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公民教育简史

澳门公民教育简史
澳门公民教育简史

澳门公民教育简史

单文经教授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摘要

本文旨在简要叙述澳门开埠四百余年来,有关公民教育实施的历史沿革。全文分为五节。第一节前言,说明本文写作的重点。第二节至第四节,将澳门推动公民教育的历史沿革,分为由澳门开埠至二次大战前、二次大战开始至八○年代早期,以及八○年代中期以后等三个时期,就其演进与发展加以叙述。最后,则以澳门公民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为结语。

关键词

澳门、公民教育、澳门公民教育简史

壹、前言

一般而言,我们可自广义或狭义二种观点探讨公民教育或课程。所谓广义的观点,认为任何教育活动,不论其为正式的学校教育,或是非正式的教育,宗旨皆在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修为的公民,因而将公民教育等同于教育。所谓狭义的观点,是将公民教育范限于与公民资格(citizenship)培养直接有关的教育活动,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范畴,以某种特定的教育课程或是学习经验,试图型塑其公民质格的活动。狭义的公民教育活动存在的前提之一是,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必须透过有意安排的教育活动,型塑其国民或居民成为具有资格的公民。

以澳门的情况而言,依据谢均才(1999)、胡少伟(2000),陈子浩(2002),以及谢均才(2005)、等人的说法,在1987年中葡双方签署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正式对澳门行使主权之前,澳葡政府并未有意地推动公民教育的活动,俾便教化澳门居民,特别是广大的华人居民,使其成为澳门的公民。所以,严格说来,在此之前,并未进行狭义的公民教育。然而,我们同意吴国昌(1992)、刘羡冰(1992)、刘羡冰(1999)、蔡梓瑜、张丽莲、谢桂英、冯增俊(1999),以及刘金玲(2002)

等人的作法,采取广义的公民教育观点,把澳门开埠以来所推动的与教育或公民教育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活动,都纳入其中。具体而言,本文把澳门推动公民教育的历史沿革,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澳门由开埠至二次大战前,第二个时期为二次大战开始至八○年代早期,第三个时期为八○年代中期以后。兹试简述如下。

贰、由澳门开埠至二次大战前

1553年,葡人登陆澳门,始建草棚约十数间,再逐步强行运来砖瓦木石,建屋成村。1562年葡人在澳门居住数年后,若干位传教士始来到澳门,但停留时间皆不长,或为一年,或为二年。一直到了1563年8月24日,耶稣会士佩雷斯(Franciso Peres)、谢特拉(Manuel Teixeira)一同来到澳门,在澳门建立耶稣会的小会所(杨仁飞,2000)。自此以后,天主教的力量才开始在澳门扎根,开展其漫长的传教活动。天主教为葡萄牙的国教,所以天主教会在澳门的工作,皆得到葡国国王及商人的支持。当时教会除了主持宗教仪式外,还发挥了教化的作用。这段时间葡人所办理的学校教育,是以天主教教堂所开设的要理班为主,兼授语文、文法,俾便扫除文盲,开启民智;同时,并进行宗教传教的教育。

此时,以华人为对象所办理的教育,多与内地同步进行。自澳门开埠以至中国内地于1903年颁布新学制之前,学校教育皆是以私塾、书屋、社学的形式出现,其任务乃是为准备科举考试,或是识字算数,以及应付日常所需。这个时期所推动的广义公民教育,是以伦理纲常、忠孝、仁义等为其主要的内容。1903年颁布新学制并采用新课程之后,才开始设有与狭义公民教育相关的学科-「修身科」。1912年,民国成立之后,「修身科」成为独立的学科。1923年,将「修身科」改为「公民科」。1928年,国民政府训令增设「党义」科目。1929年,将「公民科」一度改为「党义」,同年民国政府颁布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为公民教育树立了中心思想。1932年,小学「公民」科的知识教学,并入「常识」(初级小学)及「社会科」(高级小学)。1933年订定颁布「公民训练标准」,初中及高中均恢复公民科,并强调公民生活的陶冶。1939、40年,订定颁布「礼、义、廉、耻」的共同校训及「青年守则」(张秀雄,1999)。

虽说当时以华人为对象所办理的教育,多与内地同步进行,但是就狭义的公民教育而言,并未有一致的作法。以修身科为例,教会学校以宗教教义为主要内容,强调慈善为本,信仰上帝;而其它学校则讲解伦理、忠孝等为人处事之要。又,各校的修身科是否开设,如何开设,一是皆由学校自主决定,并无确切的课程规画。

叁、由二次大战开始至八○年代早期

二次大战战乱纷起,内地多所学校迁移到澳门避难,形成澳门教育的兴隆景象。依据刘羡冰(1999)的说法,这段期间,澳门各级学校的学生人数由八千人激增至三万人。这些迁入的学校沿用当时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自小学至高中均设有「公民科」。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一般学校的公民教育皆加强宣扬爱国精神,共同抵抗外敌的思想教育。当时,以抗日救亡为主调的校园文化蓬勃发展,以演讲、戏剧、歌咏、作文、书展等方式激励学生、宣传群众,气氛热腾,作用宏大。不管是本地学校,或是由内地迁来的学校,师生们皆经常走出校园,参与社会抗日的集会与相关的活动,发挥了组织能力,练就了合作精神,更深植了爱国的良种。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旋即爆发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内战,历经四年,最后由共产党取得政权。内战期间,澳葡政府对于国共两党在国内战场上的战事采取相对中立的政策。但是,澳门的亲共产党团体及其开办的学校,却与亲国民党团体及其开办的学校形成敌对的状态,彼此在政治及教育上呈相互竞争的态势。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此种竞争的态势仍然持续下去,甚至演变成时有敌对的情况。澳葡政府对于此种情况,基本上是采取壁上观的作法,祗要是不影响澳葡政府统治权的行动,皆不予干涉。然而,这种激烈的竞争,导致澳门教育界出现严重分化与对立的现象。

1966年,因为凼仔民众设立学校的要求未获澳葡政府批准,所引发的以12月3日为爆发点的「一二、三」事件,使这种分化与对立的现象更形严重。当时,澳门发生了民众之间的冲突,若干政府机构,乃至学校单位都遭到攻击或破坏,并且造成若干人员的伤亡;这可以是澳门近代史上的一场悲剧。依据周一良(1990)的说法,1966年12月9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外事处长奉上级的指示发表了严正的声明,除了要求严惩肇事者之外,并且要求切实保证今后决不允许国民政府的势力在澳门进行任何公开的活动。

「一二、三」事件的发生,亲台团体所开办的学校纷纷关闭,从此中华民国政府对澳门的教育或公民教育的影响逐渐消失,剩下亲共产党教育团体与天主教会分庭抗礼。依据黎义明(1992)的说法,这二个团体的学校群原本即少相互联系,「一二、三」事件发生后,更是形成了如同楚河汉界一般的壁垒分明。当时,以澳门中华教会为核心的学校推行的教育被称为「爱国教育」,而天主教学校推行的教育则被指为施行「奴化教育」。由澳门中华教育会每年举办盛大的「全澳学生运动大会」,没有一所天主学校派队参加,而参与「天主教学校学生运动会」的自然都是「自家人」。教育界所举办的其它活动也是泾渭分明,互不相干。这种对立的情况,对澳门公民教育产生的不利影响,可想而知1。

1这样的对立情况,一直到1980年代,澳葡政府有意在各级学校加强葡语教学,结果激发这二个

1975年葡萄牙在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并于1979年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影响,加上澳门经济的起飞,使得学校公民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依据蔡梓瑜等人(1999)的说法,为了避免面临政治上的敏感问题,当时有不少学校取消了公民科,而改设社会科,亦有学校改设道德、伦理或修身科。又,在各科的教材当中,皆刻意淡化民族情感、爱国意识等方面与公民教育有所关联的内容。从公民教育推动的角来看,此一作法固然令人不无遗憾。

肆、八○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于1987年签署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并于1988年1月15日正式交换生效后,澳门进入长达十二年的过渡期,为了确保澳门顺利回归袓国,落实「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体制,澳葡政府、教育界及社会人士注意到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纷纷呼吁要对学生加强公民教育和提高澳门居民的公民意识,于是开展了一系列公民教育活动,以及相关重要措施。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对澳门行使主权之后,政府和民间更是名正言顺地在各级各类学校,社会或成人教育机构,乃至民间工商企业组织等,大力推行与公民教育相关的活动。兹分为政府和民间二个层面简单说明八○年代中期以后,澳间推行的公民教育活动如下:

先就政府的层面而言。

1989年,教育暨青年局的前身教育暨青年司,透过成人教育处举办了一项「本地区公民教育计划」,以全澳居民为对象,试图唤起居民的公民意识,俾便使居民关心澳门的社会发展。同年,教育暨青年司对澳门机关和社团进行了一次以了解公民教育活动状况为主旨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对日后推广公民教育而言,颇具参考价值。1990年,教育司举行了第一届公民教育推广人员培训课程,为期八个月(其中两个月到葡国实习),共培训了十名推广人员,在学校、工会、街坊会、市政厅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等,担任公民教育推广及谘商工作。

1991年,教育暨青年司与澳门大学的前身东亚大学共同主办「澳门公民教育研讨会」,对澳门公民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是次研讨会获得以下六点共识与建议。其一、加强对学校公民教育的检讨和前瞻,寻求共识,以制订公民教育纲要;其二、编辑切合澳门时空特点以及学生认知程度和兴趣的公民教育课本;其三,开办公民教育师资培训班,提高公民教育师资水平;其四、设立公共的公民教育数据室,满足开放公民教育的需要;其五、由政府带头,而由社团、家庭与学校同步配合,同时发挥传播媒介的作用;其六、设立由政府和民间联合组成的

办学团体的空间团结,共同合作,与澳葡政府折冲,最后迫使澳葡政府收回成命。而这二个办学团体亦不复对立。

「公民教育推广委员会」、「重整公民教育推广工作委员会」,俾便组织和推广以上各项及其它有关工作。

同年,澳葡政府颁布重要的教育法规第11/91/M号法律<澳门教育制度>,首度为澳门的各级学校教育作出整体的规划。其中,该法律的第三条反映了澳葡政府对公民教育的蓝图,指明澳门的各级学校培养居民成为良好公民的一些原则:其一,透过对本身特性的加强和巩固所不可缺少的澳门本身文化的传递,促进公民意识的发展;其二,促进民主与多元论,尊重别人及其意见、坦诚对话、自由交换意见的精神发展,以便培养关心社会事务及有批判精神的市民;其三,协助个人性格和谐及全面发展,以便培养自由、负责任、自主及合群的市民;其四,加强与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友好与联系团结等。

除此之外,第11/91/M号法律亦为澳门的道德及公民教育作了原则性的规范及制定了教学目标;而法规中第八条f款、第十条b款,则明确指明促进小学道德及公民教育,以及加强中学道德及公民教育的发展。这些法规的制定与颁布,使澳门的公民教育,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后来,教育暨青年司又依据第11/91/M号法律的规定,分别于1994年及1997年,制定颁布第38/94/M号、第39/94/M号和第46/97/M号法令,为包含公民教育在内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课程计划,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框架:其一,小学方面分为品德教育、基础知识、常识、美育、体育及辅助课程;其二,初中方面分为品德教育、一般基础培训、工艺技术教育及辅助课程。其三,高中方面分为:一般培训(教学语言、第二语言、数学、体育、德育、计算机),选修培训(人文及社会经济学科、科学及技术学科、艺术)。至此,包含公民教育在内的品德教育,乃至人文及社会经济学科成为了中小学正式的课程之一。

1995年,澳门政府为了进一步明确并强化公民教育,于教育暨青年局的辖下单位「课程改革小组」编制了小学和中学<道德及公民教育大纲>,以供澳门各学校遵行,并于2000年作了修改,易名为<品德教育大纲>。此外,澳门政府更于1997年颁布了第13/SAAEJ/97号批示<个人及社会发展科目组别的教学人员培训模式>的法令,对澳门如何培育公民教育科目的师资作出了规范。以上法令的制定与颁布充分显示政府已开始重视道德及公民教育,并以有系统的方式来规范之。

2001年,民政总署成立了公民教育及信息处以推动社会公民教育,该处主要有下列权限:其一,规划、促进及执行公民教育的培训及宣传工作;其二,倡导公德、鼓励市民参与讨论及解决与公众有关的问题,并体现包容、反歧视及尊重不同意见的精神;其三,开展鼓励各社群互相帮助的活动;其四,收集市民对关于民政

总署职责的法例草案的意见及建议;其五,就关乎重要公共利益的事宜,进行或参与进行问卷调查及民意调查;其六,在选举活动中,统筹其余组织附属单位的工作。

2003年,教育暨青年局举办了一个名为「公民教育与学生能力培养」的交流会,邀请国内、香港及澳门学者、老师出席,彼此交流公民教育的心得,并且进行相互观摩。2004年,敎青局举办了一个名为「家校协作系列交流会之教师篇」交流会,邀请了多位香港的专家来澳分享公民教育的经验。2005年,敎育暨青年局于北区设立德育中心,为新住民较多的地区的学校提供更多公民教育的服务,并为青少年及儿童提供一更多透过活动而加强其公民意识的学习机会。

次就民间的层面而言。

1989年6月澳门天主教学校联会成立中学公民教育编写组,就初级中学的公民教育编写了整套教材教法的用书,并于1990及1991年度起陆续交给所属学校试用。高中的公民教育课程亦于1991年修订。1990年2月,培正中学出版了小学品德教育的教材,以作为推行公民教育的依据。1990年4月起,中华教育会开办公民教育师资班,以提高教师对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1990年,圣若瑟中学师范部门开设公民教育一科,供职前师范课程和在职教师选修。1990年,东亚大学编制了一套中、小学的道德与公民教育教材与参考书,并配有幻灯片和录音带等,赠送给澳门的中、小学使用。

1995年,中华教育会为中学出版了一本关于基本法的教科书,供各级学校参酌使用。1997年教育暨青年司与澳门高等校际学校学院签定协议,为澳门提供「个人与社会发展」学科的师资培训课程。同时,圣若瑟中学师范教育部门中也开设道德教育及公民教育两科的教材教法各20学时,供教师选习。2002年由海星学校校长蔡梓榆领导的小组,出版了一套由小学到初中的公民教科书。

此外,还有一些由与公民教育相关的活动,值得记述。其一,政府与电视台、电台合作进行有关公民教育的宣传,让居民透过空气来吸收公民知识,其主题包括:健康、文通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卫生及公民责任等。其二,政府推广一项名为「认识澳门,改善生活」的公民教育活动,并印制了大量的宣传小册子、月历卡、海报及贴纸等,推广优质公民生活的理念。其三,政府与十六间学校合作举行推广公民教育游戏,透过生动、活泼、有趣的方法来推行公民教育。其四,政府亦与其它机关合作举办了多次展览,主题都是围绕健康、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等。其五,政府指定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在在职师资训练课程中增设包含公民教育在内的社会科供学生选修,增进中小学教师的公民教育知能。

研究教育的学界人士都清楚,各地公民教育的实施,与其历史背景及社会与政治环境的变迁皆息息相关;各地公民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也因而各具特色,亦各具其特有的问题;澳门也不例外。惟格于撰稿时间急促,本文暂不拟就澳门公民教育的特色与问题加以申述,而仅就撰写本文时所产生的一些感想,稍加抒发。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澳门的教育或公民教育活动的实施,可上溯至明、清,以至民国时代。然而,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澳门推动正规而有系统的公民教育,应该始于一九八○年代末期。当时,澳葡政府展开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以立法的手段来规范公民教育的发展。然而,我们同意陆伟聪(1992)的说法,澳葡政府在这段时间所积极推行道德及公民教育,并非在提升澳门人,特别是广大的澳门华人的公民质素,而是另有目的:葡人只是为了在短短的过渡期间内完成「民族使命」,希望透过公民教育在澳门建立更多的影响力。然而,不论澳葡政府推行公民教育是否另有所图,但澳葡政府在回归前为澳门的公民教育,确实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于是,顺利平稳地实现「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成为澳门政府乃至社会各界人士所关切的焦点。是故,澳门中小学校的公民教育,乃在原本以道德或伦理教育为重心,注重修身、品德养成的基础之上,兼及政治与社会问题的了解,认识祖国的加强等重点,以培养高素质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公民。至此,公民教育乃广受澳门政府及社会各界所重视。

然而,从实施与推广的角度来看,澳门公民教育也面临了若干必须面对的问题,有待澳门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合作寻求解决的对策。兹仅举其荦荦大者二项,简述如下,以为本文结语。其一,由于受过往的历史因素所影响,使得澳门的学生一向缺乏对国家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公民权责的观念亦比较淡薄。所以,如何加强公民教育以激励学生的爱国爱澳的情怀,并且增进其公民权责的观念,是澳门教育界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其二,由于赌权的开放,澳门的赌场愈开愈多,澳门居民普遍担忧这将会为澳门居民,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如何透过公民教育及相关的措施防患未然,为澳门教育界必须面对的更大挑战。

吴国昌(1992)。民主政治与学校公民教育。载于黄汉强主编,澳门公民教育研讨会文集(89--113)。澳门:澳门大学(东亚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出版。

周一良(1990)。澳门历史纲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胡少伟(2000)。澳门小学道德与公民教育的发展。载于梁成安主编,澳门教育如何迈进新纪元教育研讨会文集(页103 --109)。澳门: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

张秀雄(1999)。各国公民教育。台北:师苑。

陈子浩(2002)。公民资格与多元文化主义在澳门的教育议题。载于梁成安主编,澳门多元文化教育探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页181--192)。澳门:教育学院/教育暨青年局。

陆伟聪(1992)。探讨在学校推行公民教育的困难。载于黄汉强主编,澳门公民教育研讨会文集(页114-120 )。澳门:澳门大学(东亚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出版。黄汉强(1992)。“澳门公民教育研讨会"的总结。载于黄汉强主编,澳门公民教育研讨会文集(页16--23)。澳门:澳门大学(东亚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出版。杨仁飞(2000)。澳门近代化历程。澳门:澳门日报出版社。

刘金玲(2002)。澳门天主教小学对教青局品德教育大纲认知和实行情况的调查。澳门大学教育学院硕士论文。澳门。

刘羡冰(1992)。谈澳门公民教育。载于黄汉强主编,澳门公民教育研讨会文集(页45--55 )。澳门:澳门大学(东亚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出版。

刘羡冰(1999)。澳门教育史。北京:教育出版社。

蔡梓瑜、张丽莲、谢桂英、冯增俊(1999)。澳门学校道德与公民教育。载于冯增俊主编,澳门教育概论(页315—363)。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黎义明(1992)。重整学校的公民教育须要思想的一些问题。载于黄汉强主编,澳门公民教育研讨会文集(89--113)。澳门:澳门大学(东亚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出版。

谢均才(1999)。四个华人地区的公民教育: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教育学报,27(1),179-200。

谢均才(2005)。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载于贝磊、古鼎仪主编,单文经校阅,香港与澳门的教育与社会:从比较角度看延续与变化(页165-187)。台北:师大书苑。

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课时。(_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程,自小学___.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2.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十大澳门之最

澳门的象征——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为1580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历经三次焚毁现在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国牌坊得名。牌坊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奇形珍珠”式建筑物,共分五层,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传统,更有创新;既展现了欧陆建筑风格,又继承了东方文化传统,体现着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 澳门旅游塔,是一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南湾新填海区的高塔,面对珠江口。连同旅游塔前的户外广场形成了一个集大型会议、旅游及娱乐设施的会展娱乐中心。总高度为338米(56层),名列球独立式观光塔亚洲区第八及全球第十高,比奥克兰SkyTower、巴黎艾菲尔铁塔及悉尼AMPTower还要高,整体设计还包括强力泛光灯、激光激光、频闪灯及计算机控制的灯光系统,可营造出壮观的灯光效果。旅游塔不但是澳门的新标志及旅游热点,而且更可远眺中国珠江三角洲及部份香港离岛的景观。 东望洋灯塔(旧称松山灯塔),位于中国澳门东望洋山山顶,是东望洋炮台的一部分1992年,被评为澳门八景之一。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望洋灯塔始建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是由土生葡人加路士·维森特·罗扎所设计的。灯塔于1865年9月24日正式开始运作。东望洋灯塔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古老的现代灯塔,最初只是靠一盏火水灯发光。东望洋灯塔的所在地面位置之座标值,为澳门于世界地图上之地理定位。 妈阁庙,原称妈祖阁,是位于澳门半岛西南方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现为澳门三大古刹中最古老者。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妈阁庙始建于1488年,时值明朝。当时妈阁庙门前已为澳门之海岸线,是当地及附近居住之渔民作业之上岸补给、歇息和祈福之处。庙宇背山面海,沿崖建筑,古木参天,风光优美。整座庙宇包括大殿(又称神山第一殿)、石殿(又称正觉禅林)、弘仁殿、观音阁等4座主要建筑。石狮镇门、飞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建筑。 经过庙门及花岗石牌坊,便是庭院,循着山麓的石阶小径,拾级而上,即可抵达建于巉岩巨石间、就石窟凿成的弘仁殿。殿内四壁,雕刻着海魔神将,色彩斑斓,中央供奉天后。自弘仁殿至观音阁,沿着山崖有不少石刻,或为名流政要咏题,或为骚人墨客遣兴,楷草篆隶,诸体俱备。观音阁位于庙之最高处,供奉观音菩萨。

澳门文化资源调查及产业发展的战略策划

澳门文化资源调查及产业发展的战略策划 ——经济适度多元化格局中澳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背景介绍及评述: 回归前,澳门经济连续四年负增长,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是澳门的首要问题。为此,省届特区政府提出了“固本培元、稳健发展”的施政方针,明确了以旅游博彩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带动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旨在使澳门经济迅速摆脱长年困境。第二届特区政府意识到经济多元化的重要性,于是“经济适度多元化”成为澳门经济政策中的“元政策”,成为澳门特区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指导精神。第三屆特区政府上任以来,既传承了“经济适度多元”的基本理念,又在如何实现“经济适度多元”的策略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为推动本澳经济多元的重要一环”,在澳门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确立了文化产业战略地位,体现出澳门社会各界对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强烈。本文试图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格局下,基于博彩旅游业的现状、澳门地理区位与历史文化优势,以高新技术为融合平台,以内生增长为发展动力,对澳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战略重点与发展布局、发展路径选择及保障措施进行架构性地思考与设计。 研究目的: 澳门是一座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城市,素有“东方拉斯维加斯”的美誉。本文试图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格局下,基于博彩旅游业的现状、澳门地理区位与历史文化优势,以高新技术为融合平台,以内生增长为发展动力,对澳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战略重点与发展布局、发展路径选择及保障措施进行架构性地思考与设计。 一、澳门文化产业的基础与现状 (一)基础和优势。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由于澳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比较而言,澳门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其独有的基础和优势。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 必修B。必修 C . 选修D 。 选修 3.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 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 .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 . 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 ?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 念 5. 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 .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必修课程 D .综合课程6. 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 . 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 . 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 . 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 教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通识教育

目录 起源 历史 中国 西方 现代教育 理念 概念论述 意义与价值 内涵外延 传承 基本理念 世界各国通识教育发展与现状 美国 台湾 香港 中国大陆 教学内容 广义 狭义 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变 养成教育 与其他教育理念的区别 起源 历史 中国 西方 现代教育 理念 概念论述 意义与价值 内涵外延 传承 基本理念 世界各国通识教育发展与现状 美国 台湾 香港 中国大陆 教学内容 广义 狭义

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变 养成教育 与其他教育理念的区别 展开 编辑本段起源 80年代中期,中文“通识教育”一词由台湾学者根据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的思想翻译转换而来。翻译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通”和“识”的解释。在此之前,有人把general education译为“一般教育”、“普通教育”、“通才教育”,将liberal education 译作“自由教育”、“博雅教育”等。 编辑本段历史 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中国 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淮南子》中说“通智得而不劳”。通识教育可产生通人,或者称之为全人。《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教授为师者,通人也”,“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 西方 西方文化中通识教育思想同样也很古老,亚里士多德主张“自由人教育”,他的对话式、散步式、讨论式多学科教育,被称为吕克昂式逍遥学派。伴随工业革命,由纽曼倡导的博雅教育,主张培养博学多才、行为优雅的人。 现代教育 由马修·阿诺德多方倡导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影响广泛,备受关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例如,较早开展自由教育的耶鲁大学倡导学生选修人文艺术课程;哈佛大学则在通识课中极力打造通识核心课程,在教育计划中倡导文理交叉;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文库”与芝加哥大学的“名著课程计划”在通识教学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试图把“全人类的文明经典”介绍给学生。台湾大学、台湾辅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在通识教育中,也试图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编辑本段理念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编辑本段概念论述 其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加以阐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 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如:“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通识教育旨在给学生灌输关于好公民的态度和理解”等等。这类定义强调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教育通识测试题

教育通识测试题 (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共30分,答案序号填入表格对应处) 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沛?西能 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B.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克伯屈 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9.()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B.知觉C.表面特征的D.深层特征的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 11.学校教育始于() 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D.封建社会中期 12.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1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澳门历史

一、澳門歷史的開端  六千年前澳門已有人類棲息: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彩陶來看,黑沙與廣東各地早已 有人居住。澳門經歷過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1972年以來,考古工 作諗先後在路環竹灣、黑沙、黑沙北、路環村和九澳等五地發現了屬新石器晚期的 古文化遺址。石器方面,在黑沙、路環和竹灣等地區發現一些古文化遺址。  都市開發,遺址受到破壞:除半島的南灣和黑沙環尚保留沙堤。其他可能存在的 遺址已遭破壞。  此外除了陸地有考古活動還有水下考古活動。 葡人在澳門立足: 1. 入據年份三說:粵1535年,黃慶納賄,將市舶司移至澳門葡人進入澳門貿易。 粵1553年,葡萄牙武裝商船以在海上遇上風求上岸曬貨為 名,入住澳門。 粵1557年,葡人正式入據澳門,建樓房,築砲臺、修城牆。 2. 入據四說:粵驅海賊巢穴而佔之。 粵剿海賊有功而酬之。 粵賄賂明官吏而許之。 粵獎功與納賄兼而有之。 二、澳門之黃金時期(16世紀至17世紀中)  澳門是溝通東西方經濟的重要國際商埠:自葡人進入澳門以後,澳門的對外貿易 便進入繁榮的黃金時代,並一直延續至清初。這時期,廣州貿易改在澳門進行,這 樣澳門不但成為廣東甚至全國的外貿商品集散地,又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貿易中繼 點。所以也是造成澳門黃金時期原因之一。  澳門對外貿易便繁盛的原因:粵明代中後期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澳門對外貿 易發展的基礎。 粵西方殖民國家的東來,是對外貿易發展的外部條件。

粵內外水路交通便利,是澳門對外貿易的必要條件。 粵嘉靖、萬曆時期的倭寇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 澳門對外貿易的發展。 粵明政府的海禁政策,反而促進了澳門的對外貿易活動。 澳門是國際貿易的中繼站:1.澳門出發的國際航線 (1) 廣州---澳門---印度果阿---里斯本---歐州航線 (2) 廣州---澳門---日本長崎航線 (3) 廣州---澳門---馬尼拉---墨西哥---拉丁美州航線  澳門黃金時期對中國的影響:1573--1644年的72年,中、葡、西、日本在澳門貿易輸入中國的白銀達一億四千萬元,這為明中葉以後中國基本上確立以白銀為主,銅幣為輔的銀本位體制提供了條件,在法律上確立了徵收賦稅以白銀為主的地位,具新時代的重要意義。對中國發展中的商品經濟攛了促進的作用。刺激了中國城鄉,有利於中國社會的進步。 三、何為「絲銀之路」?  在黃金時期,逐漸形成了以中國大陸為腹地,以澳門為中轉港的海上「絲銀之路」。並拓展了三大航線:(1) 澳門---印度果阿---里斯本;(2) 澳門---長崎;(3) 澳門---馬尼 拉---墨西哥。以澳門為中心向海外輻射,形成了國際貿易大循環之勢,開創了海上貿易「黃金時期」,在近世紀國際貿易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由於內地經澳門運出的大量是絲綢,由海外經澳門運入中國的大量是銀,可形象地稱這為明朝澳門「絲銀之路」。 四、三大手工業  20世紀前半葉.,本澳漸漸形成炮竹,火柴和神香三大手工業,維持了大量居民的就業.三個行業的出口產值佔總出口產值的37.8%.澳門手工業得以迅速發展的因素有三 個:稅低,出口方便,技術要求不高.其中有些簡單的工序,可以外發給老人和小孩在家中加工完成.那時候,隨覑這三個行業的沒落而消失了,一度由穿珠、釘膠片代替。 五、經濟三大支柱

通识听评课测试题

题目1关于评课的功能,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评课是对执教教师的教学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 题目2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正确的做法是 c.通过学生的参与状态看教师的教学 题目3对于教师间相互听课,正确的理解是 a.相互听课,切磋教艺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题目4学校领导听课的主要目的是 b.了解教学现状,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题目5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课程目标 题目6以下不是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是 a.测智商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智能水平 题目7对于听评课活动,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听评课是一门科学,因为从听到评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题目8评课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所有教师都应以一个标准来严格要求 题目9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b.创造性 题目10听评课是学校最经常的活动,它有着检查、指导、督促、评估等作用,因此说听评课是有 b.教学管理功能 题目11听评课有教学诊断功能,其正确的做法是

c.听课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毛病,课后进行综合分析 题目12有效的教学活动是 a.学生要与教师教的统一 题目13一个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b.健康的心理 题目14对于听评课活动,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具有沟通协调的作用 题目15听评课有教科研功能,其正确的认识是 c.听评课活动能在教学实践与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题目16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情感意识,是因为 a.学生学习存在两个过程,一是认知过程,二是情感过程 题目17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a.因材施教 题目18要想让评课起到激励作用,必须做到 a.给出一个研究目标,引导教师进步 题目19对听评课的作用,正确的看法是 a.领导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的活动 题目20一位评课者评价一节课时,说出以下几个特点:①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气氛和谐融洽;②注重兴趣激发、习惯培养;③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是在评价 选择一项: a.情感体验 题目21听评课有激励发展功能,是因为 c.参与听评课活动能够开阔教师视野,激励上进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现在我们所说的知识,是指立即能派上用场、能见到成效的信息,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这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德雷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中提出的观点。个人之见,这个观点其实也是在思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关系问题。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更多是专业教育,而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的更多是通识教育的使命,德雷克?博克的话所涉及到的问题就是专业化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问题。 德雷克?博克的话所涉及到的还是当今中国大学的一种现实。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中,专业化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特点.人们普遍看法是“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选一个好的专业很重要。同时大环境下对于技术性工人的需求增加,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的学生相比于大学生能更好适应这种需要而受欢迎,这就让高等教育界的老师们困惑了。为了迎接这一挑战,高等教育界不得不舍通识教育而取专业教育,更加重视大学里专业与就业的密切联系,所以专业越分越细,也越来越面向市场,一所大学的教学成就也更多的是由它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决定,而不是它的历史底蕴与学术成就。 这就是当今中国大部分大学的现实,就业等同于一切,一个学生进入一个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专业技能,以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当一部分大学秉承这样的一种办学宗旨时,无可厚非,但是当很大部分大学甚至是历史久远、底蕴深厚的大学也不得不以更细分的专业化教育应对这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战时,大学就已经变味了。曾经很多学者都说过,大学不能像职业学校、技术学校一样只教你一种专业技能,否则它和职校技校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问题是我们的很多大学就是如此,我们的很多老师、同学、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而至于有没有培养一种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说出来都会被很多人所不齿,这是事实。那么,在专业化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通识化教育真的没有价值了吗? 所谓通识教育是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它并不是仅传授给学生一种知识,而是向学生传递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其实高等教育起源的时候最开始的目的就只是纯粹的思考方式培养与品格塑造,牛津、剑桥、哈佛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都采用了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在这些学校,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主体部分,各个学科课程逐渐向科学与人文、专业与通识紧密融合的方向发展。通识教育的优点很多。其一,它的接触范围广,学科融合性强,更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襟,同时它也更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品德塑造,所以通识教育更容易培养综合性优秀人才。其二,它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知识,更加容易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新兴趣点,也让学生更加有学习动力,而这一点往往是专业化教育最大的缺陷。中国的高等教育选拔门槛是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而在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不少学生接受了专业调剂,也有不少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也是十分盲目。进入高校后却发现他们可能并不喜欢这个选择,或者不适合在这个专业中学习,但还得要硬着头皮学下去。而高校中转专业的机会,通常是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学得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这样子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只能是痛苦,何来动力?其三,通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适应性。很多人都说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病是“通而不精”,我们得承认通识教育相比于专业化教育确实在某一领域精通性差了一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国,至少高等教育领域,真正的学习传授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已经是一种共识,并且大学里面所学到的能够用于社会实践的知识少之又少,那么,以形成自己独特思维方式的通识教育比起专业化教育在适应多变社会里面的多变职业也就更有优势了。毕竟现在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社会,学会大部分知识是不可能的,那么掌握学习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而这一点,通识教育会做得更好。不仅学习能力,由于通识教育接触面广,它在融会贯通、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很有优势的。

文化融合下的珠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融合下的珠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日期:

文化融合下的珠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企业管理论 文 文化融合下的珠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周冠怡彤 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摘要:本文提出以文化为主轴,形成珠澳两城文化融合下文创产业合作策略。珠澳两城可由文化融合下彼此城市文化差异及行业产业优势,串联不同城市、地区、国家为出发点,运用文化创意产业发挥一源多用特性,提升文创产业影响力与产值。透过文化交流,文化创意项目合作,逐步深化到文化创意产业间的合作,而后,借由文化操作引起其他地区、国家对于珠澳两城的共鸣与憧憬,进行综合性产业合作与营销,扩大双方城市间的经济与文化产值与影响力,协助珠澳两城以自身独特与其他城市、地区相互合作,创造高价值的文化核心。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融合;区域合作;发展策略 1 珠澳两城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合作的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最受关注,最具发展性的产业之一,文创产业透过市场整合、创意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分布以及人力资源市场重组,使文化创意产业深远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决于是否能以科学方式实现经济永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文化产业,从内容来看可定义成为创意产业,在经济领域被称为未来性产业,在科技领域被称为内容产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为中国大陆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传统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等视为产业化进程中的部分,另外广告业与咨询业,则视为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成功结合(孙林,2011)。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包括艺术表演、大众娱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 / 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A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 36、×37、√38.×39。√40.√41。√42.√43.√44、√45、×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 (2 )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 (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

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2 / 4 五是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六是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只要答出其中五项内容即可得满分;少于五项内容,答对几项得几分) 49.(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角度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赵老师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对于考试学科之外的知识与技能淡漠,表现了教育关注的狭隘性。(1.5分) (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近期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远期和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仅仅关注是否通过考试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不能全面关注。(1.5分) (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刘勇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得到允许和满足。如果这种需求和应当的学习需求不同而不被认同,不仅使学

通识教育的意义

什么叫通识教育?为什么要搞通识教育?我不想从五花八门的教育学定义出发,而是和大家聊聊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当一位高中生进入大学的时候,他/她的头脑中一般只有高考要求的那几门学科的不完整的概念。即便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对其它学科和专业名称有所接触,但也知之甚少。这时如果让他一头扎进一个狭窄的专业,他就会像迷失在原始森林中的猎人一样,茫然不知所措。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就像一片森林,一个猎人如果不了解这片森林中植被类型的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以及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他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师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们学会打中野物的技术,而是要先熟悉环境。 通识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通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所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一般指数、理、化、文、史、哲、天、地、生。这些学科大致相当于我们所称的“基础学科”,英文叫“discip1ines”。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大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推理、定量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基本按照这些学科来组织,只是最近加强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维度,这是因为“disciplines”代表了人类探究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类型。对于通识教育而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具体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敢班门弄斧地妄谈各个基础学科的思维特点。仅从文学艺术和科学两大知识体系的比较上与大家讨论。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觉的、发散性的、情感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相互理解、不断沟通来实现的,所谓以情感人;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逻辑的、讲究经验验证的、理性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从客观证据出发,强调严密推理,所谓以理服人。显然,这两种思维方式

通识(公共)100道测试题

2014年长春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初中通识(公共)100道测试题·答案 题目1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要受()的制约。 选择一项: a. 教育部门 b. 教育方法 c. 教育观念 d. 教育环境 题目2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 选择一项: a. 放任型 b. 对立型 c. 民主型 d. 权威型 题目3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的现实需要。选择一项: a. 以德治国 b. 均衡发展 c. 依法治国 d. 以人为本 题目4所谓(),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 选择一项: a. 学习习惯 b. 学习动机 c. 学习兴趣

d. 学习方式 题目5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这一含义是由()决定的。 选择一项: a. 教师的工作对象 b. 法律法规 c. 社会舆论 d. 传统习俗 题目6()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选择一项: a. 爱国守法 b. 爱岗敬业 c. 终身学习 d. 为人师表 题目7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在工作中应当()。 选择一项: a. 对学生一视同仁 b. 关注学生的发展速度 c. 对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 d. 挖掘学生的潜能 题目8()要求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选择一项: a. 爱岗敬业 b. 关爱学生 c. 爱国守法 d. 终身学习

澳门一日游攻略(横琴口岸)

澳门一日游攻略(横琴口岸) 一、注意事项 1.带通行证、身份证、钱、卡、伞、少量水和食物。 2.排队过关走“内地居民通道”。过两个检验口(珠海检验口&澳门检验口) 3.出关留意周围是否有“旅客咨询中心”,可免费领取免费地图。有手机下载好电子导航地图更佳,因为我们手机到澳门没信号(这点不科学)。 4.准备一些零钱。搭车会有一、两毛钱。 5.可事先到银行兑换好港币/澳币。关口也可以兑换,比银行略有损失。 6.车靠左行,人也靠左走。 7.时间观念要强,澳门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要玩的全面,一天要跑完也需要快节奏。 8.不要听销售员的推荐,大多数都是高利润产品。可以选择到药房购买,例如屈臣氏,很多很好的儿科药,例如小儿感冒素、法国利多尔、佩氏驱蚊爽、无比滴。 10.赌钱赢了要用筹码到服务中心换回港币。 11.赌场都有厕所,大多数都有免费水和一些小吃,步行街也有免费品尝,因此可以少带一点水和食物,减轻负担。 12.安排合理,基本澳门内的交通费为零,因为各赌场(其实也是商场,一般地下一两层为赌场)都有免费穿梭巴士,也可送到口岸,记得参观时找赌场荷官要乘车票即可。 二、路线规划 2.1澳门概要地图 澳门行政区由澳门半岛、氹仔(这个字念“荡”)、路环三个大岛和路氹填海区构成,不少有点年纪的澳门本地人只称本岛为澳门,问路的时候不要被搞晕了。

2.2澳门半岛主要旅游区域介绍(1条线路3个区域)

特别制作了下面这张本岛的美食和主要景点地图标注,供各位吃货和玩家按图找:蓝色标注为景点,红色为吃货点(可放大打印带在身上去找)。

最值得游玩的是澳门历史街区(图上那条红线,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是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组成的,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2005年7月15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成员国一致通过,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其他并列的遗产有颐和园、长城之类的)。我自认为没走过这条线路,几乎就称不上玩过澳门。摘录网上对此处遗产的评价: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当中包括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学等。作为欧洲国家在东亚建立的第一个领地,城区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正因为中西文化共融的缘故,城区当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城区内的建筑大部分到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着原有的功能。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澳门历史城区的评价是“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也见证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渊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时是近代西方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再接下来是新马路区域(新马路的正名是亚美打利庇庐大马路),这里有2条步行街,1条是福隆新街,类似于河坊小食街,都是美食和特产;另外1条是历史街区的延续,从议事亭前地开始一直通到大三巴牌坊。 然后才轮到葡京赌场附近的娱乐场,新老葡京、永利、美高梅都集中在这里。赌场里面不仅可以赌钱,每个赌场也有自己的特色表演可以看,都还有可看性。 三盏灯区域是缅泰小食聚集区,不是很感兴趣可以不去。 渔人码头,是人造的微缩景观合集公园,据说美国拉斯维加斯原版的渔人码头也是差不多性质的游乐场,对人造景观没好感的,也可以不参观。 其他剩下来可以玩的地方有澳门塔(登高远眺、塔外行走、蹦极)、松山(炮台、教堂)、望厦山(炮台、教堂),可以根据兴趣添加。 实在懒得走的话,建议以下景点不要错过:圣老楞佐教堂:澳门最古老的教堂,教堂两侧六块彩色故事玻璃,300多年了,都不曾换过,色彩依然那么漂亮

澳门基本情况汇编(会展篇)

会议展览业 2009年xx会展业概述 会展数量级项目统计分析 据澳门政府统计局资料所得,就2008及2009年的会展及奖励旅游活动的总体数字比较,数目上升了19.8%(2008年为1240项,2009年为1485项),但展览类别由2008年高层次的专业贸易展,转至较普及化的消费展,着重激活人流、刺激内需。 2009年的新增展览会(19项)大多为消费性质,以本地组织展览会居多,类型较普及化,内容多样,一些本土展已渐趋成熟,以婚纱展为例,虽然每年已定期举办数次,2009年仍保持上升趋势(达8个)。电讯展亦由过往每年一次(11月份的资讯科技周),新增了一项(澳门通讯展暨信息通信技术嘉年华),并计划以年度方式举办,2008年特别公众欢迎的动漫展(吸引参观人次达11万),2009年突增至3个同类型的展览会。电影展乃澳门今年新增的展览类型,如过往两年的亚洲电影博览会曾移师澳门举行,享誉全球的国际印度电影节更于 2009年6月首次在澳举办,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业界以及名人红星来澳参展参会。顿时成为世界传媒焦点,本地公司亦于 2009年12月底主办一个集电影、电视及动漫于一身的创意展销会,倘若这些电影展能够与澳门未来的影视娱乐产业结婚,继而发展成澳门品牌展览,定能提升澳门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吸引高端客商来澳消费。 规模及人次分析 就展览规模方面,面积较大(以1万平方米以上计)的展览会共举办了5个,分别是2009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环保展2009),第十四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2009年澳门珠宝钟表展览会,亚洲国际博彩展览会2009(G2E 2009)以及2009年新增的“澳门威尼斯人车天车地博览会”,“大型展览数目与上年同期相若”,但除了两个由政府主导的展览会(环保

澳门历史

澳门历史 [5000年前已有先民足迹] 澳门地区从近几年的考古发掘,特别是十多年前及1995年在路环岛黑沙的沙丘中发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经鉴定,证实是四、五年前的珍贵古文物,与其同时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几年来在距离澳门不远的珠海地区出土的同类文物,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门一带的地区劳动、生息。澳门、路环、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国大陆的原始居民足迹所到之处。在商周时期,古代居民已在这些地区居住活动,所以,澳门、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簋、罐以及战国时期的陶器等。 [南宋末年始有华民定居]一千几百年内,澳门地区虽然有人迹所及,但毕竟还只是舟船随季候风寄泊之地。人们推测澳门半岛之有华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倾覆之际。当几十万南宋军民乘船长驱到达澳门一带,有的可能踏上这片半岛汲取淡水、寻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将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召集澳门半岛上名为"永福古社"的沙梨头土地庙,便相传邕建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虫右加豪)镜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点了。 [葡人未来澳已有妈阁庙] 在明成化年间,由居澳的福建莆田、泉州以及广东潮汕等地的居民集资,兴建妈阁庙。始建时的妈阁庙,位于娘妈阁,初名海觉寺。妈阁庙历史逾五百年,葡人商船最早来澳的,是在妈阁庙涉头登岸,询问居民地名。据说"马交"(MACAU)之名乃由此而来,实为闽语娘妈的一音之转而至。妈阁庙是天后庙,是澳门三大古庙之首。未有葡人来澳,便已有妈阁庙,便已有华人居澳。 [澳门问题的形成]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澳门问题是由中国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造成的。 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至1557年起,他们每年须向当地中国官吏交纳一定银两的地租,以换取在澳门居住的资格。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X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 1887年,葡萄牙与中国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但该条约涉及的勘界问题经多次会谈一直无法达成协议。1928年,当《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第四次期满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曾照会葡萄牙政府,声明中止该条约,并与葡萄

澳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澳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项目背景: 内地人将香港、澳门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澳门却并不等同于香港享有旅游购物天堂的“圣名”,因为澳门长期以来的经营模式早已被人们根深蒂固的定格为以博彩业为主要经济格局的城市,而随着澳门新长官崔世安的上任,新特首、新奇迹引发澳门一个全新的产业格局概念。他曾表示,特区政府行政会讨论有关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方案,待完善后将尽快落实,当中充分表明政府非常重视并有了初步规划。 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将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横琴开发与粤港澳合作、会展经济发展等问题召开专门研讨会。政府新规划引发澳门的新亮点,“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大学举行。由内地、香港、台湾及澳门超过三十位资深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组成,共同探讨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路向、政府作用,以及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与联动等议题,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及即将启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出谋献策。 项目名称:澳门博彩业纵深的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项目委托方: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 规划思路: 针对澳门目前博彩业独大的经济格局和城市空间狭小的容积,不容易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就这一点而言,澳门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不可能实现面面俱到,因此必须要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发展。 澳门既以博彩业为经济龙头,可通过经济联动效应,增加高附加值产业,刺激消費者在其他領域的多元化消費。因此,对澳门的博彩业,建议以不回避、不拨离、要统合的思想,在结合本地的社会、文化与产业基础,突出自身的特点,建议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以“快乐经济”为核心并作为澳门文化创意产业旗号,引领各界朝该方向发展,把澳门打造成提升幸福感,体验健康生活的地区,形成真正意义上完整的快乐产业链,让快乐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快乐经济的良好氛围,为澳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意涵的同时,更让快乐、幸福成为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标签,这也正好配合澳门博彩旅游娱乐的定位,同时,这也是对澳门博彩业的负面影响作出的补缺与修正。 规划内容: 一、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思考 文化创意产业当然是一块香饽饽,因为它消耗自然资源少、不破坏环境、附加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