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师说》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师说》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师说》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高考阅读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

..的一项是()

A.嗟.乎(jiān)嘉.奖(jiā)阿谀.(yú)师襄.(xiāng)

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yí)之苌.(cháng)弘

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

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

3. 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古之学者

..传道受业..必有师②师者,所以

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

..而大遗,吾未见..,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

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

..师之..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

C.作《师说》以贻.之 D. 则耻师焉

贻.笑大方则群聚而笑之

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

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

6. 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同“耻”

D.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出人:超过一般人

8.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 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 其.为惑也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为愚/师者,所以

C.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何陋之有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惑:疑惑

B. 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

C. 余嘉其能其古道嘉:赞许

D. 作《师说》以贻之贻:遗留

1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D. 师不必贤于弟子乃设九宾礼于廷

1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之学者

..师之

..必有师 B. 吾从而

C.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 第二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态度。尤其是第三组对比,解释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C. 第三段仅用了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就充分地阐明了师道、师生的关系。作者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道、师生关系的。

D. 第四段说明写作《师说》的缘起,此缘起实际上不过是作者发表议论的一个

借口,作者的真正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

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二)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

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时.不胜月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日.者王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王者敬日.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

D.察其.秋毫

若白垩之.与黑漆其.人拜之以牛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

..的一项是(C)

A.嗟.乎(jiān)嘉.奖(jiā)阿谀.(yú)师襄.(xiāng)

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yí)之苌.(cháng)弘

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

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解析】C. A嗟.j iē B跬.kuǐD砭.biān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

【解析】D.“无”翻译为“没有”有误,应解释为“无论”。句子翻译为:因此,无论高低贵贱。

3. 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古之学者

..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②师者,所以

③今之众人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

⑤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

..师之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解析】A。①“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做学问的人。②“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③“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④“小学”:古义:小的方面;今义:泛指低等教育场所。⑤“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⑥“从而”:古义:跟随并且;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B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

C.作《师说》以贻.之 D. 则耻师焉

贻.笑大方则群聚而笑之

【解析】B。A.动词,流传/名词,指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B.都解释为“老师”;

C.动词,赠送/动词,遗留,留下;

D.连词,表顺承关系,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反而”“却”。

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C)

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

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

【解析】C。①介词,向。②介词,从。③介词,对于。④介词,比。⑤介词,在。⑥介词,向。

6. 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B)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解析】B.“白居易”错,应为“柳宗元”。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同“耻”

D.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出人:超过一般人

【解析】C 齿:不屑一提。

8.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 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 其.为惑也

【解析】B。例句中的“其”,人称代词,他,指比自己出生早的人。A.“其”表猜测,语气词,也许,大概。B.“其”是人称代词,他,指比自己出生早的人。

C.“其”是助词,表感叹。

D.“其”是指示代词,那。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

..为愚/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

..之不传也久矣/师道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解析】C。 A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B………的原因/用来…的,……的凭借;C都是指从师的风尚;D项,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

1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何陋之有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解析】A。例句是宾语前置,不知句读,不解惑。A宾语前置,有何陋。B状语后置,于师耻学。C定语后置,利爪牙,强筋骨。D被动句,被时俗约束;状语后置,于余学。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惑:疑惑

B. 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

C. 余嘉其能其古道嘉:赞许

D. 作《师说》以贻之贻:遗留

【解析】D“作《师说》以贻之”意思是“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贻:赠送。

1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D. 师不必贤于弟子乃设九宾礼于廷

【解析】B。A他的,人称代词;那个,表远指,指示代词。B都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竟然,副词;于是,副词。D比,介词;在,介词。

1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 古之学者

..师之

..必有师 B. 吾从而

C.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解析】D。A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 “从而”,古义: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C “众人”,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大家、许多人。D古今同义,表示鄙视。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 第二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态度。尤其是第三组对比,解释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C. 第三段仅用了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就充分地阐明了师道、师生的关系。作者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道、师生关系的。

D. 第四段说明写作《师说》的缘起,此缘起实际上不过是作者发表议论的一个借口,作者的真正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解析】C项,“仅用了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错误,作者在论述师道、师生的关系时,不仅引用了名言,还用了事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的例子。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翻译: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翻译: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高明的地方[或我没有看出他是明智的呢]。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翻译: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类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么!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翻译: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翻译:不被时俗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

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

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二)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

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D )

A.时.不胜月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

【解析】D行:品行。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A.故善日.者王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王者敬日.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

D.察其.秋毫

若白垩之.与黑漆其.人拜之以牛

【解析】C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思;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有争议)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D )

A.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解析】D正确翻译: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翻译:道德的分量轻得像毛发,民众(却)很少能举动它;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翻译:你不肯拿回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答: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答:《积微》短文围绕重视积累微小事物,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最后得出珍惜每一天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的结论。

《察微》短文论证了只有明察秋毫,大事才不会出现过失,作为论据的两个故事,通过“孔子见之以细”,得出“观化远也”的结论。

师说》原文及翻译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 而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 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 矣!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这是糊涂的!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 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

高中英语必修1 课文翻译(人教新课标)

第一单元友谊 Reading 安妮最好的朋友 你是不是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呢?或者你是不是担心你的朋友会嘲笑你,会不理解你目前的困境呢?安妮·弗兰克想要的是第一种类型的朋友,于是她就把日记当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安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住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一家人都是犹太人,所以他们不得不躲藏起来,否则他们就会被德国纳粹抓去。她和她的家人躲藏了两年之后才被发现。在这段时间里,她唯一的忠实朋友就是她的日记了。她说,“我不愿像大多数人那样在日记中记流水账。我要把这本日记当作我的朋友,我要把我这个朋友称作基蒂”。安妮自从1942年7月起就躲藏在那儿了,现在,来看看她的心情吧。 亲爱的基蒂: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长久无法出门的缘故,我变得对一切与大自然有关的事物都无比狂热。我记得非常清楚,以前,湛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月光和鲜花,从未令我心迷神往过。自从我来到这里,这一切都变了。 ……比方说,有天晚上天气很暖和,我熬到11点半故意不睡觉,为的是独自好好看看月亮。但是因为月光太亮了,我不敢打开窗户。还有一次,就在五个月以前的一个晚上,我碰巧在楼上,窗户是开着的。我一直等到非关窗不可的时候才下楼去。漆黑的夜晚,风吹雨打,雷电交加,我全然被这种力量镇住了。这是我一年半以来第一次目睹夜晚…… ……令人伤心的是……我只能透过脏兮兮的窗帘观看大自然,窗帘悬挂在沾满灰尘的窗前,但观看这些已经不再是乐趣,因为大自然是你必须亲身体验的。

Using Language Read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亲爱的王小姐: 我同班上的同学有件麻烦事。我跟我们班里的一位男同学一直相处很好,我们常常一起做家庭作业,而且很乐意相互帮助。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可是,其他同学却开始在背后议论起来,他们说我和这位男同学在谈恋爱,这使我很生气。我不想中断这段友谊,但是我又讨厌人家背后说闲话。我该怎么办呢?Reading and writing 尊敬的编辑: 我是苏州高中的一名学生。我有一个难题,我不太善于同人们交际。虽然我的确试着去跟班上的同学交谈,但是我还是发现很难跟他们成为好朋友。因此,有时候我感到十分孤独。我确实想改变这种现状,但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您能给我提些建议,我会非常感激的。 第二单元世界上的英语 Reading 通向现代英语之路 16世纪末期大约有5百万到7百万人说英语,几乎所有这些人都生活在英国。后来,在17世纪英国人开始航海征服了世界其它地区。于是,许多别的国家开始说英语了。如今说英语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他们有的是作为第一语言来说,有的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 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即使他们所讲的语言不尽相同,也可以互相交流。请看以下例子: 英国人贝蒂:“请到我的公寓(flat)里来看看,好吗?” 美国人艾米:“好的。我很乐意到你的公寓(apartment)去。” 那么,英语在一段时间里为什么会起变化呢?事实上,当不同文化互相交流渗透时,所有的语言都会有所发展,有所变化。首先,在公元450年到1150年间,人们所说的英语跟今天所说的英语就很不一样。当时的英语更多地是以德语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完整课文译文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文译文 必修三 第一单元世界各地的节日 Reading 节日和庆典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就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和庆典。最古老的节日总是庆祝严寒的结束、春季的种植和秋天的收割。有时,在猎人捕获猎物后,也举行庆祝活动。在那个时代,如果食物难以找到,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月,人们就会挨饿。现在的节日有很多由来,一些是宗教上的,一些是季节性的,一些是纪念特殊的人和事件的。 亡灵节 有些节日,是为了纪念死者,或使祖先得到满足,因为祖先们有可能回到世上(给人们)提供帮助,也有可能带来危害。在日本的盂兰盆节,人们要扫墓、烧香,以缅怀祖先。他们还点起灯笼,奏响乐曲,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把祖先引回到世上。在墨西哥,亡灵节是在11月初。在这个重要的节庆日子里,人们会吃制成颅骨形状的食物和装点有“骨头”的蛋糕。他们向亡者祭献食物、鲜花和礼品。西方节日万圣节也源自人们古老的信念,认为亡者的灵魂会返回人间。万圣节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节日,这天他们可以乔装打扮上邻居家要糖吃。如果邻居什么糖也不给,那么孩子们就可以捉弄他们了。 纪念名人的节日 也有纪念名人的节日。中国的端午节(龙舟节)是纪念古代著名诗人屈

原的。美国的哥伦布日是纪念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子。印度 在10月2日有个全国性节日,纪念莫汉达斯.甘地,他是帮助印度脱离英国 而独立的领袖。 庆丰收的节日 收获与感恩节是十分喜庆的节日。越冬的粮食收集起来了,农活结束了,人们都心怀感激。在欧洲国家,人们通常用花果来装饰教堂和市政厅,在一 起聚餐。有些人还可能因为他们的农产品(参加各种评选)而获奖,比如最 大的西瓜或最帅的公鸡。中国和日本都有中秋节,这时人们会赏月。在中国,人们还品尝月饼。 春天的节日 最富生气而又最重要的节日,就是告别冬天、迎来春天的日子。中国人 过春节要吃饺子、鱼和肉,还要给孩子们送红纸包着的压岁钱。(他们)舞 龙灯、狂欢,全家人聚在一起欢庆阴历年。在一些西方国家有激动人心的狂 欢节,通常在二月,复活节前的四十天。狂欢节期间,人们穿着各种艳丽的 节日盛装,伴随着鼓噪的音乐,在街头游行,昼夜跳舞。复活节是全世界基 督徒的一个重要的宗教和公众节日。它庆祝耶稣复活,也欢庆春天和新生命 的到来。再晚些时候,日本就迎来了樱花节,(节日里)整个国度到处是盛 开的樱花。看上去就像覆盖了一层粉红色的雪。 人们喜欢聚在一起吃、喝、玩耍。节日让我们享受生活,让我们为自己的习俗而自豪,还可以暂时忘掉工作中的烦恼。 Using Language 一段伤心的爱情故事 李方的心都碎了。这天是情人节,胡瑾说她下班后会在咖啡馆和他见面

2019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 选自《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题解】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单元综合测评一 Unit 1Friendship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温馨提示:1.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2.本场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80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 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从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1.________ all the figures to see how much they ________. A.Add; add up to B.Add up; add up to C.Add up; add up D.Add; add to 解析:考查固定搭配。add up把……加起来;add up to加起来总共是。 答案:B 2.—What's the matter with Rod? —I think he's still ________ that we forgot his birthday. A.unfair B.stubborn C.reliable D.upset 解析:答句句意:我想他还在因为我们忘记了他的生日而不高兴。upset难过的,符合题意。 答案:D 3.—So you didn't say “hello” to him last night? —Well, I stopped and smiled when I saw him, but he ________ me and walked on. A.ignored B.refused C.denied D.missed 解析:考查动词辨析。ignore不理会;refuse拒绝;deny否定;miss错过,想念。 答案:A 4.Don't be nervous! Keep ________ even when you are in the face of danger. A.still B.calm C.silent D.quiet

《师说》原文及翻译

《师说》(作者: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为、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多),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多),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圣明,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已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已,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糊涂啊!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期明也。 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问题学了,大的问题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阿谀奉承。”哎!求师风尚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 cháng )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之些人,其贤不及孔子。 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坚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都普遍学习,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这篇《师说》赠送给他。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1课文翻译

Unit 1 友谊 P2 Reading 安妮最好的朋友 你是不是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呢?或者你是不是担心你的朋友会嘲笑你,会不理解你目前的困境呢?安妮·弗兰克想要的是第一种类型的朋友,于是她就把日记当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安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住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一家人都是犹太人,所以他们不得不躲藏起来,否则他们就会被德国纳粹抓去。她和她的家人躲藏了两年之后才被发现。在这段时间里,她唯一的忠实朋友就是她的日记了。她说,“我不愿像大多数人那样在日记中记流水账。我要把这本日记当作我的朋友,我要把我这个朋友称作基蒂”。安妮自从1942年7月起就躲藏在那儿了,现在,来看看她的心情吧。 亲爱的基蒂: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长久无法出门的缘故,我变得对一切与大自然有关的事物都无比狂热。我记得非常清楚,以前,湛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月光和鲜花,从未令我心迷神往过。自从我来到这里,这一切都变了。 ……比方说,有天晚上天气很暖和,我熬到11点半故意不睡觉,为的是独自好好看看月亮。但是因为月光太亮了,我不敢打开窗户。还有一次,就在五个月以前的一个晚上,我碰巧在楼上,窗户是开着的。我一直等到非关窗不可的时候才下楼去。漆黑的夜晚,风吹雨打,雷电交加,我全然被这种力量镇住了。这是我一年半以来第一次目睹夜晚…… ……令人伤心的是……我只能透过脏兮兮的窗帘观看大自然,窗帘悬挂在沾满灰尘的窗前,但观看这些已经不再是乐趣,因为大自然是你必须亲身体验的。 P6 Using Language Read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亲爱的王小姐: 我同班上的同学有件麻烦事。我跟我们班里的一位男同学一直相处很好,我们常常一起做家庭作业,而且很乐意相互帮助。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可是,其他同学却开始在背后议论起来,他们说我和这位男同学在谈恋爱,这使我很生气。我不想中断这段友谊,但是我又讨厌人家背后说闲话。我该怎么办呢?P7 Reading and writing 尊敬的编辑: 我是苏州高中的一名学生。我有一个难题,我不太善于同人们交际。虽然我的确试着去跟班上的同学交谈,但是我还是发现很难跟他们成为好朋友。因此,有时候我感到十分孤独。我确实想改变这种现状,但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您能给我提些建议,我会非常感激的。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5课文翻译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 李黛予和她表妹刘倩要去加拿大大西洋海岸的蒙特利尔市看望她们的表兄妹们。她们不想一路乘飞机,她们决定飞到温哥华,再从西海岸乘火车横穿加拿大到达东海岸。要横贯整个大陆的想法很是令人兴奋。 她们的朋友林丹尼在机场等候她们。他要带着她们和行李到火车站乘坐横穿加拿大的“真北方”号列车。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林丹尼聊起了她们的旅程:“你们沿途将会看到美丽壮阔的风景。向东一直走,你们会经过一座座山脉,上千个湖泊、森林,还有宽阔的河流和许多大城市。有人想在不到五天的时间里横穿加拿大,他们忘了加拿大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共有5,500公里。这儿,温哥华,是加拿大最温暖的地方。人们说温哥华是加拿大最美丽的城市,被大山和太平洋环抱。落基山可以滑雪,海港供你扬帆,这些使得温哥华成为加拿大最受欢迎的居住城市之一。这个城市的人口增长很快。在温哥华北面的海岸上保存了最古老、最美丽的森林。那儿的湿度很大,所以树都长得特别高,一些高达90多米。” 那天下午表姐俩才登上了火车落了座。火车先是穿越落基山脉,她们设法看到了野山羊,甚至还看到了一只大灰熊和一只鹰。她们的下一站就是卡尔加里,这个城市因“大西部赛马会”而闻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牛仔们来参加赛马会比赛。他们中许多人都有骑野马的本领,他们能赢得几千美元的奖金。 两天以后,她们开始意识到加拿大人烟稀少。他们在学校学过,大多数加拿大人定居在靠近美国几百英里的边境地带,加拿大的人口也就是三千万多一点儿。但是现在看到这么空旷的国家,她们很惊讶。火车穿过一个种植小麦的省份,她们看到了面积有数千英亩的农场。晚饭后她们又回到城市,位于五大湖区顶端的繁忙的港口城市桑得贝。巨大的海轮可以开到五大湖,让表姐妹俩感到吃惊。她们知道,因为有五大湖,加拿大的淡水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事实上,加拿大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淡水量,其中大部分都蓄在五大湖泊里。 那天夜里她们睡着了,火车越过苏必利尔湖,穿过大森林,朝南向多伦多飞驰着。 1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高考语文必修《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考语文必修《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必修《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高考语文必修《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

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课文-译文-对照翻译

必修1 第一单元 ANNE’S BEST FRIEND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Anne Frank wanted the first kind, so she 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安妮最好的朋友 你想不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的朋友?或者你会不会担心你的朋友会嘲笑你,会不理解你目前的困境呢?安妮?弗兰克想要的是第一种类型的朋友,所以她把的日记视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Anne lived in Ams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ld War II. Her family was Jewish so she had to hide or they would be caught by the German Nazis. She and her family hidden away for two years 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 During that time the only true friend was her diary. She said, ―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as most people do, but I want this diary itself to be my friend, and I shall call my friend Kitty.‖ Now read how she felt after being in the hiding place since July 194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妮住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一家人都是犹太人,所以他们不得不躲藏起来,否则就会被德国的纳粹分子抓去。她和她的家人躲藏了25个月之后才被发现。在那段时期,她的日记成了她唯一忠实的朋友。她说:―我不愿像大多数人那样在日记中记流水账。我要把我的日记当作自己的朋友,我把我的这个朋友叫做基蒂。‖现在,来看看安妮自1942年7月起躲进藏身处后的那种心情吧。 Thursday 15, June, 1944 Dear kitty, 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That’s changed since I was here. For example, when it was so warm, 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one evening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for once by myself. 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 Another time some months ago, I happened to be upstairs one evening when the window was open. I didn’t go downstairs until the window had to be shut.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Sadly…I am only able to look at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hanging before very dusty windows. It’s no pleasure looking through these any longer because nature is one thing that really must be experienced.

英语必修3课文翻译

节日和庆典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就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和庆典。最古老的节日总是庆祝严寒的结束、春季的种植和秋天的收割。有时,在猎人捕获猎物后,也举行庆祝活动。在那个时代,如果食物难以找到,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月,人们会挨饿。现在的节日有很多由来,一些是宗教上的,一些是季节性的,一些是纪念特殊的人和事件的。 亡灵节 有些节日,是为了纪念死者,或使祖先得到满足,因为祖先们有可能回到世上(给人们)提供帮助,也有可能带来危害。在日本的盂兰盆节,人们要扫墓、烧香,以缅怀祖先。他们还点起灯笼,奏响乐曲,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把祖先引回到世上。在墨西哥,亡灵节是在11月初。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人们会吃制成颅骨形状的食物,和装点有“骨头”的蛋糕。他们向亡者祭献食物、鲜花和礼品。西方节日万圣节也源自人们古老的信念,认为亡者的灵魂会返回人间。万圣节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节日,这天他们可以乔装打扮上到邻居家要糖吃。如果邻居什么糖也不给,那么孩子们就可以捉弄他们了。 纪念名人的节日 也有纪念名人的节日。中国的端午节(龙舟节),是纪念著名古代诗人屈原的。美国的哥伦布日是纪念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子。印度在10月2日有个全国性节日,纪念莫汉达斯·甘地,他是帮助印度脱离英国而独立的领袖。 庆丰收的节日 收获与感恩节是非常喜庆的节日。越冬的粮食收集起来了,农活结束了,人们都心怀感激。在欧洲国家,人们通常用花果来装饰教堂和市政厅,在一起聚餐。有些人还可能因为他们的农产品(参加各种评选)而获奖,比如最大的西瓜或最帅的公鸡。中国和日本都有中秋节,这时,人们会赏月。在中国,人们还品尝月饼。 春天的节日 最富生气而又最重要的节日,就是告别冬天、迎来春天的日子。中国人过春节要吃饺子、鱼和肉,还要给孩子们送红纸包着的压岁钱。(他们)舞龙灯、狂欢,全家人聚在一起欢庆阴历年。在一些西方国家有激动人心的狂欢节,通常在二月,复活节前的四十天。狂欢节期间,人们身着各种艳丽的节日盛装,伴随着鼓噪的音乐,在街头游行,昼夜跳舞。复活节是全世界基督徒的一个重要的宗教和公众节日。它庆祝耶稣复活,也欢庆春天和新生命的到来。再晚些时候,日本就迎来了樱花节,(节日里)整个国度到处是盛开的樱花,看上去就像覆盖了一层粉红色的雪。 人们喜欢聚在一起吃、喝、玩耍。节日让我们享受生活,让我们为自己的习俗而自豪,还可以暂时忘掉工作中的烦恼。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of all kinds have been held everywhere since ancient times. Most ancient festivals would celebrate the end of cold weather, planting in spring and harvest in autumn. Sometimes celebrate would be held after hunters had caught animals. At that time people would starve if food was difficult to find, especially during the cold winter months. Today’s festivals have many origins ,some religious, some seasonal, and some for special people or events. Festivals of the Dead Some festivals are held to honour the dead or to satisfy the ancestors, who might return either to help or to do harm. For the Japanese festival. Obon, people should go to clean graves and light incense in memory of their ancestors. They also light lamps and play music because they think that this will lead the ancestors back to earth. In Mexico, people celebrate the Day of the Dead in early November. On this important feast day, people eat food in the shape of skulls and cakes with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五人墓碑记》一一对应翻译

五人墓碑记〔明〕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本郡有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算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只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所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意气激昂,得志的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唯独这五个人声名显赫,为什么呢?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丙寅年农历三月十五。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的人,替之声义,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 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缇骑按着剑柄上前,问:“(在)为谁悲痛?”大家不能再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忍受了,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衔担任苏州一带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毛一鹭,周公被捕就是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藏在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厕所里才得以逃脱。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斥骂他,谈笑着死去了。砍下的头放在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城头上,脸上的神情一点也没改变。有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并用棺材收起来,最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终与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唉!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那么大的中国,能有几个呢?但这五个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义无反顾,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 敢再将我们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继位,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

高中英语必修一课文翻译

我上高中的一天 我叫李康,住在石家庄,一个距离北京不远的城市。它是河北的省会。今天是我上高中的第一天,我正在记载我的一些想法。 我的新学校很好,我能看出这是为什么。老师们非常热情友好,教室令人惊奇。每间教室都有一台电脑,配有特别的屏幕,几乎和电影屏幕一样大。老师们在电脑上打字,这样他们打出的字就显示在他们身后的屏幕上。屏幕上海能显示图片,文本及来自网上的信息。它们真是太棒了。 英语课确实很有趣。老师是一位非常热情的叫沈老师的女士。我们使用新课本,并且沈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我的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她认为阅读理解很重要,不过我们课堂英语也讲得很多。我们上课很快乐。我认为我是不会对沈老师课厌烦的。 今天我们讨论互相自我介绍。我们是以小组讨论式进行的。有些学生起初有些尴尬,不过每个人都很友善,这真是好。沈老师给我们提出要求,然后我们自己活动。 沈老师想帮助我们提高拼写和书写水平。我们用拼写游戏和其他活动这类有趣的方式来进行。我很喜欢她的态度,其他学生的行为表明他们也喜欢她。 我班上有65个学生,比我原来初中班上的人数多。学生中49人是女生。换句话说,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三倍。他们说通常女生比男生学习更努力,但在这个班上,每个人都很努力。作为我们今晚的家庭作业,我们写一篇描述我们所住街道的文章。 我的新教师 常言道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李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紧张而且害羞。我想她那时可能就是这样,因为那是她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但现在,两周之后,全班同学都很喜欢上她的课了。她既和蔼又有耐心,而且她讲解英语语法如此清楚,以至于连我都明白。她避免使你感到自己很愚蠢。说英语时我一直很讨厌出错或发音有误。可是李老师只是笑笑,这样你就不会感到自己很蠢。我想可能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她讲的有点慢,但是对我来说却极好。我觉得我会在她的课上取得进步的。 我猜陈老师快60岁了,她非常严厉——除非她要求我们(讲话),否则我们一句话也不敢说。她也很严肃而且不大爱笑。当她要你做什么事情时,你一定要马上做。我们班有几个学生上课老迟到,可是上陈老师的课他们一直都很准时。我们班有些同学不喜欢她,但是我们大多数人真的很佩服她,因为她讲课非常有条理,也很清楚。甚至还有几个学生表示喜欢她。在做科学实验时,她讲解的很确切,因此我的学习不断进步。虽然物理永远不会是我最喜欢的学科,但是我想由陈老师教我,我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吴老师只教了我们两个星期就已经很受欢迎了。我想这是因为他真的喜欢语文数学——应该是热爱。他总是充满活力,这是一节你不会睡觉的课。我觉得他大约28岁,长得相当帅。他声音洪亮而且说话快,他兴奋的时候还会挥舞双手。他非常有趣,觉得我们感到厌烦时就讲笑话。上吴老师的课,即使向作文和总结这样的东西都充满了乐趣。我很敬重他。

英语必修三Unit 4 Astronomy课文翻译

英语必修三Unit 4 Astronomy课文翻译 作者:未知来源:尚学苑2014-09-20 LIF HOW E BEGAN ON THE EARTH No one knows exactly how the earth began, as it happened so long ago. However, according to a widely accepted theory, the universe began with a "Big Bang" that threw matter in all directions.After that, atoms began to form and combine to create stars and other bodies. For several billion years after the "Big Bang", the earth was still just a cloud of dust. What it was to become was uncertain until between 4.5 and 3.8 billion years ago when the dust settled into a solid globe. The earth became so violent that it was not clear whether the shape would last or not. It exploded loudly with fire and rock. They were in time to produce carbon, nitrogen, water vapour and other gases, which were to make the earths atmosphere. Wha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is that as the earth cooled down, water began to appear on its surface. Water had also appeared on other planets like Mars but, unlike the earth, it had disappeared later. It was not immediately obvious that water was to be funda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What many scientists believe is that the continued presence of water allowed the earth to dissolve harmful gases and acids into the oceans and seas. This produced a chain reaction, which made it possible for life to develop. Many millions of years later, the first extremely small plants began to appear on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They multiplied and filled the oceans and seas with oxygen, which encouraged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early shellfish and all sorts of fish. Next, green plants began to grow on land. They were followed in time by land animals. Some were insects. Others, called amphibians, were able to live on land as well as in the water. Later when the plants grew into forests, reptiles appear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y produced young enerally by laying eggs. After that, some huge animals, called dinosaurs, developed. They laid eggs too and existed on the earth for more than 140 million years. However, 65 million years ago the age of the dinosaurs ended. Why they suddenly disappeared still remains a mystery. This disappearance made possible the rise of mammals on the earth. These animals were different from all life forms in the past, because they gave birth to young baby animals and produced milk to feed them. Finally about 2.6 million years ago some small clever animals, now with hands and feet, appeared and spread all over the earth. Thus they have, in their turn,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animals on the planet. But they are not looking after the earth very well. They are putting too much carbon dioxide into the atmosphere, which prevents heat from escaping from the earth into space. As a result of this, many scientists believe the earth may become too hot to live on. So whether life will continue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s of years to come will depend on whether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