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行为方式与健康人格

9.4行为方式与健康人格
9.4行为方式与健康人格

第四节行为方式与健康人格

行为方式作为人格的外显特征,在给他人的印象中非常重要。他人给我们的印象,或者我们给他人的印象,首先是从他人的或我们的行为方式中得到的。健康人格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完整地体现自我的积极、健康的方式。

一、行为及行为方式

行为是指人们为适应和改造大自然或社会环境,或为生活中达到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表现。具体地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一切动作都可以统称为行为方式。它不仅表现为人的摄食、睡眠等生理活动,也包括人们日常的劳动、工作、娱乐、人际交往等社会性的活动。

人的行为错综复杂。为了具体研究人类的行为,心理学家建立了行为模式。归纳起来,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

1.华生的S→R行为模式:表示一种刺激直接引起某种反应的行为类型,是着重从神经系统来揭示行为的。S代表刺激;一代表神经系统的作用;R代表反应。

2.托尔曼的S→O→R行为模式:表示一种刺激并非直接引起某种行为,而是刺激通过有机体的中介作用而引起某种反应。S代表刺激;一代表神经系统的作用;O代表有机体;R代表反应。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态、知识经验、心理状态不同,因而刺激与反应之间有着不同关系。人对刺激的反应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同一刺激对不同的人引起相同的行为反应;②同一刺激对不同的人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这是由于人们的知识修养和知识状态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同一部电影,由于人们的文化素质、欣赏习惯、审美观不同,他们的反应就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完全对立。

3.勒温的B=f(P·E)行为模式:表示人们的行为是个人的人格所处的环境函数。B代表行为;f代表函数;P代表个人的风格;E代表人所处的环境。

这种行为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人的行为是随着个人风格与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环境中也可能有不同的行为。

4.黎维特的行为模式:表示人的行为有三个基本概念,即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人的行为是有目标的。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当人的行为达到目标时,人的行为的原因消失,行为的动机也就随着消失,行为也就终止。人的行为目标可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一般来说,生理的数量有限,相对说来也比较容易达到;心理的目标不仅数量多,而且受环境与个人价值观的影响而变化不定,也容易得到满足。这种行为的原因与动机是不容易消失的。

二、健康人格及其标准

健康人格是具有积极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是适应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完成自我实现的理性追求,个体表现于外、体现于内的整体精神面貌。健康人格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美的过程。健康人格本身具有层次之分。低层次的健康人格是指没有精神障碍,包括没有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第二层次的健康人格是指不仅没有人格障碍,而且能对来自机体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刺激做出良好并积极的适应。这是大多数人

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第三层次是最高层次的健康人格,它包含着前两层内涵,同时还包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等,即达到自我实现。

不同历史时期人格的表现和对健康人格的要求具有不同的特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也决定了在建构当代健康人格的主要标准,不能脱离当今社会实践的基础。因此,明确当代健康人格的主要特点,既要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又要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综观国内外人格心理学家的论说,当代健康人格的主要标准有: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

2.认知客观、准确。人格健康者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都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对客观世界有正确的评价;主动地自我判断、自我教育;有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悦纳自我。

3.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在充满竞争的现代中国社会,人格健康者不守旧,敢于创新,敢于变革。

4.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面对快速变化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人格健康者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同时,对于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有较好的解决能力。

5.道德责任感。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人格中,品德具有道德评价意义并处于核心地位。人格健康者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国、爱人民,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理想与事业、爱情与家庭等方面的关系,表现出诚实正直、热忱勇敢、立志奋斗、谦虚谨慎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谦逊的美好德行等。

6.事业心和工作能力。人格健康者热爱工作、专注于工作。他们既注重未来的目标和使命,也重视现在的工作,具有奉献精神。

7.情绪调控能力。情绪调控能力标志着人格的成熟程度。人格健康者情绪反应适当,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的心境。

8.人际关系融洽。人格健康者乐于与他人交往,能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9.意志坚强可控。人格健康者具有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坚强品格,有较强的自制力。

10.独立性和自主性。人格健康者能独立行事,不受别人的暗示,处事果断、坚决。

以上1~4侧重于人格的智能因素,5~8侧重于人格的情感因素,9~10侧重于人格的意志因素。这十个方面的和谐结合便是健康人格。

三、健康人格行为方式的特征

行为方式是人们评价某人人格是否健康的最直接的表征。健康人格的行为方式与病态人格的行为方式相对而言,是指人们在适应和改造环境、在日常社会中的表现体现了健康人格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思维方式,尤其是自我人格特点的、有结构的和有规则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型。

1.结构的统一性和规则性。完整而健康的行为方式是处事原则、对事态度和活动方式等要素构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内在地由人的自我意识和思维方式所决定。在此统一体中,各要素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往往在处事原则、对事态度和活动方式与风格上保持一致。

2.对现实的充分感知。健康人格个体在估计自己的反应和能力或解释周围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的时候,是十分现实、客观和全面的。健康人格行为方式的表现一般都有效能感和胜任感,能够按照高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能够熟练地、创造性地从事和完成某些活动。

3.自知之明。健康人格在行为方式上善于调节自己的动机、行为目标、情感和情绪。

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现状都有某些意识,并从不掩饰自己的重要情感和动机。

4.对行为随意控制的能力。健康人格在控制和指导自己行为的能力方面感到相当自信。偶尔他们也可能凭借冲动、感情行事,但他们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抑制自己侵犯他人的驱力;他们也可能依从或对抗社会准则,这是由人格的自我意识和思维方式决定的,而不是来自不能控制的冲动。

5.自尊或认可。健康人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完善的,他们不仅对自我价值有一定的评价,而且能使自己感受到自己被周围的人所接受。同时,他们并不感到在团体或群体中被他人的观点所压服。

6.建立诚挚关系的能力。健康人格在其行为方式中体现出一种能够同他人形成密切而融洽的关系的内在力量。他们对他人的需要和情感十分敏感而尊重,不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做出过分的要求。

7.效率和责任。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健康人格对自己能力的大小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充分地、恰到好处地运用自己的能力,满怀生活的热情,而不会勉为其难地去满足日常的要求。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潜力去完成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生就敢作敢为,具有勇于承担行为后果的社会责任。

四、应对

(一)什么是应对

应对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它包括任何消除或减弱应激源的努力,无论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有意识或潜意识的、现实倾向的或非现实倾向的。而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为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

应对具有如下特征:

1.情境性。任何应对都是对情境中的内、外压力的反应。应对总是对压力情境做出反应,并且这种反应必然受到压力情境的调节。

2.过程性。应对经历了压力源作用、情境压力、认知和评价自己能力等资源、策略选择与应用、适应或不适应性反应等一系列动态的、发展的历程。

3.策略性。应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它不同于压力作用下无意识的本能的防御反应的根本之处,在于个体有意识地认知评价内外环境压力和自己的应对资源,有意识地选择、应用应对策略,并在应对过程中调节和控制应对策略。

4.反映性。应对反映不同于压力反应,这是个体在内外压力作用下有意识地做出的认知、行为努力,即综合的反映活动。

5.中介调节性。从压力作用到应对反映,受到压力情境、应对策略、人格变量、认知评价变量等若干中介因素的制约调节。

(二)应对的功能及其策略

1.应对的功能。应对的功能可分为三方面:①采取直接的行动以消除或减少压力及增加处理压力的资源,称为问题取向的应对;②重新认识压力,以便易于处理压力,称为认知评估取向的应对;③处理由压力所导致的紧张、焦虑等应对方式,称为情绪取向的应对。任何应对方式都是有价值的,它有赖于主客体间建构起来的关系和认知。评估标准的选择应与应对过程在时间上具有较高的接近性、与该应对过程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2.应对策略。

(1)积极认识压力。面对压力,要对其有明确的、积极的、辩证的认识。首先,在思想上要承认压力的存在。生活本身就处于压力之中,回避无济于事,明智的做法是不否认压力也不人为地去设置压力,更不搞压力扩大化。其次,在思想上接纳压力。当某事构成压力时,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要坚信事情总有解决方法。研究表明,只有在一定的压力之下,人们

才能充分、有效地调动体内的积极因素。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这种动力会促使人的认识能力深化、才干得到增长、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提高。

(2)情绪定向应对和问题定向应对相结合。情绪定向应对以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为特征,与个体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有关。例如,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可以到户外散步,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此外,还可以从人际关系中获得有效的慰藉和帮助。要建立和谐的家庭、社会、朋友和同事关系,随时与他们保持联系,一旦遇到烦恼和不安,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倾诉和宣泄。

问题定向应对是指应对压力源,即处理引起压力的事件本身,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付诸行动。面对压力时,要明确压力事件,优先解决当前最大的压力事件,分析问题事件的来龙去脉,确认个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善于运用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自己寻找和重建曾经失去的自信心,并使之成为应对各种困难的有效手段。

只有把情绪应对和问题定向应对适时结合起来,才能在情绪正常疏导发泄的同时,及时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带来的压力,从而冷静理智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明确自我效能,调整奋斗目标。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人们对个人行动控制的知觉或信念。要根据自己能力大小,客观、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水平、能力、身价,切不可好高骛远,社会期望值和自我意识不能太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期望值越高,心理承受力越差。另外,在确定奋斗目标时要清晰、具体,这样向目标奋进时,随时可知道自己向目标靠近了多少,体会日益抵达成功的成就感。

(4)社会支持。拥有较多支持型社会联系(如配偶、朋友、亲属和团体成员)的人不易患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因为朋友和亲属能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能够提供信息、忠告、友谊,甚至能够提供财力或物质上的帮助,所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无助感,增强对自己应对能力的信心。可是,社会支持是复杂的,朋友、邻居、亲戚和同事的支持行为有时可能会增加紧张程度。因此,支持和帮助的方法必须得体合适。

五、利他行为

(一)什么是利他行为

心理学家研究利他行为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对利他行为加以区分,将利他定义为一种只想给他人带来利益的行为,即行为者没有从中获得任何物质利益;而亲社会行为则是没有任何真正的助人目的,只有行为结果可能对他人有利,行为者甚至期望着一定的物质收益。另一种认为利他行为所包含的范围很广,诸如亲社会行为与助人行为都是利他的相关课题。

我们认为,利他行为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的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利他行为是相当于个人的损益而言的,行为者在助人过程中以牺牲个人的利益为限,假借他人或集体的利益而助人则应当别论。同时,在评判利他行为时必须以公认的社会公德为标准而不违背社会公德。利他行为应该包括下面四种特征:①它必须是出自自觉的愿望,具有自择权利的;②它必须是以利他为目标的;③它不应该附带外在酬赏期望;

④它包括利他者本身的损失成分。

(二)利他行为的种类

利他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分类。

1.从理论上看,可分为生物性利他行为和心理性利他行为。前者以生物的自然选择为基础,是指一个有机体以其生存和繁殖为代价去增进另一个有机体的生存和繁殖;后者以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是指一个体以其某种代价(负强化)对另一个体加以强化。

2.从机能范围看,可分为:①亲属性利他行为,即个体对自己的亲属表现出较少的自私性,更多的利他性;②互惠性利他行为,即个体在群体中与其他成员彼此合作,互惠互利;

③平衡性利他行为,即人们保持社会稳定,避免冲突的行为。

3.从情景状态看,可分为:①紧急性利他行为,即在刻不容缓情境中的求助行为;②急需性利他行为,即他人处于不利状态,需要援助,但并非万分火急情境下的助人行为;③惯常性利他行为,即经常性地助人,每次行动的代价可能不大,但积累效应却相当大的行为。

4.从行为动机看,可分为自我利他行为和纯利他行为。前者的利他行为是有自我的动机(如减轻内心的紧张和不安,或提高自我价值感,或图日后他人的报答)所驱使的;后者的利他行为完全是无私地为他人的幸福而做出的。

(三)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要研究利他行为必然要讨论和分析它的影响因素。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基础上产生的,影响利他行为的主客观因素比较多,主要把它们归纳为利他者、情境、受助者和社会文化四种因素。

1.利他者。

(1)认知因素。认知因素包括认知归因和公平动机等方面。

认知归因是利他行为的中介因素,当人们认为困难是他人自己无法控制的就会给予帮助,反之则不给予帮助。例如,人们更愿意去帮助身有残疾的人,而不是去帮助一个喝醉酒的人。维纳指出,人们主要通过认知归因来决定是否实施利他行为。

公平动机也会影响利他行为。从长远观点来看,一切都应当是公平的,现在自己做出利他行为,帮助他人,将来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一样也会有人来帮助自己。人们就是在这样的认知条件下做出利他行为的。

(2)情绪因素。研究发现,个体当时的主观情绪能够影响他的利他行为。一个人心情愉快的时候更容易做出利他行为。

实验证明,利他行为有助于改善人的情绪状态。利他者往往在助人后有快乐的感觉,能够得到自我肯定和满足。利他也是一种内在的自我奖赏,人们做好事所体验到的快乐情绪会使原来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得到中和。但是,最近研究表明,当人们过分关注自我的内心情绪体验时反而难以给予他人帮助。

(3)移情。利他行为是以对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的移情为前提的,因而移情必定影响个体的利他行为。移情是对他人情感的知觉、体验和分享,是把自身投射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中,并跟随他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巴特森认为,移情被有目的地引发就能够产生利他行为。当个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以他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需要和痛苦时,他就能够将心比心产生助人行为。

(4)年龄、性别、宗教信仰等因素。实验证明,一般来说年龄和利他行为成正相关关系。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教育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利他行为也逐渐增加,但年龄和利他行为也并非是必然的相应关系。以往的实验证明,性别差异不影响个体的利他倾向。由于体质差异,一般要付出较大体力的利他行为,以及在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往往由男性完成。但是,由于女性通常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因而女性的利他倾向比男性要强一些,女性更加倾向于帮助依赖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的人。

此外,在西方国家,宗教信仰能够助长信徒的利他行为。有研究表明,宗教信仰虔诚的学生比不虔诚的学生为社会大众自愿提供服务的时间更多,也更加关心社会。

2.情境。

(1)研究旁观者效应的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认为,“他人在场”是影响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即由于他人在场即旁观者而抑制了人们的利他救助行为。旁观者效应主要有观众作用、示范作用和责任分散作用。

观众作用:他人作为观众使得个体在采取行为时会产生更多的顾虑,担心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担心自己行为不当尴尬丢脸,担心遭到他人取笑,所以容易犹豫不决,从而抑制了利他行为。

示范作用: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犹豫不决或者情形不明难以判断时,个体就会参照旁观者的行为来帮助自己做判断,并采取和旁观者一致的行动,旁观者此时起了示范作用。研究表明,人们关于情境的解释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他人的反应。

责任分散:有研究证明,独自一人时更可能提供帮助,在场人数越多,个人助人的可能性越小。因为在场人数越多,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责任也就越少;个人见危不救的羞耻感、罪恶感、责任感就减少;个人即使不想救,舆论的谴责和压力也比较小。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责任扩散”。

(2)榜样的作用。如同攻击的榜样会强化攻击性行为一样,榜样的利他行为也可以促进他人利他行为的发生。看见他人的利他行为可以使个体更加愿意做出助人的行为。正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的,他人的利他行为对个体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3.受助者。

(1)性别。研究表明,女性不幸者比男性得到救助的几率高,即使是在一般的情境中,女性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也比男性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社会心理学家解释认为:一是女性在外表和体力上都不如男性,而社会规范则强调应当帮助弱者;二是人们通常认为男性应该比女性有更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三是由于异性相吸的天性,男性往往愿意帮助女性,尤其是富有魅力的女性,而女性也常愿意寻求帮助。两性在求助上的差异性反映了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差异。

(2)年龄。一般而言,由于尊老爱幼的社会传统,儿童和老年人得到的帮助比较多,人们往往把儿童和老年人当成体力和独立性方面的弱势群体,所以觉得有义务和责任给予他们帮助和救助。

(3)相似性。相似导致喜欢,喜欢助长利他行为。人们更愿意帮助衣着、仪表、观念、信仰等和自己相近的人,具有相似性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给予帮助时也更容易产生愉快的心情。相反,对于行为怪诞、谈吐粗俗的人,人们即使给予了帮助也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反而容易让他人产生“物以类聚”的误解。

4.社会文化。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是社会化的产物,他表现的所有言行也都受到社会文化、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利他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也必定受制于一定文化背景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规则。虽然利他行为在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中都是受人称赞的,但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尽相同,利他行为的具体表现会有所不同。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 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每个人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制备食物前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先洗手。用清洁的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能及时清除毛发中、皮肤表面、毛孔中的皮脂、皮屑等新陈代谢产物以及灰尘、细菌;同时还能起到维护皮肤调节体温等功能,防止皮肤发炎、长癣。 洗头、洗澡和擦手的毛巾,必须干净,并且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传播;也不要与他人共用浴巾洗澡,防止感染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 27. 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提倡每天早、晚刷牙。如一天仅刷一次,应选择睡前。用正确方法刷牙,不共用牙刷。牙刷要保持清洁,最好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吃东西后要漱口,以便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 28. 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给他人。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掩口鼻。这也是当今社会文明素养的表现。 29.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指出,接触二手烟雾(被动吸烟)会造成疾病、功能丧失或死亡。被动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在同一建筑物内,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净化空气或装置通风设备等,都不能够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如吸烟区设立在同一建筑物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国家心血管病科研领导小组组长 洪昭光教授在中南海讲座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首长、各位专家: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座谈关于“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问题。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岁至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岁至90岁才算正式老年人。咱们在座的有好多中年、青年老年人。那么,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多大岁数呢?按照生物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倍至7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至25岁)来计算,因此人的寿命最短100岁,最长175岁,公认人的寿命正常应该是120岁。那么应该怎么度过呢? 在120岁当中,70、80、90、100岁健康不是梦;人人都应该健康100岁,这是正常的生物规律。可现在的情况呢?应该平均活到120岁却只有70岁,整整少活了50岁。本应该70、80、90岁健康,好多人40多岁就不健康,50多岁冠心病,60多岁死,也整整提前得病50岁。 现在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死亡成为当今社会普遍现象。我在北京调查,小学生已经有了高血压,中学生开始动脉硬化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所在。为什么我们经济发展了,钱多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反而死得更快了呢?有人就以为现在心脑血管病多、肿瘤、糖尿病多,都是因为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造成的。错了,完全错了。我认为这些病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提高而造成的,而是因为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识缺乏而产生的。美国的经验表明:白人跟黑人相比,白人钱多,物质生活好,但是白人高血压、冠心病、肿瘤明显比黑人要少,美国白领阶层地位高,收入也高,可是他们中患疾病远远低于蓝领阶层,寿命也长。这说明什么呢?因为白领阶层受到较好的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卫生知识、自我保健意识强。因此现在我们得病越来越多,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提高了,而因为精神文明不足,一手硬一手软。如果我们提高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我们可以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健康,而不是病更多。所以首先要跟大家讲清楚,病越来越多绝不是物质文明提高了收入多了钱多了的原因,而是因为卫生保健知识没跟上。 现在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是什么病呢?心血管病是第一位。去年全世界死于新老心血管病是1530万人,占总死亡的四分之一,是全世界最大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因此钟道恒博士说过一句话:“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此很多病是可以不让它发生、可以避免死亡”。有个例子:有位同志,因为我们知道他有冠心病,一定要避免着急和突然用力。有一回他去搬书,很重的书,其实一回搬二本三本书,一点问题也没有,他一回搬一摞书,一使劲,当即心跳停了经过全力抢救后心脏跳动了,可脑子死亡了,变成了植物人,一个人年医药费花了150万元。另外一位北京同志在计划经济时代,有一天买了许多白菜回家放在墙根,结果第二天下了一场雪,他怕冻坏了于是从三楼下来搬白菜,白菜一颗好几斤,第一次搬三颗,从楼底搬到三楼阳台,第二次又搬了三颗,第三次搬了七颗白菜,50斤重,可是呢,因为平常不干活,一下子上下三楼,累得直喘,越来越厉害,咳嗽吐血吐痰,他知道不行,就上医院。一到我们安贞医院,一看不行了,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竭。赶紧挽救,打上一针,这一针药0.1克15000元钱。同志们,金子1克才100块;0.1克才10块钱,这个药0.1克就要15000元钱;药还挺好,打进去之后就化开了,最后花了6万元,为了抢救这6块钱的白菜共花了6万元医药费,命差一点就没了。如果他接受健康教育,要是知道这个事,唉呀!平常不太活动的人突然之间不要干重活,就可避免这个事了。 我们科学家还经常强调一句话:老年人要注意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三个半分钟”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据研究,世界上由吸烟引起的癌症占 答案:30% 2、体内乙醇含量达到多少 ml 时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精神失控? 答案:50~100 3、下列哪项最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 答案: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 4、亚健康状态的人约占总人口的: 答案:75% 5、2008 年我国城市疾病死亡率排首位的疾病是: 答案:恶性肿瘤 6、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 答案:长期稳定的习惯、对个人和(或)他人的健康有明显的危

害、后天形成的习惯 7、危害健康的习惯性行为包括: 答案:饮食偏好、少量吸烟、喜静不喜动、大量饮酒 8、日常生活中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 答案: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适量睡眠、积极的休息 9、吸烟是许多疾病的主要危害因子 答案:脑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冠心病 10、健康四大基石包括 答案: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第2章单元测试 1、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天生就是给人吃的,营养最全面: 答案:母乳 2、哪种营养素是体内氨的唯一来源? 答案:蛋白质 3、血糖是指血液中的

答案:葡萄糖 4、体内主要的贮能物质是 答案:脂类 5、缺乏时可导致食欲减退、性成熟障碍等症状的是 答案:锌 6、三大营养物质通常是指 答案:蛋白质、糖类、脂类 7、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答案:缬氨酸 8、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 答案:薯类、谷类 9、属于体内微量元素的是 答案:铁、铜、碘 10、关于维生素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是第一个发现并正式全名的维生素、缺乏时可导致夜盲症、胡萝卜、鱼肝油中含量较多、过量摄入会中毒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

健康生活方式“八注意” 所谓“生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怎样生活,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的民族文化、经济、社会习惯、规范以及家庭影响所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意识、生活习惯和生活制度的总和。健康的生命首先取决于自己。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向世界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已,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而在取决于个人的因素中,生活方式是主要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反之,则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目前,在我国,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由过去的传染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病。医学工作者通过大量反复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和行为不健康、不科学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如我国学者研究了四类因素在死因中的构成比例,结果是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占48.9%,环境因素占17.6%,生物因素占23.2%,保健服务因素占10.3%。因此,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和消除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曾深刻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影响健康的问题和过早死亡都是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来防止的,而且花费很少。”因此,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体育锻炼”的健康促进新准则。我国卫生部门参照国外经验,汇集我国大多数保健专家学者的意见,结合我国的特色,总结出了我们应该推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是要做到“八注意”:合理膳食、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劳逸结合、性爱和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一、合理膳食: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饮食营养则是一个重要方面。医学专家们认为,营养不足和营养不平衡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症、癌症等,无不与膳食平衡失调有关。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达四十多种,可分为七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习题及答案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习题 概论 一、选择题: 1.“每个人不仅对个人健康负有责任,同时也对社会健康承担义务”指的是(A )A.道德健康B.三级健康C.心理健康D.一级健康 — 2.无饥寒、无病、无体弱是(A)A.一级健康的内容B.二级健康的内容C.三级健康的内容D.健康的全部内涵3.一级健康是指(B )A.满意度条件B.满足生存条件C.最高层次的健康D.心理健康 4.二级健康是指(B ) 》 A.心理健康B.满意度条件C.道德健康D.满足生存条件5.最高层次的健康是指(C)A.一级健康B.二级健康C.三级健康D.社会健康 6.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是(C )A.等同关系B.并行关系C.包容与被包容关系D.先后关系 … 7.健康教育活动的核心是(D)A.进行卫生宣传B.提高卫生保健知识C.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D.行为改变8.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专著是(B )A.黄经亨编著的《健康教育学》B.陈志潜编译的《健康教育原理》 C.贾伟廉编著的《健康教育学》D.梁浩材编著的《健康教育学》 ~ 9.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 B ) A.健康教育B.健康促进C.卫生宣教D.预防接种10.选择8-12名由相同的社会背景成员对某社区的健康问题进行讨论,这是(B )A.特尔斐法B.专题组讨论C.观察法D.访谈法 11.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 B ) ) A.生物因素 B.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C.环境因素 D.卫生保健服务因素12.不记名,可保证答卷的真实性不受成员的威望、权利等的影响,这种方法是(A ) A.特尔菲法 B.专题小组讨论法 C.选题小组工作法 D.案例调查 13. 属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的特点的是(C) A. 潜伏期短 B. 特异性强 C. 广泛存在 D. 变易性小 ) 14.健康促进特别强调以(D) A. 个体为基础 B. 群体为基础 C. 病人为基础 D. 健康为基础 15.常用于收集目标人群较深层次的需求信息的方法是( B ) A.观察法 B.专题小组讨论法 C.选题小组工作法 D. 专家反馈咨询法16.第一次举行健康促进国际大会的发展中国家是(A) 《 A. 印度尼西亚 B.中国 C.印度 D. 菲律宾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心得体会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心得体会 经过这几个礼拜的对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正确的生活方式以及健康方面的知识。深入理解了健康的真正含义,即没有疾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真正的健康不仅要保持身体健康,还要保证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我还学到了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每天都应当保证合理的安排膳食、坚持适当的运动、改变不良行为、保持平和心态等。 现在的大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健康的因素,比如说没有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还有就是缺乏锻炼,据统计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大学生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是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压力越大,产生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越大。对于以上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改变。 第一,安排合理的膳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所消耗的能量都来源于我们所吃的食物中,所以说合理的膳食是我们拥有健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合理安排膳食包括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两大方面。健康的饮食是指膳食中应该富有人体必需的营养,同时还要避免或减少摄入不利于健康的成分;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按时进餐、坚持吃早餐、睡前不饱食、咀嚼充分、吃饭不分心、保持良好的进食心情和气氛等。 第二,坚持适当的运动。生命需要运动,过少和过量运动都不利于健康。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环境选择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男士的运动,当然,最好选择:登山:开阔眼界,锻炼毅力,提高心肺功能。游泳:改善脊柱,放松全身肌肉,调节情绪;足球、篮球:改善身体的协调能力,优化体型,培养团队精神。羽毛球:锻炼脑袋,锻炼体能,培养性情。女士的运动,最好:登山:增加骨头的密度,延缓衰老;游泳:改善体型,增加心肺功能,调节情绪;瑜伽:每天20分钟,能改善糟糕的心情;慢跑:让女士充满活力,一天都有精神。 第三,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平和心态。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1)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让自己的思想跟上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变换角色,调整心态;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上要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社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2)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生活,而且为我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能够帮助我们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3)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走出心理阴影,步入正常的生活。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改进,我们就会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身体,并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投入到学习、工作中。 虽然这门课是选修课,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十分有必要。它能让我们真正了解我们自身的健康状况,并能帮助我们根据自身的状况制定出合理的、适当的、可行的健康计划。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仅讲了有关这门课的知识,还贯穿着人生的一些哲理,通过给我们推荐书籍、看视频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人生。总之,这门课的学习对我影响很大,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是我受益匪浅。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教程考试答案

? 名 称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 对应章节 ? 成绩类型 分数制 ? 截止时间 2016-12-15 23:59 ? 题 目 数 50 ? 总 分 数 100 ? 第1部分 ? 总题数 :50 1 【单选题】(2分 )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A.T B.F 2 【多选题】 (2分) 日常生活中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 A.积极锻炼 B.合理营养 C.平衡膳食 D.适量睡眠 E.积极的休息 3 【单选题】 (2分 ) 日常生活中基础代谢占总消耗能量的 A.20%~30% B.30~40% C.60~70% D.40~50% E.50%~60% 4 【单选题】(2分) 运动治疗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 A.F B.T 5 【多选题】(2分) 合理营养的内涵包括 A.谷类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B.动物性食品是膳食能量的基本来源 C.每日烹调用油20~30克 D. 大豆中的植物蛋白质含8种必需氨基酸 E.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样性 6 【单选题】(2分 ) 糖尿病人甜食不能吃,“无糖”食品多吃无 妨。 A.T B.F 7 【多选题】(2分 ) 可引起血脂升高的膳食因素 A.不饱和脂肪 B.膳食纤维 C.饱和脂肪 D.维生素C 和E E.碳水化合物 8 【多选题】(2分)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有 A.种植性转移 B.非分泌型转移

C.淋巴道转移 D.血液转移 E.直接蔓延 9 【多选题】(2分 )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A.生育及性生活 B.抽烟酗酒 C.环境污染 D.不良的膳食结构 E.某些职业 10 【多选题】(2分) 大肠癌的常见症状 A.肠梗阻(晚期症状) B.腹部包块 C.腹痛、腹胀(早期症状) D.排便习惯改变(多表现为腹泻,便秘,便不尽感) E.大便的性状改变(大便变细、便中带血、脓或黏液) 11 【多选题】(2分 ) 下列哪些不良的膳食结构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A.高胆固醇、低纤维膳食 B.高脂肪、低纤维膳食 C.低脂肪、高纤维膳食 D.低胆固醇、低热量膳食 E.高胆固醇、高热量膳食 12 【多选题】 (2分) 吸烟是许多疾病的主要危害因子 A.冠心病 B.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C.脑血管病 D.心血管病 E.恶性肿瘤 13 【多选题】 (2分) 下列血压属于正常值的是 A.105/65 B.125/80 C.105/85 D.115/75 E.115/86 14 【单选题】(2分 )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 A.果糖 B.葡萄糖 C.蔗糖 D.多糖 E. 麦芽糖

体育理论-生活方式与健康教案

教案号: 课题:生活方式与健康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掌握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2、知道健康四大基石及含义。 3、列出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4、认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选择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健康的概念,知道怎样获得健康。 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范晓萱主唱的一段健康歌。 2、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歌?歌词中都唱了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导出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与健康)。 (二)提问讲解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习的健康知识,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用 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什么是健康。 2、学生举手回答。 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讲解健康概念及组成部分。 4、教师小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人的一切都以健康作为载体,健康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智慧和品格,还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部分。那么我们怎么获得健康呢? (三)活动一怎样才能获得健康 1、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合理 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明确获得健康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知道“健康四大基石”的含义。 2、活动形式。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学生按要求自学教科书中“健康四大基石”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 (3)小组推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4)教师补充讲解,并与学生互动。 4、教师小结。获得健康是每位同学的权利,也是责任,更是目标。而要实现这 一目标,就要学会判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呢 (四)提问讲解 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林军一天生活方式表现图;要求学生判断林军的生活方式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说出理由。 2、学生按要求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 3、教师及时补充讲解与学生互动。 4、教师结合事例(如不注意睡眠、运动,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讲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5、教师小结。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要获得与保持健康,就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 (五)活动二思考为什么林军觉得“说来容易做来难”?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什么? 1、活动目的。让学生知道改正不良习惯,需要健康知识指导,需要坚定信念支撑,需要辅助正确的行动和意志努力,懂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进而知道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知”、“信”、“行”的统一。 2、活动形式。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班上交流,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教师布置活动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体会。 (3)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推出代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 4、教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像林军这样的事例是客观存在的。反思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否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希望同学们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存在问题,那么就要对自己提出改正的要求,用健康的知识、坚强的毅力、积极的行动,去战胜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这样才能收获与保持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师总结 生活方式与健康密不可分,如果拥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将拥有健康。今天学习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相信它们将成我们今后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同时,我们要关注家人及周围人的健康,成为健康的使者。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告别愚昧,选择文明,在学习、生活中成为现代健康观念的实践中。

健康生活方式问卷HPLP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HPLP) 指导语:这份问卷的内容是关于你目前的生活情况。请尽可能回答所有问题,并勾出你所选择的答案。 首先填写以下的信息 性别:1男2女年龄户籍:1城乡镇户口2非城镇户口编号 项目从来 不会有时 会 通常 会 一定 会 1.你会不会与亲密好友谈及自己的问题、同时也关心 他们? □□□□ 2.你会不会选择低脂肪、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食物□□□□ 3.当你出现任何不寻常的症状是,你会告诉医生护士 等专业人士吗? □□□□ 4.你会不会实行已经定好的运动计划?□□□□ 5.你有充足的睡眠吗?□□□□ 6.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任然持续好的成长及向好的改 变 □□□□ 7.你是不是乐于称赞其他人的成就□□□□ 8.你会不会刻意减少吸收糖分及糖类食物,例如甜食□□□□ 9.你会不会阅读或收看关于促进健康的书籍或电视 节目 □□□□10.你会不会积极从事运动,每星期至少三次,每次 至少20分钟。例如快步走、骑单车、爬楼梯? □□□□ 11.你会不会每天都安排好时间,给自己休息?□□□□ 12.你有没有生活目标?□□□□ 13.你会不会令你的人际关系持续和更美好吗?□□□□ 14.你会不会每天吃足够的淀粉类食物,例如6-11块 面包、3-5碗麦片、半碗到三碗饭或3-5碗面条等? □□□□15.你会不会详细询问医护人员给你的意见、以求明 白? □□□□16.你会不会从事轻度至中度的体力活动?(例如每 星期运动五次以上、每次持续步行30-40分钟) □□□□ 17.你会不会勇于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 □□□□ 18.你会不会对未来的日子有所期待?□□□□ 19.你会不会拔出时间,与亲朋好友相处?□□□□ 20.你会不会每天吃水果?例如2-3个苹果、或1-2条 香蕉等。 □□□□ 21.当你对医护人员的建议有疑问时,你会不会寻求 第二位专家的意见? □□□□ 22.你会不会参加休闲性或娱乐性的运动?(例如游 泳、跳舞、骑脚踏车等) □□□□23.每晚睡觉前,你会不会回想一些令你开心的事 情? □□□□24.你会不会常常感觉到内心的满足及平和?□□□□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第1课健康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 1.理解生活方式的概念。 2.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学生课前查找健康的定义和健康的标准,学会探寻、分析、能分辨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4.让学生意识到关注生命、珍爱生命,珍惜生存权利的重要性,产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用具:课件。 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课前查阅健康定义和健康标准的资料,并搜集有关长寿老人生活习惯的内容。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自己,珍惜生命。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健康、快乐相随呢?就要选择合适、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能影响身体健康吗?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个

问题。 大屏幕展示人成长过程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和人们快乐生活的图片。 (板书课题健康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健康指南针 (一)交流探讨健康标准 你觉得健康包括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并板书: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0条健康标准。 大屏幕展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0条健康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按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健康生活方式的自我评价

健康生活方式的自我评价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一个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否有益于健康,可以利用下面这个表格帮助你了解。当一旦知道自己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否健康,就可以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增加自己的健康财富。 性别:男女就读专业:文科理科工科医科 你现在的身高公分体重公斤体重指数 独生子女:是否 家庭居住地: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农村边远山区香港澳门 目前就读的年级:(1)(2)(3)(4)(5)(6) 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 (1)小学(2)初中(3)高中或中专(4)大学(5)研究生 父亲职业母亲职业 (1)工(2)农(3)商(4)教师(5)公务员(6)其它 评分标准: 10分:是,几乎一直是(至少有90%的时间是) 7分:频繁,(有50-90%的时间是) 5分:有时((约有50%的时间是) 3分:偶尔(约有10-50%的时间是) 1分:几乎从来不(少于10%的时间) 一、身体状况的评价 1.我几乎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分)。 2.我所进行的活动内容包含伸展运动和灵敏性运动(分)。 3.我运动前、后分别进行准备运动和整理运动(分)。 4.我每周至少进行二次耐力锻炼(分)。 5.我的身体健康与同龄人相比处于优秀水平(分)。 6.我的体重指数是 自觉评分(分)。 7.我定期进行医疗检查,并就自身一些问题与医生进行充分交谈(分)。 8.我会注意保持自己的健康水平处于较好状态(分)。 9.我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分)。 10.我对医疗检查的日期、时间及结果都有记录(分)。 身体状况评价得分。 二、酒精及药物评价 1.我不吸烟(分)。 2.我不食任何成瘾性的物质(分)。 3.我不饮酒或少量饮酒(分)。 4.我尽量避免喝醉(分)。 5.我尽量避免在喝含酒精的饮料或服用了有催眠作用的药物后驾车(包括自行车和摩托车)(分)。

生活方式与健康教案

生活方式与健康教案 第一节、生活方式与健康 教学目标: 1、掌握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2、知道健康四大基石及含义。 3、列出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4、认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选择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健康的概念,知道怎样获得健康。 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范晓萱主唱的一段健康歌。 2、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歌?歌词中都唱了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导出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与健康)。 (二)提问讲解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习的健康知识,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什么是健康。 2、学生举手回答。 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讲解健康概念及组成部分。 4、教师小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人的一切都以健康作为载体,健康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智慧和品格,还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部分。那么我们怎么获得健康呢? (三)活动一 怎样才能获得健康 1、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明确获得健康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知道“健康四大基石”的含义。 2、活动形式。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学生按要求自学教科书中“健康四大基石”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 (3)小组推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4、教师小结。获得健康是每位同学的权利,也是责任,更是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学会判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呢(四)提问讲解 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林军一天生活方式表现图;要求学生判断林军的生活方式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说出理由。 2、学生按要求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 3、教师及时补充讲解与学生互动。 4、教师结合事例(如不注意睡眠、运动,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讲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5、教师小结。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要获得与保持健康,就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 (五)活动二 思考为什么林军觉得“说来容易做来难”?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什么? 1、活动目的。让学生知道改正不良习惯,需要健康知识指导,需要坚定信念支撑,需要辅助正确的行动和意志努力,懂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进而知道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知”、“信”、“行”的统一。 2、活动形式。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班上交流,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教师布置活动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体会。 (3)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推出代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 4、教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像林军这样的事例是客观存在的。反思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否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希望同学们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存在问题,那么就要对自己提出改正的要求,用健康的知识、坚强的毅力、积极的行动,去战胜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这样才能收获与保持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师总结 生活方式与健康密不可分,如果拥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将拥有健康。今天学习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相信它们将成我们今后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同时,我们要关注家人及周围人的健康,成为健康的使者。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告别愚昧,选择文明,在学习、生活中成为现代健康观念的实践中。

智慧树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答案知到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答案章测试答案完整版

智慧树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答案知到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答案章测试 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智慧树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答案2018知到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答案章测试答案需要完整版满分答案搜索薇芯松丛号【选修宝】 第三章单元测试 1 卫生部2004年10月12日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肥胖率约为 A. 5% B. 7% C. 9% D. 11% E. 13% 2 某人的身高176cm,体重82kg,其体重指数是 A. B. C. D. E.

3 日常生活中基础代谢占总消耗能量的 A. 20%~30% B. 30%~40% C. 40%~50% D. 50%~60% E. 60%~70% 4 关于肥胖的危害,的是 A. 肥胖影响形体美观 B. 影响工作和学习 C. 易引发冠心病和高血压 D. 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E. 易引起肝胆病变 5 减肥时,饮食方面应做到 A. 严格控制甜食的摄入 B. 禁止主食摄入 C. 早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D. 少食多餐 E. 禁止摄入肉类 6 与肥胖发生关系密切的因素有 A. 遗传 B. 多食 C. 饮食结构 D. 饮食习惯 E. 运动 7 减肥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升新陈代谢水平,主要方法有 A. 饥饿疗法 B. 少食多餐 C. 早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D. 摄入适量蛋白质 E. 摄入膳食纤维 8 减肥者可以通过服用食欲抑制剂芬氟拉明,减少能量摄入,达到减肥的目的。 A. T B. F 9 过度肥胖者可以通过利尿药“速尿”、泻下药“大黄”等减轻体重。 A. T B. F 10 有氧运动是减肥的有效途径,其特点有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明确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认识到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 2.利用探究的方法,找出身边的不良生活方式,提出应对策略,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3.帮助学生提高辨别的判断能力,培养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教学重点: 理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找出身边的不良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观。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举例让学生明白健康技能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师:众所周知,健康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有人曾把健康比作“1”,事业、地位、家庭等就是它后面的“0”,只有把这个“1”写好了,后面的零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否则,只能是“0”而已。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一个阿拉伯寓言谈起》这样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故事。 1882年,马克思在给女儿劳拉·拉法格的一封信中,曾经介绍过一则意味深长的阿拉伯寓言:“有一个船夫在激流的河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想渡到河对岸的哲学家,于是发生了下面对话: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

船夫答:不懂! 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 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又答:没有! 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哲学家刚刚说完这句话,风就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双双落入水中。于是──船夫喊道: 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答道:不会,不会呀! 船夫说道──那你就失去了你整个生命!” 这似乎是个哲学问题,但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生命健康的角度讲,马克思想告诉女儿什么?结合本课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在生命面前,健康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什么名利都是次要的,在哲学家和数学家眼里,船夫好像没有生命一样,但在风浪面前,哲学家和数学家却失去了生命,而船夫活了下来。 生2:实践出真知!我觉得马克思想通过这个寓言告诉女儿生命的重要性,在生活实践中人应该掌握一些对健康必需的实践技能,有时候这远比其他一些东西更有用,关键时刻,船夫依靠自己的游泳技能活了下来,而此时此刻,哲学与数学都帮不上忙了!(学生们的议论变得热烈起来)二、合作探究 (一)分析资料,并探讨以下问题: 1、我国1957年和2000年疾病种类的结构以及死因顺位发生了那些主要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我国2000年与美国2000年主要疾病以及死因顺位有何

人教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教案以下是出guo 的人教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教案,欢迎大家浏览查看。更多内容请关注出guo 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 、掌握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2 、知道健康四大基石及含义。 3 、列出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 。 4 、认同生活方式对健康* ,选择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难 点:重点:掌握健康的概念,知道怎样获得健康。 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范晓萱主唱的一段健康歌。 2 、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歌?歌词中都唱了什么? 3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导出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与健康) (二)提问讲解 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习的健康知识,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什么是健康。 2 、学生举手回答。

3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讲解健康概念及组成部分。 4 、教师小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人的一切都以健康作为载体,健康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智慧和品格,还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部分。那么我们怎么获得健康呢? ( 三) 活动一 * 获得健康 1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明确获得健康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知道“健康四大基石”的含义。 2 、活动形式。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3 、具体操作。 (1) 学生按要求自学教科书中“健康四大基石”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 (2)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 (3) 小组推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4 、教师小结。获得健康是每位同学的权利,也是责任,更是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学会判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呢 ( 四) 提问讲解 1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林军一天生活方式表现图;要求学生判断林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制度 篇一:员工健康生活方式激励制度 员工健康生活方式激励制度 为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更好地关心和爱护员工,积极促进公司员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公司所有员工均可参加健康生活方式激励活动。 2、公司每年专项列支一定经费用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激励,保障激励活动的顺利进行。 3、公司每年安排员工进行体检,根据体检结果,结合全年未请病假,未因病住院治疗(外伤除外)等情况,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先进个人评选,将健康生活方式先进个人与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的先进事迹在公司网站进行展示,供员工学习。 ①主要体检指标要求: 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正常,无脂肪肝,其他重要指标(如:)正常 ②健康生活方式先进个人奖励标准:

a、30周岁以下,奖励1000元 b、30-40周岁,奖励1500元 c、40-50周岁,奖励2000元 d、50-60周岁,奖励2500元 4、公司将员工健康生活方式先进个人比例指标纳入年 度先进部门评选考评。 5、本制度经职代会常任主席团会议讨论通过后试行。 20xx年7月14日 篇二:健康生活方式方案 一、成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单位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管领导担任。(有成立领导小组文件、会议记录、创建方案、计划、总结等) 例:xxx单位关于成立全民健康方式行动健康单位创建 领导小 组的通知 组长:xxx(单位主要领导)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 责创建工作。 例:xxx单位关于成立全民健康方式行动健康单位创建 领导小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1.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谷类食物是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类最好的基础食物,也是最经济的能量来源。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有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0克~400克的谷类食物。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蔬菜、水果和薯类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克~500克,水果200克~400克。 食物可以分为谷类(米、面、杂粮等)和薯类,动物性食物(肉、禽、鱼、奶、蛋等),豆类和坚果(大豆、其他干豆类、花生、核桃等),蔬菜、水果,纯能量食物(动植物油、淀粉、糖、酒等)等五类。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2.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食品营养成分齐全,营养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儿童青少年饮奶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从而推迟其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中老年人饮奶可以减少其骨质丢失,有利于骨健康。建议每人每天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对于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减脂、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人体需要的植物化学物质。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可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也可防止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克~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3.膳食要清淡少盐。 食用油和食盐摄入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共同存在的膳食问题。盐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脂肪摄入过多可以增加患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应养成吃清淡少盐膳食的习惯,即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摄食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腌制食物。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克;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包括酱油、酱菜、酱中的含盐量)。 4.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实施方案

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实施方案 一、成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单位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管领导担任。(有成立领导小组文件、会议记录、创建方案、计划、总结等) 例:XXX单位关于成立全民健康方式行动健康单位创建领导小 组长:XXX(单位主要领导)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创建工作。 例:XXX单位关于成立全民健康方式行动健康单位创建领导小 时间:会议名称: 会议地点:参会人员: 主持人:记录人: 会议内容:…… 例:XXX单位全民健康方式行动健康单位创建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单位职工健康水平,结合我单位实际,现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创建目的 通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倡导“健康一二一”行动(即“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普

及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提供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指导,培养民众健康 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 做好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制度保障、环境设施建设和相应的活动开展工作。 三、组织领导 四、创建内容 (一)制度保障 2.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的激励机制。 (二)环境设施建设 1.有促进身体活动的场地及设施,或有经费支持职工到公共场所开展健身活动。 2.张贴、发放“健康一二一”宣传材料,展示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支持性工具和食物能量模型。 3.在适宜场所设置健康小贴士,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三)活动开展 2.每年至少组织1次健康膳食知识竞赛。 4.每年为职工开展至少2次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 5.为单位职工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与支持性工具(控油壶、限盐罐、RMI尺、腰围尺、计步器等)。 五、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XXX年X月) (二)实施阶段(XXX年X月-XX月) (三)验收阶段(XXX年XX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