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热学问题求解方法专项综合练及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热学问题求解方法专项综合练及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热学问题求解方法专项综合练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杯子内盛有质量相等的热水和冷水,将一半热水倒入冷水杯内,冷水杯内的温度升高21℃,若再将热水杯内剩余热水的一半再次倒入冷水杯内,冷水杯内的水温会升高()

A.9℃B. 8℃C. 6℃D. 5℃

【答案】C

【解析】

【详解】

设一杯水的质量为m,热水的初温为t热,冷水的初温t冷,将一半的热水倒入容器中后共同的温度为t,因不计热损失,所以,由Q=cm△t可得:Q放=Q吸,即:

c 1

2

m△t热=cm△t冷,

解得:

△t热=2△t冷=2×21℃=42℃,据此可设t冷=0℃,则t=21℃,

t热=21℃+42℃=63℃,

若再将热水杯内剩余热水的一半再次倒入冷水杯内时,相当于同时向冷水中倒3

4

杯热水,

则:

c 3

4

m(t热-t′)=cm(t′-t冷)

3

4

(63℃-t′)=t′-0

解得:

t′=27℃,

所以,冷水温度将再升高:

△t=t′-t=27℃-21℃=6℃。

故C符合题意。

2.用相同热源、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加热时,得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种物质可能是松香和萘

B .甲物质在a 、b 两点时,温度和内能都相同

C .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乙吸收的热量比甲多

D .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从图象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均为晶体。松香是非晶体,萘是晶体,所以甲、乙不可能是松香,故A 错误;

B .甲物质在a 点开始熔化,b 点熔化完成,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是继续吸热,所以b 点的内能大于a 点的内能,故B 错误;

C .读图可知,甲熔化持续的时间为

20min?10min =10min

乙熔化持续的时间为

27min?17min =10min

二者时间相同,说明吸收热量相同,故C 错误;

D .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同样加热10min ,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

度,根据Q c m t

=

?吸

,在吸收热量和质量相等时,比热容和温度成反比,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故D 正确。 故选D 。

3.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已知c c >水液体)

A .乙物质是水

B .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8.4×103J/(kg·

℃) C .甲的放热能力比乙强 D .乙比甲更适合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由题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水和另一种液体放出的热量相等,由题中的图象可以看出,乙液体的温度降低的快,甲液体温度降低慢;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 cm t =?放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放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降低得多的比热容小;所以甲液体的比热容大,所以甲液体是水;故A 项不符合题意;

B .由题图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是60℃,放热15分钟后甲液体的末温是40℃,乙液体的末温是20℃,则水放出的热量:

34.210J/kg 6040Q c m m t ==?????-水水水水水放(℃)(℃℃);

乙放出的热量:

6020t Q c m c m ==-???乙乙乙乙乙放乙(℃℃);

而水和乙液体的质量相同,即m m =乙水;在相同时间内水和另一种液体放出的热量相等,则有:

34.210J/kg 60406020m c m ????-=??-乙乙水(℃)(℃℃)(℃℃);

解得,3

2.110J/kg c =??乙(℃);故B 项不符合题意;

C .由于甲液体的比热容大,所以甲的放热能力比乙强,故C 项符合题意;

D .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所以水比较适合用作发动机的冷却液;即甲比乙更适合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故D 项不符合题意。

4.关于物体的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

定增加

C .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D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一个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的熔化以及液体的沸腾,都

在吸收热量,但温度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

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所以内能一定增大,故B项正确;

C.物体的温度不变,有可能正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内能改变;也有可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或者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故C项错误;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者放出多少热量,故D项错误。

5.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装有大量的碎冰块,把装有少量碎冰块的试管插在大烧杯的冰块中,在烧杯底部用酒精灯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烧杯和小试管中的冰同时熔化

B.小试管中的冰先熔化,大烧杯中的冰后熔化

C.大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小试管中冰才开始熔化

D.小试管中冰始终不能熔化

【答案】C

【解析】

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没有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若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将升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所以能熔化.故C正确.

故选C.

6.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水温分别为20℃和70℃,现将一温度为80℃的金属球放入甲容器中,热平衡后水温升高到40℃,然后迅速取出金属球并放入乙容器中,热平衡后以容器中水温为(不计热量散失和水的质量的变化):

A.65℃B.60℃C.55℃D.50℃

【答案】B

【解析】

【详解】

当将金属球放入甲容器中时,金属球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即:

Q金=Q水

设金属球的质量为m金、比热容为c金、水的质量为m水、水的比热容为c水,则:

Q金=c金m金(80℃-40℃)

Q水=c水m水(40℃-20℃)

因为Q 金=Q 水,所以

c 金m 金(80℃-40℃)=c 水m 水(40℃-20℃)

化简得:

2=1

c m c m 水水

金金; 当将金属球放入乙容器中时,乙容器中的水放出的热量与金属球吸收的热量相等,即:

Q 水′=Q 金′

由于甲乙容器中的水的质量相等,又是同一个金属球,所以仍设金属球的质量为m 金、比热容为c 金、水的质量为m 水、水的比热容为c 水,此时两者共同的温度为t ℃,则:

Q 水′=m 水c 水(70℃-t ℃) Q 金′=m 金c 金(t ℃-40℃)

因为:Q 水′=Q 金′所以

m 水c 水(70℃-t ℃)=m 金c 金(t ℃-40℃)

由于:

2=1

c m c m 水水

金金 可得:

2(70℃-t ℃)=t ℃-40℃

解得t =60℃,故选B .

7.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先测得甲的体温正常。用酒精消毒后,忘了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就直接依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的体温是37.6℃,丙的体温为38.4℃,那么用此方法测得乙和丙的体温分别为( ) A .37℃、38.4℃ B .37℃、37.6℃ C .37.6℃、38.4℃ D .38.4℃、38.4℃

【答案】C 【解析】 【详解】

因为甲的体温正常,所以用体温计测完甲后,体温计的示数应该是37℃左右,不会是37.6℃,用酒精消毒后,忘了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那么液泡会收缩,液柱不会下降,还是37℃左右,依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时,乙的体温是37.6℃,这说明液柱上升了,乙的真实体温是37.6℃,丙的体温为38.4℃,这也说明液柱也上升了,丙的真实体温是38.4℃,所以用此方法测得乙和丙的体温分别为37.6℃、38.4℃,故选C 。

8.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1.5kg 的甲物体和水加热,他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体10 min 吸收的热量为( )

A .0.63×105J

B .0.9×105J

C .1.89×105J

D .3.78×105J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 ,甲物质加热10min 吸收的热量与水加热10min 吸收的热量的热量相同,且水10min 所吸收热量为20min 吸收热量的一半,即

()3511

=== 4.210J/kg 1.5kg 60=1.8910J 22

Q Q c m t ???????甲水水水水℃℃

故选C 。

9.如图所示,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状态如图所示,此时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若飞轮的转速为1800r/min ,该汽油机每秒共经历了______________个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利用水循环将热量从高温的发动机自发转移到低温的水,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

【答案】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60 能量的转移具有方向性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从图中可看到,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这是压缩冲程,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由题意可知,飞轮每秒转数是

1800r 1800r

30r/s 1min 60s

== 飞轮转两转,汽油机经历一个工作循环,即经历4个冲程,1s 内转30r ,经历的冲程数量是

304

602

n ?=

= [3]热量能够从高温的物体转移到低温的物体,汽油机工作时利用水循环将热量从高温的发动机自发转移到低温的水,这一现象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方向性。

10.当水烧开时,我们会看到水蒸气将壶盖项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___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若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1200r/min ,则此汽油机每秒钟对外做功____________次。 【答案】做功 10 【解析】 【详解】

[1]水蒸气将壶盖项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这是水蒸气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也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由题意可知,飞轮的转速为

1200r 1200r

20r/s 1min 60s

== 即每秒钟飞轮转数是20r ,飞轮转两转,汽油机经历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1次,那么此汽油机每秒钟对外做功次数是10次。

11.小明给爷爷网购了一台电热足浴器,其铭牌的部分参数如图甲所示,足浴器某次正常工作时,加热功率为控制面板上发光指示灯所对应的功率,控制面板显示如图乙所示,求:

(1)足浴器装入最大容量初温为21℃的水,将其加热到控制面板上显示的温度时,水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c 水=4.2×103 J/(kg·

℃)] (2)上述加热过程用时15 min ,该足浴器的热效率是多少?

(3)整个加热过程中,水温降至40 ℃时,足浴器自动加热至45 ℃,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当水温第一次加热至45 ℃时,小芳开始给爷爷足浴30min ,求这次足浴给水加热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4)小明想了解家里电路的实际电压,于是将家里其他用电器都关闭,他观察到该足浴器在高档工作时,家里标有“2 000 r/(kW·h )”的电能表转盘在10min 内转了216r ,则他家电路的实际电压是多少?

【答案】(1)55.0410J ?;(2)70%;(3)61.0210J ?;(4)198V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足浴器装入最大容量的水后,质量是

33-331.010kg/m 510m 5kg m V ρ==???=水水水

水吸收的热量是

()()()350- 4.210J/kg 5kg 45-21 5.0410J Q c m t t ==????=?水水℃℃℃

水吸收的热量是55.0410J ?。 (2)由题意可知,该足浴器做的总功是

5800W 1560s 7.210J W Pt ==??=?总

那么该足浴器的热效率是

55

5.0410J 100%100%70%7.210J

Q W η?=?=?=?总 该足浴器的热效率是70%。

(3)由上述可知,水温从21℃加热到45 ℃时,温度的变化量是24℃,需要的加热时间是15 min ,则水温从40℃加热到45℃时,温度的变化量是5℃,需要的加热时间是

1515min 3.125min 24t =

?=℃

由图丙可知,足浴时一个加热循环的时间是

10min 3.125min 13.125min +=

足浴30min 内加热循环的个数是

30min 2.313.125min

n =≈ 即30min 内2个循环后剩余3.75min ,剩余的3.75min 不需要加热,需要加热的时间是

22 3.125min 6.25min t =?=

所以这次足浴给水加热的总时间是

15min 6.25min 21.25min 1275s t =+==总

那么这次足浴给水加热消耗的电能是

6800W 1275s 1.0210J W Pt ==?=?总

(4)由2

U P R

=可得,足浴器的电阻是

()2

2220V 60.5Ω800W

U R P === 足浴器在高档工作时,电能表转盘在10min 内转了216r ,那么足浴器消耗的电能是

65216r

0.108kW h 0.108 3.610J 3.88810J 2000r/kW h

W =

=?=??=??实

实际功率是

5' 3.88810J

648W 1060s

W P t ?===?实

同理由2

U P R

=可得,电路的实际电压是

648W 60.5Ω198V U P R ==?=实实

答:(1)水所吸收的热量是55.0410J ?;(2)该足浴器的热效率是70%;(3)这次足浴给水加热消耗的电能是61.0210J ?;(4)他家电路的实际电压是198V 。

1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 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问:

(1)图a 、b 中,哪个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像? (2)加热2min ,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3)试求出沙子的比热容。

【答案】(1)图a ;(1)4.2×104J ;(1)0.9×103J/(kg·℃)。 【解析】 【分析】

(1)用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沙子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水和沙子在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再利用公式Q

t cm

?=

进行分析;

(2)从图像可知,加热满2min ,水的温度从20℃上升到70℃,从而可知和水的温度变化,

已知水的质量和比热容,可利用公式Q cm t =?吸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3)相同时间内酒精灯燃烧放出相同的热量,所以2min 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也相同,由图a 得出沙子温度的变化量,再根据Q

c m t

=?计算沙子的比热容。 【详解】

(1)由题知,沙子和水的质量相等,且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吸收相同热量时(加热相同时间),由公式Q

t cm

?=可知,沙子升高的温度多,所以图a 表示的是沙子吸热升温的过程;

(2)由b 图像可知,加热满2min 时,水的温度从20℃上升到70℃,则加热满2min 时水吸收的热量:

()()344.210J/kg 0.2kg 7020 4.210J Q c m t =?=????-=?水吸水水水℃℃℃;

(3)相同时间内酒精灯燃烧放出相同的热量,在2分钟的时间内,沙子吸收的热量:

44.210J Q Q ==?沙吸水吸,

因加热2min ,沙子的温度从20℃上升到250℃,由Q cm t =?吸可得,沙子的比热容:

()

()434.210J 0.910J/kg 0.2kg 25020Q c m t ?==≈????-沙吸沙℃℃℃。

答:(1)图a 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像;(2)加热2min 时,水吸收了4.2×104J 热量;(3)沙子的比热容为0.9×103J/(kg·℃)。

13.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A 和B ,物体A 、B 的边长分别为0.1米和0.2米。物体A 的密度为4×103千克/米3,物体B 的质量为10千克。求:

(1) 物体A 的质量m A 。 (2) 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B 。

(3) 在保持物体A 、B 原有放置方式不变的情况下,现将物体A 、B 各自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质量为△m 的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求切去的质量△m 。 【答案】(1)4千克(2)98牛(3)2千克 【解析】 【详解】

(1)物体A 的质量:

m A =ρA V A =4×103kg/m 3×(0.1m)3=4kg ;

(2)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B 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F B =

G B =m B g =10kg ×9.8N/kg=98N ;

(3)A 物体的底面积:

S A =(0.1m)2=0.01m 2,

B 物体的底面积:

S B =(0.2m)2=0.04m

2,

将物体A. B 各自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质量为△m 的一部分,

根据p =F

S

,由于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剩余部分的重力,因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故有:

A A G mg S - =

B B

G mg

S - , 即:

A B G mg G mg -- =A

B

S S ,

整理后有:

A B m m m m -- =A

B

S S ,

代入已知量:

4kg 10kg m m -- =2

2

0.01m 0.04m ,

故切去的质量:

△m =2kg.

答:(1)物体A 的质量m A 为4kg (2)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B 为98N ;

(3)在保持物体A. B 原有放置方式不变的情况下,现将物体A. B 各自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质量为△m 的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切去的质量△m =2kg.

14.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2)如图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像中的__________段(选填“AB ”或“BC ”),其熔点为_______℃;

(3)用质量为m 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中的a 所示。若用相同的热源,用质量为m 2(m 2>m 1)的海波做这个实验,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_(选填“b ”“c ”或“d ”);

(4)利用上述实验中的器材来“探究水的沸腾”,还需要一个中间有孔的硬纸板,它的作

用是_________。若正确操作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戊所示。分析图像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46 BC 48 c 减少热量的散失水的沸点是98℃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从图乙可以看到,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的读数是46℃。

(2)[2][3]海波是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所以熔化过程对应图像中的BC段,其熔点是48℃。

(3)[4]海波的质量变大,但是熔点是不变的,从图丁可看到,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丁中的c。

(4)[5]这个硬纸板,它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

[6]从图戊可看到,水在第4min开始温度保持不变,可知水的沸点是98℃;并且知道水沸腾时,温度是不变的。

15.为了比较“沙子和水的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好沙子和水,并在上方盖好玻璃片,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质量/g 温度升高10℃

所需的时间/s

温度升高20℃

所需的时间/s

温度升高30℃

所需的时间/s

沙子306489124

水3096163220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对于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__(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5)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上有水珠出现,_______(选填“沙子”或“水”)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出现了沙子的温度反而比较低的情况,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吸收热量的多少物质受热均匀大于沙子水水蒸气液化放热水的导热性能比沙子的导热性能好

【解析】

【分析】

(1)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

(2)为使受热均匀,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

(3)由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4)由(3)推理回答;

(5)分析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水珠的形成原因,利用液化放热的原理进行解释;

(6)从水和沙子导热性能不同分析。

【详解】

(1)[1]根据转换法,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2]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物质受热均匀;

(3)[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加热的时间长,根据转换法,即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4)[4]由(3)的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加热的时间长,推理有: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

(5)[5][6]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的小水珠是由于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液化时要放热,所以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较高;

(6[7])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出现了沙子的温度反而比较低的情况,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水的导热性能比沙子的导热性能好,所以刚开始加热时,水升温快。

二、初中物理浮力类问题

16.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体积相等的实心小球1、2、3 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放入小球后两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相同,且 1、3 两球排开液体体积相同,2 球在甲液体中悬浮,在乙液体中下沉。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1、3 两球所受的浮力相等

B.甲液体比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

C.三个小球中密度最小的是 2 球

D.把 1、3 两球对调,1 球在乙液体中不会下沉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2 球在甲液体中悬浮,在乙液体中下沉,则

2ρρ甲=,>ρρ甲乙

1、3 两球排开液体体积相同,由

F gV ρ=浮液排

可知1球在甲液体中所受浮力大于3球在乙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故A 项错误; B .两容器中的液体深度相同,又因为

>ρρ甲乙

所以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

p p 甲乙>

故B 项正确;

C .1球在甲液体中漂浮,2球在甲液体中悬浮,所以有

1=ρρρ>甲2

3球在乙液体中漂浮,2球在乙液体中沉底所以有

2ρρρ>>乙3

所以三个小球中密度最大的是2球,故C 项错误;

D .因为21ρρ>,2ρρ>乙,而1ρ与ρ乙的关系不能确定,把 1、3 两球对调,1 球在乙液体的沉浮情况不能确定,故D 项错误。 故选B 。

17.如图所示,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冰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块的密度大于球的密度

B .若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小

C .水对三个容器底的压力不同

D .三个容器中,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小 【答案】B

【分析】 【详解】

A .冰块漂浮在乙容器中,

ρρ水冰块<,

小球悬浮在丙容器中,

ρρ=小球水,

所以

ρρ小球冰块<

故A 错误;

B .小球悬浮在丙容器中,

ρρ=小球水,

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则液体密度减小,由浮排F gV ρ=可知,物块受到的浮力变

小,小球将下沉,故B 正确;

C .由题意可知,水的密度ρ与深度h 都相同,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 知,

p p p ==甲乙丙,

由F

p S

=

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 pS =,由于压强与容器底面积都相同,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 F F ==甲乙丙,

故C 错误;

D .在乙容器中,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施加给冰块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即F 浮,冰块会反过来施加给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即

F 压,而

F F =压浮

这个压力会通过容器传导给桌面.冰块因为漂浮,所以

F G G ==浮排冰块.

所以,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

F G G =+甲水杯,

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G G G G G G ='++='++乙水排杯水杯冰块,

因为

G G G G G ='+='+水水排水冰块,

因此,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同理丙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故D 错误.

18.如图所示,装有石块的小船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为1F ,当把石块卸入水中后,小船所浮力为2F ,池底对石块的支持力为N ,这时( )

A .石块所受的浮力为12F F N --

B .池底所受压力减小了N

C .石块所受的重力大于12F F -

D .船所排开水的体积减少了

2

N F g ρ+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

AC .装有石块的小船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为1F ,由漂浮条件可知:

1F G G =+石船

当把石块卸入水中后,小船所浮力为2F ,则:

2F G =船

所以:

12G F F =-石

故C 项不符合题意;

石块静止在池底时受力平衡,所以:

F N

G +=石浮

石块所受的浮力:

12F G N F F N =-=--石浮

故A 项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由图水池粗细均匀,所以池底受到的压力等于池中物体的总重力,石块投入水中前面,水、小船、石块的总重力不变,所以池底受到的压力不变,故B 项不符合题意;

D .由A 知,石块放入水中后船受到的浮力减小:

12F F F G ?=-=石浮船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船减小的排开水体积:

12

F F V g

ρ-?=

排水

石块沉入中静止时:

G F N =+石浮

则:

12F F F N -=+浮

所以:

2112N F F F F F +=+-浮>

故D 项不符合题意;

19.如图甲,将金属球和木球用细绳相连放入某种液体中时,木球露出液面的体积为它自身体积的

1

4

,当把细绳剪断后,金属球沉底,木球露出液面的体积是它自身体积的一半,这时金属球受到池底对它的支持力为2N ,如图乙,若已知金属球和木球的体积之比是1:8,则

A .金属球的重力为2N

B .绳子剪断前,木球所受的浮力为8N

C .金属球的密度为3×103kg/m 3

D .绳子剪断前后,两球所受的总浮力相差1N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C .把绳子剪断后,木球漂浮,金属球沉底,此时金属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F 支持+F 浮金=

G 金--------①

由物体漂浮条件可得:G 木=F 浮木----------------②

绳子剪断前,金属球受到竖直向上绳子的拉力F 、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木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绳子的拉力F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F +F 浮金=

G 金------③, F 浮木′=G 木+F ------④

由①③可得:F =F 支持=2N-------⑤ 由②④⑤可得:

F 浮木′-F 浮木=2N ,

因绳子剪断前木球排开水的体积

V排′=(1-1

4

)V木=

3

4

V木,

绳子剪断后木球排开水的体积

V排=(1-1

2

)V木=

1

2

V木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绳子剪断前后木球的浮力变化量:

ρ水g×3

4

V木 -ρ水g×

1

2

V木=2N,

解得:ρ水gV木=8N---------------⑥

则绳子剪断前,木球所受的浮力:

F浮木′=ρ水g(1-1

4

)V木=

3

4

ρ水gV木=

3

4

×8N=6N,

把G=mg=ρVg和F浮金=ρ水gV金代入①式可得:

F支持+ρ水gV金=ρ金gV金,

整理可得:

(ρ金-ρ水)gV金=F支持=2N-------⑦

由⑥⑦、金属球和木球的体积之比是1:8可得:

ρ金=3ρ水=3×1.0×103kg/m3=3×103kg/m3,

G木=F浮木′-F=6N-2N=4N,

已知V金:V木=1:8,则金属球受到的浮力

F金浮=ρ水gV金=ρ水g×1

8

V木=

1

8

×8N=1N;

金属球的重力

G金=F金浮+F=1N+2N=3N,

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D.绳子剪断前,木球和金属球整体漂浮,则总浮力

F浮前=G木+G金,

绳子剪断前后,两物体所受的总浮力之差为:

F浮前-F浮后=(G木+G金)-(G木+F金浮)=G金-F金浮=F=2N,

故D不符合题意.

20.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体积的不同液体甲、乙。取两块质量相同的橡皮泥,将一块橡皮泥撑开成碗状放入甲液体中,将另一块捏成球形状放入乙液体中,橡皮泥静止后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F 甲=F 乙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液甲<p 液乙

C .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D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p 地甲>p 地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橡皮泥在甲液体中漂浮,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甲=G ,橡皮泥在乙液体中悬浮,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乙=G ,所以F 甲=F 乙,故A 符合题意;

B C .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体积的不同液体甲、乙,当放入橡皮泥后,液面仍然相平,说明橡皮泥排开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由于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甲=F 乙,则

=V g V g ρρ甲乙甲排乙排

=ρρ甲乙

液体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

=p gh ρ甲甲液甲

=p gh ρ乙乙液乙

由于=ρρ甲乙,=h h 甲乙所以=p p 液甲液乙,故B 、C 错误; D .容器对面的压强分别为

G G F p S S

+=

=液甲甲容

地甲 G G F p S S

+=

=液乙容

乙地乙 由于液体甲、乙的体积相同,密度相同,所以液体甲、乙的质量相同,重力也相同,所以

p p =地甲地乙

故D 错误。 故选A 。

21.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 、2.8N 和2.5N .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 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B.物体A的密度为3.2×103kg/m3

C.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0.3N

D.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0N

【答案】C

【解析】

【详解】

B.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

由F浮=G﹣F拉可得,F浮=ρ盐水g V排,物体A全部浸没,所以V排等于V物,则:

ρ盐水gV排=G﹣F拉,

V排=V物=G F

g

ρ

-

盐水

将ρ盐水=1.2×103kg/m3、G=4N、F拉=2.8N代入上式可得:

V排=V物=1×10﹣4m3,

物体A的质量:

m=G

g

4N

10N/kg

=0.4kg,

物体A的密度

ρ=

m

V

43

0.4kg

110m

-

?

=4×103kg/m3

故B错误;

D.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水=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4m3=1N,

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

F=G﹣F浮水=4N﹣1N=3N

故D错误;

A.在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丙拉=2.8N,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F=3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3N﹣2.8N=0.2N,故A错误;

C.由甲、丙中可知:

F浮盐水=G﹣F丙拉=4N﹣2.8N=1.2N,

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

F支=G﹣F浮﹣F丁拉=4N﹣1.2N﹣2.5N=0.3N,

容器底部也受到盐水对它的压力,故压力等于0.3N,故C正确。

22.有一个实心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0N;当把物体1 4

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8N。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2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