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及经验启示

国内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及经验启示
国内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及经验启示

国内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及经验启示

一、国内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启示

(1)日本

特点一:偏爱小型化、多机能嵌入成熟社区的便利店式养老服务。

日本人有深厚的居家养老传统,家庭和邻里观念重,老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陌生地方养老。加之日本的介护险对居家养老有细致全面的政策支持,因而日本很少有美国那种集中大型的老年社区,而是依托小规模、多机能的社区养老院,并推出周到细致的上门服务,尽量帮助老人在自己的家中养老,加强与社区邻里的互动。日本的托老所床位一般在20至30张左右,服务内容包括24小时的入住照顾服务、白天的日托服务和居家上门服务,这种模式被称为养老地产的“7-11”。

特点二:细致周到的养老服务

对细节的关注是日本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在服务层面上的细致周到。居家养老服务中,介护人员会定期上门进行访问护理、洗浴辅助、家政

服务、访问医护、康复照料等全面细致的服务,还会根据老人的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介护计划。日本的养老机构还为失能老人配备专职服务团队,包括疗法师、介护士、药剂师、营养师、管理员、事务员等,提供不同级别、不同内容的专业护理和疗养服务。护理人员会定期给老人体检,还会持续关注老人饮食、身体状况和病情进展等,并做详细记录,通过体操、手工、游艺等项目帮助老人保持身心健康。其次,在建筑设计和适老化改造中对专业化细节的关注。日本的宅居室设计和家居用品设计都体现了服务人员的周到精心。如家居布置上考虑灯光和床的舒适度以及梳妆台的便利性;浴室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残疾老人使用。此外,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智慧化居家养老,提升服务质量。如在家中配有危险呼叫警报器,在房间里,老人的床脚处装有探测器,如果老人夜晚睡觉不慎掉下床,探测器会自动报警,通知控制中心。床单夹层也设有探测器,探知老人是否大小便失禁,床单浸湿。厕所里,马桶盖和马桶座专门漆成不同颜色,防止老人弄错,如厕时间如果过长或有异常反应,厕所上方的探测器会智能分辨,通知控制中心。老人抬手可及之处,有一个拉环,一旦需要可直接呼叫。房间内还设有传感检测仪,能够检测出老人的血糖、血压、脉搏、身体脂肪等数据,并通过内置互联网设备发送到医疗中心,使独居老人能及时获得服务,保证了居家养老的安全性。对记忆失能

老人,会在老人身上佩戴“定位仪”,以防走失。控制中心可以随时找到老人。如果老人遇到危险,只要一摁按钮,护理人员马上就能赶到。日本扶持养老智能设备的研发也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养老设施社会化的过程带动了一大批老人用品、老年餐饮专营、老年咨询、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行业企业的发展,催生出一个以养老设施为核心的产业链。

特点三:护理培训体系的专业性

规范、系统、专业的介护培训制度,辅之以优厚的待遇和清晰的职业晋升路径是优质养老服务的保证。日本对介护服务十分重视,介护人才的培养被纳入正规学历教育系统。学员要通过至少130个小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课程,系统学习介护工作的基础知识、沟通技巧和介护方法。介护人员上岗前要通过从初级到高级的资格考试,工资根据级别有所不同。日本介护服务排名第一的日医学馆人员工资支出占项目费的70%。高薪资和严格的培训是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化、高质量介护服务的必要保障。

特点四:优厚的老年公共福利

日本的养老保险体系由养老年金保险、介护保险和长寿医疗险三部分组成。其中,《介护保险法》是老年人享受居家和设施服务的重要依托,包括上门护理、上门看护、日托、康复训练、护理用具、护理预防等给付项目,可以覆盖90%的护理服务支出。《介护保险法》将老年人需要照护的程度

分为7级,由医疗机构认定。介护等级调查十分严密规范。经办机构接到申请后,医师先审核是否符合受理范围,然后派调查员或委托的专业护理人员登门访问,对申请人的视力、行动能力、能否自己翻身、如厕等85项进行调查,填写表格,录入计算机,得出初步结论;再由医疗、保健、福利等人员组成的“介护认定审查会”,对调查员的初步意见进行研究,确定申请人是否符合给付条件以及具体的介护等级。

(2)美国

美国采取以社区居家养老与专业长期照料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专业长期照护为老年人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包括急性照顾服务、看护服务、初级医疗照顾、住院治疗、护理院照顾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包括个人照料、日常保健、健康管理、文化娱乐、免费教育,提供社区电子应急系统等。长期照料服务经费王要来源于医疗保险和救助资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部分免费,一部分通过保险计划或与人支付。

美国的“居家养老院”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非营利性质的老年照顾机构,在全球有850个加盟和独立的分支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保健、安全和生活照顾服务。

(3)英国

1965年,英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医

南通市养老机构现状调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8462526.html, 南通市养老机构现状调查 作者:朱娟娟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了解南通市养老机构现状,为养老机构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通市7所养老机构及入住的250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养老机构的情况,入住老人的基本情况、身体状况、业余活动、入住养老机构原因等调查。结果:只有1所养老机构配备有足够的医生护士康复技师,95.1%的护工文化程度在小学文化以下,年龄50岁以上的占93%,入住老人中女性占70.5%,丧偶的占67.6%,确诊有慢性病的占82%,长期服药的占75%,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占78.3%,无业余活动的占60.2%,入住养老机构原因子女无暇或无能力照顾的占50.4%,结论:养老机构应增加医务人员的配备,建立入住老人的健康档案,加强护工的培训和管理,注重老人的个性化饮食,重视老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以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口老龄化席卷全球,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素有“长寿之乡”美誉的南通市早在1982 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同期总人口的10.2%,先于全国18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市有老年人170万,占总人口的22.3%,分别高出江苏和全国5.3%和9.8%[1]。为了解养老机构的情况,于2011年10月至12月,对南通市7家养老机构及入住的250位老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南通市7所养老机构及入住的250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实地走访,现场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养老机构问卷共7份,均有效,对入住老人的问卷实发250份,有效问卷244份,有效率97.6 % 2结果 2.1养老机构的情况 7所养老机构中只有1所养老机构配备有足够的医生护士康复技师。养老机构的护工小学文化以下的占95.1%,50岁以上的占93%。7所养老机构提供给入住老人的饮食均采取统一标准,虽体现了荤素搭配,但未体现个性化饮食。由此可见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医疗资源缺乏,护工整体水平偏低,膳食缺乏科学性和个性化。 2.2入住老人基本情况调查的244位老人中男性占29.5%,女性占70.5%。已婚的占 25.8%,丧偶的占67.6%,离异的占2.5%,未婚的占4.1%。入住老人中以女性、丧偶为主,调查中发现此类人群情感上较脆弱,有孤独无助之感。

养老院的现状等

养老院现状: 1.老人概况。院内现有28位老人,年龄在60—90岁之间。其中残疾与孤老的比例为11:17。在院老人中,进院时间最长的达10年,最短的则半年。在院老人的整体身体健康状况一般,2个患有较严重的疾病,其他大部分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少部分老人为身体健康。 在院的大部分老人一年四季逢年过节会有亲人(直系或旁系)前来看望或接回去过节,少部分老人没有亲人或有亲人但常年也没人来看望,这部分老人的情感特别孤独。老人们的日常活动一般是房前走廊上坐坐、和其他老人聊聊天以及在院里闲逛,有少部分老人喜欢经常上街,这会对老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院内尚缺乏娱乐设施,老人在院内除了看电视、打牌和打麻将外,几乎没什么娱乐活动, 2.服务人员。院内现共有服务人员4名,分别为院长、副院长、报账员、勤务工和炊事员。院长和副院长负责院里日常管理活动,如早晚检查在院人数、督促老人的个人卫生和房间卫生等;报账员负责管理院里资金运转、财务上报和发放老人每月零用钱等;勤务工协助管理院里的日常事务、打扫卫生及负责给院里买菜;炊事员负责院里老人和服务人员的膳食管理等事务。 二、存在问题:(位置偏、规模小、设施差、) 养老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院老人的生活需求,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问题,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老人的生活状态、提供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主体工程竣工不久,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1.院内尚没有小卖部、医务室等设施。老人身体欠佳,加之距离县城较远且上街不安全,没有小卖部使得老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无法购买;建院时间较短,目前尚未设置医务室,也没有配备专职的医护人员,院内老人一旦患病不便医治,平常也无法给老人提供例行的体检服务; 2.院内尚没有规范的晾晒衣被的场所,给老人们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便;3.院内建筑缺乏消防设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4.院内尚无绿化地带和老人健身娱乐场所。

养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7696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58462526.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7696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中国的老龄化是一个规模大且发展迅速的过程,比其他国家都要更快。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第八节7%。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第七节%,可以看到,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已大幅上升。中国养老服务机构为第三节万个,养老机构床位数仅为47第六节万张,我国养老机构供给相对短缺。从总体上看,我国每百人所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较低,大体徘徊在1-2张之间。这与发达国家5-7张的床位数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也与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远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社会赡养率增大;另一方面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一是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不断加大。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众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高、更多方面的要求。二是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大。因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医疗要求越来越高。三是引起社会需求结构新变化。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而形成的养老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预计到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至第二节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近3亿,到2050年,我国将有第五节亿老年人,也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而且按照现在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比例从20%提到30%只需20多年的时间,发展非常迅速。预测到2020年,养老床位需求为729万张,2025年底全国养老床位应达到900万张以上。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5月25日,忆百孝心网携手深圳市罗湖义工协会走进了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在那里我们贴身体验了颐养院老人们的生活以及居住环境;感受了老人们的快乐与忧愁。作为忆百孝心网的主编,在与老人们的闲谈与相处中,有四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一个是颐养院的生活设施不够完善,二是颐养院一床难求;三是老人们的精神需求无法达到满足;四是农村养老何去何从。 我们把中国的养老院一般被简单的划分为两种,公办的养老机构和民办的养老机构。这两种养老机构都存在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民间出资的的民办养老机构设施完善,服务全面,管理健全,但民办的养老机构瞄准的是养老市场这块蛋糕,在提供服务的目标群体上,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部分老人上,大多数收入水平比较的低的老人只能望而止步。普通民众无法享受该项待遇,无法符合社会的需求,并不是适合中国养老行业的现状。 公办办养老机构有着门槛低、数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但因为中国老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存在养老机构设施欠缺、一床难求、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一、生活设施不够完善 中国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占地面积十分有限,住进去的老人虽然生活上有保障,但是,一些生活设施和娱乐设施却不到位,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政策表示:房间入住率和集中供养率达到了85%以上,生产用地人均面积不少于亩,院区绿化不低于可绿化面积的50%。很多的养老机构连租地都是一种困难,更何况是这样的标准呢!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包括了“十六个一”的建设。:一片绿地、一片果林、一片菜地、一口鱼塘、一群鸡鸭、一圈肉猪、一间娱乐活动室、一间阅览室、一间理发室、一间医务室、一间室内洗衣房、一个小卖部、一座太阳能浴室、一个沼气池、一处室外活动场地、一项院办支柱经济项目。就上述标准而言,普通的公办养老机构是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标准的。除非是一些民办的高级养老机构,但这些高级养老机构入住的门槛却十分高。 另外,据忆百孝心网调查了解,养老机构内存在专业人员队伍严重缺乏的现象,特别是中高级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师、康复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基本上是空白。现有养护员基本上是下岗职工或外来打工人员,没有工作技能,年龄偏大,虽然经过简单培训,但接受能力差,观念陈旧,与老人多元化需求相比差距很大。 目前解决所有养老机构生活设施不完善问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中国老年人口庞大,并不是所有老人的需要如此完善的生活设施,我们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分成中、低、高档次以及三个档次都有的混合型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老人需要照顾的程度不同分为健康自理型、需要部分护理型和需要全面护理型的养老设施,使老人能有目的地选择。例如需要全面护理型的老人在营养、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较大,而在娱乐设施方面的要求较小。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养老院的设施可以有偏重,这样既利于老年人的需求,又有利于资源的高度利用。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精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 ,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己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形势的需要 , 社区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各种服务的依托和载体 , 在此条件下 , 社区服务在养老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也随之蓬勃的发展起来。本文就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存在的现状分析其对策。 关键字:人口老龄化,城市社区 ,社区养老社会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在增加。至 1999年 10月,我国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 10%,中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是不争的事实。老年人口已经成为一个有其特殊需求的庞大群体。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入住要求; 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处于逐渐弱化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年轻人在家照料老年人的机会大大减少。此外,空巢家庭也在日益增多,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这一客观现实,迫切要求社区加强老年人的照料服务功能。社区养老服务已日益显示出了其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内涵及其优越性 社区是由一定的人口、地理区域、社会组织、文化等因素组成的共同体,在我国城市, 一般是以街道或居委会作为基本单位。在研究养老问题时, 社区也应包括一些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宿舍区。所谓社区养老服务,是指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的包括物质、设施、衣食住行方便以及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可以帮助实现老年人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心理需求。第二,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老年人所熟悉的社会环境, 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和亲缘优势。第三, 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内各种养老资源。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发展较快。但是, 从总体上来讲, 社区养老服务业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和传统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应该引起重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到位。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 观念落后。没有把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差。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

中国养老院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院现状分析 在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但养老护理人员不论是规模还是专业水平都不能适应这种严峻的现实,目前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1.69亿,养老床位250万张,仅占老年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中国1000名老人中只有15人拥有养老床位,而发达国家是70人。 公立养老院入院难民营养老院生存困难。民营的养老院为什么会生存困难?第一,它门槛高,这样就导致大量的民营养老院处在灰色地带,因为他没法拿到那个资质证明,按照床位数、人均居住的平米数以及人员相关硬件的门槛,如果投资,是很难达到的,尤其是在社区一级的地带里,他就不能拿到相应的补贴,因为补贴也是按照规模来的。比如50张以上床位,才能够一个床位一年拿到3000块钱的补贴,而且这个补贴更多的也都是在公立养老院里才能拿到,所以相对来说,优势的资源都集中在公立。 现在面临的就是公共服务的短缺问题。整个的社会化养老呈现出三个短缺:第一,是相关法律短缺,仅仅一个就是1999年民政部出台的《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全国的养老床位短缺。在发达国家,床位跟老人的比例是5%到7%,我们是1.5%左右;第三是护理人员非常少。按照老龄化程度,目前我们最少需要护理人员1000万,但是真正的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员只有22万,在这22万里,

真正持证上岗的只有2万人,这个缺口比例是相当大的。那么在人员缺失、法律缺失、机构缺失的情况下,这些老人也没有别的选择。 兴办养老院的入门标准太低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够。民办养老机构从建立之初,基础就不是特别牢靠,养老院入门的标准太低,或者说在入门时的执行力度不够,有很多资质、条件、管理水平都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养老行业。养老机构在运行的时候,由于经费的紧张,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不够,造成了它们低成本的运行,所以本来应该达到一个较高的服务水平,结果现在因为经费的问题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养老院就达不到这个标准。 据预测,2014年全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每7个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让老人安然养老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养老的社会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按照专家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真正进入到所谓的重度老龄化的阶段,到这个阶段以后,中国的老龄人口是4个多亿,这在全球人口里排第三位了,而且基本上3个人里有1个是老人。到这个阶段以后,如果单纯依靠家庭来养老,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养老的社会化是一个大趋势,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 让人有尊严的活着,特别是让老人有尊严的活着,是发展经济和社会存在的一个最根本的目的。联合国有一个专门的老年人的基本原则,其中有两个基本原则非常重要,第一个是照顾原则;第二就是尊严原则。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及发展综述 摘要 为了解国内医养结合研究动态,文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必要性及意义、模式、实施困境和发展对策四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发现,学界普遍认为,就我国老龄化现状、家庭变迁、老年人实际需求而言,医养结合势在必行。目前主要存在四种运行模式,即内设模式、转化模式、合作模式、输出模式,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输出模式是我国未来探索的重点。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理念、制度、政策、人才等制约因素,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供给主体、顶层设计、服务延伸、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今后研究应更加重视方法的综合、多元视角的引入以及研究内容的延伸。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综述 人口老龄化及其所伴随的健康问题对现行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居家养老及医养分离的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需求。对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而言,除生活供养外,更需要医疗保健的照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在老年人照顾方面,养老联手医疗服务已成为政策倡导的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政策推动及部分地区的实践探索,学界对于医养结合的关注越来越普遍。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医养结合”这一概念的研究是在“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推动下开始的,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健康所带来的影响。1995年10月,在全国老年医疗保健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邬沧萍教授以《健康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和社会意义》为主题作了会议报告(耿爱生、杨文娴,2014),认为“健康老龄化”不仅是一种医疗保健目标,更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应当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诠释(邬沧萍、姜向群,1996)。此后,诸多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刘宏(2005)认为,养老模式是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因素,经济与生活均独立的老年夫妻有最明显的

养老机构现状调研报告22。

老机构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情况,县民政局老龄办与各乡镇民政助理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到全县各乡镇开展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情况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对全县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普查,有关情况如下。 一、我县养老机构发展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全县共有养老机构**家,其中:*个乡镇每个乡镇*个公办敬老院。县里有一个自费的福利院。我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7**,占总人口的**%。“空巢老人”**人、“五保”老人 **人、三五”老人 **人。共救助特困老人***人,占全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低保困难老人***人。敬老院、福利院总床位**张,全县入住老人430余人。养老机构处于,有空床但不能接收老人的状态。主要是因资金原因,促使大部分“五保”老人达不到入住条件。 我县养老机构的运行模式也比较单一,养老机构的规模总体偏小,从业人员配置存在着人员一是数量少。必须是一人身兼数职,才能做好工作。二是年龄大。各乡镇养老机构负责人的平均年龄为55.6岁,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为53.5岁,年龄偏大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素质低。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很少,一般都是高中学历以下的。在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中,

只有少数人是护理专业毕业或经过护理培训,大部分没有这方面的业务知识。 由于部分养老机构已开设多年,加上受场地、房屋条件和经营理念的限制,一些设施没能得到及时更新,显得较为陈旧,而无户外活动场地和绿化的养老机构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满足不了入住老人户外活动和绿化的基本需要。同时,大多数养老机构医疗条件差,大多没有设立医疗服务站,老年人就医比较困难。 从调研情况看,在养老优惠政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政策优惠力度不够。二是许多优惠措施落实不到位。三是对养老机构的指导不足。目前,我国从上到下,政府机构设置呈倒金字塔型,上层机构设置比较健全,越到基层,机构设置越不健全。从福利机构管理来看,民政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在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都有专门的业务处室,但是到市级及市级以下的民政部门,都没有了专门的处室,使管理上明显得处在人手紧张的状态,影响了基层民政部门对福利机构的业务指导,养老机构的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一是老年人入院标准过高。因资金和政策原因,有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不能入住乡镇敬老院。二是缺乏养老机构的管理标准。为加强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维护老年人权益,促进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民政部曾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对老年人福利机构内部管理提出了具体标准,但我县尚未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养老机构管理标准,各养老机构更是没有具体的管

天津市中心城六区养老机构现状调查分析

天津市中心城六区养老机构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立足当下老龄化社会问题,选取天津市市内六区这一严重老龄化地区为研究范围,系统调研了该地区的养老机构现状。从天津市市内六区养老机构数量、床位数、入住率、供需比及类型划分等方面分类研究,力求对市内六区养老机构现状做以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天津市市内六区养老机构现状分析 引言:天津于198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我国继北京和上海后第三个老龄化城市,且老年人口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增速也在不断加大。其中,天津市市内六区的老龄化程度又明显高于周边郊县,六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均在20%以上,按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天津市市内六区已进入极为严重的老龄化社会。在来势凶猛的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背景下,建立和规范完善的机构养老设施市场,成为当下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论文对天津市市内六区的养老机构现状做以较为详尽的调

研、分类和分析,希望在理清现状的基础上,为天津市机构养老设施市场的下一步建设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1养老机构数量、床位数、入住率与供需比 据笔者2015年7月调查统计,目前市内六区共有养老机构150家,总机构养老床位数17332张,其中,和平区10家,机构养老床位836张,河东区30家,机构养老床位3060张,河西区25家,机构养老床位2765张,南开区28家,机构养老床位5134张,红桥区15家,机构养老床位1557张,河北区42家,机构养老床位3980张。 按照我市“973”养老规划,可计算出各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人数,与各区实际养老床位数相比,可发现现有的养老床位数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市内六区已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人数占有入住需求的老人人数的63.57%,仍有8932名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无床可住。按照国家十二五计划中千名老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的规划,目前我市市内六区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是19张,也不能达到十二五计划的要求,在市内六区中,没有任何一个区能达到千名老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的规划,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最高的南开区为25张,排名第二的河北区为

上海养老院现状调查及其发展研究

2009年度市西中学研究课课题 课题:上海养老院现状调查及其发展研究 指导老师:张海霞 课题组成员:张尹张韵 陆珉坤奚明悦 2010年5月

上海养老院现状调查及其发展研究 分工 组长:张尹撰写论文,采访老人,撰写问卷内容,问卷发放 组员:陆珉坤撰写论文,与老人对话,做记录拍照,问卷发放 张韵制作PPT及柱形图,做对话记录打印,问卷发放 奚明悦统计问卷调查数据,问卷发放 一、研究目的 我们所研究的是上海养老院问题。选择此课题一是为了清晰地展现如今养老院的现状,并看到一些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人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也在日益上升。老年化的现实和养老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其重要性已十分突出,目前城市出现的“空穴家庭和单身老人、无保老人”并因此延伸出来的社会问题无法忽视,由养老而引发的社会、家庭问题更是十分棘手。所以,面对这些社会问题,我们会进行归纳分析,人们对于养老院的质疑和问题我们也会对其进行调查阐明,让人们去了解养老院的真实现状,让人们更好地去了解如今的养老院。 二是通过各种调查研究的方式去看出养老院在未来的发展可行性和前景。由于人们对养老院的看法不一,城市对于养老院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展现养老院的发展前景可以让社会对养老院的建设更加重视,让人们对于养老这一观念有了更充分的思考,有意识的去关注身边的养老情况,对于社会的发展生活也有很大利处。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查阅养老院发展历史 二、问卷调查法:了解公众对养老院的认知与态度 三、访谈调查法:以两个养老院为个案,深入了解养老院的认识。 三、研究过程 (一)实施研究方案 查找资料,以走访养老院并与老人深入对话对话为主,以问卷调查为辅,发放问

[整理版]武汉市民办养老院发展状况调查

[整理版]武汉市民办养老院发展状况调查武汉市民办养老院发展状况调查 武汉市社科院杨莉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与日俱增,许多大中城市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建立健全社会福利网络,发展养老院产业成为迫切之需。 2010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改善老年人生活条件,新建市社会福利院综合大楼,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新增床位按每张床位20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每个中心城区新建1家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今年政府为市民办理的十大实事中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一、发展社会养老事业适应老年人口变化的需求 1、武汉市老年人口的现状及特点 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社会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武汉市已于199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目前武汉市老年人口显现出数量大、老龄化快、高龄化的特点。截止2009年12月底,武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2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835.5万人的14.59%,;2009年武汉老龄化程度比2008年增长了6.12%;70岁以上的中高龄老年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46.67%;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13.92万人,100岁以上老年人为800人。 2、中国养老市场的“未富先老”状况 相对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口老化时雄厚的经济实力,中国面临的状况是“未富先老”,即在人均收入很低的情况下人口就已经老化。据统计,1980年,全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2005年供养比是4:1,预计到2020年,抚养比例将达到2.5:1。

另一方面,医疗保障也是养老服务的最要内容。卫生部曾经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但目前老年人看病难、看不起病仍是一个普遍现象。 3、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 老年人口增加,独生子女政策,让“四二一家庭”(一对夫妻同时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小孩)越来越多。同时经济发展使得住房条件改善,“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空巢老人家庭迅速增加,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正面临困境。远城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出现“三化”(老龄化、少儿化、女性化)并存的局面。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缺位,留守老人不但要自我养老,还要担负隔代抚育责任,特别是贫困老人、病残老人、失地农户老人、独生子女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严重。 4、社会化养老需求激增 国家的“未富先老”状况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得目前的养老方式和国办养老福利机构已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的养老需求。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社会养老,福利院因此也越来越俏。在汉口、武昌的中心城区,条件稍好的公办福利院,都是常年满员,有的老人甚至已经排队两年多,仍一床难求。 二、武汉市民办养老福利机构的发展现状 1、政府鼓励、政策支持,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增加 近年来,由于社会化养老需求激增,武汉市政府在规划立项、资质审批、税收规费、培训用工、社会捐赠、特殊资助等六个方面出台19项优惠政策,鼓励养老服务社会化,采取民办公助的经营方式,补贴民办养老机构。投资养老福利事业的民营资金逐年增多,民办养老院快递扩张。

国内养老几大模式及利弊分析

摘要: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却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孤独空巢的窘境。 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亿,占总人口的%,老年抚养比为%;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亿,老龄化水平达 %,老年抚养比将上升至%。而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这些老人中,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与此同时,中国虽然GDP总量居全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却在80名以外,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赤裸裸的数据直观地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却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孤独空巢的窘境。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成为了当下关注度最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方向。 在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内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养老模式: 一、居家养老 1、定义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传统的生活习惯,选择与家人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或养老社区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2、服务内容 还处于最原始的“养儿防老”的状态,基本没有医疗养老服务,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协助护理和老人的自我护理,广泛存在于中国广大的农村、普通的家庭中,是目前中国最常见的养老方式。 3、优点 (1)以家庭亲缘为纽带,满足中国家庭三代同堂、承欢膝下的美好夙愿,保留了传统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加之,当前中国养老“未富先老”的现状决

定绝大部分长者退休收入较低。因而,中国长者大多选择居家养老模式。 (2)养老支出少,对家庭的经济负担不是很大。 4、劣势 (1)老年人缺失专业的健康服务和护理服务 (2)子女在护理方面的负担很重,加上很多子女由于工作忙,基本没有时间照顾老年人,因此老人精神上难以获得慰藉,健康上得不到有效护理。 (3)现在的空巢老人将近一半,很多居家养老基本处于老人自我养老的窘状。 5、适合人群 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还有适合家庭成员有充裕时间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或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家庭。 二、社区式居家养老 1、定义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和传统的家庭养老不同点在于服务是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所提供的,而不是由家庭成员所提供的。社区式居家养老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养老模式,也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2、服务内容 (1)提供“五助”服务。即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 (2)提供日托或全托服务。日托是指白天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生活,晚上回家休息;全托指全天生活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 (3)提供文体娱乐服务。如设有阅览室、棋牌室、组织老人调广场舞、健身操等。

中国敬老院现状及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中国敬老院现状及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基于江西省泰和县禾市镇养老院的调查实例一调查主题及意义 我觉得让人有尊严的活着,特别是让老人有尊严的活着,是我们发展经济和社会存在的一个最根本的目的。联合国有一个专门的老年人的基本原则,其中有两个基本原则非常重要,第一个是照顾原则;第二就是尊严原则。 通过在敬老院进行长达半个多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敬老院老人日常生活状况及心理健康情况,通过调查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实地调查泰和县几个敬老院的现状,分析研究探索出一条合理、高效、低成本、准入低的贫困老年人社会救助途径,引起人们对老年人的重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己任。 二调查时间 2012年7月7日—2012年7月28日 三调查地点 江西省泰和县禾市镇中心敬老院 四调查过程(暑期社会实践) 1、实践活动背景 中国老龄化已敲响警钟,老年人的健康、养老等方面都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银发族的情感却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人们普遍认为,少年夫妻老来伴儿――不过是个伴儿,却殊不知老伴儿对于一个老年人的重要性。老年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亲情、友情、乡情,更重要的,还有爱情。 2、实践活动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预计到2040年,中国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 为更好的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中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

中国智慧养老社区行业现状以及成功案例分析

在我们接受的咨询当中,智慧社区养老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了。相比去年,我们认为人们对未来养老市场的布局是必然的选择,一个的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持续增长,另一个是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养老社区解决方面也是必须要为实际的问题提供支持,为广大老年人和家庭提供养老需求的供应服务。所以,今天我们从国家政策和养老社区案例来看看目前中国的智慧养老市场是个什么状态。 我国养老问题凸显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43亿,约占总人口的10.5%。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0个百分点。 根据相关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4.8亿,占比将升至36.5%,人口年龄中位数也将升至49.6岁,无论是老龄人口数量还是老龄化速度都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但与庞大的老龄人口相比,我国养老服务设施仍存在巨大缺口。“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床位数为669.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3张养老服务床位,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国家供给侧制度的改革需要养老服务行业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在养老服务制度领域的先行先试;注重协调推进,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居家为主、社区机构均衡互补的养老服务格局;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医养融合”模式的全国示范。鼓励多元发展,促进养老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结合;发挥地区优势,强化养老服务领域的金融文化支撑;加强预测预判,加大养老服务业领域的创新创业力度。 智慧养老成关注焦点 太川科技智慧养老解决方案 智慧养老,尤其是社区养老模式的出现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带来希望。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国家重点项目之一。国家不断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财政、金融、用地、税费、人才、技术及服务等相关配套政策也在逐一完善并落实。政策的密集落地,无疑将对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养老医疗、养老地产及养老服务等相关领域都将迎来发展良机。 “嗅觉”灵敏的从事养老服务业的国内外企业也立马动身。在养老产业迅速成为民间资本热捧对象的同时,保险企业、房地产企业也纷纷涉足,把目光和精力投入其中,并不断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尽早抢占能够决定其在养老产业市场的站位与规模、获取养老产业发展的优先控制权,是众多参与企业“心照不宣”的目的。 根据智慧家庭的发展趋势,养老产业重点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推进智慧家庭的产业创新平台和生态构建平台建设;另一方面,推进智慧家庭的健康养老工作。经过研究,健康养老是智慧家庭各个典型运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当前,我国健康养老医疗服务缺口巨大,通过应用信息新技术,可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资源的运行效率及服务质量。 智慧养老案例涌现 目前养老产业已涌现不少优秀案例:

当前我国养老院现状调查及分析

忆百孝心网关于我国养老院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正在快速的进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000万。当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就标志着从“老龄化社会”过渡到了“老龄社会”。而我国正在快速的向这一趋势迈进,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将在2024年至2026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详见忆百孝心网相关专题报道)。由于社会现状和进程的加剧,许许多多的问题的矛盾逐渐的凸显,给未来养老蒙上了厚实的阴影。 首先,老龄人口多,老龄化速度快。由于本来人口基数就大,再加上实行计划生育较晚,因此实行计划生育之前的那批人如今都进入了老龄阶段,就造成了老龄人口多,而且是迅速聚集,老龄化速度远快于欧美发达国家。 其次,未富先老,养老金短缺。中国30年快速的发展,所依仗的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这部分人却并没有完全富裕起来,反而由于年龄的问题,逐渐的被高速经济所抛弃。个人资本储备不够,国家养老金短缺,对于养老来说,显得更加的困难。 再者,家庭养老功能缺失,空巢老人(忆百孝心网持续进行着相关报道)现象加剧。社会的进步,一方面使得大家庭概念逐渐的弱化,而小家庭的思维更加深入人心,两代人都渴望自己生活和居住的相对私密性,就加剧了老少分居现象;另一方面,4-2-1家庭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加重了年轻人的压力,于是不得不远出奔波,造成家庭隔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缺失殆尽,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得空巢独居老人,很大程度上对养老形成非常大的困难。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得不到实现,因此就逼迫的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养老院、敬老院、老人福利中心、颐养院以及老年公寓机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无所养和空巢老人的问题,极大的缓解了社会的矛盾,解决了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当前的养老院现状并不乐观,有些甚至呈现一种极端或者糟糕的态势。 作为专业的老人养生网站,我们忆百孝心网先后到了深圳市福田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等一些深圳的养老机构,实地考察了深圳市一些养老院的现状。然后利用网络、报刊、书籍资源,经过忆百孝心网主编团队的整理和分析,粗略的得出目前深圳养老院现状的以下结论: 第一,数量有限。基本上深圳市每个行政区都会有大的养老机构,然后区下面的每个镇也都会有,但是这些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镇级养老院根本无法有效的辐射整个地区,一些小区和村子距离太远,行动不便。 第二,规模有限。每个区的养老院规模还算可以,但是床位一般也就200-2000张,而镇级的规模就特别的小,床位才50张左右,这样的规模远远不够实际的需要,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供不应求。 第三,环境和设备较差。大多数养老院为了便利,都建在了繁华的闹市,旁边就是高楼、公路,有些的还在建筑施工,环境噪杂且空气不清新,不利于老人养生。而养老院的内部设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好多的都是3、4个人挤在一个房间,基本的生活设施缺少,而娱乐设施就更加的匮乏了,甚至没有。 第四,专业的护理人员匮乏。许多养老院招聘,都是请一些社会护理工,只懂得一些最基础的护理常识,而对于一些身体特殊的老人,无法做到专业的护理。更重要的,是这些老人缺乏家人的关怀,而这些护理工无法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温暖。 第五,资源配置的不公平。经过忆百孝心网调查发现,规模较大的基本上都是公办养老院,而且数量众多,远远高于民办的。公办养老院拥有极大的资源优势,可以很容易的取得

养老保险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养老保障制度则是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养老问题研究出现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文献中,自西方现代福利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并经历了数年的快速发展以来,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效率研究则更加盛行,出现了大量关于养老保险理论的经典性文献。 1.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 虽然许多国家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普遍认为农民应该同城市职工享有同样的福利待遇。实际上,也是把农民直接纳入全民基本保障制度之中①,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期达到福利公平。所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是涵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理论是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西方国家有两个主要流派对养老保险理论进行研究:政治经济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派。前者以经验描述的方法重点研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指出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在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后者运用新古典主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不同养老金制度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和各种养老金制度安排产生的经济绩效。在遭遇改革和实践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两派理论出现汲取对方精华,相互融合、互相补充之趋势。目前,西方国家关于养老保险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和市场职能问题、养老保险效应研究、关于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财政支持等。 关于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和市场职能问题,政治经济学派以政治因素在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为出发点,注重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政治因素赋予公民养老的社会权利,提出工业制度论、社会民主论、国家中心论等。工业制度论认为,经济发展促使社会对服务以及提供这些服务的劳动需求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包括养老金支出增加,而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社会民主论认为,政府的养老金计划和其他社会福利计划是阶级斗争的结果,社会养老金政策反映了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组织与政党之间斗争的结果。国家中心论认为,民主水平对社会保障支出有积极影响。新古典经济学派以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人在生命周期内效用最大化为出发点,注重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角度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及政府介入的起源,提出市场失灵论、个人短视与父爱主义论、再分配论等。市场失灵论认为,逆向选择引起市场失

养老机构调查情况说明doc资料

关于开办“老年人服务中心” 调查情况说明 二0一四年十一月

目录 一、调查背景 (1) 二、调查结果 (2) 1、申请办理老年人服务中心手续 (2) 第一条设置民办养老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2) 第二条申请筹建民办养老机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3) 2、办理老年人服务中心国家优惠政策 (3) 3、办理老年人服务中心国家限定政策 (4) 4、办理海外的劳务输出培训,国家政策及相关办理部门 (4) 三、各相关部门联系地址及电话: (4)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在社会需求和政策支持的双重激励之下,我国养老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但就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远不够完善。现就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做如下说明: 就现状来看,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按性质分为:营利性质和非营利性质;按养老服务形式分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社会机构养老服务;按法人形式分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和事业养老服务机构。 1.营利性质养老机构即成立公司,在工商局备案登记,并以高额盈利为目的。 非营利性质养老机构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比起纯粹以利润最大化登记的养老企业机构,在同等条件下收费一定低,而且它产生的利润除去必要的开支(不能分红),只能再投入养老院以及公益事业的发展。目前开办的诸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中心(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养老院、福利院等服务机构均属于此类型。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由民政部门牵头,通过街道安排社区内的大龄下岗女职工以家庭养护员的身份实现再就业,进入生活有困难的孤老家庭,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 社会机构养老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生活护理、健康管理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 3. 民办养老机构是指由私人成立的、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后,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进行非盈利性社会公益活动的养老机构。 事业养老机构是指政府民政部门专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