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中东伊拉克南部由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形成的两河流域,"

米亚

amia

古巴比伦城开凿"汉穆拉比--万民之富"运河,兴建了无数灌溉水渠。

诞生了数学史上第一条公式,可根据水渠的矩形断面计算水渠的浇灌水量。

公元前1700年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业历书《农人农历》,以农夫教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年的农事进程。

约公元前1600年

赫梯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灭亡。加喜特人在巴比伦建加喜特王朝。

公元前10世纪

短暂而辉煌的亚述文明。战神庇护的帝国--亚述帝国兴起。

约公元前1150年

西徐亚人消灭加喜特王朝,以依新为中心建立了巴比伦尼亚。

公元前800年

历史上第一支训练有素的皇家军队建立。亚述军事强国的奠定者提格拉特帕沙尔三世建立的"王家军团"是亚述军队的核心。亚述帝国的军队兵种齐全,有当时最强大的攻城武器--投石机。亚述版图包括现今的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大部分的巴勒斯坦和部分的土耳其南部与埃及北部。

亚述王辛赫那里布将都城从萨尔贡城迁移至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

世界史上第一个图书馆(藏有24000多块泥版图书),由亚述巴尼拔王建造在雄伟的尼尼拔王宫内。

古老的词典--"西拉巴力里亚",不仅有苏美尔文字符号表和对符号的发音、含义的解释,还包括了文法的说明。

公元前612年

西徐亚人和米太人结成的反亚述联盟攻陷尼尼徽,杀死亚述萨拉克皇帝。

新巴比伦时期到来:伽勒底人出身的那波帕拉萨尔重修巴比伦城。

尼布甲尼撒二纪重新建造的巴比伦城,为一个长达17.7公里的四方形城市。幼发拉底河从城中穿过:城内除了豪华的宫殿(包括传说中的

世界史上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还建造了50座神殿(巴别通天塔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座)。

通天塔--即《圣经》中提到的"巴比塔"。七层吉库拉塔顶端,有一座蓝色的四角镀金小庙乃巴比伦城的保护神马尔都克的神庙。

公元前586年

"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犹太王国的大部分人口被掳往巴比伦。

约公元前540年

波斯帝国开国君主居鲁士率军入侵巴比伦。

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5年

波斯帝国君主大流士一世建立了东至印度河流域,西至撒哈拉沙漠,横跨亚非欧三洲的波斯大帝国。

大流士一世制定了统一的铸币制度,明确规定各省贡赋数目,并应用包税制;改组军队,自任统帅,并拥有一支腓尼基人的海军。

"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为当时波斯帝国的国教。

公元前326年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在伊苏斯击败大流士三世亲率的波斯大军。

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08年

两河流域成为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建立的包括小亚细亚、巴勒斯坦、伊朗高原及部分中亚的塞琉古王国领土的一部分。建都安条克(今叙利亚境内)。

公元前325年

亚历山大建亚历山大帝国,首都为巴比伦。亚历山大帝国版图:西起希腊,东至印度河流域,南达尼罗河流域,北抵多瑙河流域。

公元前64年

塞琉古王国被罗马帝国所灭。

公元632年--638年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斯默德的继续人、"安拉使者的代理人"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占领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成为阿拉伯王朝的领土。661年

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制定了最早的哈里发职位世袭。定都大马士革。762年

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迁都于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建圆形都城。

哈里发哈伦·赖世德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经济空前繁荣时期。巴格达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城市。

830年

哈里发马门在巴格达建"智慧宫",作为研究和翻译的中心,研究古希腊文化。

阿拉伯人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商人苏莱曼曾航海到中国,写成《苏莱曼东游记》。历史学家马苏第遍游亚洲,写成巨著《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成为当时的史地百科全书。《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名著,它的基础为古老波斯故事集,于10世纪由哲海雅什里写成。

阿拉伯人在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吸收了印度人创造的10个"阿拉伯数字"和十进制,将它们传至欧洲,再传遍世界。阿拉伯数学家确立了代数学中的二次方程式,三角学中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

阿拉伯天文学尤为发达,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等城都建有天文观测台。阿拉伯人制造出了各种天文仪器,如天球仪、象限仪、日晷仪等。

阿拉伯的医药相当发达,哈里发哈伦时期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家医院。"医中之王"阿维森纳的名著《医典》是一部概括哲学、卫生学、药物学和治疗学的百科全书。

1055年

塞尔柱突然人入巴格达。苏丹掌权,哈里发成为傀儡。

1096年

十字军东征。两河流域的上游成为十字军教国--爱德萨伯国的领土。1258年

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之弟旭烈兀在西亚建伊尔汗国。

16-17世纪

两河流域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横跨亚、非、欧版图中的一部分。1917--1918年

英军占领两河流域。

1958年

伊拉克推翻君主制,改行共和制,成立共和国,由"逊尼派"统治。1921年

费萨尔亲王登基,建立伊拉克王国。

伊拉克复兴党组织、领导了两次军事政变,建立政权。

1979年

萨达姆铲除异已,掌权伊拉克。

1980年

伊拉克出兵伊朗,爆发持续了8年的两伊战争。

1990年

伊拉克进攻科威特,引发海湾危机。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

美国战舰发射导弹轰炸巴格达,爆发海湾战争。

1991年3月

美、英、法等国在北纬36°线以北建立了"库尔德人保护区",禁止伊拉克军用飞机在该地域上空飞行。

1991年4月3日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87号决议。决定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1992年8月27日

美、英、法、俄四国宣布,在北纬32°以南的伊拉克地区建立"禁飞区"并在该地区上空巡航。

1996年9月3日

美国宣布伊拉克南部"禁飞区"从北纬32°移至北纬33°,"禁飞区"扩展至巴格达城郊上空。

1991年--1998年

200多个武器核查小组对伊拉克进行了400多次核查。

1998年11月1日

因伊拉克宣布"彻底终止同特委会任何形式的合作",英、美对伊拉克进行了大规模空袭。

2002年11月8日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441号决议,新一轮核查启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随堂练习:1.2古代两河流域

1.2古代两河流域 一、选择题 1.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 A.尼罗河流域B.爱琴海区域 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 2.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列世界古代建筑中,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A.空中花园B.故宫 C.长城D.金字塔 3.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两河流域初步实现统一大约是在()A.公元前20世纪B.公元前18世纪 C.公元前24世纪D.公元前3500年 4.下图甲、乙地区都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它们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下 列对这两地文明的解读有误的是() A.都属于大河文明B.甲地区是法老和金字塔的国度 C.都是城邦共和国D.乙处诞生了《汉谟拉比法典》 5.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下列文物中,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汉漠拉比法典B.金字塔 C.雅典卫城D.高架引水渠 6.“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将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別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材料主要表明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维护奴隶的利益 C.维护奴隶制度,稳固社会秩序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7.《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哪些规定说明古巴比

伦王国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①社会等级②家庭奴隶制 ③租赁、雇佣④交换、借贷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8.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都曾被外敌入侵,导致两大文明衰落的是() A.蒙古帝国B.波斯帝国 C.元朝D.亚历山大帝国 9.(·贵州)颁布世界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是() A.伯利克里B.法老胡夫 C.汉谟拉比D.凯撒 10.(·内蒙古)“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全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该法律条文出自() A.《汉谟拉比法典》B.《罗马民法大全》C.《十二铜表法》D.《查士丁尼法典》 11.(·江苏)发祥于西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印度B.古巴比伦王国 C.雅典城邦D.法兰克王国 12.(山东)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 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判断题 13.尼罗河流域发现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14.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奴隶制国家() 三、综合题 15.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老的大陆有着灿烂的文明。今天让我们畅游亚非大陆,领略古 老灿烂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比较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

一、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相似之处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都有着几乎同样的年龄,都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由强盛到衰败的过程两种文明都有着自己的文字书写系统,条理严谨的楔形文字和神秘诡异的象形文字都孕育于大河流域。离不开河水的的滋养与灌溉她们都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强大帝国实行君主专制,也都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自己的重要成果。 二、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对比 1.自然地理 埃及文明起源依托于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河道。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了畅通的道路。由于上游两条河流分支流经热带草原地区,雨季的到来给尼罗河带来了定期泛滥,从而给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回馈,也为古埃及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尼罗河的子民们在其庇佑之下,怡然自乐与世无争地生活着。尼罗河狭长的地理环境,促使古埃及的文化选择了带状延伸,形成了由南向北的多元一体化文明起源模式。而同样生活在大河旁的两河流域的人民们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暴躁的底格里斯河使两河人民无法和古埃及人民一样享受平静的生活,两河流经的区域受干旱少雨的副热带高气压气候控制,河水无法定期泛滥,而且由于底格里斯河平时水位过低,汛期水位过高、流速快,难以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灌溉也成了当地经济生活的命脉。

法治文化,而埃及人的主流文化是伦理文化。在法治社会中,法典,比如汉莫拉比法典的诞生是自然结果而埃及这样的神权政治国家似乎不需要法典。两种文明的国家的文学也同样殊异。埃及人的写作在深度和想象力方面有局限性,大部分作品浮泛浅薄。在埃及这个相对和平的国度里,没有出现任间丫象《吉尔伽美什史诗》一样严肃的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反映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域生活的诸种无常的变化。 3.政权的起源 在公元前5000年,埃及出现了城镇政体,各自控制着泛滥平原的某一条带。这种多元的地方中心难以形成有力的地理屏障,为建立统一的政体在地理环境上铺平道路。同时,狭小的生存空间,迫使野心勃勃的地方统治者极力通过扩张活动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于是,征伐战争不断,导致统一集权机制国家的形成。由上埃及国王孟尼斯实现统一,埃及文明逐渐形成并影响日隆。此外,因尼罗河水流自南向北,上埃及国王可以清楚地预知北方灌溉的区域,由此奠定了埃及的统一是上埃及统一下埃及的格局。同时也限定了埃及的官僚体制一开始就是内向型的,注重内部行政体和部门化建设。至于两河流域,乌贝德人疏浚幼发拉底河并修改故道使其成为运河,由此建立纵横交错的灌溉网络。水资源的竞争客观上要求建立超出单个聚落之上的社会组织,于是,社会人口、聚落向中心聚落迁移、聚集。到公元前4000纪中叶,这一凝聚过程完成时,伴随着周围聚落的消失,作为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的城市出现,专业分工的市民居住在城

2016-世界古代文明-章节测验参考答案【古代两河流域上、下】

古代两河流域上(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两河流域文明是指在以下哪两条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A、苏伊士河和恒河 ?B、底格里斯河和尼罗河 ?C、苏伊士河和幼发拉底河 ?D、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星期”是以下哪一古代文明发明的时间概念:() ?A、古印度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埃及文明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中国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与两河流域早期文化处于同一时期。()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历史上古代两河流域存在多个国家政权。()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古代两河流域上(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乌尔纳姆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中哪一时期的法典:() ?A、亚述王国 ?B、乌尔第一王朝 ?C、乌尔第二王朝 ?D、乌尔第三王朝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根据考古的发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备军出现在以下哪一个文明:() ?A、古印度文明 ?B、古中国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埃及文明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根据考古的发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条约是在以下哪一组国家中签订的:() ?A、希腊和罗马 ?B、埃及和希腊 ?C、埃及和赫梯 ?D、赫梯和希腊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根据考古的发现,《乌尔纳姆法典》是人类历史上首部成文法典。()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古代两河流域上(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萨尔贡是阿卡德王国第几任国王:() ?A、4 ?B、3 ?C、2 ?D、1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现存的古巴比伦城门被以下哪一国家挖掘和收藏:()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两河流域──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

两河流域──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通常称做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平原,这个地方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由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三部分组成,其中巴比伦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构成了人们所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早在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繁衍生息。他们在交流中逐渐创造了象形文字。阿卡德人对它加以继承和改造后,成为据今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用芦苇秆和动物骨头在软泥上所刻,落笔时力度大速度缓,印痕宽而深;提笔时力量小速度快,印痕窄而浅,好像木楔子,所以称为“楔形文字”。古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曾经把它们作为自己的文字。苏美尔人还把他们的神话故事《吉尔伽美什》刻在泥板上,成为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最古老的史诗。史诗主要讲述了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一生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 大约公元前2006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古巴比伦人在苏美尔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加绚丽的文明。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全文共350

0行,内容涉及盗窃动产和奴隶,对不动产的占有、继承、转让、租赁、抵押,涉及经商、借贷、婚姻、家庭等方面,法典对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空中花园,阿拉伯语称其为“悬挂的天堂”。相传尼布甲尼撒国王为了治愈爱妻的思乡病,特地建造了这座超豪华的“天堂”献给她作为礼物。果然,爱妻思念家乡的愁容一扫而光,白皙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欢快的笑容。空中花园为立体结构,共7层,高25米。基层由石块铺成,每层用石柱支撑。层层都有奇花异草,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园中有小溪流淌,溪水缘自于幼发拉底河河水。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古迹之一。 星移斗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公元637年,阿拉伯人战胜波斯人,两河流域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在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两河流域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从大马士革迁到底格里斯河河畔的巴格达,巴格达遂成为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帝国首领哈里发的皇宫用大理石砌成,城门装饰着精雕细刻的花草、动物图案,窗户镶嵌着彩色玻璃,墙上挂着精美的壁毯;宫廷大院有喷水池,种植奇花异草;夜晚,来自帝国各地的达官显贵、皇亲国戚聚集宫中,仙乐飘飘,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宫廷外围则是另一番景象。那里水渠纵横,沃野千里,田禾茂盛。两河沿岸的码头上停泊着密密麻麻的商船,河畔城市的市场繁荣,

两河流域文明成就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副本

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两河流域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最早代表,其成就是巨大的。在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文明成就中,文字、宗教、文学、法律、科学、艺术等显然最为引人注目和影响深远。 文字 成千上万在两河流域出土的刻有成文文字符号的泥版表明两河流域人民(具体指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创造出了一种文字系统。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人类从没有记录历史的朦胧年代过渡到有史可据的较为光明的年代。因此,文字成了人类步入文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志。尽管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打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使得人们不再仅仅依靠记忆,用口头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信息知识的传递。通过文字,人的经验、知识和思想就不再因个体的记忆衰退或死亡而散失,而是具有了永久性,知识和经验由此可以得到保存、积累和传递。鉴于此,我们将文字的发明称为两河流域文明最重要的一项文化成就显然是恰如其分的。由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被广泛地称作“楔形文字”(图4),因为当时的文字是由用芦苇做成的带有三角形笔尖的笔在泥版上刻画出的符号的外形酷似楔子。①英国人是最初使用这一名称称呼苏美尔文字的,因此,该词的英文为(cuneifo丌n),由楔子(cuneus)加形状(form)组成。苏美尔文字与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最初也是由象形符号演变而来的。早期的实物证明苏美尔最早也

是图形文字,由一系列平面图画组成。 一个图画构成一个符号,代表一个词,其意义与所画的物质基本一致或相近。如用波浪线表示水,用动物的头像代表该动物,画一岩石表示铁石心肠的情感。不过,苏美尔文字既不像汉文字那样基本全由表意字组成,而是由表意和表音符号混合组成;也不同于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仔细刻划或精心绘制的图形,而是一些图示性的、线条式的图形,象征性地表现符号所代表的实物。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最早出现的图形最终完全失去其象形特征,成为表音符号。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后由阿卡德人继承和发扬光大。在该文字出现后的2000年左右的时间内,它一直是两河流域惟一的书写文字体系,无论是阿摩利人、亚述人,还是西亚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及其创造的楔形文字,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及其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地位、作用,了解古巴比伦文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对《汉漠拉比法典》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的相互印证,再现历史,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认识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通过学习《汉漠拉比法典》,认识到法律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手周杰伦演唱的《爱在西元前》,并同步展示歌词。注意重点标记以下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摸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底格里斯河、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泥板上的字迹、楔形文字”。

教师:这是一首具有历史沧桑感的歌曲,歌词据说是词作者在参观博物馆后有感而发创作的。这首歌以独特的想象把西亚的历史文明融入其中,让人回味无穷,它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世界古代文明之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河流域,去了解那段历史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二、查学诊断。 1.概述。 (1)兴起: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20多个国家,并发明了楔形文字。 (2)融合:苏美尔各国之间不断争斗,外部入侵者乘势而入,苏美尔人逐渐消失,融合到其他族群之中。 2.建立:公元前2000年左右,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3.发展:公元前1792年,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继位。在他的治理下,巴比伦王国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的大国。 4.目的:为了强化统治,缓和社会矛盾。 5.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6.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贵族的恣意妄为,限制了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三、导学施教。 1.目标导学一:“河间之地”。 两河流域炎热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河流两岸水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苏美尔人很早就在河流沿岸定居。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生地之一,苏美尔人在那里种植大麦、小麦和椰枣等农作物,他们掌握了青铜工具,青铜工具日趋普遍。他们还发明了轮子,制造出车辆,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他们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补足。他们创造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公元前3000年前后,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一批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它们管辖区域都不大,人口也不多。各国为了争夺人口、土地和水源,陷入长期的混战之中。 2.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

两河流域文明史

两河流域文明史 两河流域文明: 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和城市都在这里出现~~ 6500年前~苏美尔文明~建筑由泥土搭建~~~~ 4900年前~建立了最早的城邦国家~~每个城邦都有一个统治者~~ 4300年前~苏美尔东区北部~~阿卡德人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吞并苏美尔地区的其他城邦~~领袖萨尔贡~~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国家,第一个首都阿卡德~最后向南北发展,建立了第一个帝国~~在他孙子时期达到鼎盛~~~ 阿卡德王朝灭亡100多年后~两河流域迎来了乌尔第三王朝~~第一部乌尔纳木法典出现~~是汉穆拉比法典的蓝本~~楔形文字~~ 汉穆拉比是巴比伦文明最重要的缔造者~~公元前1792年登上王位~~他颁布的第一部完备的汉穆拉比法典~~282条法律条纹~~汉穆拉比的巴比伦王朝被称为巴比伦第一王朝~~400年后来自小亚细亚赫梯王国的国王率领大军攻陷了巴比伦城~~~赫梯王国创建于公元前17世纪~~首都哈图沙~~位于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南~公元前14世纪达到鼎盛~~

来自北方山区的加喜特人创立了中巴比伦王朝~加喜特王朝~~是两河流域统治时间最长~亚述人很快由北部一个小国发展成帝国~~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天空被分为12宫~~黄道12~新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王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9月7继承王位~~空中花园就是他建造的~他把大量财富用于建造巴比伦城~亚述人性格彪悍~战争是每个亚述男人的终身职业~~然后接替了巴比伦王朝~~亚述帝国创立~~位于伊拉克北部~~ 尼尼微,亚述王国的首都,位于大扎布河和底格里斯河交汇处~公元前12世纪,尼尼微是一座极具规模的大城~~成为两河流域的中心,人口众多~~犹太人把亚述人的首都称为狮子的巢穴~~亚述国王个个残暴无情~ 公元前612年5月尼尼微沦陷~~~亚述国王们为他们残暴付出代价~~ 以色列:神的勇士~~ 公元前626—539年新巴比伦王国:又称迦勒底王国,,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公元前630年,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萨趁新亚述内乱之机,逐渐取得对巴比伦尼亚的控制。公元前626年自立为巴比伦王。后与米底结成联盟,在公元前612年攻陷尼尼微,亚述帝国结束[1]。亚述帝国灭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

两河流域重要历史事件年表

两河流域重要历史事件年表 约公元前4000年 苏美尔人定居美索不达米亚。 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 大洪水爆发,后来被犹太人改编后编入《旧约全书》就是诺亚方舟的故事。 公元前3200年 “东方的拉丁语”楔形文字在两河流域形成。两河流域缺乏木材和石料,但有取之不尽来自两河冲积平原上的粘性泥土,苏美尔人将之制成泥版,用芦苇做成的书写工具在上面刻字或画图,形成的文字符号的每一笔按压的部分痕迹宽深,拖出的部分窄浅,就像木楔一样。所以叫“楔子文字”又叫“钉头字”或“箭头字”。 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历法。苏美尔人在高台阶上的观象台上观察月亮的变化,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太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29或30天,12个月为1年(6个月为29天,6个月为30天),每年354天,通过置闰月的办法调整。开始依靠经验置闰,后来先后有8年3闰和27年10闰的规定。一星期七天,由天上星晨各种神的名字命名:星期天(太阳神)、星期一(月神)、星期二(火星神)、星期三(水星神)、星期四(木星神)、星期五(金星神)、星期六(土星神)。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诞生在苏美尔的尼普尔,是当时为王室和神庙培养书吏和书记员的学校。 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流传在两河流域,讲述乌鲁克的国王、大英雄吉尔伽美什、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完成了许多伟大的业绩的故事。 公元前2300年 世界最早的地图。在北部的纽尔根特佩出土的粘土地图上可以看到一片被小丘环绕的地区,有一条水道穿过。楔形文字在地图中央表明了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的面积。 公元前2170--公元前2006年 乌尔的苏美尔人建立第三王朝(创立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同时进入青铜时代,建造了吉库拉塔形式的白色神庙。 公元前2000年 “神之门户”巴比伦城崛起。闪米特语系的阿摩托利人建都古巴伦城。 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汉摩拉比法典》诞生,2.25米高的玄武岩石柱上刻满了282条法律,规定了司法行政、土地房屋、商业债务、私产保护、婚姻家庭、职业、农牧、租赁、伤害和奴隶买卖及处罚等多方面事宜。 世界上最早的60进制:巴比伦人将一天分成以2小时为单位的12时制,每小时又分为60分,每分又分成60秒,这就是巴比伦时间。 世界上最早的商业银行出现。巴比伦神庙的祭司开办了借贷机构,分实物借贷和金银借贷。偿还方式为分期付款,每月一还;利息按法律规定:、金银借贷为20%,实物为33%。 公元前1800年 古巴比伦城开凿“汉穆拉比--万民之富”运河,兴建了无数灌溉水渠。 诞生了数学史上第一条公式,可根据水渠的矩形断面计算水渠的浇灌水量。 公元前1700年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业历书《农人农历》,以农夫教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年的农事进程。 约公元前1600年 赫梯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灭亡。加喜特人在巴比伦建加喜特王朝。 公元前10世纪 短暂而辉煌的亚述文明。战神庇护的帝国--亚述帝国兴起。 公元前1150年 西徐亚人消灭加喜特王朝,以依新为中心建立了巴比伦尼亚。 公元前800年 历史上第一支训练有素的皇家军队建立。亚述军事强国的奠定者提格拉特帕沙尔三世建立的“王家军团”是亚述军队的核心。亚述帝国的军队兵种齐全,有当时最强大的攻城武器--投石机。亚述版图包括现今的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大部分的巴勒斯坦和部分的土耳其南部与埃及北部。 亚述王辛赫那里布将都城从萨尔贡城迁移至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 世界史上第一个图书馆(藏有24000多块泥版图书),由亚述巴尼拔王建造在雄伟的尼尼拔王宫内。 古老的词典--“西拉巴力里亚”,不仅有苏美尔文字符号表和对符号的发音、含义的解释,还包括了文法的说明。 公元前612年 西徐亚人和米太人结成的反亚述联盟攻陷尼尼徽,杀死亚述萨拉克皇帝。

两河流域文明

第三章上古西亚诸国 本章重点: 1、城邦的产生、发展及其政治经济制度 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 3、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 4、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 5、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 6、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 7、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8、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参考书目: 1、陈小红、毛锐:失落的文明——巴比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2、沐涛、季惠群:失落的文明——犹太王国,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3、华严明:“文明的故事”系列丛书,海南出版社,2001年。 4、(以色列)阿巴?埃班:犹太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第一节两河流域早期的奴隶制国家 一、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间的土地),包括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亚述(得名于亚述城),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得名于巴比伦城),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称阿卡德,南称苏美尔。 两河流域与埃及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处于干旱地带,需要利用河水灌溉。但也有不同之处:尼罗河上游因为有大湖调节,每年泛滥的水量较稳定,两河每年泛滥的水量则因上游雨雪量的变化而变化颇大,易于成灾;另外,尼罗河来自热带,泛滥时带来大量腐殖质肥料,两河流域则缺少这样的天然肥料。两河流域北部和南部的自然条件也稍有不同:南部地势低平,两河相距较近;北部河岸高起,两河相去又远。所以南部比较便于灌溉,也较易受水灾,这使两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地带最初并不适于农业,甚至不适于住人,旧石器时代的遗迹都在山坡或山麓、丘陵上,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都在北方和东方的山地上,因为那里雨水稍多,又无河流泛滥威胁。公元前五千年代,人们开始在山坡上截引溪水浇地,随后逐渐迁到河谷平原。 两河流域最早文明的创造者是居住在苏美尔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讲苏美尔语。约公元前三千年代初,一种与苏美尔人语言完全不同的人到了苏美尔以北的地区,因为后来他们在那里建立了阿卡德国家,所以被称为阿卡德人,他们的语言属于塞姆语系。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知识与能力: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利用多媒体展示预习导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预习导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重点: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 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我们学习了古代埃及文明,产生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那么,亚洲最早产生文明的地方在哪儿?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 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 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二)两河流域国家发展历程:学生阅读,说出国家发展的线索 (三)楔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 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 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古巴比伦王国是怎样强大起来的?学生阅读了解汉谟拉比采取的内外政策。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国家 关注的重点: 1.城邦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政治经济制度 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 3.亚述帝国的对外扩张、奴隶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两河流域的城市国家 (一)、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居民 1.地域:两河流域东临伊朗高原,南部临波斯湾,西部与叙利亚摹和阿拉伯沙漠接壤,北部则是亚美尼亚山地。两河流域分为二部分,一部北部称亚述,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同时,巴比伦尼亚也分两部分,北端是阿卡德地区,南端是苏美尔地区。 古代两河流域有着很好的农业条件,虽然也是通过河水泛滥形成优质土壤,但在南部形成了天然的阿洪堤,有利于垦殖农耕。 2.居民:两河的居民最初来自于哪,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是由闪族游牧部落和后来迁居于此的苏美尔人融合形成了最初的苏美尔文明。 (二)、苏美尔城邦 苏美尔城邦进入文明的过程中分为以下几个文化期: 1.时间:(1)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B.C.4300-B.C.3500) 在这一时期,考古学发现出现了较大的神庙建筑,手工业也得到了初步发展,发现了陶器和铜器,一一般认为是氏族公社解体时期。 (2)乌鲁克文化期(B.C.3500-B.C.3100) 在这一时期,苏美尔开始进入文明时代,铜器已经普遍,城市已经初具规模,神庙建筑也开始普遍,农村公社出现,阶级分化,表明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3)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B.C.3100-B.C.2700) 这一时期,犁耕的出现,专门的冶炼部门出现,手工艺品也较精美,文字上也出现了楔形文字,表明了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奴隶主统治阶级形成。 2.城邦出现 随着城市的增加,城邦数量也明显较多,在幼发拉底河有埃利都、乌尔、拉尔萨、乌鲁克等。在底格里斯河上有拉伽什;在两河之间的城邦则更多,有苏鲁帕克、乌玛、巴比伦、基什、西帕尔等。城邦的特征是人口不多,地域较小,由若干农村公社组成。因而称为城邦。 3.苏美尔城邦的政治结构 苏美尔城邦的政治结构由于还处于国家产生前夕,因而类似于父系氏族社会军事民主制时期。分为城邦首领,称做“恩”、“恩西”、“卢伽尔”,“卢伽尔”有两层意思,一是临时授予的称号,二是霸主的称号。然后是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都叫做“温肯”(人民组织)4.苏美尔城邦的土地占有形式 苏美尔城邦的生活中,神庙占有重要地位,神庙不仅是苏美尔城邦的政治活动中心,而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概述.doc

那么今天的两河流域地区,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地区。伊斯兰文明、阿拉伯人、石油,每一个词都与中东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中东地区是世界局势的晴雨表。人们总在疑惑,为什么中东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如此的复杂?为什么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矛盾如此尖锐?为什么中东地区能够有如此重要的经济地位?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是否能够解答这些问题呢?我们首先简单回顾一下中东地区的主要历史,发展历史,发展进程。 伊斯兰阿拉伯文明兴起于公元6世纪,随着阿拉伯人的扩张,两河流域伊斯兰文明开始向外传播。在欧洲的西班牙、非洲的中非部落、在中亚和东南亚,都留下了阿拉伯人的足迹。伊斯兰教的传播更加广泛,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伊斯兰文明都曾经生根发芽。在此之前,希腊罗马人曾经短暂统治过两河流域地区。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起源,并经过早期发展,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伴随着罗马军队的步伐传向整个欧洲。公元15世纪,又随着西方殖民浪潮到达美洲、非洲。在此之前,波斯文明、犹太文明相继兴起。犹太教在广泛接受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和波斯文明的基础上形成,并对以后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甚至佛教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再之前,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独立发展的时期,在几千年的发展和积淀的过程中,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影响着之后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阿拉伯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核心区,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伊朗西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以及约旦部分地区,今天的巴林、阿曼、卡塔尔和阿联酋部分地区,也曾经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过密切接触。此外,在今天的土耳其、亚美尼亚、埃及等地区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近邻,它们有各自独立发展的文明,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两河流域地区长期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这样一个广泛的区域,我们今天称之为中东地区,在古代历史研究中,我们称之为近东地区。 与今天中东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一样,古代近东地区也曾经有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共同发展、互相冲突。近东地区古代居民的主体是塞姆人,今天的阿拉伯人、希伯来人均属于塞姆人,古代的巴比伦人\亚述人、阿拉米人等也均属于塞姆人的不同支系。在小亚细亚安那托利亚高原地区,曾经生活过属于印欧人的赫梯人,在伊朗高原有属于印欧人的古波斯人。另外,在今天叙利亚东部、伊拉克北部和亚美尼亚地区,曾经生活过的胡利安人,和两河流域南部地区早期的苏美尔人,所属族系目前还是一团迷雾。我们尚不知晓。民族的复杂性导致语言的多样性,除巴比伦人、亚述人使用的阿卡德语外,属于塞姆语系的语言还有阿拉米语、希伯来语、乌加里特语等。赫梯语和古波斯语属于印欧语系。不明语系的语言更多,苏美尔语、胡利安语、安那托利亚地区的方言哈梯语等等。古代近东人信仰多神,赫梯人曾号称他们是信仰千神的民族,神祇崇拜是近东人生活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神祇崇拜逐渐向主神崇拜发展,并最终形成一神崇拜,它是耶和华、耶稣上帝、安拉、佛陀等唯一神形成的基础。由这些复杂多样的民族、语言、宗教背景中,您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复杂的中东来自于复杂的近东。 从人类文明的源头梳理回顾中东地区,特别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古代历史,不一定能直接解答造成今天中东地区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但我们将通过了解,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历史,通过了解早期居民的日常生活,来感受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形成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军事氛围,来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地理环境。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在希腊文中的含义是"河间之地"。两河流域两岸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农业文明的地区,也是人类文明最早发端的地区。因这个地区的形状似一弯新月,是西亚地区少有的土壤肥沃,适合于农业生产的地带,因此又称"沃月地带",或"肥沃的新月"。幼发

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史及带给我们的时代启示

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史带给我们的时代启示 人类历史在甘苦共尝中拓展伸延,已经进境为工业文明与科学文明交汇的时代了。 但是,过去的历史是无法抹消的,过去的故事是无法忽略的。人类的历史是深远相续的文明创造史。只要人类的生命在延续,人性的基本方面--善与恶的冲突就在延续,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就在延续。任何力量都不能割断人类生命进程的连续性,也不能割断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我们的今天,曾经在昨天生长。我们的昨天,不断在今天重演。我们的未来,永远浸透着昨天与今天的重叠与沉淀。要从历史的经验中攫取足够的启示,我们就必须摒弃种种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以高端文明的视野回望文明发展的足迹,与历史传统完成精神的对接,对我们的未来方向作出清晰的选择。 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爱琴文明。 作为两河文明的发源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

品、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前言和后记及282条条文构成的《汉谟拉比法典》、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带翼神兽守卫的亚述君王宫殿、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的代数的运算、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各时期的雕塑和艺术品,这些成就都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古老的文明。 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先后崛起和征服,已经辉煌了几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废,接着渐渐为沙尘掩埋,最后被人们所遗忘。 那么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的历史带给我们一个严酷拷问。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个有着众多发明的伟大民族,为什么会为黄沙所掩埋,为什么会在时光的长河中被人遗忘?他们的灭亡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两河流域文明的毁灭在于他们沉浸在,河流氾滥所带来的肥沃的土壤,极大丰富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失去了自觉的求变精神。在面对外部欺凌侵略的时候,失去了抵抗的意识。在与外族文明的冲突中自己脆弱而浮华的文化如同泡沫般被侵略者的暴力所消解。在文明倒塌的

2016 世界古代文明 章节测验参考答案【古代两河流域上、下】

古代两河流域上(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两河流域文明就是指在以下哪两条河流域得古代文明:?A、苏伊士河与恒河 ?B、底格里斯河与尼罗河 ?C、苏伊士河与幼发拉底河 ?D、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 我得答案:D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星期”就是以下哪一古代文明发明得时间概念: ?A、古印度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埃及文明 我得答案:C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中国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与两河流域早期文化处于同一时期。我得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历史上古代两河流域存在多个国家政权。

我得答案:√得分: 25、0分 古代两河流域上(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乌尔纳姆法典》就是两河流域文明中哪一时期得法典: ?A、亚述王国 ?B、乌尔第一王朝 ?C、乌尔第二王朝 ?D、乌尔第三王朝 我得答案:D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根据考古得发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备军出现在以下哪一个文明:?A、古印度文明 ?B、古中国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埃及文明 我得答案:C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根据考古得发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条约就是在以下哪一组国家中签订得:?A、希腊与罗马

?B、埃及与希腊 ?C、埃及与赫梯 ?D、赫梯与希腊 我得答案:C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根据考古得发现,《乌尔纳姆法典》就是人类历史上首部成文法典。我得答案:√得分: 25、0分 古代两河流域上(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萨尔贡就是阿卡德王国第几任国王: ?A、4 ?B、3 ?C、2 ?D、1 我得答案:D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现存得古巴比伦城门被以下哪一国家挖掘与收藏: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代两河流域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 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 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二)楔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 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1)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标要求】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教材分析】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又是此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在汉谟拉比统治时,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他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虽然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但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及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设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本节课讲述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两河流域,学生对空中花园及法典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学工作比好开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该地区国家产生的时间、政权的更替。 2、通过学生活动,并结合教材《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记住《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历史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评价任务】 1、阅读教材“古代两河地域地图”图片并结合地理知识,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 2、通过学生表演的小品,你认为:(1)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2)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3)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 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

两河流域文明

中东伊拉克南部由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形成的两河流域," 米亚 ( amia

古巴比伦城开凿"汉穆拉比--万民之富"运河,兴建了无数灌溉水渠。 诞生了数学史上第一条公式,可根据水渠的矩形断面计算水渠的浇灌水量。 公元前1700年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业历书《农人农历》,以农夫教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年的农事进程。 约公元前1600年 赫梯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灭亡。加喜特人在巴比伦建加喜特王朝。 公元前10世纪 短暂而辉煌的亚述文明。战神庇护的帝国--亚述帝国兴起。 约公元前1150年 西徐亚人消灭加喜特王朝,以依新为中心建立了巴比伦尼亚。 公元前800年 历史上第一支训练有素的皇家军队建立。亚述军事强国的奠定者提格拉特帕沙尔三世建立的"王家军团"是亚述军队的核心。亚述帝国的军队兵种齐全,有当时最强大的攻城武器--投石机。亚述版图包括现今的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大部分的巴勒斯坦和部分的土耳其南部与埃及北部。 亚述王辛赫那里布将都城从萨尔贡城迁移至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 世界史上第一个图书馆(藏有24000多块泥版图书),由亚述巴尼拔王建造在雄伟的尼尼拔王宫内。 古老的词典--"西拉巴力里亚",不仅有苏美尔文字符号表和对符号的发音、含义的解释,还包括了文法的说明。 公元前612年 西徐亚人和米太人结成的反亚述联盟攻陷尼尼徽,杀死亚述萨拉克皇帝。 新巴比伦时期到来:伽勒底人出身的那波帕拉萨尔重修巴比伦城。 尼布甲尼撒二纪重新建造的巴比伦城,为一个长达17.7公里的四方形城市。幼发拉底河从城中穿过:城内除了豪华的宫殿(包括传说中的

世界史上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还建造了50座神殿(巴别通天塔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座)。 通天塔--即《圣经》中提到的"巴比塔"。七层吉库拉塔顶端,有一座蓝色的四角镀金小庙乃巴比伦城的保护神马尔都克的神庙。 公元前586年 "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犹太王国的大部分人口被掳往巴比伦。 约公元前540年 波斯帝国开国君主居鲁士率军入侵巴比伦。 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5年 波斯帝国君主大流士一世建立了东至印度河流域,西至撒哈拉沙漠,横跨亚非欧三洲的波斯大帝国。 大流士一世制定了统一的铸币制度,明确规定各省贡赋数目,并应用包税制;改组军队,自任统帅,并拥有一支腓尼基人的海军。 "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为当时波斯帝国的国教。 公元前326年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在伊苏斯击败大流士三世亲率的波斯大军。 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08年 两河流域成为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建立的包括小亚细亚、巴勒斯坦、伊朗高原及部分中亚的塞琉古王国领土的一部分。建都安条克(今叙利亚境内)。 公元前325年 亚历山大建亚历山大帝国,首都为巴比伦。亚历山大帝国版图:西起希腊,东至印度河流域,南达尼罗河流域,北抵多瑙河流域。 公元前64年 塞琉古王国被罗马帝国所灭。 公元632年--638年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斯默德的继续人、"安拉使者的代理人"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占领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成为阿拉伯王朝的领土。661年 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制定了最早的哈里发职位世袭。定都大马士革。762年 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迁都于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建圆形都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