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简答

宏观经济学简答
宏观经济学简答

货币政策有什么局限性?答:尽管货币政策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但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①部分性,货币政策只能对一部分经济波动现象发生作用;②周期性,货币流通经常随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发生变化,从而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③迟滞性,货币政策要经过相对较长的一段时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④货币政策还存在着知识有限、信息不对称、判断能力有限等其他局限性。

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同的搭配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答: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会导致利率的上升,产生“挤出效应”;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会使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退;③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会引起利率的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减少;④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会引起总需求增加,从而促使经济的复苏、高涨。

9、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10、为什么说L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答:(1)凯恩斯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凯恩斯创造的最伟大的概念之一),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是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及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2)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的需求及货币的供给。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古典经济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用一种模型把这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经济学家汉森、希克斯的功劳就是用LS-LM 模型将上述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以共同决定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理论框架。(4)在这个框架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就是围绕IS-LM 模型而展开的,即可借助模型分析经济政策的效力及影响因素。所以说:L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试绘图并分析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有什么不同答:(1)所谓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持续明显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主要有:(2)货币数量论的解释: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即由于货币供给的超速增长而导致通货膨胀。这一点可以从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M·V=P·y得到说明,由于在既定时间内货币流通速度V 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y 是既定的,所以物价水平随货币供给的变动而同向同幅度变动。(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上升。其一般的描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引起总需求扩大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因素称为实际因素,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增加、减税以及净出口的增加等都可引起产品市场上IS 曲线的右移,从而使AD 曲线右移,使经济在现有价格水平下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另一类是所谓的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货币需求的减少,导致LM 曲线右移从而导致AD 曲线右移,因而导致在物价水平上升的同时总产出也增加了,随着经济接近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总需求再增加,产出增加的越来越少以至不能再增加,而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造成通货膨胀。(4)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导致的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上升。可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因为在劳动力市场由于工会的作用,使得企业被迫接受增加工资的要求,工资增加的部分被打入成本并转

嫁到消费者头上,产品价格的上涨使AS 曲线向上移动,从而产生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

在产品市场由于不完全竞争,厂商可以通过其垄断地位追求超额利润,从而造成产品价格上涨而使AS 曲

线向上移动,造成通货膨胀。(图形见18-5)(5)结构性通货膨胀:又称为“部门需求移动”的通货膨

胀。在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中,需求扩大的那些产业部门,工资和物价将上涨,这些部门的产品

价格作为其他部门的产品的成本因素,带动物价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上升。与此同时,哪些需求衰落的

部门,工资与物价并不因需求的减缩而下跌,这就引起了平均物价水平随社会经济部门的需求结构的变化,

而呈现持续上升的长期趋势,造成通货膨胀。4 试述降低失业率的主要手段。⑴减少摩擦性失业:①完善

劳动市场,降低工资黏性,促进就业;②发展、加强就业中介;③消除劳动力在各产业、地区间流动的各

种因素,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⑵减少结构性失业:建立劳动者终身教育制度。⑶减少周期性失业:利用

宏观财政政策与宏观货币政策对经济适度调控,减少经济周期波动。⑷最根本途径:进行物质资本的积累,

用创新实现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⑸建立适度的失业保险制度,

确保失业者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最低保障线。

试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财政政策:指为增加就业,防止通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和税收

及借债水平进行选择与决策。其内容包括两方面。⑴财政收入。①主要来源于税收。税收有两种作用:a.

国家取得财政收入;b.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总需求过度时,政府增加税收,抑制需求膨胀,防止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时,实行减税政策,刺激总需求,防止经济衰退。②另一来源是发行公债。公债具有双重效应:

a.减少民间实际需求;

b.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利率上升,减小总需求。⑵财政支出。可分为两大类。①

购买支出。指政府本身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付。可用来宏观调控。

②转移支出。指政府将部分收入无偿转交给他人而形成的支出。通常将来自高收入者的收入转交给低收入

者,从而影响总需求,进行宏观调控。

试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注重利率的作用及其调控。其直接

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调节货币量是手段。通过对货币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进而达到调节总

需求的目标。货币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货

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

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

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在当代经济

学中,中央银行能够运用的政策手段最基本的有三个:调整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再)贴现率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或者政府债券作为担保,向中央银行取得所需资金时所支付的利息率。两者有时候又是一样的,因此,贴现率也叫再贴现率。中央银行调整贴现率来影响利率和宏观经济。提高贴现率,对银行来说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银行就会减少从中央银行借款,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就从资金来源方面造成银行贷款规模下降。二是银行为保持原有盈利会以同样幅度提高其贷款利率,从而引起厂商对银行贷款的减少,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就从资金运用方面造成银行信贷规模的下降。另外,贴现率及利率上升也会造成政府债券和股票价格下降。结果是厂商投资减少,进而GDP减少和失业增加。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则会使得利率下降,信贷规模扩大和政府债券及股票价格上涨,使投资增加、GDP扩大和就业增加。因此,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改变贴现率的方式起到鼓励或限制商业银行借款的作用,去影响与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货币供给。在经济形势趋于萧条时,即总支出不足或失业增加的情况下,央行应降低贴现率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趋于过热即总支出过大或价格水平过高时,中央银行应提高贴现率以压缩信贷规模,减少投资,抑制经济发展。调整贴现率作为一项宏观政策工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中央银行很难严格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和水平。如经济萧条,贴现率降得再低,银行可能增加超额准备,不一定增加信贷规模,这样就使得宏观政策调控处于被动境地。2.法定存款准备率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从两个方面影响货币供给。当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一方面会造成商业银行吸收的同量存款中上存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就增多,银行贷款趋紧,进而使经济中货币供给量减少;另一方面,

使货币乘数缩小,创造货币能力下降。反之,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一方面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进而使经济中货币供给量增加;另一方面会使货币乘数扩大,创造货币能力上升。当准备金率发生变动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就会相应调整,从而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会发生变化,引起利息率变化,并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的运行。存款准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时,按逆风向行事原则,在经济形势趋于萧条时期,由于总需求不足,中央银行会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增加,可以对外扩大放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市场利率下降,从而达到刺激投资,增加总需求的目的。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总需求过度,中央银行会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从而达到抑制总需求、避免经济出现过度膨胀的目的。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轻易使用这一手段。因为按照货币乘数原理,存款准备率略做调整,货币供给量会成倍变化,且对实行货币乘数大小不好把握,因而无法准确调整货币供给量。其次,法定存款准备率变动,所有的银行信用都必须扩张或者收缩,会给整个金融市场和整个经济体系造成剧烈的冲击。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经济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行为。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常用的政策手段。如果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公众或银行得到现金或存款,它们成为高能货币,通过乘数机制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进而影响货币市场供求和利率,通过传导机制影响产品市场均衡。如果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使高能货币减少,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在经济萧条时期,有效需求不足,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从而把货币投入市场。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引起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需求,增加总需求。在通货膨胀时期,需求过度,中央银行便卖出政府债券,使货币回笼。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从而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公开市场业务是通过金融市场来调节一国的利息率水平,执行起来灵活有效,因此,它成为政府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4.道义的劝告。俗称“打招呼”,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在放款、投资等方面应取的措施以指导或告诫,以配合央行货币控制政策。以上几种工具不会单独使用,常常会结合使用。在经济萧条时期,可以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和降低准备金率等。在经济繁荣时期,可以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最常用的工具有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和提高准备金率等等。4、试述通货膨胀会有什么影响?答:第一,对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能改变不同人收入与财富的实际价值,使一部分人的实际收入与财富增长,而另一部分人的实际收入和财富减少,即社会总收入和总财富在不同集团之间进行再调整,形成再分配效应。第二,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一般地,通货膨胀会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导致价格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同时通货膨胀还会扭曲货币的使用与增加企业的菜单成本。第三,对产出的影响。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在短期内,这种影响很大,而且不具有确定性。当通货膨胀非常严重时,会极度扭曲市场价格体系,引起生产和失业的剧烈调整,人们丧失对货币的信心,经济状况出现异常不稳定甚至崩溃的局面。

5、试举例说明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答:现举例说明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一个关键的变量,那么我们可以先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假设甲在某银行存入了10000亿,则该银行将其20%,即2000亿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上交中央银行,剩余的8000亿以贷款的形式重新进入市场。通过流通与交换,该8000亿又由乙存入了该银行,按照规定,则该银行将其20%,即1600亿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上交中央银行,剩余的6400亿重新放贷进入市场。如此循环,直到整个银行系统没有可供增加的存款为止,而此时,按照公式计算,整个银行系统的存款总额为50000亿,即整个银行系统的最终存款额是最初存款额1000亿的5倍,贷款增加是最初存款的4倍,这也意味着货币供给增加了40000亿。可见,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运作,10000亿的最初存款能够创造40000亿的新存款。

失业分为哪些主要类型?⑴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①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正常流动及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引起的失业。②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③技术性失业—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⑵周期性失业—般伴随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而出现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所以,又被称为需求不足失

业。周期性失业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他用紧缩性缺口解释周期性失业产生的原因。紧缩性缺口—实际总需求低于潜在的总需求即充分就业总需求。

什么是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所有想要工作的人都没有多大困难找到按现行工资率付酬的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什么是奥肯定理?奥肯定理——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研究了美国失业率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失业率的变动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动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奥肯定理表明,失业意味着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个人而言,是人力资本的浪费和收入的减少;对国家而言,是实际GDP的减少。

如何理解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①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凯恩斯主义用膨胀性缺口解释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膨胀性缺口——实际总需求超过了潜在的总需求即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②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总供给减少。成本增加→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减少。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工资成本的增加和进口成本增加。

③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需求↑→物价↑→工资↑→成本↑→总供给↓→物价↑。④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的特点所引起的通货膨胀。扩展部门对劳动力需求↑→扩展部门工资↑→非扩展部门攀比→非扩展部门工资↑→各部门工资↑→成本↑→总供给↓→物价↑。

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通过分析英国近百年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数据,发现二者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他用于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这种关系的曲线,被称之为菲利浦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形:后来,现代凯恩斯主义者将菲利浦斯曲线用于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反向关系。他们认为,假定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幅度大体稳定,而且企业在平均劳动成本之上比例加成定价,那末价格水平就会与工资率同比例变动,所以,可以用菲利浦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现代凯恩斯主义者虽然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可以并存,但仍认为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不会并存。

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主要分歧是什么?①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存在交替关系,即菲利浦斯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是有效的。②货币主义的观点适应性预期假说。在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可能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但由于人们适应性预期的作用,实际通货膨胀率最终将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所以,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仅在短期存在,但在长期不存在,即短期菲利浦斯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长期菲利浦斯曲线是垂直的。因此,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最多只能在短期内有效,而在长期必然无效。③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理性预期假说。由于人们理性预期的作用,实际通货膨胀率将总是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所以,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都不存在交替关系,菲利浦斯曲线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都是垂直的。因此,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是无效的。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

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

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国民收入(狭义)NI=NNP -间接税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PDI=PI-个人所得税

如何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核算法国民收入?支出法:“产出等于支出”,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等于对本国最终产品的总支出。GDP包括:①消费;②投资;③政府购买;④净出口。收入法:“产出等于收入”,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等于生产本国最终产品的全部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收入的总和。GDP包括:①工资、利息、租金;

②非公司企业收入;③公司税前利润;④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⑤资本折旧。

如何理解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及其相互关系?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C——消费;Yd——个人可支配

收入;α——自发消费(常数);β——边际消费倾向。C=α+ βYd [α﹥0, 1﹥β﹥0]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边际储蓄倾向MPS——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

占比例。

S=Yd-C= Yd-α + βYd=-α + (1-β)Yd [α﹥0, 1﹥β﹥0]

∵Yd=C +S ∴APC+APS=1∵⊿Yd=⊿C+⊿S ∴MPC+MPS=1

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是什么?AE[总支出]=C[计划消费]+I[计划投资];Y[总收入或总产出]=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AE[总支出] = Y[总收入或总产出]I[计划投资]= S[计划储蓄]

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哪些?经济学中的投资主要是指厂房、设备的增加。决定投资的因素:①实际利率

水平;②预期收益率;③投资风险。

货币需求有哪三个动机?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①交易动机。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②预防动机。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③投机动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流动偏好——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欲望。流动性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又称凯恩斯陷阱。IS和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有什么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位置的变动,将导致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发生变动。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自发总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Y增加,r上升;自发总需求减少,IS曲线向左移动,Y减少,r下降。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Y增加,r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向左移动,Y减少,r上升。

如何理解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

调节总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某些经济政策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趋向于稳定的机制。经济萧条→收入减少→所得税减少、转移支付增加→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收入增加→所得税增加、转移支付减少→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上升。

什么是功能财政?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主张功能财政?功能财政—被赋予调节经济的功能的国家财政。传统财政的作用只是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而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其主要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即预算平衡。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因为,要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在经济繁荣时就必然出现财政盈余。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什么会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产生挤出效应的主要原因:政府支出增加→物价上涨→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私人投资。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差;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好。

如何分析财政政策效果?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两个因素:①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d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差;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d越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好。②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化的反应越敏感[k越大],或货币需求2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h越小](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差;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k越小],或货币需求2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h越大](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好。也就是:财政政策所引起的利率变动幅度越大,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差;财政政策所引起的利率变动幅度越小,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好。所以,财政政策的效果(挤出效应的大小)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相关。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①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将增加货币供给量,卖出有价证券则将减少货币供给量。②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或贴现条件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以政府债券或其他合格票据作抵押,向中央银行借款(即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

③准备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

如何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两个因素:①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d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好;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d越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差。②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利率对货币供给反应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h越小] ,即利率对货币供给变化的反应越敏感(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好;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h越大] ,即利率对货币供给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差。所以,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也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相关。

总供给曲线有哪三种形状?①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与横轴平行的总供给曲线。资源远未充分利用。

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可以增加。②古典总供给曲线——与横轴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资源已经充分利

用。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都不会增加。③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左下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古典总供给曲线即垂直于充分就业产量的总供给

曲线,现在被认为是长期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被认为是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正常状态;凯恩斯

总供给曲线和古典总供给曲线则被认为是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殊或极端状态。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一、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而不用名义GDP 答:1.真实GDP按照不变的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名义GDP按照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2.经济学家计算GDP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真实GDP衡量经济中物品 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真实GDP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二、为什么一国的GDP多是人们所希望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的例 子。 答:1.一国有高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这是因为GDP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一般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高的GDP意味着国民可以享用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2.但是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唯一重要指标。对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某些东西(如闲暇、环境 质量)并没有包括在GDP中,所以一国的GDP增加了并不意味着该国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 例如,限制污染的法律实施将减少GDP,如果减少整治污染的法律,即使GDP会高些,但是污染会使社会福利下降。又例如,地震的发生通过增加清理、维修、重建费用的增加将提高GDP,但是地震会减少社会福利的,人人避而远之。 三、用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 答:1.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2.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 的同比例变动。 3.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 源)及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 4.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 出价值(P*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上。 5.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四、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表示物价水平和收入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有一下三点: 1.庇谷的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所持有的货币量的实际价值,使他们更富裕, 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总需求增加。 2.凯恩斯的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减少了家庭购买所需的货币量,当家庭把多余的货币 用于借贷时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支出,总需求增加。 3.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导致了较低的利率水平,投资者将把资金从国 内转移到国外投资,增加了外汇市场上的本币供给,使本币贬值,真实汇率的下降增加净出口,从而增加了总需求。 五、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 a画出该经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分析

13章宏观经济问题与理论争论 一、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失业率经济增长经济周期 卢卡斯楔奥肯缺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 汇率萨伊定律凯恩斯革命 二、判断题(正确的标“T”,错误的标“F”) 1.经济学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可以划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3.宏观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作为微观经济学补充的经济学理论。() 4.在1936年以凯恩斯发表《通论》之前,经济学上并不存在宏观经济理论。() 5.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6.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经济问题是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问题。() 7.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是呈现出波动性。() 8.宏观经济学研究考察国民经济作为整体的功能。() 9.“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看得见的手”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0.宏观经济学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 11.宏观经济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 1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总产出的增长。() 13.经济增长意味着一国将来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供人们消费 14.一国稀缺资源中最容易被闲置的是劳动力资源。() 15.劳动力就是一国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成年人的总数。() 16.失业率是失业数量占就业数量的比率。() 17.一个社会总会存在失业。() 18.充分就业意味着人人都有工作。() 19.如果汽油或计算机的价格上升了,经济就一定经历着通货膨胀。() 20.如果平均物价水平上升一倍,那么,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一半。() 21.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1.什么是投资乘数?为什么有乘数效应?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量。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2.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刺激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措施:财政政策:降低税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困难群体从社保改革中得到更多关爱 3.分析投资和利率的关系? i=e-dr 投资由投资预期利润率和资本市场贷款利率决定,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动,贷款利率既定,投资与预期利润率同向变动。 4.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代表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当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会上涨,由于资本品价格上涨而被缩小了的资本边际效率被称为投资边际效率。 5.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推导? 6.IS曲线:符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 i=s)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推导: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均衡条件为:i=s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推导: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 = L= L1+L2 = ky – h r 7.什么是货币需求函数?分析货币供求和利率的关系。 L= L1+L2=ky-hro 35\36PPT 8.IS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IS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斜率。—1—C’/D 投资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i ? ki 储蓄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 ?y= ?s ? ki 政府支出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g ? kg 政府税收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y= ?T ? kt 9.LM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LM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和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K/H (1)名义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因为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 (2)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10.什么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怎样实现的? 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货币市场均衡。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书104 11.简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如何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60PPT 12.什么是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取决于那些因素? 财政政策效果指政府收支变化(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2第二章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GDP在衡量一国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时存在着哪些不足? 答: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它等于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在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GDP只计算了那些在市场中存在并能够获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无法反映非市场活动及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 (2)GDP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水平,GDP水平高并代表居民生活质量高。 (3)GDP可能反映了一个国家总体的产出水平,但是它与这个国家居民的富裕程度却没有必然的联系。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结构,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无法通过GDP 衡量。 (4)GDP没有考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带来的成本,不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这仅仅构成社会总体福利指标的一个部分,因为它没有能够考虑生产GDP时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成本。 2.名义GDP、实际GDP与潜在GDP这三个概念之间有哪些区别? 答:名义GDP衡量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它剔除了中间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是以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 实际GDP是指规定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年价格,以此作为尺度来计算其余各年的GDP。与名义GDP相比,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实际产出的变化。 潜在GDP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 3.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主要目标是什么?宏观经济学对于产出增长的探讨有什么特点? 答:(1)在封闭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学的三大目标包括: ①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实际GDP的增长),稳定且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也显示了一国的综合国力正逐步获得提升。经济增长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在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②维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对于维持一个经济的健康运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减少了一个市场化国家以货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时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物价的不稳定通常是与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五、简答 第一8 1.国内生产总值中是否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29 答:GDP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GDP是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但最终产品价值中包括中间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从这个意义讲,中间产品的生产也纳入到GDP的核算体系中,统计实践虽然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2.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是否计入当年的GDP,为什么?29 答: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旧车一般认为不是新生产的,它的(即二手车)的价值在它是新车被售出时已经计入过GDP了。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 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29 答:不能。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CDP生产发生变化。 4.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46 答: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统计范围不同。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5.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43 答:两者都不能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购买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此不能计入GDP。 6.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53 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共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而已公司债券的利益可以看做资本这一要素提高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 7.为什么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53 答: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做是转移支付,因为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做是转移支付。 8.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43

宏观经济学分析报告题与简答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分析题 第二章 1.分析下列每组两种行为对GDP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1)企业为总经理购买一辆汽车和企业支付给总经理另外一份收入让他为自己购买一辆汽车 (2)你决定去购买一辆中国车,而不是一辆美国车 (1)前者使投资增加,后者使消费增加 2.如果政府雇用失业的工人并把他们看成是无事可做的政府雇员,这些人以前得到相当于10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政府付给他们1000美元工资,那么这会对GDP产生什么影响并加以解释。 根据等式C+I+G+NX=Y=C+S+TA-TR ①C、I、NX TR 进而使得G增加了TR GDP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②TR TA C、S C+S+TA-TR变成了C+S+TA GDP也变大了。 Tr 平均收益S供给C成本 3.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美国G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1)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2)布什总统买了一所新房子。 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3)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4)美国人杰尼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5)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的工厂。 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净出口增加。 4.下面是一些伤脑筋的问题,你能否说明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 (b)购买的一块土地 (c)购买的一幅齐白石的绘画真品 (d)海尔集团公司设在欧洲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没有参与市场交易,不计入GDP 。 b.购买一块土地,由于土地不是统计当期新创造出来的产值,因此,也不计入GDP 。 c.由于绘画真品不是在统计当期生产的,因此不计入GDP。 d.公司设在英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应计入英国的GDP,同时也应计入中国的GNP,而不是中国的GDP 。 5.考虑下列每一个事件会如何影响实际GDP。 1)佛罗里达的飓风迫使迪斯尼乐园停业一个月。 降低,实际生产服务减少 2)新的、更容易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开发增加了农民的收成。 增加,实际物品增加 3)工会和经理之间对抗的加剧引发了一场罢工。降低 4)全国企业经历着需求减少,这使企业解雇工人。降低 5)更多的高中生辍学从事剪草坪的工作。 增加,未来可能降低 6)全国的父亲减少工作周数,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孩子在一起。 实际GDP降低,可测GDP降低,不可测GDP增加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GDP的核算方法 1.生产法,它是按“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价值增值之总和”的原理来核算国民收入的。用此方法和算时,各商品和劳务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全部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然后将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2.收入法,它是将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所得到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在生产中的所得相加。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 3.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 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有关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往往不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成本不变,进而价格保持不变。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 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一是货币的交易动机,指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即购买支出)而持有货币,产生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二是预防动机,指公众为了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三是货币的投机动机,指为了避免由债券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是为了在未来购买收益率高于当期的债券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 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有哪些 1.消费引起的移动。任何一个改变人们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想消费多少的时间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人们更多的消费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人们削减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投资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任何一个改变企业投资数量的时间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投资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决策者移动总需求曲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政府购买。当政府购买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4.净出口引起的移动。当净出口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变量有哪些 一、长期 1.劳动引起的移动,劳动力的增加会提高充分就业时的GDP,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劳动力减少,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资本引起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中机器、设备等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使之右移。相反,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减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减少商品与劳务供给量,使之左移。 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经济的生产取决于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和天气。新矿藏的发现使之右移,使农业减产的气候变化使之左移。 4.技术进步引起的移

宏观经济学单选简答大题

宏观经济学单选简答大题

————————————————————————————————作者: ————————————————————————————————日期: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5、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6、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D、间接 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D、间接税。 二、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 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0.3;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 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亿元。 A、10; B、30; C、50; D、500。 6、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

宏观经济学分析、案例题2007.11

已经给出答题要点,要分析清楚 关于国民收入的衡量: 假设一个妇女嫁给了她的男仆。在他们结婚后,她的丈夫继续像以前一样照顾她,而且她也继续像以前一样养活他(但是作为丈夫而不是雇员)。结婚如何影响GDP? GDP将下降 GDP并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它没有包括所有的商品和服务 结婚之前、结婚以后对GDP计量的不同 将下列交易归入美国四个支出部分之一: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 (1)波音公司向本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 (2)波音公司向法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 (3)波音公司向本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 (4)波音公司向法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 (5)波音公司向阿米拉·艾尔哈特(美国最早的飞行员)出售一架飞机。 (6)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 (1)政府购买;(2)净出口;(3)投资;(4)净出口;(5)消费;(6)投资。 在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1968年竞选总统时的一篇演讲中,他对GDP讲了以下一段话: (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它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廉洁。它既没有衡量出我们的勇气,我们的智慧,也没有衡量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有关美国人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作为美国人而骄傲。 肯尼迪的话对吗?如果对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关注GDP? 对于经济发达国家而言,他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GDP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统计指标,它忽略了很多对社会福利水平相关的因素,比如环境污染、居民健康、家计劳务等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因素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增大,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他们的GDP已经足够大,更有理由来考虑如何改善其他指标的问题。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即提高GDP。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社会财富来进一步考虑社会福利水平问题。 经济增长: 1983年美国的《总统经济报告》有下面这样一段话:“把较大比例的国民产出用于投资将有助于迅速恢复生产率增长,并提高生活水平。”你同意这种主张吗?请解释。 不同意。根据索洛模型可以知道,这样的结论不一定成立。 把较大比例的国民产出用于投资,会在短期内提高人均资本,从而提高人均产出增长率,即生产率的增长。当经济达到稳定状态之后,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与投资率有无关系。 生活水平是指人均消费水平,投资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人均消费就高,要看人均资本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当人均资本高于黄金规则水平时,在人均资本低于黄金水平时,人均消费水平如何。 所以,上述结论是不一定成立的。 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率水平,政策制定者要达到黄金率水平该如何调整?这种调整会对投资、消费、稳态产出产生什么影响?

宏观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及答案

简答题: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哪些》 定义: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机制:(1)税收的自动变化(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经济波动幅度,并无法消除经济波动。 ?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过热国民收入上升税收自动上调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TR) 经济繁荣失业率下降 TR自动减少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不变价格) 经济过热农产品价格不变(若按照市场经济应该上升)农民收入下降消费下降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2,两个国家合并GDP有何变化? 3,3,什么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什么优缺点? 涵义: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制约因素: 1)、时滞: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和影响时滞。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乘数难以准确确定、财政政策产生效果时需求可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3)、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 原因:政府支出增加,会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少;随着投资减少,人们的消费也会随之减少,挤出效应就产生了。 4,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 分析: C= a+by , s=-a+(1-b)y 增加储蓄会减少消费,消费减少有两种方式:a变小,储蓄线上移;b变小,储蓄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 增加储蓄或减少消费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经 济萧条;反之,减少储蓄或增加消费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 入增加,经济繁荣。 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GDP的核算方法? 1.生产法,它是按“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价值增值之总和”的原理来核算国民收入的。用此方法和算时,各商品和劳务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全部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然后将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2.收入法,它是将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所得到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在生产中的所得相加。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 3.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 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有关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往往不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成本不变,进而价格保持不变。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 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一是货币的交易动机,指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即购买支出)而持有货币,产生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二是预防动机,指公众为了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三是货币的投机动机,指为了避免由债券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是为了在未来购买收益率高于当期的债券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 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有哪些? 1.消费引起的移动。任何一个改变人们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想消费多少的时间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人们更多的消费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人们削减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投资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任何一个改变企业投资数量的时间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投资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决策者移动总需求曲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政府购买。当政府购买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4.净出口引起的移动。当净出口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变量有哪些? 一、长期 1.劳动引起的移动,劳动力的增加会提高充分就业时的GDP,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劳动力减少,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资本引起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中机器、设备等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使之右移。相反,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减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减少商品与劳务供给量,使之左移。 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经济的生产取决于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和天气。新矿藏的发现使之右移,使农业减产的气候变化使之左移。 4.技术进步引起的移动,只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

第一章 ●1.使用收入和支出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二定时间为条件的,即避免重复计算。(2)核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量表示的,因而有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生产之分。在理论分析中,核算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中生产量的大小,即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而,以当期价格测算的GNP要经过价格指数的折算:实际GNP二名义GNP/GNP折算亨作为GNP折算指数的通常是价格总水平 ◆2.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1.GDP不包括地下经济活动、非市场经济活动2.GDP不能反映人们福利的变动情况 3.进行国际比较的困难 4.人均水平掩盖了收入差距 5.环境保护 ◆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4.什么是增值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方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应该怎么办?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按照总产出等于总支出的恒等式,把一个国家在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各项支出加在一起而得到的。从理论上说所得出的经过应该是完全一致的。其中支出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准。如果其余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数字与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不一致时,应按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进行调整 收入法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统计误差。 ◆5.国民收入中的基本总量共有几个?它们是什么?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5个。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GDP-折旧=NDP;NNP -间接税=NI;NI=NDP-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助;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个人所得税=DPI=消费+储蓄;yd= c + s ◆6.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第二章 ◆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不能。消费增量知识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所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小于1.但是总消费可以大于总收入,所以说平均消费可以大于1. ◆2.为什么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手中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3.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 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

宏观经济学简答(1)

宏观经济简答题复习 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3)GDP是计算期内(如201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4)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5)GDP测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解释GDP,并说明这个指标有哪些缺陷。 答: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缺陷:()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 3.核算GDP另种主要的方法。 答:()支出法: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GDP=C+I+G+(X-M)) ()收入法:是从要素收入(企业成本)的角度出发,把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4.解释名义GDP和实际GDP及GDP折算指数。 答: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参考393页12题) 5.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答:①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恒等于收入。即Y=C+S ②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五、简答 第一8 1. 国内生产总值中是否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29 答: GDP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GDP是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但最终产品价值中包括中间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从这个意义讲,中间产品的生产也纳入到GDP的核算体系中,统计实践虽然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2?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是否计入当年的GDP,为什么?29 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R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旧车一般认为不是新生产的,它的(即二手车)的价值在它是新车被售出时已经计入过GDP 了。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R 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29答: 不能。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CDP生产发生变化。 4.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46 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在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统计范围不同。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 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5?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43 两者都不能计入GDR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R 购买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此不能计入GDP。 6. 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53 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共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而已公司债券的利益可以看做资本这一要素提高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 7. 为什么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53 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做是转移支付,因为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 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做是转移支付。 8. 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 GDP之中?43答: 企业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