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五篇

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五篇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三年以前抉择的,我们三年以后的生活是今天抉择的。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做好立德树人本职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增强工作本领,是摆在高校党委面前的突出问题。本版特编发三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出发,探讨相关话题。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汇的地方,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应从维护国家

政治安全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当前,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如何在多元思想文化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落小和落细,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1.强化党委责任担当,牢牢把握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政党是维护意识形态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加强对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推动重大部署、重要任务的落实。因此,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至关重要。

一方面,高校党委要切实承担起政治责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牢牢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问题面前保持旗帜鲜明态度,不断增强高校党委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政治担当意识,善于区分思想舆论领域的“三个地带”,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意识形态研判能力。

另一方面,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强化领导责任意识就是要实现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导,不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到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宣传、党管舆论阵地、党管干部等各个关键环节,在这些关键环节和领域真正负起领导责任,拧紧“责任螺丝”,牢牢把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意识形态属于“观念上层建筑”“软国家机器”,代表的是政治旗帜、道路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流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对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年学生来说是极端重要的。

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重要内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促进其在高校的全方位深入和拓展,通过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中。通过多元整合的方式,促进线上和线下、校内和校外、传统与现代手段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要

不断增强高校师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提高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鉴别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师生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从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3.巩固高校网络阵地,营造意识形态工作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网络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既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宣传载体,又是争夺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主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方面,高校要善于开发、利用、建设和管理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平台,通过网络途径用中国话语阐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提高校园媒体的舆论引导力,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话语有序传播。

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抢占网络宣传阵地的制高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通过加强论坛、校园网等阵地建设,积极营造晴朗、绿色文明的网络空间,从源头上阻断非主流意识形态信息的不良传播;利用网络新媒体掌握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给予师生充分表达和发声的机会,引导高校师生客观、理性、平和地看待各种问题,统一思想认识,努力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