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2012年华北平原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970-2012年华北平原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970-2012年华北平原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一1672G6634(2019)03G0081G08D O I 一10.19728/j

.i s s n 1672G6634.2019.03.0101970G2012年华北平原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田晓磊一李宝富一李学伟一李一婷一朱明博一王龙飞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日照276800

)摘一要一基于1970G2012年华北平原探空站和地面站气象资料,

分析了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70G2012年,

华北平原年均大气可降水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速率为-0.10m m /10a .其中,秋季大气可降水量减少速率最高,为-0.18m m /10a .在空间上,华北平原东南部年均大气可降水量降低速率明显大于西北部.(2)近40多年来,

华北平原年均降水效率基本稳定,速率为-0.01%/10a .(3)在年和季节尺度上,

华北平原大气可降水量变化与降水量仅在冬季相关性不显著.在空间上,仅华北平原南部年均大气可降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性;而降水效率与降水量在各尺度上均呈极显著相关性.(4)北半球极涡面积和亚洲区极涡强度分别对春季和夏季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影响较大.而秋二冬季,大气可降水量与西伯利亚高压和亚洲

经向环流关系密切.

关键词一大气可降水量;降水效率;大气环流;时空变化;华北平原中图分类号一P 426文献标识码一A

0一引言

大气可降水量(又称为空中水汽含量)是单位气柱中从地面到大气层顶的水汽总量,可表征降水的潜力,

也是评估空中水资源的重要依据[1G3].

华北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政治二经济二文化中心,经济发展迅速二人口分布密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同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近年来华北平原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进一步

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目前,该区已成为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之一[4].因此,从区域层面和国家需求来讲,开展以大气可降水量为代表的空中水汽资源演化过程与机制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对空中水汽资源变化机理的认识,而且可为水资源极度匮乏地区制定科学的空中水汽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于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已有一些研究成果[5G7].例如,韩军彩[8]基于探空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1979G2008年水汽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发现水汽含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随纬度增高而减少;王旭丹等[9]研究表明华北地区1960G2005年水汽含量在不断下降.刘园园等[3]利用1964G2008年郑州站探

空资料,发现在长期线性趋势上,可降水量呈微弱下降趋势,并在1990年代末发生突变.曹丽青等[10]利用N C E P /N C A R 再分析资料研究了1948G2003年华北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与极端天气事件的关系,

发现大气中水汽含量与南方涛动和厄尔尼诺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张秉祥等[11]分析了华北平原近30a 空中水汽含量与

降水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当空中水汽含量偏多(少)时,华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多(少).Z h u 等[1

2]研究发现水汽含量对大气气溶胶具有一定影响.S h i 等[1

3]研究了多种卫星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对大气可降水量的监测能力.张扬等[14]指出虽然西北地区探空站点较少,但是探空资料可以较好反映空中水汽的时空变化规律

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可见,与其它资料相比,采用探空资料研究大气可降水量相对简便[14].杨保东等[15]解读了1974G2000年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变化趋势,发现了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年变化总体呈现微收稿日期:2018G08G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211);曲阜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446006)资助通讯作者:李宝富,男,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气候水文与生态环境,E Gm a i l :l e n n y 006@163.c o m.第32卷一第3期2019年6月一一一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L i a o c h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V o l .32N o .3J u n .2019

降水量观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SL21-90 降水量观测规范1991-02-21发布1991-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主编单位:水利部水文司 批准部门:水利部

目次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观测场地 第一节场地查勘 第二节场地设置 第三节场地保护 第四节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 第三章仪器及安装 第一节基本技术要求 第二节仪器的主要组成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仪器安装 第四节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观测时段 第二节液态降水量观测 第三节固态降水量观测 第四节特殊观测 第五节观测注意事项 第五章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一节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二节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六章长期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自记周期的选择 第二节观测方法 第七章降水量资料整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雨量器观测记载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第四节长期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附录一雨量站考证簿编制说明 附录二F-86型防风雨量器的安装 附录三雨量站观测记载簿填制说明 附录四降水量观测误差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技术,提高降水量观测资料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包括单独设立的基本雨量站和水文站、水位站、水面蒸发站及地下水位站等兼作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 各类水文自动测报或遥测系统中作为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亦应执行本规范。 第1.0.3条雨量站的任务是在选定的观测场使用雨量器或自记雨量计进行降水量观测。其观测项目、记录精度、观测段次、是否观测降水起止时间、资料整理等均应按照《测站任务书》执行,一般情况下,雨量站不得自行改变。 第1.0.4条降水量观测项目,一般包括测记降雨、降雪、降雹的水量。单纯的雾、露、霜可不测记。必要时,部分站还应测记雪深、冰雹直径、降水强度、初霜和终霜日期等特殊观测项目。 降水物符号: 降水物符号记于降水量数值的右侧,单纯降雨和无人驻守雨量站不注记降水物符号。

最大降水高度

宁夏银川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甲图是飞机航拍的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乙图是该地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气候和主要农作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中海气候蔬菜 B.亚热带季风气候甘蔗 C.温带大陆性气候棉花 D.热带草原气候小麦 2.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灌溉设施 C.土壤肥力 D.河流分布 3.读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我国绿洲农业最典型的地区 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该地区的农业以新型混合农业为主 D.该地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下图为地面风预报示意图,根据形势预报,未来12小时图中气压将向东北移到虚线所示的位置,即B站未来12小时将处于该气压的后部,相当于原来A站所处气压的

位置。 4.读图,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南半球,原因是:旋转方向为逆时针 B.若未来该气压各部位强度变化不大,B站锋面过境前后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为:先西南后西北,风速加大 C.假设气压强度不变,当该天气系统由陆地移到同纬度海面时,风速会加大,风向不会发生改变。 D.当该气压中心位于实线所处位置时,A、B、D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水5.某旅游团7月初来到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导游温馨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②气候干燥,多补充水分;③去海边沙滩烫脚,备好沙滩鞋;④游泳一定带好防晒用品。上述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均弱,气温日较差小 B.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上升,天气晴朗干燥 C.③——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弱,沙滩吸热快 D.④——正午太阳直射该岛,太阳辐射强 右图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据此回答6~7题。 6.若此图为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 陆地和海洋,则此时 A.地球距离太阳较近 B.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 C.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D.南极考察船正在返航 7.若此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图,且a、b、c为梯田边界,则 ( ) A.甲线表示分水线,乙线表示集水线 B.a与b的高度差一定等于b与c的高度差 C.①②两处的海拔基本相等 D.在①处肯定能看见②处正在插秧的人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回答8-10题

2001年—2020年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2001年—2020年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摘要 本文利用TRMM卫星的降水资料,对我国2001年—2020年的平均降水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平均降水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选取了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对其十年间的降水距平和四季的降水距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2005年和2006年全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示:由于我国受季风气候、地形、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降水随着空间和时间变化而具有明显的变化;华北地区的降水距平高于西北地区,且波动更加剧烈,在西北地区春、秋、冬季的降水距平在零线附近,降水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华北地区四季波动相对强烈。 关键字:降水TRMM 时空变化降水距平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引言 . (1) 1.1研究意义 (1) 1.2研究现状 (1) 1.3本文研究内容 (2) 第二章资料和方法 (2) 2.1资料说明 (2) 2.2方法 (3) 第三章数据资料分析 (3) 3.1 2001年—2020年全国平均降水分布特征 (3) 3.2 2001-2020年降水的季节平均分布特征 (5) 3.3降水距平分析 (8) 3.4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 (10) 第四章结论 (11)

武汉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实 验 报 告

成员: 一、实验背景 曾经,市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市民的骄傲。然而,据2010年市水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的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五十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还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和消亡的原因之一。但对市消亡的近百湖泊而言,这一因素几可忽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的湖泊被填,用以养殖或者建造城市用地。 客观地说,湖泊的大面积缩小和消亡,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市缩减的湖泊面积有六成是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填湖造地和围湖养鱼造成的,市的各大湖泊几乎均受波及。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湖泊,在这一阶段面积剧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或转化为人工精养鱼池,如东西湖、汊湖等;有的则被切割成若干小湖泊,如沙湖、东湖等。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逐渐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旧城的改造和城市的兴建,使得土地的价值不断上升,道路的规划和商品房、工厂厂房的兴建,在巨额利益趋势下,填埋湖泊的惩罚已经不被人所重视,填埋的湖泊特别是一些被污染了的湖泊上长起了繁华的街市,大量的湖泊在城市的喧嚣中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 二、实验意义 湖泊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湖泊本身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在人与自然这一复杂的巨大系统中,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湖泊的消亡将对陆地水文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它的主要危害是加剧洪涝、干

气象学复习

气象学复习 名词解释 1.气压:大气的压强,指单位面积上直至大气上界整个空气柱的重量。 2.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 单位与气温相同。(在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 3.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 质量)的比值,单位是g/g或g/kg。 4.太阳高度角(sun altitude):也称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之间 的夹角。 5.绝对黑体:如果物体对所有波长的辐射能都能全部吸收,即a=1,则称此物体 为绝对黑体;(a为物体对辐射吸收的能力) 黑体:如果对某一波长的辐射能全都吸收,即aλ=1,则此物体为对该波长为黑体。 灰体:如果物体的吸收率小于1,但其吸收率不随波长而改变,则此物体称为灰体。 6.可照时间:指一天中,地面没有被障碍物、云、雾和烟尘遮蔽时,太阳从日出 到日落的时间间隔,以小时为单位。 日照时数:实际上,由于云、雾等天气现象或地物障碍的影响,使太阳光实际

照射地面的时间减少。每日实际照射地面的时间称为~(以小时为单 位)。 7.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到 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以S0来表示,单位是W/m2。 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称为~。 9.大气透明系数:指太阳在天顶时(m=1时),到达地面与太阳垂直面上的太阳辐 射通量密度S与大气上界太阳常数S0之比。 10.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以E0表示。 11.温室效应:是指大气通过辐射的选择吸收而防止地表热能耗散的效应。 12.湍流:空气的不规则运动,也叫乱流。它是在空气层之间相互发生摩擦或空 气沿粗糙不平的下垫面运动时产生的。 对流:当暖而轻的空气上升时,周围冷而重的空气下来补充。这种空气的升降运动称为~。 13.干绝热过程:升降气块内部既没有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过程。 (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 14.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水面,因接触发生冷却作用,越近地表 面的空气降温越多,而上层空气受冷地表面的影响小,降温较少,于 是产生逆温现象。 15.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 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摘要]本文通过查询1970-2008年广西省的降水资料,对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展开论述。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广西降水分布地域性较为明显,而且各个季节的变化对其降水的分布及情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中对广西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地域分布特征展开分析,对气象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属于广西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若持续降水且降水量过大,极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灾害,包括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塌陷等方面,甚至威胁居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因此,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了解广西省的降水分布特点,从而及时对天气现象开展预测,以便在出现超大降水的情况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其所带来的危害。 1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 本文中的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为广西气象台的雨量库,主要以常规化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工作。 1.1年、月际变化特征 经过查阅广西气象台的雨量库得知,近十几年来,广西多数地方出现强降水情况,而且强降水的发生频率较高。其中,1994年的强降水日数最多,共120d,占该年的降水量的32.7%;而1989年的强降水日数最少,是近十几年来最少的,共61d,占该年的降水量16.7%,其强降水日数仅为1994年的一半。 此外,结合强降水日数与相应年际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广西省全年都可以出现强降水天气,其实际降水强度在一年中的各个月份也各不相同。而且其强降水的月际分布有明显的双峰型特征,其峰值一般在6月份出现,降水量为16.8d;并于8月份出现第二峰,第二峰并没有第一峰的特征明显,主要为15.6d。在一年之中,广西省一般主要在5-8月份出现强降水情况,其强降水日数占据全年日数的70%左右,尤其是六月份的时候。通过查询资料还发现,强降水过程日数逐月分布呈现单峰型特征,尤其以6月份的强降水日数最多,为4.66d,而在汛期,即4-9月期间出现强降水过程日数占据全年强降水日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1.2降水日变化特征 由于白昼和夜间热力条件的差异,暴雨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等差值线总趋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即夜间暴雨频数的由桂西北地区向桂西南地区逐渐减少,桂西北的夜间暴雨比白天高出5~7次。以频次差值最大的凌云和岑溪两个测站作代表,分析桂西北和桂东南昼间和夜间暴雨的逐月变化的情况。在白天时段,两个测站的暴雨频次逐月变化有明显的差别:从数量上看,无论在那一月份,陆川

气温变化和降水变化规律的高考题—

关于气温变化和降水变化规律的高考题(—)

————————————————————————————————作者: ————————————————————————————————日期: ?

(2014海南卷)甲地(位置见图2)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4—5题。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5.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答案】4、B 5、B 【解析】4、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只有纬度较低,甲地冬季气温不会比夏季降得很多,气温年较差较小,B项符合。 5、5—8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高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2014新课标I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年份220122013 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 1.00 1.00 1.001.00草本植物11.18 1.20 1.211.23 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 1.091.101.12 1.11草本植物11.47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 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 1.21 1.29 1.421.58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答案】7.A 8.D9.D

武汉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成员: 实验背景 曾经,市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市民的骄傲。然而,据2010年市水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的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五十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还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和消亡的原因之一。但对市消亡的近百湖泊而言,这一因素几可忽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的湖泊被填,川以养殖或者建造城市用地。 客观地说,湖泊的大面积缩小和消亡,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市缩减的湖泊面积有六成是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填湖造地和围湖养鱼造成的,市的各

大湖泊几乎均受波及。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湖泊,在这一阶段面积剧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或转化为人工精养鱼池,如东西湖、汉湖等;有的则被切割成若干小湖泊,如沙湖、东湖等。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逐渐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旧城的改造和城市的兴建,使得土地的价值不断上升,道路的规划和商品房、工厂厂房的兴建,在巨额利益趋势下,填埋湖泊的惩罚已经不被人所重视,填埋的湖泊特别是一些被污染了的湖泊上长起了繁华的街市,大量的湖泊在城市的喧嚣中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 二、实验意义 湖泊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湖泊本身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在人与自然这一复杂的巨大系统中,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湖泊的消亡将对陆地水文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它的主要危害是加剧洪涝、干旱、风沙以及土地沙漠化等灾害,进而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湖泊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面对日益萎缩和消失的湖泊,我们应该具有一种责任感,树立保护湖泊的意识。本次实验就是从自身的专业知识出发,运用RS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对湖泊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和输出,分析湖泊数量和面积的变化以及湖泊面积减少的驱动力,希望对市湖泊的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并以真实的数据警醒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湖泊,保护水资源。 三、实验方案 1、数据准备与处理 本次实验所用到的主要数据有:1980—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市行政区划边界SHP 文件,75年?2010年气温、降雨等气象数据,市社会经济因素数据。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波段合成、影像纠正、影像拼接和影像裁剪四个部分,最终结果是得到各个年份的市遥感影像图。波段合成就是用ERDAS勺layer stack功能模块将包含于每幅影像中的四个tif文件合成为一幅img影像;影像纠正是利用A0I裁剪的原理去除合成后影像的彩色条纹边缘部分,有些影像边缘较纯净,则不需要进行这一步骤;彫像拼接是将每个年份的四幅img影像通过erdas的 mosaic功能拼接得到一整幅图像;在影像裁剪之前,首先要将市行政区划边界SHP文件转化为img格式,利用mask功能用边界影像在各年份的拼接影像中裁剪出属于的行政区划的部分。

2020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一次统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近三十多年来,在青海湖西岸的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并逐年扩大,成为青海湖第二大风沙堆积区。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下图为青海湖西岸沙丘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 A. 构造运动 B. 流水 C. 冰川 D. 风 2. 青海湖西岸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 A. 向西南 B. 向北 C. 向湖 D. 向东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布哈河三角洲面积较大,其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携带至入湖口沉积形成的,风力沉积形成的面积较小,分布在三角洲东北部边缘,因此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流水,B正确,D错误。处于板块内部,构造运动对三角洲形成影响较小,A错误。该地区冰川影响较大时是在第四纪冰期期间,现代冰川对海拔较低的地方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沙丘的沙源是湖床;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可以判断吹东北风,新月形沙丘凸出方向为迎风坡,可以判断三角洲盛行东北风。从而判断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向西南。A正确。故选A。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 大体相等 B. 南坡较多 C.北坡较多 D. 难以判断4. 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北坡,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原因主要是A. 上升气流减弱 B. 空气中的水汽减少C. 气温下降 D. 空气中的凝结核减少5. 该山地北坡山麓的自然带是A. 针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C. 高寒草甸带 D. 灌丛荒漠带【答案】3. C 4. B 5. D 【解析】【3题详解】本题需要作辅助线,同为2500米高度与降水量线交于两点,然后找到其对应的降水量。结合下图,可以看出同一海拔高度南坡降水量小于北坡,见下图。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空气受到地形的抬升的作用上升,不断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但降水之后空气中水气含量不断减少,所以就会出现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现象,上升气流减弱、气温下降、空气中的凝结核减少不是主要因素。B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显示山脉同一高度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说眀北坡为迎风坡,该山地海拔在4000米以上,北坡基带年降水量在200mm左右,可能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北坡山麓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

1970-2012年华北平原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一1672G6634(2019)03G0081G08D O I 一10.19728/j .i s s n 1672G6634.2019.03.0101970G2012年华北平原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田晓磊一李宝富一李学伟一李一婷一朱明博一王龙飞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日照276800 )摘一要一基于1970G2012年华北平原探空站和地面站气象资料, 分析了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70G2012年, 华北平原年均大气可降水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速率为-0.10m m /10a .其中,秋季大气可降水量减少速率最高,为-0.18m m /10a .在空间上,华北平原东南部年均大气可降水量降低速率明显大于西北部.(2)近40多年来, 华北平原年均降水效率基本稳定,速率为-0.01%/10a .(3)在年和季节尺度上, 华北平原大气可降水量变化与降水量仅在冬季相关性不显著.在空间上,仅华北平原南部年均大气可降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性;而降水效率与降水量在各尺度上均呈极显著相关性.(4)北半球极涡面积和亚洲区极涡强度分别对春季和夏季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影响较大.而秋二冬季,大气可降水量与西伯利亚高压和亚洲 经向环流关系密切. 关键词一大气可降水量;降水效率;大气环流;时空变化;华北平原中图分类号一P 426文献标识码一A 0一引言 大气可降水量(又称为空中水汽含量)是单位气柱中从地面到大气层顶的水汽总量,可表征降水的潜力, 也是评估空中水资源的重要依据[1G3]. 华北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政治二经济二文化中心,经济发展迅速二人口分布密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同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近年来华北平原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进一步 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目前,该区已成为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之一[4].因此,从区域层面和国家需求来讲,开展以大气可降水量为代表的空中水汽资源演化过程与机制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对空中水汽资源变化机理的认识,而且可为水资源极度匮乏地区制定科学的空中水汽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于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已有一些研究成果[5G7].例如,韩军彩[8]基于探空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1979G2008年水汽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发现水汽含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随纬度增高而减少;王旭丹等[9]研究表明华北地区1960G2005年水汽含量在不断下降.刘园园等[3]利用1964G2008年郑州站探 空资料,发现在长期线性趋势上,可降水量呈微弱下降趋势,并在1990年代末发生突变.曹丽青等[10]利用N C E P /N C A R 再分析资料研究了1948G2003年华北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与极端天气事件的关系, 发现大气中水汽含量与南方涛动和厄尔尼诺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张秉祥等[11]分析了华北平原近30a 空中水汽含量与 降水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当空中水汽含量偏多(少)时,华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多(少).Z h u 等[1 2]研究发现水汽含量对大气气溶胶具有一定影响.S h i 等[1 3]研究了多种卫星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对大气可降水量的监测能力.张扬等[14]指出虽然西北地区探空站点较少,但是探空资料可以较好反映空中水汽的时空变化规律 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可见,与其它资料相比,采用探空资料研究大气可降水量相对简便[14].杨保东等[15]解读了1974G2000年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变化趋势,发现了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年变化总体呈现微收稿日期:2018G08G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211);曲阜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446006)资助通讯作者:李宝富,男,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气候水文与生态环境,E Gm a i l :l e n n y 006@163.c o m.第32卷一第3期2019年6月一一一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L i a o c h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V o l .32N o .3J u n .2019

中国人口时空变化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 二.全国人口空间分布规律 (2) (一)人口空间分布 (2) (二)人口面积洛伦兹曲线 (4) 三.全国人口时序变化特征 (4) (一)全国人口时序变化 (4) (二)人口预测 (5) 三.全国人口空间变化规律 (6) 四.全国人口变化的空间相关性 (9)

1949——2009年中国人口时空变化分析 杜洋1,毛宇飞1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1949-2009年中国各省区人口统计数据的研究,获得中国人口时空变化规律。利用GIS技术和洛仑兹曲线,探究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人口数学模型研究中国人口的时时序变化规律同时对人口进行合理的预测;引入水文学中的变差系数和偏态系数两个参数,探究全国人口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包括人口重心变化和人口平衡性变化;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内相关关系探究人口变化的空间相关性。 关键字:人口时空变化 一.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北纬53°30′—北纬4°东经135°05′—73°40′)、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90-2009全国统计年鉴,以及全国1:500万矢量化地图。 二.全国人口空间分布规律 (一)人口空间分布 根据2009年全国各省市人口总量及行政区域面积,计算出各地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人口总量/行政区域面积),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疏,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别很大,其中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是上海,人口密度最高达3046.3人/平方千米,西藏人口密度最低,为2.4人/平方千米,上海人口密度为西藏人口密度的1269.292倍。 平原、盆地人口多,高原、山地人口少。东部的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为我国人口高度密集区,人口密度多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而广大西北内陆人烟稀少,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天山南部人口十分稀少,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 经济中心和重点开发区人口密集。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大于10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多为区域经济中心,如北京、天津以及上海,分别是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在全国经济排名中占有领先的地位。

近 50年华北地区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第25卷 第2期 自 然 资 源 学 报Vol 125No 12 2010年2月JOURNAL OF NAT URAL RES OURCES Feb .,2010  收稿日期:2008-06-24;修订日期:2009-10-0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BAC03A02);科技专项(2007FY120100);上海市气象局启明星专项(QM200801)。 第一作者简介:张皓(1982-),男,天津市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作物生长模拟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研究。E 2mail:zhangh@cli m ate .sh .cn 3通信作者简介:冯利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系统模拟、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E 2mail:fen 2gl p@cau .edu .cn 近50年华北地区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张 皓1,2,冯利平13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2.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200030) 摘要:利用华北地区(京、津、晋、冀、鲁、豫)92个气象台站近5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小网格法分析华北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GI S 工具实现空间分异表达。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年均降水量为614mm 。年均降水量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春季降水纬向分布明显,而夏季降水经向分布更为突出,秋冬季降水与年降水分布相似。随着年降水量由多到少变化,多雨区由东部沿海向南部地区移动,少雨区呈由中西部地区向中北部地区移动的趋势。该区降水年际变异性强,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均呈明显的降低趋势,春季降水略呈升高趋势,冬季降水升高趋势更为明显。1980年为由多雨期向少雨期的转折点,降水量存在8~10a 的显著振荡周期。20世纪60年代为月降水正距平出现最多的时期,而80年代和90年代为月降水负距平出现最多的时期。华北地区降水量季节性差异明显,夏季降水集中,全年65%~85%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 关 键 词:华北地区;降水量;趋势分析法;小网格法 中图分类号:P4261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0)02-0270-10华北地区主要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是其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影响着当地粮食生产、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水量变化的时空分布受季节、纬度和地理因子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点,对农业生产,特别是部分地区仅依赖雨养条件的农业生产来说,其影响尤为突出。研究华北地区降水量时空变化规律与特征,有助于合理利用降水资源和进行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华北地区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已有学者做过研究。牛存稳等 [1]分析了华北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孙燕等 [2]研究了异常降水在年际和年代际间的变化规律和特征,张利平等[3]归纳出华北地区降水存在的主要周期变化,陈烈庭 [4]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标准差的空间分布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地域特征进行了分析。目前的研究对降水量空间变化涉及较少,分析精确度也较低,为了更为精确、深入地反映华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利用该区92个气象站点近5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小网格法划分精细化网格,拟合不同分区降水要素方程,采用GI S 逆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华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和特征,实现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异表达,以期为华北地区降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江苏省降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416899061.html, 江苏省降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作者:徐晨光冯新峰郑志伟申子通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0期 摘要根据江苏省13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分布位置建立泰森多边形,并利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和建立的基尼系数降雨分布不均匀性模型,对南京市和江苏省1961—2010年的降雨量、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系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省年降雨量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江苏省年降雨量趋于增加,降雨年内时间分布趋于均匀,较多月份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增大。雨季月份降雨量较集中,东南部大暴雨发生的频次增加,增大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非雨季月份降雨量较少,西北部容易造成土壤干旱,对植被生长和生态恢复极为不利。 关键词降雨;分布模型;时空分布;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P4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0-0236-04 随着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气候变化所诱发的环境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诸多学者对各类气象要素(如降雨、气温、蒸发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1-3]。降雨作为水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多寡和分布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的江淮流域,工农业比较发达,但旱涝灾害严重,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不良影响。近年来,江苏省降雨量的时空分布趋势比较受关注,但对降雨量的年内变化分布趋势却研究较少[4-5]。提高对江苏省降雨时空的预测能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该文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借鉴基尼系数的构建思路,利用洛伦茨曲线的特征分析,对江苏省13个观测站1961—2010年间降雨年内分布的均匀度进行定量分析,以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 选取江苏省13个气象台观测站点(徐州、赣榆、盱眙、淮阴、射阳、南京、高邮、东台、南通、吕泗、常州、溧阳、吴县东山)1961—2010年的逐月降雨量值。 1.2 研究方法 运用Analysis Tool中CreateThiessen Polygons工具为江苏省13个气象观测站点创建泰森多边形,并求出每个多边形的面积,以及该多边形在江苏省总的土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应用ArcMap9.3地统计学模块(Geostatistics)中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插值形成面雨量,分析研究区多年月均及年均面降雨量的空间分布;利用建立的基尼系数降雨分布不均匀性模型,对研究区

吐鲁番盆地1976~2015年降水变化 特征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8, 7(6), 518-523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c416899061.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c416899061.html,/10.12677/ccrl.2018.76057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urpan Region over Period from 1976 to 2015 Huiqin Zhang1, Youwen Xie2 1Turpan Meteorology Bureau, Turpan Xinjiang 2Loudi Meteorology Bureau, Loudi Hunan Received: Oct. 21st, 2018; accepted: Nov. 6th, 2018; published: Nov. 13th, 2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yearly and monthly precipitation records at 5 national weather st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76 to 2015 in the Turpan Bas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in and mountain precipi-tation in Turpan region over 40 year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methods includ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moving average and Mann-Kendall trend tes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ipitation has a slowly increase trend in plain regions of the Turpan Basin expect Dongkan station. The precipitation changes are different between plain regions and mountain regions in Turpan basin, the more obvious of precipitation trend in mountain stations and there are sudden changes in the mid 80s from dry to wet; the precipitation has a ri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The abrupt of plain precipitation was not obvious. Keywords Turpan,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 吐鲁番盆地1976~2015年降水变化 特征分析 张慧琴1,谢友文2 1吐鲁番气象局,新疆吐鲁番 2湖南娄底气象局,湖南娄底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21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6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3日

土地利用现状及时空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及时空变化分析 [摘要] 目前,修武县的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已结束,通过这次土地大调查,摸清了修武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1996-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介绍了近年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与趋势分析,并就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土地利用调查时空变化 0 引言 土地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一个国家立国的基本要素。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它不仅体现在数量结构的变化,更是空间格局的变化,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的时空变化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掌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对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政策、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修武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介于东经113°08′17”-113°32′03”,北纬35°07′39”-35°28′32”之间,隶属焦作市。东邻新乡市获嘉县与辉县市,南和武陟县接壤,西与焦作市区毗邻,北靠山西省晋城市与陵川县。县域东西宽约36公里、南北长约40公里,全县辖3镇、5乡、223个行政村,总面积为668.03平方公里。 2各类土地分布及利用情况 (一)土地利用现状成果 根据修武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统计结果,目前修武县土地总面积为66803.66公顷,其中耕地24964.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39%;园地318.83公顷,占总面积的0.48%;林地26106.82公顷,占总面积的39.08%;草地2635.06公顷,占总面积的3.94%;交通运输用地1712.48公顷,占总面积的2.56%;水利及水域设施用地1865.81公顷,占总面积的2.79%;其他土地1200.61公顷,占总面积的1.8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999.12公顷,占总面积的11.97%。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林地和耕地是面积最大的地类,说明修武县仍是一个传统的、以农业、林业为主的地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比例11.97%,说明修武县城镇化率未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二)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分析 在耕地分布中,南水北调以南地区主要为水浇地,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

武汉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武汉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实 验 报 告 成员:

一、实验背景 曾经,武汉市内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武汉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武汉市民的骄傲。然而,据2010年武汉市水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武汉的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五十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还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和消亡的原因之一。但对武汉市消亡的近百湖泊而言,这一因素几可忽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的湖泊被填,用以养殖或者建造城市用地。 客观地说,武汉湖泊的大面积缩小和消亡,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武汉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武汉市缩减的湖泊面积有六成是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填湖造地和围湖养鱼造成的,武汉市的各大湖泊几乎均受波及。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湖泊,在这一阶段面积剧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或转化为人工精养鱼池,如东西湖、杨汊湖等;有的则被切割成若干小湖泊,如沙湖、东湖等。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武汉市逐渐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旧城的改造和城市的兴建,使得土地的价值不断上升,道路的规划和商品房、工厂厂房的兴建,在巨额利益趋势下,填埋湖泊的惩罚已经不被人所重视,填埋的湖泊特别是一些被污染了的湖泊上长起了繁华的街市,大量的湖泊在城市的喧嚣中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 二、实验意义 湖泊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湖泊本身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在人与自然这一复杂的巨大系统中,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湖泊的消亡将对陆地水文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它的主要危害是加剧洪涝、干旱、风沙以及土地沙漠化等灾害,进而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湖泊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面对日益萎缩和消失的湖泊,我们应该具有一种责任感,树立保护湖泊的意识。本次实验就是从自身的专业知识出发,运用RS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对湖泊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和输出,分析湖泊数量和面积的变化以及湖泊面积减少的驱动力,希望对武汉市湖泊的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并以真实的数据警醒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湖泊,保护水资源。 三、实验方案 1、数据准备与处理 本次实验所用到的主要数据有:1980--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武汉市行政区划边界SHP文件,武汉75年~2010年气温、降雨等气象数据,武汉市社会经济因素数据。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波段合成、影像纠正、影像拼接和影像裁剪四个部分,最终结果是得到各个年份的武汉市遥感影像图。波段合成就是用ERDAS的layer stack功能模块将包含于每幅影像中的四个tif文件合成为一幅img 影像;影像纠正是利用AOI裁剪的原理去除合成后影像的彩色条纹边缘部分,有些影像边缘较纯净,则不需要进行这一步骤;影像拼接是将每个年份的四幅i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