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联考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最新)

2020年公务员联考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最新)
2020年公务员联考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最新)

1.资料分析初印象

资料分析作为行测部分最后一个专项,所占篇幅很大,想必大家对它也是又爱又恨。资料分析作为一个独立专项,包含四篇材料,20道题目,所占分值是比较多的。且其中包含的知识点,大多都是“增长”、“倍数”、“比重”、“平均数”相关考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得分率却不是很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考生没有时间完成,这一方面是因为考生对于整体时间把握不够合理,另一方面是对于资料分析题目做题速度太慢。那下面就给大家说说如何攻克资料分析三大拦路虎:阅读、列式、计算。

2.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1)阅读

资料分析往往篇幅很长,数据很多,尤其陕西省考表现得较为明显。在有效的考试时间里,如何快速梳理清楚材料,是后续快速解题的关键。大多数考生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就被枯燥的语言打磨得失去耐心,那又怎么能够静下心来解题呢,更何谈正确率?所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很关键却也很容易被忽略的一步。

阅读材料当然不是说把材料仔细阅读一遍,因为时间上是不允许的。阅读材料的核心是要读明白段内关系、段间关系再加上联想,这样才能把材料梳理透彻。

(2)列式

考试中的考点都比较简单,一般都可以通过基本公式推导转化得到,但也比较费时,这里建议大家在平时推导转化过程中多总结,得到类型题目的通式,简化列式过程。

比如:相比2011年,2012年我国粮食平均产量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只需比较“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率”与“种植面积增长率”就可以,若粮食产量增长率>种植面积增长率,表示增加了,相反表示减少了。

通过总结出的结论,直接比较,省时很多。

(3)计算

对于资料分析来讲,涉及到的数都是真实的统计数据,所以数值都较大,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确计算,难度很大也没有必要。对于大部分选项,比较发现前三位有效数字就会出现差异,所以只要根据技巧估算结果就可选出正确选项,但要注意的是,技巧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选项差距。但对于陕西省考,近几年有个别题目选项差距很小,需要精确计算,所以广大考生也要注意提升自身计算能力,熟才能生巧。

资料分析三步曲,是资料分析解题的基础,掌握之后还需大量练习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速,所以最开始接触的考生一定要摆正心态,不要想着一蹴而就,要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

行测资料分析之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分析

一、年均增长率的概念分析 我们首先必须区分开年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以及年平均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年增长率是我们最常见的,是考试的重点,它指的是末期增加值与基期的比值,表示的是相邻年份的增长情况,通常针对的是某一年,如2006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增长率=增加量/基期=(末期-基期)/基期。 年平均增长率与年均增长率在近几年行测考试中的区分性已经很小,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做区分了,免得更加混乱,在下面的讲解我们就将这两者统一为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的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我们用专业术语表达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第1年为M,第n+1年为N,且N/M=(1+r)n,则称r为第1~n+1年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增长率=。我们先看个例题。 【例题】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而未来三年有可能达到15%。求: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年平均递增速度是()。 A.1.1212 B.1.1212-1 C.0.1212 D.0.12 【分析】这个试题就是考察的年均增长率,题目变化一下就是2001~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假设2000年12月的访问量为1,那么2001年12月就是1×(1+12%)12,那么年均增长率就1×(1+12%)12÷1-1=1.1212-1。 二、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 年均增长率,在求解的时候,涉及到多次方数,相对比较复杂,在解题时,如果没有什么思路,可以选择放弃,否则肯定会浪费时间,但是对于年均增长率,并不是没有方法解答,下面我们讲解几种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什么是二项式定理呢,它就是我们高中学到的多次方的展开式,我们先看看这个展开式是什么样的,。 一般年均增长率有(1+r)n=N/M,计算式和二项式定理很相似吧,那好,我们就用这个来分析,也就是a=1,b=r,此时二项式就可以化为,当r很小,在10%以内的时候,r2,r3,…,r n无限趋近于0,此时,有(1+r)n≈1+n×r。这个公式可以应用在两个情况下。 1、已知基期的数值,年均增长率,求末期的数据,此时就采用(1+r)n≈1+n×r;我们 看个例题。 【例】: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饥饿人口所占比重为2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A.3.30 B.3.96 C.4.02 D.4.82 【分析】我们必须先求出2002年人口总量,然后才能求解饥饿人口,人口年均增长率只有2%,很小,就直接用公式吧。 2002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5×(1+2%)10≈15×(1+10×2%)=15×1.2=18,饥饿人口数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典型例题讲解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典型例题讲解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A.56.2% B.27.8% C.24% D.29.5 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 A.0—200米 B.200米—500米 C.500米—1000米 D.1000米以上 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 A.10% B.8.2% C.11.6% D.9.3% 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 A.我国的拉萨 B.南美洲的安第斯 C.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D.日本的广岛 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

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读懂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08年公务员考试专项:六诀窍轻松应对选择题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将被报考者公认为经典的方法演示如下,希望能给各位报考者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 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南乐县福堪中学杨青兰 材料分析题中几种常见的具体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1、说明、反映类: ①材料本身直接说明(反映)了什么 ②这还进一步说明(反映)了什么(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2、启示类: 启示必须是从材料中悟出的。要从分析的原因和说明的道理中有针对性地谈出我们(包括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 3、建议类: ①要有针对性。 ②要多角度、多方位。 a、经济、政治、文化 b、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 c、思想、行政、道德、法律 ③要有可行性。 4、打算类: ①要围绕主题,要有针对性。 ②内容应尽量涉及理想、使命、精神、道德、法制、学习、成才等方面(思想、行动、现在、将来) 5、认识(理解、感受)类: ①亮观点(即材料说明的结论性的观点)(讲明是什么) ②讲原因(用材料中的事实或所学知识来论证观点)(讲明为什么) ③谈启示(包括国家和个人应怎么做)(讲明怎么办) 注:有时谈认识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谈。 6、评析类: ①判断:(如:正确、错误;合法、违法;片面等) ②运用依据对材料中的观点和行为作分析:(依据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基本国情、教材中的重要理论观点等) ③亮观点、得结论(是错误的还应指出正确的做法;是违法的还应指出合法的做法) 7、为什么类: 主要讲出原因,要从重要性(地位和作用)、必要性(现状)和意义(有利于什么)等方面作答。 8、活动类: 常见的活动类题型有:设计活动主题;设计宣传标语;设计活动形式;设计某一具体活动的步骤;设计板报栏目;指明活动的目的、意义等。有的还要求写出活动中的发言提纲,谈活动后的感受、启示等。 这类题要求围绕主题作答,注重发散思维和开放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一、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 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我都是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 1.针对性强,准确率高; 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能够节省时间; 3.完全符合“应试”的思维。 (二)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具体到资料分析上我们举例说明:(以国考原题为例)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A.24387.5亿元 B.5002.6亿 元 C.3979.6亿元 D.816.3亿元2.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 2.37 D.2.37:1 3.与相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种题型: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和图形类资料。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更常见的题型是三大类材料的综合形式,但是无论是单一材料还是综合材料,分析材料的技巧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三大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才能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及时准确地列出计算式呢? 一、文字类的材料分析 对于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应该是很多同学不愿意面对的题型,字数多,数据多。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一类材料如何解读呢。建议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主要两个策略:一,关键名词定位法,二,段落大意概括。一般而言,文字资料分为两种结构:多段式、一段式。 (1)多段式材料:1.关键名词定位,把材料中后面紧跟数据或者和数据有关的名词标注出来; 2. 二,段落大意概括。看每段第一句话,通过每段第一句话判断这篇资料是一段说一个主题,还是全篇说一个主题,并大概知道全篇资料讲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例如: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 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看到上面这个题目后,首先用5秒钟确定这篇文字资料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式”。然后在20秒钟内,把每一段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下面划横线作标记。做完标记后直接看题目,题目中问到哪个关键词,就在相应的段落里面寻找对应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 (2)独段材料:通过目测将文章按长度大概分为三部分或四部分,不需要精确。只看每部分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是半句话,还是完整的一句话也没有关系,目的同(1),只需要大概了解。例如: 2007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为10.1°C,比上年高0.2°C。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 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满分解题技巧(精华版)

范文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满分解题技巧 1/ 6

(精华版) 2020 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满分解题技巧(精华版)一、统计术语基期量:历史时期的量(比之后)。 现期量:现在研究时期的量(比之前)。 增长量(增长最多)=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最快):增长量除以基期量年均增长量:总增长量除以年数。 年均增长率:指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增长的速度。 拉动增长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基期量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量百分数:实际量之间的计算,需要除以参考值。 百分点:比例或增长率之间的比较,直接加减,不需要除以参考值。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的数,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翻番:即变为原来的 2 倍,翻 n 番是变为原来的 2n 倍。 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 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

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由三大产业增加值构成。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俗称服务业产值又称产业增加值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越大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 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基尼系数介于 0-1 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二、加减截位法指的是在精度要求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进行截位。 一般从左到右截取前两位,后一位四舍五入。 选项首位同,截三位,首位异,截两位;位数不同时,位数小的截位,位数大的多截一位。 三、截位直除法截位直除时分子不变,对分母截位:一般情况下,选项首位不同,分母截取前两位,首位相同时,分母截取前三位,后一位考虑四舍五入。 四、特殊分数法 3/ 6

202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中

202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中数学统计术 语 在资料分析题中,常会出现许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看似差不多,但实际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我们必须理顺清楚,绝对不能有一丝懈怠,千万不可模棱两可。 一、易混淆术语 基期量与现期量 我们常见到这种描述:一个时期的量与另一个时期的量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基期:被用作参照物的时期称为基期,描述基期的量即为基期量。 现期:相对于基期的称为现期,描述现期的量即为现期量。 增量、增速、增长率与增幅 增量:增长的绝对量=末期量-基期量 增速:增长速度=(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量与基期量之比。 增幅:即增长的幅度,也可理解为增量。 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n%,即n/100. 百分点:n个百分点,即n%或n/100(注意百分点不带百分号)。 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 二、常见经济学名词

GDP和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顺差和逆差 贸易顺差:一个时期内通常是1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其差额即贸易顺差额。 贸易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有时也称为“贸易赤字”),其差额即贸易逆差额。 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趋向于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这个比例越低、一般反映这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以上就是对资料分析题中术语的总结,大家在记忆的时候,概念性的术语要将理解记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对于相似的术语要对比记忆,以免混淆,这样复习对这类知识点一定会有很好的把握。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 做好材料解析题,首先是要熟透教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并能进行知识迁移。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一般来说,解答材料解析题要遵循如下四个步骤:审题,读题,联系,作答。 1.审题 审题,就是审读设问,明确问题要求,这是做好材料题的前提。很多同学在答卷时,一看是材料解析题,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读材料。有的题即使有四、五则材料,也一气读完,然后再看问题。因为是先读材料,后看问题,所以读材料时几乎是无目的地读,盲目地读,因此看问题后,有个别能得出答案,但多数则不能。无奈又得回头再读材料,这样第一遍读材料收效甚微,几乎就是浪费时间。科学的解题步骤是,先看问题,以设问为指向,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读材料,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材料型”,即“根据(或结合)材料回答”。这种问法的答案应该要通过解读材料,从材料中直接或间接获得,“论从史出”,切忌置材料于不顾而生搬课本知识,导致文不对题。二是“课本型”,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种设问方式材料只提供切入情境,要通过联系、回想所学知识才能获得问题的答案。三是“结合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是近年来高考和平时模拟试题中普遍采用的提问方式,这类问题的答案不能全从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不同的设问方式,决定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答案的来源,务必要注意。 在审题的时候,还要认真分析问题中的限制性条件,包括时间、空间、领域(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如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等的限制。通过分析这些限制性条件,以明确设问的考查要求,并确定要具体回答的内容。以2009年浙江高考历史第39题第(3)问为例: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由“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问题属于材料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设问方式。再分析限制性条件:蒸汽机的创制,直接影响。这就告诉我们要分析的是蒸汽机的创制而非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直接影响而非深远影响。如此一来,要回答什么,心里就十分有数了。

202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题库及答案(精品)

202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题库及 答案(精品) 2000年国家 二、表1:全面广告费分类细目表(%) 表2:1999年广告支出前五名公司的广告支出费与产品销售额一览表 (亿元) 86.1999年广告费支出最大的五个公司中哪一个公司的广告支出比(广告支出/销售额)最小() A.P B.Q C.R D.S 87.其他形式的广告花费1999年比1996年约增加了多少亿元() A.0 B.3.9 C.8.2 D.12 88.1999年广告费支出最大的五个公司的广告花费额约占当年广告费总额的()

A.4% B.12% C.24% D.30% 89.1999年通过邮寄形式的广告费用约为()元 A.340000 B.3400000 C.34000000 D.340000000 90.如果1999年全部广告费的0.2%用于包装材料的印刷,那么此项支出约占其他形式类的广告支出的百分比为() A.0.2% B.0.8% C.5% D.8% 三、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新发现的大油田中,海上油田有31个,约占51.7%。在新增加的地质储量中,海洋占42%。海上钻井平台总数为7021座,其中美国有1079座,委内瑞拉有5033座,苏联有840座。1977年,近海油田有500个,产量4.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5.6%。 96.70年代世界新发现的大油田共有() A.31个 B.29个 C.91个 D.60个 97.70年代美国海上钻井平台数约占世界总数的比例是() A.42% B.15% C.72% D.10% 98.70年代通过海上钻井平台采油量最少的国家是()

A.苏联 B.委内瑞拉 C.美国 D.未知 99.1977年世界石油总产量是多少亿吨() A.4.6 B.29.5 C.34.1 D.10.7 100.70年代非近海油田数可能是() A.多于500个 B.少于500个 C.等于500个 D.不能确定 四、前十届奥运会的统计情况 91.运动项目最多的年度男子比赛场数为() A.3 B.19 C.29 D.63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正确阅读文字资料 在公务员考试科目中,面对不同类型的资料分析题目,掌握答题技巧很重要!如何做到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准备了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中如何正确阅读文字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资料分析内容涵盖量大,且有时图文交杂,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其信息让很多考生头疼。因此,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资料分析解题效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经常见的资料有文字型、表格型、图型和混合型,每一种不同的图型有相对应的不同的方法。那么对于资料分析的文字型材料我们应该怎么进行阅读,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有效信息,加快做题速度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学习阅读文字材料的技巧。 一、文字类材料的特点 1、结构上,文字类材料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常见的结构是总分结构和并列结构。 2、句式上,文字类材料句式一般都是固定的,常见的句式是给出统计指标的量、增长量、增长率等。 二、需把握的关键

1、时间,把握材料给出的时间,而时间一般是在文字材料的段首。段首给出的时间往往就是整篇材料统计数据的时间。 2、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一般就是在每一句话的句首。我们需要根据题干中所涉及到的统计指标结合材料找到相应的数据,进行列式和计算。 例.2015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00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8.3%;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2.4%。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58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01万人。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53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3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621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9142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688万人和549万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2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征缴收入23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7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9937亿元。问题:1.材料类型是什么?是单段落还是多段落? 2.材料所涉及的统计时间? 3.材料涉及了几个不同维度的统计指标?分别是什么?相互之间呈现并列关系还是总分关系(整体与部分)? 4.全国就业人员与城镇就业人员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1.材料类型是文字型材料;是单段落。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统计表 (1)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统计表 > 2011年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单位:元 > alt="" /> 1.1.>2011年,农村居民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的同比增长幅度约比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的同比增长幅度高()。 A.6个百分点 B. 9个百分点 C. 12个百分点 D.15个百分点 1.2.>2011年,农村居民高收入户的人均工资性收入约是低收入户的()。 A.4.68倍 B. 4.95倍 C.5.12倍 D.5.37倍 1.3.>2008—2011年内,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与上年相比增长最快的年份是()。 A. 2008年 B. 2009年 C. 2010年 D. 2011年

1.4.>2011年,低收入户与高收入户相比,收入结构中,相差最大的是()。 A.人均工资性收入 B.人均家庭经营收入 C.人均财产性收入 D.人均转移性收入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7—2011年,农村低收入户的人均纯收入与高收入户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B. 2011年,只有高收入户的人均转移性收入超过了农村家庭的人均转移性收入 C. 2011年,各收入等级分组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均为最大 D.2011年,在低收入户中,人均家庭经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最低 2.1.2013年10月,江苏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4月多 A.297亿元 B.308亿元 C.335亿元 D.368亿元 2.2.2013年港澳台及外商固定资产季度投资完成额最少的季度是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2.3.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1)2013年第四季度,江苏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逐月减少 (2)2012年江苏省第二产业固定投资完成额多于第三产业 (3)2013年下半年,江苏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固定投资完成额比上半年多866亿元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4.2012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固定投资额完成额是 A.13150亿元 B.13947亿元 C.14193亿元 D.15076亿元 2.5.2013年3-12月,江苏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超过19乙元的月份有 A.2个 B.3个 C. 4个 D.5个 出口 最终 当月1至当月累计 目的 国 (地) 金额同比金额同比 总值l,827.7 1.0 8,785.6 13.5 其 中: 香港279.7 7.8 l,730.4 54.9 美国312.7 一1.6 1,389.7 3.5 日本117.2 —5.6 592.2 —3.6 韩国79.8 0.7 375.3 2.1 德国55.2 —13.0 255.3 —8.5 荷兰45.6 —14.2 234.8 1.1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几种类型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日常考试中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1、看题目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乘法速算带你飞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乘法速算带你飞 行测资料分析数字比较多,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为大家提供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乘法速算带你飞,一起来看看吧! 在行测备考中,你是否因为资料分析的阅读量太大而烦恼?你是否因为计算量太大而头疼?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找到技巧,资料分析就可轻松拿高分,接下来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一系列解题、计算技巧,教你巧解,带你飞。 教育专家教大家乘法速算技巧。 一、技巧精讲 1、A×9 例1.3579×9= A.32211 B.31211 C.32111 D.33211 【解析】A 对于任意数字乘以9的乘法列式,我们采用拆分法快速计算,即把乘数9拆分成(10-1),因为任意数字乘以10或乘以1的计算都非常简单,所以最终乘法列式就变成了一个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减法运算。如:3579×9=3579×(10-1)=35790-3579,即32211,选择A选项。 观察竖式,数据计算为错一位相减,即A×9列式计算时,可以列竖式为错一位相减。 2、A×11

例2.3456×11= A.32026 B.36066 C.38016 D.40006 【解析】C 对于任意数字乘以11的乘法计算,相信各位考生都已经有了思路,我们同样采用拆分法,把11拆分成(10+1)的形式,最终乘法列式就变成简单加法运算。如:3456×11=3456×(10+1)=34560+3456,即38016,选择C选项。 观察竖式,数据计算为错一位相加,即A×11列式计算时,可以列竖式为错一位相加。 3、A×X5 例3.56×25= A.1250 B.1320 C.1400 D.1500 【解析】C 对于任何偶数乘以X5的运算,我们同样采用拆分法,但拆分的不是X5,而是前面的偶数。如:56×25=28×2×25=28×50=1400,即A×X5列式计算时,可以把前面数字拆分出因数2乘到后数,把 X5变成整十的数据,计算就可以口算得出了。 在行测备考中,你是否因为资料分析的阅读量太大而烦恼?你是否因为计算量太大而头疼?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找到技巧,资料分析就可轻松拿高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系列解题、计算技巧,教你巧解,带你飞。今天介绍一种除法速算技巧——一步除法速算。

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附例题)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例1】比较7/4和9/5的大小 【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大分数小分数 9/5 7/4 9-7/5-1=2/1(差分数) 根据:差分数=2/1>7/4=小分数 因此:大分数=9/5>7/4=小分数 李委明提示: 使用“差分法”的时候,牢记将“差分数”写在“大分数”的一侧,因为它代替的是“大分数”,然后再跟“小分数”做比较。

材料题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四、材料解析题 【命题原则及特点】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中考基本题型之一,大都通过文字或图表(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图示等)等材料,创设生动、活泼、直观的情境,在问题的设计上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切入,同时还根据具体材料设计适量的开放性问题。在命题意图上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水平、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实行整合加工的水平、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实行说明和论证的水平以及文字表达水平。 【题型类别】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例题](2009年安徽省中考试题)近来,朝核问题引发世界注重。 材料一: 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为了纪念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世界物理学界展开了名为“物理改变世界”的系列活动。 (1)爱因斯坦提出的最重要的科学理论是__________,这个理论在科学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爱因斯坦在二战后期表示: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2)爱因斯坦为什么会认为“提议研制核武器”是“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希望科学研究用于什么目的? 材料三: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宣布于5月25日实行第二次地下核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此发表声明。声明中称,2009年5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实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3)请你谈谈中国政府在朝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参考答案](1)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是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之一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2)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2分)造福人类,而不是用于战争。(2分) (3)朝鲜重返六方会谈;在联合国框架内和平解决;停止核试验;朝鲜半岛无核化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解析]本题以朝核实验这个时政作为命题的背景,考查学生相关发明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历史核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爱因斯坦对研制核武器的态度、以及对当前朝核问题的立场等,文字材料的选择比较典型,答题时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材料的意思,提取关键词和限制条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体现了材料表现与教材内容的相结合的特点。在回答第(2)小题时,应在材料中抓住“二战后期”这个时间限制,根据美国投放原子弹这个史实回答问题(人类至今唯一的一次核战),否则,所回答的内容会缺乏准确性核针对性。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往往是围绕一定的历史主题,展示表格、实物图片、地图、漫画、图示等图表资料,同时也能够结合一定的文字材料,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它不但融阅读、判断、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历史的答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答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下面大范文网将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材料分析题题型分类 1、评析型 ①评价老师的做法、教育现状 ②关键词:评价、评析、你认为...怎么样、如何看待 2、分析型 ①为什么、怎么办(启示)等 ②关键词:谈谈、说说、如何做 3、识记类 ①简述 ②关键词:简述、试述、基本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来源 1、材料分析题章节来源: 2、考题中的材料类型: ①班级管理片段材料特点: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教育学生 ②答题知识点范围:第十八章班级管理;第十四章德育;新课改;教师职业道德。 3、课堂教学片段; ①材料特点:评价老师教学的环节

②答题知识点范围:第二十五章教学实施;第二十六章教学评价与反思;新课改。 4、其他(理论、名言)。 三、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 1、审题:审问题(判断题型) ①回答什么 ②会运用到什么知识 2、析题:分析材料 ①材料需要一句一句读; ②带着审题的问题,分析每一句的链接知识点; ③从整体上检查补充链接知识点。 3、解题 ①总-概述; ②分-分析(答案的主体部分); ③总-回扣题目 四、材料中出现好的行为,总体作答思路 1、总体评价材料,如:“该教师行为合理,践行了……理念”; 2、分析部分,将要点逐条列出进行评析,如:“理论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三+材料做法+分析”; 3、总结材料,分析意义。 五、材料中出现不好的行为,总体作答思路 1、总体评价材料,如:“该教师行为不合理,违背了……理念”;

2、分析部分,将要点逐条列出进行评析,如:“理论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三+材料做法+分析”; 3、总结理论列举具体做法。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总结

最给力的资料分析技巧总结,我资料满分 以下是各个数的倒数,约等于的,最好牢记到以内的,把除法变为乘法就好算多了 分之一()可以取到的数 以上是重点,必须背下来, 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 .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及分母都比另外

一个分数的分子及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及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及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及比较大小,其中就是“大分数”,就是“小分数”,而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及“小分数”作比较: 、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若差分数及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及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代替及作比较”,因为>(可以通过“直

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及“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及“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及“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例】比较和的大小 【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