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强度设计值

焊缝强度设计值
焊缝强度设计值

受拉为主

钢筋强度的标准值和设计值的概念有何区别

钢筋强度的标准值和设计值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是什么意思 为了结构或构件安全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保证率,原材料的强度不可能都是同一的强度,有的可能高点,有的低点,假设设计值是210兆帕的话,在100根钢筋里面,有95跟强度在210之上,只有5根低于210,这就是满足95%保证率的要求。你想想如果这100跟里面只有一半的钢筋达到了210,这批钢材你敢用吗如果要求100%肯定又不太现实成本太大。像其他的混凝土之类的所有材料都是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保证率的 受拉钢筋设计时是按屈服强度设计都是以屈服强度为标准定的,屈服强度不分受拉和受压,屈服强度都是一样比如Q235的钢筋,设计值就是235,标准值就是210,Q335的钢筋,设计值是335,标准值就是30标准值主要是计算承载力的,设计值是用来验算结构或构件的挠度和裂缝宽度的。。。 荷载和材料强度的标准值是通过试验取得统计数据后,根据其概率分布,并结合工程经验,取其中的某一分位值(不一定是最大值)确定的。 设计值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乘以一个分项系数确定的(在国标《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有说明)。 如荷载的设计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荷载分项系数。这在荷载规范中已有明确规定,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为或;可变荷载为或; 材料强度的设计值等于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乘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在现行各结构设计规范中虽没有给出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而是直接给出了材料强度的设计值,但你如果仔细研究是不难发现标准值和设计值之间的系数关系的。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一般都小于1。 各种分项系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安全系数。 “为什么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设计值而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标准值”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 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编制所遵循遵的原则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设计值,其安全系数大些,确保了安全;而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标准值,其安全系数虽然小些,但对使用要求也是能够满足的,它更可以体现经济合理。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理解,仅供参考吧。如果你想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建议你看一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这两个规范及它们的条文说明。

试计算如图所示钢板与柱翼缘的连接角焊缝的强度

1. 试计算如图所示钢板与柱翼缘的连接角焊缝的强度。已知N=390kN (设计值),与焊缝之间的夹 ) 10200(87.022l h w e f -?? 23 /6.91)10200(87.02101952mm N l h N w e y f =-???==τ 满足)(1601596.91)22 .17.158()(2222MPa f MPa w f f f f =<=+=+τβσ 14. 求图示钢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均布荷载设计值(含自重),已知梁截面为热轧普通工字钢I45a,其截面特性为 A=102cm 2 I X =32240cm 4 w x =1430cm 3 I y =855cm 4 w y =114cm 3 材料为Q235,强度设计值?=215 N/mm 2 ,梁两端不能扭转,跨中无侧向支撑点,挠度不起控制作用,截面无削弱。整体稳定系数?b =0.44. m kN mm N l W f q W f ql M f W M x b x b x b maz /36.13/36.13900010143044.0215888 1 2 3 22max ==????==??==?=???

即 kN N n n f A N n 5.728728500915.0121510325.01211==?-??=-= II-II 截面净截面面积为 2 2201221146.294.1]15.235.75.4)13(52[])1(2[cm t d n e a n e A II n =??-+-+?=-+-+=kN N n n f A N II n 1.760760100915.012151046.295.0121==?-??=-= III-III 截面净截面面积为 2098.284.1)15.2225()(cm t d n b A III III n =??-=-= 因前面I -I 截面已有n 1个螺栓传走了(n 1/n )N 的力,故有f A N n n n n III n III ≤--)5.01(1

材料强度等级

1.砂浆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等级是以边长为7.07 cm的立方体试块,按 标准条件[在(20±2)℃温度、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条件下养护至28 d的抗压强度值确定。砌筑砂浆按抗压强 度划分为 M20、M15、M10、M7.5、M5、M2.5等六个强度 等级。砂浆的强度除受砂浆本身的组成材料及配比影响外,还与基层的吸水性能有关。 2.砖的强度等级 标准规格砖为53mm×115mm×240mm,加入灰缝后,砖的长 宽厚之比为4:2:1.砖的强度等级是由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综合确定的,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MU7.5 等六个等级。 3.混泥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规定以150mm×150mm×150mm 的立方体为标准试块,在20±3摄氏度和90%湿度环境中养 护28天,按标准试验方法(加载速度每秒0.3MPa—0.5MPa)测得抗压强度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混凝土强度等 级应该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即用上述试验方法 测得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用字母C表示。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现在一般用

的就是C20——C40的混凝土,其他的都很少用。1立方米普通混凝土的重量为2400kg(不含钢筋) 混凝土强度等级就是由立方体模块为标准制定的。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我国采用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特征值。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30C,相对湿度大于90%)下,养护至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m2计)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用标准方法制作并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普通混凝土按立方体强度标准值“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共12个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test and evalua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on strength GB50107-2010 2010-05-31发布201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二~二OO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合格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中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信箱:standards@https://www.360docs.net/doc/c516631095.html,)。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大学 北京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云南建工混凝土有限公司 舟山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技术研究院 贵州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 沈阳北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设计用钢材强度值

设计用钢材强度值: 极限抗拉屈服强度强度设计值 强度最小值抗拉,压,弯抗剪端面承压钢材序号构件钢号钢材厚度 fu fy f fv fce mm kN/cm2 kN/cm2 kN/cm2 kN/cm2 kN/cm2 Q235 16 37.5 23.5 21.5 12.5 32 16~40 37.5 22.5 20.5 12 32 40~60 37.5 21.5 20 11.5 32 60~100 37.5 20.5 19 11 32 Q345 16 47 34.5 31.5 18.5 41 16~35 47 32.5 30 17.5 41 35~50 47 29.5 27 15.5 41 50~100 47 27.5 25 14.5 41 设计用焊缝强度值 对接焊缝对接焊缝强度设计值 极限抗拉抗压焊缝质量为1、2级及3 级抗剪角焊缝强 强度最小值时抗拉、抗弯强度设计 值度设计值 焊缝序号焊条型号钢材钢号钢材厚 度 fu fwc fwt12 fwt3 fwv fwf mm kN/cm2 kN/cm2 kN/cm2 kN/cm2 kN/cm2 kN/cm2 1 E43xx Q235 16 37.5 21.5 21.5 18.5 12.5 16 2 16~40 37.5 20.5 20.5 17.5 12 16 3 40~60 37.5 20 20 17 11.5 16 4 60~100 37. 5 19 19 1 6 11 16 5 E50xx Q345 1 6 4 7 31.5 31.5 27 18.5 20 6 16~35 4 7 30 30 25.5 17.5 20 7 35~50 47 27 27 23 15.5 20 8 50~100 47 25 25 21 14.5 20 焊接方法为:自动焊、半自动焊、手工 焊。

焊缝强度(计算书)

完全焊透的对接焊缝和T形连接焊缝设计计算书 Ⅰ.设计依据: 《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第三版)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Ⅱ.计算公式和相关参数的选取方法 一、焊缝质量等级的确定方法: 焊缝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工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按下述原则分别选用不同的质星等级: 1在需要进行疲劳计算的构件中,凡对接焊缝均应焊透,其质缝等级为:1)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对接焊缝或T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受拉时应为一级,受压时应为二级; 2)作用力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对接焊缝应为二级。 2不需要计算疲劳的构件中,凡要求与母材等强的对接焊缝应予焊透,其质量等级当受拉时应不低于二级,受压时宜为二级。 3重级工作制和起重量Q≥50t的中级工作制吊车梁的腹板与上翼缘之间以及吊车衔架上弦杆与节点板之间的T形接头焊缝均要求焊透,焊缝形式一般为对接与角接的组合焊缝.其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不要求焊透的T形接头采用的角焊缝或部分焊透的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以及搭接连接采用的角焊缝,其质量等级为: 1)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且需要验算疲劳的结构和吊车起重量等于或大于50 t的中级工作制吊一车梁,焊缝的外观质量标准应符合二级; 2)对其他结构,焊缝的外观质量标准可为三级。 ——(GB50017—2003 7.1.1) 二、焊缝连接计算公式 1、完全焊透的对接接头和T形接头焊缝计算公式 1)在对接接头和T形接头中,垂直于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的对接焊缝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拉应力或压应力:c t w f f tl 或≤=σ ( GB 50017-2003 7.1.2 -1) 参数:N ——轴心拉力和轴心压力(N ); w l ——焊缝计算长度,为设计长度减2t (有引弧板时可不减)(mm ); t ——对接接头中连接件的较小厚度;T 形接头中为腹板的厚度(mm ); w c w t f f 、——对接焊缝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2-5可得) (N/mm 2 ); 2)在对接接头和T 形接头中,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对接焊缝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其正应力和剪应力应分别进行计算。但在同时受有较大正应力和剪应力处(例如梁腹板横向对接焊缝的端部),应按下式计算折算应力: w t f 1.13221≤+τσ (GB55017—2003 7.1.1.2-2) 注:1当承受轴心力的板件用斜焊缝对接,焊缝与作用力间的夹角θ符合,当tg θ≤1.5时焊缝的强度可不计算. 2 当对接焊缝和T 形对接焊缝与角接组合焊缝无法采用引弧板和引出板施焊时每条焊缝的长度计算时应减去2t 附表1-1 焊缝的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计算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的计算 1.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 ⑴ 测定方法 我国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81-85)规定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标准立方体试件在(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单位为N/mm2。 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用上述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用符号fcu,k表示。 ⑶ 强度等级的划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共14个等级。例如,C30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N /mm2。其中,C50~C80属高强度混凝土范畴。 2.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fc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试件的形状有关,采用棱柱体比立方体能更好地反映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抗压能力。用混凝土棱柱体试件测得的抗压强度称轴心抗压强度。 ⑴ 测定方法 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规定以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作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棱柱体试件与立方体试件的制作条件相同,试件上下表面不涂润滑剂。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都比立方体的强度值小,并且棱柱体试件高宽比越大,强度越小。 ⑵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以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试件试验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用符号fck表示。 ⑶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关系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基于安全取偏低值,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关系按下式确定: fck=0.88αc1αc2fcu,k (1) 式中:

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与设计值

1470 1860 1470 1470 1860 1470、 1860 1720 1470 1770 1570 1470 1470

折算关系: 2、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标准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之间的折算关系如下:3、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 表2-6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强度种类强度等级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轴心抗压轴心抗拉轴心抗压轴心抗拉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10.0 13.4 16.7 20.1 23.4 26.8 29.6 32.4 35.5 38.5 41.5 44.5 47.4 50.2 1.27 1.54 1.78 2.01 2.20 2.40 2.51 2.65 2.74 2.85 2.93 3.00 3.05 3.10 6.9 9.2 11.5 13.8 16.1 18.4 20.5 22.4 24.4 26.5 28.5 30.5 32.4 34.6 0.88 1.06 1.23 1.39 1.52 1.65 1.74 1.83 1.89 1.96 2.02 2.07 2.10 2.14 二、材料强度设计值 (一)钢筋的强度设计值 《公桥规》规定,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或按以下两个条件确定: 《公桥规》规定,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或按以下两个条件确定: 1.钢筋的受压应变(或)=0.002; 2.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或)=(或)必须不大于钢 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或)。 各级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如表2-7所示。 钢筋种类符号

235 335 1000 1070 1070 1260 1000 1070 1140 1200 1000 1070 450 650 770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 2009年05月25日星期一 21:46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mfcu: 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 fcu,k:设计要求强度值 fcu,min: 同一验收批强度最小值 1、非统计法:mfcu≥1.15fuc,k fcu,min≥0.95 fcu,k 2、统计方法: mfcu-λ 1 Sfcu≥0.9 fcu,k fcu,min≥λ 2 fcu,k Sfcu=每组试验值的方差 (N=10-14: λ 1=1.7 λ 2 =0.9) (N=15-25: λ 1=1.65 λ 2 =0.85) (N=25组以上: λ 1=1.6 λ 2 =0.8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计)表示. 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 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抽样检验。 第3.0.2条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取三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二、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三、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

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与设计值

材 料 强 度 的 标 准 值 与 设 计 值 一、材料强度标准值 二、材料强度设计值 一、材料强度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material strength) (一)钢筋强度标准值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表2-5。

235 335 400 400 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表2-6。 钢筋种类符号 钢绞线1×2(二股) d=8.0、10.0 d=12.0 1470、1570、1720、1860 1470、1570、1720 1×3(三股) d=8.6、10.8 d=12.9 1470、1570、1720、1860 1470、1570、1720 1×7(七股) d=9.5、11.1、12.7 d=15.2 1860 1720、1860 消除应力钢丝 光面 螺旋肋 d=4、5 d=6 d=7、8、9 1470、1570、1670、1770 1570、1670 1470、1570 刻痕d=5、7 1470、1570 精轧螺纹钢筋 d=40 d=18、25、32 JL 540 540、785、930 (二)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1、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轴心抗压强度(棱柱体强度)标准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之间存在着以下折算关系:

2、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标准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之间的折算关系如下: 3、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 表2-6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强度种类强度等级 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轴心抗压轴心抗拉轴心抗压轴心抗拉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10.0 13.4 16.7 20.1 23.4 26.8 29.6 32.4 35.5 38.5 41.5 44.5 1.27 1.54 1.78 2.01 2.20 2.40 2.51 2.65 2.74 2.85 2.93 3.00 6.9 9.2 11.5 13.8 16.1 18.4 20.5 22.4 24.4 26.5 28.5 30.5 0.88 1.06 1.23 1.39 1.52 1.65 1.74 1.83 1.89 1.96 2.02 2.07

常用金属材料的强度设计值资料

常用金属材料的强度 设计值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常用材料的强度设计值(N/mm 2) 材料 截面尺寸(mm ) (fy)σs 抗拉、抗压和抗弯 (f)[σ]= σs /n 抗剪(f v )[τ]= [σ]/ 端面承压(刨 平抵紧) (f cd )[σcd ] Q235B 235 175(1754kgf/cm 2) 101 329 225 168(1679kgf/cm 2) 97 315 215 160(1604kgf/cm 2) 93 301 205 153(1530kgf/cm 2) 88 287 195 146(1455kgf/cm 2) 84 273 185 138(1381kgf/cm 2) 80 259 Q345B 345 257(2575kgf/cm 2) 149 483 325 243(2425kgf/cm 2) 140 455 295 220(2201kgf/cm 2) 127 413 275 205(2052kgf/cm 2) 118 385 45(调质) 370 276(2761kgf/cm 2) 159 518 345 257(2575kgf/cm 2) 149 483 40Cr(调质) 540 403(4030kgf/cm 2) 233 756 101~300 490 366(3657kgf/cm 2) 211 686 301~500 440 328(3284kgf/cm 2) 190 616 501~800 345 257(2575kgf/cm 2) 149 483 35CrMo(调质) 540 403(4030kgf/cm 2) 233 756 101~300 490 366(3657kgf/cm 2) 211 686 301~500 440 328(3284kgf/cm 2) 190 616 501~800 390 291(2910kgf/cm 2) 168 546 42CrMo(调质) 650 485(4851kgf/cm 2) 280 910 101~160 550 410(4104kgf/cm 2) 237 770 161~250 500 373(3731kgf/cm 2) 215 700 251~500 460 343(3433kgf/cm 2) 198 644 501~750 390 291(2910kgf/cm 2) 168 546 20# 245 183(1828kgf/cm 2) 106 343 σs ----材料的屈服点fy ; [σ]---许用应力f ; n----安全系数,取值1.34; [σcd ]----端面承压许用应力,相对静止时[σcd ]=1.4[σ],有动时[σcd ]=0.7[σ]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及标准值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 c 、f t 应按表 4.1.4 采用。 2 强度 种类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f c 7.2 9.6 11.9 14.3 16.7 19.1 21.1 23.1 25.3 27.5 29.7 31.8 33.8 35.9 f t 0.91 1.10 1.27 1.43 1.57 1.71 1.80 1.89 1.96 2.04 2.09 2.14 2.18 2.22 注:1 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边长或直径小于 300mm,则表中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 0.8;当构件质量(如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 2 离心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标准取用。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受拉时很小的变形就要开裂,它在断裂前没有残余变 形。 图4-12 混凝土劈裂抗拉试验示意图 1-上压板2-下压板3-垫层4-垫条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且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比值降低。混凝土在工作时一般不依靠其抗拉强度。但抗拉强度对于抗开

裂性有重要意义,在结构设计中抗拉强度是确定混凝土抗裂能力的重要指标。有时也用它来间接衡量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强度等。 混凝土抗拉强度采用立方体劈裂抗拉试验来测定,称为劈裂抗拉强度f ts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试件的两个相对表面的中线上,作用着均匀分布的压力,这样就能够在外力作用的竖向平面内产生均布拉伸应力(图4-12),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 ts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MPa; P——破坏荷载,N; A ——试件劈裂面面积,mm2。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f t 可按劈裂抗拉强度f ts 换算得到,换算系数可由试验确 定。 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应按 表4-17采用。 表4-17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 强度种类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f ck 10.0 13.4 16.7 20.1 23.4 26.8 29.6 32.4 35.5 38.5 41.5 44.5 47.4 50.2 f tk 1.27 1.54 1.78 2.01 2.20 2.39 2.51 2.64 2.74 2.85 2.93 2.99 3.05 3.11

钢筋强度设计值.

钢筋强度设计值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2.2.3 钢筋抗拉设计强度f y或f py 及钢筋抗压f y' 或f py'应按表2.2.3-1 应用;钢丝、 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f y或f py及钢丝、钢绞线抗压强度设计值f y'或f py' 应按表 2.2.3-2 采用。 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表2.2.3-1

注:①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大于310N/mm2时,仍应按310N/mm2 取用,其他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大于360N/mm2 时,仍应按360N/mm2 取用;对于直径大于12mm 的Ⅰ级钢筋,如经冷拉,不得利用冷拉后的强度; ②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 时,光面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按190N/mm2 取用,变形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按230N/mm2取用; ③成盘供应的LL550 级冷轧带肋钢筋经机械调直后,抗拉强度设计值应降低20N/mm2,且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应大于相应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④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根据其受力情况应采用各自动强度设计值。 钢丝、钢绞线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表2.2.3-2 4~9 5、7 4 5

注:①冷拔低碳钢丝用作预应力钢筋时,应按表2.2.2-2 规定的钢丝强度标准值逐盘进行检验,其强度设计值应按甲级采用;乙级冷拔低碳钢丝可按分批检验,并宜用作焊接骨架、焊接网、架立筋、箍筋和构造钢筋; ②用作预应力钢筋的甲级冷拔低碳钢丝经机械调直后,抗拉强度设计值应降低30N/mm2,且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应大于相应当抗拉强度设计值; ③当碳素钢丝、刻痕钢丝、钢绞线的强度标准值不符合表2.2.2-2 的规定时,其强度设计值应进行换算; ④表中括号内的数值系根据国家标准GB 5224-85 生产、现尚在延期使用的钢绞线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值

铁路混凝土工程可按: 强度等级:低于C20 C20-C40 高于C40 构件厂σ:3.0 4.0 5.0 搅拌站σ:3.5 4.5 5.5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当无统计资料时,可按国标GB50204的规定选用: 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 C20-C35 高于C35 σ: 4.0 5.0 6.0 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差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里面就有详细的规定了: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 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和C25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于2.5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 3.0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3.0MPa。 3.当无统计资料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其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取用。在GB50204里面规定了,小于C25的混凝土标准差取3.0MPa,在c25和C30之间,取 4.0Mpa,对于大于c35的混凝土,取 5.0MPa。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当无统计资料时,可按国标GB50 204的规定选用,见表140。

铁路混凝土工程可按表T140选用 我看见标准差的公式是: 可是我没看明白到底代表什么意思,请高手详细解说下,谢谢!! 问题补充2011-03-18 10:01 谁能告诉我啊! 匿名回答:1 人气:11 解决时间:2011-03-22 17:36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每组试块抗压强度的平方和减去所有试块的平均值的平方乘以组数得到的结果除以(组数-1)最后开根号 Sfcu=[(∑ fcu?i2-n?mfcu2)/(n-1)]1/2 公式表述显示不明,用语言表述下,即公式中的2和1/2都应为上角表,分别表示平方和根号(开平方)。 语言表述如下:fcu.i的平方求和再减去n 乘以fcu平均值的平方,用他们的差再除以(n-1)这样得出的除数开方;也可以是fcu.i-fcu平均值差的平方求和得出的数再除以(n-1)这样得出的除数开方。当Sfcu<0.06fcu,k时,取 Sfcu=0.06fcu,k 具体参数表述如下: fcu,k一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cu为设计强度标准值 mfcu为平均值 n为试块组数 Sfcu为n组试块的强度值标准差 fcu.i : 第i组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焊接接头强度与韧性的计算

焊接接头强度匹配和焊缝韧性指标综述 1 焊接接头的强度匹配 长期以来,焊接结构的传统设计原则基本上是强度设计。在实际的焊接结构中,焊缝与母材在强度上的配合关系有三种:焊缝强度等于母材(等强匹配),焊缝强度超出母材(超强匹配,也叫高强匹配)及焊缝强度低于母材(低强匹配)。从结构的安全可靠性考虑,一般都要求焊缝强度至少与母材强度相等,即所谓“等强”设计原则。但实际生产中,多数是按照熔敷金属强度来选择焊接材料,而熔敷金属强度并非是实际的焊缝强度。熔敷金属不等同于焊缝金属,特别是低合金高强度钢用焊接材料,其焊缝金属的强度往往比熔敷金属的强度高出许多。所以,就会出现名义“等强”而实际“超强”的结果。超强匹配是否一定安全可靠,认识上并不一致,并且有所质疑。九江长江大桥设计中就限制焊缝的“超强值”不大于98MPa;美国的学者Pellini则提出〔1〕,为了达到保守的结构完整性目标,可采用在强度方面与母材相当的焊缝或比母材低137MPa的焊缝(即低强匹配);根据日本学者佑藤邦彦等的研究结果〔2〕,低强匹配也是可行的,并已在工程上得到应用。但张玉凤等人的研究指出〔3〕,超强匹配应该是有利的。显然,涉及焊接结构安全可靠的有关焊缝强度匹配的设计原则,还缺乏充分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未有统一的认识。为了确定焊接接头更合理的设计原则和为正确选用焊接材料提供依据,清华大学陈伯蠡教授等人承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高强钢焊缝强韧性匹配理论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有:49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钢接头的断裂强度,690~780MPa级高屈强比高强钢接头的断裂强度,无缺口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深缺口试样缺口顶端的变形行为,焊接接头的NDT试验等。大量试验结果表明: (1)对于抗拉强度490MPa级的低屈强比高强钢,选用具备一定韧性而适当超强的焊接材料是有利的。如果综合焊接工艺性和使用适应性等因素,选用具备一定韧性而实际“等强”的焊接材料应更为合理。该类钢焊接接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行为取决于焊接材料的强度和韧塑性的综合作用。因此,仅考虑强度而不考虑韧性进行的焊接结构设计,并不能可靠地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 (2)对于抗拉强度690~780MPa级的高屈强比高强钢,其焊接接头的断裂性能不仅与焊缝的强度、韧性和塑性有关,而且受焊接接头的不均质性所制约,焊缝过分超强或过分低强均不理想,而接近等强匹配的接头具有最佳的断裂性能,按照实际等强原则设计焊接接头是合理的。因此,焊缝强度应有上限和下限的限定。

焊缝强度(计算书)

完全焊透得对接焊缝与T形连接焊缝设计计算书 Ⅰ、设计依据: 《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第三版)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Ⅱ、计算公式与相关参数得选取方法 一、焊缝质量等级得确定方法: 焊缝应根据结构得重要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工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按下述原则分别选用不同得质星等级: 1在需要进行疲劳计算得构件中,凡对接焊缝均应焊透,其质缝等级为: 1)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得横向对接焊缝或T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受拉时应为一级,受压时应为二级; 2)作用力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得纵向对接焊缝应为二级。 2不需要计算疲劳得构件中,凡要求与母材等强得对接焊缝应予焊透,其质量等级当受拉时应不低于二级,受压时宜为二级。 3重级工作制与起重量Q≥50t得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得腹板与上翼缘之间以及吊车衔架上弦杆与节点板之间得T形接头焊缝均要求焊透,焊缝形式一般为对接与角接得组合焊缝、其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不要求焊透得T形接头采用得角焊缝或部分焊透得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以及搭接连接采用得角焊缝,其质量等级为: 1)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且需要验算疲劳得结构与吊车起重量等于或大于50 t得中级 工作制吊一车梁,焊缝得外观质量标准应符合二级; 2)对其她结构,焊缝得外观质量标准可为三级。 ——(GB50017—2003 7.1.1) 二、焊缝连接计算公式 1、完全焊透得对接接头与T形接头焊缝计算公式 1)在对接接头与T形接头中,垂直于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得对接焊缝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参数:N——轴心拉力与轴心压力(N); ——焊缝计算长度,为设计长度减2t(有引弧板时可不减)(mm); t ——对接接头中连接件得较小厚度;T形接头中为腹板得厚度(mm); ——对接焊缝得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2-5可得)(N/mm2); 2)在对接接头与T形接头中,承受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得对接焊缝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其正应力与剪应力应分别进行计算。但在同时受有较大正应力与剪应力处(例如梁腹板横向对 接焊缝得端部),应按下式计算折算应力: (GB55017—2003 7.1.1、2-2) 注:1当承受轴心力得板件用斜焊缝对接,焊缝与作用力间得夹角θ符合,当tgθ≤1、5时焊缝得强度可不计算、 2 当对接焊缝与T形对接焊缝与角接组合焊缝无法采用引弧板与引出板施焊时每条焊缝得长度计算时应减去2t 附表1-1焊缝得强度设计值

材料强度计算

1、某砌筑工程,采用M5和M7.5水泥砂浆、M7.5的试块8组、抗压强度值分别为:9.9 10.6 6.4 7.6 8.9 8.2 6.0 7.8 ( N/mm2 ) ;M5的砂浆试块6组,抗压的强度值分别为:5.6 6.5 3.9 4.3 7.2 6.1(N/mm2), 试比较两种砂浆那一种质量稳定?定? 解:计算砂浆试块,抗压强度、数据统计质量特征值: M7.5砂浆强度平均值ū=(9.9+10.6+6.4、、、、、、+7.8)/8=8.18N/mm2 标准差:S={[(9.92+10.62+6.42...+7.82)-8×8.182]/8-1}1/2=1.59(N/mm2) 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100%=(1.59/8.18)×100%=19.45% M5砂浆强度平均值:ū=(5.6+6.5...+6.1)=5.6 N/mm2 标准差:S={[(5.62+6.52...+6.12)-6×5.62]/6-1}1/2=1.28 N/mm2 变异系数:CV=(S/ū)×100%=(1.28/5.6)×100%=22.8% 结论:M7.5砂浆质量稳定。 2、某小型砼空心砌块砌体工程,选用M15水泥砂浆、同一检验批共9组试块, 试块强度代表值分别为:17.1 16.3 13.9 16.9 17.2 14.1 15.0 14.5 16.0 (N/mm2). 试判断,该检验批砂浆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解:标准判别式:fcu≥fcu.k fcu.min≥0.75fcu.k 已知:fcu.k=15N/mm2 fcu.min=13.9N/mm2 求平均值:fcu=(17.1+16.3+13.9…+16.0)/9=15.67N/mm2 代入判别式:15.67≥15 13.9≥0.75×15=11.75 判别式成立,所以该检验批砂浆合格。 3、某工程基础砼设计为C30,共1958m3为一个检验批、按GB50204—2000规定, 每200m3至少留一组抗压强度试块、故共留10组、其代表值分别为: 42.1 35.9 37.2 32.9 36.1 37.7 38.5 36.3 39.2 40.3(N/mm2). 试按统计方法,评定该检验批砼强度是否符合《标准》规定?(λ1=1.7λ2=0.9) 解:采用统计方法: 1)判别式:fCU-λ1SfCU≥0.9fCU.K fCUmin≥λ2fCU.K 已知:fcu.k=35N/mm2 ;fcumin=32.9N/mm2 2)求平均值:fcu=(42.1+35.9+37.2…+40.3)/10=37.62N/mm2 3)求标准差:Sfcu={[(f2CU1+f2CU2+f2CU3…+f2CUn)-nfCU平均值]/n-1}? ={[(42.12+35.92…+40.32)-10×37.622]/10-1}? = 2.58N/mm2 4)∵标准差,有两种算法、计算后取大值代入判别式。 Sfcu=0.06fcu.k=2.1N/mm2 ∴选取Sfcu=2.58N/mm2代入判别式。 5)代入判别式:37.62-1.7×2.58≥0.9×35=31.5 32.9≥0.9×35=31.5 该检验批砼合格 4、某楼层墙体砼设计为C40,共6组砼试块、其强度代表值分别为: 46.1 38.9 45.4 47.2 44.5 45.4 (N/mm2)试判断该检验批砼强度是否

焊缝强度(计算书)

完全焊透的对接焊缝和T 形连接焊缝设计计算书 I .设计依据: 《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第三版)《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II.计算公式和相关参数的选取方法 一、焊缝质量等级的确定方法:焊缝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工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按下述原则分别选用不同的质星等级: 1 在需要进行疲劳计算的构件中,凡对接焊缝均应焊透,其质缝等级为: 1)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对接焊缝或T 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受拉时应为一级,受压时应为二级; 2)作用力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对接焊缝应为二级。 2 不需要计算疲劳的构件中,凡要求与母材等强的对接焊缝应予焊透,其质量等级当受拉时应不低于二级,受压时宜为二级。 3重级工作制和起重量Q >50t的中级工作制吊车梁的腹板与上翼缘之间以及吊车衔架上弦杆与节点板之间的T 形接头焊缝均要求焊透,焊缝形式一般为对接与角接的组合焊缝.其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 不要求焊透的T 形接头采用的角焊缝或部分焊透的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以及搭接连接采用的角焊缝,其质量等级为: 1)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且需要验算疲劳的结构和吊车起重量等于或大于50 t的中级 工作制吊一车梁,焊缝的外观质量标准应符合二级; 2)对其他结构,焊缝的外观质量标准可为三级。 ——(GB50017—2003 7.1.1) 二、焊缝连接计算公式 1、完全焊透的对接接头和T 形接头焊缝计算公式 1)在对接接头和T 形接头中,垂直于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的对接焊缝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参数:N 轴心拉力和轴心压力(N ); 2)在对接接头和T 形接头中,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对接焊缝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 其正应力和剪应 力应分别进行计算。但在同时受有较大正应力和剪应力处 (例如梁腹板横向 对接焊缝的端部),应按下式计算折算应力: 注:1当承受轴心力的板件用斜焊缝对接, 焊缝与作用力间的夹角9符合,当tg 9 < 1.5时焊缝的强度可不计 算. 2当对接焊缝和T 形对接焊缝与角接组合焊缝无法采用引弧板和引岀板施焊时每条焊缝的长度计算时应 减去2t 附表1-1焊缝的强度设计值 焊接方法和 焊条型号 构件钢材 对接焊缝 角焊缝 牌号 厚度或者直径 /mm 抗压强度 r w f c /(N/ mm 2 ) 焊缝质量为下列等级 时, 抗拉强度 f t w (N /mm 2) 抗剪强 度f v w /(N/ 2 mm ) 4■亠■亠 4>亠 抗拉、抗 压和抗剪 r w f f / 一级、二级 三级 自动焊、半自 动焊和E43型焊 条的手 工焊 Q235 钢 < 16 215 215 185 125 160 >16?40 205 205 175 120 >40~60 200 200 170 115 >60~100 190 190 160 110 自动焊、半自 动焊和E50型焊 条的手 工焊 Q345 钢 < 16 310 310 265 180 200 >16~35 295 295 250 170 >35~50 265 265 225 155 拉应力或压应力: tl (GB 50017-2003 7.1.2 -1) l w ——焊缝计算长度,为设计长度减 t ――对接接头中连接件的较小厚度; 2t (有引弧板时可不减)(mm ); T 形接头中为腹板的厚度(mm ); 对接焊缝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 2 2-5 可得)(N/mm ); 二 1 3 2 「.1f t w (GB55017—2003 7.1.1.2-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