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循环小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循环小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说课设计

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学校的叶钧阳。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对教材的认识

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学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

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教材是

这样安排的,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赛跑情境,让学生计算冠军的速度,引出“循环小数”,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理解数

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意义。但教材举例单一,不利于学生通过对数据比较、分类,自主构建循环小数的概念。因此,我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五组数据,让学生计算赛跑比赛前六名运动员的速度,其中三名运动员的速度的是有限小数,另三名运动员速度是循环小数,包括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习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

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

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

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学习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

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整理的过程,自主概括循环小数的

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

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