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答案1-3章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答案1-3章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答案1-3章

管理学第一章组织与管理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组织要素及其整合

一、组织及其要素

思考题1.何谓组织?组织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体。

五要素是:

组织成员 (认同组织目标,愿意为组织作贡献)

组织目标 (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目标,一般由组织主要负责人提出)

组织活动 (组织存在的标志,开展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大家认同的目标)

组织资源 (资金、人、物质条件、信息;资源需要筹措)

组织环境 (组织生存在一定环境中,首先要适应环境;不是被动适应,可对环境施加影响)

二、组织要素的整合

(一)要素内部的整合

(1)组织成员的整合(2)组织目标的整合

(3)组织活动的整合(4)组织资源的整合

(二)要素之间的整合

(1)活动与环境的整合(2)目标与活动的整合

(3)活动与人的整合

管理就是整合组织的各种要素,这种整合的内涵:

1. 制定有吸引力的目标以聚集组织成员。

2. 选择能最有效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方案。

3. 协调不同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努力。

4. 根据活动的要求和特点组织筹措物质条件。

5. 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加工和利用这些物质条件。

6. 根据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决定或调整组织的目标性质与活动内容。

三、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

(一)作为经济活动基本单位的企业

(二)企业的任务

1.满足社会需要

2.获取利润

3.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的关系

思考题4.为什么说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都是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

满足社会需要是由企业的社会组织属性所决定的,实现利润是由企业的商品生产者性质所决定的。这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的。首先,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其次,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继续满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前提。因此,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才能取得利润;同时,只有取得利润,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三)企业的活动

1.资源筹措 2.资源转换 3.产品销售

第二节管理的内容、特征和原则

一、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思考题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如下:(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的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4)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管理的定义有多种。福莱特(Follett,1942)曾给管理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她把管理描述为“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艺术,它强调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但要想对管理有个较全面的了解,这一定义显然是不够的。

下面我们援引有代表性的中外管理学教科书对管理所下的定义,据此给出本书的定义。

罗宾斯和库尔塔(Robbins and Coultar,1996)认为,“管理这一术语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有效地完成工作的过程。”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过程,它既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既要完成工作,又要讲究效率。

刘易斯(Lewis ,Goodman and Fandt,1998)等人指出,“管理是指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与前面的定义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它立足于组织资源。

普伦基特和阿特纳(Plunkett and Attner,1997)把管理者定义为“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在此基础上,他们把管理定义为“—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或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定并实现目标的活动。”这一定义比前面的定义更加具体,突出了管理的职能。

徐国华等(1998)指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说明,管理有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以上三个层次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杨文士和张雁(1994)认为,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该定义与前一定义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它只强调人的作用,而忽视了对其他资源的作用。

还有很多管理的定义:

1.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 管理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的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

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 管理是由一个人或更多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 管理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6. 管理是社会主义教育。(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精神状态。)

7.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8. 管理就是决策。

9. 管理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产生一种新状态的过程。

10. 管理就是谋取剩余。

11. 管理就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12.管理就是领导。

13.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三多主编,管理学第一版2000)

二、管理的内容

思考题3.管理工作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为什么?

组织管理的内容可以从纵横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和分析。横向分析是从管理涉及的内容这个角度去进行研究的。组织的性质不同,活动的内容有别,对组织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展开的工作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一般来说,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管理工作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业务管理。(2)人事管理。(3)财务管理。纵向分析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考察组织管理的内容的。不论是对社会组织的一般管理,还是对组织活动的某个方面的具体管理,它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内容:(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

三、管理的原则

(一)效益原则

(二)人本原则

思考题5.何谓人本原则,管理者如何才能实现人本管理?

所谓人本原则简言之就是依靠人、为了人。组织是人的集合体;组织活动是由人来进行的;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通过人的管理。人是组织的中心,也是管理的中心,人本原则应当是管理的首要原则。因此,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则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依靠人的管理”是指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即组织被管理者参与活动方向、内容以及目标的选择、实施和控制。“为了人的管理”是指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的。管理的为人服务不仅应包括通过管理工作来提高组织业务活动的效率,从而使组织能够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而且还应包括通过管理工作,充分实现组织成员的社会价值,促进组织成员的个人发展。

(三)适度原则

思考题6.何谓适度原则?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管理适度?

所谓适度原则简言之就是在管理中不能走极端,片面化。管理活动中存在许多种相互矛盾的选择。组织在业务活动范围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在管理幅度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在权力的分配上,既不能完全集中,也不能绝对分散,必须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适点,进行适度管理,实现最佳组合。

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更多的不是取决于对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而是取决于对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适度原则要求管理者进行适情管理和适时管理。适情管理是指管理者应该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和能力特点来进行选择;适时管理则要求管理者根据环境和能力的变化来对这种选择进行调整。

第三节管理的科学化与方法论

一、管理科学化

思考题7.什么是管理科学化?为什么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化仍然是管理学发展的主流?

管理科学化包括管理活动的科学化和管理研究的科学化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管理活动的科学化,是指管理者在其实践过程应当按照客观的规律来办事,依据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决策,有效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而管理研究的科学化则是指对于管理问题的探索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保证管理问题的提出、知识的获取和管理知识体系的科学性。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化仍然是管理学发展的主流,理由如下:首先,职业化管理研究队伍日益扩大以及系统的管理科学教育不断发展,都将促进管理科学知识的创新,同时也为管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奠定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其次,科学研究方法和工具不断创新与完善,也将使科学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从而促进管理科学化进程。复杂性科学及方法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因为管理本身就具有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和动态性特征。最后,管理研究的专业化分工及知识产业的发展,也将促进管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实践过程对管理知识的需求,从而又反过来推动管理科学化研究,加速管理科学化进程。

二、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实践的艺术性

思考题8.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它对有效的管理活动有什么启示?

管理学的科学性既是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逻辑基础,也是管理研究追求的方向。首先,管理学的使命确定其是作为科学而不是艺术而存在。艺术常被用于安抚人们的心灵、刺激人们的欲望,激发人们灵感。管理学则是发现组织活动中的协调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合理地安排业务活动和利用经济资源,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其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基本属性:(1)普适性。是指构成科学知识命题是一般性断言和普遍性陈述。管理学是建立在对组织协调活动及其投入要素的抽象基础之上。(2)可重复性。管理学的强大使用价值就是其命题可重复性的表现。(3)逻辑自洽性。指科学知识应具有体系完整性。管理学涉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完整的职能体系。(4)可证伪性。是指科学知识具有其适用的范围。现代管理发展一再突出权变法则,指出任何管理学命题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再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不是逻辑理性,而是其解决问题的进步性。管理学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具有复杂性思想的人,管理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它还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把管理学理解为一套固定公式与通用模式是狭隘的有害的。管理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其合理性体现在进步性,体现在接受那些最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传统。最后,管理实践活动的艺术性就是根植于管理学的科学性。管理学不是一门艺术,但管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及管理实践活动都具有艺术性。由于管理知识是对人类管理行为的抽象,其普适性特性就必然要求过滤掉具体的背景知识。越是抽象的知识,就具有越高的普适性,运用这些知识的实践活动也需要有更高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澄清管理知识的科学性对于研究管理和从事实践活动都有着指导意义。从研究层面来看,管理研究应当注重构建管理知识的普适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洽性和可证伪性;要努力探索管理理

论所隐含的假设前提和使用条件,只有这样揭示管理问题背后的规律性,才能将管理经验上升到理论。管理学的研究也存在规范的程序,经过行为归纳过程抽象和概括出来管理理论与管理科学知识,即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还需要经过事实的检验,通过实践应用效果的检验不断获得证实或者证伪。然后,再对原有的基本假设进行反思或修正,或者调整研究方法,以此修正和发展其理论。从实践层面来看,管理科学性的内在规定性,要求管理者对待管理理论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从管理学的“弱科学性”来怀疑其合理性,管理学的合理性根本在于其进步性,体现在它对那些最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传统的接受。管理者必须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断地学习管理理论,才能逐步接近管理规律的认识,才能可能按照管理规律来办事。

三、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思考题9.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对管理研究和实践活动有哪些影响?

明确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对于管理学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层面来看,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是多样化研究的逻辑基础。在管理问题的研究上,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要避免狭隘的单一方法的研究思维,这种思维可能会排斥其他方法,导致唯我独尊的局面。最终破坏管理研究丰富多彩的局面,导致管理研究和管理思想的萎缩与枯竭。从实践层面来看,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一方面要求管理者要具有丰富而宽广的知识,这些知识储备是全面而深刻地认知管理理论的保障;另一方面,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要求管理者要从多科学中汲取管理知识的营养。

四、系统的观点及其启示

(一)系统及其类型

(二)系统的特征

(三)系统观点的启示

思考题10.系统的观点对管理活动有哪些启示?

系统的观点可以对管理活动提供许多启示。具有指导意义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管理必须有整体观点。管理者解决每一个经营问题不仅要考虑到该问题的解决对与问题直接有关的人和事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对其他相关的因素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到对企业内部影响,还要考虑到对企业外部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对目前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2)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要明确各管理层次的职责与任务,不能越权指挥、越级请示,以避免管理系统发生混乱,反映问题要由下而上。(3)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管理者要关注环境变化,要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的新要求。管理者要通过企业系统的力量去影响环境,开发环境,引导环境的变化,以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环境。

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

第一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一、顺道

思考题1.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

“道”是指客观规律,“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人们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顺轨而行,不能逆道而上,因为道是客观存在的,顺乎它,它就会助你成功。根据这种思想,管理者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第一,要辨道,就是要辨识客观规律,为此要对管理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由表及里,逐渐掌握其规律性。第二,要顺道,就是要根据客观规律的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切不可凭主观好恶,随意做出决策。

二、重人

三、求和

四、法治

思考题2.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法治就是根据法律而非君主或官吏的个人好恶来调整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组织社会政治、经济活动。法治包括明法、一法、常法三条基本原则。明法是指法的公开性原则,所谓公开就是要让人们都知晓法律规定;一法包括统一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统一性是指令要统一,平等性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常法,即保持法的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法不能朝令夕改。

五、守信

六、预谋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一书。该书共13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这句名言就是一例。这种辩证的策略思想在书中比比皆是。孙武的策略思想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管理上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甚至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的必备书籍。

战国时代的另一本书《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理想化的设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财政、教育、军事、司法和工程等方面。该书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战国时代的军事家孙膑运用运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齐王和田忌赛马,各出三匹马,每匹马只出场一次,共赛三场,胜数多者获胜。齐王具有优势,因为两人的三匹马以速度快慢排序后,齐王的三匹马都分别比田忌的三匹马快一些,如果这样比赛,齐王肯定以3比0 获胜。田忌请孙膑帮忙,孙膑为田忌出主意,以己方最慢的马对齐王最快的马,以己方最快的马对齐王第二快的马,以己方第二快的马对齐王最慢的马,结果田忌以2比1的比

分获胜。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许多著作中都有体现,如《孙子兵法》、《周礼》、《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可参阅(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杜,2003.38—49)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包括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法制。这些思想流传几千年,至今对经营企业、管理组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国集权式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亩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这两方面的学问及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顺道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管理要适应客观规律。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这是“管子”的思想。

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司马迁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适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这是治国的“善政”。

“顺道”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2.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这些思想历代都有,逐步成为管理国家的准则。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我国素有“求贤若渴”一说,表示对人才的重视。能否得贤能之助,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诸葛亮总结汉朝的历史经验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

在治生学方面,我国也有重视人才的传统,凡能工巧匠,或对生产建设有重大贡献者,如春秋时发明木作工具的鲁班,战国时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对发展纺织技术有重大贡献的元代黄道婆等人,都传诵千古,流芳百世,为人典范。

3.人和:和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

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人和中的“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只有当权者严于律己,严禁宗派,不任私人,公正无私,才能团结大多数。唐太宗是个讲团结的君主,他不仅重用拥护自己的人,而且重用反对过自己的人,魏征曾力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太宗就位后不计前隙,照样重用。正因为唐太宗广泛团结人才,形成一个效能很高的人才群体结构,贞观之治才有了组织上的保证。

4.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守信,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管子”十分强调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人们只能被欺骗一次,第二次就不信你了。

治生也要守信。商品质量、价格、交货期,以至借贷往来,都要讲究一个“信”字。我国从来有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不诚,苟取一时,终至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明代徽商唐祈,他父亲曾借某人钱,对方借据丢失,唐祈照付父亲的债,后来有人拾得借据,向唐祈讨债,他又照付。别人嘲笑他傻,他说,“前者实有其事,而后券则真也。”守信是进财之道。

5.利器: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利器说”是兴邦立业的重要思想。

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用利器可达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的效果。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并使“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东汉和三国时出现的新式炼铁鼓风器——水排,大大提高了铁的质量,从而提高工具和兵器的质量,这都是在当时的政府官员的主持下发明和推广的,说明“利器”思想已引起当时国家管理机构的重视。“利器说”是兴邦立业的重要思想。

6.求实: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

“管子”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

凡事量力而行,切不可不顾主客观条件“妄行”,用人也应注意因才施用,扬其所长,避其

所短,不可求全责备。

时空原则就是办事要注意时间、时机和地点等客观条件。治国和治生,不顾时间的变化,用老一套的办法,不注意“视时而立仪”,“审时以举事”,必然招致失败。韩非也用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诫治理国家者不可是“守株之类也”。这是一切管理者都应引以为戒的。

7.对策: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要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我国有一句名言:“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有备无患,预则成,不预则废。“孙子”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范蠡认为,经商要有预见性,他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待乏”原则。

中国古代有许多系统运筹成功的实例。宋朝丁谓奉命修复焚毁的皇宫,需从远处运土和建材,他挖开大路取土,引水成河,船运各种建材,皇宫修好后以建筑垃圾填河恢复道路。一项正确的决策使取土、运料、处理垃圾结合起来,“一举而三役,计省贯以亿万计。”在军事上通过运筹对策,以计谋取胜者更是不胜枚举。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如三过时孙权、刘备对曹操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的空城计,孙膑的“减灶骄敌”,都是运用战略策略以弱胜强的典范。

8.节俭:提倡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尚节俭,反对奢侈,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节用思想源于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纵观历史,凡国用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命,则会国泰民安。这是中国国家管理历史提供的一条真理。

在治生方面,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

9.法治:中国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实行“明法”和“一法”原则。“明法”指公开性。“一法”指平等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等。韩非在论证法治在优于人治时,举传说中舜的例子,舜事必躬亲,亲自解决民间的田界纠纷和捕鱼纠纷,花了三年时间纠正三个错误。韩非说这个办法不可取,如果制定法规公之于众,违者以法纠正,治理国家就方便了。

中国古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实行“明法”和“一法”原则。“明法”指公开性,“一法”指平等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是:

1.顺道:管理企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凭主观好恶,随意做出决策。

2.重人:企业重用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以人为本。这是管理企业的重要思想。

3.人和:企业要讲团结,要凝集人心。

4.守信: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讲信誉,信誉就是无形资产。

5.利器:生产型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没有一流的设备是不行的。必须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使设备始终保持先进性

6.求实:企业在运作中,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要脱离企业主、客观条件,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7.对策:企业要有战略眼光,对生产经营活动要加强运筹规划,统筹考虑,要用系统论的思想管理企业。

8.节俭:企业要勤俭办厂,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要花,厉行节约,这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

9.法治:企业要守法,要按经济法律办事,企业也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程序也是企业内部的“法”,任何人都必须遵循。

第二节西方工厂制度初期的管理思想及实践

一、小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 Jr.,1769—1848)与马修·鲁宾逊·博尔顿(Mattew R.Boulbton,1770一1842)

二、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

思考题3.欧文在管理思想史上有何贡献?

罗伯特?欧文的观点是: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在适宜的物质和道德环境下,人才能培养出好的品德。他的作法是:1.停止使用10岁以下的童工,将原来雇佣的童工送入学校学习,其余工人每天工作不多于10小时3刻钟。2.禁止体罚工人。3.为工人提供厂内膳食。4.设立按成本销售生活必需品给工人的商店。5.建造工人宿舍,道路,改善生活居住环境。

欧文正确地指出了人的因素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把钱和时间用来改善劳动,带来的收益是资本的50%,甚至会是100%,这主要是关心人的结果。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由于他在人的因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的贡献,所以他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有人据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三、亚当·斯密(Adsm Smith 1723—1790)

四、查理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1792—1871)

思考题4.试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劳动分工观点。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

(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巴贝奇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并指出,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工资支出。在合理分工后,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工序的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来雇用不同的工人,支付不同标准的工资,从而使工资总额减少。

第三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一)泰勒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思考题5.泰勒制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

19世纪末,资本家对工人,或者说资本家对劳动的控制仍然是不完全的。当时,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工人手中。工人掌握了生产技术就能决定劳动方式,就能控制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就能在生产中搞一些技术性的“磨洋工”,并使资本家无法辨别。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剥夺工人决定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的权力,资本家迫切需要改进管理方法。那么为什么在所有西方工业国家都遇到这两个问题的条件下,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率先在在美国而非其它国家出现呢?这与美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19世纪,美国曾出现两次大的移民高潮,大约有2300万主要来自西欧的移民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这些移民一般都身强力壮,大部分没有技术,只会干力气活,不能适应广泛运用机器来进行作业的工业生产劳动。因此,资本家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以便迅速将这些体质强壮的非工业劳动力培训成为适应工业生产要求的熟练工人。于是泰勒制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一出现,就受到了资本家的青睐。

(二)泰勒其人

(三)泰勒制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6.根据泰勒的观点,应如何进行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的研究?

泰勒认为,要让每一个工人都用正确的方法作业。为此,应把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每项作业分解成许多动作,并继而把动作细分为动作要素,然后研究每项动作要素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决定去掉那些不必要的动作要素,并对保留下来的必要的动作要素再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加以改进和组合,以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这就是著名的作业研究原理。

在动作分解与分析和作业研究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观测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并考虑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耽搁时间,为标准作业方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便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这就是与作业研究相对应的时间研究原理。

思考题7.泰勒倡导的差别计件工资制为什么能刺激工人提供更多的劳动?

泰勒认为,工人不愿提供更多劳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分配制度不合理。有些也实行计件工资制,但是工人的产量一旦增加,工资总额也需要增加时,资本家便降低工资标准。工人则采用压低产量的办法来对付资本家,从而造成劳动生产效率的低下。泰勒认为,要刺激工人创造更多的产量,工资标准不仅应当稳定,而且还应当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即在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支付,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高工资率支付。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高的工资标准得到报酬,因此,工人愿意提供更多数量的劳动。

思考题8.试评价泰勒的“职能工长制”设想。

泰勒设想实行职能工长制,这种管理专门化的思想有以下好处:对管理人员培养只需要花费较短的时间,因为他们只需要掌握某一个方面的技能;从事专门的职能管理,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由于计划和作业标准已在计划部门制定,现场的职能工长只需要进行指挥监督,因此低工资者也可从事较复杂的工作,从而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费用。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一)法约尔其人

(二)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

思考题9.在法约尔的理论中,经营与管理有何区别?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外,经营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等一系列职能。其中技术职能是指企业加工材料、生产产品的制造活动;商业职能是指与原材料及设备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有关的市场活动;财务职能是指围绕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而展开的活动;安全职能是指与设备和人员保护有关的活动;会计职能是指为监督资金的合理运用而对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状况进行的记录、归类和分析活动。作为经营的一个方面,管理职能本身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构成。

思考题10.为什么孔茨等人认为法约尔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真正创始人”?

法约尔理论具有内容上的系统性、逻辑上的严密性,他提出管理的14条原则,具体如下: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这些原则虽然在在早期的工厂管理实践中已经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但把它们进行系统的概括是法约尔首创的。法约尔提出管理五要素,即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控制,具有逻辑上的严密性,后人在他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管理的四种职能,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这就是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框架。所以,孔茨等人认为法约尔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法约尔提出的许多概念、术语及原理在现代管理学中被普遍地继承和运用。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

(一)韦伯其人

(二)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11.韦伯为什么认为科层组织是理想的组织体系?

韦伯的科层组织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存在明确的分工:把组织内的工作分解,按职业专业化对成员进行分工,明文规定每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每个下级都处在一个上级的控制和监督下。每个管理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决定和行动负责,而且要对下级的决定和行动负责。(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例如,选举产生的公共关系负责人,或在某种情况下选举产生的整个单位负责人等)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组织与外界的关系也是这样。

由此看出,科层组织是理想的组织体系,其原因主要在于:科层组织是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形式,适用于当时日益增多的各种大型组织,如教会、国家机构、军队、政党、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

思考题12.在韦伯的理论中,权力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权力有哪些特点?

韦伯认为,被社会所接受的合法权力有三种类型:(1)传统型权力。这种权力建立在对习惯和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要求之上。这是一种由族长或部落首领来行使的权力。臣民或族人之所以服从,是基于对神圣习惯的认同和尊重。(2)个人魅力型权力。这是建立在对某个英雄人物或某个具有神赋天授品质的人的个人崇拜基础之上的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的维持在于其拥有能够使追随者或信徒们确信(或继续确信)自己的“盖世神力”。为此,他必须经常做出英雄之举,不断创造奇迹,而这在日常管理中是很难做到的。个人魅力型权力产生于动乱和危机之中,而崩溃于稳定秩序条件下的日常事务管理以及使这种权力制度化的尝试之中。所以个人魅力型权力不能作为政治统治的稳固制度的基础,(3)法理型权力。这类权力的依据是对标准规则模式的

“合法化”的信念,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被提升到指挥地位的人的权力的信念。这是一种对由法律确定的职位或地位的权力的服从。只有法理型的权力才能成为科层组织的基础,因为这种权力具有下述特征:第一,为管理的连续性提供了基础,因为权力是赋予职务而不是个人的,所以权力的运用不会因为领导者的更换而中断。第二,合理性,担任职务的人员是按照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来挑选的。第三,领导者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来保证权力的行使。第四,所有权力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是按照组织任务所必需的职能加以详细划分的。

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100分)

作业 1.第1题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 B.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 C.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 D.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下列理论观当中,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 现有的伦理规则的是()。 A.功利观 B.权力观 C.公平伦理观 D.综合社会理论观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 A.风险的大小 B.可控程度 C.能否确定客观概率 D.环境的稳定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5.第5题 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多少人?管理层次有多少层?()。 A.10人 4层 B.9人 3层 C.9人 4层 D.8人 3层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管理的两重性是指()。 A.艺术性与科学性 B.基础性与边缘性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D.普遍性与重要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如果一个人坚定地遵守自己所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他应该是处于道德发展的()阶段。 A.前惯例 B.惯例 C.惯例原则 D.强化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确立目标是()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计划 B.人员配备 C.领导 D.控制 您的答案:A

管理学原理 第十四章 团队

管理学原理 第十四章团队 名词解释: 1、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2、过程改进团队:是指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 3、工作团队:也称作自发型团队,是指对某一特殊过程(如:一个部门、一条产品线、或业务过程的一个阶段)负责,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协同工作。 4、自我管理团队:是指直接管理所在过程或部门的日常运作的员工群体。 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团队给组织带来的好处?P306 答:①协同过程设计或问题解决②客观分析困难和机会③促进跨职能的沟通理解 ④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⑤更大的创新⑥运营成本的减少 ⑦增加对组织使命的承诺⑧对变化更灵活的反应 ⑨人员离职流动率及缺勤率的降低等。 2、简述团队给个人带来的好处?P307 答:①问题解决技能的提高②个人交往能力的提高③对业务过程理解的加深 ④培养未来领导角色的新技能⑤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⑥满足感和认同感 ⑦感觉自己参与团队完成的事情远远大于个人所能等。 3、简述团队形成的条件?P311-312 答:①要有指导委员会②要有团队的推进者③明确团队的结构、领导和成员 4、简述团队发展的阶段及特点。P313-314 答: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 ①形成阶段的特点:为被选为成员而自豪;成员忐忑不安;新的团队经历;形成团队结构。 ②震荡阶段的特点:个人主义的思考;外部忠诚的制约;态度动荡不定;对抗;完全理解团队任务。 ③规范阶段的特点:团队融合;协作;愿意对话;冲突较少;关注团队目标。 ④执行阶段的特点:团队已经成熟;高度凝聚的单元;关注过程;感到满意;实现目标。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2章~第14章【圣才出品】

第12章激励 一、名词解释 1.激励(Motivation)(吉林大学2012研;北二外2009研) 答:激励(Motivation)是指通过使组织成员的需要、愿望、欲望等得到满足的方式来引导他们以组织或领导所期望的方式行事。早期的激励理论有需要层次理论、X理论和Y 理论、激励—保健理论;当代的激励理论有: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等。 在管理实践中,最有效地激励员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认清个体差异,使人与职务相匹配;(2)运用目标;(3)确保个体认为目标是可以达到的;(4)个别化奖励;(5)奖励与绩效挂钩;(6)检查公平性系统及重视金钱的激励作用。 2.动机(中财2011研) 答:动机是指推动并维持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因素。动机是促使人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去从事一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和直接动力。 (1)人的动机通常来自成就的需求、亲和的需求和权利的需求:①成就的需求是人们达到或超过最佳标准和提升本人表现的欲望;②亲和的需求是保持或避免损害与人的亲密友好关系的欲望;③权利的需求是影响他人或自我实现的欲望。 (2)动机的功能主要有:①唤起行为的始发功能;②把行为指向特定方向的选择功能; ③保持、发展或削弱、终止行为的强化功能。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需要层次论(首都师范大学2010研;中南财大2010研;

东财2009研) 答:需要层次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最著名的激励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重要程度,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的需要 这包括人类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食物、水、衣着、住所、睡眠及其他生理要素。 (2)安全的需要 这主要是指人类免除各种危险和威胁的需要。包括免受身体及情感伤害和保护职业、财产、食物及住所不受威胁的需要。 (3)归属的需要 这主要是指人类在感情和归宿方面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这主要是指人们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情感等方面予以肯定。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主要是指人们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五种需要之间存在递进规律,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动。 4.保健因素(华南理工2014研;北邮2012研) 答: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保健因素是赫兹伯格在双因素激励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保健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员工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得好可以预防和消除这种不满。保健因素是一种外在的激励因素,它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们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吉大16春学期《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二答案

吉大16春学期《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二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进行组织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____ A. 业务内容 B. 组织目标 C. 组织结构 D. 组织规模 满分:4 分 2. 职务分析也就是岗位描述。____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4 分 3. ____又称专家调查法 A. 用户意见法 B. 集合意见法 C. 德尔菲法 D. 回归预测法 满分:4 分 4. 集权是指____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A. 所有权 B. 经营权 C. 决策权 D. 参与权 满分:4 分 5. 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作出决策的数目或频度越大,则分权程度____ A. 越低 B. 不变

C. 越高 D. 不一定 满分:4 分 6. 管理控制又称控制工作,是指管理的()职能 A. 计划 B. 领导 C. 组织 D. 控制 E. 指挥 满分:4 分 7. 建立组织机构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____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4 分 8. 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是() A. 管理方法 B. 管理职能 C. 一般规律 D. 管理的基本规律 满分:4 分 9. 决策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制定的某种行动方案。____ A. 是 B. 不是 满分:4 分 10. 若环境变化的幅度大,计划的内容重点则应放在指导性的内容上____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4 分 11. 事业部制又称为军队式机构。____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4 分 12. 信息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____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4 分 13. 管理最关键最困难的职能是() A. 组织 B. 领导 C. 计划 D. 激励 满分:4 分 14. 后向一体化是指生产企业与供应企业之间的联合,目的是为了确保原材料的供应。____ A. 是 B. 不是 满分:4 分 15.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指管理层次的增加和管理幅度的减小。____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4 分 16. 方案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它的前提假设是否成立。____ A. 是 B. 不是 满分:4 分 17. 西方组织行为学是不是应该全盘否定() A. 是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

管理学原理 第一节:管理的定义 管理(Management)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的特征:(1) 具有明确的目的 (2) 组织的核心资源是人 (3) 拥有规范和限制成员行为的系统结构 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效果:目标的适宜程度和实现程度 效率:实现过程中资源投入输出比 绩效:衡量管理者利用资源满足消费者需要,并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和效果的尺度。 低效率/高效果:管理者目标选择正确,但不善于利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结果:产品是顾客需要的,但因太贵而买不起 低效率/低效果:管理目标选择错误,利用资源不充分。 结果:低质量的且顾客不需要的产品。 高效率/低效果:管理目标选择不当,但资源利用充分有效。 结果: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但顾客不需要。 高效率/高效果:管理者目标选择正确,并充分利用资源以实现目标 结果:产品是顾客需要的,且质量、价格都合适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总结:组织是使个人力量倍增的工具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 管理工作的职责就是帮助组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目标 计划(planning):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1)决定组织将要追求的目标 (2)决定实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方案 (3)决定如何分配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Organization):建立组织成员之间能够互动和合作的工作关系结构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设置职位、层次、部门,将合适的人安排到相应职位 领导(Leading):管理者运用影响力以及沟通技巧来协调个人和群体的行为。 控制(Control):管理者监测计划执行情况,纠正计划执行与计划目标偏差的活动。 第三节管理者 组织成员:管理者、操作者 操作者负有把事情做对的责任管理者负有做对的事情的责任 狭义的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他人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的人,管理者必须有下级

2011秋《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

《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 1.第1题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 B.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 C.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 D.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下列理论观当中,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现有的伦理规则的是()。 A.功利观 B.权力观 C.公平伦理观 D.综合社会理论观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 A.风险的大小 B.可控程度 C.能否确定客观概率 D.环境的稳定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多少人?管理层次有多少层?()。 A.10人4层 B.9人3层 C.9人4层 D.8人3层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管理的两重性是指()。 A.艺术性与科学性 B.基础性与边缘性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D.普遍性与重要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如果一个人坚定地遵守自己所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他应该是处于道德发展的()阶段。 A.前惯例 B.惯例 C.惯例原则 D.强化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确立目标是()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计划 B.人员配备 C.领导 D.控制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管理学原理CHAPTER 14课后答案

CHAPTER 14 Communication Choice C 1.What percentage of a manager’s time is spent in direct communication? A. 20 B. 90 C. 80 D. 50 E. 60 B 2. __________ skills are a fundamental necessity in every part of a manager’s job. A. Organisational B. Communication C. MBWA D. Analysis E. Punishment

B 3. Communication is defined by the text as: A. the process by which information is shared B. the process by which information is exchanged and understood by two or more people, usually with the intent to motivate or influence behaviour C. the process by which information is received D. the process by which information is transmitted to others E. the process by which information is stored C 4. The receiver __________ the symbols to interpret the meaning of the message. A. encodes B. transmits C. decodes D. responds to E. must ignore A 5. Which of these refers to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transmitted during a communication episode?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五章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七章第二节系统原理 第八章一:系统的概念 第九章二:系统的特征 第十章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十一章第三节人本原理 第十二章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第十三章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第十四章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第十五章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十六章第四节责任原理 第十七章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第十八章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第十九章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二十章第五节效益原理 第二十一章一:效益的概念 第二十二章二:效益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管理学原理(第2版)_在线作业

管理学原理(第2版)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7-09-27 10:10:49 一、单选题 1. (5分)现场控制是()。 ? A. 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结果上的控制 ? B.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实施的控制 ? C. 在计划执行过程的输入环节上的控制 ? D. 对制定工作细则的控制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第2版)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控制活动应该()。 ? A. 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 B. 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 C. 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 D. 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第2版)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以下是某企业制订的若干目标,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未来5年内,企业产值达到1000万元 ? B. 机械车间本月的制造费用大幅度降低 ?C. 每个职工每班生产50个零件,合格率100% ? D. 年底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台阶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第2版)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下列有关激励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 A. 强化理论不考虑目标、期望、需求等因素,只关注个体采取某种行动后产生的结果 ? B.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作为员工比较参照对象的只是他人的报酬 ? C. 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能够带来员工的满意 ? D.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所有人最终都会到达自我实现需要的层次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5.

(5分)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因为有()的存在。 ? A. 社会人 ? B. 经纪人 ? C. 复杂人 ? D. 理性人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第2版)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6. (5分)许多组织设有意见箱、接待日、走动管理等管理办法,是为了()。? A. 上行沟通 ? B. 下行沟通 ? C. 非正式沟通 ? D. 反馈沟通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第2版)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7. (5分)()对于任何层次的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 ? A. 技术技能

远程川大《管理学原理(Ⅰ)1296E》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领导与管理的关系为()。 . 管理影响领导 . 领导行为等于管理行为,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 . 领导工作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 管理的对象是物,领导的对象是人 标准答案: 2. ()对于任何层次的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 . 技术技能 . 人际技能 . 决策技能 . 概念技能 标准答案: 3. 下列哪个属于组织文化的特征() . 发展性 . 共进性 . 排他性 . 一贯性 标准答案: 4. 霍桑实验的第一阶段是() . 大规模访谈 . 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 工作场所照明试验 . 接线工作试验 标准答案: 5. ()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体目标、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等。 . 专业管理人员 . 基层管理人员 . 中层管理人员 . 高层管理人员 标准答案: 6. 政策指导矩阵是由谁创立的() . 兰德公司 . 波士顿咨询公司 . GE公司 . 壳牌公司 标准答案: 7. 按照韦伯的观点,只有在()基础上建立的组织,才在绝对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比其他任何组织都要优越。 . 传统权威 . 个人权威

. 合理--合法权威 . 神授权威 标准答案: 8. 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在企业扮演三类角色,这三类角色指的是:人际角色、决策角色和() . 领导者角色 . 企业家角色 . 发言人角色 . 信息角色 标准答案: 9. 组织设计的四个主要依据不包括()。 . 产业状况 . 组织环境 . 组织战略 . 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标准答案: 10. 下列是法约尔的著作的是() .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 《第五项修炼》 . 《工业的领导》 . 《科学管理原理》 标准答案: 11. 决策按起点分为()。 . 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 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 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 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 标准答案: 12. 环境发生变化后,组织决策者必须想办法适应其变化,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负面适应 . 被动适应 . 创新适应 . 主动适应 标准答案: 13. 行为决策理论发展始于() . 20世纪30年代 . 20世纪40年代 . 20世纪50年代 . 20世纪60年代 标准答案: 14. 应聘者一旦决定被录用以后,录用单位对他们将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必要的培训,这叫做()

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知识讲解

管理学原理(第2版)_在线作业_1 一、单选题 1. (5分)1961年12月,()发表了《管理理论丛林》,成为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 A. 巴纳德 B. 西蒙 C.孔茨 D. 德鲁克 2. (5分)某顾客准备在银行办理一期固定存款业务,在可供选择的三家银行中,一年期利率分别是 3.15%,2.98%,3.21%。该顾客面临的决策就是选择哪家银行。这种决策属于()。 ?A. 确定型决策 B. 不确定型决策 C. 风险型决策 D. 经验型决策 3. (5分)由霍桑试验的结论发展起来的学说是()。 ? A. 决策理论学说 B. 科学管理学说 C. 管理过程学说 D.人际关系学说 4. (5分)当员工人数较少,或者组织是新建的、环境简单的时候,()结构效果较好。 ? A. 直线职能型B. 直线型 C. 任务小组 D. 矩阵 5. (5分)以组织产品、地域和服务对象等为基础,把组织划分为若干单位而组成的组织结构,称为()。 ? A.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B. 矩阵制组织结构 ? C. 纯粹直线制组织结构 D. 职能制组织结构 6. (5分)在管理决策中,只要选择满意方案即可,无须苛求最优方案,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以下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 ? A. 现实中不存在最优方案,只能寻求满意方案 ? B. 决策中还有充分的时间寻找最优方案 ? C. 管理者对最优方案无法达成共识 D. 最优方案常常由于代价太高而得不偿失 7. (5分)根据菲德勒理论,当领导环境非常有利或非常不利时,采取()方式领导为适宜。 ? A. 以关系导向型的领导 B. 任务导向型领导 ? C. 资源导向型领导 D. 职位导向型领导 8. (5分)某研究所中存在许多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并因为需求不同而发生冲突,以致影响组织的发展。作为该研究所所长,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 尽力满足各个非正式群体的不同需求 B. 协调各个非正式群体的分歧

第五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编 一、单项选择题 1、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属于( C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2、在控制的基本过程中,衡量实际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D )。 A.衡量什么 B.制定标准 C.如何衡量 D.A和C 3、实施控制的关键性步骤是( D )。 A 选择关键点 B拟定标准 C.选择控制技术 D.建立控制系统 4、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 A )。 A建立控制标准 B分析偏差原因 C采取矫正措施 D明确问题性质 5、"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A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6、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 D ) A进行预测B科学决策C分析判断D确定标准 7、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C ) A 维持现状 B 打破现状 C 激励现状 D 突破现状 8、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B灵活、及时和适度C客观、精确和具体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9、控制工作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 A)的系统: A 相对封闭 B 绝对封闭 C 相对开放 D 绝对开放 10、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关于建立标准,下列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 B、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 C、标准应考虑实际可能 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 11.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 C )。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协调 12.以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 D )项。 A.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C.适当的授权 D.部门的明确划分 13.即时控制通常又被称作( D)。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C.作业控 制 D.现场控制 14.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偏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 A)统一完成的。 A.控制中心B.最高决策层 C.中级管理 层 D.监督机构 15.将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这就是( B)。 A.分散控制B.分层控制C.集中控 制 D.内部控制 16.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A)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A.高层管理人员B.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17.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 B)。 A.目的 B.客体 C.媒体 D.主体 18.控制系统是指由(D )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载体B.控制实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 体 C.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目的 D.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19.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B )。

《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

()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A.效益 B.效果 C.效率 D.效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第2题 针对当前形形色色的管理现象,某公司的一位老处长深有感触他说:"有的人拥有磨盘大的权力拣不起一粒芝麻,而有的人仅有芝麻大的权力却能推动磨盘。"这句话反映的情况表明:() A.个人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有时会大于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 B.个人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并不比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小 C.非正式组织越来越盛行,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这里所描述的只是一种偶然的管理现象,并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管理决策 D.业务决策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管理者 B.被管理者 C.各种管理活动 D.普遍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多少人?管理层次有多少层?()。 A.10人 4层 B.9人 3层 C.9人 4层 D.8人 3层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确立目标是()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计划 B.人员配备 C.领导 D.控制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以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为控制重点的控制工作是()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计划控制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 A.泰罗

管理学原理 第十六章 激励

管理学原理 第十六章激励 名词解释: 1、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且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2、经济人:又称为“理性——经济人“,也称为实利人,它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其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3、强化:是心理学术语,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4、积极强化:指积极行为发生以后,立即用物的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个体感到对他有利,从而增强以后的行为反应频率,称为积极强化。 5、消极强化:当一个特定的强化能够防止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称为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 6、惩罚:在消极行为发生之后,使实施者受到经济上或名誉上的损失,或取消某些为人所喜爱的东西。从而减少这种行为,称为惩罚。 7、消失:是撤销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一定时期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步降低频率,以至最终消失。 8、行为有因:是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 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激励理论的基本种类?P353-360 答:①激励内容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求理论。 ②激励过程理论:期望理论、波特——劳勒模式。 ③行为改造理论:激励强化理论、归因论。 3、简述双因素理论?P354-355 答:①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

②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如成就、赏识(认可)、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 ③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保健因素改善后,职工的不满情绪会消除,并不会导致消极后果,职工知识处于一种既非满意,又非不满意的中心状态;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2、简述需要层次理论?P354 答:①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 ②他认为人类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需求。他将个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③当一组需求得到满足时,这组需求就不再称为激励因素了。由于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管理者必须用随机制宜的方法对待人们的各种需求。 4、简述波特——劳勒模式。P355-356 答:①波特和劳勒在期望理论基础上引伸出了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并把它主要用于对管理者的研究。所以,一个看得到的对所做努力的公平报酬,必然会影响职工得到满足程度。 ②努力的程度取决于报酬的价值加上人们所看到的有关认为是需要的能力以及实际得到报酬的可能性。这种看得到的努力和得到报酬的可能性又受到实际工作成绩的影响。 ③职务工作中的实际成绩主要取决于所做的努力,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受一个人该项工作的能力和他对所做工作的理解力的影响。 6、激励的方式(方法)有哪些?P361-364 答:①思想政治工作②奖励③职工参加管理④工作内容丰富化⑤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7、简述有效激励的要求?(为使激励取得效果,管理者应该怎么做?)P364-366 答:①坚持物质利益原则②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③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④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8、对组织中人的不同假设,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试分析管理中的四种人性观点?P350-353 答:关于人性的认识,谢恩归纳了关于人性的四种假设: ①经济人的假设: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其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根据这一假设引出的管理方式是,组织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和做出功效,并运用权力和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职工。 ②社会人的假设: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们。根据这一假设引出的管理方式是,组织应注意从事此项工作的人们的需求,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倡集体奖励制度。

管理学原理14-19章习题.讲解学习

第14章团队 一、单选 1、团队在知识创造过程中起着()作用。 A. 关键作用 B. 决定作用 C. 承上启下 D. 上请作用 2、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是() A. 自我管理团队 B. 过程改进团队 C. 工作团队 D. 临时团队 3、工作团队与过程改进团队的关键区别在于其() A. 不是跨职能的 B. 是临时的 C. 不是跨职能和临时的 D. 是跨职能和临时的 4、在团队发展的震荡阶段,团队呈现的特点是() A. 完全理解团队任务 B. 形成团队结构 C. 团队融洽、冲突较少 D. 团队已经成熟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整体 5、团队具有关注团队目标、愿意对话等的特征,属于团队生命周期的() A. 形成阶段 B. 震荡阶段 C. 规范阶段 D. 执行阶段 二、多选 1、团队给组织带来的好处有() A. 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运营成本的较少 C. 对变化更灵活的反应 D. 对业务过程理解的加深 E. 满足感和认同感 2、下列属于团队发展震荡阶段的特征的有() A. 感到满足 B. 关注过程 C. 外部忠诚的制约 D. 对抗 E. 态度动荡不定满足感和认同感 三、名词解释

1、团队 四、简答 1、简述团队给组织带来的好处。 2、简述团队活动给个人带来的好处。 3、简述团队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五、论述 1、试述如何做好团队工作 第15章沟通 一、单选 1、有实验证明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形体语言占有的信息量为() A. 7% B. 15% C. 38% D. 55% 2、列沟通类型中,()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系统。 A. 全通道式沟通 B. 链式沟通 C. 环式沟通 D. 轮式沟通 3、下列沟通类型中,全体成员满足最高的是() A. Y式沟通 B. 链式沟通 C. 环式沟通 D. 轮式沟通 4、在美国被称为“葡萄藤”的沟通类型是() A. 正式沟通 B. 非正式沟通 C. 链式沟通 D. Y式沟通 5、沟通的原则不包括() A. 完整性原则 B. 稳定性原则 C. 明确的原则 D. 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 二、多选 1、正式沟通的优点有() A. 沟通速度快 B. 沟通效果好 C. 比较严肃 D. 易于保密

管理学原理 考试大纲.doc

武汉工程大学2009年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考试性质 本考试为经济管理专业专科升本科的学生2008年《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旨在认定其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课程要求,为经济管理学院招生提供依据。 考试总要求 考生应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能够管理学知识进行管理方面一些基本工作。 考试内容 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概念与作用(地位) (二)管理的性质与职能 (三)管理角色与技能 (四)管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管理概念与作用(地位) ⒈识记: (1)管理的概念。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⒉领会: (1)管理概念的多种表述。 (2)管理在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 ⒊应用: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重要性 (二)管理的性质与职能 ⒈识记: (1)管理二重性的含义。 (2)管理的基本职能。 ⒉领会: (1)掌握管理二重性理论的现实意义。 (2)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三)管理角色与技能 1、识记: (1)管理者的主要角色类型 (2)管理者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2、领会: (1)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 (2)举例说明管理者扮演的角色 (四)管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⒈识记:什么是管理学。

⒉领会: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管理学的特点。 (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⒊应用:如何运用一般方法学习研究管理学。 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一)西方的传统经验管理阶段 (二)西方的古典管理阶段 (三)西方的行为科学阶段 (四)西方的现代管理阶段 (五)中国管理思想与经验 二、考核要求 (一)西方的传统经验管理阶段 ⒈领会: (1)早期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家(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等)及管理思想。 (二)西方的古典管理阶段 ⒈识记: (1)例外原则。 (2)法约尔桥。 ⒉领会: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要点。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要点。 ⒊应用: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三)西方的行为科学阶段 ⒈识记: (1)经济人与社会人。 (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⒉领会: (1)梅奥及霍桑试验。 (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⒊应用: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简评)。 (四)西方的现代管理阶段 ⒈识记: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 ⒉领会: (1)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的特点。 (2)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五)中国管理思想与经验 ⒈领会: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中国近代的企业管理思想。 第三章管理原理

川大16年秋《管理学原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川大16年秋《管理学原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的是: ( ) A.亚当?斯密 B.萨伊 C.罗伯特?欧文 C.法约尔 正确答案:C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整个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此背景下,彼得?圣吉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 A.需要层次理论 B.人本主义 C.权变理论 D.学习型组织 正确答案:D 3、不属于宏观管理经济手段的方法是:( ) A.价格 B.工资 C.税收 D.信贷 正确答案:B 4、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由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越小,这体现了计划的哪项原则:( ) A.灵活性原则 B.承诺原则 C.改变航道原则 D.综合平衡原则 正确答案:A 5、侧重于对组织方向的确定和引导,往往与长期计划相关的决策类型是:( ) A.常规决策 B.科学决策 C.战略决策 D.战术决策 正确答案:C 6、在委以责任的同时,必须委以自主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权力,这一内容体现了

组织设计的哪项原则:( ) A.目标一致原则 B.统一指挥原则 C.分工明晰原则 D.责权一致原则 正确答案:D 7、职能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 A.形式简单、权力集中、命令统一、责任与权限分明 B.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适应管理分工较细的特点 C.组织的高层领导者摆脱了具体的日常管理事务,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做出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 D.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正确答案:B 8、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若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就会越高,效果就会越好,这是领导原则中的哪项原则:( ) A.指明目标原则 B.协调目标原则 C.命令一致原则 D.直接管理原则 正确答案:B 9、“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熊彼特于1912年在哪本书中提出的:( ) A.《经济发展理论》 B.《科学管理原理》 C.《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D.《第五项修炼》 正确答案:A 10、哪项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 ) A.产权制度 B.经营制度 C.管理制度 D.组织制度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的地位,在机器大工业中,工厂成为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之前的手工工场相比,工厂制度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具有以下特征:( ) 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第五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编 一、单项选择题 1、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属于( C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2、在控制的基本过程中,衡量实际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D )。 A.衡量什么 B.制定标准 C.如何衡量 D.A和C 3、实施控制的关键性步骤是( D )。 A 选择关键点 B拟定标准 C.选择控制技术 D.建立控制系统 4、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 A )。 A建立控制标准 B分析偏差原因 C采取矫正措施 D明确问题性质 5、"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A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6、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 D ) A进行预测B科学决策C分析判断D确定标准 7、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C ) A 维持现状 B 打破现状 C 激励现状 D 突破现状 8、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B灵活、及时和适度C客观、精确和具体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9、控制工作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 A)的系统: A 相对封闭 B 绝对封闭 C 相对开放 D 绝对开放 10、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关于建立标准,下列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 B、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 C、标准应考虑实际可能 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11.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 C )。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协调 12.以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 D )项。 A.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C.适当的授权 D.部门的明确划分 13.即时控制通常又被称作( D)。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C.作业控 制 D.现场控制 14.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偏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 A)统一完成的。 A.控制中心B.最高决策层 C.中级管理 层 D.监督机构 15.将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这就是( B)。 A.分散控制B.分层控制C.集中控 制 D.内部控制 16.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A)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A.高层管理人员B.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17.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 B)。 A.目的 B.客体 C.媒体 D.主体 18.控制系统是指由(D )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载体B.控制实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C.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目的 D.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19.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B )。 A.随机性原则B.灵活性原则C.多变性原 则D.弹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