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技术研究综述

蓄冷技术研究综述
蓄冷技术研究综述

蓄冷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蓄冷式空调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主要的蓄冷技术,分析比较了了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等不同形式蓄冷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当前国内外蓄冷技术研究的热点。

关键字: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新鲜水果,蔬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一要求大大推进了科学工作者对食品贮藏方法的不懈努力研究。20世纪70年代所诞生的冰温技术,就是其重要成果之一。随着中国冷链物流,特别是医药、疫苗专业化冷链物流的高度发展,相变蓄冷的材料技术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物流界一个引人瞩目的焦点。相变蓄冷的材料技术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被引入中国的冷链物流。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人类为生存、发展所需物质、能量的贮存场所。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人类为物质和精神生活进一步提高的严重障碍。纵观整个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同时对能源的利用又存在很大的浪费,这样一方面造成能源的供给渐趋紧张,另一方面也加剧着环境的恶化。因此,如何开发出新的绿色能源及提高其利用率已经成为非常紧迫的世界性课题。与此同时,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同样是制约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有所加剧,无论是石油、煤气还是电,都会出现短时期内的供不应求的状况。对电力来说,就具有一个明显的时间性特点,白天“高峰期”的负荷与夜晚的“低谷期"的负荷之间的峰谷差很大,这一差别导致白天用电高峰期时的发电与输电设备严重超载。电力部门为保证电网的运行安全,只能采取拉闸限电的措施,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嘲。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拉负荷限峰的做法不宜采用。而这用电低谷时,用户少、负荷低,发电与输电能量的大量过剩,供过于求,电网运行效率低下,使电网的负荷率降低。蓄冷技术就是在电力负荷率较低的夜间,充分利用电网低谷时间的低价电采用电动制冷机制冷,把冷量按显热或潜热的形式储存在某种介质中,将冷量储存起来。在高峰电价时段,也就是用电高峰期、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将所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空调或生产工艺的需要,达到节省电费的目的。

2、国内外蓄冷技术应用研究发展概况

集中空调是重要的用电大户,也是造成电网峰谷负荷差的主要原因。而蓄冷空调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在70年代初,由于能源危机的出现,美国开始了现代蓄热技术的研究工作,制定了蓄热技术研究与发展规划。其中,就包括昼夜蓄热,蓄冷技术的研究项目。1987年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呼吁

在空调行业推广应用蓄冷技术来满足移峰填谷的要求。有40多家电力公司实行奖励措施来鼓励用户使用蓄冷技术进行移峰。从1990年起,开始对蓄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控制和计算机模拟,以及节能问题进行研究。1986年在美国圣地亚

哥州立大学建立了能源工程研究所,并于1990年5月开始了一个3年计划进行蓄热技术的研究、设计和测试工作,这极大地推动了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为了推进蓄热技术的发展,还成立了国际蓄热咨询应用研究中心。现在,蓄冷技术作为一种电力负荷的调峰手段,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物的空调和其它工业工艺用冷上。

日本是在80年代初开始蓄冷技术研究工作的,到了1985年就已有22项工程中应用了冰蓄冷技术。El本于1988年实行了电力费用的大幅度改动,这极大地促进了蓄冷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冰蓄冷技术。冰蓄冷技术已成功地应用在建筑物的空调、水产品的加工和储藏及商品加工行业。至1993年东京电力区域内采用冰蓄冷系统的项目已达到316项。在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蓄冷技术也得到了应用.至1988年,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已有720多套冰蓄冷设备在运行,其中用于空调的占61%。在我国,对于水蓄冷特别是利用

地下蓄水层蓄冷的研究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从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人员就在积极倡导使用冰蓄冷空调技术。在台湾省,蓄冷空调技术应用得较早,发展也比较快,1992年有33个蓄冷空调系统,到1994年底发展到225个。

为推进蓄冷空调计算的发展,1995年中国节能协会成立了蓄冷空调研究中心。一些大专院校也在积极从事蓄冷空调技术的研究工作。这对于促进我国新型空调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推进蓄冷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蓄冷的基本方法

蓄冷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显热蓄冷、潜热蓄冷和热化学蓄冷。显热蓄冷是基于蓄冷介质的温度降低来储存冷量。且在此温度范围内蓄冷介质不发生任何相变和化学反应。因此,蓄冷量取决于材料的定压比热Cp蓄冷材料的质量m

和温度差,亦即

潜热蓄冷是利用物质相变来储存冷量。当物质发生固一液、固气、液气相变时均要吸热,而与此相反的过程均要放热这种热量被称为相变热或称为潜热。有时,固体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时,也要吸收或放出转变热。原则上来说,这些相变均能用于蓄冷,所以潜热蓄冷又称为相变蓄冷。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某些物质吸热时会产生某种热化学反应。利用这一特性构成的蓄冷就称为热化学蓄冷,其蓄冷量取决于材料的化学反应热热、反应份额和材料的质量。一般来说热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会比相变热更大,故存在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4、蓄冷的主要技术

4.1 水蓄冷技术

水蓄冷是利用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水作为蓄冷介质,利用水的显热进行冷量储存的。它具有投资少、系统简单、维修方便、技术要求低、可以使用常规空调系统等优点,以及在冬季还可以用于蓄热。在蓄冷技术应用中,水蓄冷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概括地讲,水蓄冷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可以使用常规的冷水机组,也可以使用吸收式制冷机组,并使其在经济状态下运行。②适用于常规供冷系统的扩容和改造,可以通过不增加制冷机组容量而达到增加供冷容量的目的。

⑧可以利用消防水池、原有的蓄水设施或建筑物地下室等作为蓄冷容器来降低初投资。④可以实现蓄热和蓄冷的双重用途。⑤技术要求低,维修方便,无需特殊的技术培训。

图1 水蓄冷系统图

水蓄冷技术也有一些缺点,如所需的蓄冷池体积较大,蓄冷温差较小,所需负荷不宜太大等。典型的问接水蓄冷系统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蓄冷罐的蓄冷能力并满足供冷时的要求,提高水蓄冷系统蓄冷效率,应当维持尽可能大的蓄冷温差并防止储存冷水与回流热水的混合。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蓄冷槽的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自然分层法、多蓄水罐法、迷宫法、隔膜法等。

4.2 冰蓄冷技术

(1) 冰蓄冷技术简介

冰蓄冷就是将水制成冰的方式,利用冰的相变潜热进行冷量的储存。冰蓄冷的体积将比水蓄冷所需的体积小得多,且由于冰水温度低,在相同的空调负荷下可减少冰水供应量。同样,也可减少空调送风量,节省送风机容量和降低噪音。由于送冰水量和送风量均减少,故可使供冰水管道和风管尺寸也相应减少。低温冰水的另一特点是除湿能力强,使空调区域内相对湿度低,具有更好的舒适性,从而提高了空调品质。

冰蓄冷系统也存在缺点:冰蓄冷的制冷主机要求在冰水出口端的温度低至

-5℃,故使制冷剂的蒸发温度降低。与一般主机出水温度7℃相比,制冷量将降至60%左右,但由于制冰过程中冰水温度是逐渐降低的,若制冰开始至结束,冰水平均温度均为-3℃,则制冷量约为一般机组的68%。另外,制冰运转时其COP也有所下降,与制水主机相比,其电耗净增加19%。而且由于制冰槽及冰水管路温度常低于0℃,须增加绝热层厚度,以免发生外部结露和减少漏热。常用制冰率来表示冰槽中冰的体积份额。蓄冰系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且冰蓄冷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比水蓄冷系统复杂得多。

(2) 冰蓄冷系统的分类及其基本特性

冰蓄冷系统及其制冰方式有很多种,根据制冰方法分类,可以将冰蓄冷系统分成静态制冰和动态制冰。

静态制冰:冰的制备和融化在同一位置进行,蓄冰设备和制冰部件为一体结构。具体形式有冰盘管式(外融冰式管外蓄冰)、完全冻结式(内融冰式管外蓄冰),密封件蓄冰。完全冻结式蓄冰系统结构比较简单,在蓄冰罐内按一定方式分布PVC管。蓄冷时的控制采用制冰时间、载冷剂温度、蓄冰槽水位三种控制方式或其中的两种组合控制方式。在融冰过程中,主要靠紧贴PVC管外已融化的水与未融化的冰之间的对流或已融化水的导热来进行传热。由于水的热传导系数较低,形成相当大的热阻,使得融冰较为缓慢,特别是在释冷末期,冷量不易释放,使载冷剂出口温度上升。由于完全冻结式系统具有体积比较小、结构简单、效率较

高等优点,使其应用非常普遍,如美国的Fafco 公司以及Calmac 公司等都是生产完全冻结式蓄冰系统的著名厂家。动态制冰:冰的制备和储存不在同一位置,制冰机和蓄冰槽相对独立。如制冰滑落式、冰品式等。

图2 不完全冻结式冰蓄冷系统 图3 完全冻结式冰蓄冷系统

制冰滑落式蓄冰系统通过一特制的垂直板片蒸发器(制冰器)与蓄冰槽联系起来,构成冰蓄冷系统。冰水供应管路在蒸发器上方将冷水喷淋在蒸发器表面上,再落入到蓄冰槽内,部分冷水在蒸发器上冻结,当冻结至相当厚度之后,通过一个四通换向阀将蒸发器变成冷凝器,冰的内表面开始融化,从而滑落蓄冰槽中。

图4 制冰滑落式蓄冰系统

从制冷系统构成上考虑,有直接蒸发式和间接冷媒式.所谓直接蒸发式,是指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直接用作制冰元件,如盘管外蓄冰、制冰滑落式等;而间接冷媒式是指利用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冷却冷媒,再用冷媒来制冰。

4.3 共品盐蓄冷技术

(1)共晶盐蓄冷技术简介

除水以外,用于蓄冷蓄热装置的其他固液相变材料是一些能在一定温度下凝固的无机盐或一些盐类混合物的水溶液,一般称之为共品盐。1973年Tdkes 博士在特拉华学院的节能研究所设计建造了太阳能实验室,

建成了太阳能一号实验PVC 塑胶

用太阳能暖房。Telk嚣选用硫酸钠无水化合物作为蓄热相变材料。在70、80年代,许多厂家开始生产太阳能蓄热材料。80年代,用于蓄冷的相变材料也相继出现,它们是含有多种添加剂的Na2SO410H20溶液的多元系统。自从1982年Transphase System Inc.安装了第一台共晶盐蓄冷系统用于商业和工业大楼的空调系统以来,截至1990年底,全美已经安装了80多套相变材料蓄能系统(简称PCM—TES系统),占各种空调蓄冷系统的4%。

共晶盐

图5 共晶盐蓄冷

(2)共晶盐蓄冷系统的特点由于共晶盐蓄冷系统蓄冷材料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与其它蓄冷系统无法比拟的特点:①适用于传统空调改建为蓄冷空调系统;适合于旧楼房空调系统的改建.②共品盐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较高,与冰蓄冷系统相比主机效率可以提高30%。③因蓄冷系统工作在0℃以上,所以冷水侧可采用一般常规冷水机组系统设计方法,且与现有空调系统极易耦合。④由于相变材料的凝固温度较高,系统的压降较低,因此设计是无需考虑管线的冻结问题,给设计带来许多方便。

表1 三种蓄冷技术的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共晶盐蓄冷是一种介于水蓄冷和冰蓄冷之间的一种新的蓄冷技术,它克服了冰蓄冷必须要有很低的蒸发温度(低于0℃)的缺点,同时有具有近5倍于水的蓄冷密度,可以预见,共晶盐蓄冷必然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5.当前蓄冷技术研究的热点及展望

当前,蓄冷技术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向:

(1)高效压缩机,使其在制冰和制冷水的工况下,均有较高的COP值。

(2)丰富和完善蓄冷空调技术理论和系统设计方法,从发展和优化单元式蓄冷槽角度出发,加强对现有蓄冷槽性能的试验研究;应用数值方法建立静态和动态蓄冷槽的数值模型研究或预测蓄冷槽的性能。

(3)蓄冷技术的系统节能和经济性的宏观评价和预测方法。

(4)冰蓄冷和低温送风系统中所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对强化制冰技术的研究;高效低温送风系统的研究;对应用低温送风系统所带来的其他问题的研究。

(5)蓄冷空调节能技术的研究。通过进行负荷的预测,合理优化系统运行模式,实现系统的经济性运行;进行系统能耗的分析,找出空调系统节能的潜力等。

(6)研究开发新型蓄冷技术。目前新型蓄冷技术的研究工作有水合物蓄冷技术和冰蓄冷技术。如CFC替代和水合物蓄冷技术;直接接触式制冰晶技术的研究;冰水两相流输送技术的研究;利用多孔性材料强化密封件蓄冷技术等。随着蓄冷节能技术研究的深入,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蓄冷设备必将会得到广泛应用,蓄冷式空调系统将成为21世纪世界集中空调的“主流”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谷波,孙涛. 蓄冷节能技术发展综述[J].节能.2001(2)

[2].华泽钊等.蓄冷技术及其在空调工程巾的应用[M].科学出版社,1997.

[3].吴喜平,蓄冷技术和蓄热电锅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4].方责银、刑琳、杨帆、蓄冷空调技术,电力需求侧管理,V01.7 No.2,2005.3

[5].叶水泉、方斌东,冰蓄冷空调技术,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No.1,2004

[6].刘蓉莉,黄晓鸣.展蓄冷空调技术、推动电网移峰填谷[J].能技术,2004(1):

39-41.

[7].李金平,王如竹,郭开华.蓄冷空调技术及其发展方向探讨[J].能源技术,

2003,23(3):119-121

[8].A.Keshavarz,M.Ghassemi,A.M ostafavi.Thermal Energy Storage Module

Design Using Energy and Energy Analysis[J].Heat Transfer Engineering,2003,24(3):76-85

[9].Ibrahim Dincer.O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in

buildings.Energy and Buildings,2002,68:377-38

[10]万忠民,舒水明,苏卡林.冰盘管蓄冰过程的动态特性[J].能源技术,2003,

24(1):8-9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66期2012年第20期Serial No .166 No .20,2012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 的新的组合。” [1] 弗里曼(1973)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工艺商业化的过程,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首次商业性转化[2]。Bessant (2001)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变革过程中发明之后的阶段[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1969年的研究报告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在1976年的报告中把模仿和不需要引入新技术的改进视为低层次的两种创新,划入技术创新的范畴[4]。傅家骥(1995)认为,技术创新是:从研究开发(R&D )到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机会,重新组合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生产费用更低、能效更强、效率更高的生产经营的系统活动过程[5]。 曹萍等(2008)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竞争状况及自身条件,进行技术研究开发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6]。廖媛红(2009)指出,技术创新是对新产品、 新工艺、新服务以及上述各项改进的构想从闪现、研究到生产、销售,实现市场价值的全过程[7]。 综合上述观点,技术创新是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过程,是包括新构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到成果引入市场、商业化和应用扩散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二、技术创新模式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先后出现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模式。 1.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是指创新主体通过研究开发得到新技术、新产品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通过生产和销售把新技术、新产品引入市场。在这种模式中,科技进 步或研究开发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市场只是被动的接受创新成果[8]。 2.需求拉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认为多数的技术创新是由社会和市场需求拉动的渐进性的过程,而不是技术推动的直接结果[9]。 3.技术推动与市场需求相互作用的模式,强调技术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把单一的技术创新模式视为科学、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的特例[10]。 4.技术创新一体化模式,认为技术创新过程包括构思、研究开发、生产以及营销等行为,强调研发和制造的一体化,以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联系[11]。 5.技术创新的网络模式是一体化模型的发展,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联系和信息交换。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过程的网络化已成为创新过程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按照划分对象的层次不同,技术创新可划分为企业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和国家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是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推动整个产业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过程[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7)指出,随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企业技术条件发展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和研发能力,但仍然缺乏技术型人才和核心技术[13]。肖虹(2007)通过对37个产业1999—2004年技术创新统计数据的研究,指出当前中国产业技术转化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与非高科技产业对技术的转化能力不强[14]。 王健(2007)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0—2004年的指标值,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R&D 投入和产品占世界出口份额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对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也较为薄弱[15]。董瑜等(2011)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 收稿日期:2012-05-30 作者简介:王璐(198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王 璐 (安徽大学,合肥230601) 摘要: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培育企业主体创新意识,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提高研发人员比重,创建学习型组织。政府要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加强对科研成果的保护力度,加大产业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和政策环境,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20-0020-02 20——

水蓄冷方案(DOC)

第一章工程概况简述 1.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内容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万邦鞋业办公大厦,总建筑面积约:15000m2,空调面积:10000m2,建筑总高15m,其中楼层主要为研发室,办公室、制模室、空调设备房等等。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为:中央空调机房冷源系统,冷冻水管立管、每楼层预留水管到管井口、蓄水槽防水、保温及布水工程等。 2.设计概况 本次设计采用大温差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夏季设计日总尖峰冷负荷为875KW。 冷源配置:整体规划主机选用1台250RT螺杆机及1台114RT螺杆式,该设备为甲方提供.主机夜间水蓄冷,即夜间为蓄冷工况:供回水温度为 4.5℃/12.5℃,白天为空调工况: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7℃。两台主机在夜间可同时蓄冷或单独蓄冷,把一个蓄冷水池蓄满为止. 本项目一个蓄冷水池的总容积 800m3,按容积利用率0.95计算,蓄冷水池的可利用容积大于760m3。 本项目蓄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 4.5/12.5 ℃;放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12.5/4.5 ℃,均采用8 ℃温差。 考虑到水池中冷热水间的热传导和斜温层等因素影响,蓄冷水池的完善度一般取0.90~0.95;考虑到保温层传热的影响,冷损失附加率一般取1.01~1.02。因此,本项目实际蓄冷量约为3200kWh(即915RT)。

第二章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1.设计依据 本方案设计依据如下: 业主提供的设计资料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 (JGJ 158-200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3版) 《蓄冷空调工程实用新技术》方贵银教授编著 2.负荷计算 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采用国家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GB50019-2003)的有关规定,求得蓄冷—放冷周期内逐时负荷和总负荷,并绘制出负荷曲线图,作为确定系统形式、运行策略和设备容量的依据。采用系数法对逐时冷负荷进行估算。其中设计日各时段冷负荷值如下表:一期设计日尖峰冷负荷为1156RT,采用逐时负荷系数法,设计日逐时冷负荷分布如下: 表设计日各时段负荷值情况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点和缺点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 ①平衡电网峰谷荷,减缓电厂和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对国家而言,是节能的; 对于大城市的商业用电而言,均会出现用电的峰谷时段,在用电的峰段,常常会出现供电不足的状况,而在用电的谷段,又常常会出现电量过剩的状况,如果将低谷电的电能转化为冷能应用到峰值电时的空调系统中去,则可以缓解电网压力,平衡电网; 对国家电网而言,要满足用户1kwh的用电需求,必须要发电站发出超过1kwh 的电量便于抵消电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而用户对电的需求和利用程度在实际过程中却是不定的,是随机的,尤其是对建筑内的空调而言,其使用程度往往同当天的室外天气条件密切相关,不定性特点尤为突出,倘若国家电网发出的余电无法被用户使用,一来是对能源的浪费,二来对国家电网的安全也存在着隐患,于是,冰蓄冷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便大大地减缓和减少了以上问题; ②能使制冷主机的装机容量减少; 冰蓄冷空调系统按运行策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蓄冷模式,另一类是部分蓄冷模式。对于第一类,通俗地说就是建筑的所有冷负荷(注:蓄冰装置是无法作为热源使用的)全由蓄冰装置承担,而制冷机组(通常是双工况制冷机组)只扮演为蓄冰装置充冷制冰的角色,在空调系统运行的时候,制冷机组处于停机状态,而蓄冰装置则全时段运行,为用户提供冷量。对于第二类,也是实际工程中常用的运行方式,即蓄冰装置只承担建筑冷负荷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由制冷机组(双工况)承担。因此,由上述可知,不论哪种运行方式,蓄冰装置总是要承担一部分冷负荷的,我们所说的减少了制冷主机的装机容量,实质上就是蓄冰装置承担了制冷机组本应该要承担的一部分负荷,这部分负荷值的大小也就是蓄冰装置的蓄冷量大小; ③目前各地供电部门对用电限制较严,征收的额外费用也名目繁多,建筑业主与用户的经济负担较重,还常常受到限电、拉闸停电种种束缚。若发展冰蓄冷空调技术,就能较好的缓解空调用电与城市用电供应能力的矛盾; ④由于采用了冰蓄冷与低温大温差供冷送风相结合的技术,在初投资费用方面,既可减少空调处理设备、输配设备的大小,输送管网的粗细,还可减少机房管井的占用面积,压低建筑层高,从而不但可节省空调的初投资费用,而且还可降低建筑造价;在运行费用方面,由于送风温度低,风机、水泵的输配功率大幅度降低,制冷空调系统的整体能效得到提高,再加上分时电价的优惠,从而使建筑业主与用户支付比常规空调更少的运行费用; ⑤由于采用了低温大温差供冷送风,使空调处理与输送过程均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有利于抑止细菌、病菌的繁殖;较低的室内温度,可进一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与热舒适水平。 (2)缺点:

冰蓄冷技术(DOC)

1.技术原理 冰蓄冷空调技术是利用夜间电网谷电运转制冷主机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用冷,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的一项调节负荷、节约能源的技术。 (1)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 (2)改善发电机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减小机组装机容量、节省空调用户的电力花费。 (4)改善制冷机组运行效率。 (5)蓄冷空调系统特别适合用于负荷比较集中、变化较大的场合加体育馆、影剧院、音乐厅等。 (6)应用蓄冷空调技术,可扩大空调区域使用面积。 (7)适合于应急设备所处的环境,

计算机房、军事设施、电话机房和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等。 2.冰蓄冷空调系统组成 冰蓄冷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主机、冷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蓄冷水泵、释冷水泵、换热器、储冰槽等。相对于常规空调系统,冰蓄冷系统增加了储冰槽、换热器等装置 3..工艺流程 冰球式(也称封装式)冰蓄冷工艺流程:在制冰时,通常要求制冷主机蒸发器出口温度为零下5摄氏度,因此冰球外循环的介质通常采用乙二醇溶液,乙二醇溶液在冰球外流动,在制冰循环中,从制冷主机出来的低温乙二醇溶液流过冰球表面,使冰球内的水结冰;在融冰供冷时,乙二醇溶液流过冰球表面,通过换热器与流往空调末端的冷冻水热交换,被

冷却后的冷冻水流向各个房间,通过风机盘管供冷,因此,空调末端的形式可以与常规中央空调相同。 冰盘管冰蓄冷工艺流程: 、 4.适用范围: 商场、饭店、写字楼、体育馆、展览馆、影剧院、宾馆、居民小区等场所;制药、食品加工、啤酒工业、奶制品工业等;需要对现有单班、两班空调系统扩大供冷量的场所,可以不增加主机,改造成冰蓄冷系统。5.冰蓄冷空调系统的适用条件 执行峰谷电价,且差价较大的地区。(峰谷电价比至少要达到4:1,否则无经济性可言)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文献综述研究

毕业论文 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文献综述研究 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 111601班 学生姓名:施晓燕 学号: 201116060123 指导教师:常洁 二零一五年六月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政府出台的许多政策、措施也体现出了对其的高度关注。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缺乏认识与研究,更缺少对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对企业认识系统起着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综述本论文在对山西省高新区科论文写作方法对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上的资源进行统计筛选整理分析,从生态系统、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4个方面的文献入手,在分析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评述,最终分析总结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理论。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Medium-small-sized enterprises are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any policies and measures promulgated by the government also reflect the high attention of it.But due to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theory lack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lack of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enterprise understanding system play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hanxi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SMEs field survey analysis of the status ,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of writing of CNKI and other related web resources for statistical sorting analysis, starting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ecosyste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ecosystem of literature, are reviewed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finally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overall theory of technology-based SM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system. Keywords: Medium-small-sized enterpri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y innovation; ecosystem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趋势综述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趋势综述 【摘要】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化应用。本文根据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趋势,将其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单个企业创新行为、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创新企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阶段,并将各阶段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技术创新理论;演变趋势;综述 1.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1912)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出版,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他认为:“所谓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a new combination)引入生产体系。”其内涵包括:(1)引入新产品;(2)引入新工艺;(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既包括了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包括了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其创新理论开辟了技术创新理论的先河。下表列举了以往研究者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见表1)。 表1 以往研究者的“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列举 2.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20世纪熊彼特最早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从此,拉开了技术创新研究的序幕。根据相关研究文献,从时间上可把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2.1第一代技术创新理论 第一代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阶段为单个企业创新行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技术创新研究迅速发展,逐步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限制与束缚,形成对技术创新起源、效应和内部结构与过程等方面的专门研究。但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单个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上,如熊彼特于1934-1944强调企业家的作用(见图1)。此后,技术创新理论形成了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为研究对象、组织变革和组织形式为研究对象的两个分支。该时期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 图1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模型 (Mark Dodgson,Roy Rothwell,2000) 2.2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 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阶段为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阶段。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该阶段研究强调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蓄冷技术

蓄冷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气调节作为控制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因为耗电量大,且基本处于用电负荷峰值期,这就为蓄冷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一、蓄冷技术的定义 蓄冷技术是一门关于低于环境温度热量的储存和应用技术,是制冷技术的补充和调节。低于环境温度的热量通常称作冷量。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在许多时候要用到冷量,但是,有些场合缺乏制冷设备,有些时段不能使用制冷设备就需要借助蓄冷技术解决用冷需要。简言之,即冷量的贮存。 二、蓄冷的方法 有显热蓄冷和相变潜热蓄冷两大类。如在蓄冷空调中的水蓄冷空调是显热蓄冷,冰蓄冷空调和优态盐水合物(PCM)是相变潜热蓄冷。 三、冰蓄冷系统技术 冰蓄冷是指用水作为蓄冷介质,利用其相变潜热来贮存冷量。 冰蓄冷系统技术类型主要有冰盘管式、完全冻结式、冰球式、滑落式、优态盐式、冰晶式。 1.冰盘管式蓄冷系统 冰盘管式蓄冷系统也称直接蒸发式蓄冷系统,其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直接放入蓄冷槽内,冰结在蒸发器盘管上。融冰过程中,冰由外向内融化,温度较高的冷冻水回水与冰直接接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出大量的低温冷冻水,出水温度与要求的融冰时间长短有关。这种系统特别适合于短时间内要求冷量大、温度低的场所,如一些工业加工过程及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使用。 2.完全冻结式蓄冷系统 该系统是将冷水机组制出的低温乙二醇水溶液(二次冷媒)送入蓄冰槽(桶)中的塑料管或金属管内,使管外的水结成冰。蓄冰槽可以将90%以上的水冻结成冰,融冰时从空调负荷端流回的温度较高的乙二醇水溶液进入蓄冰槽,流过塑料或金属盘管内,将管外的冰融化,乙二醇水溶液的温度下降,再被抽回到空调负荷端使用。这种蓄冰槽是内融冰式,盘管外可以均匀冻结和融冰,无冻坏的危险。这种方式的制冰率最高,可达IPF=90%以上(指槽中水90%以上冻结成冰)。生产这种蓄冰设备的厂家较多。 3.冰球式蓄冷系统 此种类型目前有多种形式,即冰球,冰板和蕊心褶囊冰球。冰球又分为园形冰球,表面有多处凹涡冰球和齿形冰球。 冰球式以法国CRISTOPIA为代表,蓄冰球外壳有高密度聚合烯烃材料制成,内注以具高凝固---融化潜热的蓄能溶液。其相变温度为0°C,分为直径77mm(S型)和95mm(C型)两种。以外径95mm冰球为例,其换热表面积为28.2ft2/RTH(0.75m2/KWH),每立方米空间可堆放1300个冰球;外径77mm冰球每立方米空间可堆放2550个冰球。冰球结构图见下左图。

诱致性技术创新:文献综述及其引申

诱致性技术创新:文献综述及其引申* Induc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Literature Review 何爱曾楚宏 内容提要梳理半个世纪以来诱致性技术创新的理论演变过程并综述相关文献。该理论成功地揭示了既定资源条件下技术生成和变化的方向,主要被应用于农业发展研究。现有文献多数以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为对象,且多为验证性研究。通过对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表明,以该理论研究中国农业尚存在很大空间。 关键词诱致性技术创新技术变革农业发展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He Ai Zeng Chuhong Abstract:This paper provid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theory of induc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finds that most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focuses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developed economies,and especially,they are confirmatory studies.As to Chinese agriculture,there are still huge potential research areas under th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Key words:induc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change,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技术变革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将技术变革与 资源禀赋结合到一起,通过把技术变革视为内生变量,成功地解释了在自然资源 给定的条件下技术生成和变化的偏向问题。该理论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得到关注与发展,并主要被应用于研究农业技术变革和 农业发展。现有研究通过对各国(地区)农业的考察,成功地说明了农业技术变 革的路径及其对整体农业发展的影响。但较多集中于对发达国家(地区)农业的 研究,且多数仍属验证型,即考察理论的存在性和正确性,较少研究运用该理论 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一、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最初是从厂商理论中发展而来,包括两个分支。一个 分支是“施莫克勒-格里利切斯”(Schmookler-Griliches)假说,重点关注增长的产 品需求对技术变革速度的影响,也可称其为市场需求诱致的技术创新理论。 Griliches采用这一理论对美国杂交玉米的发明和推广进行研究,并解释了这一 过程中市场需求所起的作用,但是并没有给出一个比较完全的理论模型描述[1]。 而Schmookler非常肯定地指出,引致发明的因素在于市场力量的作用,而不是 其他可获得的基础科学知识[2]。尽管如此,“施莫克勒-格里利切斯”假说并没有 被广泛接受而是遭遇了一些批评。例如,Mowery and Rosenberg认为,“市场需求 *该标题为《改革》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演变与研 究评述》。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35900326.html,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作者:李杰中 来源:《创新科技》2015年第10期 [摘要] 回顾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演进历程,梳理理论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成果,从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研究,评析研究现状与指出存在问题,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理论;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04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10-32-3 Research Review on th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Li Jiezho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 Fujian 352100)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combed the hot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discussed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erms of the evaluation model,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s,assess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to explore the direction and focus of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ory;Evaluation research 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加剧,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议题,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不少积极的研究成果。 1 国外绿色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对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随着绿色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而逐渐展开。从时间维度看,绿色技术创新本身历经了几个明显的发展阶段,从末端技术到无废工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废弃物最少化技术到清洁生产技术(1984年至1989年),直到对污染预防技术的关注(1990年),绿色技术不断演进,不断向前渗透,目标和关注重点历经了污染的 去处与资源化、资源的合理利用、零排放、节能减排与源头消减,更加强调全过程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强调防患于未然,更加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互动。

冰蓄冷技术及其应用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2008 -2009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论文题目:冰蓄冷技术及其应用 研究生:欧阳光 学 号 学 院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位类别 硕士 任课教师 制冷空调过程的节能新技术 教师评语: 成绩评定: 分 任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冰蓄冷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在介绍了冰蓄冷技术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冰蓄冷技术对电力调峰、平衡电网及节能减排的意义;并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与冰蓄冷空调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的经济性;并简要介绍了冰蓄冷与热泵组合式空调系统的优势。展望了新型冰蓄冷系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冰蓄冷削峰填谷节能低温送风系统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供应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尽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大,然而,电力供应仍很紧张,尤其是夏季有些地方不得不采用拉闸限电的办法解燃眉之急。因而,改善电力供应的紧张状况和电力负荷环境已成为一些大中城市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空调系统是能耗大户,而空调系统用电负荷一般集中在电力峰段,因此对城市电网具有很大的“削峰填谷”潜力。基于这种“削峰填谷”的想法,空调系统中出现了冰蓄冷机组,它利用午夜以后的低谷电制冰,储存到白天用电高峰时供冷。而冰蓄冷技术和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相结合则更能增强它的竞争力,对于电力生产部门和用户都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可以实现整个能源系统的节能和环保。因而随着国内冰蓄冷技术的成熟,它在我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 冰蓄冷空调系统简介 冰蓄冷空调就是利用水或一些有机盐溶液作为蓄冷介质,在夜间电力供应的低谷期(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开机制冷,将它们制成冰或冰晶,到白天电力供应的高峰期(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利用冰或冰晶融解过程的潜热吸热作用,再将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018年5月西部皮革理论与研究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陈园园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00) 摘要: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总 结国内有关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从影响企业创新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个角度总结了现有文献。 关键词:企业创新;宏观因素;微观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 1602 (2018) 10 -0051 -02 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 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 的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 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1宏观因素 蔡竞和董艳(2016)使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各 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数据,结合中国工业企业在2005年- 2007年的数据,对区域银行竞争程度对企业创新行为是否会产生影 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对企业的 研发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在中小企业更为明显。同时,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 更好地推动企业进行研发创新。 史宇鹏和顾全林(2013)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国 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对微观企业中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 现,公司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的程度会对公司的研发活动产生较 强的抑制作用,而且通过调查与查处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负面影 响。另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对不同公司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 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会更大;高竞争 行业的企业也是。 王文春和荣昭(2014)利用1999 -2007年间35个大中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研究了房价上涨对新产品的产量和X&D 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房价上涨越快,那么本土企业创新的 趋势就越弱。 吴超鹏和唐莳(2016)对中国各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的不同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是否会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 表明:如果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那么可以提高企业的创 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专利研究的产出和研发投入增加;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是通过降低研发溢出损失以及减轻外部融资约束 着两种方式来促进企业创新的。 倪骁然和朱玉杰(2016)发现,加强劳动保护可以使企业的创 新创新活动增加。他们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基准,建立了双重差异模型。结果显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 动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大幅增加。同时,企业的创新产出也显著 增加。另外,本文的结论在创新需求和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 在民营企业中更为突出。 苏依依和周长辉(2008)吸收和整合了企业行为论与组织生态 学这两个理论,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促进作 用。首先,从企业行为理论这个角度来看,集群预期为集群公司提 供了绩效评估的基准,这反过来影响了公司的创新决策。其次,从 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看,集群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将影响集群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同时,他们实证分析 了基于2002 -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的数据。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低于集群预期,集群企业采用高强度研发的可能性较大。 林炜(2013)运用内生增长模型以及知识生产函数来分析了劳 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对公司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他利用1998 -2007 年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研究,计算了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对 于劳动力成本的激励弹性系数。结果发现,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劳动 力成本呈现出正向变动的关系。 张峰等(2016)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 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是否会对企业创新决策产 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部门的存在以及其灰色竞争行为确 实会阻碍正规企业的自主创新,促使正规企业转向模仿。但与此同 时,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非正规竞争的抑制 作用在监管较严的地区更为严重,而在资源丰富或知识产权保护较 强的地区并不是很严重。 江轩宇(2016)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和深化我国政府 分权改革的现实背景,讨论了地方国有企业金字塔结构对企业创新 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金字塔结构与企业创新呈现出 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政府分权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创新能 力。另外,减轻政策负担,增加创新资源,放宽工资控制,增加创 新意愿等措施也是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方法。 2&观因 王姝勋等(2017)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双重查分法,检验 了2006 -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采用期权激励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期权激励这一措施增加了公司的专利产量,而且增幅高达30/。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以及 期权行权期较长的公司中更加显著。 余琰和李怡宗(2016)分析了以高息委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 行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内从事高息委托贷款 使公司未来的专利产出水平和投资水平降低了,同时,未来营业利 润资产收益率较以前更低,而营业外利润资产收益率变得更高。 周黎安和罗凯(2005)运用1985年至199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 数据,研究了中国企业规模和创新的地域差别问题。结果发现,在 中国,企业规模能够对创新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关系在非 国有 业更显著。这表明 业 与 业 的关系 立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上。简单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并不能保证公司 能够 。 鞠晓生等(2013)利用1998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 现,由于存在较高的调整成本和比较 (下转第53页) 作者简介:陈园园(1994-),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管理学硕士在读,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 51

水蓄冷方案汇总

第一章工程概况简述 1.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内容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万邦鞋业办公大厦, 总建筑面积约:15000m2空调面积:10000m2建筑总高15m其中楼层主要为研发室,办公室、制模室、空调设备房等等。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为:中央空调机房冷源系统,冷冻水管立管、每楼层预留水管到管井口、蓄水槽防水、保温及布水工程等。 2. 设计概况 本次设计采用大温差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夏季设计日总尖峰冷负荷为 875KW。 冷源配置:整体规划主机选用1台250RT螺杆机及1台114RT螺杆式,该设备为甲方提供?主机夜间水蓄冷,即夜间为蓄冷工况:供回水温度为 4.5 C /12.5 C,白天为空调工况:供回水温度为7C/12 C,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C /37C。两台主机在夜间可同时蓄冷或单独蓄冷,把一个蓄冷水池蓄满为止. 本项目一个蓄冷水池的总容积800 m3,按容积利用率0.95计算,蓄冷水池的可利用容积大于760m3。 本项目蓄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4.5/12.5 C;放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12.5/4.5 C,均采用8 C温差。 考虑到水池中冷热水间的热传导和斜温层等因素影响,蓄冷水池的完善度一般取0.90?0.95 ;考虑到保温层传热的影响,冷损失附加率一般取1.01?1.02。因此,本项目实际蓄冷量约为3200kWh (即915RT)。

第二章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1.设计依据 本方案设计依据如下: 业主提供的设计资料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JGJ 158-200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一暖通空调?动力(>2003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一给水排水》(2003版) 《蓄冷空调工程实用新技术》方贵银教授编著 2.负荷计算 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采用国家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GB50019-2003的有关规定,求得蓄冷一放冷周期内逐时负荷和总负荷,并绘制出负荷曲线图,作为确定系统形式、运行策略和设备容量的依据。采用系数法对逐时冷负荷进行估算。其中设计日各时段冷负荷值如下表: 一期设计日尖峰冷负荷为1156RT采用逐时负荷系数法,设计日逐时冷负荷分布如下: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浙江理工大学,吴华贵,杭州,310018) 摘要: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自主创新绩效评价和国家创新政策制定的基础。本文回顾了已有的对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从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两个角度出发,发现以往的文献对投入和外部环境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企业内部的运行和产出能力研究较少。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议方面强调政府作用的占多数,缺乏对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内部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FDI;R&D; 创新概念的定义 要理解自主创新,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创新,自主的涵义又是什么。 创新一词在辞海中并没有,引用“英汉辞海”innovate,innovation的意思,即采取新的事物,变革,创新,改革。查“英文字根字典”英文单词来自nonus,nonellas.意思是NEW 新的意思。① 熊皮特在其1911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理论》首次引入了创新这个概念。他认为任何生产都是一种组合。而当有一种新的组合,这种新的组合是不连续的出现的时候,那么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就是创新的最初概念。之后其又在《经济变动分析》一文中对创新做了如下定义: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化,这种生产函数的变化不能分解为无限小的步骤,曾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可以把许许多多的邮车加起来,加到你想要加到的地步,但你永远得不到一条铁路(熊彼特著,叶华译,2007) 。这一定义后来也被学者广泛引用,但是对熊皮特的生产函数跳跃式变动持有不同的观点。S.C. Gilfillan(1935)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是无数进步细小的更新和改良,而重大创新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John Enos(1962)对美国精细化工工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发现每项新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有一半来自发生在新技术投入商业化使用之后的持续改进。Abernathy 和Utterback(1978)提出:“重大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类别,许多组织都经历了从重大产品创新到渐进创新的改变;工艺和渐进创新与产品创新具有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商业价值。N. Rosenberg(1982)认为:熊彼特强调的是重大创新,却忽略了渐进创新的作用。 从熊皮特提出创新概念到现在,创新被赋予了很多形式: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创新、管理创新等。但最终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凡是涉及“人与人关系”的创新就是制度创新(改变生产的“交易成本”),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创新就是技术创新(改变生产的“技术成本”)(汪丁丁,2003)。按照这种分类方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创新、过程创新应该属于技术创新,而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属于制度创新。

冰蓄冷技术

冰蓄冷技术 目录 技术发展史 一,产品原理 二,适用范围 三,使用效益 四,突出特点 五,高灵桶式蓄冰系统优点突出 在没有实行集中供热前,冬天时家家户户烧火取暖,这种原始的用能方式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北方实行热力站集中供热方式后,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南方地区冬天烧火取暖的时间很短或基本不烧火取暖,但夏天却要用空调降温。目前,不管是南方和北方的住宅、宾馆、酒店、商店、办公楼等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安装了分体式空调或中央空调,特别在南方地区尤其是在海南,一年四季使用空调降温的时间都很长,空调降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区域供冷站的供冷方式与北方冬季时的集中供热方式十分类似。这种供冷方式实际上就是以区域冷站作为冷源和能量中心,通过区域空调管网向周边建筑提供调温用的冷水,满足会议厅、展厅、酒店、大学、医院、商场、写字楼、住宅楼等不同用户的用冷需求,而且,还可以利用制冷时产生的热量,向建筑物供应热水。很明显,与集中供热一样,集中供冷方式将会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实际应用证明,区域供冷的能源效远低于预期,输送能耗增加,不同于区域供热,输送泵的功耗转化为热添加到传输介质中,但对于供冷,对输冷介质的传热是一种副作用。广州一个集中个供冷失败的案例能很好的说明问题。 冰蓄冷在制冷过程中同样也需要能源,这种供冷方式实现能源的节约与电厂发电、电网供电和供冷的集中方式有密切的联系。 技术发展史 这项技术是上世纪初在美国研制并开始应用,但开始并不普及。直到八十年代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冰蓄冷的节能优势才被世人所瞩目,而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日本能源贫乏,冰蓄冷的市场颇好。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解决电网供电压力不平衡的重要强制手段。 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引进国外冰蓄冷技术,全国现有几百家单位在使用,而目前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冰蓄冷技术的只有高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ICEBANK蓄冰技术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是唯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冰蓄冷民族品牌。其最早实施的再运营项目浙江绍兴大通商城使用冰蓄冷技术后,每年能为用户节省空调运行费用117.7万元,节约费用比率为36.6%,为国家电 1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1

目录 摘要 (1)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2) 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4) (一)技术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4) (二)技术创新在海尔的成功运用及管理 (5) 三、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的启示 (7) (一)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与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7)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与方向 (7) (三)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和观念创新 (7) (四)构建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7) (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7) (六)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启示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视角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在强调了企业需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海尔集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其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得出启示性建议与措施,以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 Abstract The passage brifly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he innov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firstly. Base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mphasis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 al innovation, it emphasises on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d of Haier Group from the new view. And it summaeizes why Haier Group could develop continu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fierceful goldliza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ylysi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ory, it gets revelational suggestion and arrangement to search the new way of their own that fit to our country's companie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Haier Group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21世纪是创新制胜的世纪,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确信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而如今,“创新”也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基础上,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高新技术更是当代企业抢占先进生产力制高点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 ①肖峰. 企业文化.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