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常用的笔记本芯片内部管脚解释

比较常用的笔记本芯片内部管脚解释
比较常用的笔记本芯片内部管脚解释

统供电芯片型号有:

一、美信产的用的最多的两个芯片MAX1632、MAX1635可以互换,它们的工作原理一样。主要产生出3.3V

、5V 、12V电压。

二、 MAX1631、MAX1634、MAX1904这三种芯片的工作原理与MAX1632 MAX1635差不多,但不能与MAX1632

MAX1635芯片互换。

说明:1、MAX1631、MAX1634、MAX1904互相可以代换。

2、MAX1631、1634、1904没有12V输出,这一点与MAX1632、1635不一样,如果MAX1631、1634、1904的板

子上需要12V的话,一般是在5V输出的后级,电路中设计一个升压电路。(参考升压电路一节)

3、MAX1632、1635芯片上的12#、 3#的反馈信号脚没有使用,但MAX1631、163

4、1904还使用了这个反馈

角。

4、4#、5#的定义与MAX1632、1635不一样。

三、MAX785 MAX786用于东芝的笔记本电脑PⅡPⅢ较多。

四、LTC1628用于索尼、康柏的笔记本较多。

五、系统供电电路维修方法与经验小结:

1、23#有总控制SHDN时?9#2.5V不正常或9#为0V时 ? 芯片坏或者18#、25#

5V供激放供电没有查D1与D2

2、7# 28#应有5V高电平控制信号,有时为NQ送来,有时与21#相连,由21#5V电压作为控制信号用,还有

的由键盘芯片送来。

注:7#与28#加上一个5V的控制信号,电路应该有正常3.3V或5V电压输出,如果还没有,一般是芯片损坏

3、先不加电测对地阻值,首先测高端管是否击穿,供电负载是否击穿,如果是OΩ表明击穿短路了,如

果有正常的几百欧阻值,但一加电就短路,表明是稳压二极管已经保护了,这是高端还管击穿的结果。

4、电源控制器芯片本身损坏的故障现象:①供电和控制都正常,但没有输出。②待机状态下总供电正常

,但一按开机键总供电瞬间短路。

5、除负载短路原因外,芯片任何一脚无电压输出为芯片损坏(在供电输入与控制都正常情况下)。

6、高端管被击穿时,易造成MAX1632芯片的损坏。

7、16V对地短路,查系统供电电路,一般为高端管击穿。具体情况有如下两种:

A:高端管对地数值几百欧?高端管击穿或芯片损坏(与低端管并联的负载一般都是好的)。B:高端管对地数值几十欧左右,与低端管并联的负载,同时也有被击穿的①滤波电容,②稳压二极管,

③负载芯片等。

六、跑线路的方法:

1.找大电感(3.3V)和变压器(5V)

说明:和MAX1632 1#、2#通的为3.3V输出大电感。

和MAX1632 13#、14#通的为5V变压器。

2.找高低端场管,并确定是几点几伏的管。

说明:低端管的S极接地,该管的D极与MAX1632芯1# 、2#相通,可以确定为3.3V低端管。该低端管的D极

与高端管的S极相通, 可以确定为3.3V高端管。

D极与13#、14#相连的低端管为5V低端管。

3.判断10欧限流电阻好坏。

说明:高端管的D极和MAX1632芯片22脚划,响则10欧好的,不响则10欧开路。4.找18# 25#的隔离二极管。

5.找5#的整流二极管(20V电压输入,不可不查滤波电容)。

6.找4# 12V的去向(到PC卡供电芯片)。

7.找两个取样电阻。

七、跑线路--16V适配器输入至MAX1632 22#总供电输入。

1、MAX1632 22#总供电与高端管D极相连,确定高端管为跑线路终点。

2、适配器输入通过划?电感?到高端管D极:通?证明直接相连。不通?说明中间经过较大电阻或八脚开关

(经八脚开关较多)?划八脚开关D极通(适配器通过电感到D极)。则为隔离八脚开关?S 极通向终点D极

(即高端管D极)。

八、故障分析:1、供电:开路性故障,检测保护隔离电路。

短路性故障:电压法:用可调电源输出相应电压直接加到输出端。

电阻法:对地测量某一点阻值。

2、16V对地短路:钽滤波电容击穿。

高端的场效应管击穿。

3、3.3V、5V对地短路:(1)滤波电容击穿(一个个拆)。

(2)稳压二极管击穿。

(3)负载元件击穿。

九、比较典型的一种供电方式(MAX1632芯片)

理论:22#为保护隔离电路送来的总供电端16V输入,23#为总控制脚,当装上电池电脑没有开机时,22#

就有电压输入,D1是一个5.7V的稳压管,22#的16V电压可以通过5.7V的稳压二极管,经两个串联电阻降压

后,给23#提供一个10V的电压,使MAX1632芯片工作,使21#输出5V电压,一路经隔离二极管送入18#与25#为

芯片内部激放供电,另一路被送到第7#,5V给7#提供分控制信号,使5V稳压电路工作,这样12V电压也有

了,因此,一加电源不按开机键12V就产生了。由此4#在没有开机前就有12V输出,但这时还不能让它送

给PC驱动供电芯片;所以用Q1、Q2来控制。Q1是P沟道管,12V先送给Q1的S极,如果Q1的G极为低电平的

话,S极与D极就导通了;为了不让其导通,在S极与G极间加一个10K的大电阻,此时G极也是12V高电平了

,管子也就不导通了;再用一个N沟道管Q2来控制Q1的导通,当按下开机键后,给Q2的G极一个5V电压,

使Q2的D极的12V电压对地通了,成为OV。即Q1的G极成为OV、Q1导通,这时S 极与D极导通,12V电压送给

PC卡供电芯片,103上的压降不影响12V。

十、CPU供电单元电路

(一)、 CPU供电芯片的型号有:MAX1718(此芯片就在CPU插槽附近),MAX1715,MAX1897,MAX1714(

给外核供电),MAX1845,MAX1710(给内核供电),MAX1711,MAX1712,MAX1736,LTC1709,LTC1474,

SC1474(单独使用),ADP3421,ADP3410,ADP3205。注:MAX1711,1710,1712可以互相代换,原理一

样。

(二)、CPU内核供电芯片的工作原理:从保护隔离电路送来的16V总供电送入到MAX1710的1#总供电输入

端输入,同时16 V还给高端管Q1的D极提供供电。

当MAX1632系统供电电路工作后,产生出5V供电,将提供给MAX1710的15# 、22#和7#,(其中15#为芯片

内部低端激放供电,7#为内部反馈电路供电输入。

当16V与5V供电正常后,13#将有保护直流5V输出当2#有总控制信号时,该电路开始工作,输出正常的CPU

供电电压,9#有2V的基准电压输出,12#有电源好信号输出。

注:(1)此电路中芯片本身易坏。

(2)16V主供电下降几伏,一般为电源芯片损坏,用手摸一下电源芯片是否发烫

(3)16V对地短路查系统供电单元电路(参考系统供电电路维修方法),一般为系统供电电路问题,不

会是CPU电路(很少坏)。

(4)这个电路维修要插入CPU,否则无供电输出。

(三)、MAX1710管脚定义如下:

1.V+总供电输入。

2.SHDN总控制信号输入。

3.FB定压反馈输入。

4.FBS电流反馈输入。

5.CC外接定时电容。

6.ILIM电流门线调节。

7.VCC内3P反馈电路供电输入。

8.TON导通时间选择脚。

9.REF基准电压输出。

10.11. 14. GND接地

12.PGOOD电源好信号输出。

13.DL低端驱动器脉冲输出。

15.VOD内3P低端激放供电输入。

16.OVP过压保护输出。

17—20.D3—DO CPU 电压识别引脚。

21.SKIP噪声抑制输入。

22.BST内3P高端激放供电输入。

23.LX外接电感,反馈节制输入。

24.DH高端驱动器脉冲输出。

(四)、MAX1714管脚定义(给外核供电)

1、DH高端驱动器脉冲输出。

2、9、11、NC空脚。

3、SHON总控制信号输入。

4、FB电压反馈输入。

5、OUT电流检测反馈输入。

6、ILIM电流门限调节。

7、REF基准电压输出。

8、12、AGND接地。

10、PG电源好信号。

13、DL低端驱动器脉冲输出。

14、VDD内3P低端激放供电输入。

15、VCC内3P反馈电路供电输入。

16、TON导通时间选择引脚。

17、V+主供电输入。

18、SKIP脉冲跳变控制输入。

19、BST内部高端激放供电输入。

20、LX外接电感,反馈节制输入。

注:1、MAX1714芯片分为A型B型两种电路芯片,工作原理一样,只是管脚数不一样,A型为20#,B型为

16#。

2、这个芯片组成的电路是各机用的较多的。

(五)、工作原理:16V的供电通过保险加到MAX1714的总供电输入端17#输入,同时供给高端管Q1的D极

。来自系统供电电路的5V分别送入MAX1714芯片的19#BST,14#VDD,通过一个20欧电阻送入到VCC15#,(

BST高端激放,VDD低端激放,VCC内部反馈电路供电输入)。当16V与15V正常后,DL13#将有保护直流5V

输出,当SHDN(这个信号常有或瞬间才有),控制信号到来时,整个电路应有正常的2.5V 输出,供给CPU

外核,REF有2V的基准电压输出,PG有5V的电源好信号输出给CPU。

故障一例:查系统供电单元电路16V正常,工作条件基本正常,无SHDN信号,查键盘芯片工作条件正常,

开关处无5V高电平,查2951烧毁(2951为线性稳压块,详见B册Winook-1200型方正COB-33型笔记本开机

示意图)换后5V输出正常,但开关处仍无5V,查保险烧毁,换之仍烧,换稳压二极管后正常。

注:参考东芝1718,1877(Ⅱ51页)CPU主供电。

十、IBM X-240型笔记本开机电路:

(一)、开机电路工作原理:

插上适配器后,来自保护隔离电路的16V电压从A端进入,一路经PR56的104(100K)电阻送到场效应管

PQ12和PQ15的G极(栅极),一路向下送到受控线性稳压块PV6的输入端,PV6的控制

脚是ON脚,只要这一

脚有高电平,PV6就会导通(16V电压这时经电阻104,224和二极管给ON脚一个高电平,大约16V)这时

PV6导通,从OUT脚输出5V电压给场效应管PQ15的S极。PQ15是N沟道场效应管,由于该管的G脚已经有16V

高电平,所以PQ15管S极的5V可以通过该管从D极输出送到PC87570的161、93、23脚,作为待机用。另外

,保护隔离电路来的16V又有一路经B端输入,经过一个5.2V的稳压二极管后,大约有10V电压通过,经过

两个电阻分压,又经过一个二极管,形成一个3.4V左右的电压送到87570的64脚,作为待机作,另一路这

个3.4V又送到场管PQ10的S极。

当加电,不按开机键时场效应管PQ10的D极有5V电压,这是一个P沟道场管,它的G极由一个电阻接到5V上,

将这个管子截止,当按下开机键时将PQ10的栅极G对地短路,该管导通,5V从D极流向S 极送到8757的64#,

该IC工作,从103脚送出高电平信号给系统供电芯片1631的7#和28#,控制1631启动工作输出3.3V和5V的

主供电,5VCPU主供电送给场管PQ12的D极。1631 的11#的5V电源好信号送到C端,通过222电阻送到场效

应管PQ11的G极,PQ11导通,将PQ12和PQ15的G极电压拉低为OV,PQ15是N沟道,G极为低电平时该管截止

,切断PV6来的5V。PQ12是P沟道G极拉低后将导通,D极的5V流向S极供给后面的电路。

(二)、故障实例:

清华同方笔记本电脑系统供电单元电路示意图(超锐F-4550型)

此机特点:21#OUT5V供28#,7#由外部电源管理器控制,(MAX1632芯片)

故障现象:按开机键机器不工作

故障分析:公共电路有问题

1.待机电路

2.系统供电单元电路

3.CPU供电单元电路

检修思路:1.因该机在待机状态,系统供电单元电路部分已部分工作

有3.3V输出,因此,3.3V可做为检测着手点。

2.实测:

3.3VOUT为0V,说明故障在系统供电单元电路,3.3V没有输出的原因。首先是否有工作条件:

①该单元电路没有满足工作条件:A供电,B控制。

②电源芯片损坏。

③3.3V输出负载有击穿损坏。

3.实测高端管为0V,说明16V主供电电路有开路元件,找到F1限流电阻,实测已烧断。更换后发现刚换

上的保险又冒烟烧断,说明16V负载有短路,造成16V短路的原因,一般在系统供电单元电路:

①16V的滤波电容击穿

②高端管击穿

③电源芯片损坏。

4.此种现象一般为高端管击穿较多,实测3.3V高端管时,发现高端管Q26已明显S、D极被击穿,再次更

换F1保险和高端管后,插上适配器实测3.3V输出正常,但3.3V的储能电感发出无规律的啸叫声,按开机

键机器仍不工作,实测5V没有输出。5V没有输出的原因,按开机键的瞬间,实测7脚有高电平跳变但维持

不住,说明故障不在7脚外控制电源部分,更换电感芯片,按开机键故障排除。

(三)、此机特点:21#输出供7#与28#,即在该机待机时,就有3.3V和5V输出。

故障现象:同上。(MAX1632芯片)

故障分析:同上。(MAX1632芯片)

检修思路:1.因该机在待机姿状态,就有3.3V和5V输出,因此可做为检修着手点,实测3.3V和5V为0V,

说明故障在系统供电单元电路,该电路不工作原因:①是否满足供电和控制这两个条件,②电源芯片本

身坏,③3.3V和5VOUT负载有短路。

2.实测高端管供电为0V,说明故障在前一极的保护隔离电路,实测16V限流电感已烧断,更换后,接上主供电

,发现又冒烟烧断,说明16V供电负载有短路,查系统供电高端管,都正常,更换电源芯片后,故障排除。

(四)、IBM T系列、X系列、R系列

特点:在使用适配器时,系统供电单元电路在待机状态,就有3.3V和5V输出。

故障现象:加电按开关机键机器不工作

检修思路: 1.由于IBM-T、X、R系列在待机时就有3.3V和5V输出,因此检修不开机故

障时,以此做为检

修切入点。

2.实测

3.3V和5V没有输出,故障可能在系统供电单元电路,实测高端管16V主供电正常,但23脚,7#、

28#都没有高电平控制信号,说明故障在待机电路(由一个线性稳压块和开机芯片TB6807组成)实测线性

稳压块输出电压为2.5V左右,正常输出5V,电压低的原因:

①线性稳压块本身损坏

②开机芯片内部轻微击穿,更换线性稳压块后5V输出正常,故障排除。

注: IBM-T系列通病,黑屏(外接显示器不亮)

原因:CPU供电芯片ADP3421(易坏)、ADP3410损坏。

IBM笔记本维修资料--笔记本电脑系统供电单元电路

系统供电芯片型号有:

一、美信产的用的最多的两个芯片MAX1632、MAX1635可以互换,它们的工作原理一样。主要产生出3.3V 、5V 、12V电压。

二、 MAX1631、MAX1634、MAX1904这三种芯片的工作原理与MAX1632 MAX1635差不多,但不能与MAX1632 MAX1635芯片互换。

说明:1、MAX1631、MAX1634、MAX1904互相可以代换。

2、MAX1631、1634、1904没有12V输出,这一点与MAX1632、1635不一样,如果MAX1631、1634、1904的板子上需要12V的话,一般是在5V输出的后级,电路中设计一个升压电路。(参考升压电路一节)

3、MAX1632、1635芯片上的12#、 3#的反馈信号脚没有使用,但MAX1631、163

4、1904还使用了这个反馈角。

4、4#、5#的定义与MAX1632、1635不一样。

三、MAX785 MAX786用于东芝的笔记本电脑PⅡPⅢ较多。

四、LTC1628用于索尼、康柏的笔记本较多。

系统供电电路维修方法与经验小结:

1、23PIN有总控制SHDN时?9PIN2.5V不正常或9PIN为0V时 ? 芯片坏或者18PIIN、25PIN 5V供激放供电没有查D1与D2

2、7# 28#应有5V高电平控制信号,有时为NQ送来,有时与21#相连,由21#5V 电压作为控制信号用,还有的由键盘芯片送来。注:7#与28#加上一个5V的控制信号,电路应该有正常3.3V或5V电压输出,如果还没有,一般是芯片损坏。

3、先不加电测对地阻值,首先测高端管是否击穿,供电负载是否击穿,如果是O Ω表明击穿短路了,如果有正常的几百欧阻值,但一加电就短路,表明是稳压二极管已经保

护了,这是高端还管击穿的结果。

4、电源控制器芯片本身损坏的故障现象: ①供电和控制都正常,但没有输出。

②待机状态下总供电正常,但一按开机键总供电瞬间短路。

5、除负载短路原因外,芯片任何一脚无电压输出为芯片损坏(在供电输入与控制都正常情况下)。

6、高端管被击穿时,易造成MAX1632芯片的损坏。

7、16V对地短路,查系统供电电路,一般为高端管击穿。具体情况有如下两种:

A:高端管对地数值几百欧?高端管击穿或芯片损坏(与低端管并联的负载一般都是好的)。

B:高端管对地数值几十欧左右,与低端管并联的负载,同时也有被击穿的①滤波电容,②稳压二极管,③负载芯片等。

跑线路的方法:

1.找大电感(3.3V)和变压器(5V) 说明:和MAX1632 1#、2#通的为3.3V输出大电感。和MAX1632 13#、14#通的为5V变压器。

2.找高低端场管,并确定是几点几伏的管。说明:低端管的S极接地,该管的D极与MAX1632芯1# 、2#相通,可以确定为3.3V低端管。该低端管的D极与高端管的S 极相通, 可以确定为3.3V高端管。D极与13#、14#相连的低端管为5V低端管。

3.判断10欧限流电阻好坏。说明:高端管的D极和MAX1632芯片22脚划,响则10欧好的,不响则10欧开路。

4.找18# 25#的隔离二极管。

5.找5#的整流二极管(20V电压输入,不可不查滤波电容)。

6.找4# 12V的去向(到PC卡供电芯片)。

7.找两个取样电阻。

16V适配器输入至MAX1632 22#总供电输入。

1、MAX1632 22#总供电与高端管D极相连,确定高端管为跑线路终点。

2、适配器输入通过划?电感?到高端管D极:通?证明直接相连。不通?说明中间经过较大电阻或八脚开关(经八脚开关较多)?划八脚开关D极通(适配器通过电感到D极)。则为隔离八脚开关?S极通向终点D极(即高端管D极)。

故障分析:

1、供电:开路性故障,检测保护隔离电路。短路性故障:

电压法:用可调电源输出相应电压直接加到输出端。

电阻法:对地测量某一点阻值。

2、16V对地短路:钽滤波电容击穿。高端的场效应管击穿。

3、3.3V、5V对地短路:

(1)滤波电容击穿(一个个拆)。

(2)稳压二极管击穿。

(3)负载元件击穿。

实例:比较典型的一种供电方式(MAX1632芯片)

22#为保护隔离电路送来的总供电端16V输入,23#为总控制脚,当装上电池电

脑没有开机时,22#就有电压输入,D1是一个5.7V的稳压管,22#的16V电压可以通过5.7V 的稳压二极管,经两个串联电阻降压后,给23#提供一个10V的电压,使MAX1632芯片工作,使21#输出5V电压,一路经隔离二极管送入18#与25#为芯片内部激放供电,另一路被送到第7#,5V给7#提供分控制信号,使5V稳压电路工作,这样12V电压也有了,因此,一加电源不按开机键12V就产生了。由此4#在没有开机前就有12V输出,但这时还不能让它送给PC驱动供电芯片;所以用Q1、Q2来控制。Q1是P沟道管,12V先送给Q1的S极,如果Q1的G极为低电平的话,S极与D极就导通了;为了不让其导通,在S极与G极间加一个10K的大电阻,此时G极也是12V高电平了,管子也就不导通了;再用一个N沟道管Q2来控制Q1的导通,当按下开机键后,给Q2的G极一个5V电压,使Q2的D极的12V 电压对地通了,成为OV。即Q1的G极成为OV、Q1导通,这时S极与D极导通,12V 电压送给PC卡供电芯片,103上的压降不影响12V。

CPU供电单元电路

(一)、 CPU供电芯片的型号有:

MAX1718(此芯片就在CPU插槽附近),MAX1715,MAX1897,MAX1714(给外核供电),MAX1845,MAX1710(给内核供电),MAX1711,MAX1712,MAX1736,LTC1709,LTC1474,SC1474(单独使用),ADP3421,ADP3410,ADP3205。注:MAX1711,1710,1712可以互相代换,原理一样。

(二)、CPU内核供电芯片的工作原理:

从保护隔离电路送来的16V总供电送入到MAX1710的1#总供电输入端输入,同时16 V还给高端管Q1的D极提供供电。当MAX1632系统供电电路工作后,产生出5V供电,将提供给MAX1710的15# 、22#和7#,(其中15#为芯片内部低端激放供电,7#为内部反馈电路供电输入。当16V与5V供电正常后,13#将有保护直流5V输出当2#有总控制信号时,该电路开始工作,输出正常的CPU供电电压,9#有2V的基准电压输出,12#有电源好信号输出。

注:(1)此电路中芯片本身易坏。

(2)16V主供电下降几伏,一般为电源芯片损坏,用手摸一下电源芯片是否发烫

(3)16V对地短路查系统供电单元电路(参考系统供电电路维修方法),一般为系统供电电路问题,不会是CPU电路(很少坏)。

(4)这个电路维修要插入CPU,否则无供电输出。

(三)、MAX1710管脚定义如下:

1.V+总供电输入。2.SHDN总控制信号输入。3.FB定压反馈输入。4.FBS 电流反馈输入。5.CC外接定时电容。6.ILIM电流门线调节。7.VCC内3P反馈电路供电输入。8.TON导通时间选择脚。9.REF基准电压输出。 10.11. 14. GND接地12.PGOOD电源好信号输出。 13.DL低端驱动器脉冲输出。 15.VOD内3P低端激放供电输入。 16.OVP过压保护输出。 17—20.D3—DO CPU 电压识别引脚。 21.SKIP 噪声抑制输入。 22.BST内3P高端激放供电输入。 23.LX外接电感,反馈节制输入。 24.DH 高端驱动器脉冲输出。

(四)、MAX1714管脚定义(给外核供电):

1、DH高端驱动器脉冲输出。

2、9、11、NC空脚。

3、SHON总控制信号输入。

4、FB电压反馈输入。

5、OUT电流检测反馈输入。

6、ILIM电流门限调节。

7、REF基准电压输出。

8、12、AGND接地。 10、PG电源好信号。 13、DL低端驱动器脉冲输出。 14、VDD内3P低端激放供电输入。 15、VCC内3P反馈电路供电输入。 16、TON导通时间选择引脚。 17、V+主供电输入。 18、SKIP脉冲跳变控制输入。 1

9、BST 内部高端激放供电输入。 20、LX外接电感,反馈节制输入。

注:1、MAX1714芯片分为A型B型两种电路芯片,工作原理一样,只是管脚数不一样,A型为20#,B型为16#。2、这个芯片组成的电路是各机用的较多的。

(五)、工作原理:

16V的供电通过保险加到MAX1714的总供电输入端17#输入,同时供给高端管Q1的D极。

来自系统供电电路的5V分别送入MAX1714芯片的19#BST,14#VDD,通过一个20欧电阻送入到VCC15#,(BST高端激放,VDD低端激放,VCC内部反馈电路供电输入)。

当16V与15V正常后,DL13#将有保护直流5V输出,当SHDN(这个信号常有或瞬间才有),控制信号到来时,整个电路应有正常的2.5V输出,供给CPU外核,REF 有2V的基准电压输出,PG有5V的电源好信号输出给CPU。

故障一例:

查系统供电单元电路16V正常,工作条件基本正常,无SHDN信号,查键盘芯片工作条件正常,开关处无5V高电平,查2951烧毁(2951为线性稳压块)换后5V输出正常,但开关处仍无5V,查保险烧毁,换之仍烧,换稳压二极管后正常。

注:参考东芝1718,1877CPU主供电。

常用运放芯片实物和引脚功能图_TL081-082-084运放引脚功能及贴片封装形式

常用运放芯片实物和引脚功能图_TL081/082/084运放引 脚功能及贴片封装形式 (1)运放芯片的3种型号序列(部分器件有此序列) 如TL081、TL082、TL084,分别为8引脚单运放;8引脚双运放;14引脚四运放集成器件。封装型式一般为塑封双列直插和贴片双列,环列封装形式比较少见。 图1 TL081/082/084运放引脚功能及贴片封装形式 而常见常用,仅为下述两种器件。 世界上有几个人?有两个人,男人和女人,不失为一个智慧的回答。常用运放芯片有几片,只有两片,8脚和14脚的双运放和四运放集成器件(8脚封装单运放器件和环列式封装器件应用较少),把此两种芯片引脚功能记住,检修中就不需要随时去查资料了。

图2 常用运放芯片实物和引脚功能图 如上图。其封装一般为塑封双列直插DIP8/DIP14和塑封贴片工艺封装SO8/SO14两种形式,随着电子线路板小型化精密化要求的提高,贴片元件的应用占据主流,直插式器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无论何种封装模式,其引脚功能、次序都是一样的,所以仅需记准8脚(双运放)和14脚(四运放)两种运放的引脚功能就够了。 (2)运放芯片的3种温度序列 任何一种集成IC器件,按应用温度范围不同,都可细分为3种器件,如LM358,实际上有LM158、LM258、LM358三种型号的产品,其引脚功能、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供电电压等等都无差别,仅仅是应用温度范围差异甚大。 LM158 适应工作温度-50℃~125℃,军工用品(1类); LM258 适应工作温度-25℃~85℃,工业用品(2类); LM358 适应工作温度0℃~70℃,农用品(3类)。 单看参数,似乎LM258适用于山东地区,若用于东北地区,其参数有些不足。而LM358仅能适用于江南地区。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如低于2类品规格参数被淘汰到3类品的器件,可能是-24℃~84℃温度范围

常用集成电路管脚图

12345 6 78 9 10 11 12 13 14 74LS00 1A 1B 1Y 2A 2B 2Y GND 3Y 3A 4Y 4B 4A Vcc 3B 2输入四与非门 74LS00 1 2 3 4 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02 1A 1B 1Y 2A 2B 2Y GND 3Y 3A 4Y 4B 4A Vcc 3B 二输入四或非门 74LS02 六反相器 74LS04 1 2 3 4 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10 1B 1Y 1A 2A 3B 2B GND 2Y 2C 3Y 3C 3A Vcc 1C 三输入三与非门 74LS10 1 2 3 4 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20 1B 2C 1A NC 2B 1C GND 1Y 1D 2Y NC 2A Vcc 2D 四输入二与非门 74LS20 4线-10线译码器 74LS42 1234 5 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74LS48 B C LT BI/RBO RBI D A GND e d c b a g f Vcc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 74LS48 12 34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74 1CLR 1D 1CLK 1PR 1Q GND 2Q 2PR 2CLK 2D 2CLR Vcc 2Q 正沿触发双D 型触发器 74LS74 双J-K 触发器 74LS76 二输入四异或门 74LS86 常用集成电路管脚图(一) 4位移位寄存器 74LS95 负沿触发双J-K 触发器 74LS112

元器件封装及基本管脚定义说明(精)知识讲解

元器件封装及基本管脚定义说明 以下收录说明的元件为常规元件 A: 零件封装是指实际零件焊接到电路板时所指示的外观和焊点的位置。包括了实际元件的外型尺寸,所占空间位置,各管脚之间的间距等,是纯粹的空间概念。因此不同的元件可共用同一零件封装,同种元件也可有不同的零件封装. 普通的元件封装有针脚式封装(DIP与表面贴片式封装(SMD两大类. (像电阻,有传统的针脚式,这种元件体积较大,电路板必须钻孔才能安置元件,完成钻孔后,插入元件,再过锡炉或喷锡(也可手焊),成本较高,较新的设计都是采用体积小的表面贴片式元件(SMD )这种元件不必钻孔,用钢膜将半熔状锡膏倒入电路板,再把SMD 元件放上,即可焊接在电路板上了。 元件按电气性能分类为:电阻, 电容(有极性, 无极性, 电感, 晶体管(二极管, 三极管, 集成电路IC, 端口(输入输出端口, 连接器, 插槽, 开关系列, 晶振,OTHER(显示器件, 蜂鸣器, 传感器, 扬声器, 受话器 1. 电阻: I.直插式 [1/20W 1/16W 1/10W 1/8W 1/4W] AXIAL0.3 0.4 II. 贴片式 [0201 0402 0603 0805 1206] 贴片电阻 0603表示的是封装尺寸与具体阻值没有关系 但封装尺寸与功率有关通常来说 0201 1/20W 0402 1/16W 0603 1/10W

0805 1/8W 1206 1/4W 电容电阻外形尺寸与封装的对应关系是: 0402=1.0x0.5 0603=1.6x0.8 0805=2.0x1.2 1206=3.2x1.6 1210=3.2x2.5 1812=4.5x3.2 2225=5.6x6.5 III. 整合式 [0402 0603 4合一或8合一排阻] IIII. 可调式[VR1~VR5] 2. 电容: I.无极性电容[0402 0603 0805 1206 1210 1812 2225] II. 有极性电容分两种: 电解电容 [一般为铝电解电容, 分为DIP 与SMD 两种] 钽电容 [为SMD 型: A TYPE (3216 10V B TYPE (3528 16V C TYPE (6032 25V D TYP E (7343 35V] 3. 电感: I.DIP型电感 II.SMD 型电感

常用芯片引脚图

.v .. .. 常用芯片引脚 74LS00数据手册 74LS01数据手册 74LS02数据手册 74LS03数据手册 74LS04数据手册 74LS05数据手册 74LS06数据手册 74LS07数据手册 74LS08数据手册 74LS09数据手册 74LS10数据手册 74LS11数据手册

第2页 共8页 74LS12数据手册 74LS13数据手册 74LS14数据手册 74LS15数据手册 74LS16数据手册 74LS17数据手册 74LS19数据手册 74LS20数据手册 74LS21数据手册 74LS22数据手册 74LS23数据手册 74LS26数据手册 74LS27数据手册 74LS28数据手册

.v .. .. 74LS30数据手册 74LS32数据手册 74LS33数据手册 74LS37数据手册 74LS38数据手册 74LS40数据手册 74LS42数据手册 [1].要求0—15时,灭灯输入(BI )必须开路或保持高电平,如果不要灭十进制数零,则动态灭灯输入(RBI )必须开路或为高电平。 [2].将一低电平直接输入BI 端,则不管其他输入为何电平,所有的输出端均输出为低电平。 [3].当动态灭灯输入(RBI )和A,B,C,D 输入为低电平而试灯输入为高电平时,所有输出端都为低电平并且动态灭灯输入(RBO )处于第电平(响应条件)。 [4].]当灭灯输入/动态灭灯输出(BI/RBO )开朗路或保持高电平而试 灯输入为低电平时,所有各段输出均为高电平。 表中1=高电平,0=低电平。BI/RBO 是线与逻辑,作灭灯输入(BI )或动态灭灯(RBO )之用,或者兼为二者之用。

芯片引脚图及引脚描述

555芯片引脚图及引脚描述 555的8脚是集成电路工作电压输入端,电压为5~18V,以UCC表示;从分压器上看出,上比较器A1的5脚接在R1和R2之间,所以5脚的电压固定在2UCC/3上;下比较器A2接在R2与R3之间,A2的同相输入端电位被固定在UCC/3上。 1脚为地。2脚为触发输入端;3脚为输出端,输出的电平状态受触发器控制,而触发器受上比较器6脚和下比较器2脚的控制。 当触发器接受上比较器A1从R脚输入的高电平时,触发器被置于复位状态,3脚输出低电平; 2脚和6脚是互补的,2脚只对低电平起作用,高电平对它不起作用,即电压小于1Ucc/3,此时3脚输出高电平。6脚为阈值端,只对高电平起作用,低电平对它不起作用,即输入电压大于2 Ucc/3,称高触发端,3脚输出低电平,但有一个先决条件,即2脚电位必须大于1Ucc/3时才有效。3脚在高电位接近电源电压Ucc,输出电流最大可打200mA。 4脚是复位端,当4脚电位小于0.4V时,不管2、6脚状态如何,输出端3脚都输出低电平。 5脚是控制端。 7脚称放电端,与3脚输出同步,输出电平一致,但7脚并不输出电流,所以3脚称为实高(或低)、7脚称为虚高。 555集成电路管脚,工作原理,特点及典型应用电路介绍. 1 555集成电路的框图及工作原理 555集成电路开始是作定时器应用的,所以叫做555定时器或555时基电路。但后来经过开发,它除了作定时延时控制外,还可用于调光、调温、调压、调速等多种控制及计量检测。此外,还可以组成脉冲振荡、单稳、双稳和脉冲调制电路,用于交流信号源、电源变换、频率变换、脉冲调制等。由于它工作可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目前被广泛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555集成电路内部有几十个元器件,有分压器、比较器、基本R-S触发器、放电管以及缓冲器等,电路比较复杂,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混合体,如图1所示。 2. 555芯片管脚介绍 555集成电路是8脚封装,双列直插型,如图2(A)所示,按输入输出的排列可看成如图2(B)所示。其中6脚称阈值端(TH),是上比较器的输入;2脚称触发端(TR),是下比较器的输入;3脚是输出端(Vo),它有O和1两种状态,由输入端所加的电平决定;7脚是放电端(DIS),它是内部放电管的输出,有悬空和接地两种状态,也是由输入端的状态决定;4脚是复位端(MR),加上低电平时可使输出为低电平;5脚是控制电压端(Vc),可用它改变上下触发电平值;8脚是电源端,1脚是地端。 图2 555集成电路封装图 我们也可以把555电路等效成一个带放电开关的R-S触发器,如图3(A)所示,这个特殊的触发器有两个输入端:阈值端(TH)可看成是置零端R,要求高电平,触发端(TR)可看成是置位端S,要求低电平,有一个输出端Vo,Vo可等效成触发器的Q端,放电端(DIS)可看成是由内部放电开关控制的一个接点,由触发器的Q端控制:Q=1时DIS端接地,Q=0时DIS 端悬空。另外还有复位端MR,控制电压端Vc,电源端VDD和 地端GND。这个特殊的触发器有两个特点: (1)两个输入端的触发电平要求一高一低,置零端R即阈值端(TH)要求高电平,而置位端s 即触发端(TR)则要求低电乎; (2)两个输入端的触发电平使输出发生翻转的阈值电压值也不同,当V c端不接控制电压时,对TH(R)端来讲,>2/3VDD是高电平1,<2/3VDD是低电平0:而对TR(S)端来讲,>1/3VDD是

51单片机常用芯片引脚图

常用芯片引脚图 一、 单片机类 1、MCS-51 芯片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 条I/O 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 脚、2条时钟引脚。 引脚说明: P0.0~P0.7:P0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 的地址/数据复用口。 P1.0~P1.7:P1口8位口线,通用I/O 接口无第二功能。 P2.0~P2.7:P2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传送高8位地址。 P3.0~P3.7:P3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 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为单片机的控 制信号。 ALE/ PROG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 PSEN :片外程序存储器开发信号引脚(输出信号) EA/Vpp :片外程序存储器使用信号引脚/编程电源输入引脚 RST/VPD :复位/备用电源引脚 2、MCS-96 芯片介绍:MCS-96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继MCS-51系列单片机之后推出的16位单 片机系列。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软、硬件 资源,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实时控制场合。 它分为48引脚和68引脚两种,以48引 脚居多。 引脚说明: RXD/P2.1 TXD/P2.0:串行数据传出分发 送和接受引脚,同时也作为P2口的两条 口线 HS1.0~HS1.3:高速输入器的输入端 HS0.0~HS0.5:高速输出器的输出端(有 两个和HS1共用) Vcc :主电源引脚(+5V ) Vss :数字电路地引脚(0V ) Vpd :部RAM 备用电源引脚(+5V ) V REF :A/D 转换器基准电源引脚(+5V ) AGND :A/D 转换器参考地引脚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P1.0P1.1P1.2P1.3P1.4P1.5P1.6P1.7RST RXD/P3.0TXD/P3.1INT0/P3.2INT1/P3.3T0/P3.4T1/P3.5WR/P3.6RD/P3.7XTAL2XTAL1V SS V CC P0.0/AD 0P0.1/AD 1 P0.2/AD 2P0.3/AD 3P0.4/AD 4P0.5/AD 5P0.6/AD 6P0.7/AD 7 EA/V PP ALE/PROG PSEN P2.7/A 15P2.6/A 14P2.5/A 13 P2.4/A 12P2.3/A 11P2.2/A 10P2.1/A 9P2.0/A 8803180518751

常用电子器件管脚排列图

常用电子器件管脚排列图 附录1 逻辑符号对照示例 附录表1.1 逻辑非、逻辑极性符号对照示例(以反相器为例) 附录表1.2 几种常用逻辑门的逻辑符号比较示例 附录表1.3 逻辑符号、框图、管脚排列比较示列(以74HC390为例)

附录2 集成电路 1. 集成电路命名方法 集成电路命名方法见附录表2.1 附录表2.1 国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法(GB3430-82) 2.集成电路介绍 集成电路IC 是封在单个封装件中的一组互连电路。装在陶瓷衬底上的分立元件或电路有时还和单个集成电路连在一起,称为混合集成电路。把全部元件和电路成型在单片晶体硅材料上称单片集成电路。单片集成电路现在已成为最普及的集成电路形式,它可以封装成各种类型的固态器件,也可以封装成特殊的集成电路。 通用集成电路分为模拟(线性)和数字两大类。模拟电路根据输入的各种电平,在输出端产生各种相应的电平;而数字电路是开关器件,以规定的电平响应导通和截止。有时候集成电路标有LM (线性类型) 或DM(数字类型)符号。 集成电路都有二或三个电源接线端:用CC V 、DD V 、SS V 、V +、V -或GND 来表示。这是一般应用所需要的。 双列直插式是集成电路最通用的封装形式。 其引脚标记有半圆形豁口、标志线、标志圆点 等,一般由半圆形豁口就可以确定各引脚的位置。 双列直插式的引脚排列图如附录图2.1所示。 3.使用TFL 集成电路与CMOS 集成电路的注意事项 (1) 使用TYL 集成电路注意事项 ① TYL 集成电路的电源电压不能高于V 5.5+。 使用时,不能将电源与地颠倒错接,否则将会因为过大电流而造成器件损坏。 附录图 2.1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

芯片常用封装及尺寸说明

A、常用芯片封装介绍 来源:互联网作者: 关键字:芯片封装 1、BGA 封装(ball grid array) 球形触点陈列,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在印刷基板的背面按陈列方式制作出球形凸点用以代替引脚,在印刷基板的正面装配 LSI 芯片,然后用模压树脂或灌封方法进行密封。也称为凸点陈列载体(PAC)。引脚可超过200,是多引脚 LSI 用的一种封装。封装本体也可做得比 QFP(四侧引脚扁平封装)小。例如,引脚中心距为 1.5mm 的360 引脚 BGA 仅为31mm 见方;而引脚中心距为0.5mm 的304 引脚 QFP 为 40mm 见方。而且 BGA 不用担心 QFP 那样的引脚变形问题。该封装是美国 Motorola 公司开发的,首先在便携式电话等设备中被采用,今后在美国有可能在个人计算机中普及。最初,BGA 的引脚(凸点)中心距为 1.5mm,引脚数为225。现在也有一些 LSI 厂家正在开发500 引脚的 BGA。 BGA 的问题是回流焊后的外观检查。 现在尚不清楚是否有效的外观检查方法。有的认为,由于焊接的中心距较大,连接可以看作是稳定的,只能通过功能检查来处理。美国 Motorola 公司把用模压树脂密封的封装称为 OMPAC,而把灌封方法密封的封装称为 GPAC(见 OMPAC 和 GPAC)。 2、BQFP 封装(quad flat package with bumper) 带缓冲垫的四侧引脚扁平封装。QFP 封装之一,在封装本体的四个角设置突起(缓冲垫) 以防止在运送过程中引脚发生弯曲变形。美国半导体厂家主要在微处理器和 ASIC 等电路中采用此封装。引脚中心距0.635mm,引脚数从84 到196 左右(见 QFP)。

74ls系列主要芯片引脚及参数.doc

<74LS00引脚图> 74l s00 是常用的2输入四与非门集成电路,他的作用很简单顾名思义就是实现一个与非门。 Vcc 4B 4A 4Y 3B 3A 3Y ┌┴—┴—┴—┴—┴—┴—┴┐ __ │14 13 12 11 10 9 8│ Y = AB )│ 2输入四正与非门 74LS00 │ 1 2 3 4 5 6 7│ └┬—┬—┬—┬—┬—┬—┬┘ 1A 1B 1Y 2A 2B 2Y GND 74LS00真值表: A=1 B=1 Y=0 A=0 B=1 Y=1 A=1 B=0 Y=1 A=0 B=0 Y=1

74HC138基本功能74LS138 为3 线-8 线译码器,共有54/74S138和54/74LS138 两种线路结构型式,其74LS138工作原理如下: 当一个选通端(G1)为高电平,另两个选通端(/(G2A)和/(G2B))为低电平时,可将地址端(A、B、C)的二进制编码在一个对应的输出端以低电平译出。 74LS138的作用: 利用G1、/(G2A)和/(G2B)可级联扩展成24 线译码器;若外接一个反相器还可级联扩展成32 线译码器。若将选通端中的一个作为数据输入端时,74LS138还可作数据分配器 用与非门组成的3线-8线译码器74LS138

图74ls138译码器内部电路 3线-8线译码器74LS138的功能表 备注:这里的输入端的三个A0~1有的原理图中也用A B C表示(如74H138.pdf中所示,试用于普中科技的HC-6800 V2.2单片机开发板)。<74ls138功能表> 74LS138逻辑图

无论从逻辑图还是功能表我们都可以看到74LS138的八个输出管脚,任何时刻要么全为高电平1—芯片处于不工作状态,要么只有一个为低电平0,其余7个输出管脚全为高电平1。如果出现两个输出管脚在同一个时间为0的情况,说明该芯片已经损坏。 当附加控制门的输出为高电平(S=1)时,可由逻辑图写出 74ls138逻辑图 由上式可以看出,在同一个时间又是这三个变量的全部最小项的译码输出,所以也把这种译码器叫做最小项译码器。 71LS138有三个附加的控制端、和。当、时,输出为高电平(S=1),译码器处于工作状态。否则,译码器被禁止,所有的输出端被封锁在高电平,如表3.3.5所示。这三个控制端也叫做“片选”输入端,利用片选的作用可以将多篇连接起来以扩展译码器的功能。 带控制输入端的译码器又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分配器。在图3.3.8电路中如果把作为“数据”输入端(在同一个时间),而将作为“地址”输入端,那么从送来的数据只能通过所指定的一根输出线送出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把叫做地址输入了。例如当=101时,门的输入端除了接至输出端的一个以外全是高电平,因此的数据以反码的形式从输出,而不会被送到其他任何一个输出端上。 例2.74LS138 3-8译码器的各输入端的连接情况及第六脚()输入信号A的波形如下图所示。试画出八个输出管脚的波形。

led显示屏常用芯片说明

LED 显示屏中常用的芯片说明及原理 Led中常见的芯片有:74HC595列驱动,74HC138译码驱动,74HC245信号放大,74HC4953行扫描等。 1、74HC595 74HC595是硅结构的CMOS器件,兼容低电压TTL电路,遵守JEDEC标准。 74HC595 是具有8位移位寄存器和一个存储器,三态输出功能。移位寄存器和存储器是分别的时钟。数据在SHcp(移位寄存器时钟输入)的上升沿输入到移位寄存器中,在STcp(存储器时钟输入)的上升沿输入到存储寄存器中去。如果两个时钟连在一起,则移位寄存器总是比存储寄存器早一个脉冲。移位寄存器有一个串行移位输入(Ds),和一个串行输出(Q7’),和一个异步的低电平复位,存储寄存器有一个并行8位的,具备三态的总线输出,当使能OE时(为低电平),存储寄存器的数据输出到总线。 8位串行输入/输出或者并行输出移位寄存器,具有高阻关断状态。三态。 将串行输入的8位数字,转变为并行输出的8位数字,例如控制一个8位数码管,将不会有闪烁。 2特点 8位串行输入 /8位串行或并行输出存储状态寄存器,三种状态

输出寄存器(三态输出:就是具有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抗三种输出状态的门电路。)可以直接清除 100MHz的移位频率 特点8位串行输入 /8位串行或并行输出存储状态寄存器,三种状态 输出寄存器(三态输出:就是具有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抗三种输出状态的门电路。)可以直接清除 100MHz的移位频率 3输出能力并行输出,总线驱动;串行输出;标准中等规模集成电路 595移位寄存器有一个串行移位输入(Ds),和一个串行输出(Q7’),和一个异步的低电平复位,存储寄存器有一个并行8位的,具备三态的总线输出,当使能OE时(为低电平),存储寄存器的数据输出到总线。 参考数据 Cpd决定动态的能耗, Pd=Cpd×VCC×f1+∑(CL×VCC^2×f0) F1=输入频率,CL=输出电容 f0=输出频率(MHz) Vcc=电源电压 4、引脚说明符号引脚描述 Q0…Q7 8位并行数据输出,其中Q0为第15脚 GND 第8脚地 Q7’第9脚串行数据输出 MR 第10脚主复位(低电平) SHCP 第11脚移位寄存器时钟输入 STCP 第12脚存储寄存器时钟输入 OE 第13脚输出有效(低电平) DS 第14脚串行数据输入 VCC 第16脚电源

常用芯片引脚图

. . 常用芯片引脚 74LS00数据手册 74LS01数据手册 74LS02数据手册 74LS03数据手册 74LS04数据手册 74LS05数据手册 74LS06数据手册 74LS07数据手册 74LS08数据手册 74LS09数据手册 74LS10数据手册 74LS11数据手册

第2页 共8页 74LS12数据手册 74LS13数据手册 74LS14数据手册 74LS15数据手册 74LS16数据手册 74LS17数据手册 74LS19数据手册 74LS20数据手册 74LS21数据手册 74LS22数据手册 74LS23数据手册 74LS26数据手册 74LS27数据手册 74LS28数据手册

. . 74LS30 数据手册 74LS32数据手册 74LS33 数据手册 74LS37 数据手册 74LS38数据手册 74LS40 数据手册 74LS42数据手册 [1].要求0—15时,灭灯输入(BI )必须开路或保持高电平,如果不要灭十进制数零,则动态灭灯输入(RBI )必须开路或为高电平。 [2].将一低电平直接输入BI 端,则不管其他输入为何电平,所有的输出端均输出为低电平。 [3].当动态灭灯输入(RBI )和A,B,C,D 输入为低电平而试灯输入为高电平时,所有输出端都为低电平并且动态灭灯输入(RBO )处于第电平(响应条件)。 [4].]当灭灯输入/动态灭灯输出(BI/RBO )开朗路或保持高电平而试灯 输入为低电平时,所有各段输出均为高电平。 表中1=高电平,0=低电平。BI/RBO 是线与逻辑,作灭灯输入(BI )或动态灭灯(RBO )之用,或者兼为二者之用。

及其他系列芯片引脚图资料大全

一:分类 74ls00 2输入四与非门 74ls01 2输入四与非门 (oc) 74ls02 2输入四或非门 74ls03 2输入四与非门 (oc) 74ls04 六倒相器 74ls05 六倒相器(oc) 74ls06 六高压输出反相缓冲器/驱动器(oc,30v) 74ls07 六高压输出缓冲器/驱动器(oc,30v) 74ls08 2输入四与门 74ls09 2输入四与门(oc) 74ls10 3输入三与非门 74ls11 3输入三与门 74ls12 3输入三与非门 (oc) 74ls13 4输入双与非门 (斯密特触发) 74ls14 六倒相器(斯密特触发) 74ls15 3输入三与门 (oc) 74ls16 六高压输出反相缓冲器/驱动器(oc,15v) 74ls17 六高压输出缓冲器/驱动器(oc,15v) 74ls18 4输入双与非门 (斯密特触发) 74ls19 六倒相器(斯密特触发) 74ls20 4输入双与非门 74ls21 4输入双与门 74ls22 4输入双与非门(oc) 74ls23 双可扩展的输入或非门 74ls24 2输入四与非门(斯密特触发) 74ls25 4输入双或非门(有选通) 74ls26 2输入四高电平接口与非缓冲器(oc,15v) 74ls27 3输入三或非门 74ls28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 74ls30 8输入与非门 74ls31 延迟电路 74ls32 2输入四或门 74ls33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ls34 六缓冲器 74ls35 六缓冲器(oc) 74ls36 2输入四或非门(有选通) 74ls37 2输入四与非缓冲器 74ls38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ls39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ls40 4输入双与非缓冲器 74ls41 bcd-十进制计数器 74ls42 4线-10线译码器(bcd输入) 74ls43 4线-10线译码器(余3码输入) 74ls44 4线-10线译码器(余3葛莱码输入) 74ls45 bcd-十进制译码器/驱动器 74ls46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 74ls47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 74ls48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 74ls49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oc)

常用芯片引脚图[1]

您的数字ID 是:463099 您的密码是:1.8667 附录三 常用芯片引脚图 一、单片机类 1、MCS-51 芯片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 条I/O 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脚、2条时钟引脚。引脚说明: P0.0~P0.7:P0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的地址/数据复用口。P1.0~P1.7:P1口8位口线,通用I/O 接口无第二功能。P2.0~P2.7:P2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传送高8位地址。 P3.0~P3.7:P3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为单片机的控制信号。 ALE/PROG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 PSEN :片外程序存储器开发信号引脚(输出信号) EA/Vpp :片外程序存储器使用信号引脚/编程电源输入引脚 RST/VPD :复位/备用电源引脚 2、MCS-96 芯片介绍:MCS-96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继MCS-51系列单片机之后推出的16位单 片机系列。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软、硬件 资源,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实时控制场合。 它分为48引脚和68引脚两种,以48引 脚居多。 引脚说明: RXD/P2.1TXD/P2.0:串行数据传出分发 送和接受引脚,同时也作为P2口的两条 口线 HS1.0~HS1.3:高速输入器的输入端 HS0.0~HS0.5:高速输出器的输出端(有 两个和HS1共用) Vcc :主电源引脚(+5V ) Vss :数字电路地引脚(0V ) Vpd :内部RAM 备用电源引脚(+5V ) V REF :A/D 转换器基准电源引脚(+5V ) AGND :A/D 转换器参考地引脚 XTAL1、XTAL2:内部振荡器反相器输 P1.0P1.1P1.2P1.3P1.4P1.5P1.6P1.7RST RXD/P3.0TXD/P3.1INT0/P3.2INT1/P3.3T0/P3.4T1/P3.5WR/P3.6RD/P3.7XTAL2XTAL1V SS

集成块的管脚认识

集成块的管脚认识 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集成电路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我们在使用集成块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识别集成电路的各管脚,使之与电路图中所标的管脚相对应,这是使用者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品种、规格繁多,但就其管脚的排列情况常见的有以下 3 种形式:一是按圆周分布,即所有管脚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二是双列分布,即管脚分两行排列;三是单列分布,即管脚单行排列。 为了便于使用者识别集成电路的管脚排列顺序,各种集成电路一般都标有一定的标记,现把常见的几种标记及管脚顺序的识别方法分述如下: 1 .管键标记:使用这种识别标记的集成电路,用圆柱形金属外壳封装,其管脚按圆周分布,外形如图① 所示。它的管脚排列顺序是:从管顶往下看,自管键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第 1 、 2 、3…… 脚(见图① )。5G1555 、 AN374 等的管脚就是这样排列的。 2 .弧形凹口标记:这种识别标记多用在双列直插型集成电路上。弧形凹口位于集成电路的一个端部,其外形如图② 所示。管脚排列顺序的识别方法是,正视集成块外壳上所标的型号,弧形凹口下方左起第 1 脚为该集成电路的第 1 脚,以这个管脚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第2 、 3 、4…… 脚(见图② )。 TA7614AP 、μPC1353C 等就是使用这种识别标记的。

3 .圆形凹坑、小圆圈、色条标记:双列直插型和单列直插型的集成电路多采用这种识别标记,其外形如图③ 所示。这种集成电路的管脚识别标记和型号都标在外壳的同一平面上。它的管脚排列顺序是,正视集成块的型号,圆形凹坑(或小圆圈、色条)的下方左起第一脚为集成电路的第 1 脚。对于双列直插型的集成块,从第 1 脚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第 2 、 3 、4…… 脚;对于单列直插型的集成块,从第 1 脚开始其后依次是第 2 、 3 、4…… 脚(见图③ )。 LA4422 、 NE555P 、 CD4017BCN 等都是使用这种识别标记。 4 .斜切角标记:这种标记一般用在单列直插型集成电路上,其外形如图④ 所示。其管脚的排列顺序是,从斜切角的这一端开始,依次是第 1 、2 、3…… 脚(见图④ )。 AN5710 、 LA4140 等都是使用这种识别标记。 应当指出有不少集成电路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标记,如μPC1366 ,既使用弧形凹口标记,又使用小圆圈标记。但两种标记对集成电路的管脚排列顺序的识别效果是统一的(见图⑤ 所示)。也有少数的集成电路,外壳上没有以上所介绍的各种标记,而只有该集成电路的型号,对于这种集成电路管脚序号的识别,应把集成块上印有型号的一面朝上,正视型号,其左下方的第 1 脚为集成电路的第 1 脚位置,然后沿逆时针方向计数,依

常用单片机及其它芯片引脚图

一、 单片机类 1、MCS‐51 芯片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 条I/O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脚、2条时钟引脚。 引脚说明: P0.0~P0.7:P0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 通用I/O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的地址/数据复用口。 P1.0~P1.7:P1口8位口线,通用I/O接口无第二功能。 P2.0~P2.7:P2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传送高8位地址。 P3.0~P3.7:P3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接口,第二功能作为为单片机的控制信号。 ALE/ PROG: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 PSEN:片外程序存储器开发信号引脚(输出信号) EA/Vpp:片外程序存储器使用信号引脚/编程电源输入引脚 RST/VPD:复位/备用电源引脚 2、MCS‐96 芯片介绍:MCS‐96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公司继MCS‐51系列单片机之后推出的16位单 片机系列。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软、硬件资源,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实时控制场合。它分为48引脚和68引脚两种,以48引脚居多。 引脚说明: RXD/P2.1 TXD/P2.0:串行数据传出分发 送和接受引脚,同时也作为P2口的两条口线 HS1.0~HS1.3:高速输入器的输入端 HS0.0~HS0.5:高速输出器的输出端(有 两个和HS1共用) Vcc:主电源引脚(+5V) Vss:数字电路地引脚(0V) Vpd:内部RAM备用电源引脚(+5V) VREF:A/D转换器基准电源引脚(+5V) AGND:A/D转换器参考地引脚

常用集成电路管脚图

1 / 2 勿用作商业用途 12345 6 78 9 10 11 12 13 14 74LS00 1A 1B 1Y 2A 2B 2Y GND 3Y 3A 4Y 4B 4A Vcc 3B 2输入四与非门 74LS00 1 2 3 4 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02 1A 1B 1Y 2A 2B 2Y GND 3Y 3A 4Y 4B 4A Vcc 3B 二输入四或非门 74LS02 六反相器 74LS04 1 2 3 4 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10 1B 1Y 1A 2A 3B 2B GND 2Y 2C 3Y 3C 3A Vcc 1C 三输入三与非门 74LS10 1 2 3 4 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20 1B 2C 1A NC 2B 1C GND 1Y 1D 2Y NC 2A Vcc 2D 四输入二与非门 74LS20 4线-10线译码器 74LS42 1234 5 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74LS48 B C LT BI/RBO RBI D A GND e d c b a g f Vcc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 74LS48 12 34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74 1CLR 1D 1CLK 1PR 1Q GND 2Q 2PR 2CLK 2D 2CLR Vcc 2Q 正沿触发双D 型触发器 74LS74 双J-K 触发器 74LS76 二输入四异或门 74LS86 常用集成电路管脚图(一) 4位移位寄存器 74LS95 负沿触发双J-K 触发器 74LS112 常用集成电路管脚图(二)

常用芯片引脚图

附录三 常用芯片引脚图 一、 单片机类 1、MCS-51 芯片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 条I/O 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 脚、2条时钟引脚。 引脚说明: P0.0~P0.7:P0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 的地址/数据复用口。 P1.0~P1.7:P1口8位口线,通用I/O 接口无第二功能。 P2.0~P2.7:P2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传送高8位地址。 P3.0~P3.7:P3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 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为单片机的控 制信号。 ALE/ PROG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 PSEN :片外程序存储器开发信号引脚(输出信号) EA/Vpp :片外程序存储器使用信号引脚/编程电源输入引脚 RST/VPD :复位/备用电源引脚 2、MCS-96 芯片介绍:MCS-96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继MCS-51系列单片机之后推出的16位单 片机系列。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软、硬件 资源,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实时控制场合。 它分为48引脚和68引脚两种,以48引 脚居多。 引脚说明: RXD/P2.1 TXD/P2.0:串行数据传出分发 送和接受引脚,同时也作为P2口的两条 口线 HS1.0~HS1.3:高速输入器的输入端 HS0.0~HS0.5:高速输出器的输出端(有 两个和HS1共用) Vcc :主电源引脚(+5V ) Vss :数字电路地引脚(0V ) Vpd :内部RAM 备用电源引脚(+5V ) V REF :A/D 转换器基准电源引脚(+5V ) AGND :A/D 转换器参考地引脚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P1.0P1.1P1.2P1.3P1.4P1.5P1.6P1.7RST RXD/P3.0TXD/P3.1INT0/P3.2INT1/P3.3T0/P3.4T1/P3.5WR/P3.6RD/P3.7XTAL2XTAL1V SS V CC P0.0/AD 0P0.1/AD 1 P0.2/AD 2P0.3/AD 3P0.4/AD 4P0.5/AD 5P0.6/AD 6P0.7/AD 7 EA/V PP ALE/PROG PSEN P2.7/A 15P2.6/A 14P2.5/A 13 P2.4/A 12P2.3/A 11P2.2/A 10P2.1/A 9P2.0/A 8803180518751

常用芯片引脚图

. . .. .v .. .. 常用芯片引脚 74LS00数据手册 74LS01数据手册 74LS02数据手册 74LS03数据手册 74LS04数据手册 74LS05数据手册 74LS06数据手册 74LS07数据手册 74LS08数据手册 74LS09数据手册 74LS10数据手册 74LS11数据手册

第2页 共8页 74LS12数据手册 74LS13数据手册 74LS14数据手册 74LS15数据手册 74LS16数据手册 74LS17数据手册 74LS19数据手册 74LS20数据手册 74LS21数据手册 74LS22数据手册 74LS23数据手册 74LS26数据手册 74LS27数据手册 74LS28数据手册

. . .. .v .. .. 74LS30数据手册 74LS32数据手册 74LS33数据手册 74LS37数据手册 74LS38数据手册 74LS40数据手册 74LS42数据手册 [1].要求0—15时,灭灯输入(BI)必须开路或保持高电平,如果不 要灭十进制数零,则动态灭灯输入(RBI)必须开路或为高电平。 [2].将一低电平直接输入BI端,则不管其他输入为何电平,所有的输 出端均输出为低电平。 [3].当动态灭灯输入(RBI)和A,B,C,D输入为低电平而试灯输入为高 电平时,所有输出端都为低电平并且动态灭灯输入(RBO)处于第电 平(响应条件)。 [4].]当灭灯输入/动态灭灯输出(BI/RBO)开朗路或保持高电平而试 灯输入为低电平时,所有各段输出均为高电平。 表中1=高电平,0=低电平。BI/RBO是线与逻辑,作灭灯输入(BI)或 动态灭灯(RBO)之用,或者兼为二者之用。

74系列芯片的引脚图资料

为了方便大家我收集了下列 74 系列芯片的引脚图资料,如还有需要请上电子论>坛> 推htt荐p:文//w章https://www.360docs.net/doc/c34820237.html,/b
bs/
74 系列芯片引脚图资料大全
反相器 驱动器
LS04 LS05 LS06 LS07 LS125 LS240 LS244 LS245
与门 与非门
LS00 LS08 LS10 LS11 LS20 LS21 LS27 LS30 LS38
或门 或非门 与或非门 LS02 LS32 LS51 LS64 LS65
异或门 比较器 译码器 寄存器
LS86 LS138 LS139 LS74 LS175 LS373
反相器:
Vcc 6A 6Y 5A 5Y 4A 4Y 六非门 74LS04
┌┴—┴—┴—┴—┴—┴—┴┐ 六非门(OC 门) 74LS05
_ │14 13 12 11 10 9 8│ 六非门(OC 高压输出) 74LS06
Y=A )

│ 1 2 3 4 5 6 7│
└┬—┬—┬—┬—┬—┬—┬┘
1A 1Y 2A 2Y 3A 3Y GND
>> 阅读排行 lm358 pdf 应用电路资料及引 74 系列芯片引脚图资料大全 9014,9013,8050 三极管引脚图 max232 引脚图及 RS232 引脚
定 七段数码管引脚图 三极管 8550 参数管脚图 pdf 资 显示器 VGA 接口定义 LM324 引脚图资料与电路应
用 OP07,ua741 引脚图与资料 74ls48 引脚图管脚功能表
>> 相关文章
驱动器:

常见芯片管脚说明

触发器常用芯片: 7470与输入J-K正沿触发器(带置位和清除端) 7472、74H72、74L72与输入J-K主从触发器(带预置和清除端) 7472、74H72、74L72与输入J-K主从触发器(带预置和清除端) 7473、74H73、74L73、74LS73、74HC73、74C73双J-K主从触发器(带清除端) 7476、74 H76、74LS76、74HC76、74C76 双J-K主从触发器(带预置和清除端) 74LS78A、74HC78双J-K负沿触发器(带预置、公共清除和公共时钟端) 74H101与或输入J-K负沿触发器(带预置端) 74H102与输入J-K负沿触发器(带预置和清除端) 74H103双J-K负沿触发器(带清除端) 74H106双J-K负沿触发器(带预置和清除端) 74107、74LS107A、74HC107、74C107双J-K触发器(带清除端) 74109、74LS109A、74F109、74ALS109、74HC109双J-K正沿触发器(带预置和清除端)74110、74F110与输入J-K主从触发器(带数据锁定) 74111、74F111双J-K触发器(带数据锁定) 74LS112A、74F112、74ALS112、74S112、74HC112双J-K负沿触发器(带预置和清除端)功能表 74LS113A、74S113、74F113、74ALS113、74HC113双J-K负沿触发器(带预置) 功能表 74LS114A、74F114、74ALS114、74F114、74HC114双J-K负沿触发器(带预置、公共清除和公共时钟端) 功能表与74LS112A相同。 74276四J-K触发器 74376四J-K非触发器 D触发器的芯片介绍(74系列): 74HC74 74LS90双D触发器74LS74 74LS364八D触发器(三态) 7474、74 H74、74F74、74ALS74、74L74、74LS74A、74S74、74HC73、74C74双D型正沿触发器(带预置和清除端) 74174、74LS174、74F174、74ALS174、74S174、74HC174、74C174六D型触发器(带清除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