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salva视网膜病变

Valsalva视网膜病变
Valsalva视网膜病变

上周出门诊,见到眼底出血病人,以前只是在教材里看到,也很熟悉,视网膜前出血未破内界膜,依据形态称血湖或舟状出血,多由血管畸形引起,真的见到了却不知道目前最佳治疗方案,保守or手术+激光?

有条件的话还是用激光打穿内界膜,让血弥散到玻璃体里,便于吸收。血液长期覆盖黄斑会损害黄斑功能。没有条件也就只能硬挺了。

最常见的原因非血管畸形,而是vlasalva动作(憋气)。预后非常好,黄斑前的积血与黄斑下的不同,不会对光感受器产生毒性。如果暂时的视力受损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没有大的影响,可以观察而无需干预。如果患者急需恢复双眼视,简单玻切可清除积血。

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作者:雷少波,唐罗生,朱晓华,郭小健作者单位:(410011)中国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V 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对因V alsalva视网膜病变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6例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

析。所有患眼均有不同程度的黄斑内界膜下积血,3眼伴少量玻璃体积血,均以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

结果:患眼视力由术前的指数或手动提高至术后第1d的0.1~0.5,并在术后1mo内继续提高,术后3,6mo;1a随诊时仍维持稳定。随访期内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严重V 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关键词】视网膜出血;外科学;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效果;V alsalva动作Vitrectomy with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for V alsalva ret inopathy

Shao Bo Lei, Luo Sheng Tang, Xiao Hua Zhu, Xiao Jian Guo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1, Hun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itrectomy with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ILM) peeling as a treatment for V alsalva retinopathy.

METHODS: Six cases (7 eyes) with V alsalva retino pathy were treated by vitrectomy surgery and their clinical docum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eyes presented premacular sub ILM hemorrhage, in which 3 eyes were with minor vitreous hemorrhage. Treatment was standard vitrectomy with ILM peeling.

RESULTS: Vision was improved from finger counting or hand motion preoperatively to 0.1 0.5 in all eyes at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in 1 month and maintained stable at 3, 6 months and 1 year during the following up. There were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Vitrectomy with ILM peeling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r Y AG laser membranotomy for treating selected cases of V alsalva retinopathy.

KEYWORDS: retinal hemorrhage surgery; vitrectomy; treatment efficacy; V alsalva maneuver

0引言

V alsalva视网膜病变是由于在用力做提拉、推举重物、呕吐、咳嗽、哭泣、吹气等动作时,声门关闭,胸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V alsalva动作),以致视网膜毛细血管破裂而导致

的出血性视网膜病变[1]。出血量大时常出现黄斑区内界膜下的积血和玻璃体积血,严重影响视力。本院对一组V alsalva视网膜病变病例进行了玻璃体手术治疗,现将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3/2007,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收治的V alsalva视网膜病变6例7眼。平均年龄33(21~46)岁,男4例,女2例。3例为右眼、2例为左眼、1例为双眼发病。病程由2d~2mo不等。表现为举重、俯卧撑、哭喊、用力吹气或用力解大便等动作后眼前黑影遮挡,视力骤降。所有病例除屈光不正外无特殊眼病史或系统性疾病史,2眼曾行Y AG 激光内界膜切开引流,但未成功。患眼视力均为指数或手动,色觉以及光定位均正常。患眼眼底见黄斑前圆形或椭圆形圆顶状隆起的内界膜下积血灶,直径由3~6PD不等,上界可见液平面。3眼伴少量玻璃体积血(2眼为Y AG激光击破内界膜所致),4眼伴后极部散在斑片状视网膜内出血。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除出血遮蔽外无异常荧光,单眼发病者对侧眼均无明显异常。所有病例的血压、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1.2方法手术为标准20G三通道闭合式后部玻璃体切除术,术中造玻璃体后脱离后确认积血位于内界膜下,行内界膜切开并剥除,积血以笛针吸出。术后随访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并发症,随访时间3mo~1a,平均6mo。

2结果

术后第1d,术眼最佳矫正视力由术前的指数或手动提高到0.1~0.5不等。术后1wk最佳矫正视力有6眼(86%)在0.5以上,1眼为0.3。术后1mo所有术眼最佳矫正视力均在0.8以上。随访至术后3,6mo(2例2眼失访)、1a(3例4眼失访)时仍维持稳定。随访期内均未见眼压升高、晶状体混浊、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等并发症(代表病例见图1 3)。

图1 患者男,42岁,推举重物后右眼视力骤降3wk。视力手动,眼底见黄斑前内界膜下积血,圆顶状隆起,上界有液平面。后极部散在斑片状视网膜内出血(略)

图2 Y AG激光内界膜切开术引流,未成功,仅引流出一小滴积血(箭头处)(略)

图3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第1d,黄斑前内界膜下积血大部分被清除,视力0.2(略)

3讨论

V alsalva视网膜病变由Duane在1972年首次描述[1],其病理机制为V alsalva动作时声门关闭,腹、胸腔内压急剧升高,静脉回心血量下降,搏出量下降,从而导致外周静脉血压骤升,压力传导至眼内致视网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此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根据出血的量以及部位不同导致不同程度的症状。大多数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而当出血量较大时,常出现大片的内界膜脱离及内界膜下积血,而且好发于黄斑部,可造成显著的视力下降。虽然既使是大量的内界膜下积血也可缓慢自行吸收而不留后遗症[2],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患者的工作或学习需要快速恢复双眼视或者观察一定时间后积血仍无自行吸收,则有采用

更积极治疗手段的指征。Y AG激光内界膜切开使积血引流到玻璃体可促进积血吸收,但只适用于新鲜的出血,血液凝固后常无法奏效[3]。而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可剥除内界膜,彻底清除积血,从而迅速恢复视力。本组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V alsalva视网膜病变患眼术后第1d便有明显的视力提高,并在短期内恢复至接近发病前的视力水平并维持稳定。在手术中我们发现由于积血使内界膜脱离并且不同程度的隆起,使得内界膜剥除变得远比黄斑裂孔手术中的内界膜剥除安全易行,手术时间短(如采用25G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时间可以更短),而且无需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和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低。但考虑到玻璃体手术固有的风险、本疾病良性的自然病程以及手术的高昂费用,不应将玻璃体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我们建议对具有以下特征的病例考虑使用手术治疗:(1)黄斑区大量的内界膜下积血(直径>3PD),视力受损严重;(2)Y AG激光内界膜切开术无效或预计不能奏效;(3)患者的工作或学习需要迅速恢复双眼视或经过一定的观察期后积血无自行吸收迹象[4,5]。对于上述严重的V alsalva视网膜病变而言,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Duane TD. V alsalva hemorrhagic retinopathy. Trans Am Ophthalmol Soc 1972;70:298 313

2 Chapman Davies A,Lazarevic A.V alsalva maculopathy. Clin Exp Optom 2002;85(1):42 45

3 Ulbig MW, Mangouritsas G, Rothbacher HH, et al. Long term results after drainage of

premacular subhyaloid hemorrhage into the vitreous with a pulsed Nd:Y AG laser. Arch Ophthalmol 1998;116(11):1465 1469

4 Liu SM, Zhong J, Li J. V itrectomy for treating Terson syndrome. Int J Ophthalmol(Guoji Y anke Zazhi) 2007;7(1):204 205

5 Wang L, Zhu XH. Characteristic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vitreoretinal pathology in 1

6 Terson syndromes patients. Int J Ophthalmol(Guoji Yanke Zazhi) 2005;5(6):1211 1213

眼科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试行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4-2007)。 (1)消渴病史。 (2)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 (3)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晚期可致血灌瞳神后部、视衣脱离而致暴盲甚或失明。 (4)可并发乌风内障、青风内障及金花内障等内障眼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糖尿病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既往血糖控制水平、用药史等。 (2)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确诊。 (二)分级标准 2002年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项目组(the Global Diabetic Retinopathy Project Group)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和Wisconsi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WESDR)两个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制订了国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级标准(表1、表2)。 (三)证候诊断 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视力稍减退或正常,目睛干涩,或眼前少许黑花飘舞,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自汗,便干或稀溏,舌胖嫩、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无力。 2.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干结,舌暗红少苔,脉细涩。 3.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视物模糊或不见,或暴盲,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酸肢冷,手足凉麻,阳痿早泄,下肢浮肿,大便溏结交替;舌淡胖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暗,脉沉细无力。 表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

眼科常见综合症

眼科常见综合症 眼科常见综合症 第一节结膜 一、莱特尔综合症 【病因】 莱特尔综合症(Reiter syn dr one)又称尿道炎-关 节炎-结膜炎综合症,病因不明,可能是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1眼部表现 (1)眼部典型表现双侧非特异性结膜炎。 (2)其他可有虹膜炎角膜炎视神经视网膜炎等。2全身表现 (1)尿道炎,有尿道刺激征状。 (2)全身多发性关节炎,具有对称性易复发的

特点。 (3)皮肤红斑或脓包疮。 二、干燥性角膜结膜炎 【病因与病理】 干燥性角膜结膜炎病因不明。病理检查示腮腺淋巴细胞浸润,泪腺组织被结缔样组织代替。 【临床表现】 1眼部表现 (1)泪腺分泌减少为其特征,眼持续性干燥,灼热。 ⑵虎红染色阳性,希尔默试验阳性。 (3)结膜上皮角化,晚期有角膜血管翳及角膜混浊。 2全身表现 (1)皮肤黏膜干燥。 (2)吞咽困难,胃液胃酸分泌减少 (3)关节炎关节肿胀。 (4)慢性或复发性肺部感染。 三、史约-综合症 【病因]】 史-约综合症(Stevens-Johnson syndrome),又称口腔-粘膜-皮肤-眼综合症,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1眼部表现 (1)眼部典型表现卡他性或假膜性大疱性结膜炎化脓性。 (2)其他可有角膜溃疡穿孔,前房积脓及化脓性全眼球炎。 2全身表现 (1)全身皮肤黏膜发生水疱及斑丘疹 (2)急性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角膜 一非梅毒性角膜基质炎 【病因】 非梅毒性角膜基质炎(Cogan 1 syndrome)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1眼部表现 (1)双眼大多同时发病,刺激症状明显。(2)角膜基质炎,呈颗粒状或斑点样浸润。(3)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2全身表现 (1)前庭听觉症状,如恶心呕吐耳鸣。

眼科常见综合症

眼科常见综合症 第一节结膜 一、莱特尔综合症 【病因】 莱特尔综合症(Reiter syndrone)又称尿道炎-关节炎-结膜炎综合症,病因不明,可能是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1眼部表现 (1)眼部典型表现双侧非特异性结膜炎。 (2)其他可有虹膜炎角膜炎视神经视网膜炎等。 2全身表现 (1)尿道炎,有尿道刺激征状。 (2)全身多发性关节炎,具有对称性易复发的特点。 (3)皮肤红斑或脓包疮。 二、干燥性角膜结膜炎 【病因与病理】 干燥性角膜结膜炎病因不明。病理检查示腮腺淋巴细胞浸润,泪腺组织被结缔样组织代替。【临床表现】 1 眼部表现 (1)泪腺分泌减少为其特征,眼持续性干燥,灼热。 (2)虎红染色阳性,希尔默试验阳性。 (3)结膜上皮角化,晚期有角膜血管翳及角膜混浊。 2全身表现 (1)皮肤黏膜干燥。 (2)吞咽困难,胃液胃酸分泌减少 (3)关节炎关节肿胀。 (4)慢性或复发性肺部感染。 三、史约-综合症 【病因]】 史-约综合症(Stevens-Johnson syndrome),又称口腔-粘膜-皮肤-眼综合症,病因不明。【临床表现】 1 眼部表现 (1)眼部典型表现卡他性或假膜性大疱性结膜炎化脓性。 (2)其他可有角膜溃疡穿孔,前房积脓及化脓性全眼球炎。 2 全身表现 (1)全身皮肤黏膜发生水疱及斑丘疹 (2)急性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角膜 一非梅毒性角膜基质炎 【病因】

非梅毒性角膜基质炎(Cogan 1 syndrome)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1眼部表现 (1)双眼大多同时发病,刺激症状明显。 (2)角膜基质炎,呈颗粒状或斑点样浸润。 (3)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2全身表现 (1)前庭听觉症状,如恶心呕吐耳鸣。 (2)惊厥发作。 (3)血沉加快,血细胞增加。 二角膜营养不良综合症 角膜营养不良综合症(Buckler syndrome)分为三型:1 型是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2型是角膜斑点状营养不良症,3型是角膜格子状营养不良症。 【病因】 病因不明。1型和3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型是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 1 眼部表现 (1)1型双眼角膜中央上皮与前弹力层之间有灰白色浑浊颗粒,边界清楚,混浊颗粒之间角膜透明。 (2)2型整个角膜见散在边界不清楚的灰色斑点,中央区明显,在角膜基质层进行性发展。(3)3型角膜中央与周边之间有许多微细的混浊线条,在角膜基质层交错成格子样。 2 全身表现无特殊表现。 第三节葡萄膜 一哈钦森综合症 【病因】 哈钦森综合症(Hutchinson syndrome),又称先天性梅毒三联症,为患儿父母患梅毒所致。【临床表现】 1 眼部表现角膜基质炎,角膜缘深层血管伸入角膜中央,呈典型的毛刷状改变,一般双眼先后发病。与哈钦森牙神经性耳聋构成先天性梅毒三联症。 2 全身表现 (1)哈钦森牙不发生于乳牙,而发生于第二造牙期。其特点是牙齿排列不整齐,稀疏缺乏光泽,门齿凹切等。 (2)神经性耳聋。 二急性视网膜坏死 【病因】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acrosis syndrome)主要由疱疹样病毒,如单纯疱疹1及2型巨细胞病毒(CM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全层视网膜坏死。 【临床表现】 1 眼部表现眼前段常表现为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后段典型三联征---闭塞性视网膜小血管炎玻璃体炎及多灶性周边部视网膜炎。健康的视网膜与病变区对比境界鲜明,称为‘新锯齿缘’,常发生视网膜脱离。 2 全身表现无特殊表现。 三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引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治疗-2015年ADA诊疗指南解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治疗-2015年ADA诊疗指南解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高度特异性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大约有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8%有严重视力丧失。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发生其他眼部疾病的高危人群,这些眼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已有共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紊乱,其他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妊娠和糖尿病肾病等。 因此,《指南》首先肯定,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达标,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危险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推荐级别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随诊 ●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发病5年内应接受首次散瞳眼科检查。(推荐级别B) ●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应尽快进行散瞳眼科检查。(推荐级别B) ●一次或多次眼科检查正常者,可考虑每2年检查1次。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如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诊时间应每年1次。如视网膜病变进展或威胁视力,则应增加随诊频率。(推荐级别B) ●高质量眼底照相能发现绝大多数有临床意义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方法,但应由训练有素的眼科医师阅片。虽然视网膜照相可以作为视网膜病变的一个筛查工具,但不能替代综合性眼科检查。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后,由眼科专家推荐随访频次。(推荐级别E) ●糖尿病计划妊娠者和妊娠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综合性眼科检查,综合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和/或发展风险。应在妊娠前或妊娠初3个月接受首次全面眼科检查与评估,随后整个妊娠期间和产后1年密切随访。(推荐级别B)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对于专业眼科医师,治疗的关键时期是“黄斑水肿”、“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存在上述情况,应该立即转诊给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丰富经验的眼科医师。(推荐级别A) ●激光光凝治疗,对于高危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和部分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可以降低其发生严重视力丧失的危险。(推荐级别A)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应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推荐级别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非应用阿司匹林的禁忌证,服用阿司匹林不增加视网膜出血危险。(推荐级别A) 激光光凝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与随访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及时掌握激光光凝治疗的时机,以减少发生严重视力丧失的危险。 两项大型循证医学DR研究组(DRS)和早期治疗DR研究组(ETDRS)的研究证实,有效的治疗可以使大部分的DR患者不发生严重视力下降。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有三种方式:播散性(全视网膜)光凝(PRP)、局部光凝(Focal)和格栅样光凝(Grid)。三种激光治疗方式有不同的适应证,并且在治疗时机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时机:严重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改变,即重度NPDR 期。ETDRS建议在这个时期必须立即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使得发生严重视力丧失减少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 概述: 概述: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external exudative retinopathy)或外层出血性视网膜病变(external hemorrhagic retinopathy)又称为Coats病。1908年首先由Coats报d道,当时将本病分为3种类型:①不伴有血管改变的渗出性视网膜病变;②伴有血管异常和出血的渗出性视网膜病变;③有血管瘤和动静脉交通。后来认为第3种类型是一独立血管病,应称为von Hippel病,故不再包括于Coats病一类内。1956年Reese发现患者是从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发展成典型的Coats病,所以称本病为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retinal telangiectasis)。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本病并不太常见,大约占同期住院病人的0.08%。本病好发于男性,男性占78%。男女之比为13∶1。大多数为儿童和青少年。年龄范围为1~34岁,平均年龄5.9岁,12岁以下者占97.62%。绝大多数为单眼发病。 病因: 病因:病因不明。曾有人认为本病可能为炎症,但炎症来源一直未能确定。也有人设想与梅毒、结核、弓形虫病及其他炎症有关,但绝大多数患者找不到感染源。成年患者的病因则比较复杂,除有先天血管异常因素外,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如有的患者曾有葡萄膜炎,同时胆固醇增高而患本病,推测炎症可能为其诱因。也有人发现本病患者类固醇物质分泌量超过正常,糖耐量曲线延长,表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故认为本病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和代谢障碍有关。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迄今不明。多数作者认为儿童和青少年Coats病系因先天视网膜小血管异常所致,即使眼底未见明显血管异常,但荧光血管造影或病理组织学检查都能发现血管的改变。毛细血管扩张和小动脉、小静脉损害,血管壁有玻璃样变,内皮细胞下有黏多糖物质沉积,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流缓慢、血管闭塞。由于血管壁屏障受损,导致动脉瘤和微血管瘤形成,致浆液渗出和出血,出现大块状渗出。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早期无自觉症状,由于多为单眼,又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故常不为患者自己发觉,直至视力显著下降或瞳孔出现黄白色反射,或眼球外斜始引起注意。眼底典型的改变为视网膜渗出和血管异常。早期视盘正常,黄斑可正常或受侵犯。病变开始可出现于眼底任何位置,但以颞侧,尤其围绕视盘和黄斑附近为最常见。可局限于1、2个象限,或遍及整个眼底。渗出为白色或黄白色,点状或融合成片,常排列成边界不齐的条状,或呈半环状或环状,则称为环状视网膜病变(circinate retinopathy)。渗出位于视网

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

尘生里盟盘点!!盟生!旦盟塑鲞筮!翻£!坐』Qe!!!!!堂】,塑业!幽!,!型塑,盟!! 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 戴荣平董方田郑霖王造文于伟泓许卓再晁炜静 P11r【schel视网膜病变是指胸腹部严重的挤压伤或粉碎 性骨折后发生的一种特殊的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为视乳头 周围的棉絮斑、出血、视网膜黄白色斑等改变。而PLI鹏cher 样视网膜病变是指在非外伤的全身性疾病中眼底出现 Pun8cher视网膜病变的特殊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 胰腺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Purt8cher样视网膜病变具 有与Punscher视网膜病变相类似的眼底表现,但由于继发短篇论著 于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我院2002 至2006年问诊治的1l倒(21只眼)Punscher样视网膜病变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2002年2月至2006年11月在我院眼科 就诊或会诊的患者中,经眼底彩色照相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 影(fundusnu叫e8ceinandography,FFA)检查证实为P叫scher 围l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Il工lscher样视网膜病变的眼底彩色图像和FFA图像。A示右眼底彩色图像,可见视乳头周围大量棉絮斑,颞上视网膜点状出血,黄斑部鼻侧可见黄白色Plln虮h盯斑;B示左眼底彩色图像,口』见视乳头周围大量棉絮斑,视网膜表而片状出血,黄斑区大量黄白色PLlnscher斑,黄斑呈假性樱桃红点;c示右眼FFA晚期图像,可见萤斑区视网膜小动脉阻塞,黄斑无『f『L管区扩夫,小『|『【管渗漏荧光:D示左跟FFA动脉期图像,可见视乳头用田小动脒阻塞,后极部视网膜广泛尢荧光灌注区 作者单位:100730中吲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枷和医院眼科眼科研究叶1—0

眼科学(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卷2

眼科学(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卷2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3/A4型题(总题数:2,分数:12.00) 患者男,59岁,左眼突然无痛性视物不见1个月。否认外伤史,血压、血糖未检查,右眼视物清晰。查体: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眼前手动,光定位准确,双眼压正常,双眼前段正常,小瞳下左眼底暗黑色反光,不能见视网膜,右眼视盘及黄斑正常。(分数:6.00) (1).门诊首诊时,为帮助诊断,首先需要给予的检查是(分数:2.00) A.左眼B超检查 B.左眼CT检查 C.双眼散瞳眼底检查√ D.左眼散瞳眼底检查 E.右眼散瞳眼底检查 解析: (2).若左眼B超提示后极部局部隆起,首先考虑(分数:2.00) A.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B.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C.高血压眼底病变 D.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E.视网膜血管瘤 解析: (3).若眼底检查见上1/3视网膜有变性区,下方2/3视网膜看不见,但B超未提示视网膜脱离,从病情角度考虑,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分数:2.00) A.解释说明病情,不给任何处理,继续密切观察 B.单纯活血化瘀药物保守治疗 C.单纯变性区视网膜光凝 D.活血化瘀药物保守治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 E.尽快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解析:解析:本题是考查对玻璃体积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的掌握程度。当诊断单眼玻璃体混浊时,可以从对侧眼寻找相应的诊断支持依据,因此要同时散大双眼瞳孔。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常见到B 超图像中紧连视盘的半球状隆起;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经B超检查多数会见到呈波浪状飘浮的视网膜,本题结果提示可能是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对于较大量的玻璃体积血,如果1个月不能全部吸收,应考虑尽快手术治疗,一方面尽快清除混浊以避免变性的玻璃体、红细胞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另一方面,尽快清除玻璃体,以利于术中详细查找疾病并对症处理。 患者男,30岁,因“右眼被铁屑击人1天”就诊,到医院就诊拟诊为“右眼球贯通伤”。(分数:6.00) (1).眼球贯通伤是指(分数:2.00) A.角膜穿孔 B.巩膜穿孔 C.虹膜穿孔 D.眼睑和眼球穿孔 E.眼球壁有两个全层伤口√ 解析: (2).眼球贯通伤引起的并发症除外(分数:2.00) A.外伤性眼内炎 B.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C.交感性眼炎 D.铁质沉着症√ E.眼内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相信这是很多患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毕竟只有对此病症的一些表现非常清楚后,才能够正确有效的做好一些预防和护理的工作,下面就为大家讲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些临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 1.棉絮状白斑,也称软性渗出是由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局限性、缺血性坏死,神经纤维肿胀,断裂成无结构的细胞小体,逐渐被胶质组织所代替,形成棉絮状白斑,呈灰白色或乳脂色。 2.新生血管、纤维增殖和视网膜脱离多发生在晚期病人。新生血管是由于视网膜动脉所造成大面积组织急性缺氧刺激而产生。新生血管形成是从视网膜内血管的内皮增殖芽开始,通过内界膜伸展到视网膜内表面,并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生长,伴有纤维组织增生。 3.视网膜微血管瘤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改变,眼底镜下可见境界清楚,红或暗红的圆形斑点,大小不一,分布于黄斑区。较重者可散布于眼底任何象限。荧光造影时显荧光小点。 4.视网膜出血斑可与视网膜血管瘤同时或前或后发生,多位于视网膜血管下,呈圆点状暗红斑。病重时可有浅层条状或火焰状出血斑。 5.硬性渗出斑为边界清楚的白色、黄白色的斑点,大小类似于微血管瘤或小的点状出血,是水肿后神经组织分解产生的脂质堆积。

纤维血管丛或视网膜静脉随着玻璃体收缩可被撕裂,突然发生视网膜前出血。当视网膜有出血和玻璃体出血量多或反复发生时,常不能全部吸收而产生机化膜,附着于视网膜面,此类机化物收缩可形成视网膜脱离而致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本上分为非增殖期与增殖期两大类。两类划分以新生血管的出现为界。在新生血管出现前都属于非增殖期,一旦视网膜或视乳头上出现了新生血管,即进入增殖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想必大家对于才病症的一些表现情况都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有所了解了,希望对您在预防和治疗时能有所帮助。天津254医院眼科专家提醒您,如发现自身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后,应及时的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眼底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眼底表现?相信这个问题是很多患者都不太了解的事情,其实很多患者在患病期间都发现自己的眼底会有一些改变,但由于对此事的不了解往往就没有在意,从而导致了患者并发出很多眼底疾病。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此病症会有哪些眼底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眼底表现: (1)视网膜微血管瘤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改变,眼底镜下可见境界清楚,红或暗红的圆形斑点,大小不一分布于黄斑区。较重者可散布于眼底任何象限。荧光造影时显荧光小点,以上与深层点状出血鉴别。

眼科名词解释

视觉器官的构成:眼球、眼眶及眼底附属器、视路以及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节构等。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通路。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视觉(视路)传导:视网膜视觉信号--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层。 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继发性青光眼:由于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干扰或破坏了正常的房水循环,使房水流出通路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组青光眼。 调节: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调节幅度: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称为调节幅度。 集合: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为集合。 远点:眼在静止放松(静止)状态下,所能看清的最远一点,称为远点 近点:眼在极度(最大)调节时所能看清最近一点,称为近点。 正位眼:眼球运动系统处于完全平衡状态时,即使融合功能受到干扰,如遮挡一眼,眼球仍能维持功能性第一眼位而不出现偏斜者 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去逛状态称为正视。 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成为近视。 散光: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后不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成为散光。 屈光参差:屈光参差,指双眼屈光度数不等。度数相差超过2.00 D以上者,通常会因融像困难出现症状。 弱视: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隐斜:双眼眼位有偏斜倾向,但可通过正常的融合功能控制作用而维持正位。斜视:在正常双眼注视状态下,被注视的物体会同时在双眼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成像。在异常情况下,双眼不协同,在双眼注视下出现偏斜。 第一斜视角: 健眼注视,麻痹眼的斜视角 第二斜视角:麻痹眼注视,健眼的斜视角 复视:斜视后,外界同一物体投射在两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即投射在注视眼中心凹和斜视眼周边视网膜上,中心凹的物像在正前方,周边视网膜的物像在另一视觉方向上,因此一个物体被感知为两个物像,称为复视。 配偶肌: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双眼具有相同作用的一对肌肉。 樱桃红斑:因眼底动脉血运中断,视网膜后极部出现弥漫性灰白色水肿,眼底黄斑中心凹处,在周围灰白色水肿区的陪衬下,呈现醒目的“樱桃红斑”。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因车祸、地震、房屋倒塌等引起的,对头胸腹部的急性挤压伤或粉碎性骨折,可引起一眼或双眼的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在视网膜和视盘周围常见棉絮斑、出血和水肿,以及视盘水肿或玻璃体积血。 Behcet’s disease:白塞病是一个多系统的慢性损害性综合征。临床以复发性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汇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朱苏东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 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 寿命的延长,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3500万人。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 麻痹等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致盲的重要原因 之一,据国内报道,糖尿病发病5年内眼底视网膜病变不常见,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50%,20年后可高达80%~9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见于患糖尿病时间较久者,患病时 间越长,眼底变化的可能性越大。自从胰岛素(1922)应用以来,由于延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趋于增多。眼底病变一般多见于50岁左右,但在20-30岁患者也可见到。常双侧发病,也可仅见于单侧。其致盲的三大因素是玻璃体出血、视 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 1. 糖尿病的类型和病程 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比I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更多见。此外,随糖尿病病程加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升高。 2.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是高血糖肯定是糖尿 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已经有多项国际大规模研究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但并不能预防而只能延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良好的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在于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一旦病变发展到达一个“无逆转点”,一系列体内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被激活,严格 的血糖控制便不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 3.高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已基本得到肯定。 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血管管腔内压力增大可增加血 液成分外渗进入细胞间隙,加重视网膜水肿;慢性高血压伴随慢性视网膜动脉收缩变细又引起血流减少,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视网膜缺血,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有人认为收缩压高可加快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舒张压高可加重视网膜病变的病情。 4.生长激素水平 生长激素水平增高也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 之一。如妊娠期间视网膜病变迅速恶化,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与妊娠时 体内胎盘催乳素水平增高,具有生长激素类似的升高血糖和抗胰岛素 作用的活性有关。 5.其他 此外,肾脏病变、贫血、高血脂、吸烟等也被认为对视网膜病变 有一定影响。

白血病视网膜病变

白血病视网膜病变 概述: 概述:白血病(leukemia)又称白细胞组织增生症(leucosis),俗称血癌。是以1种或多种白细胞成分的自发性、进行性无限增殖,伴骨髓和其他器官的广泛浸润,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性疾患。由于白血病细胞的进行性蓄积,同时引起贫血,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按病程缓急,白血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按细胞类型分类可分为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单核细胞型,此外尚有其他少见细胞类型。白血病所致眼底改变首次由Liebreich于1863年报告,称为白血病视网膜病变(leukemic retinopathy)。特别是在急性型其典型特征为视网膜静脉充盈肿胀、迂曲呈节段状或腊肠状,并有白鞘伴随。同时眼底有出血和渗出。据资料统计,1个白血病患者体内癌细胞1011~1012个。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根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统计,白血病发病率占第9位,但在1~14岁组则占第1位,发病率为37.5%;15~44岁组占第3位,发病率为9.1%。急性占70%以上,多于慢性,其中以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占首位,急性淋巴细胞型次之,急性单核型最少。白血病年死亡率,在我国每10万人群中为2~4人。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白血病病死率占据第6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比女性多见,约为2 ∶1。任何一种白血病均可发生白血病性眼底病变,大多累及双眼,是白血病患者的一个常见体征。急性者发生率高,接近90%,慢性者较低,在70%以下。国内报告眼底病变发生率为67%~89.4%。 急性白血病以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占我国儿童时期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青年人次之;慢性粒性白血病多见于20~50岁青壮年;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则多见于中年人。 病因: 病因:多种因素可导致白血病发生,如遗传因素、接触化学物质、辐射影响、生物因素(如病毒感染)等。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程度,白细胞总数及不成熟白细胞比例的增加,对眼底改变有很大影响。白血病病程中血象常有波动。视网膜水肿混浊、静脉扩张、静脉白鞘、各种形态渗出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盘水肿,与白细胞数大量增多和不成熟白细胞比率上升密切相关。视网膜出血则与贫血有关,红细胞数愈低,出血量愈多。血小板减少,未成熟白细胞增多对视网膜出血也有作用,但与白细胞总数无关。总的看来,引起眼底病变的因素,在急性白血病,无论为粒细胞性或淋巴细胞性,主要是贫血;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主要是贫血和未成熟白细胞比率高度上升;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为贫血,其中有些病例,未成熟淋巴细胞比率的显著增高可能也有影响。 临床表现:

【实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的护理护理常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对视网膜血管的损害,引起视网膜循环障碍,造成局限性视网膜缺氧症。是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病人的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状况、肾功能情况,是否合并有其他全身并发症。 2.身体状况 2.1 症状:早期无自觉症状,病变发展到黄斑后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和视野缺损。 2.2 体征: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眼底特征是微动脉瘤、视网膜小出血点,以及视网膜水肿。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特征是新生血管形成,造成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3.辅助检查扩瞳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4.心理-社会状况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晚期严重损害视力,甚至失明,病人可能有严重的焦虑心理。因此要注意评估病人的情绪状态,还有评估病人的年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对疾病的认知等。 【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此病的防治知识。 2.潜在并发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 3.有外伤的危险与严重视力下降有关。 【护理措施】 1.健康教育 1.1 告知病人控制血糖的意义。指导病人进食糖尿病饮食,并向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其具体措施,并监督落实。 1.2 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和复查眼底,以便能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 1.3 告知病人如有眼痛、头痛、虹视、雾视、视力突然下降、视野突然缺损,可能是并发症的表现,应立即来院就诊。 1.4 视力严重下降的病人,应指导其家属如何在家庭和其他活动环境中保

护病人,注意病人的安全,防止意外。 2.心理护理关心病人,解释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治疗效果,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护理评价】 1.掌握有关的护理和保健知识。 2.识别并发症发生的早期表现。 3.学会避免外伤的方法。

葡萄膜炎名词解释

一.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综合征)(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 1)特征是双眼弥漫性渗出性葡萄膜炎,伴全身性的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等病症, 2)病理表现为慢性弥漫性肉芽肿性葡萄炎。 3)以前部炎症为主者称VK病,以后部炎症为主者为H病, 4)病因不明,可能由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并与免疫遗传因素有关。 5)分为前驱期,后葡萄膜炎期,前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双肉全,脑听白) 二.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桐泽型葡萄膜炎) 1)特征重度全葡萄膜炎伴视网膜动脉炎,周边大量渗出,视网膜坏死,玻璃体高度混浊,后期出现裂孔及视网膜脱离。 2)病因多由疱疹病毒包括HSV和HZV感染所致。 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性别无差异,多单眼, 4)治疗困难,视力预后差。 5)临床分急性炎症阶段,缓解阶段,后期并发视网膜脱离阶段。 三. Behcet病—(皮肤-黏膜-眼综合征) 1)一种影响全身多种器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闭塞性血管炎 2)临床以复发性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3)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或病毒感染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4)有明显的遗传背景。 5)眼部表现:非肉芽肿性反复发作的全葡萄膜炎, 全身表现:可合并多发性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 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推荐诊断标准: 1、复发性口腔溃疡(一年至少复发3次) 2、下面4项出现2项可确诊: ①复发性生殖器溃疡或瘢痕。 ②眼葡萄膜炎改变 ②皮肤结节性红斑,假毛囊炎或脓丘疹,非发育期的痤疮样结节 ③皮肤过敏反应实验阳性。 四.Fuchs综合征,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Fuchs虹膜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 1)慢性非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 2)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多单眼发病,病程缓,常无自觉症状。 3)临床多表现为前葡萄膜炎,以细小灰白白色KP,虹膜脱色素或萎缩为特征, 4)不发生虹膜后粘连,无眼底损害。易并发白内障和青光眼。 5)新近研究多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炎症反应。对症治疗为主,不宜用激素,可不散瞳。 五.交感性眼炎 1)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受伤眼为诱发眼,另一眼为交感眼。 2)双侧非坏死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3)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比较认同为免疫学机制,主要外伤或手术造成眼内抗原暴露病激发自身免疫应答所致。 六、Reiter综合征 非特异性尿道炎,多发性关节炎,急性结膜炎,部分发生双眼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严重者有纤维素渗出和前房积脓。 七、伪装综合征 1)是一类能够引起葡萄膜炎表现但又是非炎症性疾病的疾病。 2)在临床上多见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葡萄膜黑色素瘤,恶性肿瘤眼内转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所致的临床症候群。 3)可表现为前房积脓,虹膜结节,玻璃体混浊,视网膜或视网膜下肿块病灶等。 4)此类疾病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多糖皮质激素无反应或不敏感。 5)多可疑患者应进行超声,CT,MRI,眼组织或组织检查以及全身相关检查,以确定或排除诊断。 八、Sturge-Weber综合征 1)脉络膜血管瘤伴有颜面血管瘤或脑膜血管瘤以及青光眼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消渴内障”,为“消渴目病”之一,属“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及“血灌瞳神”等内障眼病范畴。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症状 早期眼部多无自觉症状,病久可有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甚至失明。 3.1.2.体征 DR的眼底表现包括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状、IRMA、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1.3.并发症 DR的并发症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1)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增殖膜及新生血管膜收缩,是引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2)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DR广泛的视网膜缺血,诱生血管生长因子,刺激虹膜及房角产生新生血管。虹膜新生血管表现为虹膜表面出现的细小弯曲、不规则血管,多见于瞳孔缘,可向周边发展;房角新生血管阻塞或牵拉小梁网,或出血,影响房水引流,导致眼压升高,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1. 4.眼科检查 (1)视力:裸眼视力(远近视力)和矫正视力。 (2)眼压 (3)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4)眼底检查:散瞳后进行眼底检查。 (5)彩色眼底照相 彩色眼底照相发现DR的重复性比其他检查要好,对于记录DR的明显进展和治疗的反应方面是有其价值的。但在发现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增厚及细微的新生血管方面,FFA和OCT更具有优越性。 (6)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检眼镜下未见DR眼底表现的患者,FFA检查可出现异常荧光,如微血管瘤样强荧光、毛细血管扩张或渗漏、视网膜血管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及黄斑囊样水肿等。因此,FFA可提高DR的诊断率,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评价临床疗效。 (7)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获得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视网膜和视网膜间隙的高分辨图像。客观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监测黄斑水肿。 (8)视觉电生理 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双极细胞及神经节细胞至大脑视皮层完整的视觉传导电信号,能够对DR病变进行分层定位及量化检测。 (9)视野检查 光敏感度及视野缺损范围检查可以较好地评价DR患者的视功能损害程度。(10)超声检查 对于屈光间质浑浊,如DR引起的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超声检查很有价值。屈光间质浑浊的阻挡,可导致间接检眼镜检查无法除外视网膜脱离,应当进行超声检查。 3.2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相鉴别。

黄斑病变诊治新进展

病理生理: 黄斑病可由遗传性病变、老年性改变、炎症性病变所引起,也可受其他眼底病变的累及。遗传性黄斑病变,有家族遗传史,发病年龄从幼儿期至老年期,但最常见于青少年期起病,治疗上比较棘手;年龄性黄斑病变主要有老年黄斑变性、老年性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和老年性黄斑洞等改变,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可以使病情改善或稳定;炎症性黄斑病变多见于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炎,如弓浆虫病、葡萄膜炎等;此外,视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和外伤性脉络破裂等可导致黄斑区发生损害;某些病变如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可造成黄斑区水肿或出血而有一定程度的视功能损害。 黄斑病变的类型 干性黄斑病变:干性黄斑病变,占总发病率的90%,是由于黄斑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老化,不会发生眼底出血及渗出,病变进展缓慢,视力逐渐下降,危害相对较小。最常见症状是:视物模糊,不清楚,需要更多照明才能分辨细节,较远距离情况下,辨别人脸有困难。当干性黄斑病变进一步发展,中央视力会出现模糊,随时间发展,这部分会变大、变暗、以致丧失中央视力。 湿性黄斑病变:湿性黄斑变性,占总发病率的10%,是由于视网膜下有异常的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破裂出血,并引起疤痕组织生长,使视力突然下降,会迅速严重地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甚至导致中心视力丧失。湿性黄斑病变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中央视力快速减弱,视物变形,纸上字句弯曲,视觉中央出现黑影或模糊区域。[ 症状及诊断 黄斑病变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玻璃体无炎性改变。眼底在黄斑部有黄灰色渗出性病灶及出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微隆起,大小约为1/4~3/2视盘直径(PD)。以1PD以下为多见。病灶边缘处有弧形或环形出血,偶有呈放射形排列的点状出血。病灶外周有一色素紊乱带。病变大多以中央凹为中心,半径为1PD的范围内。病程末期,黄斑区形成黄白色瘢痕。 (1)病变早期,眼底完全正常,但中心视力已有明显下降,易被误诊为弱视或癔病。病变进展缓慢,但为对称性进行性,往往在30岁左右呈现典型改变,中心视力下降至0.1或更低。 (2)眼底检查:在病人述中心视力下降时,往往黄斑病变不显著,两者不成比例;随后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出现不均匀的色素点,呈灰色反光,最终黄斑变性,为脱离色素圆形区,有金箔样反光。脉络膜变白,血管变细,视盘色淡等。 (3)在出现眼底改变之前,荧光血管造影可显示黄斑区高荧光。 (4)视电生理,EOG轻度降低,ERG显示视锥功能逐渐丧失。 预防和治疗 预防为主,早期治疗。 老年黄斑变性,黄斑区玻璃疣是在本病病程的最早期阶段,病变最轻,但它潜伏的危险性很大,此时最不可麻痹大意。少年黄斑变性的患者,早期中心视力有所下降,但眼底改变不明显,此时应及时发现早期用药,坚持治疗。在任何疾病的过程中,病程最早期,病变最轻阶段,都是最好的治疗时机,有更多的机会阻止病程进展。 中医药治疗黄斑变性具有很大优势。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0-04-10T16:26:23.4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作者:董彦平雍炎隽[导读] 观察远达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 【摘要】目的:观察远达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8-01到2019-02的10例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的10例临床观察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被给予传统临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临床观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之中,采用临床观察的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远达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临床治疗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称为Purtscher病,是继发性视网膜病,其特征与原发病变或患病组织相距甚远。即在除眼睛以外的组织或器官的损伤或疾病之后,发生单视/复视的突然和严重的疾病以及对眼底的特征性损害。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治疗,医院采用了临床观察干预方法来治疗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显着提高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01到2019-02的10例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的10例临床观察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被给予传统临床对症治疗观察,观察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干预措施临床观察。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6名,女性患者4名,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名,女性患者5名。两组患者之间的资料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1)皮质类固醇,血管扩张剂,气球后注射和口服;(2)营养支持:肌苷,ATP,羟苯磺酸钙,维生素B1,谷氨酰胺等。吸氧气和高压氧气:至少10天。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了临床观察干预。询问患者过去的病史以及过敏史,是否患有严重的心脏,肝脏和肾脏疾病;治疗前进行几次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裂隙灯检查和详细的诊断结果检查【1】。耐心地为患者及其家人说明检查的目的,手术方法,手术过程,协调要点,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急诊方法,以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配合尽可能与患者保持联系,或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从而有效地改变注意力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在服用止痛药时,必须向患者解释用药的时间,剂量和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定量和常规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的血管曲折,扩张,视网膜出血的吸收,病变消退和全身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调整患者的治疗计划。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进行评估统计。 2、结果 在本次实验之中,观察组实验者的治疗有效率(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实验者(62.0%),P<0.05,见表1。 3、讨论 远处视网膜病变的特征为①创伤(胸腹受压,颅脑创伤,长骨骨折等),急性胰腺炎,血管炎性疾病史;②突然的单侧或双侧视力障碍严重受损,0.1到指数不等的变化:③主要发生在数小时至4天内;④眼外病变的严重程度与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以及发病后的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具有明确的原发疾病和典型的外部表现[2]。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眼病。初步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与创伤有关。后来,人们发现非创伤性疾病的眼底也可能有类似的变化,例如胶原蛋白血管疾病和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毛细血管广泛梗塞后,特征性体征出现在视神经和后极周围的视网膜中融合有多个灰色或白色病变。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它将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发展为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研究证实,改善眼部微循环和增加眼底血液供应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它可以达到缓解平滑肌痉挛,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增加对血液的供血量和调节脉络膜自主神经功能的目的。 该疾病的发作一是原发性疾病的表现,最常见的是血液视网膜屏障的破坏,例如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减轻和视网膜出血,静脉扭曲,扩张和扩张。 CPVO出血,渗出;第二个是继发性缺血性代偿性变化和并发症,例如微血管瘤,血管吻合,视网膜和视盘新血管形成,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4]。 为了治疗该疾病,通常对患者使用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和其他药物,静脉输注血管扩张剂和多种维生素以改善微循环。如果要降低眼压,可以使用醋氮酰胺,可以有效地帮助治疗。如果患者有明显的缺血和缺氧区域,可以使用激光来解决视网膜静脉的缺氧缺血状况,并且同时对患者进行注射可改善血液循环并促进血液吸收的药物。在特别严重的缺血性疾病的情况下,还会在眼球内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药物,包括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患者应按时使用医生的处方,多吃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促进康复;多吃水果,蔬菜以防止便秘,酒以及刺激性和坚硬的食物不宜多吃;洗头时,避免污水流入眼中,污染眼球,运动要适度,不要消耗太多体力,不要潜水和跳水,避免弯腰和搬运重物。 综上所述,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外伤以及部分疾病导致的视网膜疾病,对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目前多采用改善血液循环,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本次研究表明,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临床观察干预的治疗方式,能够让治疗更加的对症与个性化。能够提高远达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冉灵霞, 宿罡, 潘乐.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3例报告[J]. 贵州医药, 2016, 40(4):401-4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