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与母语在外语课堂的使用(1)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与母语在外语课堂的使用(1)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与母语在外语课堂的使用(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与母语在外语课堂的使用

作者:黄敏娥, HUANG Min-e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01

刊名: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8(6)

参考文献(9条)

1.Duff,P.A;Polio,C.G How much foreign language is the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外文期刊] 1990

2.Kalivoda B The priority of conducting FL classes in the Target language[外文期刊] 1983(04)

3.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82

4.Cook V Using the firs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 2001

5.Atkinson D 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A neglected resource 1987

6.Brooks.F;Donato,R Vygotskian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 discourse during communicative tasks[外文期刊] 1994

7.Van Lier L The use of the L1 in L2 classes 1995

8.Chambers,F Promoting us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外文期刊] 1991

9.Bright,J;McGregor,G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Theory and Techniques for the Secondary stage 1970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35115983.html,/Periodical_mdjjyxyxb200806071.aspx

音乐教学理论

音乐教学理论 一、义务音乐课程的性质: 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二、音乐课程的价值: 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价值。 三、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4、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精神; 5、理解多元化,完善评价体制。 四、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 审美性、多元性、工具性。 六、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 1、音乐教育是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 2、音乐教育是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作为审美的工具; 3、音乐教育使人在愉悦中教授教育。 七、音乐教育体现素质教育的表现: 1、应面向全体学生; 2、应以审美为核心; 3、应以学生为主体; 4、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应培养学生的情商;应体现“减负”的精神。 八、中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1、审美性与协同性并举原则; 2、情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原则; 3、民族性与多元化结合原则; 4、面向全体与成功性原则; 5、趣味性与律动性原则; 6、音乐课堂教学与音乐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 九、中学音乐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发现法、谈话法、讨论法。 十、中学音乐教学的领域: 1、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 风格与流派); 2、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3、音乐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 4、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 的其他学科; 十一、音乐教学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调控功能 十二、音乐教学评价的形式与方法: 考试或测验、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成长记录袋、自评互评与他平、形成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评价对象与交流。 十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十四、新课程中的中学音乐教师角色: 1、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教育家、音乐家; 2、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从课程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课程的创新者; 4、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 5、从教师与他人的关系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是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十五、奥尔夫教学法: 德国,综合教学 十六、柯达伊: 匈牙利,按儿童自然发展教育 十七、迈克尔罗斯: 瑞士、体态律动学。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整理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监控理论 70年代末,Krashen(1979,1981,1982)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著作,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了解释性描述。1985年,他提出了“输入假设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 Model)。这个理论由五个相互连接的“假设”组成:1、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2、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3、监控假设(Monitor Hypothesis);4、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 Order Hypothesis);5、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1、输入假设 Krashen认为,人类只通过一种方式获得语言,那就是对信息的理解,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Comprehensible Input)来获取语言知识。只要学习者听到有意义的语言信息并设法对其进行理解,就会产生语言习得的效果。如果语言信息是那些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语言形式,并没有什么意义与内容,或者由于某些心理障碍,有意义的语言信息无法进入学习者的头脑,那么就不会产生任何语言习得效果。Krashen认为听力活动是对语言习得至关重要的。语言知识不是通过说来获得的,说常常是没有必要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Krashen 只强调听,不强调对语言的使用,这显然是与“交际法”教学理论背道而驰的。他主张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他用i+1的公式来代表他的主张。i代表学习者目前所处的语言水平,i+1是学习者下一步应达到的水平。为了使学习者有所进步,向他输入的语言信息只能是稍微超出他目前所处的水平。Krashen所说的可理解的输入语言信息,是指像母亲或大人对幼儿说的话(motherese),或者人们对学说自己母语的外国人的说话方式(foreigner talk),这些话往往很短,语法相对简单,人们往往将自己的话语调整到外国人的水平。 2、习得/学习假设 Krashen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成年人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发展其第二语言能力。一种是通过习得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学习的方式。习得在这里指的是使用语言进行自然交际,以便获得潜/无意识的语言知识;而学习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对语言规则进行有意识的学习。Krashen声称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无法转换成潜意识的习得语言,也不能用来自然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

Krashen

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评述 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曾泽林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语言工作者对语言学习现象、学习规律以及学习者个体都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学习者习得或学习第二语言的内化(internulization)过程的研究理论:不同的理论和模式对于语言输人(input)的看法各不相同一行为主义者 (behaviorist)认为语言环境是决定性因素.只要有语言环境即输人,学习者便可产出语言。在此.“刺激”和“反馈”是习得中必不可少的因素。20世纪70年代Krashen提出比较系统、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第二语言监控模式。此模式建立在愉人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暇设、自然顺序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之上。其中的枪人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人.这是监控模式的核心。在学习一门语言时目标语言的箱人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成功的英语学习.学习者应该达到足够的英语转人。 一、语言输入假说的理论依据 Krashen(1985)之“输人假说’的主要依据,总结而言就是:简单语言的作用、语言学习沉默期、可理解的输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 1.简单语言的作用

Krashen (1985)认为.简单化的语言,如母亲话语(motherese)和保姆话语仁aretaker tally)比较简单,容易理解,适合儿童的需要,为母语习得提供了理想的语言拍人。简单语言代码所具有的三个特点有助于语言习得《Krashen.1982):第一,简单语言代码是用于交流意义的,而不是教授语言的。第二.简单语言代码是“粗略调谐的”(roughly tuned).而不是针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现状“精细调谐的”(finely tuned).根据Krashen的观点.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人为“精细调谐的”语言(比如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是有问题的.经过“精细调谐的’语言往往会与真实的语言产生距离。在母语习得过程中.母亲话语与保姆话语(属于“粗略调谐的”)并不刻意地包含儿童下一阶段所需要的语言规则。只要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愉人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这种语言输人就硬盖了语言习得所必需的语法。第三.简单语言代码所表达的是学习者在所处环境中能够立刻感知的事或物。比如.母亲对孩子说的话一般都是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或者是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 2语言学习沉默期 Krashen(1982)认为.二语习得者大多要经过最初的沉默期,沉默期主要是指习得者没有足够的能力使用二语的那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习得者往往只听不说,对可理解的语言输人进行加工、整理,积累语言能力,逐步培养讲二语或外语的能力。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重点总结

1、什么是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教育与音乐两个领域的重要范畴。在教育领域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美育、文化教育乃至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音乐领域中,音乐教育是社会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重要活动基地。前者称为普通音乐教育;后者称为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将音乐作为审美和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传承文化,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专业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音乐的专门技巧,从事音乐的各项理论研究,培养音乐表演、创作、理论、教育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2、音乐教育的分类。 音乐教育一般又被分为学校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这四类。 3、教育学会包含哪些教育委员会? 学校音乐与教师教育,职业音乐家教育,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特殊音乐教育、音乐治疗与音乐医学,社区音乐活动,文化、教育与大众传媒中的音乐 4、美育的特征主要有: 1、美育是诱发的,而非强制的。 2、美育寓于具体形象、具体情感之中。 3、美育寓于娱乐、欣赏之中,而非乏味说教中。 4、美育是主动的创造的,而非被动的灌输性的。 5、音乐教育的目标 1、实施美育——美育目标 2、传承文化——文化目标 3、学习音乐——学科目标 6、什么是音乐教育学? 音乐教育学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之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是揭示人类社会中的音乐教育规律,音乐教育目的,音乐教育形态和特点的一门教育科学,是普通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音乐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7、音乐教育学研究的范围 (一)、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 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史学等等,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的本质论、目的论、价值论等基本问题;音乐美学与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中的感性把握与审美体验;社会学与人类学: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音乐;音乐教育史:研究人类社会各阶段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和音乐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 9、当今我国的音乐课程体现了哪些音乐教育哲学观? 从政治教育转向人文教育,从学科知识技能教育转向重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育,从忽视个体转向重视学生个性及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国人文、审美和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主要体现了美育论和实践论的哲学观。

krashen输入假说对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启示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及对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将目光放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上,并最后将其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简称SLA)。Krashen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在总结前人的成果和自身的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语言输入假说的主要观点有:一、习得--学得区别(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二、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三、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四、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五、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对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在深刻理解语言输入假说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将其运用到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当中,提升我国幼儿英语教学水平,促进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输入假说第二语言习得幼儿英语Krashen 一、导言 (一)斯蒂芬·克拉申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 Krashen)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名誉退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他在总结前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以及自身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影响广泛且具有争议的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假说---语言输入假说。这一假说奠定了他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代表性地位。他的主要作品有: 《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198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自然途径:课堂语言习得》(1983). (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Acquisition in theClassroom) 《输入假说:问题和意义》(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探索语言习得和运用》(2003)(Exploratio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 (二)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1]它包含三层含义:一、这个过程是在自然或者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不局限于像学校课堂这种有指导的情况还包括自然状态下的习得过程;二、这个过程既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无意识的吸收;三、所习得的是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并不是母语。 二、语言输入假说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早期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最主要的理论。他将个体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是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的水平”即在别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个体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调动个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最近发展区转变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再在此基础上完成下一

基于输入与输出理论的英语口语教学

基于输入与输出理论的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蔡云艳, 禹逸群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000 刊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10(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9条) 1.文秋芳从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期刊论文]-外语界 2001(01) 2.王立非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定性研究[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05) 3.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1985 4.牛强Reexamining the role of input and the features of optimal input 2001(03) 5.Swain,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1985 6.Swain,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1995 7.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04) 8.Bacon S.Finnemann M A study of the attitudes,motives,and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and their disposition to authentic oral and written input 1990(74) 9.Wen C Student attitudes during a course with and without TV in the language laboratory 1989(26) 相似文献(3条) 1.期刊论文管乐.刘娟结合输入和输出理论与交际能力理论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 本文简述了湖南科技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对大学生实行英语口语测试的尝试有关情况,分析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并试着从输入理论,输出理论和交际能力的角度,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2.期刊论文齐悦.Qi Yue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初探-中国科技信息2007,""(11) 本文综述了支持口语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并提出在口语教学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点,从而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及可能性. 3.学位论文赵娜语言输出及英语口语教学2007 本文主要探讨口语输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并努力找出能够促进口语输出,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受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的影响,语言输入一直以来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热点,受到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的重视,而语言输出的重要性却被忽略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语言输出才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他们对语言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Swain认为可理解的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它不足以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第二语言水平。为了全面地掌握语言,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输出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些语言输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语言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语言输出不仪能够促进学习者使用日标语的流利程度 ,还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使用目标语的准确性。即语言输出的四个功能:注意/触发功能,假设验证功能,元语言功能和增强流利性。随后 ,Gass(1997)和Skehan(1998)提出语言输出的功能还包括:提供反馈,优化输入,培养话语技能和发展个人语用风格等。最后语言输出还可以提高学习者思维能力,优化学习策略,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和推动句法结构的发展。 为了考察中国环境下口语输出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口语输出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探讨口语输出活动能否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语法形式的习得。实验结果表明口语输出任务的确促进了学习者对目标语法形式的习得。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对我国的外语口语教学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为学习者创造更多的口语输出的环境和机会;其次,要转变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利用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最后,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口语输出活动。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35115983.html,/Periodical_hnykdxxb-shkxb200801054.aspx 授权使用:广西工学院(gxgxy),授权号:955aa780-762b-4394-8d35-9e2c00c3cfb4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2日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观点:Krashen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惟一方式是接受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输入的信息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上。当他们理解了输入的信息,并且让输入多少包括一点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时,语言结构也就习得了,语言结构也是在自然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习得的。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习得—学习假设和输入假设,并总结出语言输入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可理解性、趣味性和大量性 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与莲花指 美国南加洲大学语言学系教授Krashen.S.D.于1977-1982年提出“语言监控模式”假说(The Monitor Model),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这一理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个理论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进程》(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这三本书中拓展成为基础更为广泛的著名的五个假设,用来解释学习第二语言的困难的原因,这五个假设是指: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Hypothesis)、语言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输入假设。 上面一段是我的一个研究生课程作业中的介绍。同时还说明了Krashen的输入假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观点: (l)Krashen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惟一方式是接受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输入的信息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上。当他们理解了输入的信息,并且让输入多少包括一点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时,语言结构也就习得了,语言结构也是在自然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习得的。 (2)习得产生的一个条件就是学习者获得比现有水平更高一点的语言输入。假设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是i,则下一阶段应该获得的输入应该是i+1。学习者可以借助各种直观手段,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外信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己获得的语言能力)等获得对输入内容的理解。如果输入的内容远远超过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i+2,或者是和现有水平一样,即i+0,这两种情况下的习得都不能取得最佳效果。 (3)Krashen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实现的。口头表达是语言习得的结果而不是它的成因,它是在学习者通过可理解性输入提高语言能力之后自然而然出现的结果。只要可理解性输入的量充足,它将自动提供必要的语法。语言教师不必特意按照自然顺序逐阶段讲解语言结构,因为充足的可理解性输入会自动为学习者提供适量的下阶段语言结构和复习这些结构的机会。 刚才我批改到这篇作业,非常有同感,在阅读过程中,我意识到今天上午我在课堂上讲季羡林先生的《荷塘清韵》一文时,所采取的方式,是不是正是对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的应用呢?记在这里吧。 在对季老作过介绍后,我简单介绍了一下荷花对中国人生活与意识的影响,并补充说:(一)中国有句成语叫“出污泥而不染”,这个成语的含义及用法,做人就应该具备荷花的品格,出污泥而不染,当今世界浊者众而清者寡,荷花的这种品格就尤其珍贵了;(二)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影响深远,荷花与佛教颇有关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观音菩萨坐在莲台上的塑像,菩萨所坐的莲台就是盛开的一杂荷花;(三)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女演员所持的手势基本上都是莲花指,十分优雅。 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听得也很认真。还有学生提问并说土耳其也有荷花但不像在中国那么有名。女同学和男同学都竞相学做莲花指状。

Krashen

Krashen 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评述 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曾泽林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语言工作者对语言学习现象、学习规律以及学习者个体都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学习者习得或学习第二语言的内化 (internulization)过程的研究理论: 不同的理论和模式对于语言输人(input)的看法各不相同一行为主义者(behaviorist)认为语言环境是决定性因素.只要有语言环境即输人,学习者便可产出语言。在此.“刺激”和“反馈”是习得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20世纪70年代Krashen提出比较系统、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第二语言监控模式。此模式建立在愉人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暇设、自然顺序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之上。其中的枪人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人.这是监控模式的核心。在学习一门语言时目标语言的箱人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成功的英语学习.学习者应该达到足够的英语转人。 一、语言输入假说的理论依据 Krashen (1985)之“输人假说’的主要依据,总结而言就是: 简单语言的作用、语言学习沉默期、可理解的输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 1.简单语言的作用 Krashen

(1985)认为.简单化的语言,如母亲话语(motherese)和保姆话语仁aretaker tally)比较简单,容易理解,适合儿童的需要,为母语习得提供了理想的语言拍人。简单语言代码所具有的三个特点有助于语言习得 《Krashen.1982): 第一,简单语言代码是用于交流意义的,而不是教授语言的。第二.简单语言代码是“粗略调谐的”(roughly tuned).而不是针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现状“精细调谐的”(finely tuned).根据Krashen的观点.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人为“精细调谐的”语言(比如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是有问题的.经过“精细调谐的’语言往往会与真实的语言产生距离。在母语习得过程中.母亲话语与保姆话语(属于“粗略调谐的”)并不刻意地包含儿童下一阶段所需要的语言规则。只要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愉人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这种语言输人就硬盖了语言习得所必需的语法。 第三."简单语言代码所表达的是学习者在所处环境中能够立刻感知的事或物。比如.母亲对孩子说的话一般都是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或者是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 2语言学习沉默期 Krashen (1982)认为.二语习得者大多要经过最初的沉默期,沉默期主要是指习得者没有足够的能力使用二语的那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习得者往往只听不说,对可理解的语言输人进行加工、整理,积累语言能力,逐步培养讲二语或外语的能力。 3."可理解的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Krashen(1982:30)认为.习得者接触的可理解的输人越多,他们的二语能力就越强。缺乏可理解的输人会延误语言的习得。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接教师可理解的输入量的多少。一种提供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的教学法要比其他任何传统的教学法都可行。要发展语言能力的理智做法是增大可理解输人(Krashen.1998)。

输入输出理论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输入输出理论及其对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自从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 在20 世纪70 年代末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 输入理论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使人们对外语教学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Swain 就是在Krashen 的“可理解性输入学说”(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 的基础上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学说”(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笔者认为这些理论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文拟就语言输入和输出学说展开讨论并就其对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及应用做初步的探讨。 与输入输出理论相关的概念 一、Krashen. 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学说 输入学说旨在回答人们是怎样习得语言的,它认为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是习得者理解稍高于他现在水平的语言输入。如果学习者习得了i 条规则,那么他要习得的下一条规则便叫i+1。Krashen. 给输入学说定义时说:“人们习得i+1,即自然法顺序中的‘下一条’规则,是通过理解含有其规则的语言输入实现的”。 Krashen 认为有效的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可理解性。他认为,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语言输入的信息,就不能习得语言。不可理解的输入简直就是噪音。他还举例说,语言的初学者听外语广播及谈话是浪费时间。孩子们如不理解电视节目的语言,从中受到“教育”也徒劳无益的。相反第二语言教室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在教室里教师可提供可理解性的输入。 2,趣味性或恰当性。要想使输入对语言习得有用,就需对其内容进行加工,使习得者对之感兴趣。Krashen 认为:“要使学生对语言输入感兴趣,最好使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学外语,把其注意力放在意义上”。这就是所谓的“无意识”学习。Krashen 把“无意识学习”语言的过程叫做语言的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他还强调,有意识的学习只能使学习者“认识”(knowing about) 一门语言,或者说有了该语言的有关知识。而要让学习者能使用它,则必须由习得过程来完成。就像儿童学母语一样,外语学习也应该用语言进行社会性的交际,从而使学习者习得该语言。 3,非语法程序安排。有足够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i+1 便可自然完成。如果其目的是习

学前儿童艺术的教育音乐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学前教育学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音乐经验的类型、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机制、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编制原理,从而掌握引导学前儿童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音乐学科与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操作一件乐器、学习一定的发声技能、鉴赏一定量的音乐作品与开设《音乐基础理论》、《基本乐理》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音乐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教育学方面的前置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思考如何将以上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化与行动化的问题。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与现场教育见习与实践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理论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教育实践问题以案例分析的为主,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以教育见习和实习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识记、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为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5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

“输入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输入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 应用 【摘要】教师话语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外语课堂中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输入的主要来源。可理解性输入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教学,教师应给予重视。文中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运用输入理论提高教师话语、促进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话语输入理论可理解 输入 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组织课堂的工具。西方语言教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系统、深入地观察课堂。20世纪80年代后期涌现了大量描述外语课堂的研究方法。90年代,对语言课堂中的教师用语有了更细致的研究。国外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话语 的数量和类型、教师提问以及反馈和等方面;国内近几年的研究关于教师话语数量方面 的文章较多,但从其质量方面分析的文章较

少。就英语教学而言,近年来国内与西方已逐渐接轨,但我国外语教学一直强调以内容和结果为中心,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培养。英语语言课堂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关注的,但是教师话语尤其是教师话语的效率没有引起重视。 20世纪80年代,克拉申提出“输入假设”理论。克拉申[1]认为,语言学习者可通过接受可理解输入来提高他们的语言 能力。他认为学习者是按照一种自然顺序对那些略高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结构经 过理解之后习得的。克拉申把可理解输入定义为“i+1”,“i”代表语言学习者当前语言知识或能力,语言学习者接触到适合自己能力的语言输入应该是“i+1”。克拉申强调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而且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只有学习者具备可理解的输入,才能变成语言吸收,促进外语学习[]。

从输入输出理论谈教学重点的转变

摘要: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相互支撑,共同作用的。通过积极的语言的输入语言学习者能够积累的语言知识点,而通过不断的输出,则能改良加工出更准确的语言,才能牢固掌握语言知识点。本文以输入输出理论为基础,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难点,给出了实际可行的教学建议,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包括语言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输出理论;输入理论;二语习得;语言能力;教学法 一、导言 我国英语教学在经过长时间传统语法输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已取得重大进步。然而在这样背景下,仍然有很多学生只能进行机械的应试,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是少之又少,这与我们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从输入到输出理论的侧重,体现了教学思想的创新与改进,对二语习得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理论背景 krashen从儿童习得语言得到启发,他们从未正式学习过语言,而是在父母有限的语言环境下潜移默化地习得了母语。二语则不同,它被认为是通过“可理解的输入(i+1)”而习得的,“i”指的是语言学习者已掌握的语言能力,“1”则指的是略高于当前水平的知识点。 long对krashen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互动迫使学习者使用中介语(interlanguage),从而最终发展成为目标语。 然而krashen把语言输入置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认为其对二语习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语言的输出只是语言习得后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并不能促进语言习得。但仅仅得到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还远远不够。“可理解的输入”在“沉默期”为语言的习得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语言的“大厦”还需要靠大量的“输出”来铸造。 三、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可理解性输入”的定义难以统一。如何把握“i+1”的“1”的程度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可以说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学生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面,需要向学生解释大量的语言知识点,无法完整系统地向学生展现全方位的英美国家历史、文化、政治等背景,因而在一部分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很大的误差。另一方面,真实、自然的交际的缺失,也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渴望教师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反馈,若教师不对学生的错误假设进行修正,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形成自己错误的语言习惯,难以纠正。现今课堂的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而且教学反馈大多以试题为主,旨在考察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不够直观和明显,也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难以真正达成。 四、教学建议 (一)既要强调输入的数量,也要强调输入的质量。理解是输出的前提,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作为基石,语言学习将成为空中楼阁,无法长久发展。 (二)在输出中,教师要充当“裁判员”的作用。在学生进行运用输出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教师绝对不是“独裁者”,更不应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应该鼓励学生多学多用,增强在真实场景中的运用,体验应用英语的乐趣,使语言技能不断巩固加强;适当适时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自身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改进,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三)通过输入进行大量的知识点的记忆,输入进行有用信息的调用。语言学习者在经过长时间的被动吸收后,需要进入消化的过程,故通过适时的输出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输入与输出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将课堂教授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目的联系在一起,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效果的参考。 (四)输入与输出都需要根据学习者的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通过语言的运用,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兴趣点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扩充和转换教学方式。对学生已熟知的知识点可以一带而过,而生硬难懂的知识点则需要转换成相似有趣的材料进行讲解,灵活处理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在测试上增加输出的比重。测试的结果对学生来说最为直观和关联,将学生的学习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和实践的最基本的知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掌握和理解音乐及其表现方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音乐工作所必需的概念和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声乐、钢琴及其他音乐课程和发展音乐技能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五线谱,音高,音值、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等基础理论知识,正确规范的完成本课程所规定的理论、书写,键盘方面的作业,明确基本乐理的学科体系及其各基本范畴,以及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形成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在基本乐理方面所要求的自学意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一般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乐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在基本乐理各环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在内部思维和外部交流中的相关音乐基本概念的能力,并通过广泛地分析实例作品,加强对乐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以积累音乐经验,开拓艺术视野。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爱音乐的感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相 关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强学生中国传统音乐和国外音乐的理解,使其具有爱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交流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学

前教育事业的热爱,具有爱岗敬业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三)参考学时: 120—140 学时 (四)课程学分: 16课时计为一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音乐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多开展视唱练耳、音乐鉴赏等课程。 教学方法灵活变通,可根据大纲制定的内容与进度进行,也可根据本学科体系提纲挈领地制定面授计划和讲授。 重点学习各种基本乐理的一般性概念和原则,及在典型情况下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 2、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小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模式”理论

小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模式”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模式”自其问世起便成为二语习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它激发了人们对二语习得中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入思考。本文对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进行了分析,综合了一些学者对它的评价以及对该理论的发展的研究,并谈到了其对外语教学一些启示。 一、“输入假说”的概念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获得的研究,这为他赢得了世界了性声誉。克拉申在20世纪中叶以来提出的第二语言学习得的“输入假说模式”,这是近几十年来影响广泛、解释全面又很具争议性的理论。早在1970 年代初克拉申就提出了“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 ,该模式以“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为核心;80 年代中叶,克拉申对之进一步扩充修订,转为以“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为中心,形成了“输入假说模式”。在1985年出版的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一书中,Krashen进一步论述了输入假设理论及其应用。具体而言,Krashen的“输入假说模式”由五个互相联系的核心假说构成,它们分别是: ①语言习得- 学得(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假说; ②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③监控假说; ④语言输入假说; ⑤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五个假说彼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和实践的最基本的知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掌握和理解音乐及其表现方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音乐工作所必需的概念和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声乐、钢琴及其他音乐课程和发展音乐技能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五线谱,音高,音值、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等基础理论知识,正确规范的完成本课程所规定的理论、书写,键盘方面的作业,明确基本乐理的学科体系及其各基本范畴,以及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形成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在基本乐理方面所要求的自学意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一般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乐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在基本乐理各环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在内部思维和外部交流中的相关音乐基本概念的能力,并通过广泛地分析实例作品,加强对乐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以积累音乐经验,开拓艺术视野。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爱音乐的感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相 关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强学生中国传统音乐和国外音乐的理 解,使其具有爱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交流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学 前教育事业的热爱,具有爱岗敬业和服务社会的精神。

(三)参考学时:120—140 学时 (四)课程学分: 16课时计为一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音乐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多开展视唱练耳、音乐鉴赏等课程。 教学方法灵活变通,可根据大纲制定的内容与进度进行,也可根据本学科体系提纲挈领地制定面授计划和讲授。 重点学习各种基本乐理的一般性概念和原则,及在典型情况下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 2、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成绩为百分制;适当综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听课、作业)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综合

输入_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

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月 10 输入、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杨卫芳杨蕴玉 [摘要]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一直是多年来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详细分析了口语习得过程中输入与输出的动态关系,并依据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结果和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探讨了输入输出理论对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输入;输出;英语口语教学 纵观我国多年来的英语教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沿用以阅读为中心、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模式,使得绝大多数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滞后于读写能力。但随着西方各种在现代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法的蜂拥而入,国内外语言习得研究者和语言教师纷纷将其与英语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其探索的共性事实上都是关于学习者英语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研究。本文试从输入和输出的理论构建出发,进而列举大量相关实证研究多维度阐述输入与输出对口语产出造成的影响,并紧密结合多年来的口语教学实践,得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一、输入、输出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众多国外学者对输入、输出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输入、输出理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Krashen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TheInputHypothesis),并对之进行了简明的概括:(1)与习得有关,与学习无关;(2)我们是通过理解稍稍超 出了我们现有的能力水平的语言输入 而习得的,但这需借助于语境;(3)口语 流利是逐渐出现的,而不是直接教出 来的;(4)当照顾者和习得者交谈以便 他们理解信息时,语言输入自动包含 着“i+l”这一习得者准备习得的语法结 构。这一“输入假说”至关重要,因为该 假说试图回答一个理论上、实践上都 很重要的问题:“我们是如何习得语言 的?”但是他又认为:可理解输入是二 语习得的首要条件,而输出几乎没有 什么作用。显然,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过分强调输入,忽视和排斥输出,它弱 化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 MichaelH.Long提出了“互动假说” (InteractiveHypothesis),认为:单纯的语 言输入对语言学习是不够的。学习者 必须要有机会输出语言,即语言必须 通过“交互”才能习得。在“交互”的过 程中,学习者通过“修正”(modifica- tions),如:请求重复、澄清、理解、核实 等各种策略,往往能得到各种反馈,使 “输入”被理解,从而习得语言。但是, M.Swain(1995)通过对加拿大法语浸 入法学习计划的长期研究后发现:只 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而没有准确性的 输出是不能保证学习者成功习得二语 的,由此她提出了“输出假说”(TheOut- putHypothesis)。其主要内容指出了输 出对语言学习至少有四项功用,即增 加表达的流利度、提高学习者对语言 点的敏感、帮助学习者验证其关于语 言的假设、有助于学习者反思和控制 并内化语言。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已被 注意的语言输入都能被学习者理解; 同样,也不是所有已被理解的语言输 入都被学习者大脑吸收。Gass从认知 心理学的角度描绘了人脑认知机制习 得语言的流程图,认为在目标语输入 和学习者规则内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个 语言摄入(intake)的过程,被学习者吸收 的语言输入只有被整合后,这些语言 输入才会成为学习者隐性知识的一部 分。应该说,深入研究输入、输出理论 对英语口语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视、音频、文本文件),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图式结构,整合他们所具有的多种知识和技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主题渐进学习原则和相应的方法。在各门课程主题教学的基础之上,加强文化或其它专业方面知识的导入,力求深化,不但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英语的水平,还要引导学生超越纯语言的学习,引发学生对社会、历史、科学和文化等重大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思考的习惯。 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教学方法。摸清学生情况,准确把握好所处的教学阶段,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伊始阶段,对所有学生进行初始测试,摸清学生情况,对不同班级的学生和同一班级的学生有准确定位,区别对待。同一内容,对不同的班级,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 总之,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标准,电力院校英语专业必须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以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全面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宽广的知识面,实现电力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目标,为社会和电力系统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夏纪梅.教案设计:外语教师创新能力的表现[J].《外语界》,2003,(1). [2]夏纪梅.面向21世纪高校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及对策.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论文集(六)[C].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3]谢静华.关于农业院校经贸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中国高校教育与科研》,2000,4.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直属外语系200090) 专业教学研究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