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学 教案

生态旅游学  教案
生态旅游学  教案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

课程名称:生态旅游学

授课教师:闵冬梅

课程所属部:基础教学部

课程名称:生态旅游学

授课班级:12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课程类型:理论课

使用教材:生态旅游学(主编:李俊清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教学方法与手段: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考核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

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张广瑞. 生态旅游: 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第一章生态旅游概述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和注重生态保护的旅游开发和管理者。

生态旅游学是研究生态旅游活动规律与生态环境伦理的一门学科,是生态学与旅游学之间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2. 使学生了解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1.生态旅游的内涵。 2.生态旅游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和讨论为主,配合启发式教学。

第一节生态旅游的形成和发展

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业,顺应人类文明的更替应运而生,并努力寻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迅速兴起。它是当前各国生态学界和旅游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将成为21世纪的最新国际流行色。

一、旅游与生态学的关系

旅游是个人或集体外出旅行的一种观光活动。它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经济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标志。旅游即能使人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又能提高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生理需求—精神需求),诸如参观历史文化遗产(宏村、故宫等),欣赏自然风光(黄山),游泳等都是最经常性的旅游活动。

(一)在旅游中描述生态:中国:司马迁,徐霞客。国外: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等。

通过游历,研究和描述了自然现象、动物行为特征和生物进化规律。(你在旅游中遇到猴子吃东西、打架等来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

(二)在考察生态中旅游:国外:海克尔在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生物改造环境(旱化与水化的演变),洪宝德在美洲做植物调查写出《热带旅游》(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的适宜月份,植物对象和动物对象等一些旅游常识,会遇到的一些现象)。

这些人所做的旅游不是生态旅游,只是通过游历总结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为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这些认识生态学规律的旅游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总结:生态考察研究和旅游活动是结伴而生的,生态学是生态旅游的基础,二者共同点:旅游经历。

二、生态旅游的渊源

历史上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思想根深蒂固,生态旅游为这种保护思想提供了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行为模式。

肯尼亚生态旅游:最先以捕杀野生动植物获得经济效益,捕杀大象的主要目的是要象牙(象牙梳子、吊坠、簪子等),大象尸体遍布草原,惨不忍睹。现在开发的生态旅游,让游客进入动物和植物保护区进行参观,和动物近距离接触,既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又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效益。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户外旅游兴趣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国际商业活动逐渐繁荣起来,为野营和徒步旅行配上积极先进的户外装置,旅游开发商的投资,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这些都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生态旅游

(一)生态旅游产生的原因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

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正式提出。

(1)环境问题:20世纪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时代。进入21世纪,解决旅游环境问题,关键是处理好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选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生态旅游(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骤减,水资源问题,水体富氧化,酸雨,自然灾害,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

(2)游客兴趣:人们长时间生活在都市里,与大自然隔绝,感官变得麻木,心灵也越发沉重,人们渴望回复一种清新的感觉和真切的体会,有了了解自然,复苏心灵和完善自我的迫切要求。并被广泛接受和欢迎。

(3)战略趋势:保护环境,开发新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发展需求,而生态旅游就是一种绿色旅游,是指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与和谐。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发展思想。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也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应运而生。绿色革命——绿色旅游——生态旅游。

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经济驱动: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保护当地的环境,更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二)生态旅游的发展:两种模式

生态旅游首先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迅猛兴起;为了把生态旅游推向广度和深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生态旅游政策、战略及行动计划;生态旅游不仅范围越来越广,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其体验类型也越来越复杂。

1、被动式: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国家

生态旅游的最初诞生地:

1)非洲的肯尼亚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1977、1978年提出了“请用照相机拍摄肯尼亚”口号,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招揽游人,生态旅游由此而生。

2)哥斯达黎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从1970年开始建立43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

2.主动式: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经济发达国家主动开展生态旅游。

1)欧美国家

a:美国: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b:英、法、德:提出“森林向全民开放”。

c:西班牙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亚太地区

a:日本:开展“森林浴”。

b:马来西亚:提出把该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

c: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开展生态旅游较为成功的国家。

d:夏威夷群岛: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3、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上,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主要有:

1)自然保护区; 2)森林公园; 3)风景名胜区; 4)民族生态旅游区;

5)宗教生态旅游区; 6)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

4、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1)主体地位日趋明显。 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3)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并存。 4)客源市场日益拓宽。

(三)生态旅游的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1、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就是说,它必须涉及“为学习、研究、欣赏、享

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和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

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2、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

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第二节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1.国外

生态旅游是一种主题旅游,它是指旅游者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同时使自然资源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早期的生态旅游就是指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如丛林探险、攀岩高山等。

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生态旅游是游客在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学习、欣赏和享受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古今文化的旅游。

世界自然基金会: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为学习、研修、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协会:为了解当地环境、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的到自然区域的旅游,不改变生态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

2.国内

卢云亭:从环境学的角度,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即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王兴斌:从旅游类型角度,以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为主要吸引物,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普及生态意识和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

迪卡斯蒂的椅子模型,生态可以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四方面的协调发展。

3.依据范畴

狭义:指到偏僻、人迹罕至的生态环境中进行探险或考察的旅游。

广义:包括一切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游览、度假活动。

单义:生态旅游只是一种旅游形式或旅游思想。

双义:生态旅游是旅游形式和旅游思想两者兼有。

4.依据内容

①定向于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旅游概念

②定向于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生态旅游概念

③定向于行为规范的生态旅游概念

④将生态旅游界定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交迭部分。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强调生态与旅游有机结合。从需求角度看,生态指的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或旅游产品;从供给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实践上,运用生态学思想指导旅游规划,科学设计生态旅游产品,完善监控体系,保护生态旅游的资源环境,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为旅游者提供真正的生态旅游经历,取得旅游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最终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

(1)生态旅游的主体是人,即旅游者。

(2)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环境,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文化;

(3)旅游者的行为不对或尽量少的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4)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性,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利,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5)生态旅游应具有生态环境的教育功能,能提高甚至改变游客的环境观和生活方式。总结以上对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生态学为基础

2.最高境界的旅游体验

3.负责任的旅游行为

4.使当地居民受益生态旅游的主体:1.有准备的旅游者:具有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2.接受训练的当地居民:核心成员。 3.生态旅游经营者:开发旅游项目 4.研究者:调查、管理和保护旅游资源。

5.政府

第三节生态旅游的特点和原则

一、特点

(一)国内外

1.Honey(美国)

(1)到自然区域的旅游; (2)对环境与文化的影响最小化; (3)培养旅游者和周围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 (4)通过各种途径为环境保护、研究和教育直接提供资金;(5)为当地人带来资金收益,并将经济、政治控制权交给当地社会、村庄或者企业; (6)尊重当地文化;

(7)支持民众权力和民主运动。

2.陈传康 (中国)

(1)应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2)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后才能真正重视自然保护;(3)应对游客进行相应的生态保护教育和宣传,经营和管理者更应重视生态保护; (4)应有一个不破坏自然的规划。

3. 卢云亭 (中国)

(1)范域上的自然性;(2)层次上的高品位性;(3)利用上的可持续性; (4)内容上的专业性。

国内外对生态旅游特点分析的共同点:强调保护、强调自然、强调参与。

生态旅游的特点(旅游者角度):认知自然、参与公益、感悟伦理。

生态旅游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二者的角度考虑,它包括自然科学、美学、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保护大自然、实现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形式,它与传统旅游活动相比尚有很大不同。

(二)特点

1.以保护为前提

生态旅游的核心是保护,最终目的是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的旅游能够可持续地发展。

当地居民:生物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剥夺了最接近自然保护区居民对这些资源的经营权,生态旅游和当地居民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完成保护的任务。

游客: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真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是游客的环境意识和自身素质。

2.保护原始自然的风貌

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环境,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奇、求知,表现特定的生态环境特征、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环境。

3.公众的参与:生态旅游者的参与;当地居民、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的参与。

4.科学性:生态旅游的过程贯穿生态学原理。

5.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景区开发、游客性质规模等。

6.高境界性:达到三种境界、修养身心、天人合一的境界。

7.遵循“非零和”游戏原理:双赢:人与环境。

人们到自然环境中旅游,陶冶自身情操,得到了环境的教育,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并保护了环境。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1.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经济欠发达国家被动开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的最初诞生地:

1)非洲的肯尼亚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1977、1978年提出了“请用照相机拍摄肯尼亚”口号,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招揽游人,生态旅游由此而生。

2)哥斯达黎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从1970年开始建立43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

2、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经济发达国家主动开展生态旅游。

1)欧美国家

a:美国: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b:英、法、德:提出“森林向全民开放”。

c:西班牙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亚太地区

a:日本:开展“森林浴”。

b:马来西亚:提出把该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

c: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开展生态旅游较为成功的国家。

d:夏威夷群岛: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3、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上,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主要有:

1)自然保护区; 2)森林公园; 3)风景名胜区;

4)民族生态旅游区; 5)宗教生态旅游区; 6)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

4、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1)主体地位日趋明显。 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3)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并存。 4)客源市场日益拓宽

第二章特种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观光农业的概念以及发展背景 2.了解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观光农业的基本知识,对各种观光农业的目标定位进行区分,对一个观光农业的功能分区进行区分。

能力目标:依据本章所学知识,对不同类型观光农业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能动态分析观光农业出现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观光农业旅游的概念

一、生态农业是观光农业的前提条件

生态农业的特点:

1.追求高经济效益(郊区农业功能:经济、生态和社会)

2.完整的生态过程(耕作制度)

3.集约型、高效性(立体农业、桑基鱼塘)

二、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的兴起

(一)历史的背景

城市病;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村经济发展寻找出路;农村地区贫困

(二)发展概况

19世纪阿尔卑斯山区、美国和加拿大的落基山区最早

1865年,意大利“农业旅游全国协会”组织城市居民农夫山泉有点田

目前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中国台湾规范化发展

1.日本

亚洲最早之一几种类型

综合性观光农场、观光农园、教育农园、民俗农庄

此外还有市民农园、农业公园、观光农场、森林旅游、农村修学旅游、亲水公园等多种形式与种类。

(1)综合性观光农场:利用乡村的森林、小溪、草原等乡土自然风光,附设小土屋、露营区、烤肉区、戏水区、餐饮区、体能锻炼区及各种游憩设施等,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性观光场所和服务。

(2)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主要是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园、茶园等,采用发达的农业栽培技术培育出一些名、特、优、新的农作物品种让游客自己亲手摘果、摘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生活乐趣

(3)民俗农庄:利用农村自然环境、景观和当地民俗文化,让游客自然的接触、认识和体验农村生活。在维护整体农村自然景观的原则下,仿建农庄设施,以乡村特有的日然宁静的气氛,给游客体会农村闲适的生活,体验其中浓厚的乡土风情

(4)教育农园: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体验书本知识的活动场所。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极具教育内涵,所以教育农园以接待学生修学旅行为主。

2 .法国

传统习惯种植蔬菜为乐

法国农场三大类型:美食品尝、休闲、住宿。

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露营农场。

法国巴黎城郊建有许多观光果园,专供游客观光、品尝、品酒休闲

3. 韩国

韩国政府出资建设所有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电缆,吸引企业投资所有的娱乐设施,银行低息贷款。韩国政府把发展绿色农业作为促进发展的新方案。

农林渔业、农家民房、农家西餐厅、加工直售农产品、体验农林渔业等。目前的观光农业,主要在于或用于农村资源、防止地区人口流失或当地其他资源要素。

4. 美国

观光休闲农场集观光旅游和推广科普知识

常规与特色结合如绿色食品展、榨果菜汁、乡村音乐会、破冰垂钓比赛等;饲养小动物放养到果园里,欢迎小朋友去亲近、喂食。

政府支持,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法规,如要求农场必须设置流动厕所和饮用水源,露天厕所则需提供消毒水。

规模东部地区观光农场1500多家;2000年夏威夷全州有5500家农场从事农业旅游,全州农业旅游产值达到2600万美元,其中1/3来自农产品的直接销售;华盛顿10处大型郊游区

5. 马来西亚

1985年建立农林旅游区,科技示范和生态保护样板。区内设有鱼池、果园、菇房、稻田、花园、植物园、禽场、畜场、野餐区、四季馆、灌木林区和雨林区等兼具公园和迪斯尼等名园的部分特点,突出自然属性。

马来西亚发展花卉旅游业。 7月2日至9日定为一年一度的“花卉节”,在花卉节期间举行各种活动,1994年旅游业成为了排名第三的产业。1995年,马来西亚成功的举办了

国际花卉展销会,成为东南亚地区具有权威的国际花卉展。

6. 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

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地区到20世纪末,普及阶段,其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健全化。

20世纪80年代末深圳荔枝采摘园

20世纪90年代观光农业园在许多大中城市迅速兴起

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

二观光农业的特征

1.生产性提供绿色和特色农产品

2.观赏性农作物、林草、花木和饲养动物具有观光功能。

3.参与性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4.文化性具有历史、经济、科学、精神、民俗、文学等文化内涵

5.娱乐性娱乐宫、游乐中心、表演场

6.市场性观光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

第二节观光农业旅游的规划

一、观光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主要有以下3种

1.观赏型旅游模式。

2.实践型旅游模式。这种旅游模式以亲生体验为特点,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品尝型②操作型③学习型

3.综合型旅游模式,体验“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房、赏农家景、享农家乐”的生活方式,以获得在城市中体会不到的乐趣。

二、观光农业项目的定位

(一)目标定位:贴近自然、廉价且利于健康的修养生活。

(二)形象定位:观光农业市场开拓、实现成功营销第一步。

依托本地的主要旅游资源,突出特有的区域个性和旅游者的市场利益点,还要不断提升主题形象

山东临沂市

开发“绿色旅游产品”,树立“绿色沂蒙,休闲养生”形象。以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优越的水热自然条件,使临沂成为特色鲜明的农特产品生产基地。

广州新荔湾

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西关文化旅游品牌路线,把新荔湾的形象定位为“商贸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引导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三、获利方式与途径

门票收入;采摘收入;度假休闲收入;场地出租收入;餐饮收入;当地农产品收入

地方特色工艺品开发及销售收入

四、观光农业的类型

按观光农业结构,8种类型

1 .观光种植业

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

2 .观光林业

具有观光功能的人工森林、天然林地、林果园、绿色造型公园等,为游客观光、野营、探险、避暑、科考、森林浴等提供空间场所。

3 .观光牧业

具有观光性的牧场、养殖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等,为游人提供观光和牧业生活的风趣和乐趣。如奶牛观光、草原放牧、马场比赛、猎场狩猎等各项活动。

4.观光渔业

利用滩涂、湖面、水库、池塘等水体,开展具有观光、参与功能的旅游项目,如参观捕鱼、驾驶渔船、水中垂钓、品尝水鲜、参与捕捞活动等,还可以让游人学习养殖技术。

5 .观光副业

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都可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如利用竹子、麦秸、玉米叶等编造的多种美术工艺品;南方利用椰子壳制作的兼有实用和纪念用途的茶具,云南利用棕榈编织的小人、脸谱及玩具等,可以让游人观看艺人精湛造诣或组织游人自己参与编织活动。

6 .观光生态农业

建立农林牧副渔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健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研究良好生产环境的场所,形成林果粮间作、农林牧结合、桑基鱼塘等农业生态景观,如珠江三角洲形成的桑、鱼、蔗互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景观典范。

7.高科技农业园

应用农业高新科技手段,如组织培养和杂交育种等,突出各种无公害的珍惜蔬菜、果品和观赏花卉,成为融农业生产、农艺奇观、旅游和科普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艺园

8 .民俗文化园

利用乡村特色地域文化或风俗习惯、节庆活动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和农场,开设农家旅舍、建立乡村休闲民俗农庄,让游客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开展度假、修学、观光、体验生态等旅游活动。

《旅游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B卷

《旅游概论》考试试题(B)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30分) 1、1964年12月成立的是国家旅游局的前身,一直到1982年才更名为国家旅游局。 2、生态旅游资源划分成型生态旅游资源和型生态旅游资源。 3、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活动。 4、国际性旅游组织PATA是的缩写。 5、我国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和国内旅游业务。 6、旅游创汇与传统的商品出口创汇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表现在:、、。 7、旅游产品主要由、、和等组成。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立的第一家国营旅行社于1949年11月诞生。 9、旅游具有调剂生活的现实作用其现实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10、多数旅游资源是不会被游客消耗掉的,如参观展览、泛舟、滑冰、海水浴、太阳浴,这是旅游资源 的特点。 11、按旅游组织形式划分旅游市场可分为和。 12、开发生态旅游的意义是:、和。 13、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旅游资源可分为和。 14、造成旅游资源衰败和被破坏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和两个方面。 15、旅游景点按照景点的性质或设置目的划分可分为两大类:和。 二、选择题(20分) 1.世界旅游日为。 A 9月27日 B 10月5日 C 11月5日D12月27日 2、旅游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主要原因是。 A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B投资小而雇用的人员多 C工资成本在全部营业成本中占据较高比重D对普通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要求不高3、“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的一首诗中。 A《悲哉行》B《全唐诗》C《周易正义》D《诗经》 4、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A阳光海滩B流泉飞瀑C奇洞异石D民族风情 5、旅游零售商主要以为典型代表。 A旅游批发商B旅游经营商C旅行代理商D旅行社 6、古代探险旅行的代表人物是。 A麦哲伦B李白C徐霞客D鉴真 7、五台山属于。 A世界文化遗产B世界自然遗产 C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D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8、早在商代就已经设立,古代中国最早的住宿设施是。 A馆B驿站C亭D邮 9、.我国第一家旅行社是。 A中国旅行总社B中国国际旅行社 C华侨旅行社D中国旅行社 10、CHA是指的简称。 A中国旅游协会B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 C中国饭店协会D中国旅游报刊协会 三、判断题(20分)

南开大学20秋《生态旅游》在线作业-2(参考答案)

1.生态旅游气氛环境不包括()。 A.区域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B.课堂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C.社区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D.旅游者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答案:B 2.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内容不包括下面哪个?() A.市场引导和维持秩序 B.生态旅游者管理 C.行业服务性 D.行业协调性 答案:B 3.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A.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 B.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 C.主观决策方面的原因 D.国际政治方面的原因 答案:D 4.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旅游商品的特点?() A.地方性 B.环保性 C.经济性 D.实用性与方便性 答案:C 5.下面哪个不属于影响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社会文化因素?() A.生态文化 B.家庭结构 C.民族习俗和宗教文化 D.价值观

答案:B 6.陈传康的旅游行为层次理论认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专门层次是()。 A.专项旅游 B.娱乐与购物旅游 C.观光旅游 D.生态旅游 答案:A 7.下面哪个不属于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旅游系统学说?() A.五体说 B.六要素说 C.旅游产业说 D.游憩系统 答案:A 8.下面哪个不属于系统的基本特征?() A.集合性 B.不相关性 C.目的性 D.环境适应性 答案:B 9.下面哪个不属于自然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A.北极生态旅游资源 B.南极生态旅游资源 C.宗教名山生态旅游资源 D.山岳冰川生态旅游资源 答案:C 10.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旅游者的权益?()

A.自由选择,知悉真实信息的权益 B.人身、财产安全受保护的权益 C.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权 D.获得质价相符的商品与服务的权益 答案:C 11.下面哪个不属于系统的基本观点?() A.整体观点 B.公平性观点 C.等级观点 D.动态观点 答案:B 12.生态旅游流就是以生态旅游客流为主,不涵盖下面哪个内容?() A.生态旅游信息流 B.生态旅游客流和物流 C.生态旅游气流 D.生态旅游能流和价值流 答案:C 13.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具体方法应服从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原则。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原则?() A.以游客为本 B.突出生态旅游开发价值 C.寻求多种方法论的统一 D.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答案:A 14.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对象是()。 A.生态旅游景区 B.生态旅游投资商 C.生态旅游者 D.生态旅游市场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

《生态旅游》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旅游系适用专业:景区管理与森林生态旅游 修课方式:必修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总学时:36 推荐教材:《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张建平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参考书:《生态旅游》田里、李常林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的一些理论知识体系,明确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最本质的区别,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学习生态旅游的专业知识,适应景区规划和森林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课程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重点 第一章绪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研究对象与活动规律。熟悉我国与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概况,基本了解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重点是掌握生态旅游的研究对象与活动规律。 第二章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旅游产生的五个原因,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例,理解生态旅游是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内迅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旅游市场内外的诸多因素。熟悉生态旅游的产生模式,主动式和被动式。重点介绍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动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的概况和以哥斯达黎加为代表的从被动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掌握生态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与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做对比。重点分析黄石国家公 园的管理经验,借鉴其可取之处。 第三章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学原理、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在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中对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加以应用,对生态旅游旅游区的发展有着长远和深刻的指导意义。以辽东半岛的蛇岛和承德旅游区的生态系统为案例进行分析,介绍生态学的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使旅游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理解和掌握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观点。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缘起和发展的三个里程碑,结合相关文章,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概念和内涵。重点是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难点是生态学原理的掌握和理解。 第四章生态旅游的体系结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性质和特点,通过举例说明生态旅游和其他类型旅游活动的区别。认识生态旅游与其相近旅游形式之间的关系,掌握之间的差异,能够更好的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重点介绍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生 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区别。重点是明确生态旅游的概念,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 第五章生态旅游的效益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电大《乡村旅游》形成性考核二答案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实务平时作业二 乡土性是乡村旅游产品本质属性的体现。()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解析:因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是独特的乡村自然风光、古朴的生产生 活方式、多样的乡村民俗文化。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乡村旅游产品依托的主要资源为乡村空间环境。(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解析:乡村旅游产品的较之于其他旅游产品范围更为具体、界限更加明 确。其主要资源为乡村的空间环境,包括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优美 的田园风光、富于特色的民俗风情等。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旅游形象一旦形成就固定不变,所以要重视乡村旅游形象建设。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解析:旅游形象包括原生形象、引致形象和复合形象,旅游形象是会变 化的,乡村旅游形象需要经常检查和调整。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的联动发展只是和其历史文化资源的联动。()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解析: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的联动发展方向上相互引导,内容上是全方 位的。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重点是结果质量。()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解析: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重点是过程质量。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6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既包括乡村自然旅游资源,也包括乡村无形人 文旅游资源。 选择一项:

《旅游策划》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旅游策划》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对于旅游策划与旅游规划的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旅游规划重宏观考虑,策划重微观操作 B. 旅游规划重战略研究,策划重创意生成 C. 旅游规划重逻辑思维,策划重创造性思维 D. 旅游规划重技术,策划重艺术()2、下列不属于旅游策划依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 旅游资源 B. 旅游需求 C.旅游计划 D. 相关信息 ()3、张贤亮出售“荒凉”,体现的首先是旅游策划的___________。 A.思想本质 B.理想本质 C.精神本质 D.文化本质 ()4、旅游策划环境的分析方法是___________。 A. 5W3H分析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c38937337.html,P分析法 C.REST分析法 D. SWOT分析法 ()5、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工具是___________。 A. 排列图 B.关联图 C. 鱼刺图 D.亲和图 ()6、下列不属于价值转化理念的是___________。 A. 变废为宝 B. 点石成金 C. 化害为利 D.1+1>2 ()7、大理三道茶成功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 A.意义生产 B.需求导向 C.体验塑造 D.信息依赖 ()8、广南坝美、井冈山、荔波漳江、欢乐谷主要提供的是___________体验。 A. 遁世、教育、审美、娱乐 B. 娱乐、教育、遁世、审美 C. 审美、娱乐、教育、遁世 D. 遁世、教育、娱乐、审美 ()9、丽江世界遗产公园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 A.市场需求 B.项目选址 C.营销方式 D.景观粗糙 ()10、“滑冰——滑沙——滑草”运用的是旅游策划的___________。 A.联想思维 B.想象思维 C.逆向思维 D.灵感思维 ()11、乔治?弗尔针对“巨人化石”进行的系列策划体现的是___________。 A.连环伏笔法 B.罗列细分法 C. 借势增值法 D. 推陈出新法 ()12、北京798艺术区、昆明创库、唐山南湖体现的是___________。 A.场地再用法 B. 场景活化法 C. 情景模拟法 D. 虚体实化法 ()13、湖南新晃打出“夜郎国里的慢生活”体现的是___________。 A.小题大做 B.大题小做 C.快题慢做 D. 他题我做 ()14、下列不属于民族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策划要点的是___________。 A.培育独特卖点 B.创新体验方式 C.发挥遗产效应 D. 传承民族文化 ()15、下列属于旅游住宿策划要点的是___________。

南开18春学期《生态旅游》在线作业

(单选题) 1: 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旅游流研究的实践意义( ) A: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B: 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保护 C: 有利于提高产业的现代化 D: 有利于提高生态旅游普及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一般来说,下面哪个不会包括在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 A: 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评价 B: 旅游市场分析 C: 旅游开发条件 D: 旅游发展潜力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生态美的特点不包括哪个( ) A: 活力美 B: 和谐美 C: 参与性 D: 社会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从范围来看,生态旅游业是整个旅游行业的一个分支,它具有旅游业的依赖性、敏感性、带动性和涉外性等一般特外,但不包括以下哪个特点()。 A: 综合性 B: 依赖性 C: 动态性 D: 可持续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结合生态美的特点,可将生态旅游者的审美境界分为三个层次,提高层次是() A: 悦心悦意的意蕴真型 B: 悦志悦神的理念善型 C: 悦心悦神的怡情雅型 D: 悦耳悦目的形象美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下面哪一个不属于生态旅游的基本模式() A: 体验导向型发展模式 B: 市场导向型发展模式 C: 社区导向型发展模式 D: 生态环境补偿型发展模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哪位学者1983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 A: 托拉斯·库克 B: 谢贝洛斯?拉斯喀瑞 C: R.卡逊 D: D.米都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旅游商品的特点( ) A: 地方性 B: 环保性 C: 经济性 D: 实用性与方便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哪种不属于自导式解说系统() A: 专门导游人员 B: 视听媒体 C: 指示牌

旅游文化考试试卷(A答案)

期末考试《旅游文化》 (A 卷)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 标准 说明:考试时可带的资料或其他要求的,请老师在出卷时在此做详细说明。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1分,共20分) 1.按照文化的结构,将旅游文化划分为三部分,即(旅游物质文化)、旅游制度 行为文化、(旅游精神文化)。 2.文化是人类创造一切(物质成果 )和( 精神成果 )的过程和结果的总和。 3.地貌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作用力)和(物质基础)。 4.我国自然风景系统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把风景系统划分四个等级,风景带、风景区、(风景单元)和(风景点)。 5.建筑本质——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具有(实用性)。 6.中国历史名城的直辖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 重庆)。 7.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目前已公布三批及(10座)增补城市,共计(109座)。 8.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共(38个)。 9.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10.旅游产业是一个多行业的综合构成,综合性太强。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1分,共10分)。 1.保护和发展生态文化的根本措施是( A ) A .优化文化生态位 B .建立生态文化保护区 C .加强对生态文化的研究 D .媒体保护与传播 2.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 B )模式适合那些有一定公益性旅游景区。 A .科教基地模式 B .中间模式 C .快乐剧场模式 D .公园模式 3.( B )已成为旅游交通企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 A .节约成本 B .游客至上 C .有特色 D .准时 4.建立( D )是饭店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饭店品质的必然选择。 A .特色服务 B .有形化服务 C .人情化服务 D .绿色理念 5.( A )构建旅游企业文化的核心任务。 A .培育共同的旅游企业价值观 B .树立良好的旅游企业道德风尚 C .打造积极的旅游企业精神 D .塑造良好的旅游企业形象 6.当代西方休闲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 C )。

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财贸经济》1999年第8期 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张广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100836) 内容提要:生态旅游是目前国际上颇为流行的一种特种旅游,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其重要的背景,生态旅游有其特定的含义。目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些发展生态旅游的成功范例。但实践证明,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积极地培育旅游市场,培育生态旅游管理、经营的队伍,必须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中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更应当持谨慎的态度,做好宣传,科学规划,搞好试点,循序渐进,避免因开展生态旅游不当而加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旅游定义 “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语,英文为ECO TOU R IS M 。由于“生态旅游”是个新词语,不同的使用者对它有其不同的说法。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WW F )是研究生态旅游比较早的国际机构,其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E lizabeth Boo )1990年对生态旅游所做的定义的是: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就是说,它必须涉及“为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 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①。两年以后,她对其定义进行了一些修订,提出“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②比较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前者只从旅游者的角度强调了旅游活动的性质与目的,而后者另外突出了这项旅游活动应当对旅游目的地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也许1992年生态旅游学会(ECO TOU R IS M SOC IET Y )③所做的定义更有代表性,它将生态旅游限定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 从以上几个典型的定义来看,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旅游活动”,一般来说,生态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是“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而从事这种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等;从事该项旅游活动的原则是“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自然资源使当地居民经济上受益”。总而言之,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保证保持、促进生态的协调发展,至少不破坏生态平衡,但与此同时,必须获得经济收益,而且特别要强调必须使当地居民在开展这样的活动中在经济上获得益处。 ①②③生态旅游学会是由旅游批发商、导游、政府代表、保护区管理人员、地方社区代表、环境保护者和开发商等组成的非官方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生态旅游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其工作的重点是从发达的社会寻求技术与财政方面的支持,制订环境原则与纲领,保证当地人民的参与,提供交流生态旅游方面信息的渠道。 见E lizabeth Boo :T he Eco touris m Boom :P lanning fo r D evelopm ent and M anagem ent ,W ash ington ,WW F ,19921见E lizabeth Boo :Eco touris m ,the Po tentials and P itfalls ,WW F ,W ash ington ,19901

旅游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4套含答案

《旅游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对旅游的左义被()所采用。(A) A旅游科学专家联合会(AIEST) B世界旅游组织( WTO )C旅游旅游理事会(WTTC) 2.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左居地,去异国他乡的活动。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A) A异地性B暂时性C综合性D单一性 3.受气候条件的限制、闲暇时间的趋同性以及民俗传统节日的短期聚集效益等,使旅游者 出游在时间上有一龙程度上的集中性分布。如我国很多景区每年的5月一一10月为旅游旺季,11月至来年4月为旅游淡季。这描述的是旅游活动的()特点。(C) A消费性B地域性C季节性D大众性 4.国外旅游研究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20世纪60 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为第三阶段。其中在()人们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旅游的活动过程。(A)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当代旅游阶段 5.下而哪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A) A 1841年,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570人从莱斯特前往拉夫巴罗参加禁洒大会。 B 1845年8月,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在莱斯特正式诞生。 C 1855年,托马斯?库克先后组织数十万人参加在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和巴黎万国博览会。 D 1856年,托马斯?库克推出欧洲大陆游,从伦敦出发,途经安特卫?普、布鲁塞尔、滑铁卢. 科隆、莱茵河、美因兹、法兰克福、海徳堡、巴登一巴登、斯特拉斯堡,最终到达巴黎。 6.中国第一家旅行社诞生于()。(B) 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 7.()将游客的概念划分为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旅游者和在目的地不做过夜停留的短途 游览者。(C) A联合国统计委员会B国际联盟统计专业委员会C罗马会议D我国国家统计局 8.按照旅游组织所拥有的权力划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官方旅游组织、半官方旅游组织、非官方旅游组织。完全由民间自发组成的各种旅游组织和机构,如各种国家性、全国性、地区性旅游协会,各种类型的旅游俱乐部,以及各种各样的旅游研究、咨询和培训组织与机构,是

旅游生态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旅游产生 一、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 (一)空气不洁(二)水体污染——水质不净(三)食品不绿(四)噪音污染(五)垃圾围城 二、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一)此起彼伏的“环境公害事件 1.水俣病事件 2.米糠油事件 3.马斯河谷事件 4.痛痛病事件 5.伦敦烟雾事件 6.多诺拉事件 (二)有识之士积极倡导保护自然 1.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 2.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考 ?1972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号召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奋斗 3.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行动——绿色运动 ?一些关心人类目前对地球造成破坏的人组成不同的团体,争取施行各种保护环境的措施。 4.绿色消费潮 ?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三、传统大众旅游的反思 (一)传统旅游观的反思 传统的旅游存在的不足: 1、旅游管理不当:景区的超负荷、旅游设施安置不当 2、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践踏、折枝、乱扔垃圾、乱投喂动物、乱写乱画、乱蹬攀 (二)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例如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对象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组织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建成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让社区居民参与,在旅游发展的获利。 第二节生态旅游发展 一、国际生态旅游发展 20世纪60年代,大众旅游出现了自然取向性调整,更多的旅游者愿意回归自然。相关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环境保护部门、国际组织开始关注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并试图通过旅游规划减少旅游目的地带来的负面影响。(亚太旅游协会) 20世纪80年底出现生态旅游,始于国际上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并逐步由理念走向实践,积累了发展经验。 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生态旅游收到了国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并一直成为旅游理论研究热点。 2002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圩出版了第一步生态旅游专业研究杂志《生态旅游》,此后,其他协会与组织相继成立,推动了生态旅游在全世界的发展。 (一)研究概述 1)概念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2)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3)实践研究阶段(21世纪之后)(二)基本评述 1、研究方面尚形成体系,定性研究为主 2、研究内容还在不断扩展,研究热点出现 3、某些研究主题还需深入,研究成果有待检验 4、发达国家是研究主体,发展中国家多为研究对象 5、与理论研究相比,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三)与生态旅游相关的国际组织及其活动

生态学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出现在科学的舞台上已经有一个半世纪,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发展过程,它作为一门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从来就是与大自然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特点。生态学通过调查和定位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性的资料,并且为农学、林学、畜牧、水产等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生态学发展的初期,特别是上世纪中叶以前,由于生态学本身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手段方面存在着缺陷,以及曾经出现的比较狭隘的纯自然主义的倾向。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是生物科学中不受人们关注的一门学科,甚至有一些人对这门学科是否有必要存在也提出了一些质疑。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世界上的人口、经济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发展,造成了全球性的问题日益激化,面对着这些,没有办法用传统的线形思维和单学科来解决问题的时候,生态学以它固有的非线性的思维模式、系统性的观点、整体性的理论、多学科研究的传统和模拟的方法为探测出解决危机的途径提供了框架。生态学的工作者最早指出了环境生态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国际上很著名的普遍的动员了很广大的学者们参加的一些带有国际性的活动,像国际生物学计划,国际生物圈计划、国际自然保护主义联盟和WWF、UAEP等等,他们所表明的关于自然保护的纲要,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计划,再有就是关于国际的地

圈、生物圈的计划,非政府组织的协议和政府间有关的制订中,生物学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为二十一世纪环境发展提供了很有利的理论支持。过去大家都不知道生态学是怎么回事,但是通过积极的参与、解决社会上的问题,在人民群众中对于生态学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态学已经不像过去人们一度所职责的是一门不食人间烟火和只会说弄的科学,它也受到从平民百姓到政府首脑的广泛注意,成为科学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 从这个方面来看,在上世纪中期以后,生态学得到了中兴,整个生态学由过去比较封闭的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变成了自然社会经济的广泛的研究范畴。而且,过去在研究的时候,人是站在生物圈之外来研究,现在人们进入到,他是在整个生物圈里面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们现在所提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当时已有所体现。生态学在当时已经表现出来一系列的特点,从它研究的范本已经开始扩大,不是单纯的研究自然,而是把自然社会经济的范围从过去单纯的在基础的范畴,微观向个体、细胞分子发展;宏观上向着景观、区域、甚至全球来发展。这使它能够和各个学科的交融产生了很多的共鸣,而且找出了很多共同的结合点。旅游生态在现在生态学会的14个专业委员会中,旅游生态就是一个单独的专业委员会。 生态学发展的同时,旅游科学也在不断的发展,从它产生的时间来说,如果说它的朴素的、原始的生态旅游,时间应该说是很长了。

乡村旅游平时作业一(电大)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实务平时作业1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文本编制一般分哪几个结构()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背景篇 b. 现状篇 c. 规划篇 d. 构思篇 e. 保障篇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村旅游发展规划整个规划内容以背景篇和现状篇为基础,以构思 篇和规划篇为主体,以保障篇为补充,脉络清晰,层次合理。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背景篇, 现状篇, 规划篇, 构思篇, 保障篇题目2 标记题目 题干 乡村旅游与社区乡村经济联动发展的最终目标均是为了( ) 选择一项: a. 丰获农业资源 b. 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c. 社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d. 产生效益,扩大影响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乡村旅游与社区乡村经济联动发展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社区政 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效益的全面提升,不是单纯的旅游或经济 的发展。 正确答案是:产生效益,扩大影响 题目3 标记题目 题干 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b. 有利于实现均衡发展 c. 有利于促进农村就业 d.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淡季时可以农业生产为主, 旺季时转为以旅游接待服务为主,从而克服了传统旅游业的季节差异问 题。发展乡村旅游,可充分发挥农业本身的观光旅游等功能,促进农业

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目 标。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有利于实现均衡发展, 有利于促进农村就业,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题目4 标记题目 题干 差距分析评价模型中的差距五是指() 选择一项: a. 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的期望与管理者对游客期望认知之间的差异 b. 管理者对游客期望认知和服务质量规范标准之间的差异 c. 服务质量规范标准和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之间产生的差距 d. 旅游者的服务期望与服务感受之间的差距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游客实际感知的服务质量与游客服务期望之间的差距就是差距五, 它反映了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当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的期望与管 理者对游客期望认知之间的差异到差距四累加的差距越大,差距五也就 会越大,游客的满意度也就越低。 正确答案是:旅游者的服务期望与服务感受之间的差距 题目5

生态旅游学试卷

旅游0901班《生态旅游学试卷》 A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旅游学》研究内容的是( )。 A、生态旅游活动规律 B、生态旅游环境伦理 C、森林公园 D、工业基地 2、从景观性质和特点分析,生态旅游的对象主要定位于()。 A、人工林 B、自然景物 C、水库 D、城市景观 3、生态旅游学是()和旅游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A、生物学 B、植物学 C、生态学 D、伦理学 4、“回归自然”思想是()提出的。 A、卢梭 B、马丁·海德格尔 C、莱昂波尔德 D、蕾切尔·卡逊 5、下列属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是() A、农家生态旅游资源 B、世界园艺博览园 C、天然野生动物园 D、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6、()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法。 A、探险旅游 B、大众旅游 C、自然之旅 D、生态旅游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作场所。 A、湿地公园 B、以自然为主体景观的风景名胜区 C、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D、森林公园 8、1990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A、黄山 B、衡山 C、庐山 D、嵩山 9、全球唯一同时获得《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绿色环球21”证书和“世 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三项桂冠的是()。 A、印尼巴厘省杜阿岛度假区 B、九寨沟 C、墨西哥坎昆度假区 D、“东方伊甸园”—武夷山 10、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 A、以经济效益为主 B、以社会效益为主 C、保护、开发和利用三统一 D、以生态效益为主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生态旅游资源

2、森林公园 3、旅游容量 4、可持续发展 5、生态旅游环境伦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生态旅游有哪些基本原则和标准。 2、简述生态环境伦理的基本内容。 3、简述沙列席的森林美学理论内容。

南开16秋学期《生态旅游》在线作业

17春南开16秋学期《生态旅游》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 1. 国际生态旅游年的设立哪一年() A. 1992 B. 1999 C. 2002 D. 2009 正确答案: 2. 哪位学者1983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 A. 托拉斯·库克 B. 谢贝洛斯?拉斯喀瑞 C. R.卡逊 D. D.米都斯 正确答案: 3. 哪一年是中国旅游主题年确定为“生态旅游年”() A. 1992 B. 1999 C. 2002 D. 2009 正确答案: 4. 哪年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简称为“中国生态旅游协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A. 1992 B. 1994 C. 1996 D. 1998 正确答案: 5. 哪种不属于自导式解说系统() A. 专门导游人员 B. 视听媒体 C. 指示牌 D. 出版物 正确答案: 16秋学期《生态旅游》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 1. 生态旅游环境的特点有() A. 组成上综合性与功能上的多元性 B. 价值上的不确定性与容量上的有限性 C. 产权上的公共性 D. 利用上的相对永续性 正确答案: 2. 哪些属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饱和及超载的调控方法() A. 协调好旅游供需关系,适当分流 B. 淡季的休养生息与环境补给 C. 轮流开放,分区恢复 D. 人工治理受损环境,加快旅游环境恢复 正确答案: 3.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的基本方法包括() A. 扩大设施规模和调整设施结构 B. 加强环境要素的管理 C. 利用时间差异进行分流 D. 充分利用游客管理手段 正确答案: 4. 在众多指导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理论中,哪些理论是最为重要的?() A. 人与自然关系理论 B. 生态美理论 C. 系统理论 D. 可持续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5. 生态旅游环境是有若干因素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环境系统,因而影响生态旅游环境的因素也很多,主要应考虑的影响因素有() A. 地域类型与产品类型 B. 地理区位与时间节律 C. 管理技术与社会文化环境 D. 经济环境与旅游用地以及旅游者种群 正确答案: 16秋学期《生态旅游》在线作业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

《生态旅游》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生态旅游》是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是生态旅游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生态旅游方面的理论知识,反映了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可以满足我国大专院校旅游专业方面学生的需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方面系统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意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2、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态旅游系统; 3、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概念、分类、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了解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行为; 4、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和类型,熟悉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和开发设计的步骤; 5、了解生态旅游业系统,掌握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以及生态旅游产品和康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6、了解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构成和特点,掌握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确定与调控; 7、了解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实践技能方面 1、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

2、能够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案例进行分析; 3、能够初步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设计;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分工 《生态旅游》课程中的内容涉及到很多其他的学科,比如《旅游学》的基础知识部分,《旅游地理学》的旅游资源部分以及《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可以根据其他课程的开设情况及进程适当的增删。另外,该课程还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建议学生在平时勤学习、多积累,以便更好地学习该课程的内容。 四、教学时数安排及在各章节中的分配 (一)教学时数安排 本课程教学时数总计60,其中理论授课为51学时,实践教学为9学时。(二)教学时数在各章节中的分配

生态旅游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1.空气不洁 2.水质不净 3.食品不绿 4.杂声污染5.垃圾围城。生态旅游是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 生态旅游四大理念:保护性自然性社区参与环境教育。 生态旅游的三大要素:1.要点一生态旅游活动的性质(新观点-保护,高层次在,专项性)2.要点二生态旅游对象(自然景观两个分歧1是关于纯自然和人工重建自然的争议,2是关于顺境自然景观和逆境自然景观的争议。人文景观)3.要点三生态旅游者的范畴(1高素质高消费的生态旅游者2生态旅游者非大众旅游者的观点收到挑战) 生态旅游的特点:1.普及性2.保护性3多样性4专业性5精品性。 生态旅游功能:1.旅游功能2.保护功能3.经济功能4.环境教育功能。 生态旅游的四大理论:1.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2.生态美理论3.可持续发展理论4.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者的特证:1 道德素质环保知识文化修养)。 生态旅游者的责任:1.环境保护的责任①尊重旅游目的地的生命②尊重旅游目的地的自认生态系统③尊重旅游目的地的生态过程③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2.促进旅游社区经济发展的责任 生态旅游者的分类:(大框架)P85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1.经济能力(①可自由支费收入②.生态旅游消费)2.休闲时间(①社会发展促进了休闲时间增多②生态旅游是时尚的休闲方式)3.社会经济环境(直接影响间接影响)4.身体状况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了解):1.旅游动机(旅游动机产生旅游动机分类)2.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产生原因:(外因主要是生存环境恶化内因主要是精神上对自然的母亲青结与身体需要恢复精力)3.影响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文化民族习俗宗教文化价值观)社会群体因素(家庭社会阶层)} 生态旅游者的培养(细看)1.培养的意义:①有助于生态旅游目标的实现②有助于生态旅游客源的扩大③有助于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培养内容:自然知识环保知识活动指南。培养途径:1.自我学信 2.生态旅游区现场教育(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的目的解说系统建立解说的方式--向导和自导式解说系统)。 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的特点:1.环保性 2.知识性3.参与性4.替代性。 保护性旅游行为层次与阶段:P118 生态旅游者的审美的要求:1.审美能力的提高 2.审美规律的认识 3.审美方法的把握 生态旅游者审美的境界:1.悦耳悦目的形象美型2.悦心悦意的意蕴真型3.悦志悦神的理念善行 生态旅游者审美的意义:1.认识自然,启迪思维2.构建和谐,净化心灵3.超越人生,升华人格4.尊重规律,保护环境 生态旅游资源的四体:吸引功能效益功能客体属性保护需要。

电大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实务作业三.doc

XXXX年电大: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实务作业三 1、要注意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选择一项: 对 错 2、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联动发展的具体策略有二者发展方向相互引导,产业发展相互推动,资源利用相互依托,基础建设相互依赖。 选择一项: 对 错 3、乡村旅游规划时坚持和谐互动原则。 选择一项: 对 错 4、市场定位是整个品牌市场营销的灵魂。 选择一项: 对 错 5、辅助产品为核心产品的外延,它并非乡村旅游产品的基础要素,但同样可以作为乡村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一项: 对 错 6、相比乡村观光客而言,乡村度假旅游者有着更高的需求层次和更强的自我意识。 选择一项: 对 错 7、乡村核心旅游产品一般包括乡村接待服务、乡村景观和乡村文化。 选择一项: 对

错 8、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选择一项: 对 错 9、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旅游地市场竞争力,扩展了旅游商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游客的忠实度,节省了旅游者决策时间。 选择一项: 对 错 10、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都是国家机关调整乡村旅游活动中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本质并无区别。 选择一项: 对 错 11、产品质量是整个品牌市场营销的灵魂。 选择一项: 对 错 12、乡村旅游规划有利于避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盲目开发、资源破坏等不良后果。 选择一项: 对 错 13、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地的认知和评价,这主要来源于旅游地对外传播的形象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的印象及旅游者实地体验后形成的旅游形象。 选择一项: 对 错 14、乡村旅游市场的针对性特征是指()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乡村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

旅游规划试卷A试题及答案

旅游规划试卷A试题及 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旅游规划》试卷A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规划与项目开发规划是相对的( C )的关系。 A.微观与宏观 B.整体与全局 C.宏观与微观 D.全局与整体 2.按( B )不同,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A.利用角度 B.基本属性 C.吸引力级别 D.经营角度 3.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季节性 B、可变性 C、价值的确定性 D、地域性 4.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不同,旅游资源可分为( C )。 A.有形的旅游资源和无形的旅游资源 B.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 C.观赏型、运动型、休(疗)养型、娱乐型、特殊型旅游资源 D.场所吸引物、事件吸引物、其他吸引物 5.下列属于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的是( B )。 A.“中国十大名胜”评选 B.层次分析法 C.“三三六”评价法 D.黄辉实“六字标准”评价法 6.旅游区SWOT分析中的“W”是指旅游区的( B)。 A.优势 B.劣势 C.机会 D.挑战(威胁) 7.当旅游区SWOT分析结果为“劣势+机会”时,其正确的营销原则是( C )。

A.保守 B.进攻 C.争取 D.开拓 8.对旅游项目创意设计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是[ D ]。 A.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 B.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 C.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备性 D.旅游规划者的水平、开发商的实力、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等 9.2012年我国大型旅游活动年的主题是( B)。 A.生态环境游 B.爱旅游,爱生活 C.中国民间艺术游 D.休闲度假游 10.下列选项属于形象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是( C)。 A.本地旅游资源的可利用度 B.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 C.旅游地的综合开发 D.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的需要 11.环境生态容量的测定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C ) A.污染物的种类 B.自然净化时间 C.自然净化与吸收各种污染物的数量 D.人工处理能力 12.下列属于旅游资源的环境调查内容的是(C ) A.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B.旅游资源规划现状 C.地质地貌条件 D.旅游资源规模 二、填空题 1.旅游资源的调查可分为概查、普查、详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 查等类型。

旅游地理学试卷期末测试题及指导性答案

期末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6*5=30 1.旅游流 2.条件价值评估法 3.旅游感知容量和接待地社会容量 4.乡村旅游 5.区域旅游合作 6.地理信息和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二、简答题4*10=40 1.从社会经济背景角度,试述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 2.简述旅游决策过程 3.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4.简述旅游规划管理系统组成 三、论述题2*15=30 1.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用案例来说明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2.论述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六个阶段的特征表现。

指导性答案 一、名词解释6*5=30 1.旅游流 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的复杂系统。 2.条件价值评估法 条件价值评估法是一种典型的述偏好评估法,是在假想市场情况下,直接调查和询问人们对某一资源环境效益改善或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的支付意愿或者对环境或资源质量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 3.旅游感知容量和接待地社会容量 旅游感知容量是旅游者在某地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接待地社会容量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4.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5.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之间或者区域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一定的目标和原则下,制定协议、章程、合同,将旅游资源和各种系统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知名度更高的旅游产品和市场体系,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6.地理信息和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是一些与地球表面空间位置数据相关联的信息。 (2)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是对旅游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可视化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