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真题分子热运动和物态变化

2016中考真题分子热运动和物态变化
2016中考真题分子热运动和物态变化

分子热运动

(16安徽卷)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B.物体的温度升高,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内能使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016年北京市) 2.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

B.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

C.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

D.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

(2016年北京市)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D.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滨州市2016年)4.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是()

A.观察水的沸腾B.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

C.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D.内燃机压缩冲程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5.小李喜欢喝咖啡,冲调咖啡时总能闻到浓浓的香味.以下关于咖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

B.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C.咖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

D.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四川省达州市2016)6.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冰后,水分子静止不动

B.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

C.用零下18℃的盐水使水凝固,此过程中水的内能不变

D.六月栀子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大连市2016年)7.下列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

B.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

C.做饭时,用炉火对锅里的水加热

D.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

8.(2016年广东省)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原子、原子核、质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

C、原子核、质子、原子

D、原子、质子、原子核

(2016年临沂市)9、下列与热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燃料的热值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C、汽油机燃烧的汽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D、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泰安市2016)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C.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D.0℃的冰熔化成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

11.(重庆市2016)元宵节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如图1所示。下列与元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煮元宵时冒的腾腾热气是升华现象

B.油能把元宵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C.蒸元宵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元宵的内能

D.露出馅的元宵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2016年山东省枣庄)12.太阳能是人类优先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图乙中,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做功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C.图丙中,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信号灯的光能

D.图丁中,首架环球航行的太阳能飞机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飞机的机械能

13.(2016年益阳市)如图是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14(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

2016中考物态变化

(2016年北京市)1.图7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滨州市2016年)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冰是晶体

B .冰的熔点是0℃

C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2016?德州)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图中与“雪”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冰冻的衣服变干

B 深秋大雾弥漫

C .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

D . 铁水浇铸成零件

4.(哈尔滨市2016)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

B .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 .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5.(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雪的形成 雾的形成 露的形成 冰化成水 D

C B A 图7

6.(2016年河北省) 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

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7.(2016年山东省菏泽)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冰雪熔化了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

8.(黄石市201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

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

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

9.2016聊城市).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了B.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

10.(2016年临沂市)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白雾弥漫

D、冬天,霜满枝头(2016年临沂市) 11、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

可知该物质()

A、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持续了14min

C、在ab段处于固态

D、在bc段不吸热,温度不变

12.(龙东地区2016)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

13.(青岛市2016)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山西省2016)14、 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是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15.(陕西省2016)下列图像与描述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

16.(泰安市2016)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 )

A .凝固

B .凝华

C .汽化

D .液化

(2016年云南省)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

B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液化现象

C .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

D .把手机调为

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016年益阳市)1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

间的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37℃

C 、BC 过程不吸热

D 、AB 过程吸热升温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打枝头

D.冰的形成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016年四川省雅安市)19.雅安的蒙山茶自古为贡茶之一,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

B .泡茶时,部分茶叶浮起来﹣﹣是由于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 .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主要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

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孝感市2016年)20.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

B .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

C .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

(西宁城区2016)21.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1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

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图1

汕头物理物态变化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图甲是小强在标准大气压下用 50g 冰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c 水=4.2×103J/(kg·℃)] (1)实验中,冰熔化的时间为___________min。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冰在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 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答案】4 增大 3.15×10 3不会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象可知,实验中冰从2min开始熔化,6min熔化完毕,故冰熔化的时间是4min。 (2)[2]由图象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因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大。 [3]50g冰熔化成水,因为质量是不变的,所以水的质量也是50g,在6~10min内,水的温度升高了15℃,则在6~10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 33 ==(℃)℃= 4.210J/kg0.05kg15 3.1510J Q cm t???? 水吸 由题知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而冰的熔化过程用时也是4min,所以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3 ==3.15 Q Q? 10J 冰吸水吸 (3)[4]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

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2.2019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____________,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液体表面积用滴管将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吹其中一滴水错误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避免木板吸水干扰判断蒸发吸热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所以是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2)[2][3]要探究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就要保持同种液体表面积、温度相同,而空气流速不同,故用滴管将两滴液体分别滴在两块玻璃上,用不加热挡吹风机吹其中一滴水,观察两滴水蒸发的情况。 (3)[4][5]要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就要保持同种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小林在加热水滴的同时加快了空气的流速,故其做法是错误的。

2016年历年安徽省历史中考真题及答案

2016年安徽省中考真题历史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武王既胜殷,邦诸侯”,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故选A。 答案:A 2.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解析:由题干中英格兰和法兰西两个国家可知是英法。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故“他们的行径”是火烧圆明园。 故选B。 答案:B 3.下图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解析:据图片关键信息“革命军为解除人民的痛苦而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国民革命时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国民革命,目的是打倒军阀,驱除列强。故选B。答案:B

4.《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故选C。 答案:C 5.1978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 B.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 C.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D.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解析:从“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可以看出这是实行对外开放,“安徽小岗村搞联产承包”这是在农村进行改革。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开始逐渐实施。故选D。 答案:D 6.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近代最先呼吁重视西藏问题的进步思想家是() A.姚莹 B.包世臣 C.夏燮 D.王茂荫 解析: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近代最先呼吁重视西藏问题的进步思想家是姚莹,在《康輶纪行》这部著作里面提到的。故选A。 答案:A 7.下图是某帝国的扩张路线图,伴随其扩张而传播的宗教是()

2016.代词中考练习题

1. The banana pie tastes delicious.Could I have another ________? A.one B.it C.this D.that 2.—Can I use your bike this afternoon?________is under repair. —No problem.Here's the key. A.My B.Mine C.Me D.I 4.All of us find ________necessary to take exercise every day. A.this B.that C.them D.it 5.Harry Potter is so interesting a book that lots of teenagers like to read ________. A.it B.this C.that D.one 6.—Is this ______ruler?—No.____is over there. A.her;Her B.her;Hers C.hers;Hers D.hers;Her 7. The song I believe I can fly tells us that believing in ________ is very important. A.themselves B.ourselves C.itself 8.—I prefer speaking to listening in English learning. —Oh,really! I think you should be good at ________of them. A.both B.neither C.some D.all 9.Is there ________in today's newspaper?A.special something B.special anythingC.something special D.anything special 10.It snowed heavily this morning,but ________of us was late for school. A.both B.all C.none D.either 11. A foreign visitor is coming to visit our new house this evening.My mother will offer him ________to eat.A.anything delicious B.something real ChineseC.something Japanese foodD.delicious something 12.—I'm hungry.Is there any bread in the fridge?—________,but we have cakes.Would you like to have one? A.Some B.Much C.None D.Nothing 13. ________may have a chance to be successful if he tries his best. A.Somebody B.EverybodyC.Nobody D.None 14.—The teachers in that school speak either English or French, or even ________. —That's so cool! A.all B.both C.neither D.none 15. I knocked on the door but ________ answered. A.somebody B.nobodyC.anybody D.everybody 16.—Will you take part in the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tomorrow? —Sure.I see it as a chance to prove ________. A.myself B.me C.yourself D.you 17. How dangerous! She was driving the car with one hand and holding an ice cream with ________. A.the other B.another C.others D.other 18. Go on with your English study.________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A.Anything B.Something C.Nothing 19.—Can I use your e?dictionary?—Sorry.I don't have ________. A.it B.this C.that D.one 20.—Are Mr.and Mrs.Wang living alone in the house? —Yes, although they have three sons, ________of them live with their parents. A.neither B.both C.all D.none 21. Please send ________best wishes to Mary. A.I B.me C.my D.mine 22.—Would you like some juice or coffee?—________.I really don’t mind. A.Either B.Neither C.Both 23.—Who teaches ________ English? —No one.I teach ________. A.you; myself B.your; myself C.you; me 24.Two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are well?known to people from home and abroad.One is the Great Wall,________ is the Summer Palace. A.the other B.another C.other 25.—Excuse me, is this Lucy's book? —No, this is ________.________ is over there.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选择题中考真题训练

物态变化》选择题练习 1 1.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 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什么物态变化( ) A. 汽化 B .液化 C.熔化 D.凝固 2.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 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D .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3. 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 “白气”产生,其中 a 、 b 两位置有一处“白气” 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水蒸气,a 处较浓 C. 它是小水滴,a 处较浓 4.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9C B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 60C D. 5. 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 --汽化 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 25C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 0C ) -- 熔化 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液化 D. 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 -- 升华 6. 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 8. 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 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 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 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 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9.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融化-凝固(放热) B .雾生成-液化(放热) C. 露产生-汽化(吸热) D.霜形成-升华(放热) ) B.它是水蒸气,b 处较浓 D . 它是小水滴, b 处较浓 特点的是( ) A. 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7. 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 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D. 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B. 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 D . 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 2.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B.战乱频繁 C.皇权至高无上D.地方权力削弱 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4.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5.图1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图1 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 6.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湖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A.袁世凯独裁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D.黄埔军校创立 7.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图2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中日两国建交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D.中国正式加人亚大经合组织 8.“我以我的信义宣暂,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 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哲。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A.古代印度河流城B.中世纪的欧洲 C.封建社会的日本D.古代两河流域 9.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

2016届中考基础训练每天一练(10)

基础训练(10)时间:( 10分钟)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本大题每个空格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2-的相反数是 ,1 3 -的绝对值是 ,立方等于64-的数是 . 2.点(12)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点A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3.若30α=∠,则α∠的余角是 °,cos α= . 4.在校园歌手大赛中,七位评委对某位歌手的打分如下:9.8,9.5,9.7,9.6,9.5,9.5,9.6,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极差是 . 5.已知扇形的半径为2cm ,面积是24 cm 3 π,则扇形的弧长是 cm ,扇形的圆心角为 °. 6.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02)A -,,(10)B ,,则b = ,k = . 7.如图,已知DE BC ∥,5AD =,3DB =,9.9BC =, B =∠则ADE =∠ °,DE = , ADE ABC S S =△△ . 8.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二次函数2 y ax bx c =++图象的对称轴为x = ,2x =对应的函数值y = .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都给出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 )内,每小题2分,共18分) 9.在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A . 13 B .π C D . 22 7 10.在函数1 2 y x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x ≠ B .2x -≤ C .2x ≠- D .2x -≥ 11.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最少的图形是( ) A .圆 B .正六边形 C .正方形 D .等边三角形 12.袋中有3个红球,2个白球,若从袋中任意摸出1个球,则摸出白球的概率是( ) A . 15 B . 25 C .2 3 D .13 13.如图,图象(折线OEFPMN )描述了某汽车在行 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第3分时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第7题) B (第13题) /分

2016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2016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

2016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2.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3.下图所示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4.《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1978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搞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 B.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 C.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D.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6.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近代最先呼吁重视西藏问题的进步思想家是() A.姚莹 B.包世臣 C.夏燮 D.王茂荫 7.下表所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中,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 古埃及国王役使奴隶建造金字塔。体现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 B 用楔形文字刻写《汉谟拉比法典》。两河流域居民已使用楔形文字。 C 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不同等级可以通婚。 D 古罗马奴隶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古罗马奴隶制发展迅速。 8.“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下列符合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罗斯福新政

2017年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2016·成都)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解析】B.“素质”与“改善”搭配不当,可将“改善”改为“提高”;C.“大约”与“左右”语意重复,可删去其一;D.误用否定句,造成字面意思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可删去“不”。 2.(2016·自贡)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王爷庙修建在釜溪河边的石崖上,夏日的王爷庙是人们避暑喝茶的好季节。 B.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蓝天中学在2017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D.通过阅读《红高粱》《生死疲劳》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解析】A.搭配不当,“夏日的王爷庙是……的好季节”不搭配,可将“季节”改为“地方”;B.两面对一面,可将“能否”删去;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3.(2016·乐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阅读和研究。孩子在幼年与书结缘是一个重大事件。当一个孩子喜欢阅读、与书为友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 B.作为有着近50年左右工艺经验的老匠人,张应花了几十年时间和十几万资金完成了中国古版画木刻艺术集《成都·龙池坊》。 C.有的小区为业主在楼道、走廊、车库等公共空间安装摄像头,可是,公共空间不是自家的“后花园”,这种做法难免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D.总的来说,一款电饭煲是否好用,外型美观、操作简便和做饭好吃都是标准,无论是上千过万元的智能电饭煲还是几十块的传统电饭锅都得遵守。 【解析】A.成分残缺,“培养他们阅读和探究”缺宾语,应该在其后加“的能力”。B.语意重复,把“近五十年左右”中的“近”或者“左右”去掉一个。D.两面对一面,前半句是“能否好用”,后半句“外形美观,操作简便,做饭好吃”是好用的标准。 4.(2016·广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通过这一次主题班会,使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B.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C.在精准扶贫问题上,党支部积极采纳和听取了广大党员的意见。 D.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乃是评判一个优秀员工的首要条件。 【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搭配不当,“意识”与“提高”不搭配,可将“提高”改为“增强”。C.语序不当,“采纳”和“听取”应调换顺序。D.两面对一面,应将“是否”删去。 5.(2016·达州)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著名媒体人“罗胖”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他认为,未来中国人必须适应“U盘化生存”,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B.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细胞提前衰竭而埋下糖尿病。 C.精神颜值,是衡量一个人内心善良或靓丽的数值。精神颜值的高低代表了一个人心灵美的程度,相对外表颜值高只是一时而言,精神颜值则可以永葆青春。 D.中国创客还处于发育期,数量规模都较小,由于国内的认知度较低的原因,中国创客创业后往往依赖海外市场。 【解析】B.成分残缺,可在“糖尿病”后加“的隐患”。C.两面对一面,可在第一句话中的“内心”后加“是否”,在第二句最后一个“精神颜值”后加“高”。D.搭配不当,可将“数量规模都较小”改为“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

物态变化中考练习题

物态变化训练题 一、选择题 1. (2016河源)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2. (2016巴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 3. (2016黄冈)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 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 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4. (2016雅安)雅安的蒙山茶自古为贡茶之一, 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打开茶叶盒, 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 B. 泡茶时, 部分茶叶上浮———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 茶水太烫, 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 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二、填空题 5. (2016河源)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6.(2016枣庄)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 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时液体 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 度不可能超过℃,只有当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7. (2016镇江)如图所示,注射器内密封有适量刚烧开的水,向下拉动活塞,水双沸腾 起来,这是由于拉动活塞后,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使水的沸点的缘故.

安徽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 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2.图1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4. 20世纪20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暴力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

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这次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5.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和《沦亡一年后东北情况》等图片,真 实记录了日军的侵华暴行和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这反映了 A.日军侵华蓄谋已久B.日本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C.全面抗战已经开始D.中国是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6.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 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科学引领未来。最早提出图2原理的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B.瓦特C.牛顿D.爱迪生 8.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作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A.现实主义B.人文主义C.浪漫主义D.蒙昧主义 9.“大多数德国人相信,战争在圣诞节前就会结束。但由于机枪、毒气、坦克在战争中相继应用,因此战争远没有人们预计的那样顺利。至年底,德国在东西两线都陷入焦灼对峙的状态。”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普法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1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史实结论 A 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B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

地生中考练习题

地生中考练习题 2014年地理、生物模拟考试 卷Ⅰ 生物部分 1.广利河作为连接黄河和渤海、贯穿东营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成为美化环境、造福群众的靓丽风景。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广利河的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 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A.有细胞结构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体小且为绿色D.能生长繁殖.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图1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线粒体④细胞核⑤叶绿体⑥中央大液泡⑦细胞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⑦C.②③⑥⑦ D.②③④⑤ 4.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正确的是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7.学习了“人的生殖与发育”后,某同学做了如下总结,其中错误的... 是 八年级期中考试地生试卷第1页,共4页 B.受精卵发育初期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 C.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 D.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以下变异实例中,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 A.人体的体细胞中若多一条21号染色体,将表现为先天愚型 B.同种番茄栽培在不同的土壤中,所结果实的大小不同 C.用高秆抗锈病的水稻与矮秆不抗锈病的水稻杂交,

2019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

2019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为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2.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B.侯国C.郡D.县 3.图1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源于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图2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5.“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B.反对袁世凯独裁C.打倒列强除军阀D.打败日本侵略者 6.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1.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获得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这反映了

2016中考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

2016中考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

中考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 类型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可用六个字概括,即审(审题),设(设未知数),列(列方程),解(解方程),检(检验),答。 例1.(2012湖南长沙,23,9分)以“开放崛起,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博会”已于2012年5月20日在湖南长沙圆满落幕,作为东道主的湖南省一共签订了境外与省外境内投资合作项目共348个,其中境外投资合作项目个数的2倍比省内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多51个. (1)求湖南省签订的境外、省外境内的投资合作项目分别有多少个? (2)若境外、省内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平均每个项目引进资金分别为6亿元,7.5亿元,求在这次“中博会”中,东道湖南省共引进资金多少亿元? 练习:1.(2012江西南昌,24,6分)小明的妈妈在菜市场买回3斤萝卜、2斤排骨,准备做萝卜排骨

各是多少元? 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 例2 (2012甘肃白银,25,10分)某玩具店购进一种儿童玩具,计划每个售价36元,能盈利80%.在销售中出现了滞销,于是先后两次降价,售价降为25元. 求这种玩具的进价;(2)求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精确到0.1%) 练习1. (2012四川乐山,21,10分)菜农李伟种植的某蔬菜计划以每千克5元的单价对外批发销售,由于部分菜农盲目扩大种植,造成该蔬菜滞销.李伟为了加快销售,减少损失,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以每千克3.2元的单价对外批发销售. (1)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20%

(2)小华准备到李伟处购买5吨该蔬菜,因数量多,李伟决定再给予两种优惠方案以供选择: 方案一:打九折销售; 方案二:不打折,每吨优惠现金200元. 试问小华选择哪种方案更优惠,请说明理由. 2.(2012山东济宁,18,6分)一学校为了绿化校园环境,向某园林公司购买了一批树苗,园林公司规定:如果购买树苗不超过60棵,每棵售价为120元;如果购买树苗超过60棵,每增加1棵,所出售的这批树苗每棵售价均降低0.5元,但每棵树苗最低售价不得少于100元.该校最终向园林公司支付树苗款8800元.请问该校共购买了多少棵树苗? 类型三:方程与一次函数 3. (2012山东莱芜,22,10分)为表彰在“缔造完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声现象+物态变化

2017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声现象(精校版) 一.选择题 1.(2017·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2.(2017·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3. (2017·西宁)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4. (2017·安顺)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5. (2017·黑龙江)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1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 6. (2017·山西)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1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7. (2017·通辽)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生的音调会改变 8. (2017·牡丹江)下列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 A.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B.用麦克风唱歌可以提高音调 C.听到的鼓声是通过地面传来的D.小声说话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9. (2017·鄂尔多斯)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C) 图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选择题中考真题训练解析

《物态变化》选择题练习1 1.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什么物态变化()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 2.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3.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 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4.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5.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6.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 同特点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7.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 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8.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 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9.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融化-凝固(放热)B.雾生成-液化(放热) C.露产生-汽化(吸热)D.霜形成-升华(放热)

2016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6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明史·任环传》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注]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本文选自《明史·任环传》,部分有删节) 注释:三板沙、明代地名。 问题: 1、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个是____?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2、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个是____? A、“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B、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C、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D、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3、下列各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个是____? A、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B、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C、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D、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jLI_l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