、淡水) 环境污染: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害化学品的污染 生态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森林生态功能衰退等 总之,环境生态学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寂静的春天》(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20世纪60年代) 它是环境生态学的启蒙之著和学科诞生的标志。 《增长的极限》(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生态学发展初期阶段的主要象征。 《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它们丰富了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促进了它的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环境生态学》教科书(1987年,福尔德曼),它的出版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1.研究内容 a.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的研究 b.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研究

c.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研究 d.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 e.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研究 2.学科任务 3.发展趋势 4.研究方法 2.学科任务 a.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 b.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 c.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 d.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 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f.生态系统管理 g.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 3.发展趋势 4.研究方法 3.发展趋势 a.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反应机制与监测 b.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c.生态规划、生态安全和生态风险预测 d.环境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 e.区域生态环境监测 4.研究方法 4.研究方法 a.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 b.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试验结合 c.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d.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 e.新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1、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新兴分支学科。因此,在诸多的相关学科中,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的联系最为紧密,生态学是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 生态学的定义 a.海克尔(Haeckel)(德国动物学家,1866年给出的定义)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是对生态学一词最早的一个定义。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的自我评价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的自我评价 大学二年是我一生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以后谋生发展的 重要阶段。从跨入大学的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这一信念作为人生的又一座右铭。 我,踏实稳重,诚实守信,为人正直,有上进心,责任心强。在大学期间,一直担任 班级的学习委员,工作积极负责,受到同学和老师的一致肯定,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组织 能力。 我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如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生态学和污染治理等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及行政单位等部门从事科研、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 工作。 熟悉化工产品常规化学、物理性质及含量分析方法及操作原理,熟悉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计使用,熟悉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物质的方法,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的使用,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常规分析仪器操作。 我热爱环境保护行业,尽管目前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 尚有落后。但我始终相信,环境保护工作是势在必行的一项任务,我有信心会在这行个业 留下我的足迹。 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兴趣广泛、适应力强、上手快、勤奋好学、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勇于迎接新挑战。忠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 虚心向他人学习;自信但不自负,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以谦虚态度赞扬接纳优越者,权 威者;会用100%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平易近人。 在工作方面,本人在学生会工作的日子里,我学会了为人处事。积极主动,工作踏实,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和同学团结一道, 配合其他学生干部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在协会的实践中我知道了事业的伟大和一个人的 付出与成就。 大学四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工作和生活都本着“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原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怕困苦,向自己的成功彼岸迈进。 时光流逝,还清晰记得刚进大学时的情景,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非 常珍惜在校期间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文化课程,较熟悉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此同时,我 还学会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几年的学习生话磨练出一个自信和上进心强的我。 为了能够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本人一直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 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力求在工作、学习上有进步,在党性修养上有所提高。

个体生态学个体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个体生态学 (个体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生物个体适应环境的机制 第一节地球上光和温度的分布 太阳辐射为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提供了能量来源,温暖着地球。太阳辐射的强度(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谱成分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分布产生重大影响。 太阳以电磁波形式发射辐射能。 太阳辐射能的40-50%是可见光谱,其余大部分是红外线,紫外线较少。 可見光380 –760 nanometers 一、地球上光的分布 ?1、地球上光的分布 ?1)光谱成分:紫外光(波长380纳米以下)、可见光(380-760nm)、红外光谱(760nm以上); ?2)影响地表太阳辐射的因素 ?大气层成份影响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如:CO2、臭 氧、水雾滴、尘埃颗粒等,仅47%到地表; ?太阳高度角; ?地球自转及公转,使地表辐射呈纬度、昼夜、季节变化 ?地理因素:海拔高度、坡向等; ?3)太阳辐射时间的季节变化 ?除两极以外,春分和秋分光照时间相等(12L:12D)。 ?4)太阳辐射强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时间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 ?空间变化: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弱; ?水体中的光辐射的变化比空气中更大,指数递减,清水中,1.8米 处可见光光强递减到50%,只有1%的可见光能够到达5—10米深度。 ?太阳总辐射的变化:太阳辐射时间×辐射强度 二地球上温度的分布 ? 1 地表大气温度的变化 ?1)温度的空间变化 ?纬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0.5℃/+1纬度; ?水陆分布:海洋对海岸区域气温的调节作用 ?地形地貌:山脉走向、地形变化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干燥空气中,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1℃;(如:吐鲁番盆地的“逆温现象”; 秦岭其气候带分界现象) ?2)温度的时间变化 ?日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减少,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并受地形地貌的影 响(阳坡〉平地〉阴坡) ?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 2 土壤温度的变化 ?1)土壤表层温度的变化比气温剧烈,随深度增加变幅减小; ?12厘米处,土壤温度日变幅减少50%; ?1米以下无昼夜变化; ?一般30米以下无季节变化; ?2)最高温最低温延迟 ?土表最高温度出现在13点, ?10厘米深度出现在16-17时; ?深度增加10米,最高最低温度延迟20-30天。 ? 3 水体温度的变化 –1)水体温度的时间变化 ?水温变幅小于空气; ?海洋水温昼夜变化不超过4℃,15米以下深度无昼夜变化,140米以 下无季节变化 ?年较差:赤道海洋不超过5℃,温带海洋10——15度; –2)水体温度的变化 ?水体温度的成层现象; ?低纬度地区水温分层现象不如中、高纬度显著; ?第二节生物对光的适应 ?一、光质的生态学作用 ? 1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有效辐射能:光合系统只能利用380-710nm之间的辐太阳辐 射; ?叶绿素吸收最强的是640-660nm的红光和430-450nm的篮紫光 ?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 2 光质对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以及色素形成的影响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导读:本文是关于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希望能帮助到您!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一) 我就是环境科学**届的应届毕业生,二流的大学。前两天刚找到工作,在一家环保公司。虽说工资不高吧,但我觉得发展潜力还是蛮大的。其实也没觉得怎么难找工作,但相对于别的专业就业率还是较低的。看你是不是真正爱好环保这一行吧,如果真爱好就报。环保行业现在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只要你坚持做这一行,早晚有出头之日。 环境科学专业前景大吗?以后在那类单位就业呢? 如果进不了清华、同济、产品哈工大的环境科学专业的话,肯怕你未来只好靠家庭背景喽,或者自身努力考研。环境科学专业方向:由于这门学科方向太宽,宽到本专业的人都不知道找什么工作的地步。这专业她结合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数学、计算科学以及社会学,太宽了。我只能随便挑几个方向,我不知道是不是该专业的主要方向。研究微生物,如微生物对污废水的深度处理,和给水排水、环境工程交叉;研究动植物,如农业、林业生态工程,改良某地区的土壤啊,某地区的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啊;研究环境与经济,如大量发展工业导致环境恶化等,涉及到环境影响与评价医学、军事等领域均有广泛分布,在对污染治理、环境规划、人口问题等重大课题上发挥骨干作用。其工作性质涉及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方面。

在环境问题引起人们重视以后,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方面需要综合性的环境科学的专业人员比较多,所以环境科学体系,亦以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为重点。 从目前来看,环境相关单位的人才缺口相当大,不仅仅对高、中等人才有着迫在眉睫的需求,对于普通上岗人员的需求也是相当巨大。在环境问题引起人们重视以后,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方面需要综合性的环境科学的专业人员比较多,所以环境科学体系,亦以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为重点。

黄昌勇版土壤学 绪论

土壤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剖面 4、土壤生产力 5、自然肥力 6、人为肥力 7、有效肥力 8、潜在肥力 9、土壤圈 10、土壤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 1、土壤肥力按形成原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地球表层系统中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土壤肥力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 4、作为一个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从上至下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最基本的发生层组成。 5、土壤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5大成土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6、土壤肥力根据其利用情况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7、俄罗斯土壤学家道恰耶夫认为土壤是在、、、 、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土壤的是由、、三相组成。 9、土壤的物质组成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为化验土壤养分应采集_____土样。 A 原状 B 剖面 C 耕层混合 2、土壤是() A 、发育于地球内部的结构表层B、不能生长绿色植物 C、疏松但内部少孔隙 D、能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物多样性 3、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五大圈层() A、土壤圈 B、大气圈 C、地壳 D. 水圈 4、五大成土因素之中不包括() A 、母岩B、生物 C 、温度D、气候 5、关于土壤下列选项中是珍贵资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壤资源数量上的有限性 B、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C、土壤资源质量上的可变性 D、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四、判断题 1、母质不是土壤,因为母质不具有肥力。() 2、母质是土壤的前身和物质基础,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因此母质可以称为土壤。() 3、土壤质的特征是土壤生产力。() 4、土壤是指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 5、土壤能够生长绿色植物收获物,是土壤的本质,也是土壤的基本属性。() 6、土壤只有使用合理,用养结合,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越种越肥。( ) 7、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再可生资源。但从土壤的数量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8、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的区别在于自然肥力是在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9、土壤学的研究方法只有两种,分别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综合、交叉研究。() 10、土壤从数量来看是可再生的,是无限的自然资源。() 11、在当季生产中能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的肥力叫“有效肥力”;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叫做“潜在肥力”。 12、土壤生产力就是我们说的土壤肥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