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docx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docx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docx

土壤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称解禅▲▲▲

1.土壤(soil):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水

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一系列的生化物理过程形成的独立历史口然体。(包括海、湖浅

水区)

特征:具有肥力、有生物活性、多孔隙结构。

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可更新性和再生性;缓冲和净化功能。

2.土壤剖面(soil profile):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3.土体构型(profile construction):在土壤剖面Z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

(也称为土壤剖面构造)

4.单个土休(pedon):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构成了单个土体。

5.聚合土体(poly pedon):指在空间上和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便组成

聚合土体。(相当于土壤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土系)

6.十-壤圈(pedosphere):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七壤所构成的一种联系体

或覆盖层。

7.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

力。

8.土壤自净能力(soil purification):指十壤对进入土壤屮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

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壽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9.土壤地理学:指以土壤及其少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

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

二、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厶厶

(1)关于土壤发生发冇、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的研究。

⑵关于土被结构和土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的研究。

⑶关于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⑷关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土壤圈相互作用的研究。

⑸关于土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三、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了解)

(1)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

⑵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

⑶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运用

⑷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屮运用

⑸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

四、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厶厶

a)起源:土壤地理学是土壤科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分支学科,它最早可追溯到人类农耕的起始阶段。公元前5?3世纪,中国《尚书?禹贡》篇记述了九州土壤及

其等级。《管子?地员》篇论述了土壤与地形、地下水、植物的关系。

b)创建期:土壤地理学奠基人道库恰耶夫(1846-1902)发表了《俄国的黑钙土》,论述了俄国广阔草原地带一种松软、暗色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揭示了土壤发

生与成土环境的密切联系,创建了成土因素学说,即土壤是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

间等综合作用的产物。

c)发展期:18世纪以后在西欧逐渐形成了近代土壤地理学。对土壤科学发展产牛了巨人推动作用的土壤地理学派有:以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土壤学派; 以地质学家法鲁(1794-1877)为代表的农业地质土壤学派;以土壤学家库比纳(1897- 1970)为代表的土壤形态发牛学派。美国著名土壤学家詹尼(Hans Jenny)对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进行了补充修正,于1941年发表了《土壤形成因素》专著,认为在土壤形成过程屮生物的主导作用并不是到处都是一样的。美国史学家史密斯提出了诊断层与诊断特性的概念,并建立了标准化、定量化的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体M(Soil Taxonomy)

五、土壤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

(1)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捉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以此向人类和陆牛

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

(2)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可以分解、净化各种污染物,是人类牛存环境的净化器。

第二章(十?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1.土壤:由固相、液相、气相和土壤生物体四部分组成。

2.土壤矿物:主耍来口成土母质或母岩,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土壤矿物构成了土壤的

“骨骼”,它对土壤组成、性状和功能具有巨人的影响。按照发生类型可将土壤划分为原牛矿物、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三大类。)

3.原生矿物: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主要包括硅酸盐

类、铝硅酸盐类、氧化物类、硫化物、磷酸盐类等,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4.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屮形成的矿物称次生矿物。(主要包括易溶盐类、次生

氧化物、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如高岭石等。)(也称黏土矿物)

5.次生铝硅酸盐:是原生矿物化学风化过程中的重耍产物,也是土壤化学元素组成和结品构造

极为复杂的次生黏土矿物。{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若T?硅氧四血体连接形成的硅氧片和若干铝氧八面体连接形成的水铝片构成。根据次牛铝硅酸盐矿物晶体内所含的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将其化为1:1型(高岭石),2: 1型(蒙脱石类、水云母类、蛭石类矿物)}▲▲▲

6.粒级:将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十粒归为一类,称为粒级。(粒级分类常用的标准有苏联

制、美国制、国际制、中国制)

7.粒级分类的相同点:石砾、砂粒、粉粒、粘粒(4个粒级)(不同粒级的土粒其化学组成、物理

性质、性质不同)

8.国际制粒级:石砾(2320.0 mm)、砂砾(0.02~2.0 mm)、粉粒(0.002^0.02 mm).黏粒(< 0.002 mm)

9.中国制粒级:石砾(1.0^10.0 mm).砂砾(0.05T.0 mm)、粉粒(0.005~0.05 mm)、黏粒(< 0.005

mm)

10.土壤质地(soil texture): H然土壤的矿物质由人小不同的十?粒纟fl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

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或土壤的机械组成)

11.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是一?种三级分类法,即按黏粒、粉粒、砂粒三种粒级占百分数进行

分类,划分为砂土、壤土、黏壤土、黏土四类十二级。

12.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

砂质土壤黏质十?壤

——

水保水性差,透水性强保水性强、透水性差

肥保吧性差,养分种类、数量少

保肥性强、养分种类、数量多气透气性好透气性差

八、、

热容量小、温差大、暧性土热容量大、温差小、冷性土

生产特性发小苗而不发老苗,适合花工、西

瓜种植不发小苗而发老苗,适合禾谷

物种植

13.土壤有机质:指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

标志。(分两类:非特界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

14.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

50%~65%o (主要由C、H、0、N、S、P等营养元素组成,胡敏酸和富里酸是重要成分)

15.土壤生态系统:指自然界特定地域的土壤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群落Z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并逐步趋向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16.土壤生物:主要是指土壤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牛物,以及地上部分的动植物,它们以最紧密的

方式和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联系在一起。

17?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的过程: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

18?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土壤动植物及土壤腐殖质在微牛:物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有机化合物, 以至授终被彻底分解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包括碳水化合物和氮冇机物的分解)(作丿小矿质化过程为卅i物和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和活动能量,影响土壤性质,并为腐殖化过程提供物质基础。)

19.腐殖化:矿质化过程形成的小间产物,在微牛物作用下再合成更为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20.冇机质的腐殖化过程要经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有机残体分解捉供了组成腐殖质分子的原始材料,如多元酚、含氮有机物(如氨基酸、多

肽等)及其它的矿质化屮间产物等。

(二)第二阶段:

由微牛物分泌的多酚氧化酶将多元酚氧化成酿,酿再与氨基酸或肽缩合而成腐殖质的基

本结构单元,然后在微生物及其分泌酚作用下,与其它结构单元进一步缩合形成复杂而稳

定的腐殖质

21.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索

(1)有机质的组成

(2)外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通气状况、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

22.土壤腐殖质的基本性质

(1)腐殖酸分子中含有许多的功能团

(2)是两性胶体(既带正电荷乂带负电荷,通常以带负电荷为主)

(3)有一定的溶解性

(4)亲水胶体,吸水能力强

(5)化学稳定性强

23.土壤腐殖质形成的化物化学过程的3种学说:

(1)质素一蛋口质聚合学说;

(2)生物化学合成学说;

(3)化学催化聚合学说;

2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1)有机质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磷素营养、其他营养)

(2)有机质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

(3)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4)增强土壤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

(5)活化十壤中难溶性矿质养分

(6)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25.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1)有机质可降低或延缓重金属污染

(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具有固定作用

(3)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26?土壤圈物质循环:主要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以及土壤圈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碳循坏、氮循坏、氧循坏、磷循坏、水循坏)

27.氮素循环的过程:氮素输入、氮素存留和转化、生物吸收、生物归还、氮素失散。(P51)

28.冇效氮:能够直接或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索。

无效氮: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

29.土壤氮素形态(3大类)

(1)无机态氮(鞍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量很少,占全氮1-2%;微牛物活动的产物)(2)有机态氮(水溶性有机氮、水解性有机态氮、非水解性有机态氮)(土壤氮的主体,占全氮95%以上)

(3)气态氮(土壤空气的主要成分;固氮微牛物的直接氮源)

30.磷素循环的基本过程:母质及土壤中的磷酸盐被风化、在土壤中迁移转化、淋溶流失进入水圈、

沉积形成磷酸盐。

31.磷索的重要性:它是牛命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索,也是牛物细胞内化作用的能量。

32.人类活动对磷素循环的作用

(1)人类种植的农作物可吸收土壤中的磷酸.

(2)人类将生活废弃物、排泄物或磷肥施入土壤中维持了土壤圈中的磷素平衡。

(3)人类活动对磷素循环的另一影响是使江河、湖泊富营养化。

33.土壤固相纽?成的物理诊断特性主要包括:土壤结构、密度、孔隙度、土壤颜色、土壤质地。

(这些特性是土壤地理发生的重要标志)

34.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

异的团聚体,土壤屮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方式称为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描述和鉴定土体分界、土壤变化的重要形态指标

35.土壤结构类型:单粒状结构、粒状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大块结构

36.团粒结构的特征:

(1)冇一定的结构形态和大小;

(2)有多级孔隙;

(3)有一定的稳定性;

37.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1)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2)能协调土壤有机质屮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3)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

(4)改良耕性和冇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38.土壤的物理性质

(1)土粒密度(particle density):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土粒密度主要决定于土壤矿物组成、土壤矿物与冇机质的相对含量)

(2)土壤密度(soil particle density):又称土壤比重。单位体积土壤(不含孔隙)的烘干重量,大小与土壤的化学与矿物组成有关。(是土壤重要的发生特性之一,是估算土壤水分、盐分和养分总量的必需参数)

(3)土壤孔隙度:土壤中人小不等、弯弯曲曲、形状备异的各种孔洞称为土壤孔隙。单位十壤

容积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隙度。(通气孔隙的多少决定土壤的通透性能)(4)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成分和内在性质的外部反应,是土壤发生层次外表形态特征最显著的标志)

(5)土壤磁性(是土壤各组分的磁性综合反应)

39.土粒密度为土壤密度的区别

(1)概念的区别(见上)

(2)土粒密度是实测密度不含孔隙,土壤密度是不含孔隙。

(3)土粒密度约2.65 g/cm3, 土壤密度约1.2^1.4g/cm3 土粒密度会人于土壤密度。

第三章(土壤流体组成和诊断特性)

1.土壤空气: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和土壤水分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Z中,是影响土壤肥

力与土壤自净能力的因素Z-0 土壤空气的纽成与大气层中空气的组成冇明显的不同。

2.土壤大气与近地大气层的区别

(一)土壤空气中的C02含量高于大气,02含量低于大气。

(二)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三)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气体。

3.影响土壤热量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1)壤吸收的净热量;

(2)使土壤温度变化所需热量;

(3)土壤水相态转化及其扩散所需热量;

(4)土壤物质迁移转化所消耗或释放的热量。(土壤热量状况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状么一)

4.土壤的热学性质包括: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扩散率。

5.土壤热容量:是定量描述土壤温度变化速度及其幅度的物理量(包括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

量)

6.土壤导热率:指在单位截而、垂直截面的单位距离土壤温度相差1开氏度、单位时间内所传

导的热量。

7.土壤热扩散率:指给特定土壤丿施加一定的热量,并通过扩散形式传送热量至土壤的其他部

分,所引起的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速率。

8.土壤温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1)表土年均温高于当地年均气温值。

(2)与同时期的气温相比,心土层和底土层温度在秋冬季高于气温,而在春夏季低于气温。

9.土温口变化的影响因素:气温、土壤水分含量、质地、孔隙状况等。

10.Ill间持水量:指土壤屮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是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

11.有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

12.无效水: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

13?土壤有效养分: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包括碳(C)、氮(N)、氧(0)、氢(H)、磷(P)、钾(K)等

14.土壤系数:指土壤样品在105±2€烘至恒重时的失重,即为土壤样品所含水分的质量,除以土壤

样品的重量的百分比。

15.凋萎系数:指当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冇效水的下限)

16.土壤有效含水量:一般指皿间持水量至永久凋萎系数Z间的含水量,即田间含水量减永久凋

萎系数之差。

17.土壤水的划分类型

(1)固态水(化学结合水、冰)

(2)气态水(水汽)

(3)液态水(束缚水、毛管水、重力水、地卜?水)

18.束缚水:指由土壤颗粒表而各种力的吸附作用而保持在土粒表而的膜状水层。

毛管水:指在土壤毛管力作用下保持和移动的液态水。

重力水:指借助重力作用下能在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屮移动或沿坡向侧渗的水。

地下水:指某些水成土壤中地下水位较高出于地面之上,或接近地面时的水分。

19.土水势:指把单位质量的纯水可逆地等温地以无限小量从标准大气压卜-规定水平的水池移至

土壤屮某一点而成为土壤水所做的有用功。

20.土水势类型

(1)基质势:指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到没有基质,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另一个系统所做的功。

(2)压力势:指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到除压力不等于参比压力,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另一个系统时所做的功。

(3)渗透势:指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到没有溶质的,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另一个系统中所做的功。(也称溶质势)

(4)重力势:指单位水最从一个处于任何位置的平衡十「水系统移到处于参比位置上而其他条件都和同的另一个系统中所做的功。

(5)总土水势:指土壤中任一点的单位质量土壤水分的口由能和标准参比状态下口由能的差值。

21.土壤水分状况划分类型

(1)淋溶型和周期淋溶型

(2)非淋溶型

(3)渗出型

(4)停滞型

(5)冻结型

22.土壤水分的对土壤的影响有:土壤养分状况、土壤通气状况、土壤热量状况、微生物和活

动、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

23.土壤分散系:某种土壤物质微粒子(如阴阳离子、单分子、对分子或多分子聚合体)分布在

土壤液态水中,就构成了土壤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土壤微粒子称为分散质,起分散作用的土壤液态水称为分散剂)

24.土壤分散系的类型:上壤溶液、土壤胶体。

25.土壤胶体:土壤中的固和、液相和气相呈互相分散的胶体状态,其固体颗粒直径小1 um, 土壤

胶体常指这些固相颗粒。(即土壤学屮所指的土壤胶体是指土壤颗粒直径小于2um或者小于in m的土壤微粒。)

26.土壤胶体类型(按分散质的类型划分)

(1)土壤矿质胶体:指土壤矿物屮的细分散颗粒,比表血人,并带电荷,具有胶体特性。主要为极细微的粘土矿物,辺括成分简单的含水氧化物和成分复杂的各种次生层状铝硅酸盐类等。

(包括含水氧化物和粘土矿物胶体,如蒙脱石、蛭石、伊利石、高岭石和简单氧化物。)(2)冇机胶体(其分散质主要冇土壤腐殖质、冇机酸、蛋白质及其衍生物等高分了冇机化合物。)(3)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土壤中的矿质胶体与有机胶体往往通过氢键、库伦引力、表面引力相互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27.土壤胶体的性质

(1)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单位质量或体积物体的总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或比面(cm2/g/Cm2/cm3)o)

(2)带电性。(土壤胶体微粒都带有一定的电荷,在多数情况下带负电荷,但也有带正电荷的,

还有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带不同电荷的两性胶体。土壤胶体微粒带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微粒表面分子本身的解离所致。)

(3)土壤胶体的分散性和凝聚性。常见阳离子凝聚力的排列顺序是:Fe3+>AI3+>Ca2+>Mg2亠亠- 亠■4-

>K >NH4 >Na

28.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千克土壤屮

含有各种阳离了的物质的量表示(单位mol/kg)

29.不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不同,主要影响因素:

(1)土壤胶体类型

(2)土壤质地(土壤质地越细,阳离了交换量越高)

⑶土壤溶液的PH值

30?土壤的PH:指定量反映水溶液酸碱度的化学指标,也指水溶液屮[H ]活度的负对数。

31. 土壤生态环境功能的5个方面

(1)土壤肥力,即土壤在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方面的功能。

(2)调节水体和溶质流动的能力。

(3)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并解毒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能力。

(4)能够储存并使循环牛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他元素进行再循环。

(5)是支撑社会经济构架并保护人类文明遗产的物质基础。

第四章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1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索学说

4.1.1道库恰耶夫成十因素学说的基础

2.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原理

①土壤是成土I大1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道库恰耶夫(1881)指出“土壤是母岩、有机体、气

候、陆地年龄和地形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②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耍性和不对代替性。所有成土因素始终同时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

发生和发冇,它们同样重要地和不可代替地参与土壤形成过程。

③成土因素的时空分异与土壤演化。随着时空的不同,成土因素及其组合方式也会有所改变, 土

壤也跟着不断地发生变化。

4丄2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

徳国科学家洪堡1832年在《亚洲地质学和气候学片断》屮,揭示了欧亚人陆中西部气候与植被的规律性变化;现代土壤地理学奠基人道库恰耶夫,19世纪末在科学调杳的基础上,将广阔地域土壤与其自然条件联系起来,创立了成土因素学说。俄国威廉斯从土壤肥力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土壤形成的生物发生学观点,认为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而土壤肥力是高等植物和微生物在土层中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果。美国詹尼认为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生物主导作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往往有不同的因索占优势。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1气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1?气温对土壤温度状况

土壤表血获得的太阳短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是土壤增温的重要來源,与此同时,土壤表面时刻不停地向近地面大气层传送热量,只有小部分被生物吸收和进入土壤底部。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存在差界:首先,土壤温度状况无论在局部或是广阔的地带都具有更大的差界;其次,土壤年均温度略微高于大气平均温度;笫三,土壤随海拔高度的降温速率低于大气。

2.气温对成土过程的作用

气温及其变化对土壤矿物体的物理丿册解、土壤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化学反应速率具有明显的作用,对土壤水分的蒸散、土壤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有机质的分解与腐殖质的合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从而制约土壤中元素迁移转化的能力和方式。

从亚极地带、苔原带、寒温带、温带、亚热带至热带,土壤矿物风化强度逐渐增强,其表现是风化层厚度在增加、风化产物也依次变化。

4.2.2降水对成土过程的作用

1.气候湿润状况与土壤水分状况

气候湿润状况决定着大气降水量、表土蒸发屋及植物蒸腾屋,是决定土壤水分状况的重要外部因子。

2.大气降水对成土过程的彫响

大气降水对矿物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水分是许多矿物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的媒介与载体。

土壤水分状况还通过土壤通气状况来制约土壤冇机质转化的强度与方向。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2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植物在土壤有机质积累屮的作用

植物在成土过程小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分散在母质、水圈和人气圈屮的营养元索选择性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轴射能合成有机质,从而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化学潜能并引入成土过程Z 中。

山于不同类型的牛?态系统所牛产的有机物的数量、组成和向土壤归还方式的不同,它们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同。

2.植物对土壤矿质养分及性状的彩响

由于草木植物残体中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索含虽较木木植物高,故在草木植物作用下形成土壤的PH 值、盐基饱和度均高于在木木植物作用下形成的土壤。

4.4土壤形成的母质因素

4.4.1成土母质的概念

通常把与土壤有肓接联系的母岩风化物或堆积物称为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4.4.2成土母质的作用

①母质的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机械组成、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

②非均质的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较均质母质更为复杂。

③母岩种类、母质的矿物和化学元素组成,不仅直接影响到土壤的矿物、元索组成和物理化学特性,而对土壤形成发育的方向和速率也冇决定性的影响。

4.5土壤形成的地形因素

4.5.1地形决定土壤水热状况与物质分异

1.地形决定看土壤水分状况

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土内径流、排水情况。

2.地形与物质地球化学分异

由于地形彩响地表水、热条件的再分配,从而也影响着地表物质组成和地球化学分异过程。 -般來说,正地形区是能量与物质的分散地,负地形区是物质与能量的聚集地。

4.7 土壤圈及地球系统相互作用的时间因素

4.7.1 土壤的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土壤年龄:土壤发牛发育的时间长短。

绝对年龄:从该土壤在当地新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刻算起。

相对年龄:由个体土壤的发冇程度或发冇阶段来确定,而不是由土壤发冇的实际年龄来确定的。可以划分为幼年、成熟与老年三个阶段。一般用土壤剖面分异程度加以表示,即从A-C 型到A-(B)-C型到A-B-C型。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明显且层次厚度越大时,土壤发育越好,反之,越差。土壤的绝对年龄越大,相对年龄越大。

4.7.2时间因索在土壤与土壤圈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

时间因素对成土过程的作用,不仅涉及土壤发育的年龄问题,还体现在土壤的系统发育或土壤圈随同整个地球表层系统一起形成、发展与演变的历史。

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的发生或起源的吋间,可追溯到距今3.9亿年的古生代憑留纪末期或泥盆纪初期。有机质在地表聚积的现象,是最古老的原始土壤、土壤圈开始形成与发展的标志。土壤圈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新的土壤不断产牛,IH的土壤不断衰亡;土壤类型不断趋于多样化;土壤圈的范围不断地扩展,土层增厚,空间格局也FI 趋复杂化;土壤圈储存营养元索的质与量也逐渐地丰富起来,土壤环境容量和调节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古土壤:在过去景观条件下形成的土壤。

【划分】埋藏土:被地质沉积物或岩体所覆盖、埋藏于地下的古土壤层。(与上覆土层性质完全不同)例:黄土高原黄土剖血中呈红色条带状分布的古土壤层。

裸露埋藏土:一度被埋藏于地下,覆盖层被侵蚀后重新裸露于地表呈残留状的土壤。

残遗土:由于区域极端干旱的气候制约,在古水成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地表古水成土并未发生脱盐化或泥炭分解作用而保持原状。例: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古盐渍土、古泥炭沼泽土。

化石土壤:土壤年龄古老,埋藏很深,英土壤发育早已停止,并遭受地质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古土壤层。例乌克兰高岭土矿,褐煤矿。

4.8 土壤形成的人为因素

4.8.1人为活动作用的特点

①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有1=1的的;

②人为活动対土壤的影响貝有社会性,即这种影响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关,尤其体现在不同生产力下,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会不同;

③人为活动对土壤发生发冇的影响具有双向性

4.8.2人为活动对土壤形成与演变的控制

消灭原有的口然植被,完全代Z以人工栽培作物或人工植被,就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土壤生物循环的方向和强度;灌溉和排水町改变自然土壤的水热条件,从而改变土壤中物质的迁移转化过程;通过耕作、施肥、施石灰、掺加客土等农业措施,可直接影响到土壤发育、土壤物质组成和

冇利效果冇害效果

1?母质a.增加矿质肥料,b?增积贝壳和骨骼,c. 局

部增积灰分,d.迁移过量物质如盐分,e.

施用泥灰,f.施用淤积物

a.动植物养分通过收获取走多于回

收,b.施用对动植物有毒的物质,

C?改变土壤组成足以抑制植物生

2.地形a.通过增加表层粗糙度,建造土地和创造

结构以控制侵蚀,b.增积物质以提高土地

高度,C.平整土地

a.湿地开沟和开矿促其下降,

b. 加

速侵蚀,c.采掘

3?气候 a.因灌溉而增加水分,b.人工降雨,c.工 a 土壤受到过分曝晒,扩大冰冻,

业上经营者释放C02到大气中并可能使气候转暖d近地面空气加热,e.用电气或川热气管使亚表层土壤增温,f.改变表层土壤的颜色,以改变反射率尼?排水迁移水分,h.风的转向迎风和紧实化等危害,b. 土地形成屮改变外观,C.制作烟雾,d.清除和烧毁有机覆被

4.冇机体a.引进和控制动植物的数量,b.运用有机体

直接或间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人

粪尿,C.通过翻犁疏松土壤以取得更多氧

气,d.休闲,e.控制熏烧消灭致病有机体

a.移走动植物,

b.通过燃烧、耕犁,

过度放牧、收获、加速氧化作用、

淋溶作川减少冇机质含量,c?增

加或繁生致病有机体,d.增加放射

性物质

5.时间a.因增添新母质或因土壤侵蚀而局部母质

裸露,从而使十壤更新,b.排水开星土地

a.养分从土壤和植被小加速迁移,

以致七壤退化,b?土壤居于固体

填充物和水F

第五章土壤形成过程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1地表物质迁移转化与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指在土体中进行的物质与能量迁移转化的总体过程,它是地球表层系统物质能量迁移转化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影响地表物质迁移转化过程的因素

地表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图过程同属表生作用,太阳辐射能是驱动表生作用的主要原动力。影响地球表层系统中化学元素迁移转化的内在因素是原了结构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果某个元素的化合物与稳定,该元素在地表的迁移能力就愈弱;反Z,迁移能力愈强。环境条件如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土壤有机质含量、地表水系统的物质组成及其介质的PH值、Eh 值、电导率等也对地衣元素迁移转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2.地表物质迁移转化的主要方式

溶解迁移、还原迁移、配合迁移、悬浮迁移、生物迁移

5.1.2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地质人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地质大循环:指结品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牛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物质,被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生物小循环:指植物吸收利川大循环释放出來的町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植物的活有机体,当卅i物有机体死亡Z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卜",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有机物。

两者关系:地质大循环和牛?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人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人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在土壤形成过程屮,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地同时同地进行着。它们Z间通过土壤相互连结在一起。总起來说,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对土壤养分来说,两者的方向是相反的、矛盾的。

②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人循环的基础上进行的。

③从地质历史时间來看,生物小循环是地质大循环中的一?个小规模循环。

④两者的对比关系共同决定着土壤的肥力状况

土壤发生中的基本成土作用:

物理作用:团聚作用、迁移与富集、侵蚀?堆积、冻融作用、干湿交替、膨胀收缩与剥落作用

化学作用:水化、水解、溶解、粘粒矿物形成、氧化还原作用、合成分解作用

生物作用:物质转化、有机质的形成分解

原生矿物分解和粘粒矿物合成、冇机质的形成和分解、物质的迁移作用

主要成土过程:

1?淋滤过程(淋溶过程)

土壤物质随水流由上部土层向卜?部土层或侧向移动的过程。

2.淀积过程

土壤中物质的移动并在土壤某部位相对集聚的过程。

从岩石露出地表狂牛微牛?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髙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十.壤过程,它是

土壤彪成作jg的.起始也■隹融I」?途寒盘呢条隹的成土作.si ?主樂以原始过程为土j鬼始成土过程也可以与蚩石风化回虫回歩进彳九上蚩逐二险段二上地衣?陰段二二二登讎必遐二2亠-逍机质私聚(腐_殖质?化威程丄_

扌也土各赴植被丕丄至机质徒1渔上?_累的过程「统星任土体上部形成時色腐殖质层的

W.o.)_

3、粘化过程

是指土休屮粘土矿物的牛成和聚集过程。町分为残积粘化过程和淋溶淀积粘化过程。粘化过程结果在土体心土层形成粘化层,主要发生层次深度在50cm-60cm,因这一深度水热条件比较稳定,适合于次生粘土矿物的产生。

4、钙化过程

是指干旱、半干旱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牛淋溶、淀积的过程。结果形成钙积层,其特征:

呈假菌丝休、核状、斑点状,若出现层次浅、厚度大,成为生产上障碍层次。

脱钙积钙:CaCO3(淀积)+ CO2 + H2O= Ca(HCO3)2

(Ca(HCO3)2形成引起脱钙,CaCO3形成导致积钙。)

5、盐化、脱盐过程

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聚的过程。发生在滨海区、干旱区、

半干旱区,形成具盐化层的盐渍土。

脱盐化过程是指盐渍土屮可溶性盐在降水、人为因素等作用下降低或排出十?体或迁移到卜?层的过程。

6、碱化、脱碱化过程

碱化过程是指土壤胶体上吸持较多交换性钠,使十壤呈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

恶化的过程。结果在土壤底层形成具碱化层的碱化土,pH值人于9.0。

脱碱化过程是指通过淋洗和化学改良,从土壤吸收性复合体上除去钠离了的过程。

7、白浆化过程

在季节性还原条件下,土体中出现还原离铁离镒作用,使腐殖质层下形成粉砂含量高、铁镒贫乏的白色淋溶层,在剖面中、下部形成铁镒粘粒富集的淀积层。

8、灰化过程

寒温带针叶林下,残落物经微牛物分解产生酸性很强的富里酸,与金属离子络合,使铁铝发生强烈淋溶而到达下层淀积,使亚表层脱色,只留下极耐酸的SiO2呈灰白色土层(灰化层),在剖面下部形成较密实的棕色铁铝淀积层。

9、潴育化过程

是指土壤形成中氧化述原交替进行的过程。形成潴育层,特点:产生锈斑锈纹、铁犠结

核,发生丁?地下水浸润土层、地下水升降频繁区。如华北平原潮土区。

10、潜育化过程

是指土体中长期渍水,有机质嫌气分解,铁镭强烈述原为低价,形成潜育层,此层次呈蓝灰色或青灰色,主要发生在水稻土、沼泽十?的下部剖血。

11、富铝化过程

是指土体中脱硅富铁铝的过程,形成网纹层,又称富铁铝化过程。如红壤形成中具有此成土过程。

12、熟化过程

是指在人为因素影响下,通过耕作、施肥、灌溉等措施,改造土壤的土体构型,减弱或消除土壤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协调土体水、月巴、气、热等,使土壤肥力向冇利于作物生长方向发展的过程。简单地说为人类定向培育土壤的过程。可分为旱耕熟化和水耕熟化。

13、退化过程

是指因白然坏境不利因索和人为利用不当而引起土壤肥力卜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工产力减退的过程。赵其国(1991)将之分为三类:土壤物理退化(坚实碾化、铁质硬化、侵蚀、沙化)、土壤化学退化(酸化、碱化、肥力减退、化学污染)、土壤生物退化(冇机质减少、动植物区系减少)。

土壤剖血、发牛层和土体构型

土壤剖而

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肓断而,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土壤发牛层

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地面相平行的,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

土休构型

是各土壤发生层在垂肓方向有规律的纟R合和有序的排列状况。

第六章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分类原则和依据

棊木原则:1 ?土壤分类发生学原则:土壤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自然体;2.土壤分类的统一性原

屮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划分依据

土纲名称主要成土过程或影响成土过程的性状主要诊断层、诊断特性有机土Histosols泥炭化过程有机表层

人为土Anthrosols 水耕或早耕人为过程水耕表层、耕作淀积层和水耕

氧化述原层或灌淤表层、堆淀

表层、泥淀表层、肥熟表层

灰土Spodosols灰化过程灰化淀积层火山灰土Andosols影响成土过程的火山灰物质火山灰特性铁铝土Ferralosols高度铁铝化过程铁铝层

变性土Vertosols土壤扰动过程变性特征

干旱土Aridosols 干旱水分状况下,弱腐殖化过程,以

及钙化、石膏化、盐化过程

干旱表层、钙积层、石膏层、

盐积层

盐成土Halosols盐渍化过程盐积层、碱积层潜育土Gleyosols潜育化过程潜育特征

均腐土Isohumosols腐殖化过程暗沃表层、均腐殖质特性

富铁土Ferrosols富铁铝化过程富铁层

淋溶土Argosols粘化过程粘化层雏形土Cambisols矿物蚀化过程雏形层

新成土Primosols无明显发育浅薄表层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诊断层

丿IJ于鉴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冇一系列定量化规定的特定土层。

诊断特性

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和化学的性质)

诊断层诊断特性

诊断表层:

有机表层,草毡表层,暗沃表层,暗瘠表层, 淡薄表层,灌淤表层,堆垫表层,肥熟表层,水耕表层,干旱表层和盐结壳;

诊断表下层:

漂口层,舌状层,雏形层,铁铝层,低活性富铁层,聚铁网纹层,灰化淀积层,耕作淀积层,水耕氧化还原层,粘化层,粘磐,碱积层,超盐积层,盐磐,石膏层,超石膏层,钙积层,超钙基层,钙磐和磷磐;其他诊断层:沿基层,含硫层。有机土壤物质、岩性物质、石质接触而、准石质接触面、人为淤积物质、变性特征、人为扰动层次、土壤水分状况、潜育特征、氧化还原特征、土壤温度状况、永冻层次、冰融特征、n 值、均腐殖质特征、腐殖质特征、火山灰特征、铁质特性、富铝特性、铝质特性、富磷特性、钠质特性、石灰性、盐积饱和度及硫化物物质。

《经典教综多选题》100题及答案-强力推荐

经典教综多选题 100 道 1.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可以分解为()。A.理想成分B. 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价值成分 2.下列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特点的有()。 A.人的身体发育总是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 B.人的身高 和体重的增长有两个高峰期,即婴儿期和青春期 C.人的神经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D.失明者的听力往往比视力正常者发达 3.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转化为() A.集体目标 B.小组目标 C.个人目标 D.年级目标 4.下列属于学生注意听讲的描述有() A.注目凝视 B.交头接耳 C.屏息静气 D.若有所思 5.下列符合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的有()。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D.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明晰 6.“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这段话对我们进行教育工作的启示是()。 A.要因材施教 B.要对学生循循善诱 C.要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 D.要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7.以下关于独立形态的教学阶段的表述,正确的有()。A.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C.最早的教育学研究机构,始于德国普鲁士王朝的哥廷根大学 D.把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英国哲学家培根 8.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有()。 A.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 B.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 C.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 D.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 9.古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人的气质类型分为()。 A.多血质 B.胆汁型 C.抑郁质 D.粘液质 10.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的情绪状态,其特点()。 A.激动性 B.弥散性 C.冲动性 D.渲染性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基本知识点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导致价值量增大,这是造成物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纸币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对物价上涨起了助推作用). (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有不同影响。)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人们消费选择:替代品比较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不仅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也是这样。)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

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拓展延伸】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以及稳定物价的措施 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措施 提示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客观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同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也有密切的联系。) (3)物价水平。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中考物理多选题汇总(含答案)

多项选择题猛练 一、电学 1.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B .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都是串联的 C .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总功率越大,电路的总电流就越大 D .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断可能是由于电路的总功率过大造成的 2.如图9所示的“热得快”铭牌上标有“220V 1000W”字样,由此可知这种 “热得快”( ) A .正常工作的电压为220V B .正常工作时电流为0.22A C .正常工作10min 消耗的电能为6×105J D .正常工作10min 产生的热量大于6×105J 3.在如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后,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 .电灯L 的亮度变暗 C .电流表A 1的示数变小 D .电流表A 2的示数变小 4.在如图11所示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1、 S3,断开开关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 ;当闭合开 关S1、S2,断开开关S3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 当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S3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15A 。关于此电路工作情况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只闭合开关S 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B .只闭合开关S 2时,电阻R 2消耗的电功率是电阻 R 3消耗的电功率的2倍 C .开关S 1、S 2、S 3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3A D .只断开开关S2与只闭合开关S2两种情况下电压 表的示数之比为2:1 5.用锰铜合金制成甲、乙两段电阻丝,它们长度相同,但是甲比乙细。若将它们连接在同一 电路中,通过甲、乙两段电阻丝的电流分别为I 甲、I 乙;甲、乙两段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甲、U 乙。下列关系可能成立的是 A .I 甲=I 乙 B .I 甲>I 乙 C .U 甲>U 乙 D .U 甲=U 乙 6.在如图6所示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试管内水的温度 逐渐升高直至沸腾。水沸腾后,橡胶塞从试管口飞出,试管口附 图10 S A 1 A 2 V L R P 图 11 甲 R 1 R 3 S 3 A S 1 甲 S 2 R 2 V 图9

经济学学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 第一章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1.稀缺性:是相对人的欲望而言的,是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时状态。一方面,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另一方面,这种资源的有用性,即可以满足人类的欲望。 2.选择:研究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的满足人类欲望。 具体内容包括:(1)如何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2)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3)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4)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些欲望来满足另一些欲望。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人们才需要研究如何把有限的资源有效的在社会中配臵。 二、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只要资源是稀缺的,并且只要人们对于稀缺资源的使用进行选择时,就必然会产生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用途以后所放弃的任何其他用途所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认识机会成本的意义: 三、经济学的分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研究对象:家庭、厂商等经济个体单位——全国经济活动+国与国之间 2.基本假设:充分就业(稀缺性)——不具有稀缺性,短期有失业现象3.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方法 4.主要目标:效用最大,利润最大——全国福利最大 5.重点理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报酬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货币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联系:一方面,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另一方面,微观与宏观实际上是整体和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一节需求 一、需求的概念 (一)需求的定义: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或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在各种价格下其所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二)需求的表达方式: 1.表列法:指一个消费者在特定的时间内,对某商品在不同价格下所形成的需求量的表列。 2.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3.需求函数: (三)需求规律 二、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二)商品本身的价格(三)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四)预期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汇总 第一章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

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公共关系学多选题及答案

多选题 31.专业的公关人员务必具备的公共关系观念应当包括(BCD )P84 A.社会意识B.公众观念C.形象观念D.互惠观念E.整体意识 32.“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理解这一命题的角度应当包括(CDE )P7-8 A.公共关系的形象性质B.公共关系的舆论性质 C.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D.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 E.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 33.树立组织形象的好处在于(BCE ) A.增强组织的应变潜力 B.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 C.良好的组织形象能够激励士气 D.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有形资产 E.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组织社区环境 34.根据公众发展的不一样阶段,能够将公众分为(BCDE )P114 A.正式公众B.非公众C.潜在公众D.知晓公众E.行动公众 35.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具有的特点有(ABCDE ) A.有共同话题B.参与议论过程 C.自发性D.松散性E.层序性 36.组织公关效果评估中,新闻舆论分析报告主要包括的资料有(BCE )P201-202 A.新闻报导趋势分析B.新闻报导量分析 C.新闻报导质分析D.新闻报导舆论分析 E.新闻报导时机分析 37.下列属于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的有(ADE ) A.书籍B.电子邮件C.电子报纸D.报纸E.杂志 38.下列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有(ABC ) A.设置奖学金B.捐赠慈善机构 C.修建期望小学D.资助贫困大学生E.资助学术研讨会

39.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作用突出表此刻(AB ) A.内求团结B.外求发展 C.提高企业经济效益D.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E.提高企业发展潜力 40.口头语言交流的一般特点有(ABCD )P285-286 A.直接性与随时性B.双向性与反馈性 C.情感性D.主观性E.真实性 1.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是(BCDE) A.舆论B.人才C.公关D.资金E.技术 2.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包括(ADE) A.公众B.个体C.群体D.传播沟通E.组织 3.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有(ACDE) A.人性文化的兴起B.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C.民主政治深入发展D.市场经济高度发达E.大众传播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提高 4.专业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有(ABCDE) A.较为客观公正B.技术全面,专业性强C.较灵活,适应性强 D.关系较疏远 E.运作成本较高 5.公众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E) A.整体性B.共同性C.相关性D.多样性E.变化性 6.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改变主要取决于(ABC) A.说服者的条件B.信息本身的说服力 C.问题的排列技巧D.被说服者的条件 E.问题的性质和资料 7.拉斯韦尔把传播学的研究资料分为(ABCDE) A.控制分析B.资料分析 C.媒介分析D.对象分析E.效果分析

2-2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

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 第一章 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法则:就一般商品来说,需求和价格呈现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低,反之则反。 需求法则存在的原因: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替代效应 ●需求曲线不一定是直线,而可能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二、需求法则的例外 ●吉芬商品属于需求法则的例外。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劣等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之为吉芬商品。 三、需求量的变动以及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购买量的相应变动。 ●与需求量不同,需求并非指某一特定的需求量,而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所有的特定需求量的集合。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变化的全部情况。四、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 (1)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2)消费者的偏好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替代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减少)。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互补品价格的提高(下降)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降低(增加)。 ●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需求量(Q)对它本身价格(P)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d=(ΔQ÷Q)/(ΔP÷P)。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五、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系数 由于食品支出同收入的比率会随收入提高而降低,因此,这一比率常被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发展到当代的产物。我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其的学习和研究有利于增进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在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学科,不了解西方 经济学,就难以看懂西方经济国家的经济报刊文章,也无从把握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著作和报刊文章都是按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写成的,西方经济政策的制订也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同时,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机构中,西方经济学也是通用的经济语言和工具。具备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参加国际经济机构的必备条件。现在,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律如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来解释、回答和阐述。而西方经济学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参与和借鉴。虽然西方经济学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西方经济学有具有实用性特征,它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主要是为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服务的。可以这样说,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比如说,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价格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实际上都是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它可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教师招聘考试(多选题)及参考答案

1.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艺术美 B.心灵美 C.社会美 D.科学美 E.自然美答案:ACDE ★2.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班级活动 D.文化艺术活动 E.个人活动答案:ABE 3.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 A.先导性 B.感染性 C.终身性 D.个别性 E.针对性答案:ABCDE 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教结合的基本形式有() A.互相访问 B.通讯联系 C.家长会 D.教育讲座 E.家庭学校答案:ABCDE 5.教师劳动具有下列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E.权威性答案:ABCD 6.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下列观点() A.教师中心论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儿童中心论 E.教育万能论答案:AD 7.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有() A.个性已基本形成 B.性格已基本定型 C.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D.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E.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答案:CDE

1.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B.教育具有经济功能 C.教育具有政治功能 D.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E.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答案:ADE 2.教育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A.有理论假说 B.变量控制 C.有变革 D.可重复操作 E.能促进学生发展答案:ABCD 3.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教学为中心 D.儿童为中心 E.从做中学答案:ABDE 4.下列哪些教育理论著作属于教育学萌芽时期的作品?() A.《学记》 B.《论语》 C.柏拉图的《理想国》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E.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答案:ABC 5.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 A.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D.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E.官学、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答案:ABCDE 6.自然环境对教育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 A.适应自然的教育的价值取向 B.自然环境制约着一定的教育内容选择 C.影响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 D.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 E.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答案:ABC 7.现代教育所独有的教育功能有() A.政治功能 B.人口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分配;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由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7)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原因: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且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 ②主要目标: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8)企业的作用、公司类型: (9)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含义: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重要性:企业经济效益是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综合国力 途径:①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②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坚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笔记知识讲解

1.市场 --模型/内生变量/外生变量 --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买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保留价格:某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需求曲线:一条把需求量和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 --竞争市场 --均衡:即人们的行为不会有变化/均衡价格 --比较静态学:两个静态均衡的比较 --帕累托有效:帕累托改进:一般来说,帕累托效率与交易收益的分配没有多大关系,它只与交换的效率有关,即所有可能的交换是否都进行了/管制一般不会产生帕累托有效配置 --差别垄断者,一般垄断者,房屋管制,竞争市场四种分配方法的比较 --短期/长期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方法。 02.预算约束 --预算约束;消费束 --预算集:在给定价格和收入时可负担的起的消费束 --复合商品:用美元来衡量 --预算线:成本正好等于m的一系列商品束。表示市场愿意用商品1来替代商品2的比率;也可以计量消费商品1的机会成本 --当我们把价格中的一个限定为1时,我们把那种价格称为计价物(numeraire)价格。此时其他价格变成以计价物价格衡量的real price。也可将m限定为1。这种变化不会改变预算集 --数量税;从价税;数量补贴;从价补贴;总额税;总额补贴;配给供应 --P37例子:食品券计划 --完全平衡的通胀不会改变任何人的预算集,因而也不会改变任何人的最佳选择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 03.偏好 --我们把消费者选择的目标称为消费束 -->表示严格偏好;~表示无差异;>=表示弱偏好 --消费者偏好三条公理

多选题目及答案

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包括() A.易燃气体 B.不然气体 C.有毒气体 D.助燃气体 2.易燃固体的危险性与易燃固体自身的()等因素有关 A.燃点B.熔点C.自燃点 3.腐蚀品主要包括() A.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质和一级有机酸性物质 B.二级无机酸性腐蚀物质和二级有机酸性腐蚀物质 C.无机碱性腐蚀物质和有机碱性腐蚀物质 D.其他无机腐蚀物质和其他有机腐蚀物质 4.燃烧三要素是() A.点火源B.冲击波C.助燃物D.可燃物 5.乙炔气体在()情况下可发生爆炸 A.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时B.高压下 C.在爆炸极限上限以上的空气混合物,遇点火源时D.在其容器遇高温时 6.爆炸的主要破坏形式有() A.直接的破坏作用B.冲击波的破坏作用C.造成火灾D.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7.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主要有() A.易燃性 B.可分散性 C.热分解性 D.自然性 8浓硫酸不得与下列物质中的()混合存放 A.氢氧化钠B.盐酸C.丙酮D.乙醇 9.电石不得与下列物质中()混合存放 A.硫酸B.硫磺C.过氧化钠D.氰化钙 10.氧气钢瓶不得与下列物质中的()混合存放 A.乙炔钢瓶B.氩气钢瓶C.氮气钢瓶D.液化钢瓶 11.易燃易爆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应穿戴() A.防静电服B.防静电鞋C.棉布防护服D.绝缘鞋 12.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时该怎么办?() A、要立即退回室内 B、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C、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 D、也可用绳子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拴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E、若有电梯赶快乘电梯逃生。 13. 以下哪些措施可用作正确的避难措施?() A、关闭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进行呼吸,等待救援; B、用湿毛巾、床单等物堵住门窗缝隙或其它孔洞,或挂上湿棉被或不燃物品,并不断洒水,防止烟火渗入; C、赶快打开门窗跳楼逃生;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被浓烟呛伤和热气体灼伤; E、大火进入房间,利用阳台或爬出窗台,避开烟火和熏烤; F、积极与外界联系呼救; 14. 火灾中致人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 A.有毒气体 B. 缺氧 C. 烧伤 D. 吸入热气 15. 油锅着火后怎么办?()

经济学基础笔记

【3】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试内容: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例题·单选题】(2007年)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C (提示: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价值)。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B.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E.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714020102] 『正确答案』BDE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考试内容: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逻辑学多项选择题及答案

多项选择题 1、以“如果渎职,则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1)渎职(4)没犯法 2、以“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3)并非没有下雨(4)地不湿(5)下雨 3、在“有的不道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这个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是(2)普遍概念(3)负概念(4)集合概念 4、下列对概念限制错误的是 (1)判断限制为概念 (3)论证限制为论题 (5)复合判断限制为负判断 5、下列推理中,根据对当关系中的反对关系而进行推理的有效式是 (1)SAP→并非SEP (3)SEP→并非SAP (5)SAP→并非SOP 1、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是(1)单独概念 (3)集合概念(4)正概念 2、下列对概念限制错误的是(1)判断限制为概念 (3)论证限制为论题(4)间接推理限制为类比推理 3、"我们不靠天吃饭,而靠天吃饭是做自然界的奴隶,所以,我们不做自然界的奴隶"这个三段论(35 )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5)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和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 4、下列各组判断中,具有等值关系的是(1)"如果p,那么q"与"只有q,才p"(2)"必然非p"与"不可能性p"(3)"并非有S不是p"与"所有的都是p"(4)"没有s是p"与"并非有s都是p"(5)"p并且非q与并非(如果p,那么q)" 5、下列逻辑错误属于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1)定义过窄(2)多出子项(3)推不出 1.“屈原是伟大的诗人”这句话中划有横线的概念是属于②普遍概念④肯定概念 2.下列各组概念在外延上具有反对关系有()。 ①假言判断、选言判断②类比推理、归纳推理③间接推理、类比推理 3.违反“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这一划分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①多出子项②划分不全 4.下列概念不能划分和限制的是①泰山④月亮 5.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指示的推演关系,属于错误限制或错误概括的是 (②关系判断→简单判断→复合判断③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 6.概念和语词的关系可表达为①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②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③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⑤有的语词不表达概念 7.如果所有的a是b,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①全同关系③真包含于关系 8.当SAP真而SOP假时,S与P的外延关系应是①全同关系③真包含于关系 9.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这一定义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④定义过宽⑤定义过窄11.下列各组概念中a真包含于b的有①三段论、间接推理②性质判断、简单判断③判断、推理④联言判断、复合判断⑤定义、逻辑方法 1.一个有效的三段论的小项、中项、大项分别为S、M、P,如P在结论中周延,则其大前提不能是()。 ③MAP ④POM ⑤PIM 2.以“所有P是M”、“所有的S不是M”为大、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可必然推出①所有的S不是P③有的S不是P 3.当肢判断“p”、“q”均真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①p∧q ②p→q ③p←q ④p∨q ⑤p←→q ①②③④⑤ 4.当“p←→q”为真时,则其肢判断的真假情况是①p真q真②p假q假⑤p假q真 5.当p真q真时,下列复合判断为真的有()。 ①p∧q ②p∨q ③p←→q ④p→q ⑤p←q ①②③④⑤ 6.已知“p∧q”为真,则()为假。④p←q ⑤p∨q 7.以“如果贪污腐化,就会构成犯罪”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③并非没有贪污腐化④末构成犯罪⑤贪污腐化③④⑤ 8.以“只有反腐倡廉,才能搞好党风”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①没有反腐倡廉②搞好党风 9.以“如果受贿,么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①受贿②末犯法 2、当p假q假时,下列复合判断为假的有((1)p∧q (2)p∨q (3)p要么q 3、以“如果受贿,那么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1)受贿(2)末犯法 4、不矛盾律的适用范围是(1)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2)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4)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 5、下列判断作为推理结论,可用完全归纳推理推出的是 2 3 4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精讲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 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 ③产品价格。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④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和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和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⑥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类别含义 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即价格和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和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需求曲线 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 移。 5、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②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③生产技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7、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完整版)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

市场 需求 市场 供给 在均衡价格之上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 ①点弹性公式:弧弹性公式: E>1高弹性或富有弹性反方向E<1缺乏弹性或者低弹性同方向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需求交叉弹性公式: ①E 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 d<0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 d=0无关系 ①E=1 ②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必需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 入的增加④E=0 ⑤E<0低档品 需求收入弹性公式: ①E>1供给价格弹性充足②E<1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③E=1供给价格弹性为1④E=0供给完全无弹性(少

供给价格弹性公式: 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斜率,随商品消费量增加,为获得一种产品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少,是递减的。 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而且变动都快于其他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府的干预 保险市场与道德风险市场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 政府对 市场的 干预 垄断①通过法律手段②进行公共管制,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外部性①税收和补贴手段②相关企业合③明晰产权;科斯定理:财产权是明确的,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信息不对称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 和简单 的宏观经济模型国民收 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按市场价格计算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国民总收入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概念 计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生产税净额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不包括所得税 收入法 支出法 公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四个部分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 宏观经 济均衡 的基本 模型 含义从支出角度看GDP从收入角度看GDP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消费者(居民)和企业GDP=Y=C+I GDP=Y=C+S投资I=S储蓄 三部门同上增加了政府部门GDP=Y=C+I+G购买GDP=Y=C+S+T税收I=S+(T-G) 四部门同上增加了国外部门 GDP=C+I+G+(X- M) Y=C+S+T I= S+(T-G)+(M-X) 消费 储蓄 投资 消费理论 ①凯恩斯的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 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 倾向②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③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 储蓄函数(1-β)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1 投资函数投资乘数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总需求 总供给 总需求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③政府购买④税收⑤预期⑥价格总水平3种效应: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出口效应 总供给基本因素:价格与成本,企业的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分为:①长期(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②短期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 经 济 增 长 和 经 济 发 展 经济 增长 含义用现行价格计算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GDP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劳动生产率; 3.资本的投入数量; 4.资本的效率 因素分解 两因素分解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三因素分解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 经济 周期 和 经济 波动 周期含义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 类型 ①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负增长②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率正值 ①长周期(50-60年) ②中周期(8年) ③短周期(3-5年)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的是中周期 波动原因①投资率的变动②消费需求波动③技术进步状况④预期变化⑤经济体制变动⑥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波动指标 ①一致指标(也叫同步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②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 广义货币M2)③滞后指标(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经济基本理论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②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核心④国民收入分配状况逐步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