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守住底线学习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守住底线学习心得体会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已经进入到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治国理政方略要有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坚持底线思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更是推动改革与发展的治国理政智慧。其基本要求,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这一科学的方法论,自觉把底线思维贯穿于治国理政方略的各项具体工作实践,贯穿于工作风险的管理过程,确保守住底线、防控风险,牢牢把握新时代改革与发展的工作主动权。

所谓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所谓风险管理,就是指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小的管理过程。从这里不难看出,将底线思维应用于改革与发展的工作实践,实际上就是以底线为基本导向,以管控住风险、确保不发生风险问题为靶向,调控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思维方法,这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质变与量变的原理,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结合。能否把底线思维运用于实践中,既是谋划和推动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尺。我们经常讲领导干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人在阵地在,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这就是底线。底线破了,把事情干坏了、干糟了,

干再多的事情也要归零,甚至是负数,是犯罪的行为。因此,党政领导干部部署和推动任何工作,都要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进行,都要想清楚底线在哪里、风险有多大,坚持防患于未然,预先估计事情可能的发展前景,预先看到事情发展可能遇到的困难,预先防止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预先为防控风险、化险为夷、争取最好结果做好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守住底线,蕴含着对风险的主动预测。所谓预,就是预知、预见、预防、预备。工作风险管控,就内容而言,一般包括五个方面,亦即①对风险的量度②风险的预警③对风险的评估④适宜的管理方法⑤风险应变的策略。风险管控之立的基本目标,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预是立的因,立是预的果。预的内容比较宽泛,其中包括底线,也包括困难和风险。底线思维应用于推进工作落实,至少有三个看点:其一,知道工作的风险点在哪里。抓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搞清楚底线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问题是正常的、哪些问题不能出,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最好的结果要什么,凡事向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争取。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掌握主动。其二,知道工作的底线在哪里,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找准底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守住底线。底线思维所强调的关键就是守住底线,比如,政治建设的底线、生产工作的底线、安全管理的底线、党群关系的底线、创新工作的底线、环境保护工作的底线,等等。条条底线都不能破,都要像保护生命一样,切实守住、守牢、守好。其三,知道坚守底线的关

节点在哪里,以最大的努力确保底线不失控。守住底线,光有良好的愿望不行,还必须有管用的招数和抓手,真正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坚守底线,不确定因素较多,用常规的办法往往难以奏效,尤其需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跟上新办法、新举措,善于在新的环境下处理好新的问题。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守住底线,体现着对风险把握的清醒认识。要求在工作谋篇布局、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把底线放到总体战略的全局中去思考,必须了解战略全局的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包括哪些主要环节?各主要环节有哪些系统要素在发挥作用?各

子系统、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运作方式和因果逻辑链条是什么?系统的外环境又有哪些因素,并以什么方式影响系统的运行?同时,知道按照现行的战略规划可能出现哪些风险和挑战,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以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它还能通过系统的思考和运作告诉人们如何防患未然,如何化风险为坦途、变挑战为机遇,如何守住底线、远离底线、坚定信心、掌握主动、追求系统风险防控的最佳结果和最大正能量。只有搞清楚上述所有问题,才能避免片面性,更好地发挥底线思维的科学预见作用,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处变不惊,系统运筹、防控风险、谋成大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方能守住底线,表达了对行为主体防控风险能力的自知。底线思维的根本指向是防控风险,因此它不仅要指出什么是不可跨越的底线,而且要能够从发展中看到问题,从走向中看到风险,不盲目乐观,不掉以轻心,自省,自警。尤其是在工作处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