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北伐战争

班别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

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学习重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学习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知识点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共产党员以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和的革命同盟。

2.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在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3.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中国,简称。兼任军校总理,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

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2.、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经过浴血奋战,连克和,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3.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的主力。接着,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北伐军从打到,震动全国。

4.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

1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 知识点1 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23年6月。 (2)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背景: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时间:1924年1月。 (3)地点:广州。 (4)参加大会的共产党员: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5)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6)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相关链接】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3.黄埔军校的建立 (1)背景: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2)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3)军校领导人的任职情况: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4)贡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相关链接】

这是国民革命时期创办的一所著名的军校。在此军校门上,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 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知识点2 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4.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 【相关链接】 北伐的对象是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三派军阀,目的是反帝反封建,因此北伐战争属于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5.过程: (1)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2)军阀实力:吴佩孚在这里部署了十万部队。 (3)北伐军的作战概况:北伐军顺利攻下长沙后,在湖北境内粤汉铁路上的汀泗桥和贺胜桥接连遭遇吴佩孚的重兵抵抗。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相关链接】 叶挺独立团 独立团的前身是周恩来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的部分共产党员及从各地调来的工人、农民建立的铁甲车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两广地区军事部决定扩大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军队,建立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独立团,以共产党员叶挺为团长,铁甲车队全部作为独立团骨干。周恩来还从黄埔军校调来不少共产党员到独立团担任各级领导工作,强调要把独立团培养成为一支可靠的有战斗力的革命军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4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相关史料解读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相关史料解读1.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 国民党是现时中国唯一强大的民族革命组织,它以民主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学生和工人为依据。……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 【解读】1920年,在共产国际二大上,通过了由列宁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提出共产国际有条件地援助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运动。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事业和斗争精神曾激励过许多革命者。尤为宝贵的是,孙中山在革命处于最危难的时刻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对苏俄、共产国际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在新的革命形势下,孙中山及时提出与苏俄合作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推动苏俄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关注。1922年1月至2月,共产国际主持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即远东民族大会),与会期间,尚在病中的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张秋白和邓培(工人代表)等,询问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工人运动的情况,对中国的国共合作表示关怀,向他们提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的问题。远东民族大会带有明显的统一战线性质。会议通过了关于各国共产党与民主革命派合作问题的决议,进一步重申了建立远东各国“反帝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确立了远东民族殖民地国家的革命任务。这次大会,对于促进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资料,可以看到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形势的认识:①国民党是当时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政治力量。②国民党的革命目标与共产党是一致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③中国共产党还过于年轻,无力独立承担革命的任务。④中国共产党一定要与国民党合作。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以前)。 一、南昌起义 1.原因 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中共掌握了部分武装力量,南昌附近的敌人力量比较薄弱。 2.经过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革命军占领南昌城。 3.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 (1)概况: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2)结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土地革命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4.根据地建设 (1)经济建设:毛泽东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2)武装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3)政权建设: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 (1)开始:1934年10月。

(2)遵义会议: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 ①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3.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2.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主题一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史料探究] 材料一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秋收起义》 材料二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2.4.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同步练习) (1)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同步练习) 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3 题例题讲解(总分 10 分,共 2 题) 1. (5分) 例1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A. 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 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 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2. (5分) 例2 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的特点是() A. 重视军事训练 B. 重视政治教育 C. 军事政治并重 D. 重视军事理论 基础训练(总分 80 分,共 10 题) 3. (8分)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三大的召开 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创建 4. (8分)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这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A. 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 北京大学 D. 黄埔军校 5. (8分) 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②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③创办黄埔军校④领导北伐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 (8分) 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 B. 尤其注重军事训练 C. 是一所新式军事政治学校 D. 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主要成果 7. (8分)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A. 国民革命 B. 武昌起义 C. 红军长征 D. 西安事变 8. (8分) 北伐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A. 张作霖 B. 吴佩孚 C. 孙传芳 D. 袁世凯 9. (8分)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是()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10. (8分)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 武昌起义的战斗情景 B. 黄花岗起义的战斗情景 C. 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 抗日战争的战斗情景 11. (8分) 下列选项的搭配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 B. 黄埔军校——周恩来 C. 南京国民政府——孙中山 D. 东北易帜——张学良 12. (8分)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民主革命成果。其中,第一次国共合作() A.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知识学习】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3-1-5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解读: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正当国民革命运动高潮之时,国共合作破裂。 二、【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讲述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下,国共开展双方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北伐的胜利。促成了中国的“统一”,也隐藏着国共合作破裂的危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的胜利、武汉国民政府建立、国共合作破裂。 理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和北伐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从必要性方面,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 结合“北伐战争示意图”,介绍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共第一次合作,历史进入了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北伐战争更是国民革命军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难点: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和方式 说明: 国共合作能够实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从国共双方立场出发,思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次国共合作采用党内合作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教师应通过分析历史条件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合作方式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组织策略。 五、【教学设计】: 导入:中共二大以后加紧组织发动工人运动,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工人进行了100多次罢工,其中最有影响力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罢工)。但是这些罢工最后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最新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北伐战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段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图片展示:展示广州市越秀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2.教师提问:中共三大召开为国共合作做了哪些准备? 提示: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提示: 时空1924年,广州 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参会人员 领导和组织工作

第3课国共合作抗日 教案

第3课国共合作抗日教案 【课标要求】简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了解中共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国民党正面战场几次著名的会战;记住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和战果;理解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意义和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意义。 通过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历史现象变化的能力和对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的能力;通过学生讲述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情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及人民武装是抗日中流砥柱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 一、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二、难点: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意义。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日本对中国的全面进攻形势图》挂图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诱发性导语,想象当时的场面由此提问,导入新课)1937年9月的一天,在陕西省三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一万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召开整编誓师大会。会场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上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即将戴上的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你知道红军脱帽换装的原因吗?你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决策吗?你知道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吗?(板书课题,引入新课)探究新知 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板书) (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92页中的内容) 1.为什么称第二次合作?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是在什么时候? (学生回答,教师给以归纳总结) 1924年—1927年,国共两党进行了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大革命,因此,抗战时期的合作被称为第二次合作 1、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教师总结,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3)八一三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林彪)、第一二〇师(贺龙)、第一二九师(刘伯承),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起了怎样的作用?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优秀教案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目标】 1.掌握如下基本历史史实: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2.了解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了解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4.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 【教学难点】 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 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领导 人的首次历史性握手,有人说也许在不久的将 来我们会看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那么, 同学们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你了解吗?是在 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又产生了怎样的历 史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这个问题 (国共合作) 预习课 本,思考问 题。 使学生 在接受授课 前,对本课 知识的学习 有一个轮 廓,方便教 学的进行。 讲授新课(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播放视频《国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学生注意国共两党合作的过程,然后通过层层设疑, 重点讲清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基础、内 容、合作方式等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生动的录像,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

1.背景: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血腥镇压。我党进一步认识到,单靠自身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孙中山深感国民党势单力薄,难成大事,也欢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他认识到这将为国民党带来新鲜血液,推进国民党的革新,使国民党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3)共产国际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2.时间、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担任大 会主席。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内容: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统一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选举了有李大钊、毛泽东等10名共产党员在内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3.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内容:新的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免除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新的民权主义规定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新的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成为国 阅读课 本,初步了 解本课内 容。 探究第一次 国共合作的 背景、基 础、内容、 合作方式等 问题。培养 学生的探究 能力。 引导学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教材分析】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本课主题是国民大革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以及北伐的胜利进军,教材内容安排线索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历史节奏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如下基本历史史实: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国民政府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分析统一战线特点的能力; (2)通过对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的比较,概括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以及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3)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孙中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选择了国共合作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他一生中又一次伟大的转变。孙中山为了救国和革命,与时俱进,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2)中共“三大”制定的关于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符合实际国情,对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通过掌握国共合作这一重大史实,体会先辈们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3)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和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而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标志着国民革命进入高潮。北伐军的胜利推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和探索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的完美品质。 【教学要点】 、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 2、难点: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测试题(含答案)

第15课北伐战争测试 一、选择题(4分×10题=40分) 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八大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没有涉及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两次合作,分别是在北伐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期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中国共产党的党纲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其中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三大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4.“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5课 国共合作抗日知识点练习【含答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九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历史影片能艺术地再现历史。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京!南京!》(南京大屠杀)②《南昌起义》③《西安事变》④《挺进中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校学生历史兴趣小组拟组织“抗日战争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与百团大战同类陈列最合适的是( ) A、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 B、上海守军抗击日军 C、日军扫荡后被毁的潘家峪 D、冀东民兵大摆地雷阵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信息不能从如图中获取的是( ) A、事件发动者 B、事件的名称 C、解决的方式 D、主张及要求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地图是见证历史的载体.与下列两幅地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12·泰兴模拟)“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材料最适宜存放在( ) A、北伐战争纪念馆 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D、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国共两党经历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不仅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今天的两岸关系。下列属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史实有( ) ①五四运动②黄埔军校③北伐战争④南昌起义⑤抗日战争⑥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⑥ 【答案】: 【解析】:

关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同学们好,今天由我来跟同学们一起学习这节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国共合作的有关内容,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通过对三个的问题思考来回顾一下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 为什么要合作?(必要性) 国民党方面:孙中山的革命活动遭受挫折: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此后,孙中山为了反对袁世凯及北洋军阀的统治,先后领导或参与领导了一系列革命,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都以失败告终。 因此,孙中山痛定思痛,认识到南北双方军阀实则一丘之貉,革命要继续,就需要借助外力对国民党进行整顿和改造。 共产党方面:前进道路上也遇到巨大阻力。中共“二大”以后,共产党领导了一系列工人运动,包括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同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二七惨案就是其中一例(PPT“二七惨案”)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吴佩孚的武力阻挠。总工会举行了罢工和示威游行,遭到军阀及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共产党员林详谦、施洋被杀害。(二七惨案图片)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工人阶级还不够强大,孤军奋战是行不通的,必须寻找同盟军,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为什么能合作?(可能性) 国共合作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两次会议来落实的。 巩固练习: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B A “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B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面对强大的敌人 C 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者 D 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材料分析: 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到……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所有制,没收和征用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工具。”——《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此刻统治中国的是封建军阀,不是资产阶级。军阀独立政府,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者利用其在华政治势力,妨碍中国工业之自由发展,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以国民革命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中国劳动阶级(工人阶级)还处在极幼时代,……工人运动尚未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因此,……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 ——《中国共产党“三大”会议案》(1)材料二制定的方针政策与材料一中的方针政策相比有什么变化? 材料一强调革命的对象是资本家,要求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且单纯地强调工人的斗争。材料二则认为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而且强调要联合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更广泛的革命力量。 (2)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又回到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控制的局面,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危害中国的主要反动势力,资产阶级不是掌握政权的反动阶级,而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建党后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必须团结一切革命力量。 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了中国国情,逐渐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3)材料二的决策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此后中共积极地推动国共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沉重的打击。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

《国共合作抗日》习题

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 1、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这里的新进攻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一·二八事变 2、经过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努力,国共两党达成协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改编为 ①八路军②红军③解放军④新四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实现重新合作。使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是在() A、西安事变后 B、七七事变后 C、八一三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后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的会战有() 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武汉会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1938年初,日军分兵沿津浦路北上和由山东南侵,其目的是() A、夺取战备要地徐州 B、进攻上海 C、占领南京 D、剿灭八路军 6、台儿庄战役属于下列国民党组织的哪一次会战()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7、在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血战的主要地点有() ①临沂②滕县③台儿庄④平型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在保卫滕县战斗中,牺牲的川军将领、一二二师师长是() A、李宗仁 B、佟麟阁 C、赵登禹 D、王铭章 9、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 A、卢沟桥抗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10、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的抗战路线是()

《国共合作抗日》教案

《国共合作抗日》教案 【课标要求】简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了解中共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国民党正面战场几次著名的会战;记住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和战果;理解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意义和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历史现象变化的能力和对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的能力;通过学生讲述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情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及人民武装是抗日中流砥柱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 一、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二、难点: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意义。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教学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日本对中国的全面进攻形势图》挂图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诱发性导语,想象当时的场面由此提问,导入新课)1937年9月的一天,在陕西省三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一万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召开整编誓师大会。会场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上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即将戴上的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你知道红军脱帽换装的原因吗?你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决策吗?你知道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吗?(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板书) (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92页中的内容) 1.为什么称第二次合作?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是在什么时候? (学生回答,教师给以归纳总结) 1924年—1927年,国共两党进行了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大革命,因此,抗战时期的合作被称为第二次合作 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教师总结,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3)八一三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林彪)、第一二〇师(贺龙)、第一二九师(刘伯承),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抗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北伐战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黄埔军校建立的基本情况。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知道国民党叛变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 1.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 3.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 (3)谈谈你学习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

四、随堂演练 1.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 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 C.领导南昌起义 D.成立中国同盟会 2.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4.1924年,国民党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了黄埔军校。兼任黄埔军校总理的是() A.孙中山 B.蒋介石 C.周恩来 D.廖仲恺 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6.下列对北伐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B.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 C.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 D.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 7.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五、课后反思

国共合作抗日优秀教案

国共合作抗日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史实; 了解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对于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知道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几次大会战的名称;能够简单讲述台儿庄战役的基本情况; 理解台儿庄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 理解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能够说明中共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原因; 能够简单讲述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国共合作抗日重大意义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处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方法与能力。 通过学生对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简单讲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述史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本身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自豪感。 通过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和团结、互助、合作的态度。 通过学生简述中国军队英勇斗争的史实,培养学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影片剪辑,内容:‘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蒋介石采取‘绝对不抵抗’政策;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那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么正式形成的呢?它的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又有何意义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课件展示课题:第三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3课国共合作抗日) 二、巧妙引导自主学习——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一)走向合作 师:通过刚才的影片,我们了解了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结合影片与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来谈谈国共两党走向联合的经过是怎样的? 请一至两位同学回答。 (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够全面,教师即时加以补充或请其他同学补充。) 师总结:的确,在日寇侵略我们中华民族的时候,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抗击外来的侵略者。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御外侮,顺乎民意,同时也表现了在大敌当前形势下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二)合作的方式 师:国共两党是怎样合作抵抗日寇的进攻的呢?共产党作出了重大让步:同意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并思考如下问题: (课件显示:红军是怎样被改编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同意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表述并总结归纳:国共两党的合作不再是第一次合作时的党内合作,而是党外合作。将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将南方八省边界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课件显示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一一五师师长林彪、一二0师师长贺龙、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及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图片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的结构简图) 进一步引导:通过这幅图可以看出,八路军、新四军与陕甘宁边区政府名义上是归属于国民政府,实际上仍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但名称和番号的变化,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共合作所做出的重大让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合作的诚意。 (三)合作的意义 师:这次合作,使当时国内的两大政党从敌对走向了联合。此时,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